1971年8月26日人民日报 第4版

第4版()
专栏:

太平大队依靠集体力量实现农业机械化
黑龙江省农业学大寨先进单位甘南县中兴公社太平大队,遵照毛主席关于“农业的根本出路在于机械化”的伟大教导,在农业集体化的基础上,依靠集体经济力量,由小到大,由少到多,逐步地兴办农业机械化事业,在几年的时间里,田间作业机械化的程度达到百分之八十,非田间作业实现了机械化和电气化,从根本上改变了过去由于地多人少而造成的广种薄收状况,促使农业生产迅速发展。去年,全大队粮食单产上了《纲要》,总产达九百万斤,平均每个劳动力生产粮食一万多斤,共向国家交售粮食近五百万斤。由于实现机械化节约了劳动力,使人们能够向生产的深度和广度进军。现在,这个解放前被人称为“山穷不见树,地穷不打粮,人穷去逃荒”的穷山沟,已经变成了农、林、牧、副、渔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新山村。
发展生产 积累资金
太平大队位于黑龙江省西部的半山区,九个生产队,二千八百多口人,二万二千多亩耕地。农业合作化以后,这个大队的生产比过去虽有增长,但是,由于地多人少,平均每个劳力负担三十多亩耕地,对历史上形成的广种薄收的落后耕作方法未能彻底改变。特别是在公社化以后,社员要求发展生产的积极性更高了,经营项目增多,生产质量也要求高了,劳力、畜力和生产工具,都感到不足,严重地妨碍了向生产的深度和广度进军。怎么办?毛主席关于“农业的根本出路在于机械化”的伟大教导,给太平大队广大贫下中农指明了前进的方向,带来了巨大的鼓舞。他们决心按照毛主席指引的道路走,努力实现农业机械化,从根本上解决地多人少,劳力不足的矛盾,进一步巩固和发展集体经济。
但是,当时太平大队的家底很薄,不可能一下子购置许多大型农业机械。有的人认为,“机械化好是好,不靠国家化不了”。广大贫下中农在他们的好带头人吕和的带领下,坚决反对这种伸手派的思想,决心做动手派。他们说:我们只能为国家社会主义建设作出贡献,决不能伸手给国家增加负担。依靠社队自己的力量,是多快好省地实现农业机械化的途径,我们一定要这样办。他们一不坐等国家支援,二不坐等大型农业机器,而是根据当时当地农业生产的需要,一方面从改革农具入手,积极推广各种新式畜力农具和改良农具,大搞半机械化;另一方面,发扬战天斗地的革命精神,积极进行农田基本建设,从发展生产入手,为机械化积累资金。他们从二万多亩山坡地里挖走三千多车大石头,又从沟底拉来两万多车被水冲积起来的淤土,改土造田,提高土壤肥力;同时,运用吕和总结出来的“看天时定作物比例,看墒情定播种顺序,看雨情定播种方法”的三看三定耕作法,使农作物多年来基本做到旱涝保收,粮食总产每年平均增加一百九十多万斤。一九六三年,太平大队获得大丰收。他们拿出一部分公共积累,购买电线和机具等,架设了四十里高压线路,实现了脱粒、米面加工等非田间作业机械化和照明电气化、运输胶轮化。一九六五年,他们又从当时的国营拖拉机站租来三台拖拉机种地,当年获得显著增产,使社员亲眼看到了农业机械化的好处,进一步提高了群众办机械化的积极性。
随着农业生产的不断发展,集体的收入日益增加。大队按照兼顾国家、集体和个人三者利益的分配原则,在完成了国家征购任务,逐步改善社员生活的同时,逐年扩大了公共积累。到一九六六年,太平大队的公共积累已经扩大到七十六万元,他们一次拿出十万多元,购买了六台东方红牌拖拉机和一批机引农具,自力更生地办起了农业机械化。
无产阶级文化大革命期间,太平大队的贫下中农和社员群众,阶级斗争和路线斗争觉悟不断提高。他们突出无产阶级政治,抓革命,促生产,进一步发挥了机械化的效益。一九六六年到一九六九年,虽然连续遭到自然灾害,太平大队的农业生产仍然获得好收成。同时,由于机械化节约出一部分劳力,还发展了养蜂、养蚕和养猪等副业生产,集体经济越来越雄厚。三年中,他们又增购了五台拖拉机。现在,太平大队共有拖拉机十一台,载重汽车一辆,各种机引农机具六十四台(件),电力排灌和非田间作业机具一百一十四台(件),高压线路延长到五十里。千年弯钩犁,从此被“铁牛”代替了;万年穷山沟,到处响起隆隆的马达声。太平大队的贫下中农做了机械化的主人。
自己动手 修改配套
太平大队所以在几年的时间里,实现了田间作业百分之八十机械化,除了因为他们有较多的农业机械以外,还由于他们能够自己动手,经过反复试验,适当地改革和试制了一批配套农具。
太平大队从实践中体会到,有了拖拉机,有了大机械,并不是就“万事大吉”了。各地的自然条件不同,作物种类和耕作技术不同,要使大机械充分发挥作用,还必须改革和试制一批配套农具。这是关系到能否更好地发挥机械化效能和提高机械化程度的重要问题。
一九六六年,太平大队买来了六台拖拉机,但当时缺乏配套农具。是让拖拉机闲着,坐等国家调拨,还是自己动手解决,尽快发挥农业机械的作用?广大贫下中农认为,这里面也有一个是坚持自力更生的方针,自己动手,还是消极等待,专靠国家的问题。他们坚决批判了“等、靠、要”的错误思想,决定自己动手,利用原有的农具进行适当地改革,解决配套问题。他们把队里过去用马拉的旧式四十八行播种机,安上铧子,改为适于垄作的机种犁,安在拖拉机后面,使拖拉机及时进入田间作业。
一九六七年,他们增购三台拖拉机时,有了配套机件——联合播种机,但是,这种播种机只适合在平川作业。太平大队是半山区,高凸地用这种播种机作业,上坡时播得深,下坡时播得浅,结果出苗不齐。有的人主张结合本地情况把它改革一下。但有的人却说:“我们一没有改的工具,二没有设备,凭什么改?”究竟能不能改?社员们展开了辩论。贫下中农们豪迈地说:人的因素第一。只要我们遵照毛主席的教导,严格按照实事求是的原则办事,根据需要与可能,经过实践、认识、再实践、再认识,我们一定能改好!接着,贫下中农献计献策,纷纷提出改革方案。机务人员认真学习毛主席的光辉著作《实践论》,把革命干劲和科学态度结合起来,反复进行试验。他们在播种机上安了一页铧,播种时用铧先开出一条沟来,让种子播在沟里,因为深浅一致,解决了出苗不齐的问题。
过去有的地方虽然有了拖拉机,但由于没有很好地解决配套农具的问题,结果拖拉机趟地、播种时,还得用八九个人跟上扶犁或撒种。他们追在拖拉机后面紧跟慢跟,既吃力,效率又低。有的地方这种情况还比较普遍。太平大队的贫下中农和社员群众,群策群力,自己动手,先后改革和试制了播种机、中耕小耘锄、除草机等十五种拖拉机配套农具,基本消灭了跟在拖拉机后面跑的现象,提高了拖拉机的利用率和田间作业的机械化程度。他们改革的播种机,既能播种、趟地,又能锄草、施肥,做到一机多能,一具多用,获得了良好效果。管好用好 提高效率
太平大队在逐步实现农业机械化的过程中,注意培养了一批贫下中农的子女做农机手,加强对他们的政治思想领导,使他们树立为革命办好农业机械化的思想。现在,全大队已有几十名农机人员分布在各个生产队,成为管好用好农业机械的骨干力量。为了把农业机械管好用好,他们认真学习,认真实践,经常到贫下中农和社员群众中了解大家对使用机械的意见和要求,制订和改进用好管好农业机械的措施。有一段时间,有的农机人员认为,机械是些铁家伙,怎么用都行。因此,一度出现了“重使用,轻管理”的现象,零件丢失和机械故障较多。贫下中农对他们提出了意见,并且帮助他们自力更生地修了十一间车库和六千多平方米的农机具停放场,使机具有了固定的停放地方。与此同时,农机人员还进一步修改了用好管好农业机械的规章制度,坚持岗位责任制,精心保管,做到了拖拉机不漏油,不漏水,不漏气。拖拉机上的喷油嘴,一般需要一年换一次,而他们管理和使用的拖拉机,三年还没有换一次喷油嘴。一般拖拉机需要三年大修一次,太平大队第一批买进的拖拉机已经使用七年了,还没有大修过一次,而且仍然完好。由于保管得好和使用得好,大大提高了农业机械的效率。过去,这个大队一台拖拉机一天只能趟一百八十到二百亩地,现在一天能趟二百七十到二百九十亩地。
太平大队的机务人员,不但精心地管好用好农业机械,还积极学会维修技术。他们在贫下中农和社员群众的帮助下,自己动手,修建了一座五百平方米的修配厂房。因陋就简,修旧利废地解决了设备问题。目前,他们已经能够进行一般的修配工作,做到农业机械中修、小修不出大队。这样,不但可以减少农业机械出队修理所浪费的劳力和耽误的农活,每年还可以为大队节省维修费用四五万元。
太平大队的实践证明,只要坚决贯彻执行毛主席的革命路线,放手发动群众,坚持自力更生的方针,实行机械化和半机械化并举,社队发展农业机械的潜力是很大的。   新华社通讯员 新华社记者


第4版()
专栏:

柬埔寨国家元首西哈努克亲王接见“美国公谊服务会”的成员
新华社二十五日讯 柬埔寨国家元首、柬埔寨民族统一阵线主席诺罗敦·西哈努克亲王,今天在北京接见了“美国公谊服务会”的成员拉塞尔·约翰逊和夫人、布朗森·克拉克和夫人。
在柬埔寨国家元首、柬埔寨民族统一阵线主席诺罗敦·西哈努克亲王的主持下,宾努首相和夫人八月二十五日举行盛大宴会,热烈欢迎柬埔寨王国民族团结政府和柬埔寨民族统一阵线国内特使英·萨利先生。
西哈努克亲王的夫人莫尼克公主出席了宴会。
(附图片)
左图(从左至右):许寒冰、吴德、于立群、林佳楣、吴法宪、吴极烈、姚文元、昏·蒙昆维莱、陈平、宾努夫人、黄永胜、英·萨利、周恩来、西哈努克、西哈努克夫人、宾努、张春桥、吴船、吴振宇、李先念、昏·蒙昆维莱夫人、叶剑英、郭沫若、金在淑、耿飚、姬鹏飞在宴会上。
左下图是宴会前合影。
新华社记者摄
我国党政领导同志周恩来、黄永胜、吴法宪、李作鹏,八月二十五日会见了以吴振宇同志为团长、吴极烈同志为副团长的朝鲜民主主义人民共和国军事代表团。这是会见时合影。
新华社记者摄
国务院副总理李先念,交通部长杨杰,八月二十五日会见了瑞士交通、运输和电力部邮电总局局长弗里兹·布尔干(前左四)和由他率领的瑞士邮政和航空代表团。这是会见时合影。
新华社记者摄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