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71年8月20日人民日报 第3版

第3版()
专栏:

生于群众 长于群众
——沈阳部队某部军医赵普羽先进事迹之二
一九六九年春天,赵普羽随同辽源市聋哑学校文艺宣传队来到广州。被治愈的聋哑孩子向参加我国出口商品交易会的国际友人作了演出。许多外国朋友热情赞扬这是个人间奇迹。那么,谁是奇迹的创造者呢?
有一天,一些外国朋友找到了赵普羽。一位西方记者指着被治愈的聋哑孩子们,向赵普羽提了这样一个问题:“这些聋哑孩子中,哪些是你个人治好的?”
赵普羽微笑着而又非常认真地回答说:“靠个人力量治好的,半个也没有。聋哑‘禁区’是靠毛泽东思想、靠群众的智慧打开的。”
在这里,赵普羽不仅仅出于谦虚,而是他用历史唯物主义的观点,对“是谁打开了聋哑‘禁区’”这一问题,作出的恰当的回答。
事实正象赵普羽说的那样,任何一项科学技术的发现,都不是哪一个人的功劳,而是许多人长期实践的结果。用针灸治病,是几千年来我国劳动人民同疾病作斗争的重要方法,包含着劳动人民的丰富的实践经验;新针疗法,是在无产阶级文化大革命中,我国广大医务工作人员在为工农兵治病的过程中,在旧针灸疗法的基础上发展起来的。没有这些,赵普羽他们怎么能想到用针刺治聋哑?又怎能想到深刺哑门穴呢?在打开聋哑“禁区”的过程中,赵普羽和他的战友们是作为一个集体进行战斗的。他说:“是这个集体,给了我智慧和胆量,如果是我个人的话,在重重的困难面前,也许会退下阵来了。”而在这个集体的后面,又站着千千万万的群众和我们伟大的党啊!在打开聋哑“禁区”的过程中,辽源市的人民、革委会,聋哑学校的教师、学生家长,都做了很多工作。还有那些聋哑孩子,他们是治疗的对象,但是,聋哑“禁区”被打开,也有他们的贡献,甚至可以说,他们也是奇迹的创造者。赵普羽永远也忘不了,当医疗宣传队刚到聋哑学校的时候,阶级敌人十分嚣张,他们利用聋哑学生的生理缺陷,蒙蔽一部分人,企图赶走医疗宣传队。在这关键时刻,是聋哑学生王雅琴、程启运她们挺身而出,揭露了阶级敌人的阴谋。当治疗工作开展起来以后,有的聋哑孩子怕疼,躲在桌子下面,不让扎针,是聋哑学生王宝才等站了出来,用手语表达毛主席的教导:“下定决心,不怕牺牲,排除万难,去争取胜利。”然后,让赵普羽在他身上扎给别人看,胆怯的同学不再怕疼了,争着要求扎针。没有他们的配合,聋哑“禁区”又怎能打开?
这些事实,一个又一个地向赵普羽扑来,促使他渐渐地形成一个认识:任何个人的活动,都离不开阶级的活动,实践的主体是群众。群众好比是大海,自己不过是大海中的一滴水。千千万万滴水汇成大海,才能汹涌澎湃,个人和群众结合起来,才能发挥一分作用。在懂得了“群众是真正的英雄”以后,赵普羽在医疗实践中,更加注意从群众中汲取智慧,向一切有实践经验的人学习,不断丰富自己的认识,增长为人民服务的才干。
在医疗工作中,常常有这样的情况:一种病,很多医生没有治好,后来,被另外的医生治好了。自然,大家都很佩服这最后看好病的医生。但作为这个医生,他应当怎样看待这件事情呢?怎样看待自己和那些没有治好病的医生呢?赵普羽也碰到过这样的情况。
有一位女同志,患了近十年的功能性子宫出血,又有心脏病,经几个老中医多次治疗都没治好。后来,这位女同志让赵普羽给她治疗。治这种复杂的病症,赵普羽还是第一次,心里没有底,对病症也分不清主次,不知从哪里下针好。他想,既然几位老中医长时间给这位女同志治疗,一定对病情摸得清。决定登门求教。
一个大风天,赵普羽满脸沙尘,一身汗水,出现在老中医面前,说:“老大夫,我是来学习的。”接着说明了来意。老中医见赵普羽态度诚恳,便详细介绍了给那位女同志治病的经过:“这位女同志身患多种病,看来长时间子宫出血是引起各种病症的根源。根据她身体虚弱的状况,只好采取吃药补虚,配合浅针弱刺激的疗法。”小赵听了,觉得这位老中医对病情的分析很有道理,但治疗的方法是消极的。只是“补虚”,不止住子宫出血,就不能从根本上改变患者的身体状况。小赵准备用深针强刺激,首先解决子宫出血的问题。
这时,赵普羽听说另一位老中医过去给这位女同志治病时,曾出现过晕针的情况,他又跑去问这位老中医:“能不能用深针强刺激?”老中医说:“使不得,她身体虚弱,一晕针就容易发生问题。”小赵觉得老中医提供的情况很重要,帮助自己进一步揭示了治疗方法上存在的矛盾:刺激量弱了,治不了病;刺激量大了,容易发生问题。怎样才能做到既采用强刺激,又不出问题呢?赵普羽想起了自己刚当卫生员时刷药瓶的事情,心里豁然开朗。有一回,赵普羽把药瓶从凉水里捞出来就用开水烫,结果瓶子炸了。老同志刷药瓶呢?先用温水泡一会儿,再加开水烫,药瓶就不炸了。从这里,赵普羽认识到循序渐进的道理。药瓶对温度的适应是这种情况,人体对于针刺的适应,也有这种情况。于是,他修改了原来的治疗方案,改用先浅后深,由弱渐强的针刺方法。经过一段时间治疗,终于把这位女同志的病治好了。
这位女同志近十年没治好的病被赵普羽治好了,很是感激。但赵普羽同志认为,首先应该感谢那两位老中医。有人说:“别人没治好的病,你治好了,当然应当感谢你了。”赵普羽说:“不能这么说。我们办成一件事,取得一个正确认识,都是许多人共同完成的,就象接力赛跑一样,最后到达终点的人不能说自己跑完了全程。给那位女同志治病,我也是从几位老中医手里接过接力棒继续跑的,是他们告诉了病症的主要矛盾,提醒我应当注意的问题,从他们正反两方面经验中,我才找到了正确的治疗方法。”
用毛泽东思想武装起来的无产阶级战士就是这样,在他为人民做出贡献以后,首先想到的是群众的作用,把自己的力量看作是微不足道的。而刘少奇一类政治骗子,他们明明是历史的绊脚石,却要装扮成创造世界的英雄,矢口否定群众的伟大作用。这是多么鲜明的对照啊!
对于个人和群众的关系问题,赵普羽同志的认识并没有完结。
在医疗实践中,赵普羽给群众看好了病,群众对他象待自己的亲人一样热情,一样真挚。开始,小赵也深受感动,他很理解群众的心情。这样的情形遇到得多了,便引起了小赵的认真思考:我给群众治好了病,群众感激我,这表现了人民群众深厚的阶级感情,也是对我的鼓励。问题是自己应当怎样正确看待。他想起了前几年家乡的情况,那时,由于刘少奇反革命修正主义卫生路线的毒害,农村缺医少药,农民生了病,请个大夫很不容易。因此出现“有病求大夫,没病敬大夫。大夫门前过,请到家里坐”的情况。而有些医生也当之无愧,认为自己“万事不求人,万人求自己”,把给群众治病,看作是对群众的“恩惠”。这种观点,显然是错误的。有一件事情对赵普羽教育很深,使他破除了旧的观念,获得了一个崭新的认识。
去年年初,赵普羽随部队来到一个山区野营。驻扎在乌龙山下乌龙大队。白天,小赵参加紧张的训练;早晚,他挎上药包,冒着风雪,到贫下中农家去巡诊。一天,小赵听说贫农饲养员李湘余老大爷的胳膊有病,就登门去看。可是接连去了两次,家里人都说他干活去了。小赵想:既然大爷能干活,病不会太重。就没有再去找他。过了几天,小赵找到了老大爷,脱下衣袖一看,吃了一惊。老人的右胳膊肿得通红发亮,病已经相当重了。小赵着急地问:“大爷,你这病是啥时候得的?咋不早治呀?”大爷乐呵呵地说:“有些日子了,那时正赶上母猪下崽,就没去管它。那天疼的不行,想到卫生所去看看,刚走到猪圈边,见小猪崽都瞅着我要食吃,你说能拔腿就走吗?后来一忙乎,又把这胳膊疼的事忘了。”老人的话,深深感动了赵普羽。他边扎针,边暗暗地责备自己:老大爷带病坚持劳动,自己还认为没啥大病,真是太不应该了。巡诊回来,小赵给房东谈起这件事,才进一步了解到李大爷的病是为了保护集体财产得下的。老人六十多岁了,给生产队喂了几十头猪。有一回,他在山上放猪,忽然一阵暴雨把猪群惊散了,好容易把猪赶回圈,发现丢了个小猪崽。他饭没吃,衣服也没换,又冒着大雨去找,从这山找到那山,摔了一跤又一跤,把右手也扭伤了。猪找了回来,老人的胳膊却受了寒不听使唤了。
听了这些,小赵更加不安。这一夜,他久久不能入睡。他想:在我们伟大的社会主义祖国,有多少这样的英雄啊!焦裕禄、杨水才、王国福,那一个不是为革命积劳成疾,为人民鞠躬尽瘁呢!他们是“公”字满心窝,对疾病作斗争充满了革命英雄主义精神。不理解革命人民这种特有的品质,不把群众的思想感情深入到自己的头脑中来,就不可能很好地为人民服务。广大工农兵群众,为国家、为革命日夜战斗着,历史是他们写的,世界是他们创造的,没有他们的劳动,就没有世界的一切,作为医务工作人员,理应给他们服务。如果要谈感谢的话,首先医生应当感谢人民群众,是人民群众哺育了他,教育了他。
从这件事,小赵看到了自己思想革命化的差距,更加自觉地向贫下中农学习。他一边给贫下中农治病,一边调查贫下中农过去的苦难家史和先进事迹,作为自我教育的活教材,不断增加为人民服务的动力。他随身带着一个小醋瓶,深夜为群众治病时,实在困极了,就掏出来喝上一口,提提神再干。在一个多月的时间里,乌龙大队的九沟十八岔,家家贫下中农都是他的医疗服务点,家家贫下中农都是哺育他成长的好课堂。他和人民群众建立了血肉般的关系。刚来这里时,大家还称他为“大夫”、“医生”,后来呢?老人管他叫“孩子”,孩子们管他叫“小胖叔”。赵普羽十分珍视这个变化。他觉得这是群众对自己的信任。作为一个人民的医生,给群众治了病,仅仅是做了一点应该做的工作,而群众给予自己的却是火热的阶级感情,崇高的思想品德,丰富的政治营养,这是多么可宝贵的啊!他在学习笔记上写下这样的话勉励自己:“人民好比土壤,我好象一株幼苗,幼苗离开土壤就要枯死,我离开群众就不能成长。我要永远扎根在群众中,不断从群众中汲取营养。”
向群众学习,在一般情况下,也许比较容易做到,但在有些情况下,譬如工作取得了成绩,地位发生了变化,成为领导者,教育人者,等等,要坚持向群众学习,就不是那么容易了。
去年八月,几个中央直属机关的“五·七”干校培训赤脚医生,请赵普羽去辅导。学员们一见赵普羽,就称他“赵老师”。小赵怎么讲,大家就怎么学。这个年轻的战士,过去一直当人家的小学生,现在要当别人的老师,这是一个很大的变化。怎样对待这个变化呢?开始,小赵并没有细想,他很兴奋,很自豪。一个只有四年文化的卫生员,居然能登上社会主义的讲台,这是个天翻地覆的变化,是毛主席对工农兵的信任,我们工农兵一定要为毛主席争光!至于怎样才能当好这个老师,小赵在以后的教学实践中,才有了进一步的认识。
学习班开始以后,“五·七”战士们废寝忘食地刻苦钻研,他们编穴位歌,分析病例,互相扎针体验,力求又快又好地掌握针刺技术。有一个老同志,见同学们学习和掌握头部穴位比较困难,就把留了几十年的头发剃光,跑到小赵那里叫他用红笔在头上点划穴位,让学员们在自己头上找穴位,试针,以便尽快掌握为人民治病的本领。这一切,深深地感动了小赵,他总结宣传了学员们的好思想,好经验,使学习的进展,比原来的预计快得多。
赵普羽看着学员们的进步,心里琢磨:工农兵对知识分子进行再教育,这是历史赋予我们的使命;而要搞好这个教育,工农兵本身也要坚持学习,这中间包括向自己的教育对象学习。如果背上教育者的包袱,不向群众学习,就要落后倒退,就会失去教育人的资格。
在这以后,赵普羽对自己的要求更加严格。
有一次讲课,小赵将“膏肓穴”,念成“膏盲穴”。当时有人小声地议论,小赵认为学员们没听清,就又大声地念了一遍“膏盲穴”。有人笑了。课后,小赵才知道是自己念错了字。念白字,这是生活中常见的现象,何况小赵只有四年文化。所以学员们听了,并不当回事。小赵却很认真,第二天上课时,专门纠正了这个错字,还诚恳地作了自我批评。这一下,在学员中引起很大震动,纷纷写黑板报,表示向赵普羽同志学习。是什么东西那样强烈地感动了“五·七”战士们?是无产阶级战士的特有品格和先进思想,打动了他们,教育了他们,在他们心目中打下了烙印。
事后,有人听说赵普羽讲课念错一个字还专门纠正,认为有些小题大作。小赵却严肃地说:“念错一个字,的确不是什么大事。但能不能公开纠正这个错误,是心目中有没有群众的问题。我们无产阶级战士,要靠毛泽东思想办事,靠科学办事,不能有半点虚假!”
在毛泽东思想面前,在群众面前,赵普羽总是把自己放在小学生的位置上。这是无产阶级战士的本色。而刘少奇一类政治骗子,口口声声说自己是“小小老百姓”,实际上,根本不把“老百姓”放到眼里,到处乱跑乱说,指手划脚,完全是一种“教师爷”的架势。他们是靠骗人、唬人过日子的!
本报通讯员
新华社记者
本报记者


第3版()
专栏:

丰收不到手 管理不放松
九江地区加强棉花中后期田间管理
据新华社南昌十九日电 江西省九江地区各级领导,发动群众加强棉花中、后期的田间管理工作,做到丰收不到手,管理不放松,力争今年全区棉花平衡增产。
九江地区是江西的重点棉产区。在毛主席的“农业学大寨”伟大号召鼓舞下,棉区社员学习大寨精神,走大寨道路,自力更生,艰苦奋斗,积极发展棉花生产。今年全区种植的几十万亩棉花,目前普遍生长良好,有些社、队已经开始采摘新棉。
在棉花长势好的情况下,九江地区的广大棉农发扬继续革命精神,加强棉田的中、后期管理。他们注意克服侥幸取胜的思想,树立靠人不靠天的观念,认真做好防虫防旱工作,确保棉花丰收。
连续五年夺得棉花丰收的彭泽县棉船公社,棉花长势很好,但他们充分估计今后棉花生产管理中可能出现的各种不利条件,积极加强领导,组织专门人员,修置工具,筹办农药,作好应付虫害、干旱等各种自然灾害的准备。少数有“丰收定局”等自满情绪的单位,通过举办毛泽东思想学习班,深入开展批修整风,狠批骄傲自满情绪,认识到夺取棉花高产是“备战、备荒、为人民”的需要,是棉区人民的光荣责任,要高标准,严要求,扎扎实实地搞好棉花的中、后期管理工作。
去年获得亩产皮棉一百多斤的都昌县万户公社,今年棉花又呈丰收的局面,广大贫下中农认真学习毛主席的有关教导,克服骄傲自满情绪,进一步采取了许多措施,做好田间管理工作。
历年棉花低产的湖口县,今年各级党委带领广大贫下中农,认真总结经验教训,在大面积棉田里深锄埋肥,改良土壤,增加水利设施,使八万多亩棉花生长茁壮。目前他们正乘胜前进,做到丰收不到手,管理不放松。


第3版()
专栏:

慈溪县各级干部深入生产第一线
抗旱除虫 加强棉花后期培育
新华社杭州十九日电 浙江省重点产棉区慈溪县的各级干部,深入生产第一线,发动群众,狠抓以抗旱、除虫为中心的棉田后期管理工作,决心夺取今年棉花丰收。
目前,慈溪县的四十五万亩棉花长势良好,伏前开花、带桃入伏的占百分之八十以上。但是近来由于天气干旱,虫害发生,影响棉花后期生长。中共慈溪县委带领各级干部深入生产第一线,到田间地头调查研究,同群众一起加强对棉花后期的培育管理。五洞闸公社第三大队棉田受旱比较严重,广大社员、干部连日挑水抗旱,给一千亩棉田普遍浇了水,并施了一次肥料。一大队还开展群众性的科学实验,使用“九二○”农药促使棉花增蕾保桃。县上及时总结和推广了这个经验,取得很好效果。目前,全县迅速掀起了棉花后期培育管理的新高潮,在很短时间里就给八万亩受旱的棉田灌水、浇水,进行了除虫、整枝等工作,进一步促进棉花后期的生长。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