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71年8月17日人民日报 第2版

第2版()
专栏:

多快好省开发新林区的先进单位——宁蒗林业局
在云南高原的金沙江上游,两岸山峦起伏,森林密布。已经生长了几百年的四五十米高的云杉、冷杉、铁杉和挺拔苍劲的云南松、华山松、落叶松,使山峰峡谷显得郁郁葱葱。这是我国南方主要林区之一。这里地形险峻,海拔高度四五千米,山峰深谷之间的高差从几百米到一两千米。怎样使这些原始森林为祖国的社会主义建设服务呢?
为了有计划地开发金沙江林区,一九六九年十二月,云南省革委会决定在位于万山丛中的小凉山上建立一个森林工业局——宁蒗林业局。这里有森林面积十多万公顷,木材蓄积量达一千四百多万立方米。原计划三年建成。在毛主席关于“工业学大庆”的伟大号召指引下,九百多名从未搞过森林采伐的革命工人,来到小凉山以后,以大庆工人为光辉榜样,高举“鞍钢宪法”的革命大旗,艰苦奋斗一年多,就胜利地提前完成了建设任务,建成了一个每年可采伐十万立方米木材的森林工业局。
到今年五月,全局共修筑林区公路一百五十二公里,架设林区通讯线路八十多公里,建设了一个可以堆集木材四万立方米的贮木场,六个生产木材的林场,修建了十几条集运木材的渠道和一条钢丝绳的架空索道。盖起了九千多平方米的“干打垒”住房,还开荒种地一千二百多亩。他们在建局期间,还生产出木材三万四千多立方米,价值一百三十六万多元,向国家上缴了利润十多万元,做到了当年建局,当年投产,当年有上缴利润。宁蒗林业局已成为云南省林业系统多快好省地开发新林区和“工业学大庆”的先进典型。
以大庆工人为榜样,战天斗地,开发新林区
一九六九年十二月,九百多名革命工人浩浩荡荡开进小凉山林区。那时,天下着大雪,水面结了冰,气温下降到零下七、八度。工人们只能在松树底下,四周围上一些树枝,上面盖起油布,下面垫上树叶和松毛,作为自己的住房。当时不仅没有新鲜蔬菜吃,有的地方连水也喝不上。
在艰苦的条件下,局革委会遵照毛主席关于“政治工作是一切经济工作的生命线”的伟大教导,不断组织广大工人活学活用“老三篇”,宣传大庆工人头顶青天,脚踏草原,自力更生,艰苦奋斗,多快好省建设大庆油田的先进事迹,大讲开发小凉山林区的重大意义。广大工人豪迈地说:大庆工人靠毛泽东思想,艰苦奋斗,迅速改变了我国靠洋油过日子的时代,为社会主义祖国作出了贡献。我们小凉山上的林业工人,一定要以大庆工人为榜样,在金沙江畔,头顶蓝天,脚踏青山,不畏艰险,积极开发新林区,早日生产出木材,支援国家的社会主义革命和建设。
参加修筑林区公路的彝族工人伊火伊达,刚来时活思想不少。他想:“为什么不修好住房再上山?”“为什么不修好公路再伐木?”在阶级教育中,他听到大庆工人王进喜和他的母亲在旧社会受苦的情况,联想到自己的妈妈在严寒的夜晚被奴隶主逼着上山找羊,被狼咬死的悲惨遭遇,眼泪直往下淌。他的思想起了变化,认识到:今天为了革命建设社会主义新林区,再苦也是甜。从此,他干在前头,歇在后头。
公路修到珠落河畔,要修建一座大桥。按规定,先要在河里筑一道堤坝,把这一段河流的水排干,然后才能在河底打木桩,用木材架设桥墩,铺设桥面。当时,河水不算太深,但是水面却结了冰。排水的设备和筑堤的材料都较缺乏,施工碰到了困难。如果等待设备、材料齐全了再动工,就会延长这条公路完工通车的时间。伊火伊达想:早一天修通林区公路,就能早一天把小凉山的木材运出去支援社会主义建设。于是,他建议不需要排干了水再打桩,他要求下到水里去打桩。别人劝他说:“水太冷了,受不了,还是等一等再说。”伊火伊达说:“水冷怕什么,只要有一颗忠于毛主席的红心,什么困难都能克服。”于是,他带头跳下河里,敲碎冰块,站在水里打桩。他的革命精神鼓舞了其他工人,大家纷纷跳下河去一起干。在工人们的努力下,桥修好了,这条林区公路按照预定的计划完工通车了。伊火伊达被评为全局活学活用毛泽东思想积极分子。
当时,全局有很多象伊火伊达这样在旧社会当过奴隶,受苦很深,对伟大领袖毛主席有着深厚无产阶级感情的彝族工人。他们在“老三篇”哺育下,在大庆工人革命精神鼓舞下,和全局工人一起,顶风冒雪,砌涵洞,修桥梁,攀登悬崖绝壁,打眼放炮,炸开岩石,移山填谷,筑成了一条条盘山公路。去年一年,全局工人一共修筑林区公路一百零三公里,今年一到五月又修筑了林区公路四十九公里,为国家节约了投资三十多万元,为保证当年建局生产,运出木材创造了有利条件。
开发森林,不但先要修建林区公路,而且还要进一步摸清林业资源,才能制订出准确的采伐方案。就在全局修建林区公路的同时,局革委会确定由一个常委带队,领着七个工人和技术人员,进行森林勘测工作。他们背着背包,扛着花杆,拿着仪器,牵着驮马,冒着严寒,每天在崎岖的山路上,步行三四十公里,调查林业资源的状况。肚子饿了,吃些自带的干粮;口渴了,喝几口泉水;晚上露宿森林,生火过夜。有一天,他们走了五十多公里山路,天快黑了,准备生火过夜。可是,当他们转过一个山峰时,发现前面还有一片茂密的森林。局革委会带队的同志立即领着大家高声朗读毛主席的教导:“发扬勇敢战斗、不怕牺牲、不怕疲劳和连续作战(即在短期内不休息地接连打几仗)的作风。”然后又紧张地进行勘测工作。就这样,这支森林调查队在大庆工人的革命精神鼓舞下,走遍了小凉山林区方圆五百多公里山路,对一百二十平方公里面积的森林资源进行勘测,及时提供了开发林区的准确资料。
以两条路线斗争为纲,自力更生,敢想敢干闯新路
开发林区,是依靠群众,自力更生,艰苦奋斗,走多快好省的道路,还是依靠专家,搞洋奴哲学,爬行主义,走少慢差费的道路?宁蒗林业局从建局一开始就展开了两条路线的激烈的斗争。
在制定建局方案时,有人造了一个贪大求洋的计划:新招工人三千名,新购各种汽车一百七十辆,还有各种机械设备。这个计划一拿出来,就在革委会内部和广大工人中引起了激烈的争论。工人们学习毛主席提出的“鼓足干劲,力争上游,多快好省地建设社会主义”的总路线和“自力更生”、“艰苦奋斗”的伟大方针,狠批了叛徒、内奸、工贼刘少奇的“洋奴哲学”,提出了“三要,三不要”,即:要革命加拚命,不要爬行;要自力更生,艰苦奋斗,不要贪大求洋、两眼向上;要搞群众运动,不要“专家治厂”。大家充分发挥了积极性和创造性。过去,修一条四十公里线路,花一年时间,画了三箱图纸,才设计出一段四十米长,二十米宽的林区公路,既拖延工期,又浪费劳力。大家说:过去“专家说了算,工人照着干”的框框必须彻底打破。只要依靠群众,完全可以边测设,边施工。局革委会采纳了工人的意见,组织由工人、干部和技术员组成的“三结合”测设小队,他们怀揣革命宝书,凭着一个“手水准”,两根花杆,到现场选线放样,三天之内就保证工人投入施工。两个月后公路修成了,使那些所谓技术“权威”惊得哑口无言。
云南松树剥皮的工作量很大,修理厂工人决定自己造剥皮机。有人吹冷风说:“老局搞了十来年都没有解决,你们刚搞木头就想吃大头,真是癞蛤蟆想吃天鹅肉!”工人们驳斥说:“路是人走出来的,机器是人造的,别人造不了,我们造。用毛泽东思想武装起来的工人就有这个志气!”局革委会委员、老工人李福棠带头参加试验。没有样品,大家集思广益;没有材料,大家七拼八凑,利用旧钢材,一块块地锯,一根根焊接,不分白天黑夜地干,失败了找原因,再试验。经过两个月的奋战,一台半自动化的剥皮机终于诞生了,比手工作业工效高十几倍。
采伐下来的木材越来越多。如何尽快地把这些木材运下山去,已成为高速度生产木材的重要问题。按照“林业操作规范”规定,拖拉机不能在十三度以上陡坡集运木材。这里山的倾斜度比较陡急,能不能突破这个老框框呢?来自东北林区的老拖拉机手王财,看到好几个工人才能抬一根木头下山,劳动繁重,效率又低,心里很不安。他下决心要解决用拖拉机在陡坡上集运木材的难题。王财的想法得到了局革委会领导的支持,而且还和他一起驾驶拖拉机,在十三度以上的陡坡进行试验。试验一段总结一段,采取了一些必要的技术措施,最后创造了拖拉机在二三十度的陡坡上安全集运木材的先进经验,在整个林区迅速推广。从此,采伐下来的大批木材,就源源不断地通过拖拉机及时运下了山。
去年五月到九月的雨季期间,宁蒗林业局的广大革命工人,又用毛主席的光辉哲学思想,总结出一套雨季作业的经验,为国家生产出七千立方米木材,打破了长期以来云南高原进入雨季以后,各个林区普遍不生产木材的老习惯。省林业局在全省林业系统中,推广了他们的先进经验,取得了很好的效果。
发扬“干打垒”精神,保持艰苦奋斗作风
在开发新林区的战斗中,宁蒗林业局的广大工人发扬大庆工人的“干打垒”精神,始终保持艰苦奋斗的作风。他们坚持“先生产,后生活”,先修通公路,建设好林场,生产出木材,然后再修建宿舍。
去年头八个月,全局工人和家属自己动手烧砖瓦、夯土墙、作屋架,一共修建了五千平方米“干打垒”住房。在作出一定成绩以后,少数干部认为“林场建立起来了,木材生产出来了,应该修建些象样的住房了”。因此,当时在林区内议论“建设林区新城镇”的人多了,议论修建“干打垒”住房的人减少了。有一次,局革委会副主任陈克到一个林场去了解情况,发现这里正在修建一幢标准较高的办公大楼。有的领导成员正在为修建这幢办公大楼忙碌操心,对生产上迫切需要解决的问题却很少过问。陈克意识到修建办公大楼这个现象,反映了在胜利形势下能不能保持艰苦奋斗的作风,要不要继续革命的大问题。经局革委会研究后,立即举办了有各林场和所属单位的领导成员参加的毛泽东思想学习班,组织大家学习毛主席关于“务必使同志们继续地保持谦虚、谨慎、不骄、不躁的作风,务必使同志们继续地保持艰苦奋斗的作风”的伟大教导,学习大庆工人的革命精神。学习班上,请当过奴隶的彝族工人进行忆苦思甜。阶级教育,使大家认识到,忘记了过去,就意味着背叛。建设小凉山林区,一定要发扬艰苦奋斗的革命精神。从此,大庆工人的“干打垒”精神得到了保持和发扬。从去年九月到今年五月,全局工人又继续修建了“干打垒”住房四千平方米。目前,在一百多公里林区公路两旁,在一处处深山峡谷中的采伐场地上,在一个个林业工人居住点上,全是一幢幢粉刷得雪白整齐的“干打垒”房屋。建局一年多来,一共修建了九千多平方米“干打垒”住房,平均每平方米的造价只有二十多元。
小凉山气候寒冷,水源缺乏,当地贫下中农很少种蔬菜。宁蒗林业局的广大工人和家属,有段时间吃的蔬菜,全部是用汽车从三四百公里外的地方运回来,占用的汽车多,伙食费用也较高。局革委会学习大庆的经验,坚定不移地落实毛主席的光辉《五·七指示》,发动工人利用业余时间开荒种地,把家属组织起来搞农副业生产。这些家属大部分来自东北和华北地区,对小凉山的生产方式和生活条件都不习惯,开始时,生产工具又缺乏,碰到不少困难。局革委会就组织家属们学习毛主席的有关教导,学习大庆家属搞农业生产的先进事迹。工人家属孙秀君首先带领了三十多个家属,找了一些破锄头,自己动手修理好,到一个山坡上开荒种地。手磨起了血泡不叫苦,腰酸背疼不喊累。她们一共开出十多亩荒地,种下了白菜、大头菜。又找了些破桶来修理好,用来挑水担粪,管理得很认真。辛勤的劳动,换来了美好的收成。当她们第一次为林区供应新鲜大白菜时,广大工人受到很大鼓舞。自己动手,丰衣足食的思想逐渐深入人心,开荒种地的风气,也在整个林区迅速形成。一年多来,全局工人和家属开荒种地一千二百多亩,种植的土豆、玉米、黄豆、白菜、萝卜等生长良好,一共收获八十万斤,还养了猪、羊、牛等一千二百多头,既改善了工人和家属的生活,又减轻了国家的负担,进一步培养和发扬了自力更生、艰苦奋斗的好思想、好作风。
大庆精神学得好,关键在领导
宁蒗林业局能够在一年多的时间里成为一个学大庆的先进典型,关键是有一个革命化的密切联系群众的领导班子。从局革委会的领导成员、工作人员到各个林场的干部,大部分是转业军人。他们坚持带头学习毛主席著作,带头斗私批修,带头参加集体生产劳动;对毛主席、党中央的每一个最新指示和战斗号令做到学习快,宣传快,贯彻执行快。各级干部坚持同工人实行“三同”。局革委会主任、军代表朱全清,身患严重的十二指肠溃疡,但却长年和工人们战斗在一起。他跑遍了小凉山林区,和工人群众打成一片。有一次,他和工人在山坡上伐木,突然从山上滚下来一根粗大的木头,为了保护工人的安全,他奋不顾身地用身体挡住了木头,自己受了伤。他的行动受到了工人群众的赞扬,都夸他是“好带头人”。
在建设新林区的过程中,局革委会和各个林场的领导干部,始终把用毛泽东思想教育人放在一切工作的首位。去年七月,第二林场增加了六十多个新工人,其中有的嫌林区艰苦,不安心工作。当时有的干部就说:“不想干算了,少几个人照样能完成任务。”林场党支部书记刘集培不同意这种看法。他认为,学大庆,就是要学大庆用毛泽东思想教育人这个根本,不能光看生产了多少木材,最重要的是要看是不是培养出了建设社会主义的人材,这是个路线问题。于是,他和几个老工人一起,经常同那几个不安心工作的新工人一起劳动,一起学习“老三篇”,开展谈心活动。彝族工人何基斯刚来时不安心林区工作。一次,刘集培和他一起劳动,问他的父亲在干什么?何基斯说,他父亲在旧社会被奴隶主活活打死了。刘集培立即对何基斯进行阶级教育,大讲建设小凉山林区对巩固无产阶级专政的重要意义。何基斯认真学习毛主席著作,积极参加革命大批判,提高了阶级斗争和两条路线斗争觉悟,生产上干得很出色。不久,何基斯光荣地参加了共青团。经过刘集培和老工人们一段时间的帮助,原来不安心林区工作的工人,都有了显著的进步。其中有的当了班、组长,有的成了全局活学活用毛泽东思想积极分子。
新华社记者


第2版()
专栏:

抚顺石油三厂发动群众大搞综合利用
在毛主席“备战、备荒、为人民”的伟大战略方针指引下,抚顺石油三厂革委会广泛发动群众,大搞废渣、废液、废气的综合利用,变“三害”为“三利”。两年多来,他们从“三废”中回收提炼出十九种化工产品和贵重金属,价值达四百八十多万元;同时还净化了空气,改善了环境卫生,促进了工农业生产的发展。
抚顺石油三厂是一个老炼油厂,它排出的“三废”有炉灰渣、废油渣、废碱液、废酸液、高压洗涤水、硫化氢、石油尾气等二十多种,数量也很大。每天排出的废渣一百多吨,废液两万多吨,废气十多万立方米。过去,由于叛徒、内奸、工贼刘少奇及其代理人对“三废”采取“消极处理”的方针,把炼油厂搞综合利用说成是不务正业,压制群众处理“三废”的积极性和创造性,因此,使综合利用长期开展不起来。“废气”放空,“废液”随水流失,“废渣”填坑铺道,不仅浪费国家资源,而且污染空气,毒化河水,危害人民身体健康,危害工农业生产。
这个厂革委会成立以后,组织全厂职工狠批了刘少奇及其代理人推行的反革命修正主义路线,决心变对“三废”的消极处理为积极利用。他们从全厂各有关单位抽调了二十多名工人、干部和技术人员,到农村进行实地调查。这些同志亲眼看到污水对于农田的危害,亲口尝了受污水影响的劣质大米,详细听取了贫下中农的意见和要求。回厂以后,他们把调查的情况和感受向全厂职工作了汇报,使大家受到了深刻的教育。大家认识到:根治“三废”,就是为人民造福,为革命兴利。搞不搞综合利用,是对贫下中农有无深厚的无产阶级感情的问题,也是有没有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思想的问题。职工们坚决表示:一定搞好“三废”的综合利用,决不把公害留给下一代!
厂革委会成立了三结合的领导小组,由一名革委会副主任负责,对全厂“三废”的综合利用进行了全面规划,统筹安排。他们逐个车间、逐个装置地进行了几十次的调查,对全厂“三废”的由来及其主要成分作了全面的了解。在充分调查研究的基础上,广泛发动群众,实行专业队伍与群众相结合,进行群众性的科学试验,取得了比较大的成果。他们把毒化空气的硫化氢回收生产出硫磺;把污染空气的二氧化碳“废气”回收生产出干冰,净化了空气,消除了对人身的危害。他们还从废催化剂渣中回收了硝酸铵和贵重金属铂,从“废液”中回收了芒硝、硫化物、碱、粗酚等危害农田的物质,把工业“废水”变成了农业肥水,灌溉农田,促进农业增产。此外,他们每年还从“废液”中回收生产出一千多吨氮肥,相当于建设一座小型化肥厂。贫下中农高兴地说:“污水渠变成了幸福河。”
抚顺石油三厂在开展综合利用的过程中,注意把高度的革命精神和严格的科学态度结合起来,扎扎实实,讲究实效。他们试验成功一项,就投产一项,巩固一项。他们还认识到,综合利用必须不断地向生产的深度和广度进军。


第2版()
专栏:

太行锯条厂用边角下料生产小五金产品
山西省太行锯条厂广大革命群众,在厂革委会和驻厂解放军支左人员的帮助下,遵照毛主席关于“备战、备荒、为人民”的伟大教导,胸怀全局,大搞综合利用,向生产的深度和广度进军。一年多来,他们在超额完成国家下达的锯条生产计划的同时,利用边角下料生产了大批小五金产品,供应了市场的需要。全厂钢材的利用率由百分之六十五提高到百分之八十以上,为国家节约了大量钢材。
太行锯条厂主要生产各种锯条。在生产过程中,每年有八百五十多吨边角下料作为废料处理。在增产节约运动中,广大群众建议利用边角下料,生产小五金产品支援工农业生产。但是有些人却认为大厂子搞小五金生产不合算。他们说:生产一个大圆锯片十二道工序价值一百二十元,做一把小旅行剪三十五道工序才几角钱,不合算。厂革委会认为这是本位主义思想的反映。于是,他们就组织工人群众学习毛主席关于“勤俭建国”和“要提倡顾全大局”的教导,提高大家的认识;同时组织了一个有干部、工人和技术人员参加的社会调查组,先后访问了农村、工厂和商店,了解广大工农兵群众对小五金产品的需要。厂里的工人群众看到小五金产品在工农业生产中的重要地位,大大提高了搞好小五金生产的自觉性。他们说:只看本厂,觉得生产小五金产品不合算,看看全局,就看到生产小五金产品非常合算,我们要把算盘珠拨在社会主义建设上,学会算大账。大家统一了认识,全厂很快出现了一个利用边角下料生产小五金产品的热潮,一个多月时间,做成小五金样品一百八十多种,其中工农业生产和人民群众急需的机械链条、电工刀、自行车链条、旅行剪等十八个品种纳入国家计划,成批生产。
小五金产品正式定型投产后,设备不足和厂地狭小成为很大困难。广大工人不怕苦,不怕累,不怕困难大,利用业余时间,拾砖块、打土坯、搜集废木料、废油毡、废席片和钉子,盖起六个工棚和一个车间。接着他们又土法上马,土洋结合,修旧利废,自己动手制造设备,同时对现有的设备大搞“一机多用”,使专用设备变成多用设备。半年多时间他们没向国家要一文钱,共制造和改革了小五金专用设备一百七十六台,建立起一套生产小五金的流水作业线。
这个厂在开展综合利用中,还采取具体措施,统筹安排劳动力,解决了锯条生产和小五金生产的矛盾,锯条生产和小五金生产都得到了发展。 (据新华社讯)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