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71年8月11日人民日报 第4版

第4版()
专栏:

民勤县造林治沙实现每人二亩林
甘肃省民勤县各级领导班子,在毛主席的无产阶级革命路线指引下,放手发动群众,造林治沙,艰苦奋斗二十年,现在平均每人有林二亩,基本上控制了流沙,改变了过去“西风打死苗,东风吹干田”的状况,促进了农、牧、副各业生产的发展。
民勤县地处腾格里沙漠边缘,面积一万五千四百多平方公里,沙漠、戈壁、碱滩占百分之九十五以上,耕地只有九十一万多亩。解放前,劳动人民过着“朝为庄园夕沙压,不知何处是我家”的悲惨生活。解放后,从一九五○年起,民勤县广大干部和群众,遵照毛主席关于发展林业生产的教导,开展大规模植树造林、防风固沙活动。二十年来,已造成片林五十多万亩;四旁植树七百万株;已有防护林带一百多条,总长一千七百里;插风墙六千八百里;压沙丘二万八千亩;封沙育草二百万亩。特别是无产阶级文化大革命以来,已造林二十万亩,占全县造林保存面积的百分之四十。林业发展起来以后,控制了流沙,调节了气候,促进了农、牧、副业生产的发展。全县粮食总产由一九四九年的六千二百万斤,增加到一九七○年的一亿四千四百万斤,为国家提供了部分商品粮。全县大牲畜由一九六二年的四万四千九百头,发展到一九七○年的七万八千头。每年从林内取柴八千多万斤,许多大队烧柴达到基本自给。“沙漠盖良田”的旧民勤面貌已经基本得到改变。
民勤县县、社两级革委会都有专人管林业,队队抓,年年抓。一九六七年以来,针对林牧、农林争地的问题,组织干部、社员、技术员三结合的林业普查规划队,对全县林业进行了全面普查。同时,合理安排农、林、牧用地,制定出造林治沙,以林促农、促牧的全面规划,为农、林、牧、副业全面发展创造了条件。


第4版()
专栏:

朱店公社八大队发展林业生产
湖北省浠水县朱店公社八大队党支部发动群众因地制宜,大力开展植树造林活动,多快好省地发展林业生产。他们利用三个冬春,将全大队所有的荒山都栽上了杉、桑、茶、果树和楠竹等,并在路旁、村旁、宅旁、水旁栽上了四万多株树木,基本上消灭了荒山荒地,控制了水土流失,促进了农业生产的发展。
朱店公社八大队在发展林业生产中,注意从实际出发,因地制宜,实行用材林、薪柴林和经济林相结合,有计划地植树造林。他们从有利于农业生产出发,从大队实际需要出发,以发展用材林和薪柴林为主,实行用材林、薪柴林和经济林相结合。他们将全大队八百多亩荒山,有计划地种植了杉树三百亩,茶树二百亩,桑、果、竹各一百亩,做到高山栽杉,坡地种茶,洼地栽果,路旁、宅旁、村旁、水旁栽杨、柳、槐等用材林和薪柴林。今年仅杉树枝和“四旁”长的薪柴,已初步解决了社员的烧柴问题;经济林仅果树一项,去年产一千二百多斤,今年收获桃子一项达三千多斤,为扩大再生产提供了一定的资金。
朱店公社八大队坚决贯彻自力更生的方针,坚持自采树籽,自育树苗,发展林业生产。他们自己动手采集了二十多种树籽,种了十亩地的树苗。同时,他们还总结和推广传统的种树经验,大搞杉树移栽。去冬今春移栽杉树一万六千五百多棵,成活率达到百分之九十五以上,多快好省地发展了林业生产。


第4版()
专栏:

东方红大队大搞沙荒造林
辽宁省赤峰县东方红大队党支部带领广大贫下中农和社员群众,活学活用毛主席的哲学思想,凭着一颗红心两只手,在沙荒上大搞植树造林,兴修水利,引洪淤灌,实现了林网化、水利化,促进了农、林、牧各业的全面发展,成为全省农业学大寨的先进集体。
东方红大队原来叫“当铺地”,解放前这里是一片白茫茫的沙海。“风卷黄沙天昏暗,白天点灯不稀罕”。那时遇上好年成,亩产也超不过五六十斤。
今日的东方红,是一个绿树成荫、欣欣向荣的社会主义新农村。十六条全长八十里的防护林带,护卫着四千六百多亩农田;八里长、平均一百五十米宽的防风护岸林,挡住了西边“西沙胡同”吹来的大风沙,固住了村南阴河北岸。
全大队有杨、柳、桑、苹果、文冠果等十多种树木共三千五百多亩、一百多万株,平均每人二亩林、八百株树。林木的覆盖率达到百分之三十六。从一九六四年到一九七○年,全大队林业收入八万多元。 (据新华社)


第4版()
专栏:

征服穷山恶水 改变落后面貌
青堤公社六大队在荒滩秃岭植树造林
四川省射洪县青堤公社六大队,充分利用荒滩、秃岭植树造林,短期内收到了显著的效果,实现了林茂粮丰。
青堤公社六大队地处涪江左岸,旧名青龙嘴。在旧社会,这里是
“五里河滩一面坡,山光滩光水灾多,少吃少穿缺柴禾”。解放后,为了改变青龙嘴的落后面貌,广大贫下中农和社员群众曾经多次开展植树造林活动。但是,由于叛徒、内奸、工贼刘少奇反革命修正主义路线的干扰,年年造林不见林,年年种草不见草,吃粮和烧柴都得靠国家供应。
一九六四年,青堤公社六大队党支部带领广大贫下中农和社员群众积极响应毛主席提出的“农业学大寨”的伟大号召,决心向大寨贫下中农学习,依靠自己的双手征服穷山恶水,彻底改变落后面貌。他们以大寨为榜样,对广大贫下中农和社员群众进行自力更生、艰苦奋斗的革命传统教育,克服无所作为的懒汉懦夫思想,树立改天换地的雄心壮志。广大贫下中农斗志昂扬地说:大寨贫下中农能自力更生在七沟八梁一面坡上创奇迹,我们也一定能叫荒滩、秃岭披绿装!
群众发动起来以后,党支部采取突破一点,取得经验,推动全面的方法,使绿化荒滩取得显著成绩。首先他们动员十二名积极分子组成林业专业队,自己动手育树苗,一九六五年在荒滩上造林一百五十亩。为了在几尺厚的乱石滚滚的河滩上把树栽活,林业队先在乱石滩上下功夫打出一个个八十厘米深、八十厘米宽的窝子,再从远处挑来一担担土填进去,一棵一棵地把树苗栽上。就这样,一百五十亩树苗破天荒第一次在乱石河滩上茁壮地成长起来。到一九六七年,他们采取专业人员和群众运动相结合的方法,使全大队一千多亩乱石河滩和四百多亩光秃山坡基本上实现了绿化。
林业的发展,防止了水土流失,扩大了耕地面积,为农业生产提供了饲料、肥料,有力地促进了农业生产的发展。一九六四年前,这个大队只有五十八亩水田,并且都是一年只能收一季的冬水田。一九六四年以后,在植树造林的同时,他们大搞开田改土,兴修水利,使水田面积增至五百八十五亩,产量也有了大幅度提高,一九七○年粮食平均亩产达到八百五十多斤,超过了《全国农业发展纲要》规定的指标,第一次向国家交售了余粮,对国家作出了粮、棉、油三贡献。同时,由于林业生产的发展,社员群众的烧柴问题,也得到了基本解决,进一步改善了群众生活。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