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71年6月27日人民日报 第2版

第2版()
专栏:

从政治上帮助新干部迅速成长
——记徐州韩桥煤矿采煤四区党支部以老带新的事迹
去年九月,江苏省徐州市韩桥煤矿采煤四区党支部成立了,支委会中有两名老委员,三名新委员。从此,支部办公室的毛主席画像下面,出现了一条非常醒目的毛主席语录:“我们党如果没有广大的新干部同老干部一致合作,我们的事业就会中断。所以一切老干部应该以极大的热忱欢迎新干部,关心新干部。”这是老支书王庆彩和老区长庄志兴特地贴上的。他们就是按照毛主席的这一教导,欢迎新干部,关心新干部,培养新干部的。
带领他们掌握政治方向
今年二月,四区的生产条件骤然发生了变化:在一百五十多米长的工作面上,出现了一百三十多米长的岩石,挡住了开采的通路,严重地影响着生产任务的完成。
这时候,有些同志着急了,说什么“生产任务这么重,学习应该闪点空。”青年支委何德斌同志也同意这种看法,并向支部提出了建议。
小何的建议深深触动了老庄的心。“闪空”?这不正是突出政治还是突出生产两条路线斗争的问题吗?
夜晚,两位战友在热烈地交谈着。老庄认为要克服生产上的困难,首先要抓人的思想革命化。因此,在这个问题上,决不能“闪空”,相反,而是要“填空”。小何是个急性子的人,没等老庄说完,就接上了话茬:“省里正开积代会,咱区的代表上了台,事迹上了报,这个节骨眼上完不成任务太丢人了!”噢!老庄明白了:小何在路线上转了向。
为了帮助小何,老庄谈了去年三月份的一次教训。当时,生产任务很重,可是溜子又老出毛病,眼看月计划就有完不成的危险。干部急得整天围着溜子转,问题仍然没解决。这时候工人们一针见血地指出:“你们整天团团转,就是不问‘纲’和‘线’,光抓溜子,不抓脑子,这种不突出政治的做法,是永远解决不了问题的!”听了工人的批评,干部们冷静了下来,认真学习了毛主席关于“政治工作是一切经济工作的生命线”的伟大教导,认识到千头万绪必须首先抓根本,千忙万忙必须首先抓思想。于是,他们深入现场调查研究。原来,管理溜子的是刚从科室调来的同志,错误地认为从科室调到井下丢人,对工作不负责任。经过组织他们学习“老三篇”,开展革命大批判,这些同志的思想通了,溜子也就转了,结果超额完成计划。回顾这件事的始终,小何深深触动了,开始认识到“闪空”的建议的确不符合毛主席的革命路线。
从此,小何狠抓“天天读”,狠抓人的思想革命化,狠抓运用毛主席的哲学思想,引导广大工人群众把冲天的革命干劲和严格的科学态度结合起来,分析主要矛盾,采取具体措施,很快突破了岩石层,打开了通路,超额完成了生产任务。
突出无产阶级政治打开了岩石层,一场路线教育培育了革命后来人。
教会他们做人的工作
一天,四区党支部的办公室里,支委们在热烈地争论着一个问题:有个党员思想跟不上形势,犯了错误还不认识错误。多数同志认为,只要用毛泽东思想教育他,只要做长期的细致的思想工作,这个党员是可以转变的。但是,青年支委储祥贵却说:“长!长能长到什么时候?就是教育他也难以改变的!”这虽然是一句气话,但字字都象重锤一样敲在老支书王庆彩的心上。他觉得,这一句气话暴露了两个问题:一是他不坚信毛泽东思想改造人的无比威力;二是他不懂得思想政治工作的长期性和艰巨性。看来,得帮助这些接班人懂得这个道理,学会做人的工作。
在通往工地的大道上,王庆彩和储祥贵肩并肩地走着。一列满载煤炭的火车从他们面前急驰而过。王庆彩问道:“小储,这一车一车的煤炭是谁挖出来的?”“咱工人挖的呗。”储祥贵随口回答了一句。王庆彩语重心长地说:“当然是工人,但它不是普通的工人,而是用伟大的毛泽东思想武装起来的工人!你想想,在三百米深的井下,在煤层薄、顶板烂、淋水大、岩石多的困难条件下,工人们硬是水里滚、泥里爬,从石头缝里把煤一把一把抠出来,这不正是靠的毛泽东思想!我们就是靠毛泽东思想改造着主观世界与客观世界啊!”
王庆彩见小储有所领悟,又进一步启发他说:“毛主席教导我们:‘思想改造的工作是长期的、耐心的、细致的工作,不能企图上几次课,开几次会,就把人家在几十年生活中间形成的思想意识改变过来。’因此,我们一定要学会细致的耐心的用毛泽东思想教育人的工作。”老王的帮助,使小储的思想认识有了很大提高。但是,王庆彩并没有以此为满足,他决心和小储一起,在帮助那位犯错误的党员的过程中,使他通过实践,认识,再实践,再认识,真正懂得思想工作的意义,学会做细致的思想工作的本领。
王庆彩又特地把那个党员的母亲接到工区,讲了他家的苦难家史,启发了这个党员的阶级感情。为了提高他的路线斗争觉悟,王庆彩还和这个党员住在一起,一起学习毛主席著作,一起斗私批修。
老支书爱同志爱得深,做工作做得细。所有这一切,小储都看在眼里,记在心上,深受感动。他决心今后要象老支书那样,把毛泽东思想一点一滴地送到工人心坎上。
在老支书、小储和同志们的耐心帮助下,这个党员认识了错误,并决心改正错误,政治思想上有了显著的进步。
毛泽东思想使这个党员发生了变化,斗争的实践也使小储学会了做人的思想政治工作。
引导他们坚持参加劳动
一天,井下正在进行着一场夺煤大战。老区长、副支书庄志兴挥舞着铁锹,精神抖擞地和大家一起劳动着。
忽然,老庄听到一个工人说:“你们看,干部来了。”老庄回身望去,只见一束灯光在来回晃动。走近一看,原来是青年支委李爱先。“他们怎能那么远就知道是干部来了呢?”老庄反复地琢磨着,觉得这里边有文章。事后,他专门找工人谈了这件事。工人们告诉他:“俺们工人的矿灯是固定在头上的,腾出双手好劳动;干部们的灯是攥在手里的,专门来回照别人。”工人们的话使老庄吃了一惊。他联想到最近一段时期的情况,这些青年人自从担任领导职务以来,在井上多了,来井下少了,转的多了,干的少了,这样下去怎么行呢!
矿井下,老庄找到了小李,和他谈起了刚才工人们的反映。小李一听,感到很突然。他争辩说:“参加劳动我懂,可是工作那么多,任务那么重,那有那么多的时间去劳动?再说,我原来就是工人,少干点也算不了什么!”
听了小李的话,老庄的心情更沉重了:一方面这些同志参加领导班子后,我们老一代没有及时地给他们指出这个问题;另一方面,他们确实对领导干部参加劳动的重大意义认识不足啊!于是,老庄给小李讲起了老支书王庆彩参加劳动的故事:王庆彩是个多病的人,可他参加集体劳动从未中断;他的办公室就在井下,他的领导岗位就在工人中间;他的肠胃有病,有时候捂着肚子带病和工人们一起挖煤。一次医生让他休息,他还是下了井。工人们说:“老王,你身体不好,去休息吧!我们一人多挖一锹煤就有啦。”可老王却说:“你们就是一锹端出个煤山,也代替不了我劳动,代替不了我的思想改造啊!”他一直坚持到下班。
听了老庄的叙述后,在小李的眼前,又浮现出老区长参加集体劳动的情景:老区长已经五十三岁了,可是他经常参加井下劳动,那里最困难,老区长就出现在那里。他步子和工人们踩在一个印印上,汗珠和工人们滴在一个窝窝里。有一次,在一个仅有八十厘米高的工作面上,不断线的淋水积了五十多厘米深,严重地影响了回料工作。为了排除积水,老区长爬在那里,用自己的安全帽泼水整整泼了五个多小时。
老干部坚持参加劳动的一幕幕动人情景,使小李心潮起伏。“难道说我的工作比他们还多?我的担子比他们还重?为什么他们能够这样,我却不能这样呢?”
想到这里,小李激动地说:“党培养我们做接班人,可是老干部这个光荣传统我们没有接过来,还差点丢了它!”从此以后,小李把参加劳动当作改造思想、联系群众、做好工作的一项政治任务来对待,尽最大的努力到第一线和工人们共同战斗。他负责全区的“一打三反”运动,白天没时间劳动,晚上也要下井去。有一次,他从矿上开会回来,距吃午饭只有几十分钟了,但他并不放过,急忙穿上工作服去下井。老庄说:“吃过饭再劳动吧。”他说:“劳动一会再吃饭吧!”他坚持下了井。
闪闪发光的红灯,牢牢地固定在小李的头顶上,照着他沿着毛主席的革命路线,向前,向前。……
徐州市革委会人武部报道组


第2版()
专栏:

新老支书之间
天黑了,山西永济县城关公社七社大队加工厂里亮起了灯光,社员们抡镢扬锨,抬石运土,赶建糖化饲料室。在这紧张劳动的人群里,一个青年人和一个中年人,热烈地谈论着。青年人叫傅振南,今年春天刚担任大队党支部书记;中年人叫许风歧,是原来的大队党支部书记,现在是党支部副书记。自从建立了这个新班子,七社大队革命和生产出现了一片新气象,许多社员称赞说:“新老支书带好头,我们大家有劲头,团结起来干革命,越干越觉有奔头。”
第一堂课
今年一月份,傅振南和许风歧都被选为支部领导成员。谁当第一把手呢?许多人都这样说:“还是各上各的套,老支书
‘驾辕’,傅振南‘挂翅’”。许风歧同志不同意。他经过两年来的仔细观察,耐心教育,认真培养,觉得傅振南当接班人自己放心。他说:“振南出身好,学习有钻劲,工作有干劲,阶级观念强,脚跟站得稳,现在该他驾辕了。”傅振南红着脸连说不行,定要让老支书再带他两年。大队的党员和群众觉得许风歧同志的话有道理,经过民主协商,上级党委批准,傅振南同志当了第一把手。
选举后的当天晚上,许风歧把傅振南找到家里,共同学习毛主席的教导:“我们的权力是谁给的?是工人阶级给的,是贫下中农给的,是占人口百分之九十以上的广大劳动群众给的。”他语重心长地说:“过去穷人所以遭苦难,归根结底是手里没有权;如今在毛主席领导下,贫下中农把权交给我们,我们一定要为贫下中农掌好权,用好权!”傅振南紧握拳头激动地说:“老许,我决不辜负全体党员和贫下中农的期望。不过,我还年青,没有经验,以后有什么不到的地方,还得你多指点。”许风歧看着傅振南憨厚的面孔,笑着说:“咱们互相帮助吧。”
马棚之夜
傅振南担任了大队党支部书记以后,活学活用毛泽东思想不转向,狠抓阶级斗争不松劲,同其他干部一起,白天在田间劳动,晚上在炕头谈心,工作吃苦,作风深入,老支书看了打心眼里喜欢。但是,在重建大队养猪场的问题上,新老支书的意见有了分歧。事情是这样的:去年冬天,大队突击修建了二十多个猪圈。由于场地不平,猪圈建得大小不均,高低不齐,纵横不直。傅振南嫌不太搭眼,提出拆了重建。老支书觉得太破费,不同意。
春节前的晚上,许风歧从家里出来,朝大队饲养室走去。这是他多年的老习惯——逢年过节,总要到槽头替换饲养员休息。不料,这次傅振南抢到了前头。老支书一进马棚,傅振南就迎面笑着说:“老许,你回家休息吧,这个班也该我接了。再说,你的胃有病,熬夜多了容易复发。”许风歧摇摇头说:“我的病不要紧,你的病可得当心点!”傅振南傻瞪着眼问:“我有啥病?”许风歧说:“咱俩先给牲口添草加料,慢会再给你对症下药。”
新老支书盘着腿面对面坐在饲养室的炕上,又提起了要不要重建猪圈的问题。老支书说:“振南,你想一想,二十多个猪圈,从挖坑到圈洞,得用多少工,费多少料?为了搭眼,不惜浪费,这可不符合毛主席的教导啊!”老支书的话音不高,分量很重,句句饱含着热情。他习惯地打开《毛主席语录》,念道:“什么事情都应当执行勤俭的原则。这就是节约的原则,节约是社会主义经济的基本原则之一。”傅振南这才恍然大悟,原来自己的病在这儿。他激动地说:“老许,我一定照毛主席的指示办事,猪圈不重建了……”老支书微笑着说:“不仅是猪圈问题,办其它事也一样,能节省的绝不要多花钱,每一分钱都要花在节骨眼上。”傅振南会悟地点了点头。
荣誉面前
永济县的第四次党代会就要召开了,七社大队选谁去参加呢?党员在议论,新老支书也在琢磨。傅振南心里想:选老支书去,最应当。老支书想:选傅振南去,最合适。选举的前几天,老支书就向党员宣传自己的观点。一天晚上,大队干部会散会以后,傅振南请老支书留下,“辩论”选党代表的事。老支书笑笑说:“这有啥辩头,选谁谁去,民主集中制嘛!”振南开玩笑地说:“你不应该背地里做工作,搞‘非组织活动’,把你一个留在家里挑重担,让我去开会!”老支书说:“我是一个党员,在酝酿选举党代表的过程中,当然有权宣传我的观点,这叫有组织活动,怎么是‘非组织活动’!”就这样,你一言,我一语,高一声,低一声,各人都坚持要对方到县里开会,把自己留在家里。最后经过全体党员选举,还是把傅振南选为代表。
县党代会上,傅振南又被选为出席省党代会的代表。对此,老支书又喜又急。喜的是,傅振南到省里开会,受的教育更多些,成长得更快些。急的是,队里工作还有很大差距,远远不能适应革命形势发展的需要。所以,傅振南走后,他顶风冒雨带领社员沤制菌肥;起早贪黑和社员一起开垦荒地,种植蓖麻。
傅振南开完了省党代会,回到县里,转身就往队里赶。他背着行李,先到地里看庄稼,然后直奔老支书家里。老支书紧握着傅振南的手,笑盈盈地问:“回家了吗?”傅振南说:“没有哩!”“为什么不先回家看看老人?”“按老支书的规矩办事——散会先下田嘛。”
傅振南放下行李,象往常一样,与老支书面对面盘腿坐在炕头上,新支书向老支书汇报省党代会的盛况,老支书向新支书汇报大队开展农业学大寨运动的情况,共同研究如何雷厉风行地贯彻执行省党代会提出的战斗任务。
本报通讯员


第2版()
专栏:

放手让新干部工作
广西靖西县安德公社红色大队党支部书记 邓文明
毛主席教导说:“有计划地培养大批的新干部,就是我们的战斗任务。”我在实践中体会到,要培养新干部,就要首先敢于放手使用他们。
我们大队新的党支部委员中,有六个是在文化大革命中涌现出来的新干部。开始,我为有了这样一批朝气蓬勃的接班人,打心眼里高兴,但又觉得他们年纪轻,经验少,是“嫩竹子做扁担——挑不得重”。因此,在工作中有不敢放手使用的倾向。
一次,第一生产队由于领导班子闹不团结,影响了抓革命促生产,我以为象这样的大问题,必得亲自出马才能解决。我正准备下去,恰好,公社办学习班,非要我参加不可,没办法,只好把这个任务交给值班的革委会副主任、新干部梁天恒同志,但心里很放不下。料不到我还没回到大队,这个生产队的领导班子已经在新的基础上达到了新的团结。原来,小梁到了这个队,一下就同群众滚在一块,同吃,同住,同劳动,细致地调查研究,深入地发动群众,终于和群众
一起揪出了一个暗地挑动宗族纠纷、破坏干部团结的阶级敌人,擦亮了那些被蒙蔽的干部的眼睛。接着,他又组织干部学习了毛主席关于“团结起来,争取更大的胜利”的教导,用毛泽东思想使这个队的领导班子很快团结起来了。
这件事给了我很大触动。我带着这个问题,学习了毛主席有关使用和爱护干部的教导,毛主席说:“让他们放手工作,使他们敢于负责”,“要让他们做,在做的中间得到教训,增长才干。”对照毛主席的教导,使我受到深刻的教育。新干部的确经验少,但是,经验来源于实践,如果不敢放手让他们工作,怎么能更快地改变经验少的状况呢?至于“挑不得重”的看法,同样是片面的,是“自己高明论”和“群众落后论”的反映。小梁解决一个队的领导班子不团结的问题,不就证明新干部不是挑不得重,而是挑得了重吗?
接受了这次教训,我就对支委会中六个新干部一方面大胆放手地使用他们,同时又耐心热情地帮助和指导他们,充分发挥他们的积极性和创造性。他们的经验增长了,才干增长了,两年来都被连续评为活学活用毛泽东思想积极分子。


第2版()
专栏:

湖南省衡东县潭泊公社祝高大队党支部书记贺桂生(右)、副书记陈雪珍(左)经常开展谈心活动,互相学习,带好“一班人”。
本报通讯员摄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