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71年6月21日人民日报 第3版

第3版()
专栏:

善于分析 掌握规律
解放军某部指导员 孙树明
矛盾是普遍存在的,旧的问题解决了,新的问题又不断出现。一个人的前进不是直线上升的,会出现许多反复。这是我们在做思想工作中应当注意的重要问题。
战士徐昆分配到炊事班工作,开始情绪不高。我主动和他结成“一对红”。他出身贫农,我就和他忆苦思甜,启发他的阶级觉悟,使他热爱炊事班工作。可不久,小徐因为初评没有评上五好,又闹了情绪。看到他的反复,我也有些泄气。面对这种情况,我就去请教毛主席哲学著作。毛主席说:“矛盾不断出现,又不断解决,就是事物发展的辩证规律。”我想,一个人的变化,是矛盾斗争的结果。不是无产阶级思想占统治地位,就是资产阶级思想占上风,斗争是不可避免的,而且资产阶级思想是十分顽固的。这就决定了一个人前进过程中必然会有反复。人的正确思想,总是要经过从实践到认识,从认识到实践的多次反复才能完成。这个反复决不是简单的重复,如果我的工作做得好,就可能使小徐在经过一次反复以后,思想上又前进一步。这次,小徐没有评上五好,心里不痛快,除了说明他还有私心杂念外,也说明他不甘落后,有了上进心,这和过去他不愿意当炊事员的情况比,是个进步。认识到这一点后,我对帮助他又有了信心。我们经常关心他,帮助他端正对争五好的认识,鼓励他继续前进,他工作劲头又上来了。这件事使我感到:我们的战士在前进的过程中有点反复,是正常的。作为领导,要善于发现战士身上的积极因素,做过细的工作。
以后,我再遇到小徐思想上出现反复的时候,就不再那么急躁了。一天,我听说小徐和给养员闹了意见。事情发生后,我先进行深入调查。原来这天小徐烧火,快到开饭时间了,饭还没熟,正在这个节骨眼上,给养员一着急把火捅小了。小徐一看,着了急,就和给养员吵了起来。我想,小徐这样做固然有缺点,可是他因为怕影响按时开饭而着急,这是为了工作,也有好的因素。于是,我找他谈心,首先肯定了他对工作的负责精神,然后给他指出缺点。他诚恳地接受了意见,主动作了自我批评。以后,他和给养员在思想上互相帮助,在工作中互相协作。
我们承认反复,是为了做到有预见,能打主动仗,尽量把思想工作做在问题发生之前。小徐经过几次反复后,思想比较稳定,上进心迫切,工作积极。不久,总评开始了,我分析了小徐这半年的进步很大,但用“五好”的高标准衡量他,确实还有些不够。根据初评的经验,这次如果再没有评他“五好”,他的思想可能又要有反复。认识到这点后,我就和他一起学习毛主席关于“要斗私,批修”的教导,引导他把为革命争五好,还是为个人荣誉争五好,上升到能否执行毛主席的无产阶级革命路线上来认识,使他从根本上端正了态度。在总评会上,他第一个站起来表决心,要求大家多给他提出批评意见。这次小徐虽然又没有评上“五好”,他却自觉地把总评看成“加油站”,迅速改正了缺点。不久小徐光荣地加入了共青团。
徐昆的成长过程使我认识到:一个人的反复阶段,一般来说,是由于一些私心杂念作怪,只要我们深入调查,善于分析,掌握人们的思想变化规律,在做过细的工作上狠下功夫,就能帮助战士把反复变成斗私批修的好时机,促使他们用毛泽东思想武装头脑,在反复中自己教育自己,在思想革命化大道上不断前进。


第3版()
专栏:

透过现象抓住实质
解放军某部班长 张济生
从前,我想当班长只要“嘴勤点、多说点”,就能把思想工作搞好,谁知事情并不这样简单。
我们班里有个新战士叫李玉顺。他入伍以后,开始分配到师机关工作,很高兴;不久,分配到我们连队,住在一个偏僻的农村里,他便有些不痛快。我找他谈心,对他说:“你别小看这小山沟,山沟里也能为人民服务,革命工作在那都一样。”李玉顺听了连连点头。工作起来也有精神了。不料,初评时因为没有评上五好,又闹了情绪。我赶紧又找他谈心,耐心地对他说:“没有评上五好,不等于自己没有进步。这次没评上,要继续努力。”当时,他不够满意,但仍表示态度不闹情绪。几个月之后,连里要发展一批团员,小组向支部推荐小李入团。但在支部讨论的时候,有的同志提出小李入团动机不纯,没有通过。小李知道后,又闷闷不乐起来。为什么自己做思想工作,总不能很好解决他的问题呢?
毛主席教导说:“我们看事情必须要看它的实质,而把它的现象只看作入门的向导,一进了门就要抓住它的实质,这才是可靠的科学的分析方法。”现象是本质的反映,但现象不等于本质。思想有了问题,就会以各种形式表现出来。我对李玉顺做了认真的分析,觉得他不愿到山沟里来,实质上是没有牢固树立为人民扛枪的思想;他没评上五好,心里不满意,实质上是对开展五好运动的伟大意义认识不足。我没有从根本上帮助他解决问题,只是就事论事,自然做不好思想工作。
为了解决李玉顺因入团没有批准而闹情绪的问题,我认真地调查研究。他虽然平时要求入团比较迫切,但心里想的是“入不了党,不先入个团,里里外外都不好看”。这充分说明同志们说他入团动机不纯,是完全正确的。抓住了实质,我就和他一起学习毛主席的光辉著作“老三篇”,狠批叛徒、内奸、工贼刘少奇散布的“入党做官论”,接着帮助他明确认识共青团的性质、任务。在提高认识的基础上,我又和他一起学习了革命青年的榜样金训华同志的日记和英雄事迹,使他进一步懂得一个革命战士,应该一心为革命,一心为人民,要树立共产主义大目标的道理。李玉顺提高了觉悟,不仅能够正确对待入团问题,而且在工作中,努力按照无产阶级革命事业接班人的条件严格要求自己。总评时,全连一致同意评他为五好战士。不久,他又光荣地加入了共青团。
我们做思想工作的根本目的是用毛泽东思想教育人、培养人、改造人。如果只看现象、就事论事,思想工作就只能停留在表面上,不痛不痒。这样,即使你“嘴勤点,多说点”,说来说去也说不到点子上,解决不了问题。表面上矛盾一时缓和了,实质上矛盾并没有真正解决。只有透过现象看本质,用毛泽东思想回答和解决问题,才能从根本上提高一个人的觉悟。我还深深地感到,要做好人的思想转化工作,必须认真读书,刻苦地学习马列主义,学习毛主席的哲学思想,用革命理论指导实践。


第3版()
专栏:

主观要合于客观
解放军某部副指导员 田身高
在做思想工作中,有时效果好,有时效果不好,这是什么原因呢?通过学习毛主席的哲学思想,我才认识到,是否能做好人的思想转化工作,关键在于主观认识是否合于客观实际。这个问题实质上也是唯物论和唯心论的斗争。唯心论不尊重客观事实,凭主观想象办事。唯物论与此相反,不凭主观想象办事,而是从客观实际出发,恰如其分地去做好工作。如果不这样,尽管你主观愿望再好,也做不好工作。
要主观合于客观,就要克服主观片面性,做好调查研究工作。在这个问题上,我吃过苦头,也尝过甜头。
有一次,有个副班长参加集中训练,我听到一些反映,就认为他有怕苦怕累的思想,便去做思想工作,效果并不好。过了不几天,又有人向我反映,他的情绪不太好。究竟是什么原因呢?毛主席教导说:“我们反对主观地看问题,说的是一个人的思想,不根据和不符合于客观事实,是空想,是假道理,如果照了做去,就要失败,故须反对它。”原来我只根据听到和看到的一些表面现象,不调查研究,凭自己的想象出发,就急于去解决,给人家提要求,这自然白费力气。我第二次找到他和他周围的同志进行了调查。原来,副班长根本不是怕苦怕累,而是因为刺杀要领记不下,怕进步慢给班里抹黑,心里着急。这一次,我和他一起学习了毛主席关于发挥人的积极因素的教导,又帮助他端正了创四好的态度,使他丢掉包袱,苦练杀敌本领。这使我认识到,只有脚踏实地作调查研究,亲自掌握第一手材料,才能取得做思想转化工作的主动权。
要主观合于客观,还要破除头脑中的经验主义。人的思想不一样,问题不一样,认识的快慢不一样。对具体问题要进行具体分析,一概而论,就会挫伤人的积极性,做不好思想工作。
七班长探家归队后不久,情绪有些低落。我根据以往的经验,以为他是受家庭影响,就找他谈心,结果效果不明显。我学习了毛主席的教导:“我们许多同志缺乏分析的头脑,对于复杂事物,不愿作反复深入的分析研究,而爱作绝对肯定或绝对否定的简单结论。”做不好七班长思想工作的原因,就是自己光凭老经验办事。我根据和七班长几次谈心的情况,进一步地调查研究。原来七班长探家回来,看到初评后别的班前进很快,自己班进步比较慢,对创四好信心不足。我仔细分析他对创四好信心不足的问题,其中有积极的一面,有消极的一面。他关心集体,不甘心本班落后,要求进步是积极的;有了困难就信心不足,是消极的。针对这种情况,我主动找他谈心,首先表扬他积极的一面,鼓励他继续发扬优点。然后,我和他一起对七班做了具体分析,使他看到了班里的同志们的积极性,从而增强了信心。后来,七班长工作很积极。在他的带动下,七班的政治思想工作一天天活跃起来了。这又使我认识到,凭老眼光不能看新事物,凭老经验不能处理新问题。做人的思想转化工作,必须对具体情况做具体分析,根据客观情况进行不同的思想工作,才能切切实实解决问题,调动人的积极因素。


第3版()
专栏:

用脑子思索 花气力分析
首都钢铁公司矿区生产建设指挥部军代表 马兰山
毛主席教导说:“世界上只有唯心论和形而上学最省力,因为它可以由人们瞎说一气,不要根据客观实际,也不受客观实际检查的。唯物论和辩证法则要用气力,它要根据客观实际,并受客观实际检查,不用气力就会滑到唯心论和形而上学方面去。”在调查研究中,如果图省力,不过细,即使主观上想按唯物论的反映论办事,客观上仍然难免要滑到唯心论的先验论方面去。只有舍得下苦功夫进行调查研究,才能洗刷唯心精神,坚持辩证唯物论的反映论。
学会全面地看问题
以前,我由于怕做艰苦细致的调查研究工作,对情况的了解往往若明若暗。一次,我到一个选矿场调查斗、批、改情况。在座谈会上,有人提出工作十二小时、休息二十四小时的倒班制不合理,需要改革。他们说:“一连工作十二个小时,有些工人感到吃不消,后几个小时劳动效率低,应改成八小时制。”我觉得很有道理,就让有关部门把十二小时制全部改成八小时制。
我满以为这么一改,一定会促进革命和生产的发展。谁想到改为八小时制以后,工人又有很多意见,其中运输工人意见最大。当时我想,一个新生事物出现,总是会有人反对的,先顶它一阵子再说。可是过了一段时间,运输工人的意见更大了,而且运输生产也有所下降。工人们批评我“看问题片面,放了隔山炮”。
我带着这个问题学习毛主席关于“只有那些主观地、片面地和表面地看问题的人,跑到一个地方,不问环境的情况,不看事情的全体(事情的历史和全部现状),也不触到事情的本质(事情的性质及此一事情和其他事情的内部联系),就自以为是地发号施令起来,这样的人是没有不跌交子的”的教导,认识到:世界上的事情是复杂的,是由多方面的因素决定的。任何事物都有它的发展过程,有它的来龙去脉。我们在调查中只有下苦功夫了解事物各方面的情况,了解它的现状、历史及全过程,掌握十分丰富和合于实际的材料,才能取得解决问题的发言权。如果怕用气力,不愿做艰苦细致的调查研究,只是站在远处望一望,粗枝大叶地看到一点矛盾的形相,凭着一星半点的材料就想下结论,那就不但不能解决问题,而且还会滑到唯心论泥坑中去。
我决心克服这种浅尝辄止的作风,迈开双脚,深入实际,对十二小时倒班制的来龙去脉进行了认真调查。我不但到矿区运输部门去调查,还到首钢运输部和矿区附近的一些铁路机务段去调查;不但找干部座谈,也找了很多老工人座谈;不但听别人介绍,而且还亲自跟班体验。通过广泛深入的调查,我了解到:生产、建筑工人的工作比较稳定,采取八小时倒班制,比十二小时倒班制好处多,应该改。但铁路运输工人出车作业时间长,出一趟车往往超过八小时,如果改成八小时倒班制,到下班时间有的工人出车还回不来,天长日久就会影响工人的身体健康,影响生产进度。问题弄清了,也就有了解决问题的办法。我和有关部门一起重新进行了研究,决定生产和建筑工人的倒班制仍然按已改的不变,而把运输工人的倒班制又改成了十二小时制。对于这次改革,工人们反映很好,认为领导从实际出发,关心工人的生产和生活。大家为革命多出矿、出好矿的积极性更高了。
两次调查,两个结论,使我感到:在调查研究中,只有抱着科学的态度,全面地分析问题,才能妥善地处理问题。
多思考 勤分析
注重了调查研究,掌握了大量第一手材料,是不是就能保证不脱离实际呢?还不一定。有时由于思想懒惰,不愿对所得的丰富感性材料用气力进行分析,就抓不住问题的本质,正确的结论还是得不出来。在这个问题上,我也是有教训的。
我们矿区在兴建一座新选矿场的时候,占用了一部分生产队的农田,在一定程度上影响了周围社、队的农业生产和社员生活。有人认为,“针无两头利”,要发展矿山必然会减少周围的农田。对这个问题,我虽然也进行过多次调查,但思想上总觉得这个问题不好办。因此,问题一直没有得到妥善的解决。
后来,我带着这个问题学习了列宁关于“我们马克思主义者是应该竭尽全力对种种事实进行科学研究的”的教导,又学习了毛主席关于“我们看事情必须要看它的实质,而把它的现象只看作入门的向导,一进了门就要抓住它的实质,这才是可靠的科学的分析方法”的教导,认识到:要解决问题,必须抓住事物的本质。而本质是眼看不见,手摸不着的。只有在马列主义、毛泽东思想的指导下,对丰富的感性材料用脑子去思索,花气力去分析,进行一番去粗取精、去伪存真、由此及彼、由表及里的改造制作功夫,才能抓住事物的本质,得到正确的结论。自己对占地的问题也调查过多次,所以抓不住问题的本质,找不出解决的办法,就是因为自己身子勤,脑子懒,满足于一知半解,没有对掌握的材料进行一番改造制作功夫。
于是,我在毛主席关于“一个粮食、一个钢铁,有了这两个东西就什么都好办了”的教导指引下,对占地问题重新进行了认真的分析,认识到为了开发矿业,占用一些地是必要的,但这决不意味着一定要减少农田。实际上,占什么地,怎样占地,是一个执行什么路线的问题。叛徒、内奸、工贼刘少奇一类政治骗子,在工业占地问题上,推行一条追求厂区平整方正,多占地、占好地、不顾农业生产的修正主义路线,对抗毛主席的革命路线。如果认为“针无两头利”,只顾在建矿中占农田,不注意少占或不占良田,那就是没有全局观点,就会背离毛主席的革命路线。抓住了问题的本质以后,我们组织干部和工人狠批了刘少奇的修正主义办企业路线,提高了广大干部和工人的觉悟。在这以后,我们又对解决占地问题的办法进行了认真研究,除了尽量做到少占地以外,还设法“造田,还田”。我们利用施工开矿开出来的土方,填平了矿区周围的沟坡,在荒野河滩上为贫下中农造出了大片良田,并帮助农民兴修水利,发展电力,从而促进了农业生产的发展,巩固了工农联盟。矿区附近的贫下中农称赞说:“工人老大哥想我们所想,急我们所急,真是我们的贴心人。”
这件事使我深深体会到:作为一个领导干部,不仅要生活在群众当中,经常了解实际情况,掌握丰富的第一手材料,而且要多思考,勤分析,才能透过复杂纷纭的现象,抓住事物的本质,正确地认识和解决矛盾,坚定不移地执行毛主席的革命路线。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