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71年5月25日人民日报 第4版

第4版()
专栏:

毛主席挥手我前进 全心全意为人民
——记在甘肃省甘南草原落户的北京地坛结核病医院医务工作者的先进事迹
北京地坛结核病医院的四十五名医务工作者,遵照伟大领袖毛主席关于“把医疗卫生工作的重点放到农村去”的指示,去年一月三十日来到甘肃省甘南藏族自治州的高山草原上安家落户。一年多来,他们顶风冒雪,翻山越岭,跑遍了周围的农村、牧场,认真接受贫下中农(牧)的再教育,全心全意为各族人民防病、治病,受到广大贫下中农(牧)的热烈欢迎。藏族人民亲切地称他们是“毛主席身边来的好曼巴(医生)”,“贫下中牧的贴心人”。
身离毛主席远了,心离毛主席近了
这个医院的四十五名医务工作者安家落户的地方,是一个只有几十户人家的小村庄,名叫完尕滩。这里以及周围的广大藏族农牧民,听说北京的曼巴从毛主席的身边来到高山草原安家落户了,有的拉着架子车,有的骑着牦牛,翻山越岭,前来探望。他们把北京曼巴让到暖烘烘的房子里,煮奶、泡茶,嘘寒问暖。广大贫下中农(牧)的热情接待,鼓舞了四十五名医务工作者在甘南草原落实毛主席光辉指示的信心和决心。他们遵照毛主席关于“我们共产党人好比种子,人民好比土地。我们到了一个地方,就要同那里的人民结合起来,在人民中间生根、开花”这一教导,来到这里的第三天,就组成访问团,深入群众,访贫问苦,虚心接受贫下中农(牧)的再教育。
他们翻过了四五座海拔三千多米的大山,来到了崖玉大队的上角岔和格日仓两个生产队,挨门挨户地访问贫下中农(牧)。旧社会的上角岔和格日仓,在牧主和封建头人的残酷压榨下,每一户贫下中农
(牧)都有一部血泪史。从小就给封建头人当奴隶的崖玉大队革委会主任英太,向访问团诉说了自己的苦难家史。有一次,英太因为反抗封建牧主的压迫、剥削,惨遭毒打,在阶级兄弟的帮助下,好不容易逃出了虎狼窝。谁知到家一看,全家人都患了天花。一家老少,饥无粮、寒无衣、病无药,短短十几天,父亲、弟弟、妹妹相继死亡。他抚摸着自己身上的条条伤痕,块块伤疤,愤怒地说:“旧社会哪有咱穷人的活路!一家人活了我一个,还落了个一身伤疤一脸麻。这就是万恶的牧主阶级迫害我们贫下中牧的见证。”在访问中,他们还了解到由于叛徒、内奸、工贼刘少奇反革命修正主义路线的干扰,有些社队缺医少药的状况。通过这次访问,使新到甘南草原落户的这批医务工作者,受到了一次生动的阶级教育和路线教育。大家纷纷表示:一定要安下心,扎下根,全心全意为贫下中农(牧)服务一辈子。
他们克服重重困难,很快在高山草原建立起了一所医院。为了早日开始门诊,医院党支部遵照毛主席关于“自力更生”、“艰苦奋斗”的伟大教导,带领全院医务人员狠批了刘少奇的反革命修正主义路线,坚持勤俭办医为人民。没有手术台,他们就用简易手术台代替;没有蒸馏水,他们就抬泉水自己制;没有病房,他们就把刚收拾好了的住房让出来做病房,把自己的家属送到四里以外的林场去住。就这样,他们来到甘南草原的第十四天,就开始了门诊。
一年多来,这个医院的医务工作者和贫下中农(牧)吃在一起,住在一起,并且经常深入田间、牧场,虚心向贫下中农(牧)学习,思想感情发生了深刻的变化。他们深有体会地说:“在甘南高山草原落户,身离毛主席远了,但心离毛主席更近了!”
把毛主席的关怀和党的温暖带给贫下中农
完尕滩,座落在海拔两千五百多米的一条山沟沟里,周围是重峦迭嶂。住在这样一个地方,每一次出去巡回医疗,都要走几十里羊肠小道,爬几座海拔三千多米的大山。这对过惯了城市生活、出门就坐车的北京医生来讲,是一个极大的锻炼和考验。他们不怕山高路远,用自己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实际行动,把毛主席的关怀和党的温暖送到贫下中农(牧)的心坎上。
去年冬天,甘南草原上连续下了十几天的大雪,整个大地被一尺多厚的冰雪封盖着。正在这个时候,唐格昂公社的贫下中农在劈山引水的战斗中,不幸发生了工伤事故。医院党支部立即组成抢救小组前去抢救。参加抢救的医务工作人员们,顶风冒雪,拄着木棍,探路前进。一路上,他们不畏艰险,几次跨越独木桥。他们几次摔倒在冰窟窿里,一次次爬起来继续前进。当他们到达目的地时,一个个都成了“雪人”。贫下中农看到这般情景,激动地说:“北京曼巴不怕苦,不怕累,真比亲人还亲哪!”
瓦尔塔生产队下中农社员王尕莫,在旧社会饱尝了无衣无食、无医无药的痛苦,疾病先后夺去了他五个儿子的生命。去年,他的几个小孙子相继得了严重肺炎,这个医院的医疗小分队四次深夜上门抢救,使病儿很快转危为安。王尕莫对比新旧社会的不同境遇,激动得热泪盈眶地说:“毛主席的恩情比阿米山高,比大夏河水深,比千里草原大!我们贫下中农要世世代代忠于毛主席,海枯石烂不变心!”
一年多来,这个医院先后派出了三十个医疗小分队,走遍了周围四个公社的七十七个村庄、牧场。他们以白求恩同志为榜样,努力做到一心为革命,一心为人民,千方百计地为贫下中农(牧)解除病痛。
为了把毛主席的关怀、党的温暖带给贫下中农(牧),这些医务工作者在工作中宁愿让自己多吃千分苦,不肯让贫下中农(牧)多受一分罪。去年刚刚建院的时候,医院的后勤供应一时还不太健全,住院病人有时吃不上热饭、热菜。有的医务人员就主动把自己的火炉、炊具让出来,给病人使用。还有的医务人员一日三餐给重病号送汤、送水、送菜、送饭。遇到病房满员时,他们就千方百计地在贫下中农(牧)家里设立临时简易病房,使一时住不上医院的重病人得到及时的治疗。
毛主席指引的道路越走越宽广
北京地坛结核病医院,是一个专科医院。过去,这个医院的一些医务工作者,在刘少奇反革命修正主义路线的毒害下,走上了脱离群众、脱离实际的邪路。他们来到完尕滩以后,既要看内科病,又要看外科病;既要诊治常见病、多发病,又要诊治疑难病症;既要当中医,又要当西医。他们原有的医疗技术,远远不能适应贫下中农(牧)的需要。矛盾摆在面前,应该怎么办?全院职工认真学习毛主席关于“我们这个队伍完全是为着解放人民的,是彻底地为人民的利益工作的”和“人类总得不断地总结经验,有所发现,有所发明,有所创造,有所前进”的伟大教导,纷纷表示:贫下中农(牧)需要什么,我们就学习什么!
有一位老医生,文化大革命以前,为了著书立说,一直搞小儿结核性脑膜炎的病理研究。来到完尕滩以后,他发现不少藏族农牧民长期患头晕、头疼病,严重影响了参加集体生产劳动。这位老医生从人民的需要出发,决心攻破治疗头晕、头疼病这一关。他利用业余时间查阅了大量资料,分析研究了临床经验,终于找到了防治高原低血压、医治头晕头疼病的有效方法。
居住在深涧大沟里的广大藏族农牧民,不少人患有甲状腺肿和克汀病。为了给贫下中农(牧)解除病痛,医院党支部决定向这两种疾病进军。医务人员们发扬一不怕苦、二不怕死的革命精神,身背药箱,带着冷馍,越过一道一道深涧大沟,爬过一座一座云头之上的山顶,挨门挨户地进行普查。经过一个多月的艰苦奋斗,他们跑遍了清水公社的十六个生产队,普查了一千七百多人次,基本上摸清了这两种病的发病率。接着他们又对周围的树木、水源、花草等进行了调查,初步摸索到了防治这两种病的一些规律。
为了更好地为贫下中农(牧)防病治病,他们还专门举办学习班,认真学习和落实毛主席关于中西医结合的教导。经过一段时间的努力,全院大多数同志都掌握了新针疗法,医院建立了新医治疗室,已应用的新医疗法有二十二种。他们上山进林采药,自力更生办起了三所土药厂,自制中药四十多种,同时还发动群众献医献药,搜集了不少土方、单方。一年多来,他们用中西医结合的办法治疗了两千四百多人次,先后治好了十个小儿麻痹后遗症,使二十多个耳聋患者恢复了听觉,使两个由于结核性脑膜炎后遗症引起双目失明的患者重见了光明,使四个长期瘫痪的病人能走路了,使一个病哑了二十四年的贫农女社员能说话了。在这个过程中,他们还帮助社队举办赤脚医生学习班,帮助藏族贫下中农(牧)掌握医疗技术,认识中草药。在他们的帮助下,完尕滩、清水、唐格昂、麻当等四个公社,队队都有了自己的“赤脚医生”。广大藏族农牧民满怀深情地唱道:“树长再高总有根,水流再长也有源,毛主席是各族人民的大救星,北京来的曼巴情谊深。”
新华社通讯员
甘肃人民广播电台记者
新华社记者


第4版()
专栏:

伟大的友谊战斗的团结
——喜看《中国党政代表团访问越南民主共和国》
解放军空军直属机关 红岭
巍巍长山在高声歌颂,歌颂越中两国人民的伟大友谊;滚滚红河在纵情欢呼,欢呼越中两国人民的战斗团结!
在伟大领袖毛主席“五·二○”庄严声明发表一周年,“在世界范围内,正出现一个反对美帝国主义斗争的新高潮”的时候,特别是越南、老挝和柬埔寨三国人民团结战斗,取得节节胜利的大好形势下,我们高兴地观看了彩色纪录影片《中国党政代表团访问越南民主共和国》,受到了一次深刻的无产阶级国际主义的教育。影片是一首中越两党两国人民伟大友谊的壮丽颂诗,是一曲中越两党两国人民团结战斗的胜利凯歌。
影片一开始,就把我们引入越南人民隆重欢迎以中共中央政治局常委、国务院总理周恩来同志为团长的中国党政代表团友好访问的热烈场面。披着节日盛装的英雄城市河内,到处洋溢着越中两国人民团结战斗的欢乐气氛。喜迎中国战友的越南人民在欢舞,不论在嘉林机场,还是在芝灵公园;不论在迎宾馆前,还是在巴亭会堂,一张张充满着必胜信念的笑脸,迎向中国战友,一束束象征着胜利喜悦的鲜花,献给中国兄弟。中国党政代表团走到哪里,哪里就汇成了欢乐的海洋。人人激情满怀,个个兴高采烈,从内心深处发出“越中两国人民的伟大友谊和战斗团结万岁!万岁!万岁!”的欢呼声。这欢呼声象一股股洪流奔腾直泻,象一阵阵春雷响彻云霄。这一幕幕感人心弦的美好情景,充分显示了中越两党是马克思列宁主义的兄弟党,中越两国是社会主义的兄弟国家,中越两国人民是亲密的战友和兄弟。
中国党政代表团的友好访问,带去了大后方的中国人民对越南人民的亲切问候和崇高敬意,也受到了抗美斗争最前线的越南人民对中国人民的巨大鼓舞和支持。英雄的越南人民,发扬越南人民的伟大领袖胡志明主席提出的“决战决胜”的革命精神,面对美帝国主义发动的当代最野蛮、最残酷的侵略,坚持持久的人民战争,谱写了革命英雄主义和革命乐观主义的崭新篇章。尽管美国强盗对越南北方狂轰滥炸,但是,从影片里传入我们耳边的是“一切为了战胜美国侵略强盗”、“一切为了骨肉南方”的豪迈口号;映入眼帘的是“一手拿锤,一手拿枪”“一手扶犁,一手拿枪”的飒爽英姿。在河内“三·八”纺织厂里,一派热气腾腾的景象,纺织女工眼里闪烁着智慧的光芒,全神贯注,辛勤劳动;屋顶上,一幅“早已森严壁垒”的画面,民兵队伍眼里显露出警惕的神情,荷枪实弹,严阵以待。她们在敌机多次袭击、轰炸的情况下,一边生产,一边战斗,连年超额完成生产任务,还亲手击落一架美帝无人驾驶飞机。当她们把用美机残骸制作的花瓶和工厂生产的花布送给代表团时,我们怎能不心潮澎湃,感想万千!那闪光的花瓶,是越南北方人民奋勇击落美机三千三百多架的显赫战功的结晶;这精织的花布,是越南北方人民发愤建设社会主义的巨大成就的凝聚。正是这样英雄的越南人民,在北方不畏强暴,抗击了美国侵略者的海空袭击,使社会主义的越南民主共和国始终巍然挺立在亚洲东南前哨,成为炸不烂、摧不垮的坚强堡垒;在南方浴血奋战,进行了一场当代最伟大的民族解放战争,把美帝国主义及其走狗仆从打得狼狈不堪。越南人民以顶天立地的英雄气概和坚韧不拔的战斗精神,创造了“弱国能够打败强国,小国能够打败大国”的光辉典范,为全世界被压迫民族和被压迫人民争取民族解放的斗争树立了光辉的榜样,积累了丰富的经验,作出了宝贵的贡献。中国人民为有这样英雄的兄弟和战友,感到无比自豪,感到无限钦佩。周总理把这个用美机残骸制作的花瓶,一次又一次地高高举起,这个寓意深长的镜头,集中表达了七亿中国人民的共同心声:向英雄的越南人民学习!向英雄的越南人民致敬!
中越两国人民深厚的革命友谊,是由中国人民的伟大领袖毛主席和越南人民的伟大领袖胡主席亲自培育起来的,是在长期反对共同敌人的斗争中锻炼和发展起来的,是建立在无产阶级国际主义基础上的,因而是牢不可破的。从影片中我们兴奋地看到,在河内市人民欢迎中国党政代表团的大会上,中越两国战友互赠礼品时,全场的欢腾达到了高峰。一幅嵌刻着胡主席和毛主席亲切握手的光辉形象的磨漆画,一面精绣着“中越两国人民永远团结在一起,战斗在一起,胜利在一起!”的鲜红锦旗,充分体现了中越两国人民的革命深情和共同愿望,正如胡主席所说:“越中情谊深,同志加兄弟。”瞻仰着这幅光辉画像,凝视着这面战斗旗帜,我们怎能忘记在中国革命的艰苦岁月里,以胡主席为代表的越南战友为中国革命事业所做出的贡献!我们深深懂得,今天越南人民在反美前线“决战决胜”,是对中国人民何等有力的支援。对于越南人民崇高的无产阶级国际主义,我们将永远铭记在心。
毛主席指出:“七亿中国人民是越南人民的坚强后盾,辽阔的中国领土是越南人民的可靠后方。”如果我们中间有谁讲出不能帮助越南人民抗美救国斗争的话,那就是叛变,就是背叛革命。我们将永远牢记毛主席这一指示,把忠于无产阶级国际主义作为我们的最高职责,把支持越南人民的抗美救国斗争、支持印度支那三国人民的抗美救国斗争、支持全世界人民的革命斗争,看成我们的应尽义务。影片中有这样一个动人的镜头:中国党政代表团访问越南人民军高炮阵地时,同越南战友一起,手挽手肩并肩地登上炮位,那一双乌黑铮亮的炮口,凝结着中越两国人民的共同仇恨,指向着中越两国人民的共同敌人。这个镜头,深刻展示了中国人民誓与越南人民一道,站在一条战线上,甚至不惜承担最大的民族牺牲,彻底打败美国侵略者的钢铁意志。我们深信:在全世界人民团结战斗面前,美帝国主义及其一切走狗,必定彻底失败!


第4版()
专栏:

为尼泊尔王国沙拉达公主和沙阿驸马访问中国,尼泊尔驻中国大使苏巴和夫人,五月二十四日举行招待会。
沙拉达公主和沙阿驸马,以及由沙阿驸马率领的尼泊尔全国体育协会代表团,出席了招待会。
国务院总理周恩来、副总理李先念,人大常委会副委员长郭沫若,应邀出席了招待会。在主宾席上就座的有:(左起)曹诚、韩念龙、郭沫若、沙阿驸马、周恩来、沙拉达公主、李先念、苏巴大使、林佳楣、苏巴大使夫人、于立群。
新华社记者摄


第4版()
专栏:

周恩来总理五月二十四日会见并宴请正在我国访问的美国朋友韩丁和夫人雷洲安及在北京学习的女儿卡玛。
在北京的美国朋友柯弗兰和夫人柯如思,马海德,阳早和夫人寒春及儿子阳和平,参加了会见和宴会。
这是会见时合影。前左五是美国朋友韩丁。 新华社记者摄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