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71年3月3日人民日报 第2版

第2版()
专栏:

靠毛主席的革命路线大挖老矿潜力
——辽宁省红透山铜矿调查报告
编者按:辽宁省红透山铜矿,依靠自力更生,大挖增产潜力,三年之内,产量增长一倍,等于一矿变两矿。这说明,充分挖掘老矿的潜力,具有何等的重要性。
增加生产有两种办法:一种是进行基本建设;一种是挖掘现有企业的潜力,提高劳动生产率。可是,我们有些同志,一提到要增加生产,就只想到大搞基本建设,“另起炉灶”,而不注意挖掘老厂、老矿的潜力,这反映了思想方法上的片面性。实际上,老厂老矿的潜力是很大的,只要执行毛主席的革命路线,放手发动群众去挖掘,就能迅速增产。这是少花钱多办事的好办法,也是收效最快的好办法。
因此,我们在狠抓矿山建设,大打矿山之仗中,一方面要用苦功夫,下大力量,建设新矿山;同时,也要用苦功夫,下大力量,挖掘老矿潜力。这样,齐头并进,就一定能达到多快好省地开发矿业的目的。
在大打矿山之仗中,老矿能不能大挖潜力,给冶炼部门提供更多的“粮食”?辽宁省红透山铜矿的实践,作了肯定的回答。
这个矿是一个中型矿山。三年困难时期,由于叛徒、内奸、工贼刘少奇及其代理人,大刮“工业上要退够”的黑风,铜产量被强行压低到设计能力的三分之二,工人群众的社会主义积极性受到严重束缚。在无产阶级文化大革命中,全矿广大群众狠批反革命修正主义路线,坚决贯彻执行“鞍钢宪法”,开展“工业学大庆”的群众运动。革命大发展,生产大改观。一九六八年铜产量就超过了历史最高水平,达到了设计能力。一九六九年比一九六八年提高百分之六十二。一九七○年比一九六九年又增长百分之二十。这三年的产量接近一九六七年以前九年的总和。许多重要的技术经济指标,达到了全国有色金属矿山的先进水平。矿工们说:“路线问题决定一切。旧矿换新颜,靠的是毛主席革命路线。”
大破形而上学的“消极平衡论”,
掌握采掘关系的辩证法
一九六八年,红透山矿的铜产量达到了设计水平。能不能突破设计水平,实现更大增产?有些人连连摇头说:“设计水平破不得,破坏了‘采掘均衡’,了不得,千万不能唱‘高调’。”是消极守业,还是敢于革命,大立新功?矿革委会抓住这个问题,在群众中组织了一场大学习,大辩论。
为什么有人对进一步增产顾虑重重呢?大家回顾了矿山生产中两条路线斗争的历史,认识到这是形而上学的“消极平衡论”的余毒在作怪。过去,刘少奇及其代理人,先是形“左”实右,违反规律,乱挖乱采,重采轻掘,破坏矿山持续生产能力。继而又大刮右倾妖风,以“纠正采掘失调,实现采掘平衡”为借口,既不准加快采矿的步伐,又不去提高掘进的速度,以慢采等慢掘,大搞“消极平衡”,强行压低产量。这些条条框框,象一副无形的枷锁,严重束缚着一些人的头脑。要解放矿山的生产力,首先必须解放人们的思想,彻底肃清刘少奇散布的这种余毒。
为了打破“消极平衡论”,矿革委会率领广大革命群众,认真学习了毛主席的光辉教导:“世界上没有绝对地平衡发展的东西,我们必须反对平衡论,或均衡论。”“一切事物中包含的矛盾方面的相互依赖和相互斗争,决定一切事物的生命,推动一切事物的发展。”毛主席的教导使大家进一步懂得:采矿和掘进是相互依赖和相互矛盾的两个方面,它们之间的平衡是相对的,不平衡是经常的。在实践中有时采矿落后于掘进,有时掘进又落后于采矿。这就必须按照矛盾不断出现,又不断解决的辩证规律,充分发挥人的主观能动作用,采掘并举,掘进先行,把快采和快掘结合起来。不断突破旧的平衡,在新的基础上组织新的平衡,不断推动生产向前发展。
革命大批判和两条路线斗争教育,提高了广大群众贯彻执行毛主席革命路线的自觉性,激发了广大群众为革命开发矿业的积极性和创造性。工人们豪迈地提出:“为了打击帝修反,老矿要有新贡献,革命路上不停步,力争产量翻一番。”他们加快采矿,以采促掘。五十多岁的老矿工、共产党员孟继永,革命不怕千般苦,创新敢摧万重难,积极革新采矿方法。他带领“三结合”小组,踏遍矿井内的坑道、天井,冒着生命危险,钻进黑洞洞的采空区,反复调查岩层结构、塌落情况和矿体的分布形状,获得了大量第一手资料,创造出一种新的采矿法,使采矿效率提高一倍。
随着采矿效率的提高,他们又加快掘进,以掘保采。担负掘进任务的矿工,发挥聪明才智,猛攻薄弱环节,先后实现了多项技术革新,改进了劳动组织,调整了运输线路,从各方面提高掘进速度。同时,自力更生,革新工艺,高速建成了大竖井的延伸工程。新的采矿场不断开辟出来,适应了采矿增长的需要。
工人们说到就能做到。现在,矿石产量比设计能力提高了一倍,中型铜矿已经达到了大型铜矿的生产水平。他们通过实践、认识、再实践、再认识,打破了形而上学的“消极平衡论”的锁链,总结出了正确处理矿山采掘关系的一套技术方针,这就是:采掘并举,掘进先行,以采促掘,以掘保采。为多快好省地发展采掘工业,提供了一项重要经验。
勇于实践,生产工人搞基建
这个矿的大竖井,是开采矿石的主要运输通道,无产阶级文化大革命前,由设计院设计,专业队伍施工,干了三年,才挖下去一百八十米。矿革委会成立后,生产突飞猛进,上部矿石很快即将采光,要求竖井立即下伸二百四十米。因此,竖井延伸工程,就成了继续挖掘潜力的关键工程了。
怎么办?矿革委会把这个问题交给全矿群众讨论。有人说:“大竖井是矿山工程中最难啃的硬骨头,我们一无专业队伍,二无施工经验,三无大型机械,只好等上级安排。”工人群众批判了这种无所作为的论点,针锋相对地说:“社会主义建设允许我们等吗?革命形势允许我们等吗?千斤重担我们担,延伸竖井我们干。”
红坑四队,这个被誉为“井下尖刀”的巷道掘进队,斗志昂扬,主动请战,接受了抢建竖井的任务。他们以毛泽东思想为武器,以过去建井时按洋框框设计的上千张图纸为靶子,狠批洋奴哲学和爬行主义。边批判、边调查、边设计,只用了七天时间,画了七张图纸,就确定了一个从实际出发的多快好省的建井方案。按照这个方案,根本不需要大型凿井设备,用一般的采矿机械就可以施工。而且采取多层平行作业的办法,把整个工程分段“歼灭”,大大加快了工程进度。
大竖井上下贯通精度的误差,要求不超过万分之三。个别的人又担心地说:“如果中心找不准,竖井可就要全部报废。”工人同志坚定地回答说:“技术精度再高,没有我们工人阶级的智慧高;工作难度再大,没有我们工人阶级的革命干劲大。我们有一颗忠于毛主席的红心,就一定能够找准大竖井的中心。”大家把高度的革命精神和严格的科学态度结合起来,仔细测量,精心施工,保证了大竖井的贯通精度完全符合质量要求。
在毛主席革命路线的指引下,全矿的广大群众,下定决心,排除万难,只用了一年半的时间,就完成了延伸大竖井的全部工程。比老的建井方法,效率提高一倍多,成本降低百分之六十。
向技术革新要设备,提高综合生产能力
三年多来,红透山铜矿发扬自力更生、艰苦奋斗的革命精神,大力开展技术革新的群众运动,改造旧设备,制造新设备,对矿山生产的各个薄弱环节填平补齐,大大发挥了企业的生产潜力。
改造旧设备,提高生产能力。红透山选矿厂的运输索道,是四十年代初期的旧设备,运输能力小,有矿不能及时运。坑口的矿石堆着,选矿厂的肚子饿着。有人认为,这套设备是老牛破车,出力已到极限,要解决运输问题,就得向国家要一套新的设备。矿革委会组织群众学习了毛主席关于“自力更生”、“艰苦奋斗”和“一切矛盾都依一定条件向它们的反面转化着”的教导,批判“等、靠、要”的依赖思想,发扬“干、闯、造”的革命精神。工人说:“只要思想上不断革命,旧设备就能不断革新。”他们先后对索道进行了八次改造,使这套旧设备“脱胎换骨”,运输能力提高两倍。选矿厂也由“吃不饱”,变成“吃足了”。红透山矿所属的清原选矿厂,已有近四十年的历史。这个厂的领导,一度认为厂老、设备旧,没有什么发展前途。因此,思想上因循守旧,生产上原地踏步。在路线教育中,工人群众透过现象看本质,尖锐地指出:“生产上的‘坡’爬不上去,关键是领导思想上的‘坡’爬不上去。”他们说:“厂老,经验多;设备旧,革新的门路多,只要充分调动人的积极性,清原选矿厂大有可为,大有前途。”在群众的帮助下,厂领导成员提高了觉悟。他们和工人一道对旧设备大动手术,彻底改造。结果,老厂焕发青春,生产能力倍增。
制造新设备,壮大机修力量。无产阶级文化大革命前,这个矿受刘少奇反革命修正主义路线的毒害,机器设备靠国家分配,备品备件靠别的单位加工,甚至连一些小铆钉,都得从外边买来。矿革委会成立后,在群众中深入进行两条路线斗争的教育,狠批“伸手有理”的错误思想,提高了工人群众走自力更生道路的自觉性。机修厂等单位,破除“技术神秘论”,大打人民战争,狠抓设备制造。现在,许多大型的和比较精密的机床生产出来了;凿岩机的修复系列建立起来了;矿山生产大量需要的高锰钢,在土转炉里炼出来了。机修力量的面貌显著改观,备品、备件的自给能力,由文化大革命前的百分之六提高到百分之七十五。
大搞修旧利废,做到物尽其用。这个矿有一个著名的废旧物资更新队,开始只有十多个工人和家属。他们胸怀朝阳干革命,废料堆里作文章。由修修补补发展到加工改制,由手工操作发展到自制三十多台土设备,实现机械化。例如把废钢丝绳用自制的土拔丝机、土接头机、土合股机,改制成新钢丝绳。把实在不能复新的旧钢丝绳头,用来制成钉子、弹簧和选矿设备上的筛网。两年来,他们修复改制的产品达四百余种,一万余件,价值一百五十多万元。
在实践中,红透山铜矿的广大群众深刻认识到:“两眼向外,处处伸手求人,越伸志越短;两眼向内,大挖增产潜力,越挖路越宽。” 抚顺市革委会
解放军某部 调查组
冶金工业部


第2版()
专栏:

挖潜力要破老框框
辽宁红透山铜矿树基沟坑口革委会主任 邹宝仁
我在矿山干了二十来年。在党的培养下,从一个大字不识的矿工,成为一个中层干部。别人叫我“老行家”,自己也觉得确有些经验。可是,在大挖矿山潜力的实践中,使我深深感到,单凭老经验办事,越来越不灵了。
一次,上级决定恢复一个老坑口。我根据自己的老经验,按照老框框,提出一个计划:增加二百人、八台电机车、几千米铁轨和管道,一年半干完。群众一听意见很大,批判了我这种伸手向上、不相信群众的思想。他们说,不要物,不要人,半年之内保完工。说干就干,大家靠修旧利废、内部调剂,解决了物质条件问题。同时,发扬艰苦奋斗的革命精神,边打竖井、边探矿、边生产,不到半年就全部投产。
这好象在我背上击一猛掌。为什么老经验和新事物的差距这么大呢?我带着这个问题,学习了毛主席的有关教导,认识到,人们的社会实践,无一不和路线斗争相联系。过去,我受叛徒、内奸、工贼刘少奇反革命修正主义路线的毒害,在工作中,常常见物不见人,见己不见群。就是说,在我的“老经验”中,有不少被打上反革命修正主义路线的烙印。凭这种“老经验”办事,怎么能不背离毛主席的革命路线呢?
去年,为了多出矿、快出矿,我按自己坑下多年的老经验,决定用中深孔采矿法。由于矿脉较窄,崩下很多废石,矿石大幅度贫化,造成严重浪费。事实又一次教育了我。为什么自己认为十拿九稳的事却没有做好呢?毛主席教导说:“运动在发展中,又有新的东西在前头,新东西是层出不穷的。”“要接受新事物,要研究新问题。”中深孔采矿效率比较高,但是,它只适用于较大的矿体,遇到较窄的矿脉,就不适用了。我不顾实际,一味乱用,怎么能不碰钉子,吃苦头呢?“吃一堑,长一智”。后来,我和工人一道,认真调查研究,从实际情况出发,参照自己过去的经验,吸取工人群众的经验,终于在地质条件变化无常的采区,摸索出一种新的采矿方法,既提高了采矿效率,又降低了矿石的贫化率,保证了出矿品位。
实践使我认识到,象我这样在矿山工作多年的干部,积累了一些经验,是很宝贵的。但是,形势在发展,情况在变化,决不可以背上“老经验”的包袱,骄傲自满,故步自封。必须活学活用毛主席的光辉哲学思想,破除头脑中的唯心论和形而上学,依靠群众的智慧和力量,在三大革命实践中,检验自己的老经验,打破老框框,创造新经验,这样才能看到新事物,跟上新形势,在大打矿山之仗中,作出新贡献。


第2版()
专栏:一事一议

守旧与革新
为了加快矿石运输,红透山铜矿改造了运输索道,增加了运料矿斗。有一段时间,索道的托梁经常折断。怎么办?有人认为索道太老,无法改造,主张把增加了的矿斗减掉。有人坚决反对,主张研究托梁折断的原因,找出解决托梁折断的办法。他们多次蹲在索道下边留心观察,逐步摸出了索道托梁经常在夜间或冷天受冷空气影响才折断的规律。于是,他们把托梁改换为能够适应气温变化的材料。从此,矿斗并未减少,托梁也不再折断了。
两种对立的主张,代表两种对立的思想。
主张减掉矿斗的,实际上就是主张守旧,主张恢复老样子。主张改造托梁的,就是主张革新,主张革出新样子来。守旧与革新,反映了两种世界观的斗争。
斗争的结果证明,革命思想总是要战胜保守思想的,新样子终归要代替老样子的。这是一条客观规律。
有些人,常常习惯于旧事物,而不大热心改革旧事物,创造新事物。因此,守旧容易革新难。守旧完全可以坐着不动,革新往往要排除万难,才能前进。一切革命的人们,都要经常鼓起革新勇气,不断警惕和克服守旧思想。


第2版()
专栏:一事一议

“改不得”和“必须改”
为适应增产需要,树基沟坑口调来两台新蒸汽机车。但由于山路坡度大,机车运行时呼呼直喘,走不多远就得停车烧汽,运输效率很低。机车维修组提出要改造它,有人却说:“这是定了型的名牌货,改不得!”维修组的同志坚决表示:“不符合多快好省的东西必须改!”他们随车调查,仔细观察,终于找到了毛病所在。于是,对新机车进行了大胆改造。这样,不仅大大提高了牵引能力,由原来牵引三个矿车增加到八个矿车,而且减少了耗煤量。
“不符合多快好省的东西必须改!”讲得好。这反映了无产阶级革命者的气魄。
机车维修组的同志,不受
“定型”束缚,不被“名牌”吓倒,不信“改不得”的论调。他们针对新机车的毛病,仔细调查,大胆改造。结果,
“改”高了机车的牵引力,
“改”低了机车的耗煤量。他们说到做到,不但讲得好,而且“改”得好。
无产阶级革命者,是世界的改造者,应当以“改”为己任,彻底改造一切阻碍革命和束缚生产的东西。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