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71年3月16日人民日报 第3版

第3版()
专栏:

江苏省建湖县革委会加强对妇女工作的领导
注意在斗争中培养妇女干部
据新华社南京电 江苏省建湖县革委会切实加强对妇女工作的领导,重视在斗争中使用和培养妇女干部,充分发挥妇女在三大革命斗争中的作用。
这个县革委会成立后,针对少数领导成员对妇女工作重视不够的情况,组织大家认真学习了毛主席关于“为了建设伟大的社会主义社会,发动广大的妇女群众参加生产活动,具有极大的意义”的教导,使大家认识到,妇女占全县人口的半数以上,是“一种伟大的人力资源”,而妇女干部又是带领广大妇女进行社会主义革命和社会主义建设的骨干力量。因此,重视不重视培养妇女干部,是关系到能否搞好社会主义革命和社会主义建设的大问题。从此以后,县革委会就把培养妇女干部摆到议事日程上来,作为巩固无产阶级专政的一件大事来抓。他们坚持用毛泽东思想教育妇女干部,改造妇女干部,经常举办妇女干部毛泽东思想学习班,召开妇女活学活用毛泽东思想经验交流会,邀请在旧社会苦大仇深的老贫农给她们作忆苦思甜报告,对妇女干部进行思想和政治路线方面的教育,有力地促进了妇女干部的思想革命化。
这个县革委会遵照毛主席关于“无产阶级革命事业的接班人,是在群众斗争中产生的,是在革命大风大浪的锻炼中成长的”这一伟大教导,不仅注意从阶级斗争的风浪中挑选妇女干部,还特别注意放手使用妇女干部,让她们在阶级斗争的大风大浪中经受考验和锻炼,增长革命才干,锤炼忠于毛主席的红心。建阳公社顾东大队贫农女社员顾秀兰,是一名在无产阶级文化大革命中成长起来的新干部。她担任了县、社革委会领导成员后,一度放松了世界观的改造,工作浮在上面多,深入下面少,头脑中阶级斗争的观念也逐渐淡薄了。去年“一打三反”运动开始时,她错误地认为她所在的顾东大队是一个先进集体,阶级斗争不那么复杂。这个思想苗头一出现,就引起了县革委会负责同志的重视。为了提高她的阶级斗争和路线斗争觉悟,县革委会有意识地让她在顾东大队蹲点,亲自抓“一打三反”运动。顾东大队的广大贫下中农,积极深挖一小撮阶级敌人,很快就揪出了坏人。活生生的阶级斗争事实,贫下中农高度的阶级斗争觉悟,引起了顾秀兰的深思:为什么过去看不到先进单位的阶级斗争呢?带着这个问题,她又认真地学习了毛主席关于阶级和阶级斗争的论述,认识到,只有牢牢绷紧头脑中阶级斗争这根弦,掌握阶级斗争主动权,才能为贫下中农掌好权、用好权。认识提高后,她坚持在斗争中活学活用毛泽东思想,狠抓阶级斗争这个纲,深入发动群众,依靠群众,进一步揭开了这个大队的阶级斗争盖子,有力地打击了阶级敌人,巩固了无产阶级专政。
在培养妇女干部的过程中,这个县革委会放手让她们挑担子,在工作中培养她们独立工作的能力,提高她们的领导水平,使她们沿着毛主席的革命路线胜利前进。
现在,全县广大妇女在妇女干部的带动下,都积极投入了抓革命促生产的战斗,在三大革命斗争中发挥了应有的作用。


第3版()
专栏:

天山雪莲
红柳不畏干旱,
青松傲视严寒,
毛泽东思想哺育的“伐木姑娘”,
象雪莲一样扎根在天山。
旭日东升,霞光万道。随着阵阵歌声,几个矫健的姑娘,赶着牛,拖着一根根木材,穿梭在冰山雪岭。她们是解放军总后勤部某部林业队的四个青年女伐木工。
去年,她们中学刚一毕业,就怀着保卫祖国、建设边疆的强烈愿望,从乌鲁木齐来到马场。当她们被分配到林业队时,已是飞雪满天舞,丛山披银装的严冬季节了。
老队长王文贵看到四个英姿飒爽的姑娘,高兴地说:“好啊!你们来得正好,又为咱们林业队增添了‘四员女将’!”说着,就把姑娘们领进队部。
老队长是个久经风霜,苦水里泡大的人,对毛主席有深厚的无产阶级感情。新同志踏上林区这块土地,他做的第一件事,就是组织大家学习毛主席的光辉的“老三篇”;第二件事,要开个忆苦思甜会;第三件事,领着大家看看天山的林海雪原。今天,更是照例不误。学了“老三篇”后,老队长就讲起旧社会的血泪史。
屋内,一杯杯浓茶冒着热气。老队长在旧社会吃不饱,穿不暖,挨打受气,风雪腊月天,挎篮讨饭的苦难家史,激起姑娘们对旧社会的无比仇恨和对毛主席的无限热爱。她们抹去泪花,攥紧拳头,暗暗地立下了誓言:毛主席的革命路线,我们走定了,坚决在冰山雪岭扎下根。
在老队长的带领下,姑娘们兴致勃勃地爬上了山头。她们的心,被这松树如海、白雪皑皑的壮丽景色深深地吸引住了。老队长风趣地说:“哈密有大粒的葡萄、香甜的瓜,咱们这儿却盛产红松和冰雪疙瘩。”姑娘们异口同声地回答:“老队长,我们在这儿接受再教育,那可是得天独厚,我们决心在这儿扎根开花。”
夜降临了。木排房内的油灯闪闪发亮。“时代不同了,男女都一样。男同志能办到的事情,女同志也能办得到。”毛主席的教导,把姑娘们的心田照得通亮通亮。她们边学习边讨论,小木房顿时沸腾起来。
“毛主席最信任我们,我们要为毛主席争光!”
“路是人走出来的,我们就是要做第一代的女伐木工!”
夜深了。她们越谈越贴心,谁也没有睡意。年龄最小的小胡,从床上爬了起来:“走,咱们找老队长去,明天就上山牵牛拉木头。”
老队长同意了她们的请求。清晨,姑娘们迎着灿烂的朝阳,踏上厚厚的积雪,一路响鞭一路歌,向深山挺进。
“任何新生事物的成长都是要经过艰难曲折的。”牵牛运木的事,对这些女知识青年来说并不简单。开始,不会牵牛,牛不听使唤,拉着一根粗大的木头,不是撞牛腿,就是碰自己的脚。人走在前面,牛走不开;人走在后面,下坡冰雪道,人又追不上牛。弄得她们上气不接下气,浑身都是冰雪,棉衣冻得梆梆硬,里面的汗水却湿透了衣衫。
在第一天的战斗中,姑娘们有的被木头碰破了腿,有的压了脚,每个人都摔了好几跤。晚上,她们就学习毛主席的教导,总结经验教训,并向老伐木工请教。就这样,一天、两天,一月、两月……。她们终于练出一身硬骨头,一双“飞毛腿”。每天坚持运十趟木头,跑六、七十里的冰雪山道,为祖国拉运着大批木材。
去年十一月,大雪下个不停,把深山野岭封得严严实实,气温下降到零下三十多度。队领导决定把五纵沟的木材拖运下来。五纵沟这个地方山高坡陡,风大雪深,路程较远。姑娘们知道后,心想:这是锻炼咱们的极好机会,我们决不能放过。她们征得领导的同意,立即出发了。
五纵沟真是名不虚传。几个姑娘深一脚、浅一脚地踏着没膝深的大雪,翻山越岭来到这里。抬头望,冰峰陡峭,林涛呼啸;低头看,冰崖百丈,沟深壑长。每前进一步都有困难。怎么办?姑娘们背诵着“下定决心,不怕牺牲,排除万难,去争取胜利”!一手牵牛,一手扒雪,勇敢地前进。在上山时,遇到冰坎,人上去了,牛上不去,她们就拽牛,可是牛一打滑,连人也拽下雪坑。她们拍拍身上的积雪,继续战斗。不知翻了多少跟斗,才到达冰峰。下山时,拉着木头,困难更大。坡陡冰滑,木头又重又长,牛猛地一拉,经常是在雪坡上“坐飞机”,闹得个人仰牛翻。但是千难万难,难不倒用毛泽东思想武装起来的女伐木工。她们克服重重困难,战胜道道艰险,胜利地完成了任务。人们赞扬她们是“盛开在冰山雪岭的四朵雪莲花!”   
 本报通讯员


第3版()
专栏:

她们战斗在保卫祖国的岗位上
万里长空逞英豪
一支英姿勃勃的女飞行员队伍,在毛泽东思想哺育下迅速成长。她们驾战鹰,破迷雾,日日夜夜飞翔在祖国的万里长空,为保卫和建设伟大的社会主义祖国贡献力量。
一次,飞行员张凤云、陆彩华和她们的战友接到一个紧急命令,到边境的一个无名山地执行任务,降落点在领航图上找不到,跑道是临时碾压过的老河滩,周围山峦起伏,导航设备很差。当时连日降雨,乌云密布。
接到任务后,机组每个同志都无比激动,大家说,我们是毛主席的飞行员,山高,挡不住我们的去路;云低,蒙不住我们的眼睛。纵有千难万险也要完成党交给的任务!她们仔细地对各种情况进行了分析,很快作好了准备,一声令下,飞机直插云霄。
飞行条件异常复杂。但是,这些女飞行员胸有朝阳,浑身是胆。她们默诵着“我们需要的是热烈而镇定的情绪,紧张而有秩序的工作”,平稳地操纵着战鹰。没有导航设备,她们就聚精会神地观察地标,认真计算。大家互赠毛主席语录,鼓舞斗志,终于胜利地完成了任务。
为人民万里飞翔,为革命争挑重担。这是女飞行员们的战斗风格。一次,某山区连降暴雨,水库有决堤的危险,严重地威胁着附近人民的生命财产,情况十分危急。上级决定立即用飞机空投防汛器材。接到命令后,飞行员孙文玉,领航员张连芳、郑雪琪,通讯员毕玉华四名女战士驾起战鹰,划破乌云,高速度地向汛区飞去。水库在高耸入云的群山之中,堤坝不好发现,飞机象织布的梭子在山间飞进钻出。她们大胆细心地向下搜索,当下降到一百多米低空时,终于在一个峡谷里发现了堤坝和欢呼的人群,她们立即将一包包防汛器材准确地投到了水库旁边的小山坡上。在那些防汛的日子里,她们每天早出晚归,在空中工作达九个多小时,始终精神焕发,斗志昂扬。
“我们是毛主席的话务兵”
我们是毛主席的话务兵,胸怀朝阳传号令,千里路上护银线,全心全意为人民。人民解放军广州部队某部话务班的女战士们,为了保证及时传达上级的战斗号令,她们日日夜夜警惕地守卫在总机旁,朝气蓬勃地战斗在千里线路上。
有一次,话务班外出查线,行程一千多里。一天下午,她们顶着烈日走了六七十里路,个个累得汗流浃背,脚上打了血泡。由于过度疲劳,有的战士腿抽筋了也坚持不坐汽车,她们说:“护线就是战斗,革命战士决不能在困难面前后退半步!”继续忍着疼痛查线,终于胜利完成了任务。
一天,话务班来到一座高山前,大家抬头一看,一条弯弯曲曲的山路通向山顶,电话线在白云里穿过。女战士们齐声朗读着“下定决心,不怕牺牲,排除万难,去争取胜利”,大步向山顶冲去。爬到半山腰,战士贾卫华累得脸色发白,头晕目眩。在困难面前,她想起了红军爬雪山,过草地的艰苦岁月,浑身增添了无穷的力量。她豪迈地说:“困难好比一座山,看你敢攀不敢攀,胸怀朝阳心头红,为革命敢于攀高峰!”小贾和同志们一起,鼓起勇气爬上了山顶,终于检修完了这段线路。晚上,同志们都睡了,班长和一个战士提着小马灯为同志们挑脚泡,当她俩看到战士徐红伟的脚时,不禁吃了一惊:小徐的两只脚板全是血泡,有的已经感染化脓了。班长看她的脚烂成这个样子,心疼地说:“小徐,你的脚烂得太厉害了,明天留在这里休息吧。”徐红伟坚定地说:“脚上打几个泡算得了啥,为革命吃点苦,是革命战士的最大幸福。”第二天清晨,小徐迎着火红的太阳,又出发了。(据新华社)


第3版()
专栏:

打头阵的女共产党员
——记解放军某部家属“五·七”修配厂党小组长朱玉梅
一九六八年春天,解放军某部家属朱玉梅同志组织起十二名家属,靠伟大的毛泽东思想,自力更生办起了一座“五·七”制瓦厂,后来改成了“五·七”机械修配厂。几年来,她刻苦地活学活用毛泽东思想,带领家属为国防建设作出了贡献。广大指战员热情称赞她是“打头阵的女共产党员”。
“五·七”制瓦厂开工的头一天,朱玉梅带领家属们和泥、做模,汗水湿透了衣服,手上磨起了血泡,身上溅满了泥浆,好不容易才制出了八块瓦,质量还不合格。
就在这时,社会上吹来了一股冷风:“这些家属吃不愁,穿不愁,自找苦吃。”“家属能办工厂,除非鸡毛飞上天!”家属内有的同志也产生了打退堂鼓的思想。
为了提高大家的路线斗争觉悟,增强克服困难的信心,顶住歪风邪气,朱玉梅组织大家高声朗诵毛主席的伟大教导:
“为了建设伟大的社会主义社会,发动广大的妇女群众参加生产活动,具有极大的意义。”学习了毛主席光辉的《五·七指示》,并在车间摆开了革命大批判的战场,狠批叛徒、内奸、工贼刘少奇在妇女工作上推行的反革命修正主义路线。
经过寒冬的人倍觉红太阳暖,在苦水中泡大的朱玉梅无限热爱毛主席。她激动地说:“毛主席指引的‘五·七’道路,是防修反修的阳关道,是通向共产主义的金桥。刘少奇妄想把我们束缚在小家庭里,长期脱离劳动,变懒变修,重吃二遍苦。可是我们有的同志正中了‘刘毒’,在阶级斗争风浪中站不稳,这怎么对得起伟大领袖毛主席?……”
“毛主席为我们撑腰,我们一定要为毛主席争气!”朱玉梅带领大家发扬一不怕苦、二不怕死的革命精神,废寝忘食,反复试验,克服了重重困难,终于制出了合乎质量要求的瓦,并由开始每天制八块瓦逐步提高到一千多块。
一九六八年十二月,部队党委决定把制瓦厂改成机械修配厂。消息传来,大家又是高兴,又是畏难,跑来问朱玉梅:
“制瓦是个粗活,咱不怕卖力气。开车床可是个细活,咱大老粗能行吗?”有人说,“不会数理化,开车床比登天还难。”
朱玉梅对大家说:“有毛泽东思想,什么都不怕。咱们大老粗开车床,不靠数理化,靠的是思想革命化。”
要建修配厂,困难确实很多。说设备,只有几间四面透风的破厂房,两台已经“报废”的皮带车床;论技术,十三个人差不多都是文盲,有的连最简单的直尺都不会使用。
“什么叫工作,工作就是斗争。”朱玉梅深深懂得,干革命工作,就要经过斗争。她向党委表示:听毛主席的话,照毛主席的指示办事,凭一颗红心两只手,用革命化带动机械化。
塞外严冬,寒风凛冽,大雪纷飞。朱玉梅带领大家顶风冒雪,干得热火朝天。她们用报纸糊住墙上的窟窿,把借来的破皮带车床,左修右补,安在厂房里;拣来几块废铁片,钉起来,做成钳工桌;用几截钢筋焊成砂轮架,做成简单的砂轮机,很快就建起了车工、钳工两个“土车间”。
在毛泽东思想的光辉指引下,朱玉梅带领大家把敢想敢干的革命精神和科学态度结合起来,边干边学,苦学苦练,经过短短两个多月的时间,就掌握了车工、钳工和焊工的一般技术,成为一支为连队服务的机修突击队。
两年多来,“五·七”修配厂的同志们,面向连队,为战备服务。她们急连队所急,做连队所需,深入工地进行维修,为连队加工修理了近两万六千多个机件、机具,制造了各种机器十九台,不但为连队施工解决了大问题,而且还支援了兄弟部队。
朱玉梅患有胃溃疡、肺结核、神经官能症三种严重的疾病。制瓦厂刚建立时,她正处在三种疾病发作的时候,加上瓦厂设备条件差,刚干几天,就浑身发肿,头晕脑胀,胃痛如刀绞,两只手也被石灰烧得直流血。
朱玉梅为了落实毛主席的《五·七指示》,以惊人的毅力同疾病作斗争,顽强地坚持战斗。每当大家劝她休息时,她总是说:“不要管我,这是老毛病了。”
在贯彻执行《五·七指示》的过程中,朱玉梅遵照毛主席关于“共产党基本的一条,就是直接依靠广大革命人民群众”的教导,满腔热情地用毛泽东思想宣传群众,武装群众,组织群众,不断提高大家执行毛主席革命路线的自觉性。
秦作梅同志已年近四十,由于身体弱,孩子多,家务重,曾一度产生了怕苦怕累的思想。她脱掉工作服,要求退出修配厂。朱玉梅就和她坐在毛主席像前,一遍又一遍地学习“老三篇”,狠批叛徒、内奸、工贼刘少奇的“公私溶化论”和“活命哲学”。“老三篇”的光辉照亮了秦作梅的心,她狠斗了自己头脑中怕苦怕累的私心杂念,握着朱玉梅的手,激动地说:
“我丢掉的不是一件工作服,而是丢掉了劳动人民的本色。”思想转变了,她妥善地安排了家务,又愉快地穿上工作服,重新投入了战斗。
红长城


第3版()
专栏:

西藏结巴人民公社农奴出身的藏族女共产党员次仁措姆,向小学生们讲述过去农奴主是怎样用手铐残害本村广大贫苦农奴的罪行。 
   新华社记者摄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