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71年2月3日人民日报 第4版

第4版()
专栏:

战斗在黄河湾
九曲黄河,奔腾澎湃,横穿祖国大地。古往今来,无数英雄儿女战斗在黄河之滨,创造了光辉灿烂的革命斗争历史。在伟大的七十年代,从乌兰布和沙漠到昆都仑河谷,辽阔的黄河湾上,一支用毛泽东思想武装的生产建设部队,在毛主席的“备战、备荒、为人民”的伟大战略方针指引下,扎根在祖国的北部边疆。他们正在用勤劳的双手,开发边疆、建设边疆,描绘着最新最美的画图。
定教沙漠变良田
黄河湾西部,是一望无际的沙漠。多少年来,狂风卷动沙浪,侵吞着河套平原。一九六九年三月,迎着漫天风沙,一批先遣队开始了向沙漠进军。走在一支队伍前面的是团长李明友。最近,他和战友们骑着骆驼,在乌兰布和沙漠上辗转勘察了近一千平方公里的面积。他们爬过一个又一个沙丘,走过一片又一片荒原。饿了,啃两口冻得硬梆梆的饼子;渴了,砸开海子里的冰,捧一把冰碴塞进嘴里。每当累得精疲力尽的时候,李团长就指着沙丘激励大家:“我们不是爬沙丘,我们是走继续革命的长征路。这儿是祖国的神圣领土,我们要用战斗来保卫它、建设它!”
广大生产建设部队的军垦战士,走革命前辈的道路,创革命英雄的业绩。他们在沙漠里搭起窝棚,升起红旗。沉睡千年的沙漠,顿时沸腾起来了,到处洋溢着革命的豪情:“蓝天作帐地作床,黄沙拌饭可口香,狂风为我磨战刀,愿将热血洒边疆。”多少知识青年在这里开始了他们的战斗生活。十几岁的女战士朱小莉,离开富饶的江南水乡时,有人劝她:“你太小啦,过几年再走吧。”小莉坚定地回答:“刘胡兰十五岁为革命献出了生命,我为什么就不能到边疆干革命?年龄小,革命的志气不能小,紧跟毛主席的步伐不能小。毛主席指引的路我走定了!”
军垦健儿们刚一来到巴拉亥,茫茫沙滩上,只有游牧人遗留下来的一间破羊圈,他们就在这儿安了家。连长毕家良,在抗美援朝战争中,曾在汉江两岸浴血奋战四十八天,今天,他又来到了祖国的北大门。他激动地对同志们说:“我们肩负着伟大领袖毛主席的殷切期望,受到党和人民的信任,在这里建设社会主义祖国的边疆,这是最大的幸福,最大的光荣!”
在天寒地冻、风沙弥漫的日子里,战士们自力更生,艰苦奋斗,凭着一颗红心两只手,在沙海上挑沙开地。每一担沙,每一镐土,都凝聚着革命的激情和激昂的斗志。尽管寒风刺骨,沙石扑面,可是大家脱掉棉衣,挑着一百多斤一担的沙子奔跑着。压肿了肩膀,冻裂了双手,年轻的军垦战士不叫苦,不喊累。上级打算给他们调来推土机,他们说:“我们不要推土机,我们需要的是艰苦创业的革命精神!”就这样,他们以愚公移山的英雄气概,在短短二十天内,推平了二千一百多个沙丘,开垦出一千二百多亩土地。为了改良土壤,他们还对三百亩碱地来了一个“大剥皮”。先一锹一筐地把几厘米厚的碱土搬走,又由远处运来沙子和好土垫上,接着铺上厚厚的粪肥,一锹一锹地翻好拌匀,把瘠薄的碱地改造成了肥沃的良田。
荒原盛开大寨花
去年初春,黄河湾上寒流不断,千里冰封。生产建设部队的指战员为了落实毛主席关于“农业学大寨”的伟大号召,他们决心打破常规,跑在时间的前面,掀起向冻土开战、早播抢种的热潮。同志们说:“冰冻三尺,我们也要用红心把它化开!”磴口附近七连的战士,起早贪黑,从荒原上打回十几万斤野草,铺在冻地上,整整烧了两天一夜,把十几亩冻土化开,深翻细筛,提早半个多月播下了种子。
正当幼苗长势喜人的时候,一场大风刮来,阴山脚下大片土地的禾苗,被风沙吹打得茎断叶烂,有的被沙埋住了。面对严重的灾情,指战员们以“泰山压顶不弯腰”的精神,投入了抗灾、保苗、补种的紧张战斗。指导员牛梦奎带领全连战士,在受灾的八百亩小麦和玉米地里,用双手扒开沙子,把幼苗一棵棵扶正。手指磨出了血,同志们说:“宁可手指磨烂,也不能让粮食减产!”他们又施肥,又浇水,在缺苗的地方补种,还在田边、地头、沟旁、渠埂点种了多种大秋作物,战胜了风灾。
杭锦淖公社二圪旦湾一带,到处都是白花花的盐碱地,过去寸草难长。战士们要在这里试种水稻,开展科学实验活动。一听在盐碱窝里种水稻,有的人直摇头:“就凭这种地,一辈子零三天也长不出庄稼来!”可是,困难怎能挡得住用毛泽东思想武装起来的战士们呢?
大家反复学习了毛主席关于“穷则思变,要干,要革命”的教导,认为只要实现了人的思想革命化,在“变”和“干”上狠下功夫,就能把穷沙滩变成米粮仓。他们反复调查,摸清规律,大胆试验,破开冰层挖坑、修渠,在冰冷的泥水里平整秧田。一次,为了引水冲洗盐碱,同志们站在二尺多深的冷水里苦战十三个小时,一连把地冲洗了四次。经过顽强的战斗,终于在沙梁下的盐碱窝里,试种成功了三种良种水稻,平均亩产七百五十多斤。
战斗在乌兰布和沙漠上的某部一连指战员,在毛主席关于“中国应当对于人类有较大的贡献”的伟大教导鼓舞下,为了夺取高产,保护庄稼不受沙害,决心搬走耕地中一座八千五百多立方米的大沙丘。战士们冒着严寒,高喊着“小筐不满只管装,扁担不断只管挑”的口号,向沙丘展开进攻。女战士吴辉年龄小,个子矮,肩膀压肿了,大家抢走了她的扁担,她说:“你们可以替我挑担,可不能替我磨练忠于毛主席的红心啊!”她夺回扁担又干了起来。搬走了沙丘,他们又再接再厉,抬粪积肥,改良土壤,终于夺得大面积丰收,一千亩耕地由头年平均亩产二百二十斤增加到四百五十斤,其中四百亩玉米亩产八百斤,被人们赞为“沙漠上的大寨之花”。
寒冰恶浪炼红心
隆冬腊月,结冻的乌梁素海上,到处是热火朝天的战斗景象:百里冰面,苇草如海,红旗招展,冰拖如梭。军垦战士挥动手中的铁铲,从四面八方围歼苇海,割苇声、号子声响成一片。海岸上,苇垛堆积如山;阳光下,一幅幅“多打芦苇,印制红宝书,为世界革命作出贡献”的红色标语,格外鲜艳。
芦苇,是乌梁素海的特产,是印制红宝书的造纸原料。在割苇战斗中,六连的战士们干得十分出色。那里艰苦,他们就在那里战斗;那里困难,他们就在那里突击,被大家称为“打苇场上的小老虎”。新被接受入党的知识青年孙振宇,冒着零下二十度的严寒,脱掉棉衣,奋力割苇。他激动地说:“打苇,不是一场普通的战斗。多打芦苇,就可以多造优质纸,印制更多的红宝书,让毛泽东思想光辉普照全球!”芦苇打在他脸上、手上,象刀子一样,划出横七竖八的血口,鲜血滴在冰面上,他一声不吭,抢着干在人群的前面。
苇子割完了,几百万斤芦苇要拉上海岸。可是,冰面冻得象涂了油的玻璃,稍不留心,就要跌交。战士们在鞋上绑上冰刀,两脚猛蹬冰面,喊着整齐的号子,拖着苇捆前进。军垦战士们奋战了几十天,以压倒一切的英雄气概,提前一个多月,胜利完成了割苇任务。
活跃在乌梁素海沿岸的每一个连队,都是一座炽热的革命熔炉,一个坚强的战斗集体。驻守在海西北红石崖畔的五连,在毛泽东思想阳光照耀下,团结战斗,开山造田,给荒僻的山川披上了新装。每逢暴雨,山洪暴发时刻,战士们就来到红石崖前,争相拦洪引水,灌溉田野。去年六月底,一场暴雨过后,山洪下来了,同志们满怀夺取丰收的喜悦,顶风冒雨,修埝筑坝,拦洪浇地。山洪冲塌了堤坝,三排的女战士立刻冲上前去,迎着洪峰,臂挽着臂,筑成一道人墙,堵住决口。就在这个时候,特大洪峰象脱缰的野马,冲涌而下,几名战士被卷进了激流。为了抢救战友,女战士们同恶浪激流展开了搏斗。八班长丁卫东,不顾个人的安危,在激流中勇敢抢救战友。她身上虽被树枝乱石碰伤了,仍以惊人的毅力,拖着落水的阶级兄弟,同洪峰搏斗,一口气救出了三名战友。这时她又发现两名战士被围困在一个小土墩上,眼看就要被洪峰吞没。她立刻再次跃进激流,把战友引上岸。丁卫东和她的战友们,以崇高的无产阶级革命精神,给乌梁素海畔的英雄战歌,增添了新的乐章。钢筋铁骨绘宏图
七十年代的第一个冬天,黄河湾纵横几百里广袤的大地上,广大军垦战士和贫下中农一道,进行着一场兴修水利、治碱造田的人民战争。
多少年来,土地碱化就是河套地区的“老大难”问题。文化大革命前,由于叛徒、内奸、工贼刘少奇反革命修正主义路线的干扰,河套地区长期处于有灌无排的状态,地下水位连年上升,土壤大面积碱化,严重地影响着农业生产。军垦战士和贫下中农,决心把盐碱赶出河套。他们不畏风雪严寒,高举“水利是农业的命脉”的巨幅语录,怀揣革命宝书,从四面八方浩浩荡荡地开进会战工地。一个工程宏伟、排灌畅通的水利网,正在黄河两岸修建起来。
在一条大渠上,四十名铁姑娘举着大镐,正猛打着一场硬仗。寒流袭来,大地冰冻如铁,工程十分艰巨。有人直替她们担心:“你们这帮女娃娃,靠什么敢啃这块硬骨头?”铁姑娘排长王立军响亮地回答:“靠毛泽东思想,靠一身钢筋铁骨!”在刺骨的寒风中,她们挥动大锤、铁镐,一镐只能啃起一个白点。虎口震裂了,双手磨破了,血染在木把上,可是,铁姑娘们意志比铁还硬,比钢还强,她们说:“老愚公有决心搬掉两座大山,我们就能完成这项工程。只要有挖山不止的精神,就是铁板,也要把它穿透!”她们仅用了二十多天的时间,就完成了这段艰巨工程。
在黄河湾上修建四通八达的排灌网,需要建造千百处水闸、涵洞、扬水站。修建杭锦后旗太阳庙扬水站时,要穿过流沙层,打十二根十二米深的底柱。消息一传开,有人就吹冷风说:“没有高压水泵,看他们怎么办?”军垦战士们豪迈地说:“我们凭着无限忠于毛主席的红心,就能驯服流沙,打出井柱。”没有经验,他们就拜有经验的老贫农为师;没有高压水泵,他们就用一架破钻机代替。为了顺利穿过流沙层,战士郭明星一连几个昼夜趴在井沿上,仔细观察流沙层活动的情况。在战斗的日日夜夜,他们吃在工地,睡在工地,天黑了,就点起火把,挂上马灯,日夜奋战。小青年们利用往钻孔里灌粘土的土办法,胜利地征服了流沙,打出十二根完全合乎规格的底柱,完成了扬水站的基础工程。
“中华儿女多奇志”,“敢教日月换新天”。广大军垦战士,苦战了一冬,用自己的肩膀和双手,在黄河两岸辽阔的大地上,筑起一条条灌渠、排沟,建起一座座水闸、涵洞、排灌站,一片坑坑洼洼的盐碱滩,改造成一望无际的园田。古老的黄河湾,沐浴着毛泽东思想的阳光,迎着春风,正展现一幅生气勃勃的姿容。
本报通讯员


第4版()
专栏:

把思想工作做到战士心坎上
一九六○年军委扩大会议决议指出:“思想工作要着重抓活的思想”。“以革命斗争现实生活中的问题为中心,进行马克思列宁主义教育,着重抓活的思想,抓实际的教育,是我军政治思想工作的优良传统。”
下面介绍的是一些连队干部抓好活思想的生动事例。
从战士的家信想到的
一天下午,武汉部队某连许多战士收到了家信。指导员胡培业发现战士高守德收到家信后情绪有些变化,晚饭也比平常吃得少了,就引起了注意。
饭后,他见高守德去洗衣服,便随着高守德一块来到水池边。指导员一边拿起小高的衣服,一边说:“小高,我帮你洗衣服,你帮我找找思想上的毛病,看看群众对我有什么意见。”
小高见指导员这么关怀自己,又让给他提意见,心里很感激。他考虑了一会,也没提出什么意见,却把自己的心里话和盘端了出来。他说:“指导员,我家里来信说,家乡受了灾,要我回去一趟。我想,家里的事再大,比起革命工作也是小事。我是个革命战士,决不能因为家庭问题影响工作。指导员,你放心,我保证能正确对待。”
胡培业听了很受感动,当场表扬了他,并希望他更好地活学活用毛主席著作,把革命工作搞得好上加好。
这件事引起了胡培业的联想:与小高一起入伍的五名同乡,家里是否也受了灾?他们有什么活思想?能不能正确对待?他准备到班里去找这些战士谈谈。
胡培业正在思索着,班长刘存厚一脚迈进屋来汇报情况,说他们班有一位战士家里受了灾,情绪有些变化。汇报完毕后,胡培业便和这位班长商量如何做好这一部分战士的思想工作。征得其他干部的同意后,第二天,连队就办起了毛泽东思想学习班。胡培业把六个战士召集在一起,首先学习了毛主席的有关教导:“提高警惕,保卫祖国”、“共产党员无论何时何地都不应以个人利益放在第一位,而应以个人利益服从于民族的和人民群众的利益。”接着,让高守德在会上讲用了他是怎样活学活用毛泽东思想,正确对待家庭问题的。小高的发言,对其他五名战士教育很大,一致表示要向高守德学习,正确对待家庭问题。
为了把这六位战士的思想工作做得更好一些,胡培业又发动全连指战员给这六位战士的家长写慰问信,鼓励他们在党的领导下,依靠集体的力量,战胜自然灾害。家长们收到干部、战士的慰问信后,十分感动,纷纷回信勉励自己的子弟要努力活学活用毛泽东思想,提高警惕,保卫祖国。


第4版()
专栏:

邮包的启示
新疆军区某部八连指战员来到天山脚下,执行一项艰巨的施工任务。这时,正值隆冬季节,北风呼啸,雪花飞舞。在八连里,有一批刚入伍的新战士,他们还是第一次经历这样艰苦的生活。连长吕宝荣敏锐地觉察到,这些新战士一时适应不了新的环境,一定会有活思想。一天,吕连长正想找新战士翟利新谈心时,连里收到两个差不多同样大小的邮包,一个装的是菜籽,另一个装的是糖块。装糖块的邮包上端端正正地写着翟利新的名字。吕宝荣想:这可正是做工作的时候了。
吕宝荣留下装菜籽的邮包,把收菜籽的那位战士请来,问他为什么要家里从遥远的地方寄菜籽来。战士回答说:“为了连队的建设,为了扎根边疆,保卫边疆,我决心要象菜籽一样,撒到那里,就在那里开花结果。”
晚点名的时候,连长吕宝荣拿出这个邮包,在全连指战员面前表扬了收菜籽的战士,并且号召全连同志向这位战士学习,牢固地树立起以苦为荣,扎根边疆,建设边疆的思想。
翟利新站在队列里,听着连长的讲话,脸上火辣辣的。会后,吕连长拉着翟利新的手走出营房。月光下,吕宝荣远眺高山峻岭,浮想联翩,心情很不平静。他讲述了自己海员工人的家庭,在旧社会怎样受尽资本家的剥削、压迫,怎样被日本强盗逼得家破人亡,他又是怎样跟着母亲流浪飘泊,沿街乞讨。他语重心长地说:
“小翟啊,你是甜水里泡大的,可千万不能忘记旧社会的苦,忘记革命前辈用鲜血换来的无产阶级政权。今天,人民把枪杆子交给我们这一代,我们无论走到那里,都要紧紧地握住它。……”翟利新听着连长的苦难家史,想想自己的出身经历,热泪夺眶而出。没等连长讲完,他就紧紧握住吕连长的双手激动地说:“连长,我明白啦!一个革命战士,应该不忘阶级苦,牢记血泪仇。为了保卫无产阶级专政,不论在任何艰难困苦的场合,都要顽强战斗。”
打这以后,翟利新认真活学活用毛泽东思想,狠抓世界观的改造,施工中不怕苦,不怕累,重担抢着挑,艰险走在前,得到了全连指战员的好评。
小翟的变化,也教育了全连指战员。他们在连首长的带领下,更加刻苦地活学活用毛泽东思想,经常冒着零下二十多度的严寒,破冰打石,顽强战斗,夺取了一个又一个胜利。


第4版()
专栏:

出了事故以后
一天晚上,空军某部汽车连司机谭德深外出执行任务,不慎翻了车。消息传到连队,连长杨加会看到天色已晚,天空又飘着雪花,就带上热饭和棉大衣赶到现场。
翻车以后,小谭感到给党和人民的财产带来了损失,心里非常难过。他一见到连长,就沉痛地说:“连长,我错了!”
杨加会走上前去,紧紧地握住小谭的手说:“毛主席教导我们:‘我们的同志在困难的时候,要看到成绩,要看到光明,要提高我们的勇气。’”
杨连长一看人没有伤着,便亲切地对谭德深说:“来,披上大衣,先吃饭。”
小谭心里热呼呼的,眼泪夺眶而出。他握住连长的手,半晌没说出话来。随后,小谭脱下了身上的棉衣,说:“连长,咱先拖车!”
大雪纷纷扬扬下个不停,刺骨的寒风呼呼地嘶叫着,小谭却干得满头大汗。
小谭和连长回到驻地,已经是夜里两点钟了。这一夜,小谭没有合眼。他反复地考虑着刚刚发生的事,用毛泽东思想仔细地检查发生事故的原因。天一亮,又刷车去了。
这一夜,杨加会连长也一直没有合眼。他想到,开车起步,脚要踩到油门上;带兵打仗,思想工作要做到战士的心坎上。他想起了几年前发生的一件事。有一次,一个战士出车时,不慎压坏了轮胎,连里干部由于有单纯保证车辆安全的思想,不仅狠狠地批评了那个战士,还把这个坏轮胎挂到车库门口,叫战士进进出出都可以看到。尽管这样做了,但是压坏轮胎的事并没有彻底解决。他觉得翻车事故已经给小谭造成了思想上的压力,自己的责任应该是帮助他总结经验,接受教训,把压力变为动力,为革命开好车。
杨加会经过调查,了解到小谭这一天出事故的原因是他思想上有自满情绪,对雪后复杂情况缺乏充分的准备。在军人大会上,杨连长首先检查了自己。他说:这一段时间,我对小谭的教育帮助有所放松,对复杂情况下如何用毛泽东思想指导训练抓得不紧。最后,他肯定了小谭在执行这次任务中的成绩,又中肯地指出了他的问题。
杨连长的话音刚落,谭德深就站起来发言。他以毛泽东思想为武器,总结了自己出事故的教训。他表示一定要努力活学活用毛泽东思想,为革命开好车。
第二天,小谭怀着战斗的豪情,又踏上了革命的征途。
新华社通讯员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