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71年2月15日人民日报 第4版

第4版()
专栏:

以农为主 以副养农
——榆树县红星大队发展多种经营的调查报告
在毛主席关于“以粮为纲,全面发展”的伟大方针指引下,吉林省榆树县红星公社红星大队党支部以阶级斗争和两条路线斗争为纲,领导群众因地制宜,自力更生,大力发展多种经营,做到了以农为主,以副养农,促进了农、林、牧、副全面发展。
六年来,这个大队从增产粮食出发,植树造林,兴办畜牧场和小工厂。现在大队已拥有树木一百二十多万棵,果树一万二千多棵;畜牧场一处,有马十九匹,奶牛三十头,猪、羊一百六十多头,鸡、鸭一千四百多只;有农具修造、米面加工等六个小工厂;有拖拉机五台。部分农田作业和粮食加工实现了机械化。一九六四年前,这个大队的公共积累很少,开展多种经营后,目前大队公共积累总额已达六十万元。多种经营的发展,集体经济的壮大,促进了粮食大幅度增产。一九六七年以来,粮食亩产量连年超过《纲要》,一九七○年又跨过了“黄河”。六年来,大队共向国家交售粮食两千万斤。现在大队集体储备粮食一百六十万斤,平均每人储粮四百斤。大队还向国家交售了大批生猪、家禽、鲜蛋等。
因地制宜 自力更生
红星大队处在平原地区,历来习惯于单一的农业生产,耕作粗放,广种薄收,粮食亩产长期停留在二百五十斤左右。
一九六四年,毛主席发出“农业学大寨”的伟大号召,给红星大队发展生产指明了方向。大队党支部带领贫下中农和社员群众,认真学习了毛主席关于“以粮为纲,全面发展”的伟大方针,制定了生产规划。他们紧紧围绕增产粮食这个中心,从解决风灾、水土流失和人力、畜力、粪肥不足等着手,因地制宜,自力更生,开展多种经营,全面开展学大寨运动。
这个大队的土地距离拉林河十二里,多年来受暴雨冲刷,一些好地被冲成大沟,占去良田一千余亩。一九六四年春天,这个大队开始治沟。他们发扬大寨三战狼窝掌的革命精神,在沟两旁铲除荒草,挖出黄土,填进黑土,栽上果树,育上林苗,初步减弱了风灾危害和控制了水土流失,保护了农田。他们还利用沟坡种上粮食、蔬菜、药材,扩大耕地面积七百多亩。
这个大队在发展林业的同时,积极发展畜牧饲养业。起初,从国营农场买回三百个鸡、鸭蛋,分到社员家中孵化。以后又搞起土孵化场,大量发展鸡鸭。还依靠自己积累的资金,养殖了猪、羊、马、牛。六年来,大队畜牧场调给各生产队大批耕畜和粪肥。
红星大队为了把大批人力、畜力集中投入到增产粮食上,从一九六四年开始,他们采取自力更生、因陋就简的办法,办起了为农业生产服务的小工厂,并自制简易机器,使碾米、磨面、脱粒、铡草实现了机械化。随着多种经营的发展,收入不断增加,大队购置了拖拉机,机耕面积达百分之九十,每年能腾出大量人力、畜力,实行精耕细作、沤积粪肥和改良土壤,有力地促进了粮食增产。
狠抓两条路线斗争
红星大队发展多种经营,经历了两个阶级、两条道路、两条路线的激烈斗争。
一九六五年,正当红星大队的多种经营蓬勃发展的时候,叛徒、内奸、工贼刘少奇在当地的代理人派来了“工作组”。他们胡说红星大队的多种经营太多,“冒进了”,企图搞垮大队的多种经营。大队党支部书记佟万生率领贫下中农同“工作组”进行了坚决的斗争,坚持多种经营。在无产阶级文化大革命初期,反革命经济主义妖风刮到了这个大队。当时一部分两条路线斗争觉悟不高的人,又要把多种经营的积累分掉;一小撮阶级敌人,也跳出来进行破坏活动。大队领导班子在广大贫下中农的支持下,打退了阶级敌人的猖狂进攻,教育群众提高了阶级斗争和两条路线斗争觉悟,坚决贯彻执行“以粮为纲,全面发展”的方针。
一九七○年,这个大队的农、林、牧、副获得全面大丰收。有的人提出:“我们大队机械化发展了,粮食增产了,人力和畜力也多了,应当把精力放在抓钱上。”大队党支部认为,这是刘少奇反革命修正主义路线的余毒还没彻底肃清的表现。于是举办了有全体党员、大小队干部参加的学习班,反复学习毛主席关于
“以粮为纲,全面发展”的方针和其它有关指示,大反了“增产到顶”的骄傲自满情绪,狠批了“弃农经商”的错误思想。通过学习,大家提高了认识,把节省出来的人力、畜力投入到农田基本建设上去,同时合理安排了多种经营。
认真贯彻执行党的政策
红星大队在发展多种经营中,认真贯彻执行党的农村政策,正确处理了以下几个关系:
第一,正确处理粮食生产和多种经营的关系。大队安排劳力时,坚持以农为主,兼顾多种经营。多种经营的经常性劳动,尽量由不适宜在田间劳动的社员承担。农忙季节,小工厂有的临时停产,有的减少人员,社员回到本队参加农业生产。植树、造林、剪枝、收果季节,由生产队临时组织辅助劳力参加。多种经营和粮食生产发生争工时,首先服从粮食生产的需要。
第二,正确处理积累和分配的关系。在大队多种经营基地参加劳动的社员,由大队合理评工记分,年终统一同生产队结算拨款,社员回本队参加分配。大队发展多种经营,需用生产队的物资,合理作价,按期付款。大队给生产队拨大牲畜、仔猪、肥料等,合理作价。大队多种经营每年总收入平均约五万到七万元,主要用于购置农业机具,扩大再生产,部分用于集体福利、文化教育事业和社员的劳动报酬。
第三,统筹兼顾,全面规划,正确处理大队和生产队在发展多种经营中的关系。根据规划,凡是规模较大、投资多、用工多、技术性强的项目,就由大队办,生产队积极支持。适合生产队发展的项目如养猪、养羊、养家禽和开办季节性作坊等,大队大力扶持生产队办。对于社员正当的家庭副业,大队和生产队都予以鼓励和支持。这样,就使大队、生产队的多种经营和社员的家庭副业,得到全面发展。
本报通讯员


第4版()
专栏:

慈云公社贯彻执行“以粮为纲,全面发展”的方针
粮食产量上升 药材生产发展
本报讯 四川省江津县慈云公社遵照毛主席关于“以粮为纲,全面发展”的伟大方针,在抓紧粮食生产的同时,积极发展药材生产,做到粮食、药材生产双丰收。近五年来,这个公社的粮食产量不断上升,连年超额完成粮食征购任务,并向国家交售了药材十二万五千多斤。一九七○年,粮食亩产跨《纲要》,药材产量比一九六五年增加了十倍多。随着粮、药生产的大发展,公社购置了拖拉机、发电机、抽水机等机器二十四台,发展了农田灌溉,使百分之八十以上的农田达到旱涝保收,稳产高产。
慈云公社在农业学大寨的高潮中,广大贫下中农活学活用毛泽东思想,为革命多产粮食,多种药材。但是,有的人认为:
“家有两行,必有一荒。”主张只抓粮食,不抓副业。公社领导干部为了提高大家的认识,认真总结了两个生产队正反两方面的经验:二大队十队自公社化以来,一直坚持在狠抓粮食生产的同时,积极发展药材和生猪,粮食亩产翻了一番,增加了公共积累,购买了抽水机,实现了水利化。毗邻的五队,水、土条件比十队好,劳力和十队差不多,但是他们在发展农业时,忽视发展副业生产,粮食产量虽然有些增加,但集体的公共积累还不多,社员生活没有得到应有提高。通过总结经验教训,广大群众、干部认识到,粮食与副业是互相依存、互相促进的,两者不可偏废,在发展粮食生产的同时,一定要积极发展药材和其它副业生产。
发展药材生产,是实行计划种植,还是自由种植?开始,有的人从单纯的经济观点出发,主张只种当年收益的草本药材,不种多年见效的木本药材;只种经济价值高的品种,不种经济价值低的品种。公社发现这一问题后,就以毛主席关于
“备战、备荒、为人民”等教导武装群众和干部,发动大家大破叛徒、内奸、工贼刘少奇的“自由种植”等反革命修正主义黑货,大立为革命种田和种药材的思想。各队都根据国家的要求实行计划种植,既抓多年生长的佛手、杜仲、黄柏等木本药物,又抓当年收获的川芎、红花、白芷等草本药物,使药材生产有了很大发展。
慈云公社土地较少,发展药材生产有一定困难。广大社员群众以大寨贫下中农战天斗地的精神为榜样,开垦荒地。四大队有很多荒山石坝,为了开发土地种药材,大队党支部书记陈兆银,怀揣红宝书,带了十五个社员到大石坝种药材。有人摇摇头说:“荒山石坝穷坡坡,想种药材是做梦。”陈兆银针对这个问题,组织大家学习毛主席的教导,狠批懦夫懒汉世界观,大大激发了社员战天斗地的革命积极性,苦战两个月,开出八亩多地,在石坝荒山上种植了药材。
四大队在荒山石坝上种药材的事迹,鼓舞着公社广大群众和干部向荒山、隙地进军。他们奋战一冬春,开山破石种佛手,沿河两岸种杜仲,荒坡石岗种枳壳,岩边石缝种银花,屋前屋后种白菊,还采取粮、药间种、套种等办法,见缝插针,发展了木本药材二百一十万株,草本药材一百三十六亩,为发展药材生产开辟了广阔的天地。


第4版()
专栏:

正确处理农副业关系
南大庄大队学大寨运动健康发展
河北冀县码头李公社南大庄大队党支部,带领广大群众在农业学大寨的运动中,深入开展革命大批判,认真落实“以粮为纲,全面发展”的方针,推动了农业学大寨运动的全面发展。
这个大队紧靠滏阳河东岸,主要是种植小麦、玉米和经济作物。过去由于受叛徒、内奸、工贼刘少奇反革命修正主义路线的影响,一度出现了“在种菜上下功夫,在抓钱上作文章”的资本主义倾向,忽视了粮食生产。在文化大革命中,批判了这种资本主义倾向,三年来粮食产量直线上升。但是,在大批判以后,有的干部又产生了顾虑,他们不敢抓多种经营,怕说是发展资本主义。一小撮阶级敌人歪曲党的政策,制造混乱,也胡说什么发展多种经营是错误的。
大队党支部为了帮助干部、社员进一步弄清什么是社会主义道路,什么是资本主义道路;什么是毛主席的革命路线,什么是刘少奇的反革命修正主义路线,他们从总结经验教训入手,运用本大队正反两方面的事例,进行路线教育,深入开展革命大批判。他们既批判“金钱挂帅”、“弃农经商”等错误倾向,又批判一概否定多种经营,把正当副业当作搞资本主义的形“左”实右的种种谬论,合理安排了农副业生产。第三生产队由于认真贯彻执行“以粮为纲,全面发展”的方针,不仅粮食产量在全大队最高,多种经营也有很大发展,做到以副养农。
通过学习毛主席的教导,开展革命大批判,提高了干部、社员的政策观念和两条路线斗争的觉悟,正确处理了粮食生产和多种经营的关系。大队在保证优先发展粮食生产的同时,积极植树造林,养鱼养猪,并经上级批准搞了油料、棉花、米面加工等作坊,为农业增产提供了有利条件。
冀县通讯组


第4版()
专栏:

林茂粮丰 互相促进
十多年来,特别是无产阶级文化大革命以来,我专区广大革命群众,在毛主席关于“绿化祖国”的伟大号召指引下,掀起了群众性的植树造林运动,许多地方呈现出“更加郁郁葱葱”的新景象。
在植树造林中,不少地区实行全面规划,加强领导,正确地处理农、林、牧三者的关系,使林业生产更加迅速地向前发展。但是,也有一些同志对农业和林业的关系认识不清,不重视林业,绿化工作开展缓慢,影响农业生产的发展。
有人认为:“农林是两家,不能一齐抓。”这种观点是片面的。
“森林的培养,畜产的增殖,也是农业的重要部分。”“农、林、牧三者互相依赖,缺一不可”。毛主席的伟大教导,阐明了整个农业生产的客观规律,揭示了农、林、牧三者的辩证关系。在坚持以粮为纲的前提下,正确处理农、林、牧之间的关系,使三者互相促进,互相推动,全面发展,就会出现林茂、粮丰、六畜兴旺的繁荣景象。特别在丘陵地区,水土流失严重,风沙干旱频繁,只有营造水土保持林和各种防护林,实行山、水、田、林综合治理,才能有效地战胜自然灾害,发展农业生产。我区田阳县玉凤公社就是一个很好的例证。这个公社在无产阶级文化大革命以前,由于叛徒、内奸、工贼刘少奇及其代理人推行“三自一包”等反革命修正主义黑货,不少生产队毁林开荒,乱砍滥伐,造成水土流失,农业产量很低。无产阶级文化大革命以来,狠批了刘少奇反革命修正主义黑货,坚持自力更生,封山育林和植树造林,林业生产发展很快。现有山林面积七十万亩,贫山瘠岭变成了富饶山村。
有人认为,既抓农业,又抓林业,农、林争劳动力的矛盾不好解决。发展林业,会同农业生产产生这样或那样的矛盾,但是,只要用战无不胜的毛泽东思想武装广大群众,把革命精神和科学态度密切结合起来,正确解决这些矛盾,做到林茂粮丰是完全可能的。我区隆林各族自治县在建设山区的过程中,围绕着林、粮并举所带来的季节紧、劳动力不足和林、粮争地的矛盾,不断地总结经验,实行科学种田,逐步解决农、林、牧生产中的矛盾。如春季造林用工多与春耕有矛盾,他们就实行冬季造林,改变了过去“正月竹,二月木”的常规,把植树和春耕季节错开。林、粮并举需要的劳动力较前增多,他们就自力更生发展中、小型农业机械,并作好劳动力的安排,提高劳动生产率,搞好农、林、牧生产。
有的同志认为,抓林业是“远水解不了近渴”。这种思想也是错误的。同农业生产比较,林业生产的周期要长一些,但是,应该看到,“远”和“近”不是绝对的。现在切实加强领导,全面规划,发动群众,奋战三、五年,就会有收益,时间越长,收益越大,“远水”就解了“大渴”。反之,如果以为植树造林是“远水”,总不抓它,甚至毁林开荒,农业的稳产高产无法保证,“近渴”也解决不好。我们搞社会主义农业,必须高瞻远瞩,把眼前利益和长远利益结合起来。我区靖西县湖润公社广大干部和贫下中农,批判了只管局部不看全局、只顾眼前不顾长远利益的思想,坚持植树造林。造林面积由一九六六年的二千五百亩,扩大到一九七○年春天的一万二千多亩,只三、四年时间,就有了收入,壮大了集体经济,为发展农业生产提供了更多的资金,使“远水”解了“近渴”。
广西百色专区革委会


第4版()
专栏:编后

“五业”之间
在农业学大寨的群众运动中,许多地方遵照毛主席关于“以粮为纲,全面发展”的教导,全面规划,加强领导,正确处理农、林、牧、副、渔五业之间的关系,有力地促进了生产的发展。
但是,在大好形势下,也有的地方出现了一些值得注意的苗头。如在批判资本主义倾向之后,有的就单纯抓粮食生产,丢掉多种经营,使粮食生产和社员收入都受到了影响。榆树县红星大队的事实,对这种思想是一个有力的批判。这个大队,曾经单纯抓粮食生产,粮食生产长期上不去;后来,实行以农为主,以副养农,粮食增产了,其他各业也得到发展。
为什么有些地方不能很好地贯彻落实“以粮为纲,全面发展”的方针呢?主要是有些同志头脑中存在唯心主义和形而上学的观点,思想方法有片面性,对农、林、牧、副、渔五业之间互相依存又互相促进的辩证关系认识不清,划不清社会主义的多种经营和反革命修正主义“金钱挂帅”的界限。此外,也有的干部由于私心杂念作怪,单纯追求粮食数字,忽视了生产发展的实际需要。思想上掺杂了“私”字,就必然不能正确执行党的政策和毛主席的革命路线。
资本主义倾向必须批判,农、林、牧、副、渔应当适当安排。在农业学大寨的运动中,要运用唯物辩证法,大破唯心论和形而上学,认真改造世界观,坚决执行党的政策,排除来自右的和“左”的干扰,沿着毛主席的革命路线不断前进。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