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71年12月5日人民日报 第3版

第3版()
专栏:

  加强党的路线教育 帮助知识青年扎根农村
  中国共产党陕西省陇县委员会
遵照伟大领袖毛主席关于在全党“进行一次思想和政治路线方面的教育”的教导,今年以来,我们县从县委到公社党委,普遍举办了有社、队干部参加的知识青年路线教育学习班。
在学习班里,我们引导广大知识青年,把认真读书和改造世界观结合起来,把学习党的基本路线和革命大批判结合起来,提高了知识青年和社、队干部的两条路线斗争觉悟,增强了知识青年扎根农村的决心,社队干部也决心进一步做好对知识青年的教育工作。
我们的具体作法如下:
一、认真读书,不断加深对党的基本路线的理解。
针对一些知识青年存在着的“好好劳动当社员,路线斗争咱不管”的错误认识,在学习班里,组织知识青年反复学习了毛主席关于“社会主义社会是一个相当长的历史阶段。在社会主义这个历史阶段中,还存在着阶级、阶级矛盾和阶级斗争,存在着社会主义同资本主义两条道路的斗争,存在着资本主义复辟的危险性”的论述,使大家认识到,在社会主义社会这个历史阶段中,阶级斗争的长期性、复杂性和尖锐性,是客观规律。阶级斗争的长期存在,决定了路线斗争的长期存在。因此,对于路线问题必须年年讲,月月讲,天天讲。一些知识青年存在“路线斗争咱不管”的思想,是刘少奇散布的“阶级斗争熄灭论”的余毒没有肃清的表现。
知识青年王锦妮,是曹家湾公社南坡大队的会计。她一度认为,这个队没有一户地主、富农,因此队里也就没有阶级斗争和两条路线斗争,于是她只管埋头抓生产,不问别的。实际上,这个队仍有个别资本主义思想严重的人,经常侵犯集体经济的利益,贫下中农也在不断地对资本主义倾向进行斗争。王锦妮在学习班学习了党的基本路线,检查了自己的错误认识,她说:“路线斗争是阶级斗争的反映,阶级斗争和路线斗争觉悟是最根本的觉悟。要贯彻执行毛主席的革命路线,就一定要时刻不忘阶级斗争。”许多知识青年还联系两年多来接受再教育的实践,摆自己在那些方面是站在毛主席革命路线上,在那些方面还受到反革命修正主义路线余毒的影响;较后进的同志,查自己在与工农相结合的道路上进步不快的原因。经过学习讨论,知识青年们说:“学习党的基本路线最重要,思想觉悟大提高,是非界限分得清,执行毛主席革命路线不动摇。”
二、深入开展革命大批判,在斗争实践中努力改造世界观。
毛主席制定的党的基本路线,“不是自然地平安地产生和发展起来的,而是从斗争中产生和发展起来的”。对知识青年进行党的基本路线教育,要收到好的效果,必须组织他们批判刘少奇一类政治骗子鼓吹的唯心论的先验论,反动的唯生产力论,地主资产阶级的人性论和阶级斗争熄灭论。我们在学习班里,和知识青年一起,揭露和批判了阶级敌人破坏知识青年上山下乡的罪行。堎底下公社大柳树大队有个反革命分子,假装关心知识青年的样子,散布什么“农村艰苦没出息,城市舒服有前途”等谬论,煽动知识青年倒流城市,破坏知识青年上山下乡工作。我们抓住这件事,在全县召开了有五百多名知识青年参加的批判大会,狠狠打击了阶级敌人。
与此同时,我们针对知识青年中普遍存在的想法,引导他们对“扎根”还是“镀金”,思想改造“差得多”还是“差不多”,和贫下中农结合“一辈子”还是结合“一阵子”等问题,展开了专题辩论,启发他们亮思想,斗私批修。通过革命大批判,批判了怕苦怕累的思想,树立了艰苦奋斗的精神;批判了思想改造“差不多”了的想法,树立了虚心接受再教育的思想。知识青年李翠玲,在贫下中农教育下进步很快,被选为大队革委会委员。但她一度却错误地认为自己思想改造的“差不多了”,放松了自身思想革命化。通过批判唯心论的先验论,她清醒地认识到:这种错误思想,是刘少奇一伙散布的认识“一次完成论”在自己头脑中的反映。从此,她严格要求自己,更加虚心接受再教育,努力改造世界观,学习、劳动、工作都有了很大进步。
三、忆苦思甜,激发知识青年对刘少奇反革命修正主义路线的仇恨,加深对毛主席革命路线的热爱,提高接受贫下中农再教育的自觉性。
阶级教育是路线教育的基础课。在学习班里,我们组织知识青年忆苦思甜时,引导他们把朴素的阶级感情上升为两条路线斗争的觉悟。
知识青年李荣利,出生在一个邮电工人家庭,在他还不到一岁的时候,害了黑热病,病情十分严重,家里又无钱治疗。正在这时,西安解放了。伟大领袖毛主席领导的亲人解放军,帮助他的父母给他治好了病,救了他的命。在学习班上,他回忆解放前的苦难家史,总结自己到陇县插队以来,由于受刘少奇反革命修正主义路线的影响,一度不安心扎根农村,走了一段弯路的沉痛教训。他激动地说:“我一家有今天,我个人有今天,全靠毛主席的革命路线。但是朴素的阶级感情代替不了路线斗争觉悟。我要在毛主席指引的光明大道上,走一辈子与工农相结合的道路。”
四、组织思想进步快的知识青年现身说法,帮助其他知识青年树立扎根农村的思想。
知识青年、共产党员钟昌国,长年和贫下中农一起,在拔海两千三百多米的高山深林里,不怕苦,不怕累,为革命采药、种药,被选为大队党支部副书记,出席过陕西省下乡人员学习毛主席著作积极分子代表大会。可是在今年年初,听说医学院要招生,组织上没有推荐他,他思想便有些波动,甚至产生“当了积极分子就离不开农村了”的“先进吃亏”的错误想法。在这种思想的支配下,他学习松懈,劳动没劲,工作也不如以前那么踏实了。在学习班上,他对照毛主席关于“以革命利益为第一生命,以个人利益服从革命利益”的教导,深刻检查了“先进吃亏”和“站在这山看到那山高”的错误思想,认识到自己所以在走与留的问题上发生动摇,关键在于路线觉悟低,为共产主义事业奋斗终身的无产阶级世界观还树立得不牢固,还需要继续在三大革命斗争实践中锻炼提高。学习班结束后,他的精神面貌焕然一新,决心和贫下中农永远战斗在一起,彻底改变这个山区大队的落后面貌。
通过宣传钟昌国同志思想转变的先进事迹,使全县许多知识青年受到教育。他们表示,一切服从党安排,永远扎根在农村,决心走一辈子与工农相结合的道路,为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贡献出自己的一切力量。(附图片)
在内蒙古自治区东乌珠穆沁旗吉尔格朗图生产队安家落户的知识青年,学会了挤牛奶。 本报通讯员摄


第3版()
专栏:

  家长的责任
今年七月,知识青年叶金文回上海探亲,把在生产建设部队穿破的几件衣服,全都带回家,准备不穿了。
小叶的父亲叶瑞东,是上海的一位老工人、共产党员。他看到儿子脸黑了,体壮了,心里非常高兴。可是,小叶把破衣服都带回家不再穿的事,引起了他的深思。他想:孩子响应毛主席的伟大号召,走上与工农兵相结合的道路,加入了共青团,几年来进步不小;但他把破衣服全带回家准备不穿了,不愿修补一下再穿的做法,说明头脑里还隐藏着资产阶级的脏东西。现在孩子回来探亲,自己应该怎样接待,应该给他一些什么礼物呢?叶师傅看到,这里面存在着阶级斗争,存在着一个用什么阶级的思想教育后代的问题。作为一个革命家长,给孩子买些必要的衣服之类的东西是可以的,但要使他们成长为无产阶级革命事业的接班人,就应该多给他们宣传毛泽东思想,多讲工人阶级的好思想、好传统、好作风。
叶师傅决定抓住这件事来教育儿子。他和老伴一起,遵照伟大领袖毛主席关于“对青年一定要加强阶级教育”的教导,费了好大功夫,精心把这几件破衣服全都补好,有一条裤子补了四十四个补丁。
小叶快要回连队了,老叶把补好的这些旧衣服交给了他。看着那条补丁裤子,小叶感到很为难。他心里在嘀咕:全连同志谁穿过这样的破裤子?叫我带回去穿上怎么见人呀?!叶师傅看出了儿子的心事,他把小叶拉到床边,给他讲了在旧社会的苦难家史。爸爸的话使他懂得了应当怎样去做。临行前,老叶拍着儿子的肩膀,语重心长地说:“金文,旧社会咱们劳动人民过着吃不饱穿不暖的生活,找一块巴掌大的补丁也不容易。今天,党和毛主席关心咱们,过上了好日子,你可不要丢掉工人阶级的本色!带上这些衣服,更好地战斗去吧!”听完父亲的话,小叶深受教育。他带着这些补满补丁的衣服,愉快地返回了连队。
本报通讯员


第3版()
专栏:

  小陆上大学之后
  ——姜亚富同志对知识青年坚持再教育的故事
今年七月的一天,在江苏省沭阳县十字大队四队插队的知识青年陆先让,从苏北农学院“五·七”分校回队探望。言谈之中,小陆流露出接受再教育“差不多了”,毕业后想在城里当技术员,不愿继续留农村的思想。
生产队副队长姜亚富发现这个苗头,心里翻腾了好久。他想:一九六八年年底,小陆响应伟大领袖毛主席的伟大号召,从南京来到这儿插队落户,自己就把“给他们以再教育”的重担主动担了起来。大伙见小陆进步快,就在今年三月推荐他上了大学。打那以后,自己很少注意小陆的思想情况,总认为小苗长成大树了,又有学校教育,可以放心了,不知不觉忘掉了身上担负的重任。他暗暗责怪自己,真不该在半路上撂下再教育工作的担子。
饭后,老姜领着小陆,向田里走去。他指着相邻的两块稻田问:“小陆,这两块稻田条件差不多,为什么这块长得那么粗壮,那块却倒伏了这么多呢?”小陆蹲下来看了一会说:“可能是这块‘烤田’没到家,稻根软,所以长着长着就倒了。”老姜接着意味深长地说:“是啊,根子扎不好,稻苗立不牢;思想不坚定,容易走岔道。小陆,毛主席批评过一种人,这种人‘头重脚轻根底浅’,就象这稻子,不到成熟期就倒了。我们可不能做这种人啊!”听了这话,小陆的脸刷地一下红了,低着头半天没有作声。
老姜从小陆的表情中看出,他已经意识到了自己问题的严重性,于是就因势利导,和他一起批判叛徒、内奸、工贼刘少奇鼓吹的“下乡镀金论”,声讨修正主义教育路线毒害青年的罪恶,畅谈毛主席革命路线给青年带来的幸福,展望知识青年坚持与工农群众相结合的光明前途。经过批判使小陆认识到:刘少奇散布的“下乡镀金论”,是毒害知识青年的鸦片烟,是腐蚀知识青年的迷魂汤。他表示,一定要肃清余毒,紧跟毛主席革命路线前进。
老姜趁热打铁。他指着一大片青葱的稻田,启发小陆回顾这块地的变迁史:去年,这块地还是废河滩。为了对革命作出较大贡献,小陆和社员们一块头顶霜,脚踩冻,抡镐头,挥铁叉,大战二十多天,把河滩变成了稻田。一次激战中,大伙见小陆手上磨破一块皮,鲜血直流,都劝他休息一下,他却说:为了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我愿意干一辈子,豁出性命也不要紧,流点血算什么?那时候他扎根农村的意志是多么坚定。回顾后,老姜问小陆:“如今贫下中农送你进了大学,你当初的决心怎么就变了呢?”
一阵阵微风吹过,田野泛起一层层绿浪。老姜的问话,强烈地敲打着小陆的心。他思潮起伏,责问自己:为什么当初的誓言,现在突然改变了?为什么上大学以后,就不想再回农村了?为了解决小陆的思想问题,老姜引导他学习了毛主席的这一教导:“我们希望我国的知识分子继续前进,在自己的工作和学习的过程中,逐步地树立共产主义的世界观,逐步地学好马克思列宁主义,逐步地同工人农民打成一片,而不要中途停顿,更不要向后倒退,倒退是没有出路的。”
毛主席的教导,照亮了小陆的心。他逐渐认识到,人到农村来了,并不等于思想上就同贫下中农打成一片了;自己虽然在思想改造方面有了一些进步,但是还没有真正树立起无产阶级世界观。他想:自以为进了大学,就领到了接受再教育的毕业证书,从此可以离开农村到城里工作了,这不就是中途停顿,不想继续前进吗?他望着老姜严肃而亲切的面孔,激动地说:“队长,我过去想错了!毕业后,我一定服从国家需要,服从党的安排,到最艰苦的地方去,继续接受贫下中农再教育,把一生献给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的伟大事业!”
第二天一大早,小陆就扛起铁锹投入了队里积肥造肥的战斗。看见小陆迎着朝阳,迈着坚实的步伐向田野走去,老姜指着他的背影对社员们说:“这是一株有希望的新苗,咱们还得勤管理,勤扶持,才能把他培养成材呀!”贫下中农也都说:“培养无产阶级革命事业接班人的重担,咱们可一刻也不能歇肩啊!”
本报通讯员


第3版()
专栏:一事一议

一事一议
在知识青年大踏步前进的时候,有一小撮阶级敌人却千方百计进行阻挠和破坏,他们趁着一些下乡知识青年回家探亲的机会,极力散布“下乡吃亏论”,胡说什么“呆在城里总比下乡强”,妄图动摇知识青年扎根农村、扎根边疆的坚强意志。在这种情况下,家庭教育显得格外重要。当子女回城探亲的时候,作为家长,应当如何接待他们,应该用什么思想去教育他们,这是每个革命家长都必须重视的一个问题。
伟大领袖毛主席教导说:“对青年一定要加强阶级教育”。上海老工人、共产党员叶瑞东同志,在儿子回城探亲时,抓住儿子的错误思想苗头,深入进行阶级教育和革命传统教育。他送给儿子最珍贵的礼物,是几件补满补丁的旧衣服;嘱咐儿子最重要的话,是“不要丢掉工人阶级的本色”。这样,就使得自己的儿子进一步受到工人阶级的教育,无产阶级思想战胜了资产阶级思想,更加安心农业劳动。广大知识青年的家长要牢记自己的责任,应当象叶瑞东同志那样,主动地自觉地用毛泽东思想教育子女更好地成长。


第3版()
专栏:来信

  要重视对回乡知识青年的教育
  编辑同志:
在伟大领袖毛主席关于“知识青年到农村去”的光辉指示的照耀下,全国千百万知识青年积极上山、下乡,或回乡参加生产劳动,接受贫下中农的再教育。各级党组织和革委会,大都重视了对下乡知识青年的再教育,工作中有安排,有检查,有总结,使得不少知识青年进步很快。
但是,也有一些社队的领导同志,对回乡知识青年的教育工作重视不够,他们认为:回乡知识青年都是土生土长,一般农活也都会一些,没有什么可教育的。还有的领导则认为:下乡知识青年是教育对象,回乡知识青年是使用对象。因此,有的回乡知识青年就产生了“接受再教育没有必要”的错误思想。对此,我有一点看法,提出来请大家批评指正。
一、毛主席曾经对青年教导说:“阶级斗争是你们的一门主课”。我认为:“回乡”和“下乡”只是形式不同,接受贫下中农的再教育,这两者是一致的。那种只把会不会干些农活,作为要不要接受再教育的“标准”的看法,是中了刘少奇一类政治骗子散布的“劳动好就是政治好”的谬论的影响,不符合毛主席的教导。
二、在使用的问题上,应当按照毛主席关于培养和造就无产阶级革命事业接班人的指示去做,对于下乡知识青年和回乡知识青年要一视同仁。
三、报刊上以前很少刊登对回乡知识青年进行教育的经验和报道,建议今后多刊登这方面的经验和报道,以便帮助基层做好这项工作。
河北省迁西县滦阳公社水峪里大队
回乡知识青年 张雁晓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