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71年12月27日人民日报 第4版

第4版()
专栏:

渡“江”记
——河北正定县学大寨赶昔阳记事
正定县四十万人民,沿着毛主席的革命路线,在“农业学大寨”的道路上,今年粮食亩产量跨过“长江”,棉花也大幅度增产。这个县虽然遭受了干旱,但粮食亩产量仍由去年的七百七十三斤增加到八百一十斤以上,棉花由去年的一百一十五斤增长到一百二十斤,成为北方地区粮棉亩产量较高的一个县。
正定县的经验,再一次生动地说明:农业学大寨始终贯串着两条路线斗争,紧跟毛主席的无产阶级革命路线就是胜利。
为什么老在“江岸”徘徊
正定县开展“农业学大寨”以来,生产有所发展,一九六五年粮食产量跨过“黄河”。但是,以后的几年,粮食产量老在六百多斤“打秋千”,在“长江”北岸徘徊,直到一九六九年,才开始发生一个新的飞跃。
为什么徘徊?这中间有一段曲折的思想和路线斗争。
斗争首先在县的领导成员中展开。一九六九年春天,革委会在一次讨论学大寨的会上,有几个同志流露出自满情绪。有的说:“产量不低了,干劲不小了,贡献不少了。”有的说:“正定产量高,别在咱手里掉下来就算不错了!”
为了克服这种消极维持现状的思想,大家反复学习了毛主席的有关教导,认识到领导成员中这种保产量、守旧摊的思想,是学大寨运动中两种世界观、两条路线斗争的反映,是粮棉产量徘徊不前的根源。产量超《纲要》能不能再提高,关键在于领导思想是不是革命化。只有破除这种停滞不前的骄傲自满思想,才能领导群众继续前进。为此,县革委会进行开门整风,发动干部和群众给县领导提意见。群众尖锐地指出:“你们领导学大寨,走走停停。自己走在前头了,洋洋得意;听说人家超过去了,就怀疑……。”这些意见和批评,对领导成员震动很大。大家决心彻底反骄破满,继续革命,“奋战两三年,产量过长江”。
有了决心并不等于就能学好大寨。他们回顾了前几年领导学大寨的经历:三角村大队,是全县学大寨较好的一个单位。一九六七年,县革委会就开始推广他们的经验。但是,当时只是就生产抓生产,有人觉得三角村是“平整土地起家”,主张推广他们平整土地的经验;有人认为三角村是“科学种田起家”,主张从科学种田着手。说法不一,都只把眼光盯在产量上,把重点放在生产技术措施上。平整土地、棉花保桃、间作套种等现场会,在三角村开了一个又一个,学大寨、赶大寨,喊了一年,三角村的经验也推不开。
由于县里领导只是就生产抓生产,树了一批典型,也是只看产量,不问方向;不少社队干部也是只管派活打钟,不抓阶级斗争和路线斗争。说什么“政治过硬不过硬,秋后看过秤”,“粮食不过千,没有发言权”。
由于不抓根本,路线不正,学大寨老也学不起来。县革委会主要负责同志又到三角村大队认真调查研究,总结了三角村学大寨的经验和教训。这个村的干部、群众曾多次到大寨参观学习,经过多次反复,提高了路线斗争觉悟,由学表面到学抓根本,面貌才发生变化。县的领导同志从三角村学大寨的经历中深刻认识到,学大寨就要搞阶级斗争和路线斗争,过去几年没学好,就是没抓到这个“纲”。县里在三角村又召开了现场会,介绍和推广了他们的根本经验,全县学大寨运动才改变了停滞不前的局面,沿着正确路线快步前进!
发生在基层里的斗争
正定县在学大寨的过程中,除了在县领导成员中开展思想路线斗争以外,还着重抓了基层领导班子里的阶级斗争和路线斗争。
这个县有个东兆通大队,过去以“老大难”出名。县革委会主要负责同志来这里蹲点,发现这个队所以长期落后,主要是领导班子有问题,一些领导成员不搞社会主义,热中搞资本主义。于是发动群众揭开了阶级斗争盖子,整顿了领导班子,端正了思想,明确了方向,使广大贫下中农长期被压抑的社会主义革命积极性迸发出来。精神变物质,去年全大队粮食平均亩产达一千二百五十斤,一跃成为全县学大寨先进单位之一。
东兆通的事例,使县革委会受到很大启发。他们认识到,学大寨必须要有好的班子带。于是县革委会负责同志分头深入到后进队去,开展思想和政治路线的教育,揭开阶级斗争盖子,一个一个地认真解决了三十多个大队领导班子的问题。
在普遍加强思想和政治路线教育的同时,有些地方又出现脱离实际空谈政治的倾向,说明了部分干部还不能正确地贯彻执行毛主席提出的“抓革命,促生产”的方针,偏离了毛主席的革命路线。为了进一步提高大家的路线斗争觉悟,这些地方的党组织又组织广大干部反复学习毛主席的有关教导,狠批刘少奇一类骗子把革命与生产对立起来的右的和形“左”实右的流毒,促进了学大寨运动的深入发展。
路线斗争是长期的、经常出现反复的。有些队领导班子刚刚建立不久,新的矛盾又出现了。如在落实种植计划时,有的干部主张:“少种粮棉,多种瓜菜,一亩拿它二百块。”有的说:“为了吃、穿、花,什么都可抓。”也有的队不顾党的政策,限制正当的多种经营。新的领导班子如何正确开展路线斗争?把群众的积极性往哪里引?县领导成员及时抓住这个问题,开展了革命大批判,深入进行思想和政治路线教育,不断提高基层干部的路线斗争觉悟,使他们敢于排除“左”右干扰,敢于坚持政策原则,始终保持了广大群众的革命积极性。
与此同时,县领导成员还认真组织干部和群众学习了毛主席关于“政策和策略是党的生命”的教导,把政策交给群众,深入开展革命大批判。这样一学一批,干部和群众了解到什么是政策允许的,什么是政策不允许的,识破了刘少奇一类骗子从极“左”方面破坏农业学大寨的阴谋,落实了党的各项政策,调动了群众的社会主义积极性。
在改造自然中的斗争
在改造自然的战斗中,也贯串着两种思想、两条路线的斗争。正定县境内有老磁河、滹沱河、周汉河横贯东西,造成了北沙、中碱、地不平的环境。如何改造这种自然环境?县委发动干部和群众,开展了广泛的讨论,批判了懒汉懦夫思想,带领群众查风口,看碱窝,提出了中治碱,北治沙的规划,向大自然进军。
地处老磁河岸边的西里双大队,是全县有名的老沙窝。在“农业学大寨”运动中,他们开展了“舒舒服服能不能改变西里双?”的大辩论,群众革命精神大振。大队党支部带领群众,踏冰雪,冒严寒,一镐一锨地把沙滩改成了良田。现在全部耕地成方连片,旱涝保收,高产稳产,今年粮食平均亩产九百斤以上,皮棉亩产一百六十多斤。在正定县,象这样条件很差、依靠自己双手改造自然,使粮食亩产跨过“长江”的,又何止一个西里双?
周汉河下游的盐碱地带,也展开了以水洗碱,以沙压碱,深翻改碱的斗争。城关公社一万五千多亩土地,低洼盐碱地就有一万二千亩,“旱不收,涝不收,不旱不涝二、三斗”,多年来一直吃粮靠国家。贫下中农提出:“大寨贫下中农贡献那么大,为什么我们吃粮靠国家?”群众头脑里有了毛泽东思想,干劲来了,办法有了。全公社大干几个冬春,改造低洼碱地一万多亩,打机井二百多眼,开稻田一千七百亩,把个“蛤蟆坑”、“乱泥塘”变成了稻麦两收的高产田。
在这同时,全县还大搞科学种田,不断破除因循守旧的思想,向生产的深度和广度进军。没有把握的,不盲目干,先搞试验;试验成功,就大力推广。如顶凌种大麦等经验,就是试验成功然后大片推广,促进了早熟作物的大增产。间作套种是夺取粮棉双高产的重要措施,这个措施推广后,全县由过去的一年一熟变成一年两熟、三熟,复播率已达百分之一百九十二,一亩地顶二亩种。
× × ×
在一片欢庆丰收的凯歌声中,正定县委和县革委会及时提出:“粮棉产量过了长江怎么办?”组织干部和群众开展大讨论,认真总结经验,大家决心把“过江”当作革命的新起点,继续革命,向大寨式的县挺进!
本报通讯员 本报记者


第4版()
专栏:短评

喜闻正定过“长江”
在农业战线一派大好形势下,冀中平原传来了振奋人心的好消息:正定县人民学大寨、赶昔阳,今年粮棉亩产量跨过了“长江”,成为北方地区亩产较高的一个县。
正定县“渡江”的过程,给人以深刻的路线斗争教育。这个县粮棉产量前几年就超过了《纲要》规定的指标,可是达到这个标准后,就荡开“秋千”了。徘徊了几年,从一九六九年又开始了新的飞跃。
为什么徘徊?问题主要在县的领导成员里。有的领导成员精神不振作,路线斗争觉悟不高,他们只求守旧摊,不想创新业,只想着:“产量只要不掉下来就不错了!”在这种精神状态下,他们就学不到大寨的革命精神,全县生产就出现了停滞不前的局面。
为什么飞跃?首先是在县的领导成员中开展了一场思想和路线斗争,大破了守旧摊摊、维持现状的自满自足思想,认真总结了经验教训,狠抓了用毛泽东思想武装群众这个根本,在前进中敢于排除“左”和右的干扰,摆正了革命和生产的关系,真正学到了大寨的革命精神。精神变物质,学大寨出现了新的飞跃局面。
正定县的情况生动地说明:建设大寨式的县,争取农业生产能以较快的速度发展,思想上政治上的路线正确与否是决定一切的。县领导成员的精神状态如何?执行什么样的路线?敢不敢排除“左”和右的干扰?有没有改天换地的革命决心和气概?这对一个县能不能较快改变面貌,是一个决定的因素。


第4版()
专栏:

海丰县秋汛渔业丰收
广东省海丰县在夺得今年春汛、夏汛渔产丰收之后,秋汛生产又获得丰收。到十一月上旬,全县捕鱼总量达一千三百九十六万斤,比去年同期增长百分之二十一点五。而且鱼色多、质量好,其中白虾、竹虾、南鲳、金钱鱼等鱼类的产量都比去年大幅度增长。
海丰县是广东省主要渔业产区之一。今年,海丰县各级党组织和革委会,深入向群众进行思想和政治路线方面的教育,有力地推动了渔业生产的发展。在汛期到来之前,渔区的群众及时做好了各种准备工作,使全县二千多艘深、中、浅海渔船不误渔汛地投入了生产。汛期开始以后,各渔业社、队的领导班子成员中许多人随船出海,同群众一起学习,一起劳动,一起解决生产上的实际问题,保证了汛期渔业生产的顺利进行。


第4版()
专栏:

漳县当归获得较好收成
当归重要产地之一的甘肃省漳县,今年种植的三千多亩当归,获得了较好收成,现在各公社生产队正在积极地向国家出售。
今年当归出苗后,受到了严重的旱象威胁,各级领导班子以阶级斗争和路线斗争为纲,带领广大社员群众,积极开展抗旱斗争,同时加强田间管理,及时锄草、施肥,保证了当归的正常生长。


第4版()
专栏:

亳县烤烟丰收
安徽省主要烤烟产区之一的亳县,今年四万七千亩烤烟获得丰收,单产比去年增长百分之十五,质量好过以往任何一年。截至十一月中旬,全县各公社生产队向国家交售的烟叶比去年同期增长二点七倍,其中上等烟叶比去年增长九倍。
亳县烤烟生产,历史悠久,种植普遍。今年,各公社普遍开展了如何为革命种好烤烟的讨论,批判了因循守旧、故步自封的错误思想,全县烤烟种植面积比去年扩大百分之二十七,并普遍试种和推广了新的优良品种,推广了温缸催芽、稀育壮苗、防治病虫害和改造烟炕等先进经验和增产措施,为夺取烤烟丰收创造了有利条件。
(新华社)


第4版()
专栏:革命群众来信

这两封来信和两篇报道,说的都是关于护养耕牛的事。毛主席早在一九二七年就说过:“牛。这是农民的宝贝。”解放以后,在《中国农村的社会主义高潮》一书的按语中,也多次讲到耕牛问题。耕牛在发展农业生产上有着重要的作用。希望农村各级领导同志,切实抓好发展耕牛的工作,认真贯彻执行党的政策,制定具体措施。在目前,特别要注意确保耕牛安全过冬,为争取农业的更大丰收创造条件。
 ——编 者
抓思想 抓措施
湖南益阳县南湖大队党支部遵照毛主席关于“牛。这是农民的宝贝”的教导,发动干部和社员群众,采取有效措施,做好耕牛过冬的准备工作。但有少数干部群众对这项工作不够重视。为了纠正各种错误思想,党支部带领大家到护养耕牛好的小阳生产队参观学习。小阳生产队历来耕牛饲养得好,发展快,既为集体积累了资金,又促进了粮食生产的发展,亩产量连续两年超过千斤。参观学习使大家认识到养好耕牛是关系到农业丰收,建设社会主义的大事情。在提高认识的基础上,党支部进一步发动群众,制定了保护耕牛过冬的措施:
(一)加强领导。组织有经验的老贫农,定期检查评比。(二)做好耕牛催膘工作,备足草料。为了解决冬季鲜草不足的困难,全大队已储备稻草、棉饼等饲料;并精心护养,用热水热料喂牛。(三)整修牛栏防风防冻。漏雨通风的牛舍全面整修一次,严寒冰雪不放牛。(四)注意清洁卫生,做到栏干食饱,防病灭虱,减少疾病发生。这些措施很快变成了全大队贫下中农和饲养员的行动,大家都把储备一担料,养好一头牛,看成是为革命贡献一分力量,全大队耕牛过冬防护的工作越做越好。 本报通讯员


第4版()
专栏:革命群众来信

有了机器也要养好耕牛编辑同志:
毛主席教导我们:“牛。这是农民的宝贝。”的确,耕牛在我们的农业生产中,起了很大的作用。可是,有些地方因为有了一些机械,不大重视养牛了,甚至有少数生产队要把耕牛全部卖掉。我们认为,这是不对的。今天有了一些机械,与以前养好耕牛,是分不开的。再说,从目前不少社队的情况看,现有的机械还不能完全适应农业生产发展的需要。有了一些机械,再把耕牛养好了,既有利于农业生产的发展,也可以加快机械化的步伐。我们公社建中大队第九生产队有了一些机械以后,仍然坚持把牛养好,几年来农业生产越来越好,机械也不断发展,目前这个队已有了手扶拖拉机、碾米机、饲料粉碎机、抽水机等。另一个生产队有了一部手扶拖拉机以后,就把几条耕牛卖掉了。结果,去年插秧时,因机械一时供应不上,眼看着季节不等人,社员们急得光瞪眼。后来,多亏兄弟队帮忙,腾出耕牛来支援,才把秧插下去。这件事给了我们很好的教训,使我们认识到:缺少农业机械的生产队,要积极认真地养好耕牛;有了一些农业机械的生产队,也要认真养好耕牛。最近,公社对养牛护牛情况,进行了一次全面检查,发现问题及时解决。
江苏省射阳县四明公社


第4版()
专栏:革命群众来信

确保耕牛安全过冬编辑同志:
冬天来了,为了确保耕牛安全过冬,我们这里许多生产队的干部社员,认真学习毛主席的有关教导,树立为革命护养好耕牛的思想,并制定了具体措施。如组织泥工木工检查修补牛屋,派出劳力割草,储备足够的牛饲料,注意对耕牛疾病的预防和治疗,使耕牛安全过冬有了保障。
但是,我们发现有些生产队不是这样,既不学习党的政策,也不抓护养耕牛的具体措施。牛棚破了不整修,牛草缺少不储备,牛病了也不及时治疗。
耕牛是集体财产,是发展生产的重要力量。希望各级领导抓紧对耕牛的护养工作,确保耕牛安全过冬。
河南邓县裴营
公社一社员


第4版()
专栏:革命群众来信

政策落实耕牛发展
广西德保县龙光公社认真落实耕牛政策,调动了社员养牛的积极性。到目前为止,全公社耕牛头数由文化大革命前的四千七百头增加到六千四百多头,平均每五亩耕地有一头牛。几年来,调出和支援外地耕牛一千多头,年年完成国家下达的上交任务。
这个公社地处山区,气候暖和,冬季无冰冻。壮族人民历来就利用丰富的山草资源发展耕牛。但是,过去由于反革命修正主义路线的影响和一小撮阶级敌人的破坏,畜牧业发展缓慢。一九六八年公社革委会成立后,多次举办大队和生产队领导班子学习班,认真学习党在农村的经济政策,提高执行毛主席革命路线和无产阶级政策的自觉性,打击阶级敌人破坏耕牛的活动,排除在执行政策上来自“左”的或右的干扰,并在加强思想政治工作的同时,采取定牛、定肥、定分等办法,大大提高了社员养牛和积肥的积极性。龙求大队上果登生产队社员树立为革命养牛的思想,三年来没有死过一头牛,耕牛发展很快。全生产队三十二户,耕牛由一九六九年的四十三头发展到七十九头,两年卖给国家二十四头,成为牛满栏粮满仓的先进集体。
目前,这个公社正进一步抓紧耕牛政策的落实,备足大量的饲草,注意保护耕牛过冬,为夺取明年农业生产的更大丰收作好充分准备。
本报通讯员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