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71年12月22日人民日报 第3版

第3版()
专栏:

把群众性的医疗卫生工作办好
——关于农村医疗卫生制度的讨论(五十六)
发动群众 调查研究 防治感冒
——解放军某部用食醋消毒法防治呼吸道传染病的调查报告
编者按:冬天到了,感冒等呼吸道传染病最容易发生和流行。为了保障人民群众的身体健康,更好地落实毛主席关于“备战、备荒、为人民”的伟大战略方针,我们要把预防这类疾病的工作认真地抓起来。解放军某部和赤脚医生深入群众,进行调查,找到了一些经济方便、易于推广、疗效比较好的药物。可见,只要坚决依靠群众,防治常见病、多发病的工作就一定能够做好。
一九六八年冬季,解放军某部驻地发生流行性感冒,不久,该部队某连也有不少干部战士相继感染发病。为了制止继续蔓延,卫生科就在这个连用乳酸进行消毒。病是防住了,但费用太多。从这以后,卫生科的同志就想找一种简便的消毒方法,既能起到防病作用,又能节约国家开支,并且便于掌握,易于推广。
卫生科的同志遵照毛主席关于“群众是真正的英雄”的指示,访问了许多群众和中医。有一个看大门的老工人,听了用乳酸消毒的情况后说:“醋,酸味也挺浓的,是不是可以防治感冒?”卫生科同志从老工人的意见中,联想到乳酸和醋酸都是弱酸,有一定的共性,同时,又想到:为什么蛆能在酱油里生长,而不能在醋里生存?为什么蛔虫钻进胆道后,有的人喝了醋,蛔虫就退回去?为什么吃凉拌菜时,浇上醋能防止某些肠道传染病?为什么用醋洗洗手,可以预防霍乱菌感染?越想越觉得有探讨的必要。于是,他们组织了两个调查组,继续调查。
他们深入到四个副食品加工厂作调查,发现酿醋工人患呼吸道传染病大大少于其他工人。有一次,一个副食品加工厂发生流行性感冒,其它几个车间的工人都有感染致病的,而酿醋车间的工人一个也没有发病的。还有一个副食品加工厂的酿醋车间,共有三十个工人,只有一个工人患过感冒,其他工人自进这个车间以来从没有感冒。随后他们又到这几个副食品加工厂的卫生所,查看了工人的病历,发现几个单位的工人,呼吸道传染病的发病率平均达百分之八左右,其中酿醋工人的呼吸道传染病发病率不到百分之一,即使发病,临床症状也轻于其他工人。通过调查,卫生科的同志对食醋可以防治呼吸道传染病有了信心。
“实践是真理的标准”。卫生科的同志首先在当时发生流感的七个连队,分别做食醋消毒法试验:在晚上睡觉时,先把宿舍的门窗关好,然后大约每立方米的空间,用三到五毫升食醋,倒入盒内,加温烧蒸,把液体状的食醋烧蒸成汽体状的醋酸分子为止。效果果然很好。在采取这一措施以前,通信连一天之内,有十五人发病,第一次在宿舍烧蒸食醋后十几分钟,有的病人就反映说鼻子渐渐通气了,第二天就不再有人新发病了,接连两天用食醋消毒后,原来患病的也开始好转。直属警卫连开始有十几个人患流行性感冒,两天后,又有人感染。第三天,他们采用食醋消毒,全连就不再有人发病了,到第四天,患病的二十多人的病情就开始好转。
一九六九年冬天,又有六个连队发生流行性感冒。卫生科为了进一步证实这个疗法,又在其中五个连队采取食醋消毒,也都是在烧蒸醋后的第二天,就控制了流感的蔓延。
为了进一步弄清食醋消毒的性能,卫生科又同当地医院一道,分别在几种不同类型的人员宿舍,在食醋烧蒸前后作细菌培养对比的试验。从试验结果看,食醋烧蒸前培养基细菌生长菌落,肉眼无法计数,而食醋烧蒸后一刻钟到半个钟头,培养基细菌生长菌落都没有超过十个。
经过调查、分析和试验的种种结果证明:食醋烧蒸后,醋酸分子散布在空气中,可以起到杀伤和抑制流行性感冒病原体的作用,能有效地防止流感的蔓延与发生。于是,他们就逐步在这个部队和驻地群众中推广。某营原来流感发病率每年平均达百分之二十以上,近年来,由于他们认真采取了这项措施,部队发病率大大下降。如去冬今春,这个营到正在流行流感的山西屯留县良马大队执行任务,由于用食醋消毒法预防,全营没有发生一个流感病人。后来,他们把这种办法介绍给当地群众,群众使用后,疫情很快得到控制。当地群众一致反映:“这办法真正好,省钱省事效果高,一学就会,一用就灵,是为咱贫下中农想的好主意。”
实践证明,烧蒸食醋对其它呼吸道传染病也能起到预防作用。今年初,有两个新兵队发生流行性腮腺炎,卫生科先在一个新兵队做烧蒸食醋的试验,这个队便没有发现新的病人。而另一个新兵队,没有用食醋烧蒸,则继续蔓延,用食醋烧蒸后,才控制蔓延。后来,卫生科又在突然发生流行性脑脊髓膜炎的某连用食醋消毒,也取得了抑制蔓延的效果。
采取食醋消毒法预防呼吸道传染病,与其它方法比较起来,经济、简便,效果好。采取食醋消毒,比乳酸便宜,每立方米的空间,一次用醋三到五毫升,如若在一间一百立方米的房间里进行食醋消毒,一次只需要六到八分钱。在同样大的房间如用乳酸消毒,则需要五块多钱,而且乳酸消毒有一种怪味,使人不好受,食醋烧蒸则没有怪味。食醋也容易找,易于推广和普及。
本报通讯员


第3版()
专栏:

路线教育不能丢
湖北省当阳县跑马公社从一九六九年二月建立合作医疗制度以来,不仅解决了许多常见病、多发病的防治问题,还治好了一些“老痼疾”病和疑难病。这些经验传开以后,有的医务人员沾沾自喜,放松了对常见病、多发病的防治工作,把主要力量放在研究“尖端”疾病上,一时出现了“三少”现象:做预防工作的人少了,搞巡回医疗的时间少了,自采自制药品也搞得少了。不到两个月,群众的发病率增加了,医生治疗也不那么及时了,合作医疗费用也开始感到不够用了。老贫农胡祖培找到公社负责同志说:“合作医疗要是象这个样搞下去,不等一年就办不成了。”
老贫农的话,使公社党委受到很大的震动。他们立即派一名副书记深入进行调查研究,组织干部、“赤脚医生”和贫下中农代表一起参加学习班,对大家进行路线教育。有的说,太山大队一户贫农家里两个小孩发病,医疗站没人去治,这个贫农只得把孩子送到区卫生院,主要原因是医疗站这个时期放松了常见病、多发病的防治,单纯地攻所谓“尖端”疾病。有的说,目前正是采药季节,集中全部力量治少数疑难病,使采药量比去年同期少了一半。有的人尖锐地批评说:“你们光集中力量研究‘高难深’,忽视常见病、多发病的治疗,不认真落实毛主席关于“预防为主”的方针,就是路线错了。”通过学习,大家认识到,按照毛主席的指示,办合作医疗,应该把大量的人力物力放在群众最需要解决的问题上,疑难病只应当放少量的人力物力去搞。不摆正这个关系,就是背离了毛主席的革命路线,合作医疗就不能巩固。
赤脚医生提高了路线觉悟,自觉地到群众中去,抓预防和巡回医疗工作,常见病、多发病的发病率比过去下降百分之三十一点三。 本报通讯员


第3版()
专栏:

搞好环境卫生 预防疾病
辽宁省锦州市红光公社红源大队过去环境卫生比较差,麻疹、痢疾、气管炎等常见病、多发病的发病率较高。今年三月,在解放军某部的帮助下,红源大队党支部认真贯彻执行
“预防为主”的方针,发动群众,大力开展爱国卫生运动。他们着重抓好两个环节:
一是向贫下中农普及卫生知识,提高贫下中农同疾病作斗争的自觉性。某部党委和大队党支部组织了由部队和地方医务人员组成的卫生知识普及小组,利用办学习班、上卫生课、图片展览、黑板报、编演节目等形式,向群众传授卫生知识。目前,这个大队百分之八十的社员学会了食物储藏、食具消毒、水源保护、粪便管理以及预防感冒、痢疾、疟疾等一些常见病、多发病的基本卫生知识,有些人还掌握了创伤、蛇伤、中暑、中毒、溺水、接生等治疗和救护技术。贫农女社员吴桂荣,过去由于不懂卫生知识,小孩经常闹病,去年夏季,她平均每月只能出勤五天。今年她掌握了预防卫生知识,注意孩子的饮食卫生,夏天三个小孩都没有生病,她自己出了满勤。
二是抓好厨房、水井、厕所、畜圈、环境等“五大场所”卫生设施的建设和管理,消灭疫源,有效地防止疾病的发生。红源大队过去共有三口大水井,全在低洼处,井旁有污水坑,影响饮水卫生。在搞卫生设施的建设中,他们发现有的社员家里使用的“压水井”构造简单,经济方便,又卫生,便积极进行推广,很快打了“压水井”八十四眼,使百分之九十五的社员吃上了清水。除此以外,他们又对原来的大水井进行了修整,填平了井旁的污水坑,加宽、加高、加固了井台,井口设置了木盖、公用水桶,并定期向井内投放漂白粉消毒。这样,没有打“压水井”的社员,也吃上了干净水。贫下中农利用阴雨天和早晚工余时间对全村的环境卫生进行了整修。到目前为止,在全村主要街道挖排水沟四千七百多米,填平污水坑九个,搬走积肥坑二十一个。对畜圈,坚持勤起、勤垫、勤扫。原来的“大口浅坑”厕所,百分之六十九已改为“小口深坑、脚踏盖”厕所。厨房做到了缸有盖,食具经常清洗,定期消毒,剩饭菜加防蝇罩。
这个过去被人们称为“臭水沟多蚊蝇窝”的红源大队,一变而为卫生村。常见病、多发病的发病率显著下降,今年和去年相比,痢疾、肠胃炎、疟疾等病症下降百分之七十,合作医疗费用下降百分之三十,社员出勤率提高百分之二十六。
红源大队在开展群众性的爱国卫生运动时,坚持实事求是,从农村实际出发,不搞形式主义。为了搞好厨房卫生,有人主张把一个厨桌上铺着塑料布,玻璃柜上盖着尼龙防蝇罩的城市下放户的厨房卫生作样板,进行推广。解放军某部党委和大队党支部认为,这样做脱离农村实际,广大社员群众不易做到。于是,他们深入调查,发现贫农社员王清源用碎木板做成碗架,用纱布做防蝇罩的方法既简便经济,又卫生,立即进行推广,很快在全村得到落实。
本报通讯员


第3版()
专栏:

把防病和生产结合起来
长春市郊区农林公社革委会在解放军某部医疗宣传队帮助下,把预防常见病、多发病纳入革委会议事日程,并把它和生产结合了起来,根据不同季节农村生产的特点和常见病、多发病的发病规律,每年大抓几次。
春耕大忙季节,他们在安排春耕生产的同时,研究如何预防春季常见病、多发病,如流感、流行性脑炎、麻疹等;夏秋季节,他们在抓好夏收夏种、秋收秋种的同时,研究如何预防夏秋季传染病如痢疾、肠炎等。今年春天,他们在安排春耕生产的时候,把植树护林和采集中草药预防感冒等疾病结合起来,社员上山植树护林,结合采集中草药。这时,附近地区发生了流感,植树护林的社员一面植树护林,一面采集了大量预防流感的中草药贯众,赤脚医生用贯众熬大锅汤,送给社员内服预防,防止了流感的发生。
今年入夏以来,公社革委会根据夏季常见病、多发病的发病规律,认为夏季常见病、多发病与环境卫生关系较大,便有计划地把积肥和搞好环境卫生结合起来,生产队由负责积肥的同志管环境卫生,既铲除了蚊蝇孳生地,消灭了夏秋季传染病的疫源,又扩大了肥料来源,积肥比往年增长了一倍。红卫大队今年夏秋季只有个别社员发生肠道传染病,发病率比往年下降百分之六十以上,劳动出勤率提高了百分之三十左右。
本报通讯员


第3版()
专栏:编后

互相促进
在开展群众性防治疾病的工作中,有的同志说:“革命生产忙,防病顾不上”。究竟怎样解决这个问题呢?农林公社和红源大队的实践作了回答:他们把预防疾病的工作和生产结合了起来,在搞好环境卫生的同时,结合进行积肥,在植树护林时,发动群众结合采集中草药,……既保障了人民群众的身体健康,又发展了生产。他们的做法是很好的。
防治疾病,保障人民群众的身体健康和发展生产,这是一个问题的两个方面。防治疾病工作做好了,群众不得病或少得病,就能精力充沛地抓革命,促生产。我们不仅要搞好生产,也要关心和解决群众的“疾病卫生问题”。这样,群众的生产积极性就会更高。农林公社和红源大队做好常见病、多发病的防治工作,社员出勤率分别提高了百分之二十六和百分之三十,不是生动地说明了这个道理吗?!


第3版()
专栏:赤脚医生谈体会

从群众中寻找防治办法
山东省栖霞县枣园大队赤脚医生 胡德珍 胡德金 王淑卿
去年三夏大忙季节,俺村不少社员得了肠炎,头一批发病的社员还没有治好,又有一些社员躺下了,前后有几十名社员不能参加劳动。我们几个人没黑没白地忙个不停,还是“按下葫芦起来瓢”,治不胜治。群众纷纷要求我们想办法防治这类常见病、多发病。当时,我们真是急得火烧火燎似的,下决心抓好常见病、多发病的防治工作。
我们走访了群众,并对全村社员的健康情况进行了普查。从调查的状况来看,在我们这里发病最多、流行最快的是流感和肠炎这两种病。
遵照毛主席“群众是真正的英雄”的教导,我们到群众中找寻防治办法,共找到土单验方五十多个和一部分中草药。贫农社员胡清方献出了用紫参治疗肠炎和痢疾的验方,经过试验,疗效较好。社员胡清传,每年夏天和秋天都要得几回肠炎。去年秋天,他得了肠炎,我们用紫参丸给他治疗,几天就好了,再也没有复发。我们又发动群众,采集了中草药一百五十多种,制出了膏、丹、丸、散、片、针剂等九十五种成药。在肠炎、流感发病季节,我们提前给群众服用感冒丸、肠炎丸、清凉饮料等,效果很好。去年冬天,邻村发生了流感,我们就立即给社员吃大蒜,喝姜汤,并服用了我们自制的感冒丸,防止了流感的发生,保证改河造地的五百多名劳力的健康。社员林淑兰六十二岁了,患有慢性气管炎,身体很弱,过去年年得重感冒,去年春天一连感冒了三个多月。去冬今春,我们用感冒丸和桑菊饮料提前给她进行预防,半年多她一直没得感冒,气管炎也减轻了。去冬以来,全村很少有人得流感,二十个患慢性气管炎的老人,仅有七个得过轻度感冒。今年夏天,修建村北河坝时,我们发现个别社员拉肚子,马上用肠炎丸给群众服用,很快防止了肠炎和痢疾的蔓延,保证了千米大坝修建任务顺利完成。
我们还从群众中找到了用中草药灭蚊蝇的好办法。社员黄玉民小时候常用山荞麦药鱼,一药就死。他想,鱼生在水里,孑孓和蛆虫也生在水里,山荞麦既然能药鱼,也一定能药死孑孓和蛆虫。他试验了一下果然有效。有的社员还提出了用山荞麦、平柳叶、臭樗菜、猫眼草药蚊蝇等行之有效的土办法。家家户户的厕所里、栏圈里放了这些野生植物,既杀了蚊蝇,又积了肥。
我们还通过多种形式,广泛宣传“预防为主”的重要意义。如冬春季节,宣传御寒保暖,加强耐寒能力。夏秋季节,宣传不吃腐烂瓜果,不喝不卫生的水等。同时发动社员大搞环境卫生,如铲除房前屋后杂草、疏通沟渠、清除垃圾等。这些工作,对防治肠炎、流感也起了很大作用。由于我们重视了预防工作,全村发病率大大下降,流感和肠炎的发病率都下降了,保证了群众的健康,有利于农业学大寨运动的发展。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