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71年12月1日人民日报 第4版

第4版()
专栏:

  英雄人民的光辉形象
  北京京剧团
今年九、十月里,我们北京京剧团在朝鲜民主主义人民共和国进行访问演出期间,曾经抱着向朝鲜文艺工作者学习的目的,在平壤观看了革命歌剧《血海》。现在,当我们满载着朝鲜人民的深情厚谊由平壤回到北京后,再一次观看了平壤民族歌剧团的演出,感到分外亲切和兴奋。歌剧中鲜明的反帝斗争主题,光辉的英雄形象,感人的戏剧情节,精湛的艺术处理,使我们学习到许多宝贵的东西。我们向兄弟的平壤民族歌剧团的战友们致以衷心的敬意。
中朝两国是休戚与共、生死相依的兄弟邻邦。我们两国人民在历史上有着共同的敌人,共同的命运,共同的遭遇。在反对日本军国主义的长期斗争中,我们曾经肩并肩,手携手战斗在一条战壕里。《血海》所反映的革命斗争故事,对中国广大工农兵观众说来,是熟悉的,亲切的。正因为这样,它在我国观众中留下了深刻的印象,受到了热烈的欢迎。
歌剧《血海》通过对一个劳动人民家庭的悲惨遭遇以及它的成员的成长过程的描写,深刻地展示了朝鲜人民在抗日武装斗争中所经受的严峻考验,歌颂了在斗争中成长起来的英雄人民不畏强暴,敢于斗争,敢于胜利的顽强性格。歌剧生动、细致地刻划了英雄母亲的成长过程。一个原来只知道依傍丈夫、抚育儿女、盼望着生活幸福的普通农村妇女,当失掉丈夫,带领着三个孩子,颠沛流离,无家可归的时候,残酷的现实教育了她,抗日游击队的政治工作员启发了她,使她懂得了只有团结起来斗争,赶走日寇,光复祖国,才能获得真正的幸福。于是她把儿子送进了游击队,自己也参加了民族解放斗争的行列,并且在斗争实践中逐渐地成为斗争的组织者。这是一个多么深刻而巨大的变化!抗日游击队的政治工作员教育了她,她又教育了周围的群众:“江边沙粒易吹散,山麓岩石牢又牢,妇女同心齐协力,任何敌人能打倒。”她在村里组织妇女会,她去矿山机智地完成了游击队交给的重大任务。在敌人的铁牢里,她梦里也向往着白头山上的抗日游击队和自己参军的儿子。歌剧使我们清楚地看到了她在革命道路上的一个又一个脚印,使英雄人物的精神境界一次一次地展现在观众面前。最后,当革命群众配合抗日游击队攻城时,她冒着枪林弹雨,勇敢地打死扑来的敌人,用自己的双手推开城门,迎接游击队。在这个使人感动、振奋的高潮中,歌剧完成了对母亲形象的塑造。
通过母亲形象的塑造,歌剧使我们看到了千千万万英雄的朝鲜人民在成长。
歌剧对其他人物的塑造,有时只用寥寥几笔,便能栩栩如生。例如甲顺看到母亲把仅有的一点糠窝窝摆在儿女面前,而自己忍着饥饿的时候,猜透了妈妈的心思,偷偷地把自己的一份包好,在临睡前递到了妈妈手里。这一个细小的情节,把一个懂事的小女孩的形象,鲜明地勾画出来了。再如应八这个始终充满了革命乐观主义精神的青年,无论情况多么危险,他都能应付得十分妥贴。作者在这个人物身上着墨不多,却刻划得非常生动。
剧中有不少英勇悲壮的群众斗争场面。那些在反抗帝国主义侵略和压迫的斗争中觉醒了的人民,在游击队政治工作员的组织和领导下,象大海的怒涛,澎湃汹涌,势不可当。一切帝国主义及其走狗,在英雄的朝鲜人民面前,又显得多么虚弱渺小!导演在艺术处理上,通过画面的层次和大幅度的舞台调度,造成了一种威武雄壮、排山倒海的气势,给观众以极大的鼓舞和振奋。
《血海》的音乐创作,是以朝鲜人民喜闻乐见的民歌为基调的,清新婉转,旋律丰富,具有独特的民族风格和强烈的感染力。主要演员成功的表演,打动了观众的心弦。
革命歌剧《血海》是一部革命的思想内容和民族的艺术形式相结合的优秀作品,我们从中学到了许多宝贵经验。我们为兄弟的朝鲜文艺工作者所取得的成就而感到欢欣鼓舞。朝鲜平壤歌剧团结束了在北京的演出后,又访问了沈阳、南京、上海、广州、武汉等城市,使我国更多的工农兵群众看到他们的精彩演出,也使我国更多的文艺工作者得到了学习的机会。我们深信,两国文艺工作者的互相访问,交流经验,将为增强两国人民之间共同对敌的战斗友谊,作出重大的贡献。


第4版()
专栏:

  百折不挠 前赴后继
  上海杨树浦发电厂工人评论组
远处,高耸入云的白头山隐约可见,在嘹亮的军号声中,无数的抗日游击队员高举着革命红旗,高唱着《革命歌》昂首挺进。坚强的母亲挥手送别了自己唯一的儿子和刚刚入伍的女儿,望着他们随着越来越高亢激昂的歌声,向着白头山走去……革命歌剧《血海》结束处这种气势磅礴的战斗的革命激情,强烈地感染着我们,使我们心潮汹涌,久久不能平静。
朝鲜人民的伟大领袖金日成同志曾经指出:“我们要在劳动人民中更深入地进行革命传统教育。要使所有人都清楚地了解我们党和我们革命的历史根源,要用革命先烈对革命事业的无限忠诚和百折不挠的斗争意志以及革命的乐观主义认真地教育他们。”革命歌剧《血海》正是实践金日成首相教导的一部革命传统教育的好教材。
革命母亲是这部歌剧中的主要英雄人物。在反抗日寇侵略的武装斗争中,她紧紧相依的丈夫被鬼子活活烧死,她最心爱的幼子被鬼子打死。母亲一家的遭遇,正是千千万万朝鲜人民所遭受的痛苦和牺牲的缩影。母亲在激烈的反侵略反奴役的战斗里,从一个还没有革命意识、缺乏革命斗争的实际经验的普通劳动妇女,一步一步地锻炼成为一个大胆无畏、机智勇敢、不屈不挠、敢于斗争的革命战士。她在丈夫牺牲以后,咬紧牙关“在仇恨的血海里把儿养成人”;她不再只浸沉在失掉丈夫和幼儿的悲伤里,而是积极支持自己的儿子参加抗日游击队。严峻的斗争,使她逐渐懂得:没有祖国的解放,不赶走残暴的敌人,就不可能有人民的幸福。“如今将儿献祖国,我满目喜泪盈”。她支持女儿参加了抗日的青年组织,自己也在抗日游击队政治工作员的教育下走上了革命的道路,密切配合抗日武装斗争,送情报,运炸药。被捕以后,在敌人的严刑拷问下,她临危不惧,视死如归,想的是“披着光复的晨曦凯旋吧!”当敌人一会儿用皮鞭刺刀威胁、一会儿用花言巧语诱骗时,她大义凛然,怒视伪区长,吓得敌人步步后退。最后,在消灭日寇和伪自卫团的激烈战斗中,她奋不顾身,勇敢地举枪打死了日寇守备队员,打开了城门,配合游击队夺取了胜利。在胜利以后,她又支持留在身边的唯一爱女扛起枪参加了游击队。歌剧《血海》通过母亲这一家人的斗争经历,高度概括和热情歌颂了千千万万朝鲜人民敢于战斗、百折不挠、前赴后继的彻底革命精神。
歌剧《血海》雄辩地告诉人们:英雄的朝鲜人民是不可战胜的。一个人倒下去,千百万人站起来。允涉牺牲了,赵东春牺牲了,但他们的革命精神,永远活在人们的心中。革命的母亲和更多的革命群众并没有被敌人的屠刀所吓倒,而是掩埋好丈夫、儿子和同伴的尸体,擦干了身上的血迹,高举起烈士用鲜血染红的旗帜,继续投入战斗,向敌人展开了坚韧不拔的斗争,直至取得胜利。朝鲜人民敢于斗争、敢于胜利的革命精神,是我们学习的榜样。
我们上海杨树浦发电厂工人,在解放前也曾经遭受过日寇和美帝国主义的残暴统治和迫害。在中国共产党领导下,我们曾经同敌人进行了坚决的斗争。对歌剧《血海》中所描写的朝鲜人民的血海深仇和斗争经历,我们有着同样深切的感受。今天,美帝还继续霸占朝鲜南部和我国的领土台湾,而在美帝积极扶植下复活的日本军国主义,正野心勃勃,蠢蠢欲动。佐藤反动政府积极充当美帝国主义的帮凶,一再猖狂地叫嚷什么朝鲜“对于日本自己的安全是必不可少的”,什么台湾是“日本安全的一个极重要因素”等等,妄图发动侵略战争,霸占朝鲜和台湾,进而重新称霸亚洲,重温昔日“大东亚共荣圈”的迷梦。但是,这些反动派打错了算盘!现在的时代不同了。英雄的朝鲜民主主义人民共和国在伟大领袖金日成首相的领导下日益强大,屹立在亚洲反帝斗争的前哨。金日成首相严正指出:“我国人民在我们党的领导下,正在为粉碎美帝及其走狗的任何突然进攻和新的战争挑衅阴谋做好充分准备。”如果日本军国主义在美帝的支持下,不顾日本人民、朝鲜人民、中国人民和亚洲各国人民的反对,胆敢再一次发动侵略战争,那末,他们一定会遭到比三十年代和四十年代更惨重更彻底的失败。
我们是燃遍全球的烈火,
是砸碎锁链的铁锤。
希望的标志是红旗,
高喊的口号是斗争。
这战斗的歌,是朝鲜人民和中国人民的共同心声。它将鼓舞我们并肩战斗,胜利前进!(附图片)
朝鲜革命歌剧《血海》剧照:允涉和村里青年决心团结一致,为反对霸占了祖国的日本帝国主义而斗争。
朝鲜平壤民族歌剧团供稿(新华社发)
  朝鲜革命歌剧《血海》剧照:工人和农民高举镰刀、铁镐举行武装起义,配合游击队消灭日本侵略者。朝鲜平壤民族歌剧团供稿(新华社发)


第4版()
专栏:

  拿起枪杆走向决战场
解放军北京卫戍区某部战士 王金球
《血海》是一曲朝鲜人民抗日武装斗争的雄壮颂歌。
在日本侵略者的屠刀下,多少母亲失掉了孩子,多少妻子失掉了丈夫,千千万万的朝鲜人民过着悲惨的生活。但是,滴滴血泪化为怒涛,桩桩仇恨燃起怒火。侵略者的凶暴,吓不倒英雄的朝鲜人民。他们把仇恨化为力量,迎着风暴,踏着血海,进行艰苦卓绝的斗争。在斗争中他们深深懂得:“只有拿起枪杆子闹革命,才能光复祖国,才能过人的生活。”
看!朝鲜人民在奋起,男女老少,纷纷拿起武器,投入抗日武装斗争的行列。在苦海里长大的青年元男,用斧头劈死了鬼子,继承父亲的遗志,拿起枪杆子,怀着“为了光复血海中的祖国,扛着革命的枪战斗到底”的决心,参加了游击队。妇女们也纷纷组织起来,给游击队缝军衣、做军鞋、送情报、运炸药,全力支援游击队,向残暴的敌人进行顽强的斗争。人民群众的火热胸膛里,沸腾着复仇的热血,他们高举锄头、铁锤、斧头、镰刀,参加武装斗争。在军民齐心奋战下,终于消灭了日本鬼子及其走狗,取得了战斗的胜利。人们激昂地高唱:
受压迫的人民,
只有革命才是生路,
拿起枪杆走向决战场。
看到这一幕幕威武雄壮、激动人心的战斗场景,我们对朝鲜人民这种不屈不挠的斗争精神感到由衷的敬佩。朝鲜人民争取民族解放的伟大胜利,有力地证明:武装斗争是拯救民族的旗帜,只要人民敢于拿起武器,团结对敌,就一定能获得民族的解放,赢得反侵略战争的伟大胜利!
让我们高举革命红旗,紧握枪杆子,并肩前进!


第4版()
专栏:

  日本松山芭蕾舞团在广州举行访华闭幕演出
据新华社广州二十八日电 日本松山芭蕾舞团今晚在广州隆重举行访华的闭幕演出。闭幕式上,演出了革命芭蕾舞剧《白毛女》和《冲绳五姑娘》。
广东省革命委员会、中国人民解放军广州部队、广东省军区和广州市革命委员会的负责人丁盛、孔石泉、陈郁、王首道、任思忠、黄荣海、单印章、林李明、梁锦棠、张景耀、焦林义,中国人民对外友好协会负责人肖向前等,出席了闭幕式并观看了演出。
广东省革命委员会副主任王首道和松山芭蕾舞团团长清水正夫,先后在闭幕式上讲了话。
王首道在讲话中,代表广东省、广州市革命委员会和中国人民对外友好协会,热烈祝贺松山芭蕾舞团访华演出圆满成功,祝贺芭蕾舞团为发展中日两国人民的友谊作出了新的贡献。他表示在当前反对美日反动派加紧复活日本军国主义的共同斗争中,中国人民坚决同日本人民团结在一起,战斗在一起,胜利在一起。
清水正夫团长在讲话中回顾了芭蕾舞团在中国访问演出的情况,谈到了芭蕾舞团今后的斗争任务。他说:“为了日本的解放和革命,我们必须好好地学习和运用马克思列宁主义、毛泽东思想的普遍真理。”他还表示,要彻底反对美帝国主义、日本军国主义以及现代修正主义;要以文艺为武器,鼓舞工人、农民、市民、学生的斗争,并在斗争中学习,创作和上演突出革命典型的舞剧,更好地为人民服务。
闭幕式演出休息时,丁盛、孔石泉、陈郁、王首道、任思忠、黄荣海等会见了清水正夫团长、松山树子副团长、泷泽直子副秘书长和芭蕾舞团的主要演员。演出结束后,在《全世界人民一定胜利》的歌声中,丁盛、孔石泉等,同清水正夫团长、松山树子副团长等一起走上舞台,同演员们热情握手,祝贺演出成功。对外友协广州分会向演员们赠送了花篮。
松山芭蕾舞团是二十二日从上海到达广州的。二十三日晚,广东省革命委员会为日本朋友们举行了欢迎宴会。松山芭蕾舞团在广州期间,参观了毛主席早年在广州主办的农民运动讲习所旧址,访问了农村人民公社,并且在广州市区演出两场革命芭蕾舞剧《白毛女》,在郊区人民公社为社员群众演出芭蕾舞剧《冲绳五姑娘》和《白毛女》的选场。日本朋友的成功演出和友好情谊,给广大群众留下了深刻的印象。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