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71年11月3日人民日报 第2版

第2版()
专栏:

战斗在瑶族山区
——中共广西都安瑶族自治县党委带领群众改变山区面貌的事迹
进入桂西山区都安瑶族自治县,一幅壮丽的图景呈现在人们面前:一层层梯田遍布山岗,一条条环山渠道蜿蜒伸展,一座座山塘水柜星罗棋布,一片片金黄色的水稻正待收割。看到这一切,谁能想到,不久以前这里还是缺粮、缺钱、缺水的穷县啊!贫下中农高兴地说:“这是新县委带领我们坚决贯彻执行毛主席革命路线,坚持学大寨的成果。”
一场辩论一堂课
都安是个“九分石头一分土”的穷山区,全县境内石山林立,峰峦重叠。七十多万亩耕地,大部分分散在二万多个四面环山、又无排洪口的?场里,还有不少耕地挂在陡峭的山腰石缝间,“碗一块,瓢一块,盖个草帽少一块”。这些耕地,山地怕旱,?底怕涝,过去曾流传过这样一首民谣:“三日晴天火烧苗,下场大雨一团糟”。解放前,由于遭受反动统治阶级的残酷压榨和旱涝灾害的威胁,各族人民过着“一年四季不饱餐,债台高过盘古山”的悲惨生活,不少人赤身裸体住在岩洞里。解放后,生产有很大发展。但是,由于叛徒、内奸、工贼刘少奇反革命修正主义路线的干扰和破坏,没有从根本上改变山区的面貌,文化大革命前,年年都要国家调进大批粮食。
怎样才能改变都安的落后状况?新县委成立后反复思考着这个问题。大多数领导成员认为,要改变都安的面貌,领导必须振作革命精神,带领群众改天换地。可是,也有人认为,都安抬头见石头,走路碰石头,实在没奔头,不如搬到条件好的地方去。对待都安的两种态度,反映了县委内部两条路线、两种世界观的斗争。县委书记田长喜同志想:要改变都安的落后面貌,首先要改变县委领导成员的精神面貌。不同懒汉懦夫世界观作斗争,都安的面貌就难以改变。他便引导大家联系都安的问题,反复学习毛主席关于“愚公移山,改造中国”的伟大指示,在县委领导成员中展开了一场辩论。
解放十几年来,都安的面貌变化不大,究竟是条件差,还是路线有问题?在辩论会上,有个同志以自己的切身经历,讲了这么一段历史:一九六四年,伟大领袖毛主席发出“农业学大寨”的号召,给都安各族人民指出了前进的道路。可是,叛徒、内奸、工贼刘少奇在广西的代理人却打着关心群众生活的幌子,说什么“人多地少,搬迁出去好”,大肆散布“山区落后论”、“穷则思迁”等修正主义黑货。旧县委制订了一个庞大搬迁的计划,严重地破坏了农业学大寨运动的开展。两条路线斗争的历史深刻地教育了大家。一致表示说:我们决不能“穷则思迁”,要“穷则思变”!
深夜,山镇一片寂静。然而,田长喜在县委会议室里,正在认真学习毛主席的教导:“一个路线,一种观点,要经常讲,反复讲。只给少数人讲不行,要使广大革命群众都知道。”他想:现在县委成员有了改变面貌的决心,还必须用毛主席的革命路线把群众发动起来。在他的建议下,县委立即召开了干部会议和群众大会,批判刘少奇的反革命修正主义路线,从党内到党外,从干部到群众,以“都安面貌能不能改变”为中心,展开了热烈的辩论,进一步肃清了“穷则思迁”的流毒。真是一场辩论一堂课。通过辩论,人们精神面貌发生了深刻变化。他们说:过去,走资派把千山万?当包袱,我们一定要把它当宝贝,让都安的每一寸土地都为社会主义建设贡献力量。决心立下愚公移山志,誓叫都安换新颜。
一步一个脚印前进
新县委在带领各族人民改天换地的战斗中,既是指挥员,又是战斗员,他们以一个普通劳动者的身份,出现在群众中,脚踏实地带领群众前进。
县委委员、三只羊公社党委书记、瑶族干部张海洪同志,认真学习毛泽东思想,哪里有困难就在哪里出现。为了重新安排三只羊的山山水水,他踏遍了全公社一千二百多个?场,一个一个地调查研究,实地勘察。由于过度劳累,肝病发作,同志们劝他休息,他却说:“学大寨不能舒舒服服地学,我这老毛病可以顶过去。”说着他又投入了紧张的战斗。三只羊公社的干部和广大社员,在张海洪的带动下,劈山造田,先后开了三十二万方石头,砌了一万五千多道石墙,修了三千五百多亩水平梯田,由一个全县最穷的公社一跃成为全县学大寨的先进单位。
城厢公社巴潭大队,有一块方圆三千亩的低洼地,杂草丛生,一片荒滩,不知有多少人想把这片荒滩变良田。在文化大革命以前,旧县委一个领导干部来到这里,不作调查研究,就让群众种玉米,不久,被一场洪水全淹死了。下半年,他继续瞎指挥,强迫群众种上荞麦、小麦。结果,又被一场洪水冲光了。群众伤心地说:“一年两下种,收成没张饼,害苦我们了。”县委书记田长喜同志来到这个大队,一次又一次和干部、群众座谈,亲自深入现场勘水源、察道沟。去年春节,春雨连绵不断。田长喜觉得,雨天正是弄清水情,摸清洼地受淹规律的好时机。他顶风冒雨来到巴潭大队,很快把?水冒水的情况,洪水流向的来龙去脉都弄得清清楚楚。在群众的帮助下,他们制订了一个根治这块洼地的方案。广大贫下中农经过二十多天的劳动,筑起了二千五百米长的防洪堤坝,挖通了二千二百米长的排洪渠道,造出了六百二十亩良田。今年春天,全部种上了玉米,经受了三次洪水的考验,获得了好收成。
这场改天换地的战斗,使新县委领导成员受到很大启发。他们想,依靠了群众,就能排山倒海,改造一切。他们坚决革掉高高在上,脱离群众的领导作风,自觉到群众中锻炼改造自己。县委副书记李秉见同志,长期坚持“三不脱离”,全县兴建的三十三个水电站、水轮站,都留下了他的足迹。他经常在工地上,和民工一起打钢钎、抬石头、开石炮,样样干在前。寒冬腊月,北风呼啸。为了加速琳琅水电站的建成,李秉见带头跳进刺骨的江水里,进行围水清基的战斗。群众十分激动地说:“领导不怕水刺骨,我们敢把龙王擒,有这样的带头人,天大的困难我们都能克服。”
城厢公社苏利大队基干民兵丰献立,学习了毛主席著作,决心改变山区面貌,长期奋战在水利建设第一线。一次,他为排除哑炮光荣牺牲了。他的未婚妻蓝彩凤接过他的钢钎,继续战斗。他的父亲、老贫农丰英福刚强地说:“毛主席教导我们:‘要奋斗就会有牺牲’,献立为人民而死,死得其所!”这位老人又亲自把第二个儿子送上了水利工地。
都安在短短三年的时间里,兴修了各种水利工程一万四千多处,增加灌溉和排涝面积十九万九千亩,造田三万七千多亩,零星石缝地改为水平梯田六万多亩,粮食连年增产。去年粮食总产量比文化大革命以前的一九六五年,增产六成多,成为广西壮族自治区农业学大寨的先进集体。
本报通讯员 本报记者


第2版()
专栏:农业学大寨

脚踏实地学大寨
广东省遂溪县界炮公社党委会发扬讲老实话、办老实事的实事求是的作风,工作越做越好。
界炮公社自从开展农业学大寨群众运动以来,坚持政治挂帅,发扬自力更生,艰苦奋斗的精神,取得了很大成绩,多次受到上级的表扬。今年春,由于县里对这个公社开荒播种的面积估计过大,最初给这个公社下达早造种植面积一万九千亩。公社根据各大队的实际情况只能种一万六千亩,如实向县里汇报。县里一时不了解情况,批评了他们。这件事在公社党委成员中引起了反应。有的人认为,先按上面要求报计划,后按实际情况去落实,能种多少算多少,也不会受批评。究竟应该怎样看待上级的表扬和批评?围绕着这个问题,公社党委进行了热烈的讨论。大家对照毛主席关于“我们应该是老老实实地办事;在世界上要办成几件事,没有老实态度是根本不行的”的教导,回忆以往的经验和教训,认识到,讲假话,就会造成情况不明,主观主义瞎指挥,危害革命事业。公社党委会把讲真话还是讲假话,培养什么作风,提高到路线斗争的高度来认识。
以后,界炮公社党委成员坚持深入实际,调查研究,发现不正之风就批评、纠正。今年早造备耕时,根据各大队的汇报,全社积肥有二百多万担,平均每亩早稻备肥一百多担。
在调查过程中,公社党委发现这个数字过大,不切合实际。经过认真落实,一方面如实向上汇报,一方面又发动群众揭露矛盾,查问题,订措施,做好早造备耕积肥的工作,使得早造在去年增产的基础上,今年又比去年增产百分之六十六。公社党委抓住这个问题,教育干部要一言一行向党和人民负责,不为争名而夸大成绩,不为怕批评而缩小缺点,正确如实地反映情况。通过教育,普遍提高了干部群众的政治觉悟,有些队原来怕挨批评,订了不切合实际的指标,也根据实际情况进行了适当的调整,使农业学大寨群众运动更深入、更扎实。
界炮公社党委通过实践还体会到,在工作中必须把革命干劲和科学精神结合起来,既要反对不尊重客观实际的现象,又要反对那种以“老实”为借口,不敢想,不敢干的懦夫懒汉世界观和墨守成规、故步自封的右倾保守思想。今年晚造稻田,县里给这个公社下达的计划是二万六千亩,在去年扩大面积的基础上,又增加百分之四。有些人担心扩种土地难安排,任务难完成,信心不足。公社党委成员分头深入下去,广泛发动群众,千方百计挖潜力,把单造改种双造,旱粮改种水稻,结果种下二万八千多亩,超额完成了计划。
本报通讯员
(附图片)


第2版()
专栏:

要重视节约农业成本
江苏省如东县 用信
开展农业学大寨运动以来,广大农村社队干部,在夺取农业生产丰收的同时,加强了对农业成本核算工作的领导,壮大了集体经济,提高了社员生活水平。但是,也还有一些社队的干部,不注意节约农业成本,结果虽然是增了产,却没有增加集体和社员的收入。这里面有几种思想问题。
有人说:“增产是大事,农业成本高低是小事,只要粮棉产量超《纲要》,多花几个钱没什么。”这种不重视节约农业成本的观点是错误的。
我们的伟大领袖毛主席教导说:“节约一切可能节约的人力和物力,实行劳动竞赛和经济核算,借以逐年降低成本,增加个人收入和增加积累。”我们作计划、办事、想问题,都要从人民群众的利益出发。有了这种思想,就能在夺取农业高产的同时,千方百计地节约农业成本,保证社员群众逐年增加个人收入,集体逐年增加公共积累,以扩大再生产。
在降低农业成本问题上,同样存在着两条路线、两种思想的激烈斗争。有一些干部,喜欢大手大脚,没有资金,向上伸手;没有肥料,坐等化肥。我们要坚决批判那种大手大脚的资产阶级大少爷作风,把节约农业成本提到贯彻执行毛主席革命路线的高度来认识,自力更生克服困难,少花钱,多办事,不断降低农业成本。
有人说:“又要高产量,又要低成本,这是又要马儿好,又要马儿不吃草,很难做到。”这是一种把提高产量和降低成本对立起来的形而上学的观点。
诚然,花一定的成本是夺取农业高产不可缺少的条件。但是,夺取高产量,不一定需要高成本。如东县林苗圃一九六九年农林生产的成本是二十三万二千元,但林业生产并没有完成计划,粮食单产也没有达到《纲要》;而一九七○年的生产成本只花掉十八万一千元,林业生产却超额完成了计划,粮食单产第一次跨过了《纲要》。为什么这一年节约了成本又能增加产量呢?就是因为他们坚持自力更生、艰苦奋斗的方针,自己动手修旧利废;多养猪,大积土杂肥,多方设法节约成本。可见,经过人们的努力,节约成本与提高产量之间的矛盾,是完全可以解决的。
构成农业成本高低的因素是多方面的,为了节约农业成本,需要加强领导,在办一切事业时都坚持勤俭的原则。这个问题,应该充分重视起来。


第2版()
专栏:

坚持勤俭办社的方针
江苏省海安县李庄公社立新大队和吉林省长岭县东六号公社马莲大队,本着勤俭办社的方针,不断压缩非生产用工,既办好了各项事业,又增加了社员收入。
这两个大队,前两年由于文娱演出、干部开会等非生产用工都比较多,影响了社员的收益分配。
面对这一问题,大队党支部感到:压缩非生产用工,是当前农业学大寨和正确执行党在农村经济政策的一个重要问题。他们本着既办好各项事业,又减轻社员负担的精神,发动群众,对压缩非生产性用工采取了积极有效的措施,取得了显著的效果。
一、坚持干部参加集体生产劳动,密切联系群众。这两个大队的干部,都实行定点劳动的办法。大队主要干部在生产队边劳动,边工作。立新大队党支部正副书记三人,去年劳动最多的是五十六天,少的只有三十天。今年上半年,劳动多的达一百零二天,少的也有八十五天。他们把劳动和工作结合起来,加强了调查研究,克服了主观盲动性,掌握了工作主动权。
二、大力精简会议。这两个大队的做法是:可开可不开的会,坚决不开;能合并开的会,不单独开;对于一定要开的会,做好充分准备,开短会、开现场会,或利用早晚、雨天开会;党、团员组织生活活动,利用业余时间进行。立新大队今年上半年与去年同期比,会议用工减少了三分之二。
三、坚持勤俭办一切事业的原则,尽量做到少用工多办事。例如,马莲大队采取勤工俭学、勤俭办医的办法,减轻社员负担。他们减掉了专业采药人员,发动群众采药,做到了就地取药,自给自足。医务人员也做到合理兼职,一专多能;他们还实行农忙到田,巡回医疗。这两个大队开展文娱活动,也注意不占用生产用工。立新大队去年组织四十多人脱产排演大型戏二十多天,花了六千多工分,收效还不好。今年党支部虚心听取群众意见,坚持“业余、小型、节俭”的原则,利用农闲、雨天、晚上排演节目,教唱样板戏和革命歌曲。全大队排演了许多小型节目,大大活跃了农村的文娱生活,但没有占用一分非生产用工。
压缩非生产性用工,不单纯是经营管理问题,而是一场深刻的思想革命。要做好这项工作,根本在于狠抓世界观的转变。他们组织广大干部和群众认真学习毛泽东思想,不断提高政治思想觉悟,使干部和专业人员自觉地压缩非生产性用工。
本报通讯员


第2版()
专栏:

向农家肥要粮
山东省曲阜县东风公社高家村大队在农业学大寨运动中,坚持自力更生方针,大积农家肥,农业生产连年增产,同时,成本逐年下降,壮大了集体经济,社员收入也逐年增加。
这个队在改造了土壤,实现了农田水利化之后,肥料不足成为一个突出的问题。肥料来源怎么解决?有的人说:“要想高产,就得向国家多要化肥。”广大贫下中农坚决不同意这种意见。他们说:“要想高产,就得自力更生,大积农家肥,向农家肥要粮。”大队党支部因势利导,以“是向国家伸手,还是自己动手”为题,发动全大队社员开展了辩论,提高了大家的思想觉悟,一致表示:多积农家肥,夺取高产量。
有了自力更生的精神,就有克服困难的办法。在改造厕所、猪圈、牲口栏时,需用大量石头,大队党支部就发动群众到二十里以外的山上去打;需要用大量砖瓦、石灰,就自己盘窑,自己烧。经过几年奋斗,彻底改变了过去人无厕所,猪无圈,牲口无栏,那种既不卫生,又不积肥的旧习惯。
高家村大队每年都要组织几次群众性的积肥高潮:逢年过节大搞积肥卫生高潮;盛夏,大搞沤绿肥高潮;冬闲,大搞拾粪高潮等。大队党支部在发动群众大搞农家肥料的过程中,认真贯彻执行党的政策。成立了由干部、贫下中农代表参加的评定小组,对社员个人积的肥料,分级定分,并经常表扬交肥数量多、质量好的社员,有力地调动了群众的积肥积极性。现在,这个大队的社员群众都力争为集体多积肥,积好肥。大积农家肥还带动了卫生工作,全大队传染病大大减少,贫下中农说:“积肥卫生夺高产,六畜兴旺人健康。”
本报通讯员


第2版()
专栏:

青海省黄南藏族自治州隆务公社四合吉大队购买了农业机械,节约了大量劳动力,加强了农田基本建设。
新华社记者摄


第2版()
专栏:

农业学大寨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