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71年10月26日人民日报 第2版

第2版()
专栏:

以愚公移山的英雄气概治山改土
——四川简阳县同合公社白合大队农业学大寨的事迹
四川简阳县同合公社白合大队今年战胜了几十年不遇的特大干旱,粮、棉、油作物产量获得比去年更好的收成。这是他们坚持治山改土的丰硕成果,为四川省丘陵地区农业学大寨提供了经验。
白合大队一千八百多亩耕地大部斜挂在山坡上。这些坡地很陡,“挖土立不住锄头,施肥放不稳尿桶”。虽然每年挑沙面土,但一遇大雨,水土肥就严重流失,既怕旱,又怕涝,产量一直很低。无产阶级文化大革命以来,白合大队的贫下中农丢开单纯挑沙面土的老办法,进行了一场治山改土的斗争。四年多来,他们把三百七十亩坡地改成了能够保土、保水、保肥的水平梯田,从根本上改善了耕作条件,粮、棉单位面积产量都提高了一倍以上,结束了长期以来吃粮靠返销,花钱靠贷款的落后状况。今年全大队粮食亩产达到了七百多斤,皮棉亩产九十斤。广大贫下中农深刻体会到,走大寨的道路,生产就会大发展。
在斗争中看清方向
在四川省,有百分之七十的地方是连绵起伏的丘陵、山区,到处都是陡坡土,每年挑沙面土,也阻止不了水土的严重流失。尽管这里地处长江上游,一年有三百天左右的无霜期,有上千毫米的降雨量,但坡地的粮食亩产却很低。在农业学大寨的高潮中,丘陵地区实现农业增产的出路何在?是继续沿着千百年来挑沙面土的旧传统走下去,还是象大寨那样以愚公移山的英雄气概治山改土?这是两条路线、两种思想的斗争。
无产阶级文化大革命以前,叛徒、内奸、工贼刘少奇及其在四川的代理人,长期以来,不抓山区和丘陵地带耕作条件的根本改造,开始只死守着挑沙面土的老办法,后来又推行“国家出钱,农民种田”、“洋法施工,官办改土”的修正主义路线,在简阳县进行所谓“改土试点”,而不走群众路线。那时,白合大队贫下中农有劲没处使,感到身在“天府之国”,还要吃国家的统销粮,对不起伟大领袖毛主席。
一九六六年秋天,无产阶级文化大革命的强劲东风吹进了白合大队。大队党支部组织广大干部群众学习毛主席“农业学大寨”的伟大号召,发动大家用毛泽东思想总结历史经验。广大贫下中农说:“这么多年,我们汗没少流,劲没少费,生产还是上不去,就是因为死抱着挑沙面土的老习惯,没有起来革命!”有的说:“毛主席提出的农业‘八字宪法’,‘土’字为先,不彻底治山改土,光是挑沙面土,一辈子也翻不了身!”
但是,也有少数社员怀疑说:“山坡这么陡,山石这么厚,连省里改土队的大机器都改不好,光靠我们一双手还能改得平?”有的干部也表示反对,说:“当年生产都忙不过来,那有力量来改土。”
大队党支部分析了这场争论的实质,从中看到群众中蕴藏着极大的革命积极性,同时也看到保守思想和老习惯的束缚,使一些人打不开眼界,迈不开步子。于是,便用第五生产队曾经把两分坡地改平,减少冲刷,实现增产的事实,引导大家解放思想,树立雄心壮志;并组织社员和干部到已经开始改土的兄弟大队参观学习,促进大家打开眼界,认清方向。大队党支部又在社员大会上介绍了大寨把山地改为梯田,粮食亩产过“黄河”、跨“长江”的事迹,紧接着向大家提出了一个问题:我们在长江上游,天时地利比大寨好得多,为什么粮食亩产过不了“黄河”?
这个既尖锐又现实的问题,引起了人们很大的震动。伟大领袖毛主席“农业学大寨”的伟大号召,大寨的革命精神,激发了一千三百多名社员群众改天换地的革命热情。人们争先恐后地说:“我们和大寨比,千差万差,就差在为革命种田的雄心壮志上。大寨能在荒山上开出稳产高产田,我们为什么不能把坡地改成梯田!”广大党员和干部说:“我们再不能看着山河的老样子,靠天靠国家过日子!”大队立即组成一支以民兵为骨干的七十三人的改土专业队,打响了治山改土的战斗。
胸怀朝阳 冲破难关
把坡地改成水平梯田,要在石头层里凿下三四尺深。改土队员每天都在石头窝里抡手锤,打钢钎,头上烈日晒,周围不透风,困难很大。改土工作开展不久,有人产生了厌战情绪,说什么:“这么改,哪一天才改得完啊!修好庙子和尚都老了。”想打退堂鼓。也有的队干部怕耽误当前生产,暗暗地往回抽换强劳力。大队党支部认识到,改土既然是一场打破旧传统,重整山河的革命,它必然与人们头脑中的旧思想、旧习惯相冲突。没有建设社会主义的伟大气魄,没有一不怕苦、二不怕死的革命精神,这场攻坚硬仗是打不到底的。要取得治山改土的胜利,必须帮助一些人改变怕苦怕难的懦夫懒汉世界观,打掉只看局部眼前利益,忘记全局长远利益的私心。同时,还要帮助各队妥善解决当年生产和改土的矛盾。
党支部领导各改土专业队和生产队,认真学习毛主席著作,鼓舞大家按照毛主席的教导去做,战胜困难,夺取胜利。雇农出身的赵金海,在改土中那里攻坚就在那里出现,手磨破了,包扎起来又干;脚打伤了,仍坚持不下火线。老贫农周锡洪生了瘩背,党支部再三动员他休息治疗,他仍然坚持边战斗边治疗,说:“张思德同志为人民利益而献出了生命,我生瘩背算得了啥子。”老贫农唐玉泽上山参加改土战斗,支部书记劝他说:“你眼睛不好,就在生产队里做点手工活路。”他激动地说:“毛主席领导我们翻了身,现在又号召我们学大寨,我眼睛不好,也要为革命贡献一点力量。”他天天早上工,晚收工,摸着抱石砌埂,埂子砌的既牢又稳。大队党支部及时地表扬这些好人好事,大造舆论,大鼓干劲,田间管理搞得扎扎实实,治山改土闹得热火朝天。
在改土战斗中,他们坚持自力更生,土法上马。他们靠二十四根钢钎和十二把手锤起家,以老带新培养技术力量,建立了十八人的石工排;用土办法自己造炸药;没有雷管,就用导火索进行爆破。许多五尺长的钢钎变成了七八寸长,然后再改成石工用的凿子继续使用。四年多来,他们挖去了十六万方石头,削平了二十五个山头,砌起四五米高、总长达五十多华里的石埂。他们还注意治山改土与治水、造林相结合,开了一条长六华里的转山水渠,在山腰修建了四十个蓄水池,在梯田埂边和空地栽上了经济林和用柴林。
顶风破浪 坚定不移
白合大队治山改土所以能取得很大成绩,关键在于有一个坚强的领导班子。
正当改土运动顺利开展的时候,阶级敌人挑动资产阶级派性,大刮无政府主义妖风,妄图破坏农业学大寨运动,搞垮执行毛主席革命路线的领导班子,把矛头对准党支部书记蒋增才等革命领导干部,一度影响了改土进程。蒋增才带领党支部其他成员顶歪风,战恶浪,积极领导队里的干部和群众站在阶级斗争最前线。他们组织群众分批举办毛泽东思想学习班,学习毛主席制定的关于社会主义历史阶段的基本路线,进行忆苦思甜。大家都斩钉截铁地说:“学大寨是伟大领袖毛主席给我们指明的革命方向,现在我们刚刚迈步,阶级敌人就来破坏,我们坚决不答应!学大寨运动决不能半途而废!”广大社员群众团结起来,一致对敌,粉碎了阶级敌人的猖狂进攻。这样,不仅保证了改土战斗一天没停地坚持下来,而且进一步调动了群众积极性,改土专业队由原来的七十三人,增加到一百零四人,使治山改土的成绩越来越大。
进入一九七一年以来,白合大队在迅速扩大改土战果的同时,又搞了间作、套种,改造了部分单季冬水田为两季、三季田,取得了初步成果。目前,全大队党群一条心,干群一股劲,团结一致治山改土。他们决心把全大队的五十五个山头全部削平,把九百多亩坡地都改成梯田,争取实现粮、棉、油高产稳产!
本报通讯员 本报记者


第2版()
专栏:

大寨精神放光彩 山山水水重安排
——山东省日照县发生巨大变化
山东省日照县,原来是全省有名的穷县。开展农业学大寨运动以来,这个县的领导干部对改造日照县进行了全面规划。经过几年艰苦奋战,日照县发生了深刻的变化。
(一)
一进日照县,就可以看到一条蜿蜒伸展的大渠,绕山越岭,清清渠水流进层层梯田,灌溉着成片的稻田。这个祖辈是“地瓜县”,从来没有种过水稻的地方,现在却到处飘起醉人的稻香。这不单是种植上的改变,而是一场深刻的思想革命。这段路程是不平坦的!
一九五八年,日照县人民在三面红旗的光辉照耀下,作出了重新安排日照山河的宏伟规划,十几万人上阵,苦干了两年,拦腰斩断了付町、马陵、巨峰三条害河,建起了三座大水库,开始在盐碱涝洼地上试种水稻。
但是,这个新生事物刚出现,就被叛徒、内奸、工贼刘少奇及其代理人扼杀了。他们诬蔑群众兴修水利是“头脑发热”,“劳民伤财”;盐碱地种水稻是“踏着梯子上天——没门”。
真的日照不能种水稻吗?用毛泽东思想武装起来的贫下中农不信这一套。一九六四年,涛雒公社东风大队在毛主席发出的“农业学大寨”的伟大号召鼓舞下,决心在清水湖上种出水稻,为毛主席争光!
清水湖,下雨一片明,日出又干裂,庄稼十年九不收。过去曾三次治理没有成功。这次,大队党支部书记肖德晋,隆冬数九带领干部、群众在清水湖上撬开冰层,挖出底下的沙层,整平了清水湖,开出了一方方稻田。
万事开头难。在插秧的时候,缺技术,没经验,几十个人,一天没插上两方。有人动摇了。但是,困难再大,也动摇不了肖德晋的决心。他首先组织大家学习《愚公移山》,增强大家克服困难的信心。他为了提高大家的插秧技术,晚上领着社员在沙滩上练习,按时完成了插秧计划。肖德晋在稻田边搭了个棚子,白天在田里干活,晚上睡在棚里,掌握田间管理的时机,摸索水稻的生长规律。当年,东风大队夺得了水稻丰收,粮食亩产跨过《纲要》。第二年平均亩产闯过了千斤关。
东风大队在清水湖上夺得水稻丰收,给日照县改造盐碱涝洼树立了榜样。县里领导干部抓住这个样板,大力推广,在短短的两年时间里,全县扩大水稻面积十万多亩,沿海一带白茫茫的盐碱滩,如今稻谷掀起千重浪。
盐碱涝洼种上了水稻,山岭薄地能不能变水田?县里领导干部又到群众当中去,在南湖公社宫山大队找出了答案。这个大队的土地挂在岭坡上。一九六六年,他们在山腰上修起了一座水库,挖了两条渠道,使库水钻过村底,送上了南岭,在岭上种起了水稻,亩产达七百斤。
县里领导成员带着从典型中得到的启示,翻山越岭,进行调查研究。当他们到达西湖公社时,发现贫下中农看到宫山大队旱田改水田的成功事例后,对水利建设的要求越来越迫切,提出了引水上山的意见。他们对群众的意见进行了研究,决定大力支持山区人民办水利的迫切要求。从此,一个提水上山的水利建设活动蓬蓬勃勃地开展起来。
日照人民在大寨精神鼓舞下,几年来,建成大、中、小型水库五百六十座,机电灌站五十四处。长达五百八十公里的渠道,灌溉着四十六万亩农田。过去这个县每年吃统销粮,现在,每年向国家交售八千多万斤粮食和油料。
(二)
日照县的山,过去是“和尚头,光秃秃”。现在,高山上的松柏、茶树,郁郁葱葱。这个变化是怎么来的?他们说:是靠战无不胜的毛泽东思想,与天斗,与地斗,与阶级敌人斗出来的。
事实确是如此。葛町大队就是一个很好的说明。一九五六年,葛町大队开始建设新山区。头一年,他们在山下闸了十几道山沟,想截住山上的水土,可是汛期一到,冲毁了大半。大队党支部书记山云条和支部委员一起,冒着大雨爬上了山顶,看到条条水流冲成沟,到下边就汇成了巨大的洪流,这才明白:水是一条龙,先从山上行,治下不治上,白搭一场功。于是,他们一边闸沟,一边栽树。但开始栽松树没经验,成活率不到百分之十。
两次治山失败,村里起了一阵风波。有人说:“想在山上发财,作梦!”山云条想:只要愚公移山精神在,早晚让山上长起树来!他首先发动社员斗垮阶级敌人的破坏。接着,带领社员学习《愚公移山》,认真总结两次治山失败的教训。几年来,他们连续苦战,终于绿化了两千多亩荒山,并在村边宅旁栽了上百万棵树,控制了水土流失,粮食亩产由过去的一百多斤,连续六年跨过《纲要》。
葛町大队自力更生建设山区的事迹,给日照人民以深刻启示,县里在这里召开现场会议,组织社、队干部到这里参观学习,发动大家讨论:葛町大队能办到的,我们能不能办到?并把全县山、水、林、田综合治理的远景规划交给群众讨论,得到了群众的支持。不久,一个学大寨、赶葛町的群众运动蓬勃兴起。
现在,日照许多河堤上都树木成行,沿海也造起了一百多华里的防护林带。年产苹果一千三百万斤,蚕茧四十多万斤。
日照人民以大寨精神战天斗地,改变着自然面貌,锤炼了革命意志。大家从实践中认准了一个真理:紧跟毛主席,听毛主席的话,就是胜利。
本报通讯员


第2版()
专栏:一事一议

结合路线教育总结经验
场院里,金黄的包米棒子堆得象小山一样。社员们围坐在一起,手捧丰收的果实,七嘴八舌,谈论不止。辽宁省桓仁县五道河子大队第七生产队的社员们,正在总结一年来农业学大寨的经验。
大伙越议越热烈,一致认为:要不是落实了毛主席的农业“八字宪法”,哪有这样好的收成!
生产队长金浈浩一边认真听社员们的发言,一边想:大伙认识到了农业“八字宪法”的威力,这很重要。但是,“如果真正忘记了我党的总路线和总政策,我们就将是一个盲目的不完全的不清醒的革命者,在我们执行具体工作路线和具体政策的时候,就会迷失方向,就会左右摇摆,就会贻误我们的工作。”我们应该把总结经验的过程作为路线教育的过程,才有意义。于是,他站起来问大家:“毛主席早在一九五八年就为我们制定了农业“八字宪法”,为什么以前年年喊,年年不能落实,而今年就落实了呢?”
围绕着队长提出的问题,大伙认真回顾了一年来的战斗历程:去年冬天,队里要治地,改良土壤,有的人却反对说:“大车拉土块,不如拉脚来钱快”;初春,队里决定大垄改小垄,搞包米和谷子套种,有人又说是:“出花招,瞎胡闹”;夏天,队里提出加强田间管理,一个反革命分子竟把牛赶到地里祸害庄稼。今年农业“八字宪法”能够比较好地落实,是由于抓好了用毛泽东思想教育人这个根本,开展了革命大批判,粉碎了阶级敌人的猖狂进攻,批判了资本主义自发势力和因循守旧的保守思想。
这么一回顾,大家心更明,眼更亮。老贫农朴大爷说:“丰收是斗出来的。要说经验,千重要万重要,狠抓阶级斗争最重要。”大伙也都说:“对!今后,革命大批判要经常搞,坚持不断。”
这时,队长满意地笑了。
本报通讯员
五道河子大队第七生产队,通过贫下中农畅谈丰收的好机会,回顾一年来农业学大寨的收获,进行群众性的经验总结。他们从眼前的丰收,谈到农业“八字宪法”,又从农业“八字宪法”,谈到阶级斗争,进行了一次思想和政治路线方面的教育。
他们在总结中,抓住了根本,把农业学大寨的经验总结同路线教育结合起来。而这种路线教育又是通过群众在学大寨中的切身体会进行的。这样的路线教育,使群众看得见,摸得着,好懂好记。
当前,不少地方都在总结一年来农业学大寨的经验教训,这对于提高干部和群众的路线觉悟,深入开展学大寨运动是十分重要的。这个生产队的做法可供参考。


第2版()
专栏:编后

抓关键
白合大队所在的地方象四川其他一些丘陵山区一样,耕地大都斜挂在陡坡上。过去,他们一直沿用挑沙面土的老方法,修修补补,农业生产面貌变化不大。
学大寨运动开展以来,特别在无产阶级文化大革命中,这里的党组织带领贫下中农,抓住当地生产关键,走治山改土的道路,从根本上改变了耕作条件,使粮、棉、油作物产量不断增长。
白合大队的经验告诉我们,要改变农业的落后面貌,必须走大寨道路,开展阶级斗争和路线斗争,发扬愚公移山的革命精神。还要象大寨贫下中农那样,从实际情况出发,抓住本地农业生产上的关键,依靠群众的力量,有计划、有步骤地进行改变生产面貌的斗争。
农业学大寨运动本身就是一场激烈的阶级斗争和路线斗争,是一场深刻的思想革命。它是改造大自然的战斗,同时,也改变着人的精神世界。是屈服于自然界的压力,胸无大志,只顾眼前,零打碎敲,修修补补;还是依靠群众,以“愚公移山,改造中国”的英雄气概,重整山河?这是两种世界观、两条路线的斗争。只要我们干部振作革命精神,用毛泽东思想教育群众,发动群众,并抓住生产关键问题,就会迅速改变农业生产的面貌,夺取更大的丰收。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