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71年10月19日人民日报 第2版

第2版()
专栏:

英雄新传
——记前中国人民志愿军二级战斗英雄支全胜
那是一九五二年十月,在硝烟弥漫的朝鲜临津江畔,战斗正在激烈地进行。担负着坚守一六一高地的我志愿军某部副连长支全胜带领两个班和一个机枪组,不顾头顶上敌机轮番轰炸扫射,在枪林弹雨中浴血奋战,打退敌人多次冲锋,守住了阵地,创造了步炮协同作战的范例,誉满全团。就在这次战斗中,为了朝鲜人民,为了祖国的和平,支全胜身负重伤,失去了右腿。
十几年过去了,每当人们回忆起当年支全胜的英雄事迹时,都很关心地询问,他现在在什么地方?又是怎么样工作和生活的呢?
(一)
一九五六年秋天,支全胜根据上级的决定,来到旅大棉织厂,开始了新的战斗生活。
旅大棉织厂是由六十多家私营厂合并起来的企业。在战场上英勇杀敌的支全胜来到新的战斗岗位后,在憧憬美好未来的时候,并没有忘记现实的阶级斗争。他想:战场变了,斗争方式变了,但阶级斗争任务没有变。我要听毛主席的话,决不轻视不拿枪的敌人。
支全胜以他敏锐的阶级警觉,洞察着这里存在着的激烈复杂的阶级斗争。他进厂不久的一天,发现厂里的光荣榜上张贴着资本家的照片,心里觉得不是滋味:在搞社会主义改造的时候号召向资本家学习,这是站在哪个阶级的立场上?这样做,要把工厂引到什么方向?他向厂领导提出了一系列责问。经过他的斗争,终于把资本家的照片从光荣榜上摘了下来,大长了工人阶级的志气,大灭了资产阶级的威风。
支全胜深深懂得,要胜利地开展阶级斗争,保住人民的江山永不变色,必须用毛泽东思想武装广大群众的头脑。他到车间里和工人群众一起忆苦思甜,增强群众的阶级斗争观念。一次,忆苦会刚刚开过,一位老工人走过来对支全胜说:“解放前副厂长对咱工人比蛇蝎还毒”。支全胜知道这个情况后,立即深入到车间访贫问苦,广泛发动群众揭发检举,终于把那个窃取了副厂长职务的罪恶累累的反动资本家从领导岗位上拉了下来。
就是这样,支全胜怀着对伟大领袖毛主席的无限忠诚,始终战斗在两个阶级、两条道路、两条路线斗争的第一线,保持和发扬了在战争年代勇猛冲杀的革命精神。无产阶级文化大革命初期,旧市委派来工作组,推行反动路线,转移斗争大方向。支全胜认真学习《十六条》,坚决执行毛主席的革命路线,不怕种种威逼,坚持和群众一起同资产阶级反动路线作斗争,深入揭发一小撮走资派的罪行。革委会成立以后,一小撮阶级敌人不甘心失败,掀起了翻案妖风,妄图颠覆新生的革命委员会。支全胜带领群众学习毛主席的教导,掀起了革命大批判的热潮。为了挖出躲在阴暗角落里的阶级敌人,支全胜拄着拐杖,和群众一起步行几十里,进行调查。残腿磨出了血,染红了军裤,但是他仍然坚持战斗,终于把隐藏的阶级敌人揪了出来。群众称赞说:“支全胜打江山跟拿枪的敌人搏斗,冲锋不止;保政权和不拿枪的敌人较量,战斗不息,真是一把永不卷刃的钢刀啊!”
(二)
支全胜对敌人是那样的恨,对同志却又是极端的热忱。
今年春节这天,千家万户欢天喜地度节日。支全胜想到青年工人穆连弟在厂里有事不能回家,一清早就冒着漫天大雪来到小穆的家。小穆的八十四岁的老爷爷正躺在炕上,支全胜进了屋,伸手摸了摸老人的被窝,感到有些凉,便立即生着了炉子,又打扫房屋。老人流着热泪问:“孩子,你是谁家的?”支全胜说:“大爷,是毛主席叫我来看看你,咱们是一家人”。说着,支全胜又忙着烧水,给老人理发、洗脚。这一天,支全胜走了十多户阶级兄弟的家门,没喝一口水,没吃一口饭,把毛主席的关怀,党的温暖,送到了群众的心坎上。
支全胜转业时,国家给他做了两条假腿。可是,多年来他只用一条,坏了就修修。后来,他看到厂里门卫老工人鲍明波也是一条腿的残废人,每天拄着拐棍走路很吃力。于是,就毫不犹豫地把自己备用的那条假腿送给了他。旧社会给资本家当童工的鲍明波,被折磨成残废,资本家不仅不给治,反而把他踢出了工厂大门,从此,鲍明波只好沿街乞讨。当他双手拿着支全胜送给他的假腿时,旧社会的辛酸,新社会的温暖,一起涌上了他的心头,感动得他拉着支全胜的手,只是两眼流着泪,半天没有说出一句话。
老工人孙秀花调到工会工作。她想,自己年龄大,孩子多,又没有文化,恐怕干不了。支全胜发现她有顾虑,便找她谈心,并自告奋勇地每天教她识字学文化。孙秀花提高了觉悟,很快就熟悉了新的工作。无产阶级文化大革命中,组织上决定让她参加工宣队进驻学校,她又怕自己挑不起这副担子。支全胜鼓励她:“怕什么,这是伟大领袖毛主席给我们工人的权力,一定要为毛主席争气,你只管去,照毛主席的指示办事就是胜利。”孙秀花满怀信心地登上了上层建筑斗批改的舞台。她工作积极,学习认真,不久便担任了中学革委会的副主任。在这期间,支全胜曾经四次到这个学校宣传毛泽东思想,向革命师生进行路线教育和革命传统教育,并且鼓励孙秀花为革命掌好权,搞好教育革命。现在,孙秀花成了活学活用毛主席著作的积极分子。
旅大棉织厂革委会成立时,支全胜担任了后勤连队的政治指导员,负责帮助犯错误干部的工作。支全胜把干部看成党和国家的宝贵财富,热情关心他们,耐心帮助他们认识错误,改正错误,用毛主席关于在无产阶级专政下继续革命的理论武装他们。有一位领导干部,在旧社会苦大仇深,参加革命以后为党做了不少工作,但由于他犯过一些错误,运动中受到群众的批判,他想不通,就产生了退坡思想。支全胜多次找他谈心,和他一起学习毛主席的有关教导,一起总结正反两方面的经验。这位领导干部深受教育,对自己的错误有了认识,主动地到群众里斗私批修,得到了群众的谅解。
(三)
夜已经很深了,图书室的灯还在亮着。灯光下,支全胜一面看着“老三篇”,一面翻着字典,认真地学习毛主席著作。
出身在三代长工家庭的支全胜,八岁就给地主扛活,没有念过书。入伍后,因为负伤曾做过四次麻醉截肢手术,记忆力大大减退,这给他在学习上带来了很大困难。但是,支全胜想,愚公能移山,学文化有何难?!
他在学习毛主席著作时,每碰到生字,或是一笔一画地照着描下来,去虚心请教别人,或是查字典。在家里,他曾经多次叫醒睡熟的孩子:“把毛主席的书,再给爸爸读几段。”多年来,支全胜每天下班以后,不管天色多晚,身体多累,他都要坚持学习。有一天晚上,红色电波传来了毛主席的最新指示,支全胜走遍了全厂各个车间进行宣传,同大家一起学习,一起座谈讨论到深夜。
图书室,是两个阶级、两种思想争夺的地方。共产党员支全胜调到工厂图书室工作以后,很快就把它办成了学习毛泽东思想的大课堂。过去,这个图书室仅有一部《毛泽东选集》。支全胜就用国家发给他的残废金,先后买了三百多册毛主席著作单行本,供工人们学习。当工人们知道了这些书是支全胜用残废金购买的,都围着支全胜说:“我们一定要好好读毛主席的书,听毛主席的话,决不辜负你这番心意。”
(四)
支全胜谦虚谨慎,从不居功自傲。他在棉织厂工作多年,然而,在最初的十年当中,工人们还不知道他是前中国人民志愿军二级战斗英雄。不知道他曾荣获朝鲜民主主义人民共和国一级国旗勋章。直到一九六六年部队首长来看望他的时候,大家才晓得他光荣的斗争历史。整党建党期间,为了争取在思想上完全入党,支全胜在一次会上主动斗私。同志们异口同声地说:“老支过去跟毛主席南征北战,抗美援朝又立下了战功,到地方工作勤勤恳恳,豁出命来干革命,他还有什么私可斗?”支全胜却恳切地说:“毛主席经常教导我们,即使我们的工作有了很大的成绩,也没有什么值得骄傲的理由。我做的离党的要求还相差很远,同志们要帮助我爬革命化的陡坡啊!”晚上,支全胜躺在床上,翻来复去睡不着。他想,大家对我没有提出什么批评,并不是我没有缺点错误,而是自己向同志们交心还不够。从那以后,支全胜找了三百多人谈心,亮私斗私,征求意见。
支全胜的家,住在离厂十多里远的一幢三层楼上,上下班非常不方便。组织上和同志们为他选择了一处离厂近、设备齐全的宿舍,劝他搬进去。组织上的亲切关怀,勾起了支全胜那段辛酸的回忆:一九三二年,家乡遭灾,因为还不起地主的阎王债,大年三十全家被赶出了家门。寒风刺骨,白雪茫茫,六岁的支全胜跟着母亲背井离乡。沿路,母子俩住破庙,宿窝棚,受尽了人间的苦难。他含着热泪对同志们说:“在旧社会逃荒要饭,上盖着天,下铺着地,哪有咱穷人安身的地方?如今住上楼房,不是上天了吗?走几里地,爬几层楼,又算得了什么?还是把好房子给最需要的同志吧!”
支全胜身上穿的是早已褪了色的旧军装。人们劝他:“该换件新的了。”支全胜却说:“穿着这身衣服,能使我不忘记过去,永远保持革命战士的本色。”他盖的被子,还是在朝鲜前沿阵地上盖的那床被;当年祖国人民赴朝慰问团赠送的针线包,他一直珍爱地保留在身边。支全胜的假腿,是过去制作的,比较笨重,因为用了多年,走在路上常常脱节。领导上和同志们劝他换条新的,支全胜说:“这条腿虽然做得粗糙一些,但它并不影响我干革命,还是把钱用在国家建设上吧!”
今年一月,支全胜担任了整理车间党支部副书记。四月间,旅大市纺织局党委成立,他又被选进了局党委会。职务变了,地位变了,但他牢记着毛主席关于“我们党和国家的干部是普通劳动者”这一教导,克服残腿的困难,经常参加生产劳动,把劳动当做防修、反修的一件大事。今年春天,棉织厂的工人外出植树造林,要翻三座山,走二十几里路,大家怕支全胜受累,事先有意不告诉他。可是,当大队人马赶到栽树地点时,支全胜一个人在山坡上干得正欢。大家都夸支全胜:“有百斤重担他不挑九十九,真是铁打的硬汉!” 新华社通讯员


第2版()
专栏:

继承老区办学革命传统 加强对学校教育的领导
陕西吴旗县普及小学教育
新华社西安十八日电 陕西省吴旗县各级党组织和革委会继承老区办学的革命传统,加强对学校教育的领导,发动广大贫下中农狠抓普及教育工作,使全县贫下中农子女入学率达到百分之九十六,普及了小学教育。
吴旗县是革命老根据地。全国解放前,吴旗县的人民群众在党的领导下,自力更生,勤俭办学,民校、夜校、识字组到处都是,大大地普及了农民业余文化教育。全国解放后,由于叛徒、内奸、工贼刘少奇推行反革命修正主义教育路线,借口所谓“正规化”,订出许多条条框框限制群众办学,使不少贫下中农子女不能上学。无产阶级文化大革命中,县革命委员会认真学习了毛主席有关教育革命的一系列教导,总结了本县在发展教育事业上两条路线斗争的历史,提高了执行毛主席无产阶级教育路线的自觉性。他们在县、社、队分别成立了教育革命领导小组。县委负责普及教育工作的一位主要负责同志,自去年以来曾先后到过六十多个学校,了解情况,及时帮助解决问题。全县共派出一百七十多个毛泽东思想宣传队,到基层去宣传毛主席关于教育革命的教导,帮助群众办学。在县委主要领导同志带动下,各级领导也带头发动群众搞好普及教育工作。吴仓堡公社党委去年组织了毛泽东思想宣传队,深入各队宣传毛主席的教育思想,推动全公社掀起了一个群众办学的高潮,全社短期内在原有二十六所学校的基础上,又增办了三十一所,普及了小学教育。新寨公社齐湾子大队的贫下中农,自己动手修窑十孔,把原来的一所五年制学校扩大为七年制,学生由六十名左右,增加到一百五十多名。
吴旗县根据当地地广人稀、居住分散、沟壑纵横、交通不便等特点,发扬老区人民因地制宜办学的光荣传统,采取了如下几种形式办学,大大方便了贫下中农子女就近上学。
一、合理安排,调整学校布点,发动群众办学,提高儿童入学率。去年以来,在二百二十多个山沟生产队设立了小学,吸收年龄小、走读不便的孩子就近上学。在群众居住比较集中的地方,将一百五十八所初小扩充成五年一贯制小学,在基础较好的十九所小学附设了初中班,在一所初中附设了高中班。
二、实行一校多点,扩大教育网。以全日制学校为中心,在一些偏僻山庄设立教学点、识字班,由学校教师巡回教学,有的由高年级学生回村上门帮助低年级学生学习。这样,就使一些因各种原因不能上学的儿童也能有机会学习。
三、采取半日制、间日制和早午班等形式进行教学。由于办学形式灵活多样,使有各种困难的儿童都可以得到上学的机会。
吴旗县在普及教育中,还自力更生,解决师资问题。他们根据山区教师缺乏的情况,在改造原有教师的基础上,采取由群众推荐,经领导机关批准的办法,从工农群众中先后选拔了三百二十多名积极分子、复员转业军人、知识青年,充实了教师队伍。同时,还建立了一百四十八个贫下中农讲师团,让老贫农、老红军战士、民兵干部、基层干部上台讲课。


第2版()
专栏:

顺德县今年甘蔗长势比往年好
广东省甘蔗主要产区顺德县,今年甘蔗长势比以往任何一年都好。现在广大社员正在积极准备收获甘蔗。
顺德县在深入开展农业学大寨的群众运动中,狠抓两条路线斗争教育,认真贯彻执行“以粮为纲,全面发展”的方针,今年生产种植计划落实很好。许多公社在全面安排好粮、渔、桑的种植和养殖面积的同时,扩大了甘蔗种植面积。
顺德县的甘蔗单位面积产量历来比较高,全县甘蔗平均亩产已经超过万斤。
今年以来,许多社队积极改革旧的耕作制度,采用尼龙薄膜育甘蔗苗,推广良种,提早种植季节,合理密植,及时松土、除虫等科学种甘蔗方法,大大促进了全县甘蔗的茁壮生长。(附图片)
广东省顺德县勤流公社江村大队的社员在进行甘蔗中、后期管理。  本报通讯员摄


第2版()
专栏:

内江县推广甘蔗良种搞好田间管理
四川省内江县革委会带领广大干部和社员群众,在发展粮食生产的同时,积极搞好甘蔗生产。现在,全县九万多亩蔗田,蔗林秆粗叶茂,呈现一派丰收景象。
内江县是四川主要蔗区之一。今年由于县革委会认真落实了种植甘蔗的有关政策,从而进一步调动了广大社员群众搞好甘蔗生产的积极性,使今年甘蔗生产出现了一个新的局面。
今年,内江县各级革委会把提高低产蔗田的产量作为发展甘蔗生产的一个重要问题来抓。县革委会领导成员在四合公社调查中发现,在同样条件下,“川蔗三号”比本地芦蔗产量高百分之二十以上,当年种植的甘蔗比宿根蔗(种植一年到两年)产量高出百分之五十以上。因此,就把在全县各社、队大力推广“川蔗三号”和减少宿根蔗,作为提高甘蔗产量的主要一环来抓,使今年良种蔗面积达到了蔗田总面积的百分之九十,基本上消灭了宿根蔗。
目前,各蔗区生产队正在加强追肥、排灌、治虫等甘蔗后期田间管理,作好收获准备,力争丰产丰收。


第2版()
专栏:

龙华公社狠抓甘蔗后期追肥排灌措施
福建省仙游县龙华公社的广大贫下中农、社员群众和干部大破“白露”后甘蔗生产定局的思想,大抓甘蔗后期田间管理,力争今年甘蔗丰产丰收。
龙华公社地处木兰溪两岸,气候温暖,适宜甘蔗生长。近年来,由于认真贯彻“以粮为纲,全面发展”的方针,粮食和甘蔗生产连年增产,一九七○年全公社粮食平均亩产一千一百五十多斤,甘蔗平均亩产超万斤。今年,为了确保甘蔗丰收,“白露”后,公社革委会领导成员分别深入到各生产大队调查研究,发现有些队的干部和社员认为“白露”后甘蔗生长已经定局,因而忽视了甘蔗后期施肥、排灌、护叶等田间管理。针对这个情况,公社革委会组织各大队贫下中农、社员群众和干部,对今年的甘蔗生产情况进行了一次全面的检查和分析,摸清今年甘蔗生产的特点。通过这一活动,使大家看到,今年“白露”后气温高,有利于甘蔗的后期生长,如果加强肥水管理,还有很大的增产潜力。于是,各队制定了追肥、除虫、护叶等措施,狠抓甘蔗后期田间管理。平原大队贫下中农和社员群众大积绿肥和土杂肥,充分挖掘肥源,很快就在每亩蔗田里施了二十担土杂肥,促进了甘蔗的生长。红旗大队顶西生产队七十
一岁的贫农社员朱秋林,运用他多年来防治蔗田螟虫的经验,主动去蔗田逐丘逐畦地防治蔗螟,积极为甘蔗的丰收贡献力量。由于各生产队狠抓了甘蔗的后期田间管理,现在全公社种植的九千九百多亩甘蔗生长良好,丰收在望。
(据新华社)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