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71年10月16日人民日报 第2版

第2版()
专栏:

挖掘企业潜力,老厂作出新贡献
——天津化工厂多快好省地发展化工生产的事迹
天津化工厂是我国海洋化工的骨干企业之一。从无产阶级文化大革命以来,这个厂的广大工人、干部和技术人员,在毛主席提出的“鼓足干劲,力争上游,多快好省地建设社会主义”总路线的光辉照耀下,深入开展“工业学大庆”的群众运动,以《实践论》、《矛盾论》为武器,自力更生改造老设备,革新旧工艺,挖掘企业潜力,使生产多快好省地发展。现在,这个厂的产品品种已由文化大革命前的二十八种增加到四十五种,产品质量全部达到国家规定的标准,消耗定额不断下降,五年来的总产值超过了文化大革命前十七年的总和,给国家积累了大批资金,为发展化学工业作出了新贡献。
关键在于领导班子革命化
这个工厂能在短短几年内取得这样大的成绩,关键在于有一个革命化的领导班子。这个厂的领导班子成员,胸怀为发展我国化学工业作出更大贡献的雄心壮志,紧紧地依靠广大革命群众,坚决贯彻执行毛主席的无产阶级革命路线,因此使企业面貌日新月异。
天津化工厂革命委员会成立以后,面临着这个厂需要向全国各行各业提供品种和数量更多的化工原料的艰巨任务。这个任务能不能完成?在一次革委会会议上出现了两种不同意见的争论。
一种意见认为:天津化工厂是个老厂,设备陈旧,工艺落后,只能维持,不能发展。要发展,就必须国家投资,增加设备,扩建工厂。
另一种意见认为:物是死的,人是活的。设备老,能够改造;工艺落后,可以革新。在毛主席的革命路线指引下,紧紧依靠群众,就一定能够完成任务。
厂革委会主任徐哲仲,对于这两种意见没有马上表态。这个从十二岁就参加八路军的老干部,对这个老企业长期发展不快早就十分焦急,但是究竟怎样改变企业的面貌,他还没有找到办法。会后,他遵照伟大领袖毛主席关于“群众是真正的英雄,而我们自己则往往是幼稚可笑的,不了解这一点,就不能得到起码的知识”的教导,深入群众中去调查研究,向老工人请教。
他到了农药车间,一个老工人语重心长地对他说:“老徐,我们这个厂要想迈大步,眼睛不能光盯着设备老,不能坐在屋里算死账,你们应当想到我们这几千名工人。你没看到‘六六六’湿晶干燥连续化吗?过去十几年没有搞成的玩艺儿,现在我们工人把它搞出来了。”
徐哲仲听了老工人的话,又看了工人们没有花多少钱搞出来的“六六六”湿晶干燥连续化装置,受到很大启发。这套自制的设备,减轻了工人的劳动强度,改善了工作环境,提高了生产效率。他想:工人中蕴藏着多么大的社会主义积极性啊!关键是领导成员能不能坚决执行毛主席的无产阶级革命路线,有没有为革命发展化学工业的革命志气和带领群众冲锋陷阵的革命干劲。有了革命的决心和干劲,就会带领群众变不利因素为有利因素,高速度地发展化工生产,为革命作出较大的贡献。
在另一次讨论发展规划的会议上,徐哲仲向革委会的同志们谈了自己的看法,又经过详细的讨论,领导班子统一了认识,明确了奋斗目标。接着,厂革委会又组织全厂工人进行讨论,发动群众出主意,想办法,极大地调动了广大群众的革命积极性。最后,革委会集中群众的智慧,制订了一套改造老企业、高速度发展生产的规划,提出了实现这个规划的具体措施。这个规划明确地提出:要立足于革命的需要,立足于本厂的特点,立足于现有基础,立足于自力更生,大搞技术革新,开展综合利用。要在不长的时间内,使三十年代四十年代的老设备、旧工艺达到先进水平。要大力加强技术后方,实现设备和机床的备品、备件部分自给。要充分利用废气、废渣、废液,生产本厂需要的化工原料,实现部分产品原料配套,并且打破行业界限,生产国家急需的稀有金属,逐步做到一业为主,多种经营,多快好省地全面发展化工生产。
向老设备夺高产
一场改造老设备、旧工艺,挖掘生产潜力的技术革新活动,在天津化工厂展开了。
烧碱车间的工人们,自力更生,奋发图强,群策群力,土法上马。他们在兄弟车间的有力配合下,经过几个月的连续奋战,改造了电槽结构,平衡了对地电压,用自己制造的硅整流器代替落后的汞整流器,使烧碱的产量比设计能力提高了近一倍。
烧碱车间的生产上来了,如果农药、塑料等车间的生产上不去,不能把烧碱车间产生的氯气消化掉,就会迫使烧碱减产。厂革委会发动农药、塑料等车间的工人,陆续改革了设备和工艺,使这些车间的产品产量都成倍或十几倍地提高。从而使全厂的生产面貌发生了显著的变化。
在改造旧设备,改革落后工艺的过程中,有些人散布“技术神秘论”、“设备定型论”,影响了技术革新的开展。广大工人活学活用毛主席的哲学思想,坚持实践第一、“一分为二”的观点,大胆实践,反复试验,解决了不少长期解决不了的“老大难”问题,使“技术神秘”、“设备定型”等谬论彻底破产。
烧碱车间发展生产的关键,在于通过提升水银电解槽的电流,提高水银电解的能力。这个车间的水银电解工段是一九五六年建立的,按照原设计,电解槽的电流只能达到一万八千安培,厂里的技术“权威”认为这是一个不能超越的极限。过去工人们曾经作过提升电流的试验,取得了明显的效果,但是技术“权威”说电解槽导电板底部出现了一些黑斑,如果再加大电流,电解设备就要全部“报销”,并且规定不经他们批准,不许进行提升电流的试验。
这次技术革新活动一展开,工人们学习了毛主席的《实践论》和《矛盾论》,批判了“技术神秘论”,决心突破水银电解这个“老大难”问题,水银电解工段组织了有工人、干部、技术人员参加的“三结合”技术革新小组。这个小组的组长、共产党员吴继祥带领小组的同志,冒着高温和被碱液烧伤的危险,多次钻进电解槽下面,对几百条管路一一进行检查、分析,终于搞清了电解槽导电板底部出现黑斑的“秘密”。原来这些黑斑,是由于阴阳极的距离太近,打出的电火花在电解槽导电板上烧出了一个个黑点造成的。他们扩大了阴阳极的距离,就使电流由一万八千安培升到了三万三千安培。工人们解放了思想,乘胜前进,又作了一系列的改革,把电流提升到四万安培,使水银电解能力超过原设计一倍以上,等于新建了一个规模更大的水银电解工段。
农药车间“杀螨砜”工段的技术改造,是大破“设备定型论”的一个典型。这个工段生产的“杀螨砜”,是除治红蜘蛛,促进棉花增产的高效农药,各地棉产区要求他们多生产、多供应,可是制造杀螨砜的设备却很落后。这个工段的工人曾经多次建议革新设备,都遭到了资产阶级技术
“权威”的反对。他们的理由是:这套设备是根据科学实验的数据设计的,设备已经定了型,只能年产一百吨。如果要增产,必须增加新设备。
设备究竟是不是定型了呢?“杀螨砜”工段的工人们学习了毛主席的哲学著作,根据自己长期实践的经验,认识到实验室里搞出来的数据是不能忽视的,但是这些数据是在一定条件下得到的相对的认识,并不是一成不变的,随着实践的发展,条件的变化,也就会发生变化。老工人李新还介绍了这样一件事:这套制造“杀螨砜”的设备,按规定每次投料以后必须反应五个小时才能保证产品质量,但他有一次提前半小时出料,也丝毫没有影响产品质量。这件事说明,所谓已经定型的设备还有潜力可挖。工人们冲破“设备定型论”的束缚,首先在缩短反应时间上想办法。经过一番努力,他们把反应时间缩短了一半,产品质量良好,杀螨砜的产量因而提高一倍。这个胜利鼓舞了工人们的斗志,他们继续进行技术革新,逐步使生产能力提高到一千四百吨,超过原设计十三倍,而设备却比原来减少百分之四十。
雄心壮志闯新路
天津化工厂在生产过程中每天都要排出大量废气、废渣、废液,这些本来是很好的工业原料,但是过去由于刘少奇反革命修正主义路线的干扰和破坏,有的从天上飞走,有的从水中流失,有的当垃圾扔掉,造成很大浪费,还损害厂内工人、周围农民的身体健康,危害附近的庄稼。工人们迫切希望把“三废”变成三宝,把“三害”化为三利。
天津化工厂新的党委会成立以后,党委会和革委会的领导同志一起学习了毛主席的教导:“在生产斗争和科学实验范围内,人类总是不断发展的,自然界也总是不断发展的,永远不会停止在一个水平上。因此,人类总得不断地总结经验,有所发现,有所发明,有所创造,有所前进。”他们遵照毛主席这个教导,决心在继续改革设备、工艺的同时,充分发动群众,开展综合利用,使废气、废渣、废液变为新的产品,为革命兴利,为人民造福。
开展综合利用,必须肃清“条条专政”、“专业分工论”的余毒,打破行业界限的束缚。当厂党委根据国家需要,提出用本厂的条件生产多晶硅时,多数人高兴地称赞说“这是好主意”。但是也有少数人说“干这一行是冶金部门的事,化工行业搞这玩艺是不务正业,额外负担。”厂党委领导全厂工人、干部和技术人员,学习毛主席的《实践论》、《矛盾论》和关于综合利用的重要指示,狠批了“条条专政”。大家认识到,本厂有和生产多晶硅类似的工艺流程,比冶金行业搞多晶硅有更优越的条件,那种认为化工行业不能搞多晶硅的说法是形而上学的。工人们说:我们打破行业界限,用本厂的有利条件生产多晶硅,绝不是什么“不务正业”、“额外负担”,而是我们义不容辞的任务,是社会主义企业的本分。
工人们批判了“条条专政”,展开了一场大搞多晶硅的战斗,党委成员亲临第一线指挥,许多退休老工人和工人家属也赶来支援。他们经过三十多天的试验,就试制成功了多晶硅,又奋战两个多月,就使多晶硅成批投入了生产。紧接着,他们又试制成功单晶硅和另一种稀有金属使其陆续投入生产,还制造出硅整流元件,组装成硅整流器和硅可控整流机组,装备了动力车间,大大降低了电力消耗。
在开展综合利用中,还有“利润挂帅”的余毒在作怪。去年,这个厂要用废料生产一种国家急需的稀有金属产品,但起初成本比较高,个别人就说“这是一笔赔钱的买卖”,“得不偿失”。厂的领导和广大工人胸怀全局,不受这种思想的干扰,奋战两个月,搞成一套土设备,使这种稀有金属很快投入了生产。工人们说:什么叫“得”?什么叫“失”?我们是干革命,不是资本家做买卖,国家急需的产品,我们生产出来了,这是最大的“得”。只算小账,不算大账,只看眼前,不看长远,只顾本厂,不顾整体,这就是最大的“失”。我们工人阶级就要一切服从整体利益,服从革命的需要!
综合利用深入发展,新产品不断增加,需要增添设备。天津化工厂的领导成员和广大工人,贯彻执行“自力更生”、“艰苦奋斗”的方针,因陋就简,土法上马,自己制造设备,节约了国家投资,实现了多快好省。三氯苯这个新产品的迅速投产,就是一个很好的例证。
三氯苯是用“六六六”生产过程中收回的无毒体作为主要原料的新产品,它又是制造高效农药杀螨砜的一种主要原料,过去都是国家供给。由于杀螨砜生产能力猛增,出现了原料不足的严重矛盾,要求把三氯苯迅速投产。去年六月份,这个任务交给了第五车间,计划第四季度投产,国家还拨给了二十万元投资和二十吨钢材。然而,工人们坚决执行毛主席的“备战、备荒、为人民”的伟大战略方针,提出不要国家投资,不要新设备,不要新厂房,不要新材料,不要增加人,自力更生地完成这项任务。他们大搞修旧利废,只从库房领了三台马达和少量电器设备,一个多月时间就出了产品。
随着综合利用的发展,天津化工厂的老产品不断巩固提高,新产品大放异采。同时,改造了环境,改善了劳动条件,增进了工人的身体健康,现在,厂区整洁,车间空气新鲜,工厂周围的农田生长着茂盛的庄稼。一个崭新的化工企业,展现在人们的面前。
新华社通讯员
新华社记者


第2版()
专栏:

著名的“云烟”丰收
著名的“云烟”产地云南省玉溪地区,今年烤烟总产量比去年增加百分之四十三点二,质量也有显著提高。到九月底,全区交售给国家的烟叶比去年同期增加百分之七十。
玉溪地区生产的烤烟,烟叶颜色金黄,油润光泽,含糖量高,清香柔和,在国内和国际市场上都很受欢迎。今年烤烟移栽期间,全区广大社员以大寨为榜样,发扬艰苦奋斗的革命精神,抗旱移栽烟苗,保证了烤烟全苗,接着又抓紧田间管理,终于夺得了烤烟丰收。


第2版()
专栏:

杭嘉湖平原蚕茧创最高纪录
浙江省著名老蚕区杭嘉湖平原,今年粮食和蚕茧都获得丰收。平原地区十个县今年春粮、早稻总产量都创造了历史最高纪录,春茧、夏茧总产量也创造了解放以来的最高纪录,比无产阶级文化大革命前的一九六五年增长百分之七十以上,为解放初期总产量的五倍。
杭嘉湖平原各县在发展蚕桑生产中实行科学培桑、科学养蚕。文化大革命以来,各地桑园实行合理密植,不断改革培育技术,桑叶利用率进一步增加。旧蚕种不断淘汰,高产优质的新品种不断推广,经过几年的逐步更新,现在已基本上实现了良种化。同时,大力推广经过多年试验的室外养蚕的先进技术,不断改革了养蚕方法。


第2版()
专栏:

苏州地区水面作物获得发展
在“以粮为纲,全面发展”的方针指引下,江苏省苏州地区的水面作物生产有了很大发展。现在全区的水面作物种植面积达五十五万多亩,比无产阶级文化大革命前增加了三倍。各地种植的水面作物有既是好肥料又是好饲料的水花生、水葫芦、水浮莲,还有菱、藕等鲜果,茭白、澄菜等蔬菜,以及芦苇、席草等工业原料。水面作物的发展,支持了农业、畜牧业的发展,进一步壮大了集体经济。
苏州地区大面积扩种双季稻、三熟制作物,大力发展养猪业。为了解决肥料、饲料不足的问题,广大干部、社员决心把水面充分利用起来。吴江县盛泽公社在五千多亩水面上繁殖了水花生和水葫芦。由于饲料充足,目前全公社的养猪数量比去年同期增长百分之五十,已超过一亩一头猪,粮食生产也成为全县高产单位之一。 (据新华社)


第2版()
专栏:

水东公社蜜枣喜获丰收
安徽省宣城县水东公社认真贯彻执行毛主席关于“以粮为纲,全面发展”的伟大方针,在大力发展粮食生产的同时,积极发展蜜枣生产。今年,蜜枣又喜获丰收。
水东公社所产的青枣,个大、核小、皮薄,制成蜜枣后含糖多,晶莹透明,耐保存,深受广大革命群众欢迎。近几年来,这个公社较合理地解决了粮、枣争地的矛盾,大力培育枣树,扩大枣园。现在,全社枣林面积比解放初期扩大了三倍多,培育幼树十五万多棵,并支援外地枣苗二十多万棵。


第2版()
专栏:

长庆公社二大队发展药材生产
盛产药材的湖北省利川县长庆公社二大队认真贯彻执行
“以粮为纲,全面发展”方针,全面规划,合理使用土地,在粮食连年增产的同时,药材生产也获得丰收。现在,全大队共种植药材十多种,光是牡丹、芍药等就有二十多万株,已卖给国家的药材价值三万元。
长庆公社二大队地处海拔一千三百多米的高寒山区。在发展药材生产中,他们碰到了粮食和药材争地的矛盾。为了正确解决这个问题,大队革委会及时总结和推广了第六生产队合理安排粮食和药材生产,使粮食年年增产,药材年年丰收的经验,保证了粮食和药材生产的发展。


第2版()
专栏:

辉南县参场人参年产六万多斤
吉林省辉南县参场,今年人参获得丰收,年产量达到六万五千多斤,比去年增长百分之八十以上,创造了历史最高水平。
今年这个场的人参生长中期,遭受了水涝和气温低的灾害,出现了烂根现象。广大革命群众以大寨贫下中农为榜样,积极地和自然灾害进行斗争,及时挖沟排水、松土、打药、锄草,并且狠抓参园后期管理,保证了人参丰收。


第2版()
专栏:

肃南鹿茸丰收
盛产鹿茸的甘肃省肃南裕固族自治县,今年鹿茸又获得丰收。
肃南裕固族自治县,位于河西走廊中部的祁连山北麓,境内山大沟深,野草茂盛,有成群的野鹿。一九五八年,这个县建立了一个养鹿试验场。现在这个场养的鹿已由最初的十一头,发展到一百五十一头。过去,这个场每到产茸时节,都是一次剪掉。去年以来,他们根据大小鹿生长情况,改一年一次剪茸为一年六次剪茸,今年仅这一个场就生产鲜鹿茸三百六十多斤,比去年茸产量提高了百分之十四。


第2版()
专栏:

广西柳城县大埔公社靖西大队的社员在精心护理蔗田。
本报通讯员摄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