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70年7月9日人民日报 第4版

第4版()
专栏:

重新学习的新课题
——江西省德安县狮子公社下放干部带领下乡知识青年接受贫下中农再教育
本报讯 为了更好地发挥下放干部的作用,江西省革委会明确规定下放干部在接受贫下中农再教育的同时,要协助社、队领导和贫下中农做好下乡知识青年的工作,认真落实毛主席关于“知识青年到农村去,接受贫下中农的再教育,很有必要”的伟大指示。
德安县狮子公社革委会根据这个精神,把全公社的下放干部、教师、医务人员和下乡知识青年混合编组,由下放干部担任行政领导,贫下中农担任政治领导。各组直接插到生产队去,集体生活,集体学习。公社、大队、生产队还建立了有贫下中农、社队干部、下放干部和知识青年代表参加的再教育小组,负责全面领导。
一年多的实践证明,这种作法效果很好。它使贫下中农能够更好地对知识青年进行再教育,使下放干部丰富了重新学习的内容,使知识青年能更好地扎根农村,接受贫下中农再教育。
带领好知识青年,首先要用毛泽东思想武装下放干部头脑
刚到农村时,一些下放干部对协助贫下中农带好知识青年这一光荣的政治任务认识不足。有的认为这项工作增加了自己的负担,怕影响自己参加劳动和接受再教育,表示“不想操那份心”。有的害怕带不好,犯错误,小将造反,认为“多一事不如少一事”。公社革委会认为,这些思想反映了下放干部对知识青年下乡的意义认识不清,对培养无产阶级革命事业接班人缺乏应有的责任心。要使下放干部带好知识青年,首先必须用毛泽东思想武装下放干部,提高他们执行毛主席革命路线、培养革命事业接班人的自觉性。
为此,公社革委会给下放干部举办了毛泽东思想学习班,组织下放干部重温了毛主席的有关教导,使大家认识到努力用毛泽东思想、用毛主席的无产阶级革命路线带好知识青年,培养无产阶级革命事业接班人,“这是关系我们党和国家命运的生死存亡的极其重大的问题。这是无产阶级革命事业的百年大计,千年大计,万年大计。”每一个共产党员、每一个革命干部,都不应该把它当作“负担”,而应该积极地、自觉地做好这项工作。愿不愿做好这项工作,是衡量一个干部对毛主席忠不忠,两条路线斗争觉悟高不高的一个标志。
共产党员、下放干部林树森在学习班里狠斗了私心,提高了带好知识青年、培养革命事业接班人的自觉性,高兴地挑起了带好知识青年的重担。从此,他和知识青年同吃、同住、同劳动、同学习、同斗私批修,处处关心青年的成长。和他在一起的一个知识青年,由于受无政府主义思潮的影响,不虚心接受贫下中农的再教育,不安心在农村插队落户。林树森认识到这是资产阶级在同我们争夺青年一代,一定要用毛泽东思想把他引导到无产阶级革命的轨道上来。他多次找这个青年谈心。当了解到这个青年有强烈的参军愿望时,便抓住这个积极因素加以引导。他向这个青年指出要把坚定正确的政治方向放在第一位,并通过讲述自己在部队执行“三大纪律”、“八项注意”的体会,指出无政府主义倾向的错误和严重危害性。这个青年受到启发,进步很快。林树森也很受启发,他感慨地说:过去带兵,革蒋介石的命,为了夺取政权;现在带好知识青年,革“私”和“修”的命,为了巩固政权,解放全人类,两者都是一个革命干部义不容辞的责任。
带领好知识青年,下放干部要带头当好贫下中农的小学生
刚开始的时候,狮子公社的下放干部和知识青年是以大队为单位,二、三十人集中在一起,单独进行各项活动。知识青年大事小事都要下放干部来解决。知识青年和下放干部都同贫下中农接触得少,使下放干部帮助贫下中农“带好”知识青年,变成了“代替”贫下中农对知识青年进行再教育。
贫下中农看到这种情况,一针见血地指出:“你们出进一大片,就是和我们不沾边。”贫下中农的批评,引起了下放干部的深思:在带领知识青年的工作中,怎样突出贫下中农的领导和主导作用?
带着这个问题,他们学习了毛主席关于“我们党和国家的干部是普通劳动者,而不是骑在人民头上的老爷。干部通过参加集体生产劳动,同劳动人民保持最广泛的、经常的、密切的联系”的教导,认识到,在带知识青年中出现“代替”的现象,实质上是把自己看得比贫下中农高明的“群众落后论”的反映,要把知识青年真正带在正确路线上,就必须带领他们直接接受贫下中农的再教育。下放干部要带头放下架子,恭恭敬敬地做贫下中农的小学生。
从此,他们把混合编组分得更小,直接插到生产队贫下中农中去,每一个下放干部和知识青年拜一个贫下中农为老师。下放干部经常主动地向贫下中农汇报自己和知识青年的活思想,和贫下中农一道商量教好、带好知识青年的办法。这就使下放干部和知识青年都能更多地接触贫下中农,更直接地学习他们的先进思想和先进事迹,更好地接受贫下中农的再教育。
去年,江西遇到了罕见的春寒,狮子公社的耕牛冻得直哆嗦。一个老贫农不声不响地把身上披的蓑衣堵住牛栏的窗户。老贫农的行动被一个下放干部看见了,心情十分激动。这个干部过去给地主当过长工,以后参加了人民解放军,复员到地方当了几年干部。下放初,认为自己工农兵占了两样,不是接受再教育的对象。现在,才真正看到了自己思想和贫下中农思想的差距,他也不声不响地把身上的军大衣披在了一条冻得最厉害的牛身上。老贫农、下放干部的模范行动,被这个生产队的三个女知识青年知道后,她们同样自觉地把自己的棉絮拿出来保护耕牛,并表示以后处处要以贫下中农、革命干部为榜样,毫不利己,一心为国家,一心为集体。贫下中农高兴地说:现在,干部和知识青年的活思想,我们抓得准;他们的表现,我们看得到;他们的脾气,我们摸得着,好比一把种子撒到我们中间来了。
带领好知识青年,要带在活学活用毛泽东思想认真改造世界观的根本上
毛主席指出:“看一个青年是不是革命的,拿什么做标准呢?拿什么去辨别他呢?只有一个标准,这就是看他愿意不愿意、并且实行不实行和广大的工农群众结合在一块。”狮子公社的下放干部认为,要带好知识青年,首先要组织他们活学活用毛泽东思想,真正树立长期地无条件地全心全意地和工农结合的思想,扎根农村,认真改造世界观。
为此,狮子公社的下放干部多次组织知识青年学习《青年运动的方向》,狠批叛徒、内奸、工贼刘少奇的“读书做官论”、“下乡镀金论”。不少老干部还用自己的切身体会,说明知识分子若不与工农相结合,则将一事无成的道理。
有个知识青年,是干部子弟。过去,他一直认为自己“根正苗红”,不能虚心接受贫下中农的再教育。和他在一起的一个下放干部看到这种情况,想起了自己的经历:解放前,他给地主当过十几年长工。解放后,翻了身,作了主,当了干部。“官”越做越大,薪水越拿越多,严重地“三脱离”,差点被“和平演变”过去。为了使这个青年不再走弯路,他找这个青年个别谈心,把旧社会自己家破人亡的苦难家史和解放后思想演变的过程,一五一十地告诉了这个青年,然后和他一起学习了毛主席关于接班人的五条标准,狠批了“劳动惩罚论”的“刘毒”,鼓励他放下“自来红”的包袱,自觉接受贫下中农的再教育。以后,他还多次同这个青年谈心,使这个青年一天比一天变得好起来。
在生产劳动方面,下放干部也带头向贫下中农学习,他们过河先脱鞋,重活抢着干,同时教育知识青年树立为革命种田的思想,并畅谈社会主义新农村的美好前景,激励知识青年树雄心,立壮志,全心全意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
这个公社的下放干部,对知识青年的生活也无微不至地关怀。
带领好知识青年,同时要注意向知识青年学习
“青年是整个社会力量中的一部分最积极最有生气的力量。他们最肯学习,最少保守思想,在社会主义时代尤其是这样。”
狮子公社的下放干部,在带好知识青年的同时,非常注意虚心学习他们的长处,促进自身的思想革命化。
这个公社有个反动家伙,他家的坟墓谁也不让靠近。下放干部对这种情况并没有引起高度的警惕,但知识青年则怀疑这里面“有文章”。他们掀开了这个坟堆的墓碑,发现在碑后面还有一块刻着这家几代反动家史的石碑。知识青年跟踪追击,在这家又发现了用白布写的“变天账”。这个事实,深刻地教育了下放干部,表示一定要学习知识青年敢字当头的革命精神。
知识青年对革命工作的高度热情和积极性,对下放干部也产生了很好的影响。一个担任了大队“赤脚教师”的知识青年,除了全心全意地教好贫下中农的后代外,还主动利用课余时间和星期日去生产队参加集体劳动,表示“岗位变了,接受再教育的决心和行动永不变”。这些都使下放干部感到:小将在挑战!再不努力,就要落在小将后面。(附图片)
江西省奉新县赤岸公社沿里大队下乡知识青年,在贫下中农的热情教育和下放干部带领下,茁壮成长。新华社记者摄


第4版()
专栏:

延安精神育新人
——记宜川县水南生产队北京知识青年小组
黄河岸边,陕西省宜川县壶口公社水南生产队,一个继承和发扬延安革命精神的北京知识青年小组,在毛泽东思想光辉照耀下,在贫下中农的再教育下,迅速成长为一支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的生力军。
自己动手打窑洞
一九六九年一月,十二名北京知识青年,响应伟大领袖毛主席关于“知识青年到农村去”的伟大号召,来到水南生产队插队落户。广大贫下中农热情地为他们安排食宿,进行阶级教育和革命传统教育。不久,生产队革命领导小组要给他们打几孔新窑洞。这件事引起知识青年们的热烈讨论:是让贫下中农为自己打新窑?还是发扬艰苦奋斗的革命精神,自己动手?他们带着这个问题学习毛主席的教导:“社会的财富是工人、农民和劳动知识分子自己创造的。只要这些人掌握了自己的命运,又有一条马克思列宁主义的路线,不是回避问题,而是用积极的态度去解决问题,任何人间的困难总是可以解决的。”他们还学习了延安抗大的光荣传统。抗大的学员,就是在自己打的土窑里,学政治,学军事,学文化,在革命大熔炉中锻炼成为坚强的无产阶级革命战士。毛主席的教导,使他们心明眼亮。他们决心接过自力更生、艰苦奋斗的革命红旗,自己动手打窑洞!
他们的这个意见,立即得到了贫下中农的支持。生产队派了一名思想好、劳动好的社员给他们作技术指导。
水南村头,知识青年们抡起镢头,挖山取土,动手打窑。这里的土质坚硬,硬不过他们忠于毛主席的红心。他们把这里当作斗私批修的战场,当作锻炼自己的课堂。李景泉、张启生、曲健平胳膊抡肿了,不喊一声痛;虎口震裂了,不叫一声苦。他们默念着:“下定决心,不怕牺牲,排除万难,去争取胜利。”经过一个多月的紧张战斗,终于打成了深十多米,宽三米多的三孔豁亮的大土窑。他们还利用雨天和工余打了三个小窑洞,作为磨房和厕所。青年们搬进用自己辛勤劳动建造的新居,在窑洞上端端正正地刻下了“艰苦奋斗”四个金光闪闪的大字。贫下中农望着他们高兴地说:“北京来的娃娃,不愧是毛主席教导出来的‘红卫兵’,他们是我们水南村的好社员。”
急贫下中农所急
水南生产队的土壤很适宜种植红薯。队里原来缺乏技术,每年要用很多钱购买大量的红薯秧。知识青年们想贫下中农之所想,急贫下中农之所急,决心用自己的文化知识为集体生产服务。张启生和曲健平大胆提出要自己动手开床育秧。他们不懂育秧技术,连秧床也从未见过。可是他们坚信“我们能够学会我们原来不懂的东西”。张启生是队里的饲养员,深夜,他在煤油灯下,一遍又一遍地学习毛主席的教导:“人的正确思想,只能从社会实践中来,只能从社会的生产斗争、阶级斗争和科学实验这三项实践中来。”毛主席的话照亮了他的心。他借来几本农业知识方面的小册子,边学边做,边做边学。他在驴圈旁选了一块背风向阳的地方,开筑秧床。他一边干,一边设计,琢磨秧床的构造。经过多次试验,终于把秧床筑成了。知识青年们把自己小组吃的红薯作种子。从下种到出秧的五十多天里,不论刮风下雪的白天,还是寒气袭人的深夜,他们都坚持浇水,一天几次烧火加温。他们细心观察天气的变化和秧苗的生长情况,每天写出试验记录。陕北春天的气温时有骤变。有一天,气温猛降,大雪纷飞,为了保护刚出芽的秧苗,张启生冒雪为秧床烧火加温。雪大风狂,火一次又一次地被吹灭了,他一次又一次地点火加柴。烟呛得他透不过气,风吹得他浑身冰冷,他仍顽强地战斗,保住了秧苗不受损失。
栽种红薯的季节到了,知识青年把自己培育的红薯秧送给生产队使用。贫下中农称赞说:“这样的学生,自力更生搞试验,我们打心眼里欢迎!”
去年,北京知识青年和生产队的青年突击队员一起,发扬南泥湾精神,利用业余时间种了五亩多棉花高产试验田。春耕大忙时他们不顾一天劳动的疲劳,在月光下突击送肥。棉花生长起来以后,他们利用中午的休息时间,到试验田里锄草、施肥、打杈、灭虫。在耕作上,他们精选良种,合理密植,精心管理。秋收结果,他们试验田的收成,是全公社的第一块棉花高产田,比普通棉田产量高出四倍。
把延安精神接过来传下去
水南村祖祖辈辈没有学校。旧社会剥夺了劳动人民上学的权利,村里识字的人很少。解放以后,由于叛徒、内奸、工贼刘少奇反革命修正主义教育路线的统治,学校教育的大权没有掌握在贫下中农手里,村里还是没有学校,许多贫下中农子女仍然不能上学。知识青年们带着对刘少奇的刻骨仇恨,在贫下中农的大力支持下,办起了水南村第一所小学。他们学习延安精神,发扬延安精神,把革命传统接过来传下去。没有教室,方锡清、张小兵、杨起洁等就把村前的一座破庙打扫干净;没有桌凳,他们就用土坯架起木板;没有黑板,就用庙里的一块破板涂上墨汁。他们把毛主席的光辉画像端端正正地贴在教室中央,无产阶级教育路线的万丈光芒照进了水南村。贫下中农看到知识青年坚持勤俭办学,方向对,干劲大,都纷纷把子女送进自己的学校。学龄儿童百分之百入了学。为了解决好妇女劳力的拖累,学校还办了幼儿班。遵照毛主席关于“我们的教育方针,应该使受教育者在德育、智育、体育几方面都得到发展”的教导,学生除了学好基础课,还上劳动课,进行革命传统教育和阶级教育。担任教师的知识青年,牢记毛主席的教导,始终不忘接受贫下中农的再教育,不脱离劳动,每天下午坚持参加集体生产。贫下中农高兴地说:“知识青年是红色的接班人,把孩子交给他们就放心了。”
在水南生产队安家落户的北京知识青年,与贫下中农相结合的道路越走越宽。他们经常编演文艺节目,宣传毛泽东思想,经常为贫下中农读报,教妇女识字。为了巩固合作医疗,知识青年凭着一颗红心,一根银针,为贫下中农解除病痛,作到了小病不出村,大病少花钱。贫下中农看到他们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革命精神,艰苦创业的劲头,赞扬说:“这些娃感情变了,一颗红心全操在咱们身上啦。”宜川县革委会通讯组 延安地区革委会通讯组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