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70年7月10日人民日报 第2版

第2版()
专栏:

我国防部举行报告会,热烈庆祝阿尔巴尼亚人民军建军二十七周年
中阿人民和军队是最亲密的兄弟最可靠的战友
王树声同志在会上赞扬阿人民军在加强部队革命化建设等方面取得伟大成就
哈卡尼同志在会上强烈谴责美帝侵略罪行,指出美帝侵略行动必将遭到失败,胜利属于各国人民,属于马列主义、毛泽东思想
新华社九日讯 我国国防部今天举行报告会,热烈庆祝阿尔巴尼亚人民军建军二十七周年。
阿尔巴尼亚驻中国大使馆临时代办安东尼、武官哈卡尼、副武官包罗瓦等应邀出席了报告会。
会场的主席台上,悬挂着中国人民的伟大领袖毛主席的画像和阿尔巴尼亚人民的伟大领袖恩维尔·霍查同志的画像,画像两侧悬挂着中阿两国国旗。报告会开始,全场起立高唱《国际歌》。
国防部副部长王树声首先在会上讲话。他代表国防部和中国人民解放军全体指战员,向英雄的阿尔巴尼亚人民军战友,表示最真挚、最热烈的节日祝贺。
王树声同志说,英雄的阿尔巴尼亚人民军,遵循阿尔巴尼亚人民的伟大领袖恩维尔·霍查同志的教导,高举马克思列宁主义武装夺取政权的革命大旗,不畏强暴,英勇奋斗,终于战胜了凶恶的德、意法西斯侵略者,解放了祖国,建立了人民政权。近几年来,阿尔巴尼亚人民军在加强部队革命化建设,搞好战备,巩固国防,提高部队战斗力等方面,取得了伟大成就。今天,英雄的阿尔巴尼亚人民军比任何时候都更加强大,更加不可战胜。
王树声同志在谈了当前一片大好革命形势以后说,美帝国主义和社会帝国主义不甘心自己的灭亡,都在加紧扩军备战,妄图从侵略战争中寻找出路。对此,我们必须百倍提高革命警惕,作好充分的反侵略战争的准备,如果敌人敢于来犯,我们就坚决、彻底、干净、全部地把他们消灭掉。
王树声同志说,由中国人民的伟大领袖毛泽东同志和阿尔巴尼亚人民的伟大领袖恩维尔·霍查同志亲手缔造的中阿友谊是永恒的,牢不可破的。中国人民和中国人民解放军,永远同兄弟的阿尔巴尼亚人民和阿尔巴尼亚人民军互相支持,互相学习,互相鼓舞,永远团结在一起,战斗在一起,胜利在一起,为彻底埋葬帝、修、反而共同奋斗!
哈卡尼同志应邀在大会上作报告。他说,阿中两党、两国人民和两国军队之间的伟大友情来源于我们的共同思想——马克思列宁主义。我们伟大的革命战斗友谊,是在激烈的国际阶级斗争中锤炼起来和得到加强的,她经历了急风暴雨的考验,并将继续得到加强。
哈卡尼同志说,阿尔巴尼亚人民和军队在劳动党和恩维尔·霍查同志的教导指引下,在思想教育、政治、军事、经济等领域里正在继续进行革命的改造。我国人民军进一步发扬了无产阶级革命精神,突出无产阶级政治,贯彻群众路线,开展一系列革命化运动。这就使我们的人民军能够更好地为人民和社会主义祖国服务。
哈卡尼同志在讲话中强烈谴责美帝国主义侵略越南,出兵柬埔寨,扩大印度支那战争,扶植日本军国主义和霸占中国神圣领土台湾省的滔天罪行。他强调指出,今天,亚洲人民正在更加紧密地结成反帝统一战线,毛泽东主席五月二十日发表的《全世界人民团结起来,打败美国侵略者及其一切走狗!》的声明,是各国革命人民取之不尽的力量源泉。美帝国主义的侵略行动必将遭到失败。胜利属于各国人民,胜利属于马克思列宁主义、毛泽东思想。
哈卡尼同志说,在恩维尔·霍查同志和毛泽东同志领导和教育下的我们两支武装力量,无论在美好的日子里,还是在困难的时刻,将永远站在一起,更进一步提高警惕,更加紧握手中的武器,同我们两国的人民一起,为粉碎我们的共同敌人——以美国为首的帝国主义者,以苏修为首的现代修正主义者和各国反动派的侵略计划,为社会主义和共产主义事业的胜利奋斗到底。
哈卡尼同志的报告受到了热烈的欢迎。
中国人民解放军各方面负责人王新亭、黄志勇、王希克等,以及人民解放军陆海空三军指战员一千五百多人出席了报告会。
会后,放映了反映阿尔巴尼亚人民军革命化、战斗化建设的纪录影片。(附图片)
我国国防部,七月九日隆重举行报告会,热烈庆祝阿尔巴尼亚人民军建军二十七周年。
阿尔巴尼亚驻中国大使馆武官哈卡尼在会上作了报告。
新华社记者摄
国务院总理周恩来,七月九日会见了由坦桑尼亚财政部长阿米尔·贾马勒率领的坦桑尼亚政府代表团,和由赞比亚发展和财政部长伊利贾·穆登达率领的赞比亚政府代表团。这是会见时合影。
新华社记者摄


第2版()
专栏:

延安精神威力大 沙窝变成米粮仓
靖边县杨桥畔大队,以大寨为榜样,战天斗地,粮食亩产超过《纲要》
据新华社西安九日电 陕北沙丘地带靖边县杨桥畔大队的贫下中农、社员群众和革命干部,怀着对伟大领袖毛主席深厚的无产阶级感情,继承和发扬延安革命精神,以大寨为榜样,战天斗地,把一个穷沙窝变成了米粮仓。从一九六五年以来,这个大队连续五年获得了农业丰收。一九六九年粮食平均亩产由一九六四年的一百多斤,上升到四百七十斤,超过了《全国农业发展纲要》规定的指标。五年来,向国家交售粮食八十五万斤,仅一九六九年就交售了二十六万斤,全大队储备粮食达三十三万斤。
杨桥畔大队地处毛乌素沙漠的南缘。这里沙丘起伏,气候极不正常。解放前,农业生产十分落后,平均亩产粮食只有五十多斤。当时这里的农民流传着一句民谣:“荒沙滚滚漫无边,风起飞沙遮住天;对面闻声不见人,白天屋内把灯点;禾苗出土风吹走,十年九旱秋不收;穷人生活苦难言,有女不嫁杨桥畔”。
一九六二年,杨桥畔党组织提出向沙丘要粮的战斗口号,决心把荒沙改造成良田。但是,怎样改造,大家没经验,有些人信心不足。党组织便领导大家学习毛主席的光辉著作《愚公移山》。通过学习,提高了觉悟。大家说,愚公能移山,难道我们就不能治沙?路是人走出来的,我们坚决听毛主席的话,走前人没走过的路。老贫农盛占德,为了寻找治沙的办法,一连好几夜睡不着觉。他经常和其他老贫农一起到村北十五华里以外的芦河去细心考察沙和水的关系。他们终于发现河水能把大量的沙冲走,使河床一天天变宽;又发现当发过洪水以后,河床两边洪水淤过的地,比他们种的沙地土质都好。从这里他们得到启发,找到了一条改造沙丘的新路:引水拉沙淤地。
党支部根据他们的建议,决定在芦河上游,距村十五华里的地方打坝、修渠,引水拉沙淤地。开始大家信心很高,干劲很大。但是,没想到风沙大,白天修好的渠,晚上又被沙填满了,这时有的社员思想动摇。党支部立即组织大家学习毛主席关于“我们的同志在困难的时候,要看到成绩,要看到光明,要提高我们的勇气”的伟大教导,学习大寨贫下中农劈山治水的英雄事迹。毛主席的教导鼓舞了大家向风沙作斗争的勇气。大风天他们整夜守在渠边,渠被沙填了就随时把它挖开,并在渠道附近的沙丘上和渠道两边植树造林,种草防风,渠道很快地被固定起来了。当渠道修到五里多路的地方,一座五丈多高,一里多方圆的大沙梁挡住了去路。他们又打开毛主席的光辉著作《愚公移山》学起来,用老愚公每天挖山不止的精神,一锨一锨地挖沙,利用水力一块一块地把沙拉走。经过一年多的苦战,终于把沙丘搬走了,渠道修通了。多年来,他们用自己闯出的这条路,拉平了八百多个沙丘,淤地四千多亩。把一个寸草不生的沙丘地区,变成了平展展的一片水浇田。
杨桥畔大队在变沙丘为良田的斗争中,继承和发扬了延安革命精神,坚决走自力更生的道路。为了使更多的沙荒变良田,一九六四年,大队决定在龙眼沟修一个四米高、二十米长的拦河滚水坝和一百米长的地下涵洞,挖一条三百五十米长的引洪渠,改造十里沙丘上的五千亩沙荒地。要完成这个任务,当时困难很大,一无资金,二无技术,三无设备。是“向上伸手”还是“自己动手”?大队党支部组织大家学习了毛主席的教导:“我们的方针要放在什么基点上?放在自己力量的基点上,叫做自力更生。”通过学习,大家表示要靠自己动手,绝不能向国家伸手。经过一年多的艰苦奋斗,胜利地完成了工程建设任务。这个原计划需要六万六千多元资金,二年才能修成的工程,结果只花了一万三千五百多元,一年多的时间就完成了。五年来,他们靠自力更生,艰苦奋斗,修拦河滚水坝两座,地下涵洞一座,挖主干渠两条,长达二十七华里,支渠四条,长三十多里,为粮食的稳产高产创造了条件。
随着自然条件的改变,杨桥畔大队的粮食逐年增产,林、牧、副业生产也有了很大的发展。他们共营造防风固沙林二千六百多亩,用材林五百多亩,经济林二百亩,饲养大家畜三百九十二头,马三十七匹,生猪由一九六四年的二百多头增加到一千三百头,每户平均二头半。现在的杨桥畔是:骡马成群猪满圈,家家户户粮满仓,渠道纵横树成荫,塞上喜开大寨花。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