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70年5月9日人民日报 第4版

第4版()
专栏:

  “天下事难不倒共产党员!”
  ——赞李玉和
  哈尔滨电机厂 葛信钧 解放军某部 骆飞
革命现代京剧《红灯记》,似一盏光芒四射的红灯,在社会主义文艺舞台上闪闪发光;无产阶级战士李玉和的英雄形象,象一面火红的战旗,激励着革命人民胜利向前!
李玉和,心红似火,志坚如钢。十七年阶级斗争的腥风血雨没有吓倒他;革命路上的各种困难没有难倒他;敌人的铁镣锁链、死亡威胁也没有压倒他。他手提红灯驱迷雾,胸怀朝阳斗豺狼,迎着革命的风暴,踏着战斗的激浪,一往直前。他用自己壮丽的一生,实践了他的豪迈誓言:天下事难不倒共产党员!
“天下事难不倒共产党员”,这种“要压倒一切敌人,而决不被敌人所屈服”的无产阶级硬骨头精神,充分体现了共产党人“一不怕苦,二不怕死”的苦乐观和生死观。
无产阶级的苦乐观和生死观,是无产阶级世界观的集中表现。共产党员李玉和从参加无产阶级的先锋队起,就以“四海为家”,“为革命东奔西忙”。为了革命的胜利,人民的解放,他“一不怕苦,二不怕死”,以豪迈的气概笑迎严峻的考验;他以敢与困难争高下,不向恶魔让寸分的英雄气概,“承认困难,分析困难,向困难作斗争”。你看他,“酒席宴”上,铁骨铮铮,胸怀革命正气,巍然如山;面对叛徒,怒目炯炯,痛斥王连举“屈膝投降真劣种”;在敌人的监狱里,斗志昂昂,“受刑不怕浑身的筋骨断”,“坐牢不怕把牢底来坐穿”;在刑场与敌人斗争时,丹心耿耿,“为革命粉身碎骨也心甘”。这种不屈不挠的斗争精神,高尚的无产阶级的苦乐观和生死观,替山河壮志,为日月增辉。革命导师列宁说过:“从来没有而且不可能有一种革命,保险不要进行长期的、艰苦的、也许是充满重大牺牲的斗争。”我们正在从事世界上空前伟大的革命事业,毫无疑问,我们面前的困难是有的,而且是很多的,但是面临的最大考验,莫过于一个“苦”字,一个“死”字。如果为革命“一不怕苦,二不怕死”,那还有什么可怕的呢?天下还有什么东西能够征服“宁可筋骨碎,决不把头回”的革命硬骨头!天下还有什么东西能够吓倒“革命的道路再艰险,前仆后继走向前”的钢铁战士!天下还有什么东西能够使“钢铁意志,视死如归”的共产党员畏惧退缩!
“天下事难不倒共产党员”,这种藐视困难、战胜困难的英雄气概,来自共产党人崇高的共产主义理想和对革命事业必胜的信念。
共产主义的理想,就是:彻底推翻资产阶级和一切剥削阶级,用无产阶级专政代替资产阶级专政,用社会主义战胜资本主义,最后实现共产主义。共产党员李玉和,正是为着这个崇高的理想而“东奔西忙”的英勇战士。他干的那一行,不是为了个人的“独乐”,而是为了拆除外国帝国主义和国内反动派压迫人民的“地狱”,使“那几万万同胞脱苦难”;他干的那一行,不是为了狭隘集团的私利,而是为了扫除阴霾,杀尽豺狼,迎来“红旗插遍”、“百花吐艳”的新中国。他坚信自己的事业是完全合乎正义的,坚信人类最美好的理想——共产主义,一定会在全世界实现。正是这种崇高的理想和必胜的信念,铸成了他的钢铁意志,酷刑利诱撼不动他的革命气节,铁镣锁链锁不住他的雄心壮志。正是这种崇高的理想和必胜的信念,给了他锐利的目光,当着天空乌云乱翻、敌人张牙舞爪的时候,他能透过现象看到本质,从今天看到未来,坚信乌云即将过去,王冠必将落地,胜利就在前头。正是这种崇高的理想和必胜的信念,给了他无穷的力量,“浑身是胆万难不怕”,在任何艰难困苦的场合,始终保持着旺盛的斗志,乐观的情绪,豪迈的气概,“革命的道路再艰险,前仆后继走向前!”
“天下事难不倒共产党员”,这种革命英雄主义和革命乐观主义的精神,归根结底来源于毛泽东思想的哺育和党的培养。
伟大领袖毛主席指出:“中国无产阶级开始走上革命的舞台,就在本阶级的革命政党——中国共产党领导之下,成为中国社会里比较最有觉悟的阶级。”共产党员只有在毛泽东思想的哺育和党的培养之下,才能具备无产阶级先锋战士的先进性、革命性和战斗性,才能无坚而不摧,无往而不胜。“党教儿做一个刚强铁汉”。共产党员李玉和,从奋不顾身参加轰轰烈烈的“二七”大罢工,到“誓死继先烈红灯再亮”,是党和毛主席指引他走上了革命的道路;从冒着生命危险接应交通员,到冲破白色恐怖和磨刀人接关系,是党给他智慧给他胆;从“浑身是胆雄赳赳”赴宴斗鸠山,到气昂昂赴刑场牺牲前高呼“中国共产党万岁!”“毛主席万岁!”,是党和毛主席使他力量无限!李玉和他那生命不止、奋斗不息的一生,他那可歌可泣的壮丽业绩,处处闪烁着毛泽东思想的灿烂光辉!
“天下事难不倒共产党员!”这充满革命英雄主义和革命乐观主义的豪言壮语,是无产阶级向一切剥削阶级发起进攻的嘹亮号角,是砸烂资本主义旧世界、建设共产主义新世界的战斗宣言。
当前,我们正处于世界革命的一个伟大的新时代。美帝国主义、苏修社会帝国主义和各国反动派,已陷入四面楚歌,风雨飘摇之中。毛主席的“枪杆子里面出政权”的光辉思想,照亮了全世界被压迫人民解放的道路。武装斗争的烈火,已燎原于亚、非、拉的广大地区,势不可挡。我们坚信,“全世界无产者,联合起来”,勇敢战斗,不怕牺牲,排除万难,就一定能够夺取更大的胜利!


第4版()
专栏:

  让无产阶级英雄人物永远主宰舞台
  ——学习《红灯记》处理正、反面人物关系的一些体会
  尹斌
革命现代京剧《红灯记》,在江青同志的亲自指导下,经过千锤百炼,剧中的主人公——无产阶级英雄李玉和的形象,更加高大丰满,更加光彩夺目了。《红灯记》的光辉成就,为无产阶级文艺如何塑造工农兵英雄形象,提供了极其宝贵的经验。这里,我们仅就《红灯记》正确处理正、反面人物的关系问题,谈一些学习体会。
  一
伟大领袖毛主席《在延安文艺座谈会上的讲话》这部光辉著作中,曾明确指出:革命文艺必须“以写光明为主”,“也写反面的人物,但是这种描写只能成为整个光明的陪衬”。这条无产阶级文艺创作的重要原则,正确地规定了正、反面人物之间的主从关系,深刻地反映了现实生活中阶级斗争的客观规律,充分地体现了无产阶级和广大劳动人民的立场和愿望。
革命现代京剧《红灯记》在处理正、反面人物关系时,正确地执行了这一原则:主要英雄人物李玉和始终主宰着舞台;反面人物的代表鸠山则完全服从于李玉和,处处作为英雄人物的陪衬。
在《赴宴斗鸠山》这场戏里,李玉和受刑后再次上场时,身带伤痕,血迹殷红,然而钢骨铁筋,英气勃勃。他两眼燃烧着仇恨的烈火,步步紧逼鸠山,一个“翻身”,扶椅傲然挺立,厉声怒斥日寇,表现了宁死不屈的英雄气概。随后,他纵情放声大笑,这气吞山河的笑声,抒发了革命战士的豪情壮志,充满了对鸠山的轻蔑和嘲弄。这时,一束银色光环映照在李玉和洁白的服饰上,烘托出他那纯洁、高贵的共产主义品质,闪烁着无产阶级革命正气的光辉。此情此景,李玉和的英雄形象,犹如一座光芒四射的雕象,矗立在舞台中心,顶天立地,巍峨壮丽。而此时此地的鸠山,在李玉和的浩然正气和朗朗笑声的威慑下,心胆俱裂,呆若木鸡,蜷缩在昏暗的阴影里,显得格外猥琐、鄙陋。这一明一暗、一高一低、一褒一贬的强烈对比,把李玉和的光辉形象有声有色地树立在我们面前。这里,对英雄人物和反面人物的处理,无论是内心世界的刻划,舞台场面的调度或者环境气氛的渲染,都鲜明地体现了英雄人物主宰舞台,反面人物陪衬英雄人物的原则。
在文艺作品中,某些场次或章节,也可能是单独描写反面人物的。但是,这种描写,仍然应该从塑造主要英雄人物的需要出发,仍然要为突出主要英雄人物服务。《王连举叛变》是一场单独描写反面人物的戏,但它的一切描写都是为塑造李玉和的英雄形象服务的。在戏剧情节的发展上,由于叛徒的无耻告密,使斗争形势陡然激化,把李玉和推向了矛盾冲突的焦点,为在激烈的阶级斗争中更深刻地揭示英雄人物的崇高精神境界,准备了必要条件。在人物性格刻划上,对王连举屈膝投降、叛卖革命的丑恶灵魂的揭露,为后来李玉和身受重刑、坚贞不屈的革命气节作了有力的陪衬;鸠山在王连举身上轻而易举获得的“成功”,与他以后在李玉和面前的黔驴技穷,成了鲜明的对照。当鸠山从王连举口供中听到他的对手就是“扳道夫李玉和”时,他不是喜形于色,而是不安地念了一声“李玉和!?……”。一个惊叹号,一个问号,一个删节号,点出了鸠山内心的惶恐。这场戏,巧妙地为李玉和“赴宴斗鸠山”作了铺垫和准备。
  二
毛主席教导我们:“真的、善的、美的东西总是在同假的、恶的、丑的东西相比较而存在,相斗争而发展的。”英雄主宰舞台,黑暗陪衬光明,这种主宰和陪衬的关系,是在正、反面人物相互比较和相互斗争的过程中表现出来的。
《红灯记》中李玉和《赴宴斗鸠山》这场戏,就贯穿了一个“比”字,突出了一个“斗”字。李玉和与鸠山是一个对比,李玉和与王连举也是一个对比。这种“比”又是通过“斗”体现出来的。在这场戏中,无产阶级革命战士李玉和,同法西斯刽子手鸠山、叛徒王连举进行了短兵相接的搏斗,淋漓尽致地展示了无产阶级英雄的革命正气和战斗英姿。对于鸠山的第一手花招——口蜜腹剑的“友情”笼络,李玉和机警、策略地戳穿了这种兜售阶级调和、阶级合作的拙劣伎俩,泾渭分明地和敌人划清了界线。“你我是‘两股道上跑的车’,走的不是一条路啊!”这句含蓄的双关语,恰如其分地表现了李玉和在地下斗争特殊环境中的鲜明立场和斗争艺术。接着,鸠山企图以“对酒当歌,人生几何”、“人不为己,天诛地灭”等腐朽、卑鄙的人生哲学来腐蚀李玉和。但这套剥削阶级“做人的诀窍”,对大公无私的无产阶级英雄李玉和来说,“真好比:擀面杖吹火,一窍不通”。鸠山又把叛徒王连举当作“王牌”抛了出来,李玉和以大义凛然的革命正气,狠狠鞭挞了这条断了脊梁骨的癞皮狗,锋芒所向,击中了叛徒哲学的要害,使鸠山的迷梦化为乌有。最后,鸠山恼羞成怒,图穷匕首见,公然以毒刑和死亡相威逼;李玉和针锋相对,寸步不让。一个是恫吓威胁:“劝你及早把头回,免得筋骨碎”;一个是斩钉截铁:“宁可筋骨碎,决不把头回”。一个是暴跳如雷:“宪兵队里刑法无情,出生入死”;一个是岿然不动:“共产党员钢铁意志,视死如归”。在这场两个阶级、两种世界观的尖锐斗争中,李玉和所代表的光明进步势力战胜了鸠山所代表的黑暗反动势力,李玉和崇高的无产阶级世界观和革命气节,彻底斗倒了鸠山的资产阶级世界观和王连举的叛徒哲学。
《红灯记》正是通过正、反面人物之间这种相互比较和相互斗争,充分显示了无产阶级英雄形象的美和反动势力形象的丑,深刻揭示了李玉和高尚、光辉的内心世界和鸠山、王连举之流丑恶、卑鄙的灵魂。在这两个反面人物的反衬下,无产阶级英雄李玉和的形象,显得是何等的高大!
  三
要用反面人物的陪衬来突出主要英雄人物,必须内在地、典型地而不是表面地、简单地刻划反面人物。美的事物典型化后更美,丑的事物典型化后更丑。所谓内在地、典型地刻划敌人,就是要“暴露他们的残暴和欺骗,并指出他们必然要失败的趋势”,既暴露其外强中干的虚弱本质,又暴露其垂死挣扎的反动本性。
《红灯记》中的《刑场斗争》这场戏,不仅调动一切艺术手段,从正面揭示了李玉和内心世界的共产主义光辉;同时,也深刻地揭露了鸠山的反动本质。
当鸠山攫取密电码的阴谋手段逐一破产之后,他妄图用剥削阶级的所谓“骨肉之情”,以李玉和的生死命运,向李奶奶逼供。他恬不知耻地说:“当一个人犯了罪的时候,他的母亲能够救他的性命而不救,这样的母亲,未免的太残忍了吧!”李奶奶立即义正词严地痛加批驳:“你这是什么话!”“是你们犯罪!是你们残忍!你们杀害中国人,难道还要中国人承当,难道还要我老婆子承当吗?”充分揭露了资产阶级所鼓吹的“人道”、“人情”的虚伪性和欺骗性,深刻地批判了鸠山的伪善的强盗逻辑。这一情节,既暴露了敌人的残暴和欺骗,又歌颂了李玉和一家重于泰山的无产阶级情义和崇高的共产主义品德。
这场戏的结尾,通过对李玉和英勇就义的描写,以鲜明的对照,指出了黑暗反动势力必然失败的命运。当李玉和昂首阔步走向刑场时,雄伟的《国际歌》声,回荡在辽阔的天空,高耸入云的劲松,象征着李玉和的英雄性格和光辉形象。他登上高坡,睥睨俯视鸠山,向一切反动势力进行最严正的审判:“鸠山!中国人民,中国共产党人,是杀不完的!我要你,仔细想一想你们的下场!”就在这战斗誓言声中,匍匐在李玉和脚下的鸠山,龟缩一隅,发出了“太可怕了”的哀鸣。这颤栗、绝望的嘶叫,正是一切反动派行将灭亡的先兆。
  四
  在《红灯记》中,主要英雄人物和反面人物之间主宰和陪衬的关系,不论在全剧的整体上,或是在每一局部上,都严格以现实生活为基础,但又“比普通的实际生活更高,更强烈,更有集中性,更典型,更理想,因此就更带普遍性。”这种高度的艺术概括和合理的艺术夸张,既有充分的说服力,又有强烈的感染力。
《红灯记》里,正、反面人物的矛盾冲突是围绕着争夺密电码展开的。李玉和誓死保卫党的秘密,牢牢掌握着密电码,始终处于支配矛盾发展的主要方面;鸠山为了获取密电码,一直围着李玉和打转转,完全处于被动地位。在阶级关系上,李玉和所代表的无产阶级,是最先进、最革命的新生力量,是决定历史命运的主人;鸠山所代表的黑暗反动势力,是腐朽、没落的剥削阶级,是必然被历史淘汰的渣滓。虽然在一定的历史条件下,在某些具体的阶级斗争环境中,现象上是敌强我弱,但从本质上看,“真正强大的力量不是属于反动派,而是属于人民。”
《红灯记》站在无产阶级立场上,以鲜明的阶级观点,辩证地解决了艺术真实和生活真实的关系,透过生活的表象,揭示了事物的本质,让代表历史前进方向的无产阶级英雄人物主宰舞台,宣传了新生力量必然战胜腐朽力量这个伟大的真理,在舞台上对剥削阶级实行了无产阶级专政。
以革命样板戏为标志的无产阶级文艺革命的蓬勃兴起,引起了帝、修、反的无比恐惧和极端仇视。现代修正主义者歇斯底里地咒骂革命样板戏“根本无视生活规律和舞台法则”。他们所谓的“生活规律”、“舞台法则”,究竟是什么东西?就是他们用以歪曲、颠倒正、反面人物的主从关系,维护剥削阶级在思想文化领域中的反革命专政,强加在无产阶级身上的反动精神枷锁。用马克思主义、列宁主义、毛泽东思想武装起来的无产阶级,从来不承认有什么抽象的或超阶级的“生活规律”和“舞台法则”。现代修正主义的老爷们顶礼膜拜的什么“规律”和“法则”,对于我们无产阶级来说,也好比“擀面杖吹火,一窍不通”。他们叫嚣得越凶,越说明我们和他们是“‘两股道上跑的车’,走的不是一条路”。无产阶级文艺革命的风暴,摧毁的不仅是几条资产阶级的“规律”和“法则”,而将是整个资本主义的上层建筑。让我们为无产阶级文艺革命的伟大胜利,尽情地欢呼吧!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