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70年4月23日人民日报 第3版

第3版()
专栏:

革命者要敢于破“顶”而上
廊坊公社蔡豆庄大队党支部书记 高春山
干革命没有止境,发展生产没有尽头 河北省安次县小评论选登
生产有没有“顶”?在我们大队有两种说法:一种人说没“顶”;一种人说有“顶”。这场辩论已经持续了八年之久,但是在个别人的思想上至今还没得出结论。是没有分出高低吗?不是,后一种人在八年里已经认了八次错,但是,他们正象毛主席所说的:“一种新事物出现,他们总是不赞成,首先反对一气。随后就是认输,做一点自我批评。第二种新事物出现,他们又按照这两种态度循环一遍。以后各种新事物出现,都按照这个格式处理。”现在,就让我从头讲讲这场辩论的经过。
过去,我们大队是个“吃粮靠国家,花钱靠救济”的落后队。一九六二年,广大贫下中农排除了叛徒、内奸、工贼刘少奇鼓吹“三自一包”黑货的干扰,沿着毛主席指出的“鼓足干劲,力争上游,多快好省地建设社会主义”的总路线,战天斗地,奋发图强,夺得了一个空前大丰收,摘掉了缺粮队的帽子。这时,有些人就说:“这回差不多了!”广大贫下中农却说:“不,还差得多,咱们过去吃了国家那么多粮食,刚刚不缺粮,怎么就能说差不多!革命没有完,还要朝前走。”广大社员发扬了继续革命、艰苦奋斗的革命精神,改造了百十亩沙碱地。到一九六四年,粮食亩产突破了三百斤,总产增加了五万斤。那种“差不多”的思想虽然在事实面前没有冒出来,但是,时过不久,有这种思想的人,变变“台词”,又弹起了老调。然而在下一年的场头上,粮食又增产了,目瞪口呆的仍旧是他们。
一九六七年,在伟大的无产阶级文化大革命的推动下,我们这个水少地薄的蔡豆庄,粮食亩产又跨过了四百斤大关。那些人又出来说话了:“这回可实在不简单了,咱们村要水没有,要地地薄,能保住四百斤就够瞧的了,不要好高骛远了!”一句话,还是“到顶了”。贫下中农回答说:“没水靠干,地薄能变,离‘够瞧的’还远着呢!我们就是要‘好’社会主义之高,‘骛’共产主义之远。”这一年,我们在毛主席的“备战、备荒、为人民”的伟大战略方针指引下,平整土地,开渠治水,打了八眼机井,大搞园田建设。一九六八年又一次创造了新纪录,粮食亩产超过了五百斤。
一九六九年,我们在制订增产计划的时候,有些犯了老毛病的人又提出了一个“保五百”的口号,说什么,“这些年连年增产,地够呛了,人够呛了,再增产可实在够呛了。”贫下中农坚定地回答说:“不是地够呛,不是人够呛,而是你的思想太够呛!”广大贫下中农遵照毛主席关于“自力更生”、“艰苦奋斗”的伟大教导,填平了四十八亩窑坑,修了四条排水渠,克服了严重的风灾、虫灾和涝灾,终于在连续七年增产的基础上,又创造了新纪录,这一年粮食亩产达到了五百五十多斤。
毛主席教导我们:“在生产斗争和科学实验范围内,人类总是不断发展的,自然界也总是不断发展的,永远不会停止在一个水平上。因此,人类总得不断地总结经验,有所发现,有所发明,有所创造,有所前进。停止的论点,悲观的论点,无所作为和骄傲自满的论点,都是错误的。”八年来,在与“生产到顶”思想的斗争中,使我们深刻地认识到,搞生产也是一场斗争,只要敢于革命,善于革命,依靠群众,落实措施,农业生产不断出现新纪录、新水平,是完全可能的。


第3版()
专栏:

首先要看到人的积极因素
廊坊公社西小街大队党支部委员 刘福星
毛主席教导我们:“社会的财富是工人、农民和劳动知识分子自己创造的。只要这些人掌握了自己的命运,又有一条马克思列宁主义的路线,不是回避问题,而是用积极的态度去解决问题,任何人间的困难总是可以解决的。”
我们西小街大队是由廊坊镇的部分居民和干部家属组成的,无产阶级文化大革命前,年年吃国家粮食。谁要批评我,我马上掰开手指和他比条件:第一,地少。全队共有五百多亩地,每人只合九分地,还有三分之一是薄、碱、沙、洼。第二,人乏。一百四十六户中,只有四十五户是庄稼人出身。第三,家底薄,没有积累。有了这“三大条”,我觉得吃国家粮食比谁都硬气。
一九六六年,随着无产阶级文化大革命的发展,毛主席关于“备战、备荒、为人民”的伟大战略思想越来越深入人心,广大群众决心改变生产的落后面貌。当时有的人提出:“咱能不能改变改变这落后面貌?”我摇摇头说:“别处行,咱不行”,接着我又搬出了那“三大条”。当时有人顶了我一句:“难道克服你那三大条比大寨三战狼窝掌还难吗?”当场问得我没话可说。人们又七言八语地批了我这“三大条”。有的说:“地少固然不利,但是可以集中施肥,可以加工管理,这又是由低产变高产的有利条件。”也有的说:“地薄可以治,只要下功夫,什么都能变。”妇女社员也说:“我们也有两只手,为革命不能吃闲饭。”人们越说越有劲,我还是不服气,心想:“说是说,干是干,拿不出事实来,我这‘三大条’还是不能变。”
但是,革命群众的干劲可足了。大家封沙造林,改良土壤,开渠打井,平整土地,没有牲畜人拉套,没有大车肩膀挑,人还是那帮人,但是越干越欢;地还是那块地,但是越变越好。到了秋后粮食一上场,亩产四百五十二斤,历史上第一年实现了粮食自给。我那“三大条”彻底破产了。
我的毛病究竟在哪儿呢?贫下中农反复帮助我学习毛主席关于“世间一切事物中,人是第一个可宝贵的。在共产党领导下,只要有了人,什么人间奇迹也可以造出来”和
“决定的因素是人不是物”的教导,使我思想彻底转过了弯子。认识到,困难的条件不是一成不变的,只要承认困难,发动群众去解决困难,什么困难都是能够克服的。
广大群众看我思想开了窍,信心更足了,接着我们又共同制定了改良土壤、水利建设、种植改革等三项计划。在毛主席关于“自力更生”、“艰苦奋斗”的方针指引下,经过三年苦战,动土三万多方,使一百五十亩沙荒变成了良田,五百多亩旱地变成了水浇地,并且全部实行了复种。在不断改造不利条件的过程中,全大队的生产水平真是芝麻开花节节高。一九六七年粮食亩产五百多斤,一九六八年增加到六百多斤,一九六九年虽然受了严重灾害,粮食亩产仍增加到六百三十二斤。随着条件的变化,生产的发展,不但对国家的贡献越来越大,而且公共积累、粮食储备也越来越多了。


第3版()
专栏:

广西钦州县飞跃大队党支部,率领广大贫下中农狠批叛徒、内奸、工贼刘少奇的反革命修正主义路线,进一步激发了广大贫下中农的革命热情,坚定了为革命开山造田的雄心壮志。 新华社记者摄


第3版()
专栏:

干社会主义不能“慢慢来”
东安庄公社四新庄大队革委会主任 王文勤
在发展生产上,历来存在着两条路线的斗争,一条是毛主席指引的“多快好省”的路线,一条是以叛徒、内奸、工贼刘少奇为代表的一小撮走资派所奉行的“少慢差费”的路线。两条路线两种结果,我们大队几年来的生产变化,就是一个生动的证明。
我们大队是一个只有四十户人家的小村。无产阶级文化大革命前,产量一直不高,丰年三百二,平年二、三百,一九六八年来了个“破天荒”,亩产达到三百七十六斤。究竟产量还能不能大幅度地增长呢?我是个新干部,领导生产的经验很少,心里没底嘴不硬,所以当了一年主任,连个先进计划也没敢提出来。
一九六九年春天,我看各兄弟队为了迎接党的“九大”的召开,都积极地制订了新的生产计划,我也同我们的大队干部和群众商量这码事。开始我就提出:“咱们队能不能大幅度增产?”多数人认为可以做到,可是也有的人说:“这增产得慢慢来。”由于认识不统一,第一次计划会没有开成功。
晚上,我带着这个问题反复学习毛主席的教导:“我们必须打破常规,尽量采用先进技术,在一个不太长的历史时期内,把我国建设成为一个社会主义的现代化的强国。”越学我的信心越大,心想,干社会主义决不能
“慢慢来”。为了说服那些有“慢慢来”思想的人,我们连续访问了几个增产幅度较大的大队。经过反复比较,找出了差距。通过群众讨论,制订了亩产五百斤的计划,认为这个计划经过努力是可以达到的。个别人当面没话说,心里不服气,他们说“翻开千年的黄历都没听说咱这地能打五百斤,纯粹是异想天开”。贫下中农回答说:“对,你那黄历不适用了,我们就要干你那千年黄历里没有的事,为革命,为社会主义,就要敢想敢干。”
计划订出之后,大队革委会又采取了“两不停三抓紧”的措施:毛泽东思想学习班常年不停,革命大批判常年不停;抓紧种植改革,抓紧养猪积肥,抓紧水利建设。全体革委会成员走上第一线,带头学,带头干。广大群众在“九大”精神鼓舞下,越干劲头越足,地里庄稼越来越好,“慢慢来”的调子也越唱越低。粮食上场了,大家一算账,每亩实产五百五十斤,比原计划超过了百分之十。在事实面前,不仅使那些坚持“慢慢来”的人服了气,而且使我们更深刻体会到:干革命,就要敢于“破天荒”,敢于打破常规,决不能“慢慢来”,思想上慢慢来,行动上就会走下坡。地靠人来种,人靠思想红,有用毛泽东思想武装起来的敢想、敢干、敢革命的人,什么人间奇迹都可以造出来。


第3版()
专栏:

穷不夺志 富不变色
——记石屋大队坚持十年艰苦创业的事迹
在祖国的南大门海南岛,有一个十年如一日坚持毛主席的“自力更生”、“艰苦奋斗”的伟大方针,穷不夺志,富不变色的农业学大寨先进集体——儋县那大公社石屋大队。
石屋大队过去是山荒、地旱、田瘦的穷山沟。这里的贫下中农和革命干部,遵照毛主席关于“穷则思变,要干,要革命”的教导,为革命艰苦创业,十年来,把一个穷山沟建设成以粮为纲,农、林、副业全面发展的先进山村,为社会主义革命和社会主义建设作出了贡献。一九六五年,这个大队的粮食亩产量已跨过了《全国农业发展纲要》规定的指标。一九六九年,全大队粮食平均亩产九百二十多斤,总产量达到一百一十万斤,比公社化以前的粮食年产量增长了四倍。与此同时,他们还种了七千多亩热带经济作物。从一九六○年起,这个大队年年超额完成向国家交售农、副产品的任务。全大队公共积累和集体储备粮越来越多。进入伟大的七十年代,这个大队的贫下中农和社员群众决心继续高举毛泽东思想伟大红旗,发扬一不怕苦、二不怕死的革命精神,进一步为社会主义作出贡献。
穷不夺志,艰苦创业
一九五八年下半年人民公社化以后,在旧社会苦大仇深的石屋大队广大贫下中农,心情无比激动。他们在三面红旗的光辉照耀下,满怀信心地要彻底改变穷山沟的面貌,为革命作出贡献。没料到,当他们刚立下改天换地的雄心不久,一九五九年就遇到连续十一个月的大旱,早造严重减产,晚造颗粒无收。
怎么办?多数人主张依靠集体力量,自力更生,艰苦奋斗,不但生产救灾,还要发展集体经济。但少数人却认为:“受这么大的旱灾,要度荒只有向国家要点钱、粮,发展集体经济不是眼下的事。”这时,一小撮阶级敌人也乘机跳出来破坏。在两个阶级、两种思想的激烈斗争中,大队党支部及时组织干部和社员学习了毛主席的《愚公移山》这篇光辉著作,批判了依赖国家的思想,对一小撮阶级敌人的破坏活动进行了打击。贫下中农说:“向国家伸手,不符合毛主席自力更生的教导,我们坚决不干!”他们提出“两条腿走路”的措施:一是继续抗旱,把原有六百多亩水田种好,力争保收;二是上山垦荒种旱粮,向荒山要粮。
这里山连山,岭接岭,古木参天,荆藤遍野,垦荒种粮的任务十分艰巨。大队党支部书记胡松带着一百三十名贫下中农,扛着红旗,上了石屋最大的荒山——燕子潭。他们先查勘地形,在不影响水土保持的前提下,划出可以开垦的山地,然后就开始了披荆斩棘、劈山造田的战斗。寒冬腊月,他们常常穿着短裤,抡斧开荒,干得浑身冒汗。有时,夜深了,还点起篝火苦战。胡松腿上长了脓疮,严重的胃病又发作,痛得站不稳脚,贫下中农劝他说:“老胡,你歇歇手,等病好了再干吧!”他却笑着说:“干革命就要不怕苦、不怕死,我只要活着就要干!”
在干部的带头下,广大革命群众无论酷暑寒冬,刮风下雨,坚持吃住在荒山上,没有一个人叫苦叫累。就这样,石屋的贫下中农在荒山安营扎寨一年零三个月,凭着一双手,一把刀,一把锄头,在荒山野岭开垦出七千多亩土地,种上木薯、红薯等旱粮作物。一九六○年,粮食获得大丰收,除分给社员足够的口粮外,还卖给国家一百多万斤粮食。这以后,他们又采取自己采种自己育苗的办法,在山上种了二十多万株热带经济作物和几百亩水果,把荒山变成了绿林。
一九六四年,毛主席发出的“农业学大寨”的伟大号召,象一盏明灯,照亮了石屋大队贫下中农前进的方向。党支部立即组织干部和社员以大寨贫下中农为榜样,大找差距,制订措施,继续发扬苦干实干的革命精神,兴修水利,建设大寨田。修筑从水库引水到石屋的渠道,要经过十一座山头,工程十分艰巨。但是,困难吓不倒用毛泽东思想武装起来的石屋贫下中农。他们经过两个冬春的苦战,终于挖通了这条盘绕十一座山头的九公里长的引水渠道,把散落在几十处的山坡田,建成了旱涝保收的良田,扩大耕地面积百分之五十,彻底改变了贫穷落后的面貌,成为海南岛上的大寨式先进典型。
富不变色,克勤克俭
随着生产的发展,集体家底越来越厚,社员的生活也越来越富裕,家家有余粮,户户有存款,住有新瓦房,照明有电灯。
日子过好了,是继续发扬艰苦奋斗,勤俭创业的革命传统,还是贪安逸,图舒服,停滞不前?大队党支部认为,这里面存在着无产阶级思想和资产阶级思想两种思想的斗争。因此,党支部把富裕了以后继续保持艰苦奋斗、勤俭节约的革命传统,作为实现人的思想革命化的重要内容来抓。他们经常结合干部、群众的活思想,组织老贫农讲“三史”,举办阶级教育展览。每到分配时或逢年过节,还组织大家吃忆苦饭。这样,大大提高了广大干部和社员群众继续艰苦奋斗的自觉性。他们说:“千家业,万家业,艰苦奋斗,勤俭节约是最重要的家业,万万不能丢,一丢就变修。”
为了不断发扬艰苦奋斗、勤俭创业的革命精神,石屋大队的广大贫下中农和干部把富日子当穷日子过。几年来,这个大队虽然扩大水稻种植面积百分之五十,但他们不随便购置生产资料,他们用的木、竹制的中、小型农具,都是就地取材,自己动手制作的。他们施用的肥料,主要是靠自己动手采绿肥,积土粪肥。由于他们处处注意勤俭节约,精打细算,农业生产成本较低,去年,这个大队的农业生产成本仅占农业生产总收入的百分之五点六。
念念不忘阶级斗争
伟大领袖毛主席教导我们:“在社会主义这个历史阶段中,还存在着阶级、阶级矛盾和阶级斗争,存在着社会主义同资本主义两条道路的斗争,存在着资本主义复辟的危险性。”石屋大队艰苦奋斗,勤俭创业的过程,充满着两个阶级、两条路线的斗争。集体经济发展以后,石屋大队贫下中农和革命干部密切注意阶级斗争新动向,时刻不忘阶级斗争。一九六七年,一个没有改造好的地主分子跳出来煽动分光吃光,胡说什么石屋“卡得太紧”。广大贫下中农和革命干部立即意识到,阶级敌人反对的不是什么石屋“卡得太紧”,而是反对建设社会主义,妄图破坏集体经济。他们靠战无不胜的毛泽东思想,同这个阶级敌人展开了针锋相对的斗争,揭露了敌人的阴谋,进一步提高了社员群众阶级斗争的觉悟,坚持发扬勤俭节约的精神。
有一个时期,大队领导班子有个别青年同志出现了讲阔气、摆排场的思想苗头,提出要盖礼堂等。党支部领导成员意识到这是阶级斗争在领导班子内部的反映,便带着这个问题,举办毛泽东思想学习班,组织领导班子全体成员反复学习毛主席的有关教导,进行小整风,使大家认识到,生活上图舒服点,劳动上图轻松点,人就要变懒,思想就要变修。结果,大家一致主张要建就建一座养猪场,发展集体养猪事业。学习班结束后,干部就带动群众自己动手,就地取材,修建了七百多平方米的集体养猪场。
大队党支部书记胡松的孩子多,又患胃病,有时生活有困难,群众要给他补助,他总是说:“我只能比群众多流汗,不能比群众多要报酬。”他十年如一日,带头吃大苦、耐大劳,事事注意节约,从不乱花集体一分钱,不浪费一颗粮。在大队党支部的带领下,在老一代言传身教的影响下,现在石屋大队的青年人都能保持艰苦奋斗的优良作风,受到贫下中农的赞扬。
新华社记者 新华社通讯员
(本报有删节)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