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70年4月21日人民日报 第2版

第2版()
专栏:思想评论

无产阶级教育革命大有奔头
——驳“当教师没奔头”论
浙江省革命委员会写作小组
当前,中小学教育战线,同其他各条战线一样,形势大好。教学改革的群众运动,正在深入发展。在党的领导下,广大工农兵同革命学生、革命教师一道,正在为用毛泽东思想彻底改造学校教育阵地而努力奋斗。
伟大领袖毛主席教导我们:“教改的问题,主要是教员问题。”教师队伍一向是无产阶级和资产阶级争夺的重要方面。革命的教师,对培养革命的青少年一代负有光荣的责任。一小撮阶级敌人为了破坏教师世界观的改造,破坏无产阶级教育革命,制造种种谬论,谬论之一,就是“当教师没奔头”。而我们有少数教师对这种斗争认识不足,丧失警惕,从个人利益出发,也对这种论调随声附和,这是很错误的。
对于“奔头”,不同的阶级有不同的看法。资产阶级总是为损人利己、唯利是图、维护其腐朽的剥削制度而钻营奔波,这是资产阶级的奔头。而无产阶级则以彻底推翻资产阶级和一切剥削阶级,用无产阶级专政代替资产阶级专政,用社会主义战胜资本主义,建立共产主义,作为自己最崇高的奋斗目标,这是无产阶级的奔头。
在毛主席革命路线的指引下,经过无产阶级文化大革命,封、资、修的教育制度土崩瓦解,人类社会中还没有出现过的无产阶级的教育事业,正在蓬蓬勃勃地发展。在这个伟大的历史任务中,革命教师肩负着传播战无不胜的毛泽东思想,用毛泽东思想改造整个教育阵地,培养无产阶级革命后代的重任,这怎么能说“没奔头”呢?在这一场教育革命中,广大教师用毛泽东思想改造自己的世界观,从封、资、修的精神枷锁下解放出来,走与工农兵相结合的广阔道路,努力把自己改造成为无产阶级的知识分子,这又怎么能说“没奔头”呢?作为一个革命教师,为革命而教,为巩固无产阶级专政而教,把本职工作和全局观念联系起来,就会感到胸怀开阔,浑身是劲,大有奔头;只有个别被资产阶级个人主义迷住心窍,对旧教育恋恋不舍的人,才会在这大好的教育革命形势面前,哀叹什么“当教师没奔头”!
有些同志在这教育制度发生根本变革的时候,感到“旧的一套不行了,新的一套干不了”,说什么“现在是想奔也无头”。
应当说,这些同志是一叶障目,不见泰山。伟大领袖毛主席早已为我们制定了一整套教育革命的路线、方针、政策和方法,为我们指明了前进的方向。无产阶级文化大革命以来,教育改革已经积累了许多成功的经验;工农兵讲师团用毛泽东思想统帅教学,为我们树立了榜样。无产阶级教育革命的前程光辉灿烂,奔头是十分清楚的。那为什么有的同志还觉得“想奔也无头”,看不清教育革命的方向呢?其重要原因,就是他们虽然感到“旧的不行了”,但在思想上并没有真正把旧的东西破掉,摆脱封、资、修教育的影响。这些同志,正如鲁迅说的,“他要革新,然而怀旧;他在战斗,但想安宁”。因而停顿起来,徘徊不前。
毛主席教导说:“不破不立。破,就是批判,就是革命。破,就要讲道理,讲道理就是立,破字当头,立也就在其中了。”不彻底批判和摧毁封、资、修的旧教育制度,无产阶级的新教育制度就建立不起来。实践证明:旧的批得越深,新的立得越高;旧的批得越透,新的立得越牢。只有通过革命大批判,分清什么是毛主席的无产阶级教育路线,什么是叛徒、内奸、工贼刘少奇的修正主义教育路线;什么是无产阶级的教育,什么是资产阶级的教育,才能正确解决教育革命深入教学领域所遇到的一系列问题,才能掌握适应无产阶级教育制度的新的教学业务和教学方法。我们希望这些同志高举起革命大批判的旗帜,真正在思想上清除修正主义教育路线的影响,在批判中创新,在批判中发展。
有的同志,其实并不是什么“新的一套干不了”的问题,而是缺乏革命的闯劲,怕困难,怕犯错误,等吃“现成饭”。这种“怕”、“难”、“等”的思想,是政治觉悟不高的表现。有的教师过去犯了一些错误,受了点批评,就谨小慎微起来,这是不对的。应当看到,他们过去犯错误,主要是受了修正主义教育路线的毒害。为了肃清流毒,这些教师应该严格要求自己,提高自己,不应当怕这怕那,畏首畏尾。毛主席教导说:“在一定的条件下,坏的东西可以引出好的结果”。(《关于正确处理人民内部矛盾的问题》)过去受到毒害,这是坏事。如果今天能在毛主席无产阶级教育路线指引下,从正反两个方面接受经验教训,认识可以更深,在教育革命中可以发挥更大的作用。消极等待,既不利于学校的斗、批、改,也不利于清除自己思想上受到的毒害。
毛主席指出:“我们正在做我们的前人从来没有做过的极其光荣伟大的事业。”(《中华人民共和国第一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第一次会议开幕词》)在破旧立新的过程中,难免要遇到一些困难和挫折。但是,今天的困难是前进中的困难,只要切实遵照毛主席关于教育革命的一系列指示去做,任何困难都能战胜。即使在实践过程中,由于缺乏经验而产生这样那样的缺点和错误,也是不难纠正的,是会得到领导和群众的热情帮助的。
有的教师所以感到“没奔头”,归根结底是一个立足点的问题,为谁而教的问题。为什么有的教师过去在修正主义教育路线毒害下,废寝忘食地为修正主义培养精神贵族,自己的灵魂被腐蚀,才智受压制,身体被摧残,不感到“没奔头”;而今天,无产阶级把他们从封、资、修的桎梏下解放出来,为革命而教,为培养无产阶级革命事业接班人而教,反而感到“没奔头”了呢?很明显,他们的思想感情还是旧的,灵魂深处还是一个资产阶级的“王国”。这些人如果不把立足点移过来,就势必与我们这个伟大的时代格格不入,与教育革命的滚滚洪流背道而驰。不抛掉资产阶级的世界观,不树立无产阶级的世界观,这当然是没有奔头的。
毛主席教导我们:“为什么人的问题,是一个根本的问题,原则的问题。”(《在延安文艺座谈会上的讲话》)真正把立足点移过来,坚定地站在无产阶级的立场上,全心全意地为工农兵服务,就会感到当教师从来没有象今天这样有奔头。正如有的革命教师说的:为革命而教,为工农兵而教,为巩固无产阶级专政而教,就越教越有劲,越教越爱教。“业务生,肚里空”,这不是问题的本质。要是为谁而教的问题真正解决了,就会通过革命实践,向工农群众学习,向教育的对象学习,积极提高无产阶级教学业务的能力,就会在用毛泽东思想统帅文化课上刻苦钻研,认真对待每一门课程,为无产阶级教育事业作出新贡献。
事实证明,学校中大多数教师是愿意为社会主义服务的,是能够逐步同工农兵结合、为工农兵服务的。他们长期受旧的教育,受资产阶级的影响较多。但是,他们又是修正主义路线的受害者,在批判旧教育的斗争中,他们与广大工农兵和革命学生是同一战壕里的战友。随着教学领域阶级斗争的深入,围绕对待教员的问题,两个阶级、两条路线的斗争更加尖锐了。一小撮阶级敌人竭力散布“当教师没奔头”、“教改教改,越改教师越倒霉”等谬论,妄图以此阻挠广大革命教师积极投身教育革命,抵制无产阶级对教育阵地的改造。在这个问题上,我们决不可掉以轻心,一定要保持清醒的头脑。
应当帮助教师在同工农兵结合的过程中,在教学改革实践中,实现世界观的改造。把改造和使用对立起来是不对的。如果认为要等教师的世界观改造好了才能使用,才能发挥作用,那实际上就是说教师不必要参加现实的教学领域的斗争,这样必然削弱了革命的力量,妨碍广大教师世界观的改造。我们必须认真执行毛主席的知识分子政策,做好耐心细致的思想政治工作,进一步调动教师的革命积极性和思想改造的自觉性,鼓励他们在教学中根据毛主席的无产阶级教育路线破旧立新。
广大革命教师在教育革命的伟大斗争中,一定要坚定地站在毛主席的无产阶级革命路线上,以高度的政治责任感,积极投身到教学改革的第一线去。我们这一代要按照毛主席的教育思想创立崭新的无产阶级教育制度,每个革命教师肩负着十分重大的责任。伟大领袖毛主席指出:“我们希望我国的知识分子继续前进,在自己的工作和学习的过程中,逐步地树立共产主义的世界观,逐步地学好马克思列宁主义,逐步地同工人农民打成一片,而不要中途停顿,更不要向后倒退,倒退是没有出路的。”(《关于正确处理人民内部矛盾的问题》)我们坚信:在毛主席无产阶级教育路线的指引下,崭新的无产阶级教育制度,必将继续巩固和发展,一支为无产阶级政治服务的新型的革命教师队伍,一定会在斗争中成长!
(原载《红旗》杂志一九七○年第四期)


第2版()
专栏:

农村中革命大批判的生力军
——记河南省济源县贫下中农革命大批判小组
在毛泽东思想指引下,随着斗、批、改群众运动的深入发展,具有强大生命力的新事物不断出现。河南省济源县的贫下中农革命大批判小组,就是其中的一个。这种从大队到公社到县,自下而上,层层建立的以贫下中农为主体的革命大批判小组,它的骨干队伍已经发展到五千多人。在济源县各级党组织和革委会的领导下,他们不仅写出许多有针对性、战斗力强的小评论,还写出了一些有事实、有分析、击中要害的批判文章。现在,村头田边,经常可以看到以贫下中农批判小组成员为骨干组织的学习会、批判会;在大队、生产队的批判专栏上,到处有他们的笔迹;在县、社的有线广播里,不断听到他们的声音;在报刊上,也常常见到他们的文章。这一支农村大批判的生力军,在协助各级党组织不断地向农民灌输社会主义思想,批判资本主义倾向,打击阶级敌人,巩固无产阶级专政中,作出了很大的贡献。
抓住新生事物的苗头
济源县的贫下中农革命大批判小组,是在群众性的革命大批判运动深入发展的基础上,由下而上形成的。它在各级党组织和革委会的热情扶植下,由点到面逐步发展壮大。
贫下中农革命大批判小组的第一个幼芽,一九六八年春天出现在全县“农业学大寨”的先进单位——辛庄公社裴村大队。这个大队在革命大批判中,曾经有过一个由回乡知识青年组成的写作小组。这个小组的成员有文化、有干劲,但是由于缺乏阶级斗争经验,有时批判的矛头抓得不准,辨不明批判方向。一次,正当革委会带领群众热火朝天建设大寨田的时候,阶级敌人放出一股冷风,说什么搞大寨田是“新的生产挂帅”。写作小组的孔祥绪等人也跟着要写大字报,批判所谓“生产第一”。孔祥绪的父亲、老贫农孔凡忠坚决反对儿子的做法,两人争持不下,去找大队负责人张习祥。张习祥向孔祥绪讲解了按照毛主席的教导,“抓革命,促生产”,这同叛徒、内奸、工贼刘少奇鼓吹的“生产第一”是截然不同的两条路线,使孔祥绪认识到,大字报的矛头恰恰应该对准散布流言蜚语的阶级敌人。随后,由孔凡忠口述,孔祥绪执笔,写了一篇题为《严防阶级敌人破坏农业学大寨》的小评论,署名是:贫下中农大批判小组。这篇文章,以具体的事实和生动的语言,赞颂了毛主席提出的“抓革命,促生产”的伟大方针,批判了刘少奇散布的“生产第一”的谬论,揭露了一小撮阶级敌人以极“左”的面貌出现破坏农业学大寨运动的罪恶阴谋。评论一贴出,贫下中农看了感到很对路,抓革命、促生产的干劲倍增,结果,造了大寨田三百多亩,显示出革命大批判的威力。在大队的领导下,参加革命大批判小组的贫下中农迅速发展到七十多人,对推动大队的革命和生产起了很大作用。
裴村大队贫下中农革命大批判小组的发展和作用,引起了济源县革委会的重视。县革委会及时抓住了这个新生事物的苗头,总结了裴村由老贫农、基层干部、知识青年“三结合”组成的革命大批判小组的优点是:老贫农立场坚定,爱憎分明,基层干部阶级斗争经验较丰富,知识青年热情高,有文化,接受新事物快,三者结合起来,能保证革命大批判沿着毛泽东思想的轨道发展。为此,县革委会在裴村大队召开了现场会,使裴村的经验在全县开花结果,各社、队的贫下中农革命大批判小组,象雨后春笋般地迅速发展起来。
充分发挥革命大批判小组的作用
济源县各级党组织和革委会在落实斗、批、改的各项战斗任务和在抓革命、促生产中,十分注意发挥贫下中农革命大批判小组鸣锣开道的作用。去年秋收大忙季节,县革委会发现有的生产队存在着变相的“工分挂帅”现象,便组织贫下中农革命大批判小组写了短评,宣传了毛主席关于政治是统帅,是灵魂,“政治工作是一切经济工作的生命线”的思想,狠批了刘少奇的“物质刺激”的修正主义黑货,大大提高了广大社员群众为革命种田的觉悟,使全县秋收工作顺利开展。各社、队贫下中农革命大批判小组在开展革命大批判时,注意紧密联系实际,有的放矢,把大批判和推动当前的工作,有机地结合起来。在秋季分配时,阶级敌人散布“少留多分”的反革命言论,贫下中农革命大批判小组就写了《少留多分的要害是挖社会主义墙脚》的批判短文,打击了阶级敌人的阴谋活动,推动了秋季分配工作。
贫下中农革命大批判小组开展革命大批判的强大思想武器,是战无不胜的毛泽东思想。他们通常是运用毛主席的一条语录,批判刘少奇一个修正主义观点,树立一种正确的思想,解决一个现实问题。他们写的既是批判文章,又是活学活用毛泽东思想的讲用材料。因此,大批判小组还起了推动农村活学活用毛泽东思想群众运动不断深入发展的作用。现在,济源县各社、队经常结合贫下中农革命大批判小组的文章,举办活学活用毛泽东思想的学习班、讲用会。这些学习班、讲用会因为结合解决本队、本社的问题,办得生动活泼。
用毛泽东思想武装批判队伍
济源县各级党组织和革委会从实践中体会到,要使贫下中农革命大批判小组不断巩固、提高,必须从政治上、思想上、组织上对他们加强领导,用战无不胜的毛泽东思想武装他们的头脑,帮助他们认真读毛主席的书,听毛主席的话,照毛主席的指示办事。目前,各社、队贫下中农革命大批判小组,较好地认识和处理了以下几个关系:
第一,斗私和批修的关系。大批判小组的任务不仅是批判修正主义,还包括大破自己头脑中的资产阶级的“私”字。经过实践,参加大批判小组的贫下中农普遍认识到:资产阶级“私”字斗不掉,对修正主义就批不好。因此,大批判小组成员认真学习“老三篇”,努力改造世界观,树立“为写批判文,先做革命人”的思想。在大批判中,他们把自己摆进去,把批修和斗私结合起来,不断促进自身思想革命化,革命大批判不断提高到新的水平。
第二,写作和劳动的关系。贫下中农革命大批判小组都是坚持“三不脱离”:不脱离劳动,不脱离群众,不脱离实际。正是因为这样,他们才能颂贫下中农所爱,批贫下中农所恨,说出贫下中农心里话,写出击中阶级敌人要害的批判文章。
第三,骨干和群众的关系。贫下中农革命大批判小组时刻记取决不用批判小组的活动代替群众性的革命大批判运动。他们牢记毛主席关于“只有领导骨干的积极性,而无广大群众的积极性相结合,便将成为少数人的空忙”的这一指示,不把大批判小组的活动只限在自己的小圈子里,而是既发挥自己的骨干作用,又注意发挥群众的积极性,有事和群众商量,带动群众积极参加大批判活动,从而推动全县群众性的革命大批判运动,不断地向前发展。
新华社通讯员
新华社记 者
(本报有删节)(附图片)
国务院总理周恩来,四月十九日接见了日本松村谦三先生和由他率领的访华团全体成员。图为接见时合影。 新华社记者摄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