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70年3月9日人民日报 第3版

第3版()
专栏:

把问题交给群众,在争论中求统一
江苏无锡县革新大队党支部书记 陈听保
在我刚担任大队领导工作的时候,开会老是怕争论,怕自己没有办法掌握。因此每做一件工作,我总是把为什么要做的理由,怎么做的办法,领导要注意的问题,在干部会上和盘托出,反复解释,总希望别人全部接受,一致通过。时间长了,就形成开会我说的多,别人说的少。有的人只是点头:“你说的蛮全面,就这样做吧”,或者提出问题要我回答怎么办。结果呢,不能充分调动干部和群众的积极性,常常是会上作出决定很“顺利”,可是执行起来却不顺利:有的不得力;有的走了样;有的一碰钉子就怀疑动摇;也有的生搬硬套,把好事办坏。这使我很苦恼。带着这个问题,我学习了毛主席著作。发现我们过去的“一致”,只是形式上的统一,而不是民主基础上的集中,思想认识上的统一。我那种害怕不同意见争论的思想,是资产阶级形而上学的思想。毛主席教导我们:“党内不同思想的对立和斗争是经常发生的,这是社会的阶级矛盾和新旧事物的矛盾在党内的反映。党内如果没有矛盾和解决矛盾的思想斗争,党的生命也就停止了。”对于每个重大问题,干部和群众中有不同意见,是符合客观规律的,没有争论才是奇怪的。有了矛盾,是遵照毛主席的教导,承认矛盾,分析矛盾,解决矛盾,促进事物向着革命方面转化,还是害怕矛盾,回避矛盾,这是两种世界观的斗争。认识提高了,我就一反过去的做法,开起会来让大家充分发表意见,开展争论,经过争论统一认识,会后大家一起行动。
每次开会我都事先通知,出“安民告示”,“让大家知道要讨论什么问题,解决什么问题,并且早作准备”,不搞突然袭击。在会上先不忙讨论具体做法,而是根据毛主席关于“历史的经验值得注意”的教导,从总结历史经验入手,用革命大批判开路,使大家深刻了解要做的工作的意义,清除这方面的“刘毒”,用毛泽东思想统一认识。大家反映:这样开会等于小整风,开一次会总结一次工作,批一次“刘毒”,进一步提高大家的毛泽东思想觉悟,这是突出无产阶级政治。
讨论中,我让大家畅所欲言,允许提问题,摆矛盾,有不同意见可以争论。有时我和革委会副主任还有意识地提出一些问题。在争论中,要求大家摆事实,讲道理,以理服人。对原则问题一定要辩个水落石出,不能含糊。因此我们大队开起干部会来特别热闹,大家充分发表意见。我们体会到:事物总是在矛盾斗争中发展的,反映事物本质的各个矛盾侧面,只有在争论中才能较多地暴露而被人们所认识;人的思想也只有在争论中才能充分展开,“真理愈辩愈明”,最后在毛泽东思想基础上获得统一;解决矛盾的办法,也只有在争论中才能不断修改、补充和完善。
就拿去年我们大队扩种双季稻这件事来说吧,就经过多次争论。前几年我们大队水稻亩产量一直在一千斤左右。有的人认为“产量不算低,贡献不算小”,满足现状,不想夺取高产更高产。这可是个原则问题。我们就举办毛泽东思想学习班,反复学习毛主席的“备战、备荒、为人民”等伟大教导,狠批刘少奇散布的“爬行主义”等黑货,提高了广大干部、群众为革命争高产,为战备多打粮的自觉性。如何夺取更高产?我们根据本大队人多田少的特点,提出了扩种双季稻的方案。这时就出现了两种意见:多数人认为这是夺取水稻高产更高产的必由之路,他们举出前年几个生产队双季稻大增产的例子作证明。少数人认为多种双季稻缺乏经验,农活紧张,又要分散肥料、农药,弄得不好,可能象前年另一个生产队那样,双季稻两熟产量不如单季稻一熟高。大家对这两种意见开展了充分的讨论。分析了全大队前年双季稻生产的经验教训,分析了去年扩种双季稻的不利和有利条件,最后一致认为扩种双季稻是增产的方向,但对经验不足和劳力、肥料不足等困难也不能忽视。根据这种情况,去年全大队种了百分之四十的双季稻。由于充分发挥了人的主观能动性,狠抓了肥、虫(保)、管三关,获得大丰收,使全大队水稻平均亩产达到一千一百四十一斤,全大队交售给国家的粮食比前年增加一倍。
毛主席教导我们:“对立统一规律是宇宙的根本规律”,照着客观规律去做就有自由,违反了就碰钉子。由于我们按照毛主席的教导办事,绝大多数决定是经过争论统一认识后订出来的,是在民主基础上的集中,因此就能坚决执行,贯彻到底。


第3版()
专栏:

先做学生后做先生
江苏南通县金余公社中心大队 第六生产队革命领导小组组长
季光明
我担任生产队革命领导小组组长工作已有一年了。开始的时候,我认为自己文化水平高,又经过
“四清”运动的锻炼,当小组长满有把握。
没想到,当组长还没有几个月,在棉花生产上就出了一个大漏子。三十四亩棉田因为没有挖好排水沟,阴雨一来,田里积水渐多,棉苗经不住水涝,普遍有烂根现象,下面叶子渐渐枯黄起来。看着这情景,贫下中农心里十分焦急,一个个冒雨下田,挖排水沟。虽然尽力排涝,但是棉花前期的生长毕竟受到影响。贫下中农一针见血地指出:“棉花被淹,影响生长,这是你主观主义的结果,你要接受教训啊。”
听了贫下中农恳切的批评,再看看田里棉苗的长势,我心里难受极了。原来贫农吴加林早就向我提过,久晴之后可能有久阴,棉花田里的排水沟得赶快挖才行。可是我自以为高明,没有接受他的意见。毛主席教导我们:“群众是真正的英雄,而我们自己则往往是幼稚可笑的,不了解这一点,就不能得到起码的知识。”我认识到棉花受涝,是我以“先生”自居,没有虚心听取贫下中农意见所造成的恶果。
吃一堑,长一智。从此我决心做群众的小学生。去年八月份,一位贫农社员向我提出,中稻的大敌是稻飞虱,一定要及早防治。我觉得这个意见提得好,就发动群众,研究出一套防治稻飞虱的措施,在中稻抽穗以后,及时地把稻飞虱消灭在萌发状态,确保了中稻的大丰收。
通过这两件事,我认识到:作一个基层干部,只有以满腔的热情,放下架子,甘当群众的小学生,才能从群众中吸取丰富的智慧,成为走在群众前面的指挥员。


第3版()
专栏:

既要耐心等待 又要积极做工作
江苏南通县金余公社中心大队 第五生产队革命领导小组组长
袁世清
一九六八年,我们生产队革命领导小组提出:为了全面贯彻执行毛主席的“备战、备荒、为人民”的伟大战略方针,必须自力更生,艰苦奋斗,大积自然肥料,做到不用或少用化肥,也能夺取粮、棉高产。在讨论这个意见时,多数群众赞同,有一部分人有不同看法。有的说:“增产还是靠化肥,积青肥花工多,肥效低。”有的说:“青草埋在花根下,土给挖虚了,雨一下,就要含水,会使棉花落黄。”有的说:
“草有草籽,弄得不好,要发芽生根,形成草荒,得不偿失。”这些活思想不解决,就影响积肥运动的顺利开展。
对一件新事物,群众中有不同的意见,应该怎么办呢?我们就请教毛主席著作。毛主席说:“有许多时候,群众在客观上虽然有了某种改革的需要,但在他们的主观上还没有这种觉悟,群众还没有决心,还不愿实行改革,我们就要耐心地等待;直到经过我们的工作,群众的多数有了觉悟,有了决心,自愿实行改革,才去实行这种改革,否则就会脱离群众。”毛主席的伟大教导,使我们豁然开朗。原来这里面有个主观与客观的矛盾啊!一部分群众积肥的积极性不高,是由于他们对自力更生、勤俭种田的重大政治意义认识不足;同时由于长期靠化肥种田,缺乏用青肥增产的实践。这就要求我们一方面耐心等待群众觉悟,另一方面又要积极地去做工作,帮助他们提高认识,并通过试验,消除疑虑。
于是,我们就组织全队社员学习毛主席的“备战、备荒、为人民”的伟大战略方针和大寨贫下中农自力更生、艰苦奋斗的革命精神,广大群众认识到大积自然肥料的重大政治意义。同时,我们又专门划出四亩棉田作试验。其中两亩施三十二斤化肥,另外两亩下了青肥。结果,化肥见效快,但肥效期短;青肥见效慢,但肥效期长。下青肥的棉田比施化肥的棉田每亩多收皮棉十一斤。
在棉花生长期,虽然中间下了很长时间的雨,由于我们下青肥时,注意埋深踏实和排水,所以棉花没有受到水涝的危害。青草也烂透了,草籽不能生根发芽,没有出现草荒。
这个对比试验,极大地鼓舞了全体社员。原来有怀疑的社员消除了顾虑。打这以后,群众积自然肥料的积极性大大提高。一九六九年,一个夏季就积了大量青肥,使二十五亩中稻没有用一斤化肥而获得近千斤的高产。不但节省了国家的化肥,而且有利于夺取今年的农业新丰收。
通过以上事实,我们深深体会到:领导要站在群众运动的前面,就要正确对待群众,特别是当“群众在客观上虽然有了某种改革的需要,但在他们的主观上还没有这种觉悟”的时候,既要耐心等待,又要积极地做工作。通过过细的思想工作和典型示范,提高群众的觉悟,把群众充分发动起来,才能发挥无穷无尽的力量,向生产的深度和广度进军,夺取更大的胜利。


第3版()
专栏:

艰苦创业闹革命
手起家办工厂
永城县木器厂是从十年前的三个茅草棚发展起来的。在大跃进的战鼓声中,一群土木匠怀着建设社会主义的革命豪情,跨入了大办工业的行列,决心建设一座为农业生产服务的木器厂。当时,一无厂房,二无设备,他们在县城西北角一片布满荒坟的洼地里,搭起了三个茅草棚,白手起家办工厂。
“荒坟洼里办工厂,瞎能!”“兔子尾巴长不了!”一股股冷风向他们吹来。党支部书记康进民挺身而出,斩钉截铁地说:“办木器厂是社会主义建设的需要。有毛主席的‘自力更生’、‘艰苦奋斗’的明灯照路,工厂一定要办起来!”工人们紧握拳头,坚定地表示:“对!天塌下来俺们顶,地陷下去俺们填,这条路走定了!”他们头顶晨星,脚踏月光,铲荒坟,填洼坑,从七百米远的地方,一筐一车的把土运来。拚着命大干了三年,硬是把六千平方米的厂址垫高了一尺多。
在艰苦创业的日子里,困难很多。酷暑天,烈日似火,工棚下象蒸笼,工人们闷得透不过气来;严冬季节,工人们头顶青天,迎着刺骨的寒风拉锯解板,脸冻肿了,手冻烂了,但大家艰苦创业的革命意志磨练得更加坚强。他们满怀信心地说:“只要我们硬着头皮干下去,一定能闯出一条路来。”
随着生产的不断发展,工厂人员也逐步增加,这时,上级批准他们用自筹资金建设一些厂房和宿舍。工人们一个钱当两个钱用,从设计到施工,除了请少量的技工垒墙以外,打地基,运砖瓦,合梁檩,做门窗等,都是自己动手干的。为了节省好木材支援农业,他们自找“麻烦”,把一米长的下脚料接起来做檩梁,从废料堆里挑挑拣拣拼凑成房顶瓦板,用八间房子的钱盖了二十间房子。工人们就是这样靠一副铁肩,一双铁手,在几年的时间里,建起了近两千平方米的厂房和宿舍,垒起了二百多米长的围墙。
土法制造“洋机器”
过去,这个厂靠锛斧凿锯手工搞生产,不能够又快又好地生产农具。为了改变这种落后状况,木工师傅们曾试图进行技术革新,制造木工机械。但是,由于叛徒、内奸、工贼刘少奇推行的“洋奴哲学”、“爬行主义”,扼杀了工人们的这种积极性。无产阶级文化大革命重新燃起了技术革新的烈火,工人们决心自己动手,实现木工机械化。
消息一传开,有的人摇头,有的人说风凉话:“掂斧子的手能砍出洋机器!”“凭一把三角锉一个钢锯能造出机器,想得怪高。”工人们坚定地回答说:“路是人走出来的,机器是人造的,有光辉的毛泽东思想引路,没有过不去的火焰山。”他们狠批了叛徒、内奸、工贼刘少奇的“爬行主义”和“洋奴哲学”,大破“怕”字,大立“敢”字,以老木工丁彩云为主的技术革新小组,勇敢地挑起了制造“洋机器”的重担。
前进的道路总是不平坦的。工人们的文化水平低,最高的只读过三年书,根本没开过机器,更不懂得机械学原理;既无图纸,又无材料;一把三角锉和一个钢锯就是他们搞革新的全部家当。怎么办?“从战争学习战争”,干中学,学中干,反复实践,不断提高。没有设备,他们就在废品堆里找来一部破车床,从五金社弄来一部破台钻,从县机械厂买回一部烂了机身的小牛头刨。经过拼、凑、代、改,使这些废弃的机器发挥了作用,建成了一个革新车间。没有图纸,就群策群力,边画边改。没有材料,他们就七拼八凑,以旧代新,以木代铁。大家群策群力,干劲冲天,技术革新的烈火越烧越旺。
夜,已经很深了。静悄悄的车间里,工人师傅丁彩云的身影还在灯光下晃动。为了革新元刨机,不知有多少个夜晚,他守着元刨机反复琢磨,直到天明。在他的带动下,革新小组的同志,在困难面前不气馁,从失败当中找原因,经过八十七次的试验,终于制成了自动元刨机,比手工操作提高工效一百八十一倍。
自力更生的道路,越走志气越大。一九六八年,他们自制了安装机。一九六九年,又用蚂蚁啃骨头的办法制成了大型自动带锯。
“世间一切事物中,人是第一个可宝贵的。在共产党领导下,只要有了人,什么人间奇迹也可以造出来。”这个厂自力更生,大闹技术革新,短短四年就创制和仿造大中型木工机械十六种,小的革新二百多项,广大革命工人从锛斧凿锯手工劳动中解放出来,实现了锯木、刨光、打眼、开榫、安装等全部机械化。 革命精神永不丢
木工实现了机械化,有力地支援了农业生产。为了做好农具修配工作,他们除设门市部随到随修外,还专门成立了一支支农修配小组,一年四季活跃在农业生产第一线。革委会主任左化南,亲自带领修配小组的同志,拉着架车,带着干粮,风里来,雨里去,走村串街,为生产队修理农具。
四年来,这个九十多人的小厂,除生产家俱外,为农村生产队修制各种农副业工具十七万余件;改制、创制新式农具二十多种,有力地支援了农业生产。他们这种艰苦奋斗,一心为社会主义建设服务的精神,受到了广大贫下中农的热烈欢迎。
厂子发展了,设备更新了,条件改善了。但是,工人们仍然牢记毛主席关于“节省每一个铜板为着战争和革命事业”的光辉教导,念念不忘为革命节约一块煤、一度电、一分钱、一寸木。有人提出用厂里积累的资金盖一个饭厅,工人们不同意。他们说:“我们要富日子当穷日子过,把钱用到刀刃上。不盖饭厅照样干革命。”工人们因陋就简,秫秸篱笆夹黄泥,搭起了一所茅草棚,作了饭厅。
这个厂的干部,和工人心贴在一起,汗流在一处,带头苦干实干,那里最艰苦,就冲向那里。被群众誉为“红管家”的朱其修,珍惜国家的一砖一瓦,一草一木。他把丢掉的一个钉头,一块碎铁,一个螺丝帽,一粒钢珠都拾起来,利用公休假日锉锉洗洗变成有用的东西。
永城木器厂的同志们,就是这样以艰苦奋斗的革命精神,表达对伟大领袖毛主席的一片忠心,为社会主义贡献自己的力量。 河南商丘地区革委会通讯组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