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70年3月6日人民日报 第4版

第4版()
专栏:

在毛主席的伟大战略方针指引下,发挥人民公社优越性
宁安县地方工业遍地开花
全县已形成地方工业网,为农业生产的迅速发展提供了良好条件
据新华社哈尔滨五日电 在毛主席的“备战、备荒、为人民”的伟大战略方针指引下,黑龙江省宁安县的广大贫下中农,自力更生,大力发展地方工业,取得显著成绩。现在,这个县已经建有农机制造、修配、炼钢、煤炭、化肥、水泥等七十多个工厂,全县十九个人民公社,社社都有了自己的工业。
一九五八年,宁安县广大贫下中农在党的社会主义建设总路线的鼓舞下,办起了四十多个小型厂矿,对农业生产的发展起了很大的促进作用。但是,由于叛徒、内奸、工贼刘少奇反革命修正主义路线的干扰,绝大部分工厂都被砍掉了。在无产阶级文化大革命中,宁安县广大群众高举革命大批判的旗帜,狠揭狠批了刘少奇的反革命修正主义路线,对过去被砍掉的一些工厂进行了重建和扩建,并根据农业发展的需要,又兴办了一批小型工厂。三年来,共办起小型工厂三十多个。
宁安县在发展地方工业中,始终坚持为农业生产服务的方向。他们经常举办各种类型的毛泽东思想学习班,反复学习毛主席关于“农业的根本出路在于机械化”的伟大教导,深入持久地批判刘少奇的反革命修正主义路线,批判资本主义倾向,始终坚持在为农业生产服务的轨道上大力发展地方工业。过去,这个县的广大农村,打谷子都是用马拉着?子碾。县农业机械厂的革命工人,深入农村进行调查,根据贫下中农的意见,经过三个月的反复试验,终于试制成功了“新曙光”脱谷机。使用这种脱谷机,可以提高工效七十倍,深受贫下中农的欢迎。现在全县农村已经结束了用牛马拉?子碾谷的历史。
宁安县在发展地方工业中,坚持大搞群众运动,自力更生,勤俭办厂。他们依靠人民公社集体经济的优越性,自筹资金,自备材料,自己动手,自己培训技术力量,互相协作,办起了一个个小型工厂。全县八个农业机械修配厂,打破“小厂不能制造化工设备”的旧框框,群策群力,克服了重重困难,成功地制造出了二十七台化工设备和各种配件五千多件。在有关部门的帮助下,一个年产五千吨合成氨的化肥厂,只用了八个月时间就建成投产。
地方工业遍地开花,有力地促进了农业生产的发展,改变了广大农村的面貌。现在,宁安县百分之六十的耕地面积实现了机械化耕作,打谷、脱粒、碾米、磨面、铡草等也基本上实现了半机械化。现在,全县已形成了一个地方工业网,为农业生产的迅速发展提供了良好的条件。


第4版()
专栏:

郏县贫下中农发扬自力更生艰苦奋斗的革命精神
积极兴办小型水电 促进农业生产发展
贫下中农兴奋地说:毛泽东思想威力大,自力更生放光芒,农村有了电力网,五谷丰登粮满仓
据新华社郑州五日电河南省郏县广大贫下中农、社员群众和革命干部,自力更生,艰苦奋斗,积极兴办小型水电事业,有力地支援了农业生产的发展。
现在,这个地处山区丘陵地带的县,已拥有小型发电机二千一百台,发电能力达一万五千瓩,输电线路长一千多公里。全县十三个公社,百分之九十五以上的大队都通了电,有了广播。各公社共建起电灌站四十一处,使二百三十多个小塘坝和近四千眼机井、水泉,实现了电力抽水,有三分之二的耕地变成水浇田。由于用电力进行粮食脱粒、饲料粉碎、榨油弹花,节约了大批劳动力投入农业生产。广大贫下中农兴奋地说:“毛泽东思想威力大,自力更生放光芒,农村有了电力网,五谷丰登粮满仓。”
郏县人民在毛主席的无产阶级革命路线指引下,自力更生,艰苦奋斗。没有电线杆,他们就在一片荒草乱石的汝河岸边筹建电杆厂,三年内自造水泥电杆一万二千多根。他们还自己动手制造了办电需要的其他设备。广大革命群众和革命干部豪迈地说:“自己动手,样样都有。”
随着小型水电建设事业的发展,一支亦工亦农的电业技术队伍也成长起来了。几年来,这个县先后办了八期学习班,为社队培训出一千四百多亦工亦农的电工。这支由贫下中农出身的青年组成的电工队伍,能立杆、架线和安装、修理电机,为农村发展水电建设事业,作出了不少贡献。


第4版()
专栏:

壶关县农械厂全心全意为农业生产服务
本报讯 山西壶关县农业机械厂工人,遵照伟大领袖毛主席关于“要节约闹革命”的教导,大搞修旧利废和技术革新的群众运动,实现了机械化生产。原来这个厂只能担负一些中、小修任务和生产一些简单的农机具,现在不仅能承担全县各种农业机械的大修任务,而且还能生产小型拖拉机、三○八型多用粉碎机等比较复杂的机器。
过去,这个厂由于受叛徒、内奸、工贼刘少奇反革命修正主义路线的影响,一度存在着重制造轻修配的倾向,把农机修配任务当作额外负担,认为干这种活零星、麻烦、油水小,往往推出门外不管。在斗、批、改中,全厂工人狠批了刘少奇的“利润挂帅”、“物质刺激”等黑货,坚持修制并举,以修为主的方针,确立了全心全意为农业生产服务的思想。他们把修旧利废、勤俭节约的革命精神贯彻到支援农业的全部工作中去,千方百计地降低修理费用,以减轻集体经济的负担。
一次,长治县一个生产队长送一台机座坏了的粉碎机来厂修理。一个修理人员为了赶时间,准备换一个新机座,需要花三十多元。革委会副主任、老工人牛跃廷知道后,就和这个工人一起研究、设计出一个多快好省的“镶套”办法,把机器修好了,只用了三元钱。后来,这个厂用这种修配办法修好了上百台粉碎机,为国家节约了十多吨规格钢材,为农村社队节约了三千多元资金。
这个厂为了减少社员来厂修配机器的时间,替农村节约劳动力,还经常派出流动检修服务队,深入农村修理农机具。


第4版()
专栏:

高原红色邮运员
在巴颜喀拉山下,从称多县的清水河到曲麻莱县革委会驻地这段近千里的草原上,有一支由四个贫苦牧民出身的藏族邮运员组成的马班邮运组。他们以一不怕苦、二不怕死的革命精神,七年如一日地战斗在平均海拔四千五百米以上的高原上,运送各种邮件百万件,把毛主席著作和报刊等及时传送给曲麻莱县广大牧民和各级革委会,没有发生过一次丢失、积压、损毁等事故。他们被称誉为高原红色邮运员,毛泽东思想宣传员。
从清水河到曲麻莱县这条邮路,地势高寒,空气稀薄,中间还隔着重重高山,横着滚滚激流。气候变幻莫测的夏秋季,暴雨之后,好多路变成了淤泥滩;气温常在零下三、四十度的冬春季节,山路口冰封雪盖,人马很难通行。邮班往返一次,骑马需要整整十天时间。就是在这条艰险而漫长的邮运线上,这个邮运组的同志们怀揣毛主席著作,心向红太阳,克服重重困难,坚持每月出班三次(两人一班),每年每人平均要走一万多里路,一年内一半以上的时间要在风雪严寒的路途上度过。
不论风天雨日,夏季冬季,七年来他们都准时出班。在大雨滂沱的夏秋季他们宁肯忍受暴雨的浇淋,却把雨衣,甚至自己的铺盖盖在邮袋上;当雨水泡湿了牛粪,烧不成开水时,他们就一口炒面一口冷水,从不叫苦。在困难面前,他们高声朗诵“下定决心,不怕牺牲,排除万难,去争取胜利”,鼓舞自己的斗志。就这样,他们年复一年地战斗在这条邮运线上。
这四个邮运员都出生在贫苦牧民家里,有的在万恶的旧社会乞讨、流浪,受尽了牧主头人的残酷压迫。是毛主席把他们从旧社会的苦难中拯救了出来。他们对毛主席无限热爱。多年来,他们一直如饥似渴地学习毛主席著作,不论工作再多,任务再重,环境再苦,文化再低,学习毛主席著作从不放松。
有一次,风雪交加,邮运组来到了高耸入云的赛康山下,通往山顶的半截山路完全被齐胸深的雪盖住了。是前进还是后退?这时他们打开《毛主席语录》,一遍又一遍地学习毛主席关于“下定决心,不怕牺牲,排除万难,去争取胜利”的伟大教导,增添了无穷的力量。共青团员列伟拉着乘马带头领路,奋力攀登,好不容易爬到半山腰,脚下的冰石一滑,又滚了下去。他爬起来,毅然脱掉了鞋子,又继续攀登,奋战了半天,终于战胜了风雪,跨过了赛康大山。
在无产阶级文化大革命的激烈斗争中,邮运组的同志们更深切地认识到“大海航行靠舵手,干革命靠毛泽东思想”这个伟大真理。他们把运递、发行毛主席著作,宣传毛泽东思想当作自己头等重要的任务。
他们为了尽快地把毛主席著作送到牧民手里,不断对邮运班期进行了改革。原来是月班,以后改为二十天一班。后来,他们又在原有条件下,把二十日班改成了十日班。邮运组的同志们每次出班前要做的头一件事,就是从书店里领上毛主席著作,沿途发行。运送毛主席著作,有时驮马不够,他们宁可少带行李,甚至把自己的铺盖丢下。每当毛主席的最新指示一发表,他们走到那里就宣传到那里。他们克服不识字的困难,常常自己先背会、记熟,再下去给沿途群众宣传。广大贫下中牧和革命干部亲切地称他们是毛泽东思想宣传员。(据新华社西宁五日电)


第4版()
专栏:

山西省盂县城关车辆社工人,发扬敢想、敢说、敢干的革命精神,群策群力,制成了七瓩电动机。这是工人们在一起总结经验。
本报通讯员摄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