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70年3月30日人民日报 第3版

第3版()
专栏:

用毛泽东思想培育一代新人
  ——宝坻县对知识青年进行再教育的调查
为我国广大知识青年上山下乡、走同工农相结合道路做出榜样的邢燕子、侯隽、铁姑娘张秀敏所在的河北省宝坻县,几年来,已有五千多名知识青年在这里插队落户。他们在农村这个广阔的天地里,沐浴着毛泽东思想的灿烂阳光,正在茁壮地成长。一代新人在成长
一九五五年,伟大领袖毛主席发出号召:“一切可以到农村中去工作的这样的知识分子,应当高兴地到那里去。农村是一个广阔的天地,在那里是可以大有作为的。”一九五八年,知识青年邢燕子遵照毛主席这一伟大教导,怀着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的雄心壮志,从中学回到了自己的家乡宝坻县司家庄大队,为全国广大知识青年上山下乡做出了榜样。同年,家在小于庄大队的知识青年张秀敏,为了改变自己家乡一穷二白的落后面貌,串连了五个女知识青年,组成一个突击队,投入了三大革命运动。一九六二年,北京良乡中学高中毕业生侯隽,又沿着毛主席指引的道路,从首都来到了宝坻县窦家桥大队安家落户。从一九六四年以来,先后又有五千多名知识青年从天津、北京等城市来到宝坻农村。他们在毛泽东思想哺育下,在接受贫下中农再教育的过程中,阶级斗争和两条路线斗争觉悟不断提高,成为农村三大革命运动的一支生力军。他们在农村热情宣传毛泽东思想,积极参加革命大批判。毛主席的最新指示一发表,知识青年就边学习,边宣传,做到宣传不过夜。在有知识青年集体插队落户的三百七十九个大队中,知识青年同贫下中农一起建立了读报组、广播组、评论组,成立了业余文艺宣传队,积极宣传毛泽东思想,用毛泽东思想占领农村思想文化阵地。
广大下乡知识青年在生产斗争与科学实验中,也成了骨干力量。经过劳动锻炼,他们初步学会了农活,并在生产上有所钻研,对推动当地农业生产的发展,作出了一定的贡献。窦家桥大队的下乡知识青年,和革命干部、老贫农组成了一个三结合的科学试验小组,共同研究根治盐碱地的办法。经过三年的苦干、实干、巧干,终于在南大洼的碱地上第一次获得亩产玉米五百多斤的好收成,开始改变了窦家桥大队的低产面貌。民会庄大队的下乡知识青年和贫下中农一起,把外地的良种引来进行培育、推广,全大队的十几种农作物全部实现了良种化,亩产量由一百多斤猛增到五百多斤,变缺粮队为余粮队。
目前,在全县下乡知识青年中,有八十名分别被选为大队、公社和县、省各级革委会的成员;有二百九十二人担任生产队、生产大队的会计、保管和记工员;有二百一十三人担任农业技术员;有六十人成了各种农业机械手;有八十人成了民办小学教师;有八十人当了“赤脚医生”;有七人分别当了公社和县广播站的广播员,还有许多人成了学习毛主席著作的辅导员。几年来,全县有三百一十四名下乡知识青年分别被选为出席县、地区、省的活学活用毛泽东思想积极分子代表大会的代表,并且有一批人光荣地加入了中国共产党和共青团。这批下乡知识青年的迅速成长,是广大贫下中农和革命干部,用毛泽东思想给他们以再教育的结果。
教育知识青年坚决走毛主席指引的道路
宝坻县广大贫下中农和革命干部,从活生生的阶级斗争和两条路线斗争中,清醒地看到:资产阶级在和无产阶级拚命地争夺青年一代。他们进一步理解了毛主席无产阶级革命路线的英明伟大,认识到知识青年上山下乡,是一项具有重要战略意义的革命措施,是关系到培养和造就千百万无产阶级革命事业接班人的大问题,是巩固无产阶级专政,防止资本主义复辟的百年大计。
在无产阶级文化大革命中,宝坻县各级革委会成立后,在人民解放军支左人员帮助下,认真总结了以往在培养知识青年问题上的经验教训,更加自觉地用毛泽东思想对他们进行再教育。全县层层举办毛泽东思想学习班,组织知识青年反复学习毛主席的光辉著作“老三篇”和《青年运动的方向》,发动知识青年以毛泽东思想为武器,以刘少奇在文艺界的代理人、反革命修正主义分子周扬,一九六四年两次来宝坻,用资产阶级名利思想毒害知识青年的罪恶事实为靶子,深入持久地开展革命大批判,狠批刘少奇的“读书做官论”、“下乡镀金论”和“公私溶化论”等黑货。通过学习和革命大批判,广大知识青年更加痛恨刘少奇的反革命修正主义路线,更加热爱毛主席的无产阶级革命路线,坚定了他们在农村干一辈子革命的思想。有一个下乡知识青年说:“刘少奇这个大坏蛋把我害苦了,在他的‘下乡镀金论’的毒害下,我抱着在农村干三、五年,将来回城市当干部的想法来到这里,长期安不下心来。如果再不很好地接受贫下中农的再教育,改变旧思想,就会变成资产阶级的接班人了,这是多么危险的事情啊!”
现在,全县下乡知识青年的精神面貌都发生深刻的变化,决心沿着毛主席指引的同工农相结合的光明大道走下去,为实现伟大的共产主义奋斗终身。
帮助知识青年彻底改变旧思想
伟大领袖毛主席指出,阶级斗争是青年的一门主课。林副主席说:“不懂得什么是阶级,不懂得什么是剥削,就不懂得革命。”宝坻县广大贫下中农和革命干部,遵照毛主席的教导和林副主席的指示,针对知识青年生在新社会,长在红旗下,没有亲身经受阶级压迫,阶级感情淡薄,阶级斗争观念不强的弱点,在对他们进行再教育的过程中,把阶级教育放在第一位,同时搞好劳动生产教育,改造他们的旧的思想感情,认真帮助他们解决爱谁,恨谁,跟谁走,为谁服务的问题。
知识青年来到农村,广大贫下中农组织他们学的第一篇文章就是毛主席的光辉著作《中国社会各阶级的分析》;上的第一堂课就是今昔对比、忆苦思甜;吃的第一顿饭就是忆苦饭;办的第一件事就是认门、认人、认阶级。然后组织他们活学活用“老三篇”,树立不为名,不为利,不怕苦,不怕死,一心为革命,一心为人民的思想,并且把讲三史(村史、家史、革命斗争史),开三会(讲用会、报告会、谈心会)活动列为制度,定期召开,不断提高知识青年的政治思想觉悟。
广大贫下中农和革命干部,还十分注意用现实的阶级斗争为活教材,对知识青年进行阶级斗争的教育。在司家庄大队插队的知识青年刚到农村时,对尖锐复杂的阶级斗争很不理解,甚至把地主、富农分子献殷勤,拉家常,送东西,都当成是对自己的关心。贫下中农发现这种情况,就及时组织他们进一步反复学习毛主席有关阶级和阶级斗争的教导,抓住现实的阶级斗争,对他们进行教育。有一天下大雨,有一个反动富农分子,拿着竹竿子捅大队干部王庆珍家的水沟眼,放掉院里的积水。知识青年李庆奎看见了,还以为他是好心肠。可是贫下中农用阶级分析的方法,一眼就看穿了阶级敌人的黑心。原来王庆珍住的房子,是土改时分的这个反动富农分子的,这个坏蛋这次捅水沟眼放水,是心里有其反动打算的,他放水保护房子,是妄图有一天再把房子夺到他的手里。贫下中农揭穿了阶级敌人的罪恶嘴脸,狠狠批斗了这个反动富农分子妄想变天的反动行为。这件事,给知识青年们上了生动的一课,提高了他们的阶级斗争觉悟。
在劳动上,广大贫下中农对知识青年严格要求,一丝不苟,言传身教。针对有些下乡知识青年放不下架子,不能和群众打成一片的弱点,贫下中农在生产斗争中反复地帮助他们用毛泽东思想改造世界观,培养劳动人民的思想感情。在北郝庄大队插队落户的知识青年胡正媛,一次在给棉花整枝打杈时,想超过社员,心急手快,把叶枝留得过长,象个小尾巴。老贫农周士彬看到后,就对她说,你留下这么多小尾巴,就占了果枝的养分,它要影响棉桃生长,降低产量呵。打棉杈也和思想改造一样,思想改造不彻底,留个“私”字的小尾巴,就会妨碍我们更快进步。说着,他就耐心地把着手教小胡如何打杈。这给胡正媛很大教育。
贫下中农就是这样以一件件活生生的事实教育知识青年,使他们的思想感情逐渐地发生了深刻的变化。
抓紧抓细,用典型指导一般
宝坻县各级革委会深刻领会毛主席关于“知识青年到农村去”这一伟大指示的重要意义,把知识青年的安置和“再教育”工作列入议事日程,并切实抓紧、抓细。这个县的革委会主任和其他主要领导成员,都经常亲自深入到下乡知识青年中去了解情况,解决问题,总结经验。县革委会还有一名常委专管这项工作。各社队也分别建立了有革命干部、贫下中农和下乡知识青年代表参加的再教育领导小组,做到政治上有人抓,生产上有人教,生活上有人管。知识青年高兴地说:“领导抓得紧,抓人先抓心,问题解决快,工作做得深。”
宝坻县革委会遵照毛主席关于“任何领导人员,凡不从下级个别单位的个别人员、个别事件取得具体经验者,必不能向一切单位作普遍的指导”的伟大教导,在领导对知识青年进行再教育的工作中,十分强调抓典型,树样板。
邢燕子、侯隽、铁姑娘张秀敏的先进事迹相继在宝坻出现,对广大下乡知识青年产生很大影响,成了青年们学习的榜样。各级革委会便以她们的事迹为活教材,启发广大知识青年自觉地接受贫下中农的再教育,坚定走同工农相结合道路的决心。几年来,在全县下乡、回乡的知识青年中,又涌现出大批先进典型。其中有在阶级斗争的大风大浪中冲杀出来的革命闯将、杨家口大队下乡知识青年张震生;有自觉地接受贫下中农的再教育、刻苦改造世界观的北郝庄大队下乡知识青年胡正媛;有战胜重重困难、坚定不移地走同工农相结合道路的烧角大队回乡知识青年徐英华;有活学活用毛泽东思想、全心全意为贫下中农服务的民会庄大队下乡知识青年赵爱伶。在下乡知识青年先进集体中,有虚心接受贫下中农再教育,不断促进思想革命化,在阶级斗争和生产斗争中发挥积极作用,被评选为县和地区活学活用毛泽东思想先进集体的?沽大队和后新大队下乡知识青年小组;有在阶级斗争中顶妖风、战恶浪,击退阶级敌人猖狂进攻的司家庄大队下乡知识青年小组;有在生产斗争中和贫下中农一起战天斗地、改变穷困面貌的窦家桥大队下乡知识青年小组;有在科学实验中改良土壤、培育良种,为夺得粮食高产作出贡献的民会庄大队下乡知识青年小组;有以“铁姑娘队”著称,艰苦奋斗、自力更生,在三大革命运动中作出出色成绩的小于庄大队下乡知识青年小组。各社队也有自己各种不同类型的典型。为了总结经验,宣传先进典型,从县革委会成立以来召开过三次全县下乡知识青年活学活用毛泽东思想讲用会,两次贫下中农对知识青年进行再教育的经验交流会。县革委会还组织先进典型人物到知识青年中介绍自己活学活用毛泽东思想,接受贫下中农再教育,努力改造世界观的经验。这些样板、典型,都成为全县广大下乡知识青年学习的榜样,他们说:“这样的典型,我们看得见,摸得着,学有对象,赶有目标,越学越爱学,越学越有劲。”
新华社通讯员 新华社记者
(本报有删节)


第3版()
专栏:

  积极响应毛主席关于“绿化祖国”的号召
  宁县大力发展造林事业
甘肃省宁县革委会积极响应毛主席关于“绿化祖国”的号召,在领导造林工作中,抓典型,树样板,推广队办林场造林营林的经验,有力地促进了全县造林事业的发展。几年来,全县百分之八十七的大队都办起了林场,植树造林已达五万多亩,在控制水土流失方面发挥了作用。
宁县地处陇东黄土高原,沟壑纵横,树木稀少,水土流失严重。一九五六年,广大贫下中农积极响应毛主席的伟大号召,组织起来,植树造林,决心改变面貌。但是,由于叛徒、内奸、工贼刘少奇反革命修正主义路线的干扰,植树造林的群众运动遭到了严重破坏。无产阶级文化大革命开展后,广大革命群众狠批了刘少奇的反革命修正主义路线,植树造林的群众运动,重新蓬勃开展起来。
宁县革委会成立以后,十分重视造林工作。他们发现南义公社张堡大队贫下中农组织了专业队,办起了林场,有计划地植树造林,治理沟壑,成绩显著,在不长的时间内,就使光秃秃的大沟变成了林木成片、花果满山,立即进行了调查研究。他们认为,队办林场是一个新事物,它能够做到有造有管、造管结合,改变过去只造不管、无人负责的现象,是多、快、好、省地发展林业、治理沟壑的好办法。于是,进一步总结了他们的经验,并且召开队办林场经验交流会,推广了队办林场的先进经验,从而在全县掀起了一个队办林场、营林造林的热潮。 (据新华社)


第3版()
专栏:

  水乡造林大有可为
越溪公社第六生产大队十二年植树三万多株,生产、生活用材自给有余,改变了无山水网地区缺木少树面貌
太湖之滨的江苏省吴县越溪公社第六生产大队的贫下中农、社员群众和革命干部,遵照伟大领袖毛主席关于“绿化祖国”的伟大教导,从一九五八年开始,在无山的水网地区长期坚持植树造林。十二年来,他们共栽杨榆、白榆、梿树、榉树、柏树等三万多株,做到了生产、生活用材自给有余,绿化了村庄,改变了水乡面貌。
近几年来,这个大队除用集体和个人栽种的树木,建造了仓库、学校、牛棚、猪圈、住房一百五十多间,解决了大队范围的电话、广播所需全部杆木,制造一批中、小农具以外,还给国家提供了杂木三万一千余斤,支援兄弟大队树苗上万株。
越溪公社六大队农用、民用木材,过去依靠国家供给。随着农业生产的发展和社员生活水平的不断提高,生产和生活用材的需要量越来越大。一九五八年,在总路线、大跃进、人民公社三面红旗的光辉照耀下,大队党支部组织全队干部和社员群众认真学习了伟大领袖毛主席关于“自力更生”和“绿化祖国”的伟大教导,大家决心发扬艰苦奋斗的精神,自己动手植树造林,绿化水乡,尽快实现农用、民用木材自给。随后,大队党支部又组织社员群众分析水乡的特点,使大家认识到水网地区虽然没有荒山荒地,但圩堤、河边、渠旁以及村前村后都可以植树造林。在这些地方造林,不但不占用耕地,而且可以防风挡浪,牢固堤岸,有利水土保持。经过分析,大家信心倍增,感到水乡造林潜力很大,大有可为。于是,全大队迅速掀起了植树造林热潮,一九五八和一九五九两年,全大队就植树九千余株。现在,全大队集体植树达到二万余株,社员植树一万多株,做到空地都有树,改变了以往水乡缺木少树的面貌。
第六大队党支部在植树造林的群众运动中,还狠抓了林木管理。大队统一规划的林木有专业护林员加强管理,生产队也建立了“三结合”的护林小组管理林木。并且制订护林公约,教育群众,人人遵守,大家管树,巩固了植树造林的成果。
(据新华社)


第3版()
专栏:

  坚持办好良种场
  毛主席说:“有了优良品种,即不增加劳动力、肥料,也可获得较多的收成。”怀柔县沙峪公社渤海所大队,九年来认真执行了这一指示。
北京市怀柔县西北山区的沙峪公社渤海所大队,九年来坚持办好良种场,对促进农业生产的发展起了显著作用。
这个良种场九年中先后引种试验了一百三十多个品种。经过反复试验,选定推广了小麦八个品种,水稻七个品种,玉米四个品种,白菜、花生各两个品种,提供各种优良种子十五万多斤。他们培育的适应当地生长条件的玉米种子,单位面积产量比当年种的其它玉米品种产量高一倍以上。第十七生产队的十亩稻田,一九六八年改用了良种场繁育的“东方红”品种以后,比前一年的产量增加了两倍。良种场还推广了许多较先进的生产技术,对改革旧的耕作制度和种植习惯,落实农业“八字宪法”,起了很大的促进作用。全大队的粮食总产量,一九六八年比一九五九年增长了一点四倍,不仅摘掉了缺粮队的帽子,而且第一次向国家交售余粮六万多斤。
这个良种场的干部和群众遵照毛主席的教导,坚持按一切经过试验成功后再推广的原则办事。建场头一年引进的十三个东北高粱品种,由于没有注意从当地的实际出发,结果繁育出来的种子没有达到增产的效果。后来,他们总结了教训,从当地生产最需要的种子着手,引种育种,使退化混杂降产的品种恢复了高产,受到了群众欢迎。这个大队原来种的黄豆品种混杂,每亩产量只有百斤左右。良种场接受过去单纯依靠外援的教训,坚持自选自育。他们对原来的黄豆品种,从种到收,进行细致观察,找出秧矮、直立、不倒伏、结角多、籽粒满的豆棵,一棵一棵拴上标记,单收单打,第二年在良种场培育,二亩收了六百斤。经过几年繁殖,这个良种已经普遍推广。从此以后,这个场就把坚持少量引进,经过试验,然后推广,做为繁育良种的一个重要措施,收到良好效果。
(据新华社)


第3版()
专栏:

河北省栾城县北浪头大队贫下中农遵照毛主席“备战、备荒、为人民”和“绿化祖国”的伟大教导,充分利用村头地边植树造林。
本报通讯员摄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