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70年3月30日人民日报 第1版

第1版()
专栏:

毛主席语录
要使我国富强起来,需要几十年艰苦奋斗的时间,其中包括执行厉行节约、反对浪费这样一个勤俭建国的方针。


第1版()
专栏:

  坚决贯彻执行毛主席的自力更生艰苦奋斗方针
  井陉工人使古老煤矿恢复青春
大找煤炭资源,自建新矿井,使这个曾被一小撮走资派宣布“死刑”、即将报废的煤矿,可继续开采三十年,为祖国社会主义建设贡献力量
新华社石家庄二十九日电 井陉矿务局广大工人群众、革命干部和革命技术人员,深入批判叛徒、内奸、工贼刘少奇的反革命修正主义路线,坚决贯彻执行毛主席的“自力更生”、“艰苦奋斗”的伟大方针,大找煤炭资源,自建新矿井,使这个即将报废的古老煤矿,恢复了青春,为祖国的社会主义建设贡献力量。
到目前为止,这个矿新发掘的煤炭资源,可以继续开采三十年。为了开采这些煤炭,工人们自己动手,已经建设好四对新矿井,煤炭产量节节上升。以一九六六年为基数,一九六七年的原煤产量增长百分之五,一九六八年增长百分之二十三,一九六九年增长近百分之三十四。三年中为国家增产的主焦煤,相当于一个中型矿井三年的总产量。
井陉煤矿是一个有七十年历史的老矿。解放以前,这个矿遭到帝国主义、封建军阀和国民党反动派的残酷掠夺,矿井奄奄一息,生产能力急剧下降。在无产阶级文化大革命以前,一小撮走资派就宣判了这个矿的“死刑”,主张“收摊子”。他们说什么这里是“禁区”、“塌陷区”、“采空区”、“老虎嘴”,没有煤;那里是“火焰山”、“地垒区”,有煤也不可采。他们把巷道一条条报废,把井口一个个封闭,把人员一批批调走。
在无产阶级文化大革命中,工人们以毛泽东思想为武器,深入地批判了刘少奇的反革命修正主义路线,决心打破那些修正主义的条条框框,让老矿恢复青春。广大革命工人和革命干部、革命技术人员,发扬一不怕苦、二不怕死的英雄气概,把革命精神和科学态度结合起来,向矿井深处进军,向“禁区”要煤。
在一矿保安巷南部地区,有一条巷道被放顶封闭了。“这里真的没有煤了吗?”采煤一队的革命工人带着这个问题,打开了这条巷道。向前一掘,发现这里有煤,他们决定继续向前掘进。但是,当掘到三百米的地方时,碰到了二十米落差的大断层,煤层突然断绝,再向前进,就是岩石。这时候,矿革委会的负责同志帮助采煤一队工人认真活学活用毛主席著作,对所遇到的问题进行科学分析。大家决心遵照毛主席的教导,
“下定决心,不怕牺牲,排除万难,去争取胜利”。他们穿过了五十多道断层,跨过三个斜坡,前进四百一十米,终于找到了蕴藏量达九万多吨的煤层。
采煤一队找煤的胜利,大大鼓舞了全矿工人。矿务局革委会推广了他们的经验,于是,一个轰轰烈烈的群众性的找煤热潮迅速在全矿区兴起。
涧底采煤区的地质条件非常复杂,人称“老虎口”,过去资产阶级技术“权威”认定这里的煤层已经挖尽,早已把它封闭。采煤三队的工人以敢到“虎口拔牙”的革命精神,克服重重困难,闯进险区,找到了一百多万吨煤炭。
矿上有个火区,早已被贴上了“不能开采”的封条。工人们以大无畏的革命精神,发扬集体智慧,迅速扑灭了地下火,开进了“火焰山”,找到了大量煤炭。
全矿广大革命工人、革命干部和革命技术人员,在毛泽东思想指引下,把那些“禁区”、“塌陷区”、“采空区”、“火焰山”、“地垒区”一个个征服了,为国家找到了数以千万吨计的主焦煤炭资源,加上原来已经勘探清楚的储量,可以再开采三十年。


第1版()
专栏:

  自力更生的道路越走越宽广
  ——记辽阳钢管厂自力更生艰苦创业的事迹
辽阳钢管厂的革命工人和革命干部,在毛主席“独立自主、自力更生”,“勤俭建国”的伟大方针指引下,头顶蓝天,脚踏草地,在短短半年时间内,自己动手建成了这座螺旋钢管厂。这个厂从一九六七年二月投入生产,到一九六九年末,已经为国家生产了一万多吨优质螺旋钢管,向国家上交利润一百九十多万元。
新建的辽阳钢管厂是个地方国营工厂。一九六六年八月,工人出身的革命干部、共产党员赵树德从上级机关接受了筹建这个钢管厂的任务。他首先带领七个工人来到辽阳市郊一个木材厂的旧址,进行工厂的筹建工作。当时,他们面临的是:蓝天一块,草地一片。一幢破烂不堪的旧厂房,静静地躺在齐腰深的蒿草之中。他们在这里安营扎寨以后,便手捧红宝书,学习毛主席关于“自力更生”、“艰苦奋斗”的教导。他们在伟大领袖毛主席的画像前立下了钢铁般的誓言:蓝天当工厂,树下造机器,誓在半年时间内,在荒地上建成钢管厂!
钢管厂动工兴建了。由辽阳市五十多个单位选派的优秀工人,从四面八方陆续赶来,齐心协力投入战斗。这时,却有人吹来一股冷风,说什么:“外国经验证明,建一个螺旋钢管厂得三年,需要投资几百万元,你们一无设备,二无机器,空手建厂,要想半年建成,岂不是笑话!”冷风吹不倒用毛泽东思想武装起来的革命工人,他们坚定地说:我们有毛泽东思想领航,白手起家,红心建厂,一定能够建成!
在施工现场,工人们把一块端端正正地写着“我们的方针要放在什么基点上?放在自己力量的基点上,叫做自力更生”的毛主席语录板插在工地上,作为座右铭,一边学习,一边战斗。没有厂房,工人们拿起斧头,劈木搭梁,拿起瓦刀,和泥抹灰,在短短时间内,便盖起了三百五十平方米的厂房。
生产钢管需要三台卷扬机,眼下连一个零件也没有。买一台旧的,也得花一万五千多元。怎么办?工人们分头出动,从废旧物资里拣来了一个个坏牙轮,找来了一根根旧铁轴,零零碎碎拼凑起来,进行加工修理,硬是自己动手造了三台卷扬机。
十八米直径的扇形齿轮,是生产钢管不可缺少的大部件。有人说:“铸造这样的大部件,一没有图纸,二没有加工设备,真是难死人。”工人们不怕困难,群策群力,经过多次试验,终于用铆焊件代替铸造件,制造成功完全合乎要求的十八米直径扇形齿轮。他们就是这样,在毛主席“自力更生”、“艰苦奋斗”的光辉思想照耀下,凭着一颗红心两只手,突破重重难关,自己设计、自己制造出五百多台(件)机器。
一九六七年二月,一座闪耀着毛泽东思想灿烂光辉的螺旋钢管厂终于建成投入生产了!经过鉴定,这个厂生产的螺旋钢管,质量完全合乎国家标准。工人们昂首挺胸,喜笑颜开,纵情地高呼:毛主席万岁!毛主席万万岁!
迎着无产阶级文化大革命的惊涛骇浪,辽阳市第一个革命委员会——辽阳钢管厂革命委员会诞生了。革委会主任赵树德带领革委会一班人所作的第一件事,是举办毛泽东思想学习班,和大家一起重温毛主席关于“自力更生”、“艰苦奋斗”的教导,决心继续沿着毛主席所指引的这条光明大道朝前走,为建设社会主义祖国作出更大的贡献。
一天,赵树德来车间跟班劳动,扫地时发现地上有几个不足半寸长的焊条头。他把这些焊条头收集在一起,第二天上班前,便领导大家学习了毛主席关于“要节约闹革命”的伟大教导,然后把收好的焊条头拿给大家看。他说:“丢了焊条头是小事,可慢慢的它就会丢掉咱们勤俭办厂的革命精神啊!”在他的带动下,地上的焊条头不见了,勤俭节约的好传统得到进一步发扬。
广大工人说:“自力更生、艰苦奋斗是咱们的传家宝,社会主义建设离不了”。每当新工人到来,老工人们就向他们介绍这个厂的历史,让自力更生、艰苦奋斗的革命精神永远传下去。
(据新华社)


第1版()
专栏:

  通过革命大批判不断提高医务人员的觉悟
  上海新华医院勤俭办医
据新华社上海电 驻上海新华医院工人、解放军毛泽东思想宣传队,以革命大批判开路,教育全院革命医务人员,发扬“节省每一个铜板为着战争和革命事业”的革命精神,为国家节约了大量的资金,进一步落实了毛主席的“备战、备荒、为人民”的伟大战略思想。
这个医院在落实毛主席关于“要节约闹革命”的指示时,一部分医务人员认为,医疗卫生工作特殊,强调节约,就会影响治疗效果。针对这种思想,宣传队和革委会组织全体人员大办毛泽东思想学习班,反复学习伟大领袖毛主席关于“备战、备荒、为人民”和“我们六亿人口都要实行增产节约,反对铺张浪费”的教导,狠批叛徒、内奸、工贼刘少奇“贪大、求洋”的反革命修正主义路线,使广大医务人员深刻认识到,在医务工作中同样必须贯彻执行增产节约的原则。于是,一个勤俭办医、节约闹革命的活动,迅速在这个医院开展起来。过去,理疗科把新纱布擦过一次后,就扔进了箩筐,认为这是医务界的老习惯,不算浪费。通过学习,他们把扔掉的纱布收集起来,自己动手清洗消毒、加工,继续使用。
过去,在修正主义路线的影响下,医院的部分人员讲漂亮、图阔气,医生护士穿的“大夫衣”都要送到一家被服公司去加工、漂白,不但浪费了国家的大量资金,而且缩短了衣服使用期限。通过革命大批判,医院自己成立了被服组,洗“大夫衣”。这一项,一年就为国家节约近三千元。
宣传队还遵照毛主席关于“深入一点,取得经验,推动全般”的教导,总结和推广了锅炉间节约用煤的先进经验。全院以锅炉间为榜样,“自力更生”、“艰苦奋斗”,生产了本院急需的葡萄糖等药品,不但满足了本院的需要,还支援了兄弟单位,为国家节约了大量的药费。


第1版()
专栏:

  解放军工程兵某部在落实毛主席的《五·七指示》过程中
  发扬自力更生艰苦奋斗革命传统 勤俭办农场办工厂取得显著成绩
据新华社讯 人民解放军工程兵某部指战员在落实毛主席光辉的《五·七指示》的过程中,发扬我军自力更生、艰苦奋斗的光荣革命传统,勤俭办场(厂),勤俭办一切事业,取得了显著成绩。几年来,他们开垦荒地七千五百多亩,办起了几个农场;又在驻地附近因地制宜地办起了小型纺织厂、制药厂、盐场、苇场和一些小型煤矿、铁矿、锰矿,不仅有力地支援了国家的社会主义建设,而且大大促进了部队的革命化建设。
这个部队遵照毛主席的《五·七指示》,开始建农场、办工厂时,部队党委认真组织广大指战员学习毛主席关于“自力更生”、“艰苦奋斗”的教导。大家在毛泽东思想指引下,克勤克俭,艰苦奋斗。没有房子住,就住窑洞;没有工具,就自己动手造。他们凭着一颗红心两只手,一把铁锹一副筐,在盐碱滩上,开垦了三千四百多亩荒地。参加农场生产的某团十一连指战员,为了保证生产获得好的收成,冒着零下十七度的严寒,在冰冻三十五厘米厚的污水中破冰取肥,挖出了大批肥料。一九六八年,当水稻拔节灌浆时,遇到一场大旱,指战员们发扬连续作战的精神,硬是用一个个脸盆,一副副水桶,把水从很远的地方运到稻田里,终于战胜了干旱,使五千亩水稻获得了较好的收成。这个部队依靠“自力更生”、“艰苦奋斗”这个法宝,使军工、军农生产从无到有,从小到大,从单一的农业生产发展到又有农业,又有工业、副业生产。
在生产不断发展的情况下,个别同志看“家业”大了,便产生了追求排场的错误思想。如有的要求拆掉农场的土房盖砖房。部队党委针对以上这些活思想,组织大家进一步学习毛主席光辉的《五·七指示》,以“物质条件好了,还要不要艰苦奋斗”为题,领导大家进行深入讨论,使广大指战员明确认识到,在条件好了的情况下是追求排场还是艰苦奋斗,是能不能坚持执行毛主席革命路线的大问题。要继续革命就要艰苦奋斗。认识提高以后,广大指战员自觉地用毛主席关于“务必使同志们继续地保持谦虚、谨慎、不骄、不躁的作风,务必使同志们继续地保持艰苦奋斗的作风”的教导,对照自己,检查自己,继续保持和发扬艰苦奋斗的作风。在农场的部队仍旧住土房,指战员平时外出背着粪筐拾粪,秋收下地带着挂包拾稻穗;在煤矿的指战员,仍旧因陋就简进行生产,做到物尽其用。一辆拉煤的小平车内胎补了一百二十六块补钉还继续使用。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