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70年3月25日人民日报 第3版

第3版()
专栏:

用唯物辩证法指导春耕生产
  河北霸县罗卜营大队党支部
毛主席在一九五七年就指出:“我们要求把辩证法逐步推广,要求大家逐步地学会使用辩证法这个科学方法。”我们遵照毛主席的教导,带着当前春耕生产中的实际问题,学哲学,用哲学,推动春耕生产一浪高一浪地发展。
坚持革命统帅生产
我们大队土地沙碱,水源缺乏,生产条件不好。但是,在毛主席的“备战、备荒、为人民”的伟大战略方针指引下,艰苦奋斗,变困难为胜利,连续五年获得农业大丰收,平均亩产五百二十多斤。
在一片大好形势下,有的同志把革命与生产对立起来,或者是只抓生产,忽视抓革命;或者是只抓革命,不注意解决生产中的具体问题。怎么摆好革命和生产的关系?我们组织大队、生产队干部连续举办毛泽东思想学习班,围绕着革命如何统帅生产的问题,开展了大讨论,联系实际,认真总结了正、反两方面的经验教训。去年,第一生产队由于突出无产阶级政治,狠抓革命,猛促生产,结果粮食比一九六八年增产百分之二十;第二生产队只抓革命,忽视解决生产中的具体问题,结果粮食减产,也影响了革命。总结了经验教训,我们进一步认识到:抓革命、促生产是辩证的统一,绝不能把两者对立起来。革命与生产的关系,是统帅与被统帅的关系,在春耕生产中也是如此。因此,一定要坚持以革命统帅生产,活学活用毛主席著作,搞好人的思想革命化;要狠抓阶级斗争,深入开展革命大批判,打击阶级敌人的破坏活动,才能搞好春耕生产。但是革命统帅生产,不是以革命来代替生产中的具体工作。生产任务完成不好,也就必然会影响革命。因此,必须有全局观点,用革命带动生产,促进生产的发展。
从坏处着想
向好处努力
春耕生产开始后,第一生产队的个别干部产生了骄傲自满情绪,说什么:“今年生产是脚面深水——平趟”,过高地估计了冬季的准备工作,看不见当前的困难和可能出现的问题。
伟大领袖毛主席教导我们:“谁要是只看见光明一面,不看见困难一面,谁就会不能很好地为实现党的任务而斗争。”毛主席的光辉思想擦亮了我们的眼睛,使我们认识到,必须用毛主席关于“一分为二”的观点去分析当前春耕生产的情况,既看到光明的一面,又看到困难的一面,既要注意有利条件,又要注意不利条件,积极主动地向困难作斗争,才能掌握主动权。
今年,我们大队革命和生产形势确实大好。经过无产阶级文化大革命的锻炼,广大干部和群众的阶级斗争和两条路线斗争觉悟空前提高,思想革命化的程度不断增强,艰苦奋斗的革命精神大大发扬;再加上机械化的发展,劳动力的增加,今年春耕生产确有许多有利条件。但是,还应看到,要夺取农业新丰收,还有各种困难。例如,为争取粮食高产再高产,实行科学种田,农活任务将比去年增加一倍多。同时这里常常春旱秋涝,需要预防各种灾害。因此,在指导春耕生产时,必须从坏处着想,往好处努力,从当地实际出发,预见到可能出现的问题,做到多方设想,多种准备,发动群众预防和战胜可能发生的自然灾害。根据这种精神,我们重新修订了生产计划,使农业增产更有保证。
站在运动的前面
遇事同群众商量
春耕生产高潮起来后,我们大队的干部,大多数同志走在运动的前面,积极、热情地带领广大群众抓革命、促生产;但也有少数同志落在群众的后面,顾虑重重,不敢大胆领导。
“领导一定要走在运动的前面,不要落在它的后面。”我们通过反复学习毛主席这一伟大教导,明确认识到:是不是敢于大胆领导春耕生产,这里有着无产阶级的“公”字和资产阶级的“私”字的尖锐斗争。为什么多数干部能走在运动前面,勇于挑重担,积极大胆地把生产工作抓起来,成为群众的带头人呢?根本原因,就是因为他们能活学活用毛主席著作,头脑里装着一个无产阶级的“公”字。为什么有一些干部落后于群众,顾虑重重呢?最根本的原因,就是对毛主席的“备战、备荒、为人民”的伟大战略方针,学的不好,思想上还有刘少奇反革命修正主义的余毒,资产阶级的“私”字还束缚着手脚。党支部具体分析了领导班子的思想以后,认真组织干部活学活用毛主席著作,深入开展革命大批判,增强继续革命的自觉性。
领导站在运动的前头,是当先生,还是首先当学生?这是我们在指挥春耕生产中经常遇到的问题。前一段,有一个干部指挥多,实干少,虚心听取群众的意见少,犯了主观片面的错误。我们吸取了这个教训,组织大家反复学习了毛主席关于坚持群众路线的教导,增强了群众观点,摆正了群众是主人,干部是勤务员的关系。党支部在领导春耕中,坚决按照毛主席关于“从群众中来,到群众中去”的教导,遇事同群众商量,当群众的学生,向他们学习。最近春播中,牲畜、劳力都非常紧张。为解决这一问题,我们及时召开了贫下中农“诸葛亮会”,请广大贫下中农出主意,想办法。群众说:“这点困难算个啥?为革命种田再大的困难也不怕,没有牲口人送粪,白天没空夜间干。”我们集中了群众的意见,运用了群众的经验,结果春播任务又快又好地完成了。


第3版()
专栏:

在春耕生产热潮中,广西田阳县田州公社广大贫下中农大力开展科学种田活动。全公社组成了科学研究网,每个生产队都有科学研究小组。这是隆平大队第六生产队科研小组的壮族青年社员,在观察冬季育秧田间温度的变化。
新华社记者摄


第3版()
专栏:

  各行各业及时支援春耕生产
  武汉小型拖拉机厂
  试制成一种新式小型拖拉机
湖北省武汉小型拖拉机厂坚持为农业生产服务的社会主义方向,为支援农业生产作出了新贡献。今年一、二月份这个厂提前超额完成了国家规定的生产计划,同时,还生产了拖拉机配件八万件。
这个厂通过开展革命大批判,广大干部、群众为农业生产服务的自觉性越来越高。他们根据贫下中农对产品的意见,组织了以老工人为主体,有革命技术人员和革命干部参加的“三结合”科学试验小组,深入到农村社队,和贫下中农一起商量,共同设计,仅用了三个月的时间,就试制成功了一种新式的“工农——十二型”小型拖拉机。新制成的这种拖拉机,具有马力大、机体轻、操作方便等优点,很受贫下中农欢迎。


第3版()
专栏:

  南宁、玉林水稻插秧机厂
  大力增产水稻插秧机及配件
广西壮族自治区南宁水稻插秧机厂和玉林水稻插秧机厂的广大革命工人,在毛主席“备战、备荒、为人民”的伟大战略方针指引下,积极增产水稻插秧机,支援春耕生产。今年一月份,这两个厂生产的插秧机都超过了历史上同期最高水平,插秧机的配件生产也比去年同期有大幅度的增长。现在,大批的插秧机正源源运往各地农村,满足春耕生产的需要。


第3版()
专栏:

  东台县唐洋农具社
  多快好省地生产农机具
江苏省东台县唐洋农具社的革命干部和工人群众,坚持为农业生产服务的方向,在大力支援春耕生产中,坚持贯彻执行毛主席的“自力更生”、“艰苦奋斗”的方针。最近,工人们为了满足春耕生产的需要,突击生产了五千把“并火锄”。这种“并火锄”都是利用回收的废旧农具打制出来的。打的时候费劲又烫手,是一种苦活。但是,他们为了给国家节约钢材,不怕苦,不叫累,大家抢着干,及时完成了任务。他们根据本地农业生产的特点,土法上马,生产了一种多用脱粒机,使用起来比一般脱粒机更能节省劳力和时间。为了适应全公社牲畜大幅度增长的需要,他们还生产了一种可用机器带动和用脚踏的两用青饲料切碎机。经过试验,这种切碎机轻便耐用,价钱便宜,比人工切碎提高效率八倍以上。


第3版()
专栏:

  宜就公社人民商业服务社
  积极组织供应生产队急需物资
云南省永仁县宜就公社人民商业服务社,担负着全公社十个大队、八十四个生产队的大小农具和雨具的供应任务。在春耕大忙季节到来的时候,他们抽出九人组成调查组,深入到各大队、生产队进行调查排队,边调查摸底,边组织生产和调拨供应春耕生产急需的物资。他们在摸清春耕生产所需要的大小农具、雨具的余缺情况之后,立即召开全公社木匠、篦匠、铧匠和铁匠等参加的手工业人员会议,用毛泽东思想统一思想认识,有计划地组织生产和供应,从而做到了在春耕大忙一开始,就把农具、雨具供应上门。 (据新华社)


第3版()
专栏:

  在毛主席的“备战、备荒、为人民”的伟大方针指引下,玉田县粮库革委会和革命群众勤俭建仓,成绩显著。他们的誓言是:
  宁流千滴汗不坏一粒粮
据新华社石家庄二十四日电 河北省玉田县粮库革委会和革命群众,在毛主席的“备战、备荒、为人民”的伟大战略方针指引下,坚持突出无产阶级政治,为革命勤俭建仓,努力管好粮食,取得了显著成绩。
玉田县粮库的革命群众从一九五四年开始,就积极地向危害粮食安全的虫、雀、鼠害等作斗争。无产阶级文化大革命中,粮库的革命群众狠批了叛徒、内奸、工贼刘少奇的反革命修正主义路线,阶级斗争和两条路线斗争觉悟大大提高。他们深刻认识到:只有靠战无不胜的毛泽东思想,靠人的思想革命化,才能管好粮食。因此,粮库革委会始终把用毛泽东思想武装群众头脑放在一切工作的首位。他们每天都坚持带领群众学习毛主席著作,以“老三篇”为武器,开展革命大批判,大大提高了粮库革命群众为革命管好粮食的自觉性。他们提出“宁流千滴汗,不坏一粒粮”的豪迈誓言,千方百计建好粮仓,管好粮食。
去年夏季,玉田粮库承担粮食入库的任务很大。在粮食入库的紧张关头,突然在麦仓底部发现有零星“锯谷盗”虫。在这种紧张情况下,过筛不过筛、倒不倒仓呢?粮库革命群众说:“粮食是国家的重要物资,宁愿多辛苦一点,也不能让虫子吃掉一粒粮。”大家白天收粮入库,夜间过筛倒仓,战斗了三天三夜,终于胜利地完成了倒仓任务,粮食没受损失。
这个粮库的群众,胸怀全局,立足本职,不仅把粮库的粮食管好,而且把保管好生产队的粮食当作自己义不容辞的责任。几年来,他们帮助生产队修建粮仓一千二百多间,小格仓近千间,土圆仓八十五个,培训了保管员八百多名,使许多生产队不仅能安全保管好自己的储备粮,还为国家代储了一部分粮食。
玉田粮库的革命群众遵照毛主席关于“自力更生”、“艰苦奋斗”的教导,自己动手,脱坯盖房,填坑建仓,打地坪,垫仓底,粉刷墙壁,把一个破烂不堪的旧宅院,建设成一个面目全新的好粮库。粮库的干部、群众把节约一根绳头,一粒粮食,一分钱,都同革命事业联系起来。几年来,他们自己动手,整修改造了仓库十七间,建土圆仓十三个,土窑洞四个,打焦砟地坪两千平方米,为国家节约了大量资金。


第3版()
专栏:

  节约闹革命 管好粮食库
  ——梨树县榆树台粮库艰苦创业的事迹
吉林省梨树县榆树台粮库革命干部和革命工人,认真贯彻执行毛主席提出的“自力更生”、“艰苦奋斗”的伟大方针,走艰苦创业、勤俭办仓库的道路,认真为国家保管好粮食。从一九五八年以来,这个粮库没有发生任何大、小坏粮事故,保管费用逐年降低。从一九六三年到一九六九年,他们为国家节约资金六十五万多元。
为革命保管好每一粒粮
防虫,一直是粮食保管中的“老大难”问题。一九六八年春,在粮库革委会的领导下,成立了有老工人、保管人员和革命干部参加的三结合的新法防虫实验小组,研究用药剂封闭坐囤的方法,彻底根除害虫。一个防虫“专家”说:“我和虫子打交道近二十年了,药剂封闭,规章上没有,别人也没搞过,你们不按规章办事,出了问题责任大呀!”革命工人坚定地回答:“有战无不胜的毛泽东思想,我们一定能试验成功。我们就是要走前人没有走过的路,干前人没有干过的事!”在革委会的支持下,三结合防虫实验小组大胆谨慎,刻苦钻研。他们把用药封闭过的玉米磨成面,做成馍,先吃第一口。经过两年的实践证明,药剂封闭坐囤杀虫不但效果好,而且绝对安全,为粮食防虫摸出了新路子。
粮食在粮库流转过程中,常常要出一些土粮和地脚粮。过去很多人认为“粮多堆大,拉点不算啥”。粮库革命工人学习了《为人民服务》,发扬“完全”“彻底”的革命精神,从一九六三年以来,坚持开展“一把笤帚”活动,见地上有粮就扫,见粮粒就拣。在旧社会给地主扛了二十多年大活的老工人陈永才象爱惜自己眼珠一样,珍惜每一粒粮食,有时看到地下有个粮食粒踩到土里,也蹲下身子慢慢抠出来。几年来榆树台粮库再没有土粮、地脚粮了。
由于加强了粮食保管,十多年来,这个粮库的粮食损耗由百分之一点三,下降到百分之零点二一。仅一九六六年到一九六九年,就为国家节约粮食五十六万多斤。
为革命勤俭办库
伟大领袖毛主席教导我们:“勤俭办工厂,勤俭办商店,勤俭办一切国营事业和合作事业,勤俭办一切其他事业,什么事情都应当执行勤俭的原则。”榆树台粮库的革命干部和革命工人,遵照毛主席的这一教导,在建库和加强粮食保管工作中,坚持贯彻勤俭节约的原则。为此,十多年来他们曾经进行了三次大斗争。
第一次是“多快好省”还是“少慢差费”的斗争。过去,在刘少奇的反革命修正主义路线影响下,这个粮库有些人认为,保管粮食就得多花钱。因此,缺钱就向国家要,缺资材就添,管理费用开支很大。工人们对此很有意见。一九六三年春,在活学活用毛泽东思想的高潮中,粮库革命干部和工人决心改变这种浪费现象。他们遵照毛主席关于“节省每一个铜板为着战争和革命事业,为着我们的经济建设”的伟大教导,开展了以改善经营管理为内容的增产节约运动,提出了“修旧利废,十年不添席、苫”的革命口号。从那时以来,他们坚持缝、补、连、接,桌子面大的席子片,都把它缝接起来再用,共缝补连接席子一万一千四百领,苫子五千八百块,节约购置费十七万多元。现在,粮库过道里备有节约箱,场地上有节约桶,只要是能有一点用处的东西,工人们都拣起来,充分利用。革命工人还自己动手栽梢条、种麻、种笤帚糜子等,解决保管粮食需要的部分器材,千方百计节约开支。
第二次是“因陋就简”还是“贪大求洋”的斗争。随着农业生产的发展,粮食接收入库量逐年增多,粮库需要相应地发展和扩建。一九六五年,革命工人遵照毛主席关于“自力更生”、“艰苦奋斗”的教导,准备自己动手修建土仓库。这时,有人说什么:“粮库是国营企业,修土仓不合标准,不象样。建仓就得建洋仓,花点钱不算啥。”粮库的革命干部和工人坚决抵制。他们说:“执行毛主席的‘勤俭建国’的方针,是最高的标准。”大家群策群力,一齐动手,艰苦奋战一个月,建成了一千平方米的简易仓库,为国家节约了大量开支。几年来,他们坚持“以土为主,土洋结合”的原则,自己动手修建起八栋、三千八百平方米的仓库和一万多平方米的水泥板晒粮台等,既为国家节约了开支,又创造了较好的储粮条件。
第三次是“继续革命”还是“止步不前”的斗争。几年来,这个粮库勤俭节约已成风气,成绩很大。因此,在部分群众中出现了“勤俭到顶,节约到头”的思想。在党的“九大”精神鼓舞下,粮库革委会及时组织广大革命工人反复学习毛主席关于无产阶级专政下继续革命的伟大理论,大破自满思想,在勤俭办库上继续阔步前进。全库革命工人和家属发扬一不怕苦、二不怕死的革命精神,一把草、一把泥,象燕子垒窝一样,新建起了二十一座土圆仓。使保管粮食的水平又有了新的提高。
为革命大搞技术革新
一九六五年以前,榆树台粮库所有作业环节全靠笨重的体力劳动。广大革命工人为了保管好粮食,改善劳动状况,遵照毛主席关于破除迷信,解放思想的伟大教导,决心进行技术革新。一九六五年,由丁玉生等三名老工人组成了技术革新小组,研究试制土机械。他们在一无设备,二无原料,三无技术,四无资料的情况下,自力更生闹革新,遇到困难就学习,终于克服了一个又一个困难,试制成功了第一台翻扬机,提高工效四十倍。几年来,他们自力更生制造了倒粮机、翻扬机、攒散机、电动筛、搬运车等九种三十四件保管粮食用的机具。使主要作业环节都实现了机械化,大大提高了工效和粮食保管质量,降低了管理费用。
(据新华社长春二十四日电)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