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70年3月18日人民日报 第4版

第4版()
专栏:

  红太阳的光辉照耀着巩乃斯草原
鲜花没有阳光不能开放,
牧草没有雨露不能生长,
哈萨克族贫苦牧民永远离不开毛泽东思想!
在天山深处的新疆伊犁巩乃斯草原上,广大哈萨克族贫苦牧民,怀着无比深厚的无产阶级感情,纵情歌唱伟大领袖毛主席,热情歌颂战无不胜的毛泽东思想。他们身在草原,胸怀朝阳,人人读毛主席的书,听毛主席的话,照毛主席的指示办事。辽阔的草原上,处处是朝气蓬勃的大好革命景象,新人新事到处涌现。
为革命一不怕苦,二不怕死
去年春天,草原上受到了特大风雪的袭击,平地积雪一米多深。正带着全家大小在深山放牧的贫苦牧民江格力西,处在深雪包围中,人缺粮,畜缺草,公社又一时联系不上。怎么办?面对着这一严重情况,江格力西首先想到的是毛主席的教导:“这个军队具有一往无前的精神,它要压倒一切敌人,而决不被敌人所屈服。不论在任何艰难困苦的场合,只要还有一个人,这个人就要继续战斗下去。”他动员全家,照毛主席的指示去和雪灾作斗争。他豪迈地说:“雪再深,没有我们哈萨克贫苦牧民忠于毛主席的感情深,风雪可以暂时使我们和山外失去联系,但是我们的心永远向着毛主席。”
江格力西放牧的是集体的细毛羊群,由于雪太厚,羊吃不上草。他和十三岁的儿子依斯哈克别克,不分昼夜地把厚雪一锹锹地铲开,让羊能吃到草。但是这样仍然满足不了羊群的需要,有的羊渐渐瘦下去了。
为了使羊群不受损失,江格力西又上山踏雪找草。一次,他发现一个山头阴坡上有好草,便准备赶羊上山。但是,阴坡积雪很厚,随时有雪崩的危险,一旦发生雪崩,人就有可能被雪埋葬。是迎着困难上,抢救羊群,还是避开困难走,让羊挨饿呢?这时候,一个伟大的声音在他的耳边响起:“为人民利益而死,就比泰山还重”。他下定决心,赶羊到阴坡去放牧。他想,只要摸清雪流动向,提高警惕,就可以避开雪崩。于是,他让儿子爬上山顶去放牧体质好的羊群,放牧时注意观察,如发现有雪崩的迹象,就立即报信。江格力西就到危险的阴坡上除雪,放牧瘦弱羊群。
正当羊群的膘情一天天好转的时候,有一天,他儿子还没有来得及报信,突然“轰”的一声巨响,雪崩发生了,江格力西被埋在深雪中。他儿子赶忙跑下山,扒开积雪,救出父亲。江格力西一睁开眼睛,连忙清点羊只。他一看数目不对,便不顾身上疼痛,马上又和儿子扒雪救羊。等到把羊全部救出来了,他才露出笑容。
从一九六○年以来,江格力西累计放牧一千九百多只细毛母羊,这些母羊共生了二千四百多只小羊,成活率达百分之九十九以上。江格力西连续九年被评为公社的模范牧工。
为人民再立新功
无产阶级文化大革命,使战无不胜的毛泽东思想在巩乃斯草原上得到了空前大普及。牧民家庭毛泽东思想学习班越办越多,越办越好。在家庭学习班里,一家老少人人用毛主席的教导要求自己,自觉地斗私批修,有力地促进了思想革命化。
贫苦牧民马米提汉和他的老伴,从一九六六年起放牧的九十头小母牛,到去年春天,第一次产犊了。老两口看到母牛肥壮,小牛欢跃,心里乐开了花。
可是这时候,领导上为了发展集体牲畜,要调整畜群,决定将马米提汉放牧的母牛调给别人,另外再调一群小牛犊给他放牧。马米提汉想到自己好容易把小母牛放成大牛,并且开始产犊了,就不愿意把母牛调出去。他不交母牛,还有一个小算盘,就是母牛产犊后奶多,一家六口吃牛奶方便。
马米提汉的二十五岁的大儿子伊满哈吉是基干民兵,又是公社活学活用毛泽东思想积极分子。他看到父亲一时转不过弯来,想到毛主席关于“办学习班,是个好办法,很多问题可以在学习班得到解决”的教导,便在家里办了学习班。
在家庭学习班上,马米提汉的老伴和三个儿子,同马米提汉一起学习毛主席的光辉著作“老三篇”,引导他用毛泽东思想斗私批修,破私立公。大儿子伊满哈吉启发父亲忆苦思甜,并且说:“爸爸为人民把小牛放牧成大牛,有一定成绩。但是不能吃老本,要立新功。”
老伴和孩子们的话,句句都说到了马米提汉的心坎上。他回想起自己在旧社会给牧主放了十年羊,挨打受气,吃的是牧主扔掉的骨头,穿的是牧主扔掉的破皮衣。如今贫苦牧民扬眉吐气,生活越过越甜……。他越想越感到自己不愿调出母牛是错误的。他说:“我决心照毛主席的指示去做,毫不利己,专门利人,为人民再立新功。”
第二天,马米提汉就高高兴兴地把自己放牧的母牛全都交了出去,又高高兴兴地将一群小牛犊接了回来。
破旧俗,立新风
在毛泽东思想的阳光雨露哺育下,巩乃斯草原上的广大哈萨克族贫苦牧民,阶级斗争和两条路线斗争觉悟空前提高。他们用阶级和阶级斗争的观点,用阶级分析的方法去看待一切、分析一切,随时批判资产阶级,不断提高继续革命的自觉性。
去年年底,贫苦牧民铁比力克要给大儿子土尔逊办喜事。有人对他说:“你在旧社会受了半辈子苦,如今过上了好日子,又当了公社革委会委员,大儿子结婚是一件大喜事,按照咱们哈萨克的习惯,你应当杀几头牛羊,请大家吃喝一顿。”
提起办喜事,铁比力克就想起万恶的旧社会。他从小死去父母,十岁起就给牧主当牛马。那时候草原上是牧主的天下。牧主结婚花天酒地。那时,铁比力克连肚子也吃不饱,那里谈得上办喜事。在他当了十八年长工以后,另一家贫苦牧民,把一个哑巴女儿嫁给了他,他才算成了家。他想,要不是大救星毛主席把我们穷苦人从苦海里救出来,我铁比力克早就没有啦。毛主席教导我们“千万不要忘记阶级斗争”。我们现在办喜事,怎能沿用旧社会牧主、资本家搞的那一套呢?怎样办喜事,这里面存在着阶级斗争。我们一定要破旧立新。
铁比力克把自己的想法告诉了家里人和贫苦牧民,大家一致赞成。
土尔逊办喜事这一天,草原上许多贫苦牧民纷纷骑马前来祝贺。在新房中,铁比力克领着大家齐唱革命歌曲,表达了哈萨克族贫苦牧民对毛主席无比深厚的无产阶级感情。随后,铁比力克给大家回忆了旧社会自己在牧主皮鞭下过的悲惨生活,畅谈了毛主席、共产党给草原上带来的幸福和光明。他说:“咱们子子孙孙都要紧跟毛主席干革命,山崩地裂不变心。”这样的婚礼,使在场的人受到了一次深刻的阶级教育。
  把毛泽东思想送到每座毡房
在巩乃斯草原上,有一支由哈萨克族贫苦牧民组成的报刊投递员队伍。不论春夏秋冬,不管山高路远,他们长年披风雪,冒严寒,及时地把报刊送到每个牧民的毡房里。贫苦牧民称赞他们是“传达毛主席、党中央声音的红色宣传员”。
五十六岁的哈萨克族贫苦牧民木哈买提汉,从一九六八年担任报刊投递员以来,一年到头几乎都生活在马背上。新报刊一到他手上,他总是立即快马加鞭去投送。有一次,他要往一处高山牧场去投送报刊,在途中遇到了暴风雨,接着下了大雪。这时,木哈买提汉首先想到的是,不能让印有毛主席指示的报刊淋湿。他立即脱下棉衣把报刊包好,身上只穿一件单衣。他迎着雨雪,忍着刺骨的寒冷,马不停蹄地赶到了目的地。他一下马,全身已经冻得麻木,不能走动,也说不出话来了。牧场上的贫苦牧民看到他冻成这个样子,都很感动,劝他休息几天再走。但是,这时候他想到的是自己的责任。他坚定地说:
“宣传毛泽东思想,一刻也不能停留。”第二天,他又上路了。
木哈买提汉不断地用毛泽东思想武装自己的头脑,使他战胜一个又一个困难。去年,一次大雪封山的时候,贫苦牧民听说他要送报刊到高山伐木组去,都劝他绕道走,以免遇到雪崩。但是,绕道走,路远,不能把宣传毛泽东思想的报刊及时送到目的地。这时,他想到毛主席关于“越是困难的地方越是要去,这才是好同志”的亲切教导,毅然决定从被大雪封锁的山路上走。他牵着驮报刊的马,在途中刚爬上一个山头,就发生了一场震撼山谷的雪崩。他没有被雪崩吓住,高喊着“下定决心,不怕牺牲,排除万难,去争取胜利”,继续前进,终于及时把报刊送到了伐木组。
新华社通讯员
新华社记者


第4版()
专栏:

  千里草原上的新牧民
  ——记在内蒙古插队落户的北京女知识青年李萍萍
在祖国北部边疆内蒙古锡林郭勒大草原上,有一个蒙古族打扮的女青年,不管是风雪弥漫,还是大雨倾盆,她总是肩背药箱,身跨骏马,驰骋在一座座蒙古包之间。她就是北京女知识青年李萍萍。
李萍萍原是北京市女一中学生。一九六八年八月,她响应毛主席关于知识分子接受工农兵再教育的伟大号召,和同学们一起,从祖国的首都北京来到内蒙古阿巴哈纳尔旗胜利公社罕敖拉生产队插队落户。一年多来,她努力活学活用毛泽东思想,认真接受贫下中牧的再教育,刻苦改造世界观,精神面貌发生了深刻变化,由一个五谷不分的城市学生,变成了深受贫下中牧欢迎的新牧民。最近,她被群众推选为出席盟活学活用毛泽东思想积极分子代表大会的代表。
把根深深地扎在草原上
李萍萍在接受贫下中牧再教育的过程中,是经历了一番激烈的思想斗争的。当她刚从首都来到草原的时候,心里有说不出的高兴,决心认真接受贫下中牧的再教育,在牧区干一辈子革命。可是没过多久,那股子热劲渐渐凉下来了。她想:牧民们整天骑马放牧,这有什么可学的?这里说话听不懂,生活过不惯,人烟又稀少,这样长期下去怎么能行呢?晚上,她坐在油灯下,反复学习了毛主席的伟大教导:“和工人农民交朋友,这并不是一件容易的事情。现在也有一些人到工厂农村去,结果是有的有收获,有的就没有收获。这中间有一个立场问题或者态度问题,也就是世界观的问题。”毛主席的教导,字字句句说到了她的心坎里。使她认识到:一个知识青年,只有彻底肃清叛徒、内奸、工贼刘少奇的反革命修正主义教育路线的余毒,去掉轻视工农的资产阶级思想,把立足点真正移到工人农民这方面来,才能在与工农相结合中真正有收获。从此,她立下了在草原上扎根的决心。她走到那里,就和贫下中牧一起活学活用毛主席著作,一起开展革命大批判,请贫下中牧讲家史,教生产知识,教蒙语,一点一滴地用贫下中牧的思想感情来熏陶自己。
有一次,她在一个贫牧大嫂家过夜,由于枕头少,这位大嫂就把自己的枕头让给她。她接过一看,枕头有点脏,便连忙说:“我不枕。”大嫂以为她不好意思,就说:“咱们是一家人,你就枕吧!”说着,就脱下自己的毡疙瘩枕在头下。李萍萍躺下后,翻来复去睡不着。她想:为什么贫下中牧看来是干净的我却看来是脏的,而我看来是脏的贫下中牧却不以为然?这是因为我缺乏贫下中牧的阶级感情。李萍萍从这件事找到了自己与贫下中牧的差距,狠斗了头脑中的“私”字。以后,她坚持与贫下中牧同吃、同住、同劳动,想贫下中牧之所想,急贫下中牧之所急,和贫下中牧打成一片。她的心和贫下中牧贴得更紧了。
全心全意为贫下中牧服务
伟大领袖毛主席教导我们:“为什么人的问题,是一个根本的问题,原则的问题。”李萍萍一年多来在接受贫下中牧的再教育中,对毛主席这一教导有了更加深刻的体会。
去年春天,公社决定为各生产队培训一名“赤脚医生”。贫下中牧看中了李萍萍,把她送到公社去学习。李萍萍高兴极了。她想:这是贫下中牧对我的信任,我一定要掌握好医疗卫生知识,为贫下中牧服务。就在这时,一小撮阶级敌人在暗地里散布什么“黄毛丫头治不了病”等流言蜚语。面对这种情况,贫下中牧都热情地来鼓励李萍萍,并给她讲述了牧区的医疗卫生史:解放前,广大贫苦牧民有病没钱治,一些上层喇嘛大夫借看病为名,对劳动人民进行敲诈勒索;解放后,医疗条件有了很大改善,但由于刘少奇推行反革命修正主义卫生路线,牧区缺医少药的状况仍然没有彻底解决。贫下中牧的控诉,激起了李萍萍对旧社会和刘少奇反革命修正主义卫生路线的愤恨。贫下中牧的支持,坚定了李萍萍全心全意为贫下中牧服务的决心。她说:“我虽然没有什么医疗技术,但是有战无不胜的毛泽东思想,有贫下中牧的大力支持,困难再大也能克服。”
李萍萍第一次遇到的病人是贫牧西拉布老大爷。当时,西拉布的病情比较严重。李萍萍为了治好他的病,每天翻看《医疗手册》,对照书本找穴位,在自己身上练习扎针。一次,两次,三次……,扎得她四肢无力,浑身麻木,真有点不忍心再扎了。这时,她抬头看到了毛主席的画像,浑身增添了无穷的力量。她想:毛主席他老人家派我到牧区来为贫下中牧服务,我怎么能见困难就回头呢?我宁愿在自己身上扎错千针,也不能叫贫下中牧多受一分痛苦。于是,又继续扎下去,经过反复练习,终于找准了穴位,掌握了进针深度。经过几个月的治疗,西拉布老大爷的病治好了。他又重新跨上马背,拿起羊鞭放羊了。
贫牧女社员嘎吉德玛,有几个孩子,大的十五岁,小的只有两岁。由于旧社会的折磨,使她患有好几种病。去年夏天,嘎吉德玛的病还没好,孩子又接二连三出了麻疹。为了给嘎吉德玛一家人治病,李萍萍主动搬到她家里去住。李萍萍不分白天黑夜,给嘎吉德玛全家烧茶做饭,打针吃药,端大小便,料理家务。经过整整七天七夜,嘎吉德玛和几个孩子的病全治好了。嘎吉德玛全家人含着热泪一遍又一遍高呼:“毛主席万岁,万万岁!”嘎吉德玛逢人便说:“这全托毛主席他老人家的福,派来这样的好闺女,救了我们全家。”
自觉磨练“一不怕苦,二不怕死”的革命精神
李萍萍这个红旗下生,甜水里长的女青年,在学校里,从来不知道什么是苦。从城市到草原,从住高楼到钻蒙古包,从用自来水到用牛车拉水,从出门坐公共汽车到出门骑马,这是多么大的变化!开始,她有些不理解:为什么到这里来自找苦吃?后来,她带着这个问题,反复学习了毛主席的有关教导,多次请贫下中牧进行忆苦思甜,逐渐懂得了:现在吃苦,正是为了使广大劳动人民永远不受苦!从此,她在三大革命斗争中自觉地磨练“一不怕苦,二不怕死”的革命精神,决心为伟大的社会主义革命事业贡献自己的力量。
去年十一月的一个晚上,她为贫下中牧看了一天病,又帮助同学赵一值班看羊。突然,狂风怒吼,大雪纷飞,一场特大的“白毛风”来了!赵一对她说:“你先休息,我到外边看看羊群。”八百多只羊在外边,集体的财产眼看就要受损失,她怎么能休息呢?赵一刚出去,她随后也出去了。风雪之夜,伸手不见五指。刺骨的寒风,刮得睁不开眼睛。羊群被大风刮跑了,她马上和赵一一起顶着风向往回拦羊。她们下定决心:人在羊群在,决不能让集体财产受一点损失!风越刮越大,雪越下越厚。每挪动一步都要付出很大的力量。但是,毛主席的“下定决心,不怕牺牲,排除万难,去争取胜利”的伟大教导,一直响在她们的耳边,鼓舞着她们前进。下半夜,风弱了,雪小了,羊群停下了。但她们早已迷失了方向,不知把羊群往那里赶,只好守着羊群等天亮。这时,李萍萍又冷又饿又困,很想坐下来打打盹。但是当她刚准备坐下来歇一歇的时候,立刻想到:万一大风雪再来了怎么办?一个革命青年,就是要在这种时刻磨练“一不怕苦,二不怕死”的革命精神。于是,又站在羊群旁边守护着。过了一会,其他同学赶来了。在同学们的帮助下,李萍萍和赵一终于把羊群一只不少地赶回了自己的蒙古包,保护了集体财产。 新华社通讯员(附图片)
广东省博罗县龙华大队的贫下中农,热情地用毛泽东思想教育在该队落户的知识青年,使他们在三大革命运动中锻炼成长。这是老贫农在给知识青年讲述农村两条道路斗争情况。 本报通讯员摄


第4版()
专栏:

  荒凉小岛变绿洲
浙江省玉环县五个革命工人和知识青年,胸怀绿化祖国的雄心壮志,在东海前哨一个荒无人烟的小岛上,奋战六年,把这个小岛建设成绿荫覆盖的长绿岛。如今,这个小岛上,五千多亩荒山坡上种满了松、杉、樟等四十多种树木。这些树木有的已郁蔽成林,其中桃、梨、柿、杨梅等果树已经结果。苗圃里生长的几百万株树苗,正在起运供应附近社队造林。现在,长绿岛已成为浙江省林业战线的一面红旗。
长绿岛上山高坡陡,石多土薄。过去,这里没有树木,不住人家。一九六三年,玉环县从当地国营农场和林业部门抽调五个革命工人、知识青年上岛造林。他们坚持活学活用毛主席的光辉著作“老三篇”,发扬自力更生、艰苦奋斗的革命精神,用毛泽东思想与天斗,与地斗,与阶级敌人斗,终于实现了他们提出的“荒岛变绿洲,为革命创奇迹”的雄伟誓言,使千古荒岛长起了茂密的树木。
五个革命工人和知识青年以荒岛为家,以艰苦为荣。他们在生活十分艰苦的条件下,始终坚持斩荆撬石,开山修地,植树造林。冬天,他们迎着寒冷的海风栽树造林,手被寒风吹裂了,用胶布贴上再干;夏天,头顶烈日,脚踏灼热的砂石挑水浇苗。在大旱的一九六七年夏天,他们起早贪黑,翻山越岭,坚持挑水两个月,压肿了肩膀,磨破了脚掌,从不叫苦叫累,终于保住了所有的树苗。长绿岛上有个险要的山坡,高一百五十多米,坡度八十度左右,人上去站不住脚,在这里造林是很困难的。但是,革命工人和知识青年没有被困难所吓倒。他们怀揣红宝书,肩背树种袋,手抓野茅草,脚踩岩石缝,一步步前进,把树种一粒粒撒在坡上。由于他们年年坚持撒树种,精心抚育,使这块险地长起了绿油油的松树。
绿化这个荒凉的小岛,是经历了一场尖锐斗争的。一九六四年,当这个小岛第一次长出茁壮的树苗时,党内一小撮走资派妄图把这几个工人和知识青年赶走,把羊群赶上小岛,毁掉树苗。在这紧要关头,这五个人挺身而出,展开了针锋相对的斗争,粉碎了走资派牧羊毁林的阴谋。
七十年代第一个春天,他们决心更好地活学活用毛泽东思想,发扬自力更生、艰苦奋斗的革命精神,在管好现有林木的基础上,进一步育苗、造林,把长绿岛建设得更好。
新华社通讯员 新华社记者 (本报有删节)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