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70年3月16日人民日报 第3版

第3版()
专栏:

  走艰苦奋斗的路 炼继续革命的人
固安县“五·七”干校一年来的斗争实践证明:发扬“抗大”精神,执行“自力更生”、“艰苦奋斗”的方针,既能多快好省地改造客观世界,又能更好地改造主观世界,加速实现学员的思想革命化。
  立脚在自力更生 着眼在改造世界观
这所“五·七”干校贯彻执行“自力更生”、“艰苦奋斗”的方针,并不是一帆风顺的。建校开始,就遇到了两种思想、两条路线的激烈斗争。有人听说要建干校,马上就想到了良种场。认为到那里去,“畦田地几百亩,大砖房几十间,骡马车好几辆,只要牌子一挂,一个象样子的干校就起来了。”绝大多数同志反对这种意见。他们说:“我们下放劳动不是要享福,而是要改造思想。图现成、讨便宜的作法,是给资产阶级思想找‘避风港’,不利于改造世界观。”他们主张把干校办到本县有名的“旱起风沙涝挨淹,不旱不涝盐碱滩”的“北大荒”。认为那里条件艰苦,一切都要自己干,官、暮、骄、娇“四气”无处藏身,资产阶级“私”字容易暴露,那才是改造世界观的好地方。
县革委会经过多次讨论,也决定在“北大荒”建设干校。县革委会负责同志还亲自带领下放干部,怀揣雄文四卷,身背背包,肩扛铁锨,来到“北大荒”。白天和学员们一起战天斗地,晚上和学员们一起学习。
少数同志由于过惯了“吃现成饭”的生活,他们觉得在这里办干校可以,不过国家要多拨些款,机关要大力支援。干校领导针对这种活思想,办起了毛泽东思想学习班,组织学员认真学习伟大领袖毛主席有关“广大干部下放劳动”和“自力更生”、“艰苦奋斗”的教导,批判叛徒、内奸、工贼刘少奇的“金钱挂帅”、“技术第一”等修正主义黑货,提高了学员的两条路线斗争觉悟。大家纷纷表示:一定要听毛主席的话,走自力更生、艰苦奋斗的道路,在这里好好重新学习,把自己锻炼成无限忠于毛主席的革命战士。
广大学员以苦为荣,以苦为乐,在每天的讲评会上,谈收获,找差距,自觉地改造世界观。一场改造“北大荒”的攻坚战、改造世界观的“白刃战”打响了。
高温炼纯钢 困难炼思想
学员们革命加拚命的强大精神力量,压倒了面前的重重困难。“高温炼纯钢,困难炼思想。”在艰苦的斗争中,普遍提高了继续革命的觉悟。
建校舍,盖厂房,砖无一块,瓦无一片。他们就利用生产队窑闲的时间,烧砖制瓦。在北风呼啸的隆冬天气,学员们抡起十八磅重的大锤,手把钢钎,把冻土一块一块地“啃”下来。三十几根三尺多长的钢钎,都被打成不到一尺长的小钎头,他们用烘炉把两根钎头接起来再打。就这样,硬是“打冻”取土三千二百方,烧制了一百三十万块砖,五万片瓦。自己当木工,当瓦匠,盖起八十四间房,三十多间猪圈。学员们豪迈地说:“烧了砖,炼了人;烧掉了身上的官气,炼旺了我们的革命精神。”
也就在这个时候,学员们以“冬练三九,夏练三伏”的坚强革命意志开荒造田。经过一个冬春的苦战,铲平了三个四十亩大的沙包,填平了三十多亩盐碱坑。自己动手打了七眼机井,开出了五百亩园田。
后来,他们三学《愚公移山》,和盐碱、风沙搏斗。第一次是水稻插秧后,井水卷着细沙漫流,高处浇不上水,低处淤了一层沙,有块淤沙最严重的地稻秧死了三分之二。这时候,有人说:“在连草都不长的盐碱滩种稻子,简直是瞎胡闹!”针对这种思想,干校领导组织学员学习了《愚公移山》,克服了畏难情绪,扒开沙子补插稻秧。可是,补插六、七次,淤沙的情况依然如旧。于是,他们又二学《愚公移山》,发动大家想法制住了淤沙,保住了全苗。不久发生了稻瘟病,他们又三学《愚公移山》,用人定胜天的精神战胜了病虫害。在这块“老大难”沙滩地上,获得了亩产八百斤的好收成。学员们高兴地说:“真是种了地,炼了思想,战胜了困难,增加了继续革命的力量。”
一没有技术,二没有设备,赤手空拳搞副业,对副业班的学员来说,是一个严峻的考验。他们刚筹办香油坊的时候,请来一个有这种专门技术的人。可是,刚要出油的时候,他提出了一连串不合理的要求。这种资产阶级思想当然不能迁就,他竟拂袖而去,想在关键时刻“拿一手”。学员们说:“离开拐棍,我们也要走路。”他们遵照毛主席关于“从战争学习战争”的教导,边学边干,掌握了磨油技术。并且从废品收购站买来旧水车架、旧齿轮,做出了一套土机械。凭着这种艰苦奋斗的精神,副业生产从无到有,从小到大,搞起了棉籽加工厂、粮食加工厂、香油坊和豆腐房。
就这样,经过一年来的艰苦奋斗,“北大荒”变成了鱼米乡。工农业并举,农、林、牧、副、渔全面发展。贫下中农看到这种情景,都称赞说:“‘五·七’战士真行,有股子革命劲头!”
  要艰苦创业 还要勤俭守业
一年以后,家底厚了,钱多了,穷日子变成了富日子。这时候,出现了“艰苦奋斗过时论”。几个班、排都报来了购置设备的预算单,只电动机一项就要买五台。干校领导抓住这个苗头,组织全校学员认真学习了毛主席关于“因为胜利,党内的骄傲情绪,以功臣自居的情绪,停顿起来不求进步的情绪,贪图享乐不愿再过艰苦生活的情绪,可能生长”的伟大教导,发动大家讨论了“日子富了怎么办?”这次学习对学员的教育很大,他们说:“日子富了是光辉《五·七指示》的巨大威力,是毛泽东思想的伟大胜利。就我们自己来说,艰苦奋斗的作风不能丢,改造世界观的任务不能停,贪图享受的回头路绝对不能走。”
有了钱往那里花呢?经过广泛讨论,大家表示:要从毛主席关于“备战、备荒、为人民”的伟大战略方针出发,不看干校,看全县。于是,他们根据本县沙包多的特点,筹办了一个沙砖厂。做沙砖,既不用挖掉好地,又可以起沙腾地,把沙包改造成良田。他们还根据全县土质普遍需要磷肥的特点,办起了一个小型磷肥厂。
一年来,毛主席关于“自力更生”、“艰苦奋斗”的教导日益深入人心。现在,勤俭节约成了全校的风气,铺张浪费一出现就会受到抵制。大家深有体会地说:“艰苦奋斗的作风是革命的传家宝,过去夺取政权离不了它,现在巩固政权也离不了它。”
河北省固安县革委会和武装部通讯组


第3版()
专栏:

  艰苦奋斗是“重新学习”的重要课题
伟大领袖毛主席教导说:“我们民族历来有一种艰苦奋斗的作风,我们要把它发扬起来。”“没有艰苦奋斗的工作作风,也就不能执行坚定正确的政治方向。”
林副主席在抗大第四期开学典礼上曾经指出:“我们的学校里,还有一个没有列在课程内的课目,这个课目,就是‘艰苦奋斗,克服困难’。”
遵照毛主席的教导和林副主席的指示,我们在建校一年多来,始终把艰苦奋斗当作“重新学习”的重要课题。
广大干部在下放劳动之前,一般都有到艰苦环境中锻炼的决心。但是,有的同志由于对毛主席关于“艰苦奋斗”指示的伟大意义理解不深,加以长时间脱离劳动,在下放初期,艰苦奋斗的自觉性就不够高,有时候便流露出向上伸手、依赖外援、贪图安逸等思想情绪。
针对这种情况,我们组织学员反复学习了毛主席在七届二中全会上的教导:“中国的革命是伟大的,但革命以后的路程更长,工作更伟大,更艰苦。这一点现在就必须向党内讲明白,务必使同志们继续地保持谦虚、谨慎、不骄、不躁的作风,务必使同志们继续地保持艰苦奋斗的作风。”大家认识到,保持艰苦奋斗的作风,是无产阶级专政下继续革命的需要。到“五·七”劳动学校来,一定要学好艰苦奋斗这一课。有些同志通过忆战争年代艰苦奋斗的情景,查在全国解放后滋长贪图安逸情绪的教训,深有感触地说:“艰苦奋斗是个宝,继续革命少不了。我们无产阶级打江山靠它,保江山也要靠它。”
我们还组织全校同志以毛泽东思想为武器,狠狠批判了叛徒、内奸、工贼刘少奇及其代理人彭德怀、罗瑞卿一伙反对自力更生、艰苦奋斗的方针,散布“向上伸手”、“当兵吃粮”等谬论。大家认识到,是自力更生还是向上伸手,是勤俭节约还是铺张浪费,这是关系到两个阶级、两条道路、两条路线斗争的大事;要不要继承和发扬艰苦奋斗的革命传统,是执行不执行毛主席无产阶级革命路线的大问题。广大“五·七”战士自觉地把劳动和生活中有关艰苦奋斗的问题,提高到两条路线斗争的高度去认识,自觉地在劳动和生活中培养艰苦奋斗的作风。
全校同志吃大苦,耐大劳,在白茫茫的荒滩上,打井十四眼,种地二千多亩,植树造林数十万株,并且建起了一批营房。生产和基建所需要的工具,缺的自己打,坏了自己修。盖房用的土坯、灰、沙、石、木椽、荆条、门窗,都就地取材,自己生产。还因陋就简办起了挖煤、烧石灰、农业机具修配等小型工业。
对于长时间脱离劳动的下放干部来说,完成上述任务,困难是很多的。由于广大学员树立了重新学习艰苦奋斗革命传统的决心,大家以苦为荣,以苦为乐,在艰苦的斗争中活学活用毛泽东思想,终于战胜了各种困难,并且大大提高了思想觉悟。
担任打井任务的下放干部,不少人过去是“身穿白大褂,手拿玻璃管”的科研、医务人员,从来没有见过打井。他们反复学习毛主席的教导:
“社会的财富是工人、农民和劳动知识分子自己创造的。只要这些人掌握了自己的命运,又有一条马克思列宁主义的路线,不是回避问题,而是用积极的态度去解决问题,任何人间的困难总是可以解决的。”终于破除了迷信,解放了思想,战风沙,斗严寒,在零下一二十度的荒滩上打井九眼,眼眼成功。那些“三门干部”,过去喝水不想打井人,用水只知拧龙头,如今推起大钻杆,奋战在井台,大家深有体会地说:“打井是艰苦奋斗的好课堂。我们多流一滴汗,就多增强一分工农感情;推钻杆多前进一步,就在知识分子劳动化的道路上多迈进一步。”
去年,几十名下放干部,开进深山伐木椽。没有住处,就砍荆条搭帐篷;没有水,就从山下一趟一趟地背。他们每天都在海拔三千米的大山上清林伐木,每天都赶着毛驴往山下运木椽。有些老同志过去在战争年代跟着毛主席南征北战,今天又以“踏遍青山人未老”的革命豪情在深山密林里战天斗地,在完成伐木任务的同时,进一步焕发了革命青春。他们说:艰苦环境是继续革命的“炼钢炉”。要继续革命,就要在艰苦的环境里千锤百炼。
经过一年多的斗争实践,“自力更生”、“艰苦奋斗”八个大字深深铭刻在广大学员的头脑里。大家决心革命一辈子就艰苦奋斗一辈子。
解放军总后勤部“五·七”劳动学校


第3版()
专栏:一事一议

  一“扬”一“扔”
去年夏收时节,黄湖“五·七”干校七连收割的三百亩小麦已经脱粒归仓。一大堆麦糠扔在场上,没人在意。一天,一位农工走来,抓起一把麦糠向空中一丢,落下几颗麦粒,他说:“不行,再扬一遍,要做到颗粒归仓。”在场的有些同志看了,不以为然地说:“别扬了,太麻烦,没有几个粒,扔掉算啦!”
一是要“扬”,一是要“扔”,怎么办呢?大家带着这个问题学习了毛主席关于“必须把粮食抓紧”的教导,统一了认识,一致同意再扬一遍。这一扬,竟扬出了三千五百多斤小麦。
一“扬”一“扔”,反映了两种作风、两种思想。从农工身上,我们看到了劳动人民勤俭节约的好作风,一心为公、一心为革命的好思想。从某些下放干部身上,我们看到的却是大手大脚的阔少爷作风和不珍惜劳动成果的资产阶级思想。
也许有人问,这些小麦不就是下放干部自己种的吗?为什么他们不爱惜呢?这说明,真正要学到劳动人民的优秀品质并不容易,需要经过长期的甚至是痛苦的磨练。只有从大处着眼,从小处着手,老老实实地向贫下中农学习,才能逐步把劳动人民的好思想好作风学到手。
我们所以强调要厉行勤俭节约,就是为了培养无产阶级的好思想好作风,认真落实毛主席的“备战、备荒、为人民”的伟大战略方针。


第3版()
专栏:

  “窑洞干校”
河北省武安县“五·七”干校,建在紫山脚下深山沟里。去年二月建校时,这里只有两间破草房。学员进校后,吃饭没有灶,住宿没有房,怎么办?有人主张伸手,请求县革委会拨款建设校舍。按照这种意见,建设一百三十间房子,就得六万多元投资。是发扬延安精神,自力更生勤俭建校,还是伸手向国家要物、要钱?这是两条路线、两种思想的斗争。
带着这个问题,全校学员举办了毛泽东思想学习班,反复学习了毛主席关于“自力更生”、“艰苦奋斗”的伟大教导。学员们联系思想实际,深刻批判了凡事依赖国家,动不动就向国家伸手的错误思想。大家认识到,发扬自力更生,艰苦奋斗的革命精神,是重新学习的重要内容,是巩固无产阶级专政的需要。在提高认识的基础上,大家遵照毛主席的教导:“永远保持过去十余年间在延安和陕甘宁边区的工作人员中所具有的艰苦奋斗的作风”,决心发扬延安精神,勤俭办校,自己动手建设革命的窑洞,把干校办成“抗大”式的学校。
学员们不畏天寒地冻,冒雪打窑。经过连续两个月的艰苦奋战,挖成三十二孔土窑洞,盖成三面土堰一面墙的二十一间简易房子。全校建设除了部分开办费外,没有向国家申请基本建设投资。无论是校部办公室、会议室、学员宿舍,还是厨房、仓库等,都是窑洞。学员们自豪地说:“住窑洞、点油灯,艰苦奋斗炼红心。”来这里参观的人亲切地称赞说,这是“窑洞干校”。武安县革委会报道组


第3版()
专栏:

  这两间房子派什么用场
湖北省大悟县“五·七”农校,计划修建仓库、厕所、猪圈等。当修两间石砌、瓦顶、灰墙的厕所时,学员们议论说:“这个厕所比县招待所还阔气。”群众一针见血的批评,使校领导认识到,这样做不符合勤俭节约的原则,就把它改为猪圈,另盖简易厕所。房子盖好了,校领导和学员们又学习了伟大领袖毛主席关于“执行厉行节约、反对浪费这样一个勤俭建国的方针”的教导,认为这样好的房子做猪圈也是个浪费,于是又把它改为生产资料仓库,另盖简易的猪圈。这件事,使农校领导深深体会到,要发扬延安精神,执行“厉行节约”的方针,就要在实践中认真活学活用毛主席著作,事事走群众路线。
  吴农


第3版()
专栏:

  搭菜架的争论
我们连担任种菜任务。豇豆开始爬藤了,需要马上搭架。初步计算,要用一万多根毛竹,以每根三分钱计算,就要三百多元。当时,有的同志主张花钱买。他们认为,上山砍竹,荆棘刺人,山陡难爬,毒蛇又多,太危险。这么大个干校,买一万根毛竹算不了什么。多数同志主张自己砍。他们说:“只有迎着困难走,才能把我们锻炼成无限忠于毛主席的战士。我们要发扬艰苦奋斗的优良传统,自己动手克服困难。”
花钱买还是自己动手砍,关系到干校要培养什么样的作风。我们组织全连战士又一次学习了毛主席的伟大教导:“要使我国富强起来,需要几十年艰苦奋斗的时间,其中包括执行厉行节约、反对浪费这样一个勤俭建国的方针。”通过学习,统一了思想。全连战士,冒风雨,顶烈日,翻山越岭,伐毛竹,砍荆条,很快搭起了菜架。
建筑材料工业部
“五·七”干校 二连


第3版()
专栏:

  伸手还是动手
前年十月,我们来到雨水岭下办起了一所“五·七”干校。当时,有些学员面对着“四栏一庙”(牛栏、猪栏、羊栏、鸡栏和一座破庙),认为家底这样薄,要把干校办好,非由国家拨款、拨物资不可。多数同志不同意这种看法,主张用自己的双手去克服困难,不伸手向国家要。
伸手还是动手?领导上组织学员批判了叛徒、内奸、工贼刘少奇的“物质挂帅”、“经济主义”等修正主义黑货。大家认识到,伸手和动手,虽是一字之差,反映的却是两个阶级的两种截然不同的思想。伸手,是资产阶级坐享其成的大少爷作风;动手,才是无产阶级敢于改天换地的革命精神。
大家统一认识以后,发扬“一不怕苦,二不怕死”的革命精神,自己伐木、打石、烧砖,盖起了两千多平方米住房;开荒种地、造林八百四十多亩;还养了三百多只猪、五十多头牛、十万余尾鱼。劳动改变了荒滩的面貌,也改造了下放干部的思想。目前,广大“五·七”战士正满怀革命豪情,沿着光辉的“五·七”道路前进。
广东省屯昌县“五·七”干校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