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70年3月14日人民日报 第4版

第4版()
专栏:

  扎根在边疆
  ——记在吉林省通辽县中包大队插队落户的上海知识青年
  看一个青年是不是革命的,拿什么做标准呢?拿什么去辨别他呢?只有一个标准,这就是看他愿意不愿意、并且实行不实行和广大的工农群众结合在一块。
毛泽东
去年来到祖国北部边疆——科尔沁草原插队落户的七名上海知识青年,在农村三大革命运动中,活学活用毛泽东思想,劲往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上使,心往贫下中农身上想,生活往低标准上比。插队九个多月来,思想越炼越红,劳动越来越好,贫下中农称赞说:“有这样的知识青年,我们就放心了。”
走革命路,风吹不转向,浪打不动摇
知识青年在农村扎根是三年五载,还是一辈子?这是摆在千千万万上山下乡知识青年面前的一个重要问题。在中包大队落户的七名上海知识青年,决心走与工农结合的道路,永远扎根农村。
去年,他们响应伟大领袖毛主席的号召,坚决要求到最艰苦的地方去,接受贫下中农的再教育。他们听到科尔沁草原最需要人,就积极动员同学们一起到那里去插队。一小撮阶级敌人千方百计破坏毛主席关于知识青年上山下乡伟大方针的落实,竭力散布说:“边疆条件差,生活艰苦,到那里过三、五年就得逃回来。”面对阶级敌人的挑衅,他们一遍又一遍地学习毛主席的教导:“什么叫工作,工作就是斗争。那些地方有困难、有问题,需要我们去解决。我们是为着解决困难去工作、去斗争的。越是困难的地方越是要去,这才是好同志。”毛主席的教导坚定了他们扎根边疆的决心。女同学王美英患有心脏病,但她坚决申请要到最艰苦的地方接受考验。
五月三十一日,来自五个学校的七名小将,满怀革命豪情到了科尔沁草原。下乡的第一天,他们就急切地要求参加劳动,可是贫下中农遵循毛主席关于“阶级斗争是青年的一门主课,青年应该把坚定正确的政治方向放在第一位”的教导,第一课不是教他们怎样劳动,而是向他们介绍旧社会地主阶级残酷剥削农民的阶级斗争史,使他们了解社会主义新农村翻天覆地的变化,立下一辈子扎根农村的大志。
阶级斗争的风浪每时每刻都在考验着每个青年。下乡不到一个月,阶级敌人又煽动说:“你们在农村是兔子的尾巴,长不了,将来还要回城市当干部。”知识青年们反复学习了林副主席的指示:“农村,只有农村,才是革命者纵横驰骋的广阔天地。农村,只有农村,才是革命者向最后胜利进军的革命基地。”他们深刻认识到:农村就是执行毛主席革命路线的战斗岗位,就是知识青年的家。接受贫下中农再教育,走毛主席指引的与工农结合的道路,决不是三年五载,而是要走到底,要一辈子扎根农村。他们和广大贫下中农一道批判了叛徒、内奸、工贼刘少奇的“下乡镀金论”,批斗了一小撮阶级敌人,粉碎了阶级敌人的破坏阴谋。
七名上海知识青年在阶级斗争的风浪中,活学活用毛泽东思想,更加坚定了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的决心。大队妇女联家学习班的同志们做了七双鞋送给他们。青年们接过鞋激动地表示:贫下中农的鞋是让我们穿上站稳立场,经得起大风大浪的考验,在与工农结合的大道上阔步前进!
在一次劳动中,王美英从机器旁的高凳上摔下来,引起心脏病复发。贫下中农出于对她的关怀,要她回上海治疗。生产队、大队、公社革命委员会都准了假,县里的同志也多次劝她治好病再回来。小王在疾病面前没有低头,她拒绝回去,继续要求参加劳动。她在锄把上刻了“战胜疾病,克服困难,永远向前”十二个字,鼓舞自己与疾病斗争。经过一个时期的锻炼,她的身体越来越棒,思想越炼越红。
在阶级斗争的考验中,在同困难作斗争中,七名小将风吹不转向,浪打不动摇,在农村扎下了根。
闯劳动关,磨练革命意志
知识青年插队落户,能否经得起艰苦劳动的考验,是检验他们能否长期扎根农村的重要一环。
七名上海青年刚下乡时正是夏忙季节,他们锄了几天小豆,腰疼得伸不直,腿累得挪不动,手也打了泡。看着手上的血泡,激起了他们对叛徒、内奸、工贼刘少奇反革命修正主义教育路线的愤恨。他们愤怒地批判刘少奇的反革命修正主义教育路线,肃清其余毒。他们用伟大领袖毛主席的教导鼓舞自己,在锄把上刻下“志在农村,发扬一不怕苦、二不怕死的革命精神”的豪言壮语。在贫下中农的带领下,他们克服了重重困难,学会了锄地技术,闯过了劳动的第一关。
在艰苦的劳动中,他们时刻不忘锻炼思想,学习贫下中农的优良品质。队里最脏最累的活儿他们都抢着干。有一次捞麻秆,一到池边,一股刺鼻的臭味迎面扑来,他们和社员们跳进齐腰深的麻池中,扒开水面的杂草、粪沫,往外抱麻秆。水底泥粘脚滑,要用很大力气才能迈出一步。为了加快速度,他们就把麻捆扛在肩上往外运。污泥臭水流了满身,他们也满不在乎。有的社员劝他们休息,他们却说:“在艰苦的劳动中退阵,就是在革命化道路上掉队;在困难面前低头,就是反映出我们扎根边疆一辈子的思想不牢。苦,能磨练我们的革命意志;累,能锤炼我们对毛主席的一颗红心,越苦越快乐,越累越幸福。”他们一连捞了三天麻,胜利地完成了任务。
一心想着贫下中农
在农村社会主义建设的伟大斗争中,七名知识青年和贫下中农结下了深厚的阶级感情。他们想贫下中农所想,帮贫下中农所需。每逢毛主席的最新指示发表,他们不但自己认真学习,还一字一句抄写下来,挨门逐户地去宣传,和贫下中农一起讨论,交谈学习心得,落实毛主席的最新指示。
当知识青年看到有的贫下中农,因为有病多年不能参加劳动,他们下决心学习针灸疗法,给贫下中农治病,解除阶级兄弟的疾苦。但是,他们中间只有两个同学以前读过一点医学书籍,还没有实践经验。因此有的人产生了“怕出问题”的思想。毛主席关于“全心全意地为人民服务”的伟大教导,给他们坚定了战胜困难的决心。他们敢想敢干,刻苦磨练,很快掌握了初步的针灸技术。从此,哪里有病人,他们就去哪里治,有时连饭也顾不上吃。患有十多年严重胃溃疡的傅大爷,经过他们多次精心治疗,病情逐渐好转,现在已能够参加力所能及的劳动了。
去年秋天,科尔沁草原上一连下了四天雨,知识青年住的屋子滴滴哒哒地往下漏雨。这时,他们首先想到的不是自己,而是想到“五保户”二老孔的窗户纸被雨淋坏了没有?傅大爷的房子漏雨了没有?冯大娘院里的积水排走了没有?于是他们分头出去查看,发现有个贫下中农的房子塌了个窟窿,院墙也倒了,正在焦急。这时,他们一卷裤子就干起来了。赤脚踏着烂泥,浑身溅满了泥浆,用手挖泥巴,拉车取土坯,直到把房子修理好才愉快地离开。
生活往低处比
从繁华的城市来到偏僻的农村,由吃大米、白面到小米、高粱,是他们在生活上要过的一关。刚到农村时,他们虽说也有吃苦的精神准备,但慢慢地又流露出“过不惯”的情绪。这情况被贫农赵大叔看在眼里。他想:不帮助他们闯过生活关,真正在农村扎根一辈子还是个问题。他遵照林副主席关于“不弄清过去的苦,就不知道今天的甜,还会把今天的甜也误认为是苦”的指示,用自己的家史给知识青年进行忆苦思甜教育。赵大叔一家在旧社会里少吃无穿。十几岁就给地主扛大活,终日挣扎在死亡线上。解放后,在毛主席的英明领导下,赵大叔一家日子越过越幸福。通过忆苦思甜教育,使青年们认识到:贫下中农忠于毛主席,一心想的是多增产粮食,为国家作出更大的贡献,自己却勤俭节约过日子。而我们长期在旧学校受刘少奇的反革命修正主义教育路线的毒害,过的是衣来伸手,饭来张口的生活,不知道过去的苦,不懂得今天的甜,把今天的甜也误认为苦。今天没有为革命吃苦的精神,就不能建设社会主义。从此,他们自觉地向贫下中农学习,生活往低处比,处处注意勤俭节约,下乡九个多月的时间,就节约了六百多斤原粮。
阳光雨露育青松,毛泽东思想育新人。七名知识青年牢记毛主席关于“我们应该谦虚,谨慎,戒骄,戒躁,全心全意地为中国人民服务”的伟大教导,把取得的成绩当作继续革命的起点,把贫下中农的表扬当作是对自己的鼓励和鞭策,朝气蓬勃地在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的大道上阔步前进。
本报通讯员


第4版()
专栏:

  忻县地区各级革委会遵循毛主席的伟大教导
  认真抓好知识青年的思想政治工作
  他们对知识青年做到政治思想有人抓,劳动生产有人带,日常生活有人管
据新华社太原电 山西省忻县地区各级革委会遵照伟大领袖毛主席的教导,加强对上山下乡知识青年的政治思想工作,帮助他们自觉地接受贫下中农的再教育,在三大革命斗争中经受锻炼,发挥积极作用。
一年以前,北京市近万名知识青年响应伟大领袖毛主席关于知识青年到农村去的伟大号召,先后来到忻县地区十四个县的四百四十二个生产大队安家落户。当地各级革委会把组织下乡知识青年活学活用毛泽东思想放在一切工作的首位,紧密依靠贫下中农对他们进行再教育,帮助他们树立理论联系实际的革命学风。各级革委会根据知识青年在下乡落户以后容易产生的活思想,经常举办毛泽东思想学习班,使毛主席关于知识青年上山下乡的一系列教导,在插队知识青年的头脑中真正扎根。
各级革委会和贫下中农在对插队知识青年进行再教育的过程中,还把阶级教育作为一门对知识青年进行再教育的主课。各级革委会经常组织老贫农、老民兵、老红军和老党员,向知识青年讲村史、社史和家史,讲革命传统。同时,让知识青年在当前农村阶级斗争的火线上,经风雨,见世面,提高阶级斗争和两条路线斗争觉悟。北京知识青年来到静乐县段家寨公社王家庄大队以后,一小撮阶级敌人就利用送东西、拉关系等手段,拉拢腐蚀他们。在贫下中农的帮助下,他们识破了一小撮阶级敌人的阴谋,并和贫下中农一起,向一小撮阶级敌人展开了斗争,揪出了隐藏的阶级敌人。通过这件事,使知识青年受到一次深刻的阶级教育。
广大农村干部和贫下中农还经常用农村建设规划向知识青年进行远景教育,教育他们学习大寨贫下中农的革命精神,立志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
忻县地区在对知识青年进行再教育的过程中,还善于发现知识青年中的优秀人物,把他们树为典型,作到县有旗帜,社有样板,队有模范,使广大知识青年学有榜样,赶有目标。一年来,在毛泽东思想的哺育下,在各级革委会和广大贫下中农的关怀下,广大知识青年正在迅速成长。在这个地区插队的知识青年中,已涌现出一千五百多名活学活用毛泽东思想积极分子,有的还被贫下中农推选为生产队干部,成了农村三大革命运动中的骨干力量。
最近,忻县地区革委会总结了一些社队落实毛主席的伟大指示,对知识青年进行再教育坚持“三个做到”和“四个结合”的经验。三个做到,即政治思想有人抓,劳动生产有人带,日常生活有人管。四个结合,即生产劳动与政治学习相结合;培养教育与放手使用相结合;提倡吃苦耐劳和关心生活相结合;领导负责与发动群众相结合。通过总结,交流了经验,广大干部和贫下中农决心把对插队知识青年的工作搞得更好。


第4版()
专栏:

  热情关怀知识青年的老贫农
  ——记老贫农、共产党员范万聚同志对知识青年再教育的事迹
黑龙江省饶河县西林子公社西林子大队老贫农、共产党员范万聚同志,认真执行毛主席关于对知识青年再教育的指示,满腔热情地用毛泽东思想教育知识青年,坚持做过细的工作。在这个大队插队落户的知识青年,一提到范万聚同志,都无比亲切地称他是“我们的老范叔”。
“知识青年到农村去,接受贫下中农的再教育,很有必要。……各地农村的同志应当欢迎他们去。”西林子大队革委会和广大贫下中农,遵照毛主席的伟大教导,从一九六八年十二月份起,先后接受了四十七名哈尔滨市和浙江省的知识青年。这些年轻人一进村,老范就打心眼里喜欢他们。但是过了一段时间,他发现不少青年没有刚来时那股子热情劲了。社员也议论说:“这些人理论一大套,实际做不到。”这些情况,老范看在眼里,急在心上,接连好几个夜晚睡不着觉。他想,毛主席把这些青年人交给我们,这是对贫下中农的最大信任,如果我们对这些青年不很好地帮助,就对不起伟大领袖毛主席。
老范叔遵照毛主席关于一分为二的教导,对青年们出现的种种活思想进行了分析。他认为这些青年人从内地到边疆,从城市到农村,这就是响应毛主席的号召,在“同工农群众结合”的道路上迈出了革命的一步。他们在前进中存在的这样或那样的缺点,只要按照毛主席的指示给予耐心的再教育,就能把他们培养成无产阶级革命事业接班人。老范叔决心不辜负毛主席的期望,做好对下乡知识青年的教育工作。
千头万绪抓根本,用毛泽东思想武装知识青年的头脑就是根本。老范叔主动帮助青年们办毛泽东思想学习班,针对青年们的活思想,学习毛主席的光辉著作。老范叔虽然文化低,但他总是学在前头,用在前头,处处给知识青年做榜样。老范叔听到有的青年说:“农村生活过不惯”,就用自己的苦难家史对青年们及时进行阶级教育。有个知识青年在劳动中怕苦、怕累,经常借故歇工。老范叔遵照毛主席关于“要过细地做工作”的教导,多次找他谈心,并和他一起学习杨水才的光辉事迹,一起批判叛徒、内奸、工贼刘少奇的“下乡镀金论”、“劳动惩罚论”、“读书做官论”。老范叔语重心长地对他说:“劳动治百病,汗水洗私心,只有把自己锻炼成为‘一不怕苦,二不怕死’的人,才能接好无产阶级革命事业的班。”这个青年在老范叔的热情帮助下,很快地克服了不安心农村和怕苦、怕脏的思想,增强了为保卫边疆、建设边疆,在农村干一辈子革命的思想。
为了使插队落户的知识青年尽快地掌握农业技术,把朝气蓬勃的革命热情用到为革命种田上去,老范叔手把手地教青年们干农活。春播教他们撒种,夏锄教他们间苗,收割教他们打腰捆捆,利用休息时间教他们修锄、磨镰。为了保证青年按时出工和有足够的休息时间,老范叔抱着被子到青年集体宿舍去住,和青年们劳动在一起、生活在一起。晚上,有的青年把被子蹬掉了,老范叔悄悄地给他盖上。每天早晨天还不亮,老范叔就起来扫院子,整理室内外卫生。老范叔的一言一行,青年们都看在眼里,记在心中,大家都以老范叔为榜样,以吃苦为荣,以劳动为乐,争先恐后地抢着干重活、干脏活,虚心接受贫下中农的再教育。
去年秋天,老范叔带领几名青年小伙子到水泡子里捞线麻。到了工地,老范叔不顾天冷水凉,首先跳进齐腰深的水里,不怕腐水脏臭,弯腰把一捆捆沤熟的线麻捞起来。知识青年在老范叔的带动下,二话没说就跳到水里,热火朝天地干起来。
老范叔不但从思想上和劳动上关心青年们,对于他们的生活,也非常关心。老范叔常常说:“毛主席教导我们,要关心群众生活,注意工作方法。这些青年刚离开家门,不会生活,全靠我们贫下中农去教育。”老范叔说到做到,积极帮助青年搭炕、砌炉子、挑水、劈柈子。青年们的衣服、手套磨破了,他让老伴给缝补。有的青年生了病,他做好了面条亲自送去。还热情地教他们学会安排好自己的生活。
在西林子大队插队落户的知识青年,在老范叔的帮助下,更加自觉地接受贫下中农再教育,积极参加三大革命运动。他们决心努力活学活用毛主席著作,认真改造世界观,不断锤炼对伟大领袖毛主席的无限忠心,誓做无产阶级革命事业的可靠接班人。
饶河县西林子公社通讯组
饶河县革委会调研通讯组


第4版()
专栏:

陕西省咸阳市东方红公社东方红一队的贫下中农,热情地对下乡知识青年进行再教育,使他们在三大革命运动中经受锻炼。图为该队贫下中农和下乡知识青年亲切地交谈。 新华社稿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