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70年3月12日人民日报 第4版

第4版()
专栏:

  天津第六机床厂组织“节约调查组”
  充分发挥老工人在增产节约中的作用
  他们从抓阶级斗争入手,进行深入细致的调查,不断解决节约中出现的新问题
本报讯 天津市第六机床厂革委会,在驻厂解放军毛泽东思想宣传队的帮助下,为了进一步发挥老工人在增产节约运动中的作用,建立了老工人“节约调查组”。在他们的带动下,这个厂已回收、利用各种废旧钢材五十五吨,清理出积压的不锈钢五十多吨,利用废旧材料搞了三十多个革新项目,有力地推动了增产节约运动的深入发展。
第六机床厂老工人“节约调查组”,是在总结了实验室的经验以后建立起来的。实验室的领导小组,在增产节约中充分发挥了老工人的作用,积极教育青年工人树立勤俭节约的思想,增产节约一直搞得很好。但厂里也有些班组,在增产节约取得一定成绩后,产生了“节约到顶”的思想,出现了新的浪费现象。实验室领导小组的经验,给厂革委会很大的启发。他们认识到:充分发挥老工人的作用,对克服
“节约到顶”的思想,搞好增产节约,有重要的意义。于是,厂革委会举办了老工人毛泽东思想学习班,动员和组织他们在增产节约中起带头作用。在这个基础上,成立了老工人“节约调查组”。
这个厂管理成品仓库的是个坏家伙,他欺上瞒下,以次代好,投机倒把,使厂内一部分机器长期不能配套,造成了严重的浪费。老工人“节约调查组”进行了深入细致的调查,掌握了大量的材料,对这个坏家伙进行了批斗。通过这一件事,提高了广大工人群众的阶级斗争觉悟,使大家进一步认识到:厉行节约,是加速社会主义建设、巩固无产阶级专政的需要。他们说:革命无止境,节约也是无止境的,永远不能自满。
活生生的阶级斗争,教育了这个厂的工人群众,激发了他们艰苦奋斗,厉行节约的积极性。他们把被工厂走资派当废品埋在地下长达五年之久的六台工具磨床毛坯,挖了出来,经过修理,变成了好产品。全厂还清查出国家急需的二千套机床轴承,支援了兄弟单位。
在老工人“节约调查组”的带动下,大摇臂钻车间的工人群众,修复了报废达十一年的“导轨模”,为国家节约了七万多元,还解决了因缺少这种设备,许多产品配不了套的问题。电解机床加工车间,原来造一种机床需要用一点三吨铅。老工人高林秀经过周密的调查,和全车间工人一起开动脑筋,群策群力,在有关单位的大力协助下,终于制造了一种铅的代用品,为节约用铅开辟了新的途径。
为了使节约工作深入下去,最近,厂革委会、驻厂解放军毛泽东思想宣传队和老工人“节约调查组”,对全厂增产节约运动的形势进行了分析。这个厂青年工人多,有些人往往对节约不够重视。厂革委会和老工人调查组及时对青年工人进行了艰苦朴素、勤俭节约的教育。实验室电工组十一个工人中,有九名是青年,他们在生产中不注意节约,大手大脚。共产党员王金水老师傅,把他们扔掉的电丝线头一点点地捡起来,装在一个木箱里。有一次,王师傅组织全组工人在这个木箱前学习毛主席关于“要节约闹革命”的教导,进行忆苦思甜,狠批叛徒、内奸、工贼刘少奇的反革命修正主义办企业路线,同青年工人一起查思想,挖根源,堵漏洞,使他们受到了深刻的教育。目前,青年工人已养成了“长线不短用,短线箱里找,为革命节约,手下无废料”的新风尚。从去年到现在,这个组不但没有向国家领新料,还利用业余时间,自制自修各种废旧电机、电器、车灯共六十多件。


第4版()
专栏:

  及时解决领导成员的活思想
  北京钢厂革委会扎扎实实地领导增产节约工作
本报讯 北京钢厂革委会在领导增产节约运动中,不断用毛主席关于“厉行节约”、“艰苦奋斗”的教导武装头脑,及时解决领导成员中存在的各种活思想,使领导工作更加扎扎实实。
在增产节约运动中,革委会个别领导成员认为:“钢厂节约点煤电,油水不大,废一炉钢可是大事,还是抓产量质量要紧。”为了解决这个思想问题,驻厂解放军毛泽东思想宣传队帮助革委会举办了由各级领导干部参加的学习班,认真学习毛主席关于“厉行节约、反对浪费”的教导,引导大家摆正增产和节约的关系,深刻认识厉行节约,反对浪费的政治意义,使领导人员在头脑中牢固地树立增产节约的思想。
各级领导成员提高认识之后,厂革委会立即在全厂掀起了一个增产节约高潮。在北京市革委会的大力支持下,广大工人成立了回收废钢队,在很短的时间内就回收废钢上万吨,有力地支援了炼钢生产。无缝钢管车间组成了以工人为主体的三结合战斗队,仅用十四天时间,就成功地改造了一座成品退火炉,一年就可为国家节约近百吨钢板,无缝钢管的生产费用也相应地降低了百分之三十。
这时,广大工人向上海工人阶级学习,提出大搞余热利用。革委会有的领导成员认为:“搞余热利用,工程量太大,划不来。”多数委员认为,我们虽然费些力气,但可给国家节省大量煤炭。针对这个活思想,厂革委会又组织大家认真学习毛主席关于“要使我国富强起来,需要几十年艰苦奋斗的时间,其中包括执行厉行节约、反对浪费这样一个勤俭建国的方针”的伟大教导。通过学习,他们认识到:节约是社会主义经济的基本原则之一。是勤俭办工厂,还是铺张浪费,这是两个阶级、两条道路、两种思想在头脑中的反映,是举什么旗,走什么路,执行什么路线的大问题。认识提高后,他们发动群众,自力更生制造和安装了余热锅炉,代替了十多台工业生产用的锅炉,每年可为国家节约煤炭一万二千多吨。去年一年,这个厂就为国家节约了四百五十多万元,生产水平比历史上最高年份提高了百分之五十,煤炭消耗量却减少了两万五千多吨。
在取得成绩之后,一些领导成员从大的方面抓节约抓得较紧,但对一些不显眼的浪费则不注意。他们说:“几千人的大工厂,哪管得那么细。”厂革委会抓住这个思想,又组织大家反复学习毛主席关于“节省每一个铜板为着战争和革命事业”的伟大教导。为了更好地解决思想认识问题,还专门组织大家参观了两个艰苦创业的小工厂。小工厂节约一厘钱的革命精神,给他们上了一堂生动的政治课。他们立即订出有效措施,保证做到点滴节约。


第4版()
专栏:

  用革命大批判推动节煤活动
  沈阳市煤炭石油公司坚持勤俭节约,反对铺张浪费,实现了“卖煤不烧煤”
据新华社沈阳电 沈阳市煤炭石油公司革委会在解放军支左人员帮助下,遵照毛主席关于“政治工作是一切经济工作的生命线”的伟大教导,深入开展革命大批判,不断提高广大群众坚持勤俭节约的自觉性,实现了全公司“卖煤不烧煤”。他们去年就为国家节约用煤二十万吨,成为沈阳市节煤的先进单位。
无产阶级文化大革命以前,在叛徒、内奸、工贼刘少奇的反革命修正主义路线的影响下,这个公司长期流传一种“卖布的穿好布,卖粮的吃好粮,卖煤的烧好煤”的错误论调,因此,浪费煤炭的现象一直得不到克服。公司革命委员会成立后,在解放军支左人员的帮助下,狠抓经济领域的阶级斗争,组织全公司革命群众认真学习毛主席关于“厉行节约”、“艰苦奋斗”的教导,使大家认识到:坚持勤俭节约,反对铺张浪费,不单是个经济问题,而是关系到抵制资产阶级的腐蚀,巩固无产阶级专政的大问题。广大革命群众狠批刘少奇及其代理人反对勤俭节约的罪行,树立“勤俭办工厂、勤俭办商店”的思想;狠批刘少奇的“物质刺激”、“奖金挂帅”,树立为革命节约的思想;狠批“家大业大,浪费点没啥”的资产阶级思想作风,树立节约为荣,浪费为耻的无产阶级新风尚。随着革命大批判的深入开展,全公司很快掀起了“卖煤不烧煤,节约煤炭支援社会主义建设”的节煤热潮。
在实现卖煤不烧煤的过程中,公司革委会和解放军支左人员针对各种活思想,经常组织工人大学毛主席的光辉著作“老三篇”,并经常对工人进行阶级教育和形势教育,使广大工人身在锅炉房,胸怀全世界,自觉地为落实毛主席关于“备战、备荒、为人民”的伟大战略方针而节煤。有一个经营处的食堂,在开始烧炉渣时,没有经验,很长时间做不好饭,节煤思想有了反复,又烧起煤来了。革委会和解放军支左人员发现这个苗头后,立即组织大家反复学习“老三篇”,进行忆苦思甜,使大家认识到,怕苦怕累,不厉行节约就是丢掉了无产阶级的光荣传统。认识提高后,他们迎着困难上,不怕烟熏火燎,总结了经验,想出了办法,终于做到了不烧煤做好饭。


第4版()
专栏:一事一议

  一拣一扔说明什么?
在增产节约运动中,锦州新风冶炼厂三车间,揭发出不少浪费问题。他们算了很多钱账和物账,但没有算政治账。就在这时,有个工人从废品堆里拣回一个叶轮。几个月前举办反浪费展览会时,这个叶轮曾被当作浪费的事例在会上展出过。而展览会一结束,又有人把它当废品扔掉了。
工人们就这件事给领导贴了一张大字报,说:“光是反对在物质上的浪费,光是把叶轮拣回来,还不行,还必须把扔掉叶轮的思想扔掉才行。”工人们的这张大字报,给厂革委会很大启发,使他们认识到:要搞好增产节约,首先必须做好过细的思想政治工作,克服造成浪费的错误思想。于是,他们组织群众反复学习毛主席关于“厉行节约”、“艰苦奋斗”的教导,引导大家针对这些浪费现象,深入地开展革命大批判,帮助大家进一步提高对增产节约重大政治意义的认识。
节约,是经济上的收获,浪费,是经济上的损失,这是一目了然的。可是,厉行节约,反对浪费,有着深远的政治意义,这一点却不是所有的人一下就能深刻理解的。
锦州新风冶炼厂三车间,在反浪费展览会上当反面教材展出的叶轮,展出一结束,为什么又有人把它当废品扔掉呢?关键在于没有真正解决思想问题。把叶轮当废品扔掉,扔掉的是勤俭节约、艰苦奋斗的思想;把叶轮当社会主义财富拣回来,拣回来的是勤俭节约、艰苦奋斗的思想。这一拣一扔,说明了一个很重要的问题。如果见物不见人,拣回来的东西,仍然会得而复失。如果见物又见人,那就会既得到了物质财富,又得到了精神财富。
在增产节约运动中,既要算经济账,更要算政治账。解决了造成浪费的思想问题,物质上的浪费才能杜绝,增产节约运动才能取得更大胜利。


第4版()
专栏:

  一根纱头也不叫它浪费掉
过去,我们丹东毛绢纺织厂皮毛车间,织长毛绒换梭子时,总要掉一些纱头。那时,谁也不在意,扫扫捡捡当废品处理了。开展增产节约运动之后,我们车间的老工人张成良,给大家算了一笔账:织长毛绒,每人每个班次要换一百五十多次梭子,每换一次都要从纬纱穗上掐下十几厘米到四、五米长的纱头。平均每次按两米计算,一个人一个班次就浪费三百多米纱。用这些纱可以织十二厘米长毛绒。三个班次,积聚起来,一年就可以多织二千六百米长毛绒,给国家多积累三万多元的财富。
张成良给大家朗读了毛主席关于“贪污和浪费是极大的犯罪”的教导,他说:“工人阶级是领导阶级,是国家的主人,一定要为社会主义‘当家’、‘理财’。坚决反对资产阶级‘家大业大,浪费点没啥’的‘大少爷’作风,尽可能为国家多生产、多节约一寸纱。我们的贡献有大有小,但都应该胸怀全局,立足本职工作,为落实毛主席关于‘备战、备荒、为人民’的伟大战略方针贡献一份力量。”
他说到做到,立即带头把每次换梭子掐下来的纱头,一点一点地接起来织长毛绒。这样做了以后,又出现了新问题,就是工夫花多了,人也很累,断线也多。有人泄气说:“断线多,又麻烦,干脆算了!”张成良又带着这个问题学习了毛主席关于“干部中一切不经过自己艰苦奋斗、流血流汗,而依靠意外便利、侥幸取胜的心理,必须扫除干净”的教导,认识到,为革命搞增产节约,就不能怕艰苦、怕麻烦。他更加刻苦地反复练习、琢磨,终于掌握了规律,总结了一套利用断纱的经验。他的经验推广后,全车间出现了不掉纱头,不出废纱的新局面。
本报通讯员


第4版()
专栏:

  把自力更生的“车子”永远推下去
广东省博罗县副食品厂凉果车间的干燥房快要施工了,但是,砌墙基用的石料还差一百多立方米。怎么办呢?买吧,得花七百多元。
带病连续工作了一天的工人叶思汉,听说“一百多立方米石料得花七百多元”,心想:“建设社会主义,我们工人阶级是领导阶级,为了落实毛主席关于‘勤俭办工厂’的伟大教导,采石的任务我们应该承担下来。”
于是,他把自己要求去采石的想法,对革委会主任老赵说了。老赵激动地说:“你有采石技术,可是身体不好怎么能去呢?”叶思汉见不让他去,便向老赵说:“前几个月咱们厂不是学习过共产主义战士杨水才吗?杨水才同志‘小车不倒只管推’,给我们做出了好样子。我们就要接过自力更生的车子,沿着毛主席指引的道路一直推到共产主义。”老赵听了十分感动,根据当时技术工人缺乏的情况,同意了他去做技术指导工作。
第二天,一个临时组成的采石班,带着铺盖向着离厂二十华里的北围山坳进发了。采石场上,石壁陡峭,站不住脚,叶思汉就用绳子一头系在自己的腰上,一头缚在石壁上的树干上,手拿钢钎,悬空作业。在工作中,他处处注意节约。一次,一个大石块被他撬了下来,下面的同志把锤柄打断了三根,仍未打开,有人建议用雷管把它炸开。叶思汉不同意,他说:“一根雷管虽值不了几个钱,但是我们要点滴节约。”最后,他想了一个简便的办法,很快就把大石打开了。
叶思汉的一举一动,给采石班的同志教育很大。他们一鼓作气,奋战了七天,只响了一炮,就提前完成了采石任务。
本报通讯员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