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70年3月10日人民日报 第4版

第4版()
专栏:

人心红秃山绿
——共产党员李禄同志绿化荒山的模范事迹
豫西伏牛山区,宝丰县观音堂公社赵沟大队党支部副书记、农业劳动模范李禄同志,遵照毛主席关于“绿化祖国”的教导,带领贫下中农艰苦奋战十年,把荒山秃岭的穷山沟,变成农林牧齐发展,粮食连年增产的社会主义新山庄。 誓让荒山为人民造福
在尖山坡下的赵沟大队,荒山秃岭占耕地面积六倍以上。世世代代居住在这里的贫下中农,多么希望能治服荒山,让它为人类造福啊!无限忠于毛主席的李禄,决心紧跟毛主席,绿化荒山,向荒山要良田。他高兴地说:“有战无不胜的毛泽东思想指路,尖山坡一定能治好,咱们的理想一定能实现!”
活“智叟”听说李禄和贫下中农要治山,摇摇头说:“光秃尖山坡,山高石头多,栽树刨个坑,一镢一冒火。五、六十岁的老头子要治理好六百多亩荒山,连山猴子都会笑。”
阶级敌人也乘机进行攻击和咒骂。
这一切,使李禄想起一桩桩阶级恨。那是一九三三年,家中房无一间,地无一垄。有一天,父亲把李禄叫到跟前说:“禄!咱不能等着饿死,上山开荒去。”父子俩没明没夜整整干了五个年头,开了五亩荒地,栽上了一百多棵桃树。可是,伪保长带着狗腿子上了山,一下子砍了个净光。母亲一气得了重病,含冤死去了。想到这里,李禄发誓说:“如今这山山岭岭是我们贫下中农的,拚上命也得把它绿化好。”第二天,李禄带着毛主席著作,毅然决然地踏上了治理荒山的征途。
没工具,他就把自己家的镢、锨带上去;没房住,他就宿在一块大石崖下;没树种,他就翻山越岭去采集;栽树没水,他就爬三、四里山路挑来。乱石磨肿了脚,他不叫一声苦,荆棘划破了手,他不喊一声疼。夏顶烈日,冬迎冰雪,每天挖坑栽树不止。一天傍晚,李禄正开地育苗,突然五、六只嚎叫的恶狼,向李禄扑来。“独有英雄驱虎豹,更无豪杰怕熊罴。”他想:蒋介石八百万军队,被我们打垮了;反匪反霸时,土匪的枪口对准我胸膛,我没有屈服;这几只小小的豺狼,也休想在我们贫下中农面前逞能。于是,他振作精神,大喝一声,向恶狼冲去。宏亮的声音,震撼了山谷,勇敢的行动,赶跑了恶狼。
李禄一不怕苦,二不怕死,以山为家的革命精神,感动了“上帝”。生产队的男男女女,老老少少,组成了浩浩荡荡的治山大军,他们高举红旗,扛着镢头走上高山峻岭,和李禄同志一起战斗起来了。一天,社员忽然发现李禄爬过的树干上,留下一道道鲜红的血迹。他们惊奇地掀起李禄的衣服一看,李禄身上已长了很多脓疮。大家劝他休息治疗,他说:“旧社会咱给地主、资本家干活,出的牛马力,吃的猪狗食;如今跟着救星毛主席,为革命造林,为了绿化社会主义祖国,长几个疮算什么。干革命,就不怕流血掉肉。”这年秋季,在李禄的带动下,他们跑了六个公社,爬遍了几十个山头,采回六百多斤树种,育苗四十多亩。
严冬季节,茫茫大雪覆盖大地,给造林运动带来了困难。人们的手震裂了,脚冻肿了。少数人的情绪有些低落,李禄就领着大家重温《愚公移山》,讲大寨贫下中农的革命精神,开展忆苦思甜活动。大伙越学心越明,劲越大,尖山坡上又是一派热气腾腾的战斗景象。
这样,李禄和广大贫下中农绿化荒山四百多亩,栽树八万五千多棵,全生产队每人平均九百五十多棵。今日的尖山坡郁郁葱葱,树荫下盖好一间间社员休息室,修好了环山公路,贫下中农高兴地称为“朝阳路”。
高山青松不怕狂风暴雨
绿化荒山的过程,始终充满着两个阶级、两条道路、两条路线的激烈斗争。李禄牢记毛主席关于“千万不要忘记阶级斗争”的伟大教导,带领贫下中农勇敢地与阶级敌人斗,与资本主义倾向斗,时刻捍卫着农村社会主义阵地。
一九六一年,李禄一上山,就遇到一场极其尖锐的阶级斗争。当时,叛徒、内奸、工贼刘少奇“三自一包”、“四大自由”的妖风吹到了赵沟大队。公社的一个走资派秉承其黑主子的旨意,不顾贫下中农的强烈反对,把尖山坡一块一块地分到户,把集体的树木一棵一棵分到人。坚信“只有社会主义能够救中国”的李禄,和土改、合作化、人民公社时一样,妖风迷雾面前不转向,坚持斗争冲在前。走资派气势汹汹地说:这是“上级的指示”,不执行就是反对“上级”。李禄一听,驳斥说:“只要违反毛主席的教导,那里的‘指示’也不行。你们这样干是拉倒车,尖山坡不许分,集体的一草一木不许动!”
走资派的阴谋被揭穿了。他们怀恨在心,把李禄看成眼中钉、肉中刺,撤了李禄的一切职务。
这时,共产党员李海堂、张豹子、张聚才等来到李禄家中。李禄对大伙说:“他们能撤掉我的一切职务,却永远撤不掉我忠于毛主席的一颗红心。社会主义是斗出来的,斗就是幸福。咱们要和这股资本主义妖风斗到底!”大家一致表示:对!我们都是共产党员,天塌下来我们顶住!于是,李禄和几个共产党员一起,走东家,串西家,团结和带领广大贫下中农,顶逆风,战恶浪,击溃了走资派妄图复辟资本主义的罪恶阴谋。
在妖风迷漫的日子里,一小撮阶级敌人也公开跳出来,疯狂地进行破坏活动。一天,一个富农分子,在叛徒刘少奇“四大自由”的黑伞保护下,公然到尖山坡砍伐树木。李禄一见,火冒三丈,怒斥敌人。那个家伙说:“你现在不是干部,管不着。”李禄气愤地说:“我不是干部,是共产党员,是贫下中农,你破坏社会主义的山林,我就是要管,就是要专你的政。”立即把这个坏蛋揪下山,并发动群众对他进行了批判,打退了阶级敌人的进攻。
李禄同阶级敌人斗,心不善,手不软;与资本主义倾向斗,也毫不留情。一天,他堂弟到尖山坡起走了八棵桐树苗。李禄发现后,坚决要追回来。有人劝他说:“咱尖山坡有这么多树苗,他又是你堂弟,已经起走就算了吧。”李禄却说:“不,亲是亲,两条路线要认真。为公,咱大力支援;为私,一棵也不行。”说罢,连夜跑了八里路,翻了两座山,赶到他堂弟家,严厉地批评说:“树是集体财产,你栽到自己家,这是损公肥私,是挖社会主义墙脚。这条资本主义邪路,可万万走不得。”他堂弟当场检讨了错误,把已栽好的树苗又挖出来,背回了尖山坡。
无产阶级文化大革命中,党内一小撮走资派和阶级敌人,把李禄抵制反革命修正主义黑货的革命行动,诬蔑为“不服从领导”、“反党”、“丑化社会主义”等等,又要他“靠边站”。但是,李禄坚持斗争的革命精神一天也没有
“靠边站”。他遵照毛主席关于“抓革命,促生产”的伟大教导,白天坚持栽树,夜里坚持放哨巡山。有一次,开完会,已是深更半夜了,有人劝他回家休息,他说:“阶级斗争这么复杂,咱更要提高革命警惕,护好山林,绝不能让阶级敌人破坏社会主义的家业。”贫下中农称赞说:“李禄真是一个心眼为着社会主义,真是社会主义的‘铁柱子’。”
绿化尖山坡 不忘兄弟队
尖山坡绿化了,环山水渠修通了,荒山上出现了动人的景象。这时,有人却产生了植树造林“差不多”了的思想。李禄却认为,成绩只能说明过去,成绩是继续革命的新起点。一朵红花不是春,万紫千红才是春。他站在尖山上,指着周围的荒山秃岭说:“我们这里绿化了,还要帮助兄弟队把周围的山山岭岭都绿化起来。”
从此,李禄不仅带领社员继续绿化本队的荒山,还翻山越岭去周围的大队传经送宝,具体帮助。他听说马堂大队林场造林进度迟缓,就连夜走了八里山路,赶到那里。他在劳动中发现少数社员有畏难情绪,就和大家一起学习毛主席的光辉著作,使大家认识到,人和山,人是决定的因素,人可以征服山,改造山。人和荒山的关系摆正了,荒山峻岭在大家眼里变小了,绿化荒山的决心变大了,信心更足了。李禄四下马堂大队言传身教的革命行动,深深教育了那里的群众,大大加快了他们绿化荒山的步伐,在很短时间就栽了五万多棵树木。
就这样,赵沟大队周围九个大队,队队留下了李禄一心为社会主义的革命精神,岭岭洒下过李禄的劳动汗水。他为了帮助兄弟社、队绿化荒山,不仅从政治上、技术上指导,而且从物质上给予支援。几年来,他们队支援兄弟社、队各种树苗五万多棵,各种果树接穗七万多枝。现在,这里的泡桐、白杨、柿、梨、苹果树等都茁壮地生长起来了。社员、干部们看到茂盛的山林,无不感动地说:“李禄同志站得高,看得远,为了革命,真是把心都掏给咱们啦。”本报通讯员


第4版()
专栏:

河合大队坚决贯彻“以粮为纲,全面发展”方针
“老碱窝”变成了鱼米之乡
农林牧副渔五业繁荣兴旺,集体经济大发展,为国家作出贡献
据新华社石家庄电河北省行唐县贾庄公社河合大队认真贯彻执行“以粮为纲,全面发展”的方针,经过十年的艰苦奋斗,把昔日的穷河合,变成了农、林、牧、副、渔五业繁荣兴旺的鱼米之乡。粮食亩产由二百一十四斤增加到五百七十八斤。总产量由五十二万斤增加到一百二十一万斤。十年来,为国家提供了一百二十九万斤商品粮,一千五百头肥猪,以及价值三十一万元的林、牧、副、渔等产品。现在各生产队,队队有储备,社员户户有余粮。全大队公共积累达三十六万元。贫下中农兴高采烈地说:河合的变化,是毛主席无产阶级革命路线的胜利,是“以粮为纲,全面发展”方针的胜利!
河合大队位于太行山东麓沙河、曲河汇合处。全大队二千九百多亩耕地,过去大部分是“十种九不收”的老碱窝和旱沙岗,粮食产量很低,吃粮靠国家供应。十年前,这个大队的贫下中农和革命群众,遵照毛主席关于“穷则思变,要干,要革命”的教导,决心依靠集体力量,改天换地,贯彻“以粮为纲,全面发展”的方针,改变这里的贫困面貌。开始,他们一心想早日摆脱贫困面貌。在改造沙荒、河滩中,把一切可以利用的土地都利用起来,大力发展多种经营。第一年,他们在新开垦的七亩地里种了葡萄。葡萄熟时,正是夏收大忙季节,却占用了许多畜力、车辆和劳力去运销葡萄,直接影响粮食生产。在总结经验教训时,许多贫下中农一针见血地指出:“在发展农业生产上,丢了粮食这个‘纲’就没有全面发展,就会把路走偏。”从此,他们吸取了教训,根据本大队沙荒多,土地少,产量低的特点,重新进行合理规划,坚持把发展粮食生产放在首位,做到凡适合于种粮食作物的荒地就大力开垦,凡利于农业生产的多种经营项目就抓紧发展,凡妨碍粮食生产的就坚决调整。例如,村东沙河湾有四百亩芦苇和蒲草,每年收入几千元,但这里土质肥沃,宜于开垦种稻,他们就毅然开垦出来种上水稻,第一年就亩产四百斤,从而一举结束了吃国家返销粮的历史。同时,他们又千方百计地利用其它的河滩地栽种芦苇和蒲草,为继续发展编织副业提供原材料。他们还针对当地农业生产易受风、沙、碱、涝灾害的情况,在发展林业时,首先着眼于防风、固沙和改良土壤,为农业增产创造条件。同时也考虑到为副业生产提供原材料和满足社员烧柴用材的需要,多种柳树、紫穗槐和各种果木。十年来已栽种各种林木果树达三十万棵。在发展畜牧业方面,主要是为农业提供肥料和畜力,多养猪,多繁殖骡马。目前,平均每户已养猪一点五头,全大队已有大牲畜二百多头,基本上满足了农副业使役的需要,解决了农副业争畜力的矛盾。此外,他们还利用废坑塘养鱼,发展了渔业,做到了地尽其利,物尽其用,农、林、牧、副、渔互相依存,互相促进,全面发展。
这个大队在发展副业生产中,坚持本大队有什么原料搞什么副业,就地取材,就地加工。在劳力安排上,他们坚持农闲适当多搞,农忙少搞,参加副业生产的劳力不超过总劳力的百分之五。这样,副业既坚持了社会主义方向,又为农业生产提供了工具和资金。
在发展副业生产中,河合大队还坚持副业产品必须同国家签订购销合同,本队产的副业原料除自己加工一部分外,全部出售给国家,从而抵制了“自由买卖”的妖风。这个大队年产芦苇三十多万斤,每年他们除自己加工一部分外,其余全部卖给了国家。
十年来河合大队坚持“以粮为纲,全面发展”的方针,取得了巨大的成绩。粮食的连年增产,为其它各业的发展打下了基础。其它各业的发展又进一步促进了农业。几年来,他们用林、牧、副、渔的收入作资金,开灌渠三条,购买化肥六十四万斤,胶轮车三十九辆,电动机、锅驼机、脱粒机等农业机械十九台,有力地促进了农业生产,保证粮食产量逐年上升。不仅彻底改变了过去的吃粮靠国家的面貌,而且出售了大量农、副业产品,对国家作出了很大贡献。


第4版()
专栏:

与天斗 与地斗 与阶级敌人斗
长乐大队坚持为革命植树造林
新华社杭州四日电浙江省新昌县东溪公社长乐大队的广大贫下中农、社员群众和革命干部,在战无不胜的毛泽东思想指引下,十多年来与阶级敌人斗,与天斗,与地斗,大搞植树造林和封山育林,把全大队三千多亩光秃秃的“癞头山”建设成了林茂粮丰,农、林、牧、副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新山区。
长乐大队地处曹娥江上游。解放后,这里的广大贫下中农和革命群众在毛主席的无产阶级革命路线指引下,走上了社会主义道路。他们根据当地山光岭秃,水土流失严重的情况,在农业合作化后就遵照毛主席关于“全面规划,加强领导”的指示,着手规划植树造林,决心重新安排长乐山河。正当广大群众讨论这个问题的时候,一小撮阶级敌人就放出“造林时间长,花工多,成本大,不合算”等空气,企图破坏绿化造林。广大贫下中农同一小撮阶级敌人进行了针锋相对的斗争,狠狠地批驳了一小撮阶级敌人的种种谬论,打击了一小撮阶级敌人破坏山林建设的阴谋活动。在这个基础上订出了一个“奋战十年,绿化长乐”的规划。从这以后,他们坚持年年种树,十几年来在光秃秃的山坡上种下板栗九千多株,油茶二百多亩,开辟新茶园三百多亩,还在高山远山营造了大量的用材林和竹林。
集体林业发展了,干部和社员坚持把国家利益放在首位。他们收下茶油,先卖给国家。在使用木材和竹材方面,也是精打细算,不浪费一木一竹。社员要修房子,大队手工业组带上木料帮助修好,不使木料浪费。社员烧柴时由大队统一砍伐,统一分配,既保证社员烧柴,又有利于封山育林。
长乐大队的广大贫下中农和社员群众,经过长期艰苦奋斗和曲折的斗争,造林绿化面积一次又一次地扩大,荒山一块一块地减少,既发展了生产,又保持了水土。耕地面积不但没有减少,反而比过去有所扩大,粮食产量也逐年增加,亩产从一九五五年的五百多斤,提高到现在的九百多斤,总产量增加一倍以上,一九六九年林、粮生产都获得全面丰收,从一个缺粮队跃为自给还有储备粮的大队。而且每年能向国家提供茶叶、茶油、油桐、桕籽等林产品一百多担。大队的集体经济得到全面发展,购置了拖拉机、碾米机、发电机,还办了畜牧场、机器厂。


第4版()
专栏:

护林老人
在离河北省卢龙县富申庄两华里远的南山上,有三位年过半百的老人在辛勤地劳动着,他们就是这个大队的老贫农、三人护林小组成员陈玉林、陈国良、张树林。每当这里的人们看到山顶上茂密的树林,山腰间大片的果树时,就会兴奋地讲述起他们护山育林的故事来。
一九六五年,这三位老贫农受贫下中农的委托,担起了护林任务。他们每天拿着镰刀,奔走在高山峻岭上,精心护理集体的山林。无产阶级文化大革命开始以后,他们怀着誓死保卫毛主席革命路线的赤胆忠心,在山顶上摆开了革命大批判的战场,狠批了走资派大搞山林下放,破坏集体经济的罪行,狠揭、狠批分林到户的反革命修正主义路线。革命大批判使这三位老贫农更加看清了
“只有社会主义能够救中国”,更加热爱集体事业。他们不仅精心护林,还扛起大镐,在七百亩荒山上开始了植树造林的战斗。他们想:植树造林是落实毛主席关于“备战、备荒、为人民”的伟大战略方针,多植一棵树就是对革命多尽一分力量。七百亩荒山面积很大,但他们用老愚公“每天挖山不止”的革命精神,坚持一棵一棵地栽下去。几年来,他们不但完成了护林任务,还为集体培植了十三万棵林木果树,改变了过去这里“山多树少,有树不成林”的面貌。三位护林老人兴奋地说:“我们走的虽是山谷隘路,但攀登的却是思想革命化的高峰;鞋底虽然磨薄了,但对毛主席的无产阶级感情更加深厚了。” 本报通讯员


第4版()
专栏:

模范共产党员杨水才的家乡,河南省许昌县桂村公社水道杨大队的贫下中农和革命干部,去冬以来,植树造林达二万多株,使水道杨大队换上了新装。
新华社记者摄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