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70年3月1日人民日报 第3版

第3版()
专栏:

自力更生 艰苦创业
——广东徐闻县石灵溪大队在斗争中不断前进
十年来,石灵溪大队党支部率领广大贫下中农,以“敢教日月换新天”的英雄气概,高举“鼓足干劲,力争上游,多快好省地建设社会主义”的总路线的红旗,与天斗,与地斗,与阶级敌人斗,用自己勤劳的双手,把一个“鸟过不落脚,人来不过夜”的穷乡僻壤,换上了一个富饶康庄的面貌。全大队水稻亩产连续九年突破千斤,比解放初期翻了四番。过去,这个大队每年吃国家统销粮六万斤;现在,社员家家有储备粮,每年向国家交售商品粮三十四万斤。集体福利事业有了很大发展。
艰苦奋斗,向大自然进军
石灵溪“自力更生”、“艰苦奋斗”的十年,是沿着毛主席的革命路线不断前进的十年。
在一九五八年大跃进的凯歌声中,石灵溪的贫下中农迫切要求改变贫穷面貌,但是,旧县委内的走资派却胡说这里穷,无出路,硬要他们迁移搬村。贫下中农正气凛然,斩钉截铁地说:“我们有毛主席领路,穷要革命,要干到底!”他们在党支部领导下向大自然进军,发扬自力更生,艰苦奋斗的革命精神,打农业翻身仗。
农业翻身仗,要从那里打起呢?党支部遵照毛主席关于“水利是农业的命脉”的教导,分析了当地的条件,看准了旱是增产的大敌,确定了“水”为主攻方向。在治水中,党员带头干,社员紧跟上,同心协力,把六百多亩山坑田全部挖上环山沟,并修筑了四十六条全长二十多里的排灌沟。为了改造“望天田”,需要建水库,有人提出向国家要贷款,请上级派技术员。老贫农说:“我们要自己动手,不能伸手!”于是,他们发动群众,自己动手,解决了无资金、无材料、无技术等困难,奋战了一个冬春,修好了水库,使三百亩“望天田”得到自流灌溉,赢得了公社化后粮食生产的第一个大丰收,水稻亩产超过了千斤。
治水取得了胜利,大家战天斗地的劲头更大了。党支部又领导贫下中农开展大规模的治土斗争。经过三个冬春的战斗,全大队改良土壤五百多亩,迎来了粮食生产的更大丰收。一九六四年粮食总产量由前几年的七十多万斤跃增到九十多万斤。
在粮食连年获得高产之后,有人说:“增产差不多了,没有大搞头了。”也有人说:“够吃有余了,何苦硬要干。”但多数人不同意,认为不能守业吃老本,要创业立新功。这时,毛主席发出了“农业学大寨”的伟大号召。党支部因势利导,组织社员以“老三篇”为座右铭,以大寨为榜样,大找思想差距,大挖增产潜力。大家进一步树立了为革命种田的思想,把冲天的革命干劲和科学态度结合起来,以精益求精的精神,大搞科学实验,积极推广优良品种,推广先进耕作技术。思想革命化带来了生产新发展。一九六五年,这个大队又获得了粮食大幅度的增产,亩产达一千四百斤。贫下中农兴奋地说:“革命无止境,增产无尽头。”
用毛泽东思想武装起来的石灵溪贫下中农,在斗争中锻炼得更加坚强了。他们在党支部领导下,向生产的深度和广度进军,向千年沉睡的荒山野岭发动总攻击。他们干了几个冬春,在荒山野岭上开出了六千多亩土地,并因地制宜地种上番薯、木薯、大毛薯等旱粮作物和花生、甘蔗、菠萝、香茅等经济作物。
自力更生,逐步实现农业机械化
石灵溪大队在前进中又碰到了新的问题:劳动力不足和农业生产不断发展的矛盾越来越突出了,怎么办?“农业的根本出路在于机械化。”毛主席的这一教导,给他们指明了方向,他们决心走农业机械化道路。但买机器的钱那里来呢?党支部发动社员出谋献策,大家提出:靠勤当头,俭当家。他们勤着做,劲上加劲,人尽其力,既保证粮食生产,又搞好多种经营,不断增加集体收入,不断扩大公共积累。他们从大处着眼,小处着手,把富日子当穷日子过,紧缩各项开支,节约每一个铜板,千方百计降低生产成本。为了早日实现机械化,有的老贫农拿出多年积蓄的养老钱,有的社员拿出准备建新屋的钱,有的青年拿出留作结婚用的钱,投资给集体。就是这样,社员们心往一处想,劲往一处使,在保证对国家贡献逐年增多和安排好社员生活的前提下,陆续购置了一批大型农业机械。
有了农业机械,靠谁来掌握?决定的因素是人不是物。党支部选派了活学活用毛泽东思想好的贫下中农子弟,到国营农场去学习。他们为革命学技术,为革命开机器。几年来,全大队培养了三十一名“土技术员”、“土机工”。现在,各种机器都自己开,做到中修、小修不出队。拖拉机的拉卡、驾驶室,也是靠自己制造。既节约了开支,又及时适应生产的需要。
随着农业机械化程度的逐步提高,各个生产队都腾出大批劳动力。他们大搞水稻精耕细作,保证了粮食连年丰收。同时,提高了坡地的耕作质量,使花生、甘蔗、木薯、番薯的亩产量也成倍增长。
狠抓阶级斗争,巩固壮大集体经济
大办粮食取得了节节胜利,石灵溪在一步步前进。但是一小撮没有改造好的地、富、反、坏、右分子并不甘心失败,他们同党内一小撮走资派互相呼应,散播“种粮食是苦差使,种香茅是‘水钱眼’”的谬论,刮起一股“弃粮种茅”的妖风,妄图以“金钱挂帅”的糖衣炮弹来破坏“以粮为纲,多种经营,全面发展”的方针,妄图把石灵溪拉向资本主义邪路。活生生的事实,使党支部深刻认识到“对于农村的阵地,社会主义如果不去占领,资本主义就必然会去占领”这个伟大真理,深感如果不抓阶级斗争,不抓好人的思想革命化,就会走上邪路。于是党支部组织社员大学毛主席著作,提高了群众的阶级斗争和两条路线斗争觉悟。贫下中农说:“我们是为革命种田,挖社会主义墙脚的事一件也不能做!”大家狠斗了那些进行破坏活动的地主分子,打退了资本主义自发势力的进攻,坚持自力更生大办粮食不转向,稻田一亩不丢,种粮寸土必争,开山造田一百五十亩,使农业生产沿着社会主义方向不断前进。
阶级敌人不甘心失败。他们老是“窥测方向”,“以求一逞”。石灵溪大队从公社化后开始储备粮食,一小撮阶级敌人总想寻找机会进行破坏,放出“今天有粮今天饱”的毒箭,挑动分光吃光,煽动搞投机倒把。大队党支部针锋相对,寸步不让,领导群众对阶级敌人发起了不停顿的进攻,狠斗了那些破坏储粮和煽动投机倒把的地、富、反、坏、右分子,批判了叛徒、内奸、工贼刘少奇鼓吹的“三光”“四不留”的黑货,巩固、壮大了集体经济。
在无产阶级文化大革命取得决定性胜利的关键时刻,一小撮阶级敌人又赤膊上阵,妄图破坏毛主席关于“备战、备荒、为人民”的伟大战略方针。他们大刮反革命经济主义妖风,煽动要分掉储备粮。大队党支部书记何显胜在贫下中农的支持下,站得稳,顶得住。尽管阶级敌人张牙舞爪,但贫下中农胸怀朝阳,不畏艰险,同阶级敌人进行了坚决的斗争。敌人一次又一次的破坏阴谋都被粉碎了。全大队照样年年最早最快最好地完成国家粮食征购任务,照样继续增加粮食储备。 湛江专区革委会徐闻县革委会调查组


第3版()
专栏:

贯彻执行毛主席“备战、备荒、为人民”的伟大战略方针
延津县奋战三年改变老灾区面貌
新华社郑州电 历史上有名的老灾区河南省延津县的广大贫下中农和革命干部,坚决贯彻执行伟大领袖毛主席提出的“鼓足干劲,力争上游,多快好省地建设社会主义”的总路线和“备战、备荒、为人民”的伟大战略方针,在三年无产阶级文化大革命中,同旱涝、风沙、盐碱等自然灾害进行了英勇顽强的斗争,改变了灾区面貌,由缺粮县变为余粮县。从一九六六年到一九六八年,延津县每年都向国家交售余粮。一九六九年虽然遭受特大旱灾和风灾,农业生产仍然获得大丰收,粮食总产量创造历史最高纪录,除超额完成国家征购任务外,许多大队、生产队和社员家里都留足了储备粮。
延津县地处黄河故道,地势低洼,沙岗起伏,全县六十五万亩耕地,其中盐碱地、沙荒地占百分之七十,是有名的老灾区。解放后,延津县人民同自然灾害不断地进行了斗争,但是由于叛徒、内奸、工贼刘少奇反革命修正主义路线的干扰和破坏,这个县的自然面貌改变不快,群众吃、穿、烧、用仍然靠国家供应。一九六二年,党内走资派甚至胡说:“这地方根本不能养人”,要群众搬家。贫下中农气愤地说:“俺们这块地方是无数革命先烈用流血牺牲换来的。只要听毛主席的话,再大的困难也能克服,再重的灾害也能战胜,想要我们搬家办不到!”
波澜壮阔的无产阶级文化大革命,彻底粉碎了刘少奇的反革命修正主义路线,全县二十六万人民进一步提高了阶级斗争和两条路线斗争的觉悟,他们意气风发,斗志昂扬,进行了连续三年改天换地的顽强斗争。全县新架设高低压输电线路一千五百公里,通电范围由文化大革命前的三个公社五个大队扩大到十四个公社近三百个大队,基本上建成了农村电网。机井由文化大革命前的十几眼增加到二千三百八十眼,加上三个公社引黄河水浇地,全县灌溉面积已达三十多万亩。新开挖和加宽加深排涝干渠两条,支、斗、农渠五百条,可保证在一次降雨三百毫米情况下,四十万亩耕地不积水,不成灾。全县盐碱耕地全部得到了治理。此外,在沙区营造防风固沙林九万四千亩,四旁植树六百多万株,比文化大革命前增加了一倍。
在这场改天换地的斗争中,延津县广大革命干部始终站在运动的前头,他们活学活用毛泽东思想,狠批了刘少奇的反革命修正主义路线,批判了“舒舒服服干革命”和“无所作为”的错误思想,决心率领全县人民艰苦奋斗,在这个十年九灾的地方,画出最新最美的画图。全县各级革委会六百多名干部,曾步行到兰考县学习焦裕禄同志的革命精神和贫下中农战天斗地的英雄事迹,受到深刻教育和巨大鼓舞。为了做到“胸中有数”,取得领导运动的主动权,县革委会的负责人带领一些公社革委会主任,到沙荒最严重的地方去实地调查。同时,各级革委会成员深入农村蹲点,总结群众中的先进经验。他们先后总结推广了樊庄、革新、王自村等大队突出无产阶级政治、迅速改变灾区面貌夺取大丰收的经验,有力地推动了全县的革命和生产。各级领导干部既当指挥员,又当战斗员,经常和社员一起破冰挖河,封沙造林。塔铺公社革委会在率领广大群众封沙造林时,革委会主任陈小三患有严重支气管炎,每天还和数千名社员一起大战沙岗。经过一春一冬的努力,全社封沙造林七千多亩,翻淤压沙三千多亩,营造防风林带三十多条,征服了沙岗,保护了农田。
在改变灾区面貌的斗争中,究竟是“依赖国家”,还是“自力更生”、“艰苦奋斗”?延津县革委会把这个问题交给全县人民讨论。广大革命群众学习了毛主席的有关教导,狠批了刘少奇鼓吹的反革命修正主义黑货,决心发扬“穷则思变,要干,要革命”的精神,在沙荒、盐碱地上创造奇迹。三年来,全县在改变自然面貌斗争中所用的投资,基本上都是由县、社和大队集体筹集的。过去打一眼机井,国家要投资二千元,现在不花国家一分钱。过去每年植树靠国家供应树苗,现在全县自己育苗。在文化大革命中,这个县依靠自己的力量,先后办起了水泥厂、电机厂、变压器厂、机修厂、电线杆预制厂等,制造出电动机一千多台,水泵三千多台。各厂还为农村培训了七百多名水电技术员。遵照伟大领袖毛主席关于“要节约闹革命”的教导,各级革委会艰苦奋斗,节约一切开支,使每一笔款都在改变灾区面貌的斗争中发挥作用。这个县一九六八年地方财政节余资金三万元,有人主张用这笔款把县城里坎坷不平的土路修成柏油马路。后来,学习了毛主席的有关教导,大家认为千变,万变,艰苦奋斗的作风不能变。最后,一致决定把这笔款用于办电。县革委会原来准备盖的办公楼也不盖了。有五个公社革委会的房子漏雨,也都打消了盖新房的计划。
延津县人民在同自然灾害作斗争中,充分发扬了一不怕苦、二不怕死的彻底革命精神。去冬,全县有五万人参加开挖排涝河的战斗,工地上寒风凛冽,人们热气腾腾。有时河水结了冰,他们破冰跳水挖土方。位丘公社一等残废军人阎存祥,在解放战争中身负重伤,一条腿安的假肢,一条腿没了脚,但他以无比顽强的革命毅力,在水利工地上和大家一样装土抬筐,下水挖河。曾经遭受特大灾害的革新大队,社员群众在翻淤压碱时,地冻得梆梆硬,社员们艰苦奋战,硬是把五百多亩盐碱地翻了二尺多深,加上挖河打机井,全大队自然面貌迅速改变。
最近,延津县广大贫下中农和革命干部在深入学习毛主席的重要指示和中央两报一刊元旦社论的过程中,认真总结了几年来改天换地斗争的经验,决心在新的一年里,遵照毛主席的“备战、备荒、为人民”的伟大教导,夺取社会主义革命和社会主义建设的更大胜利。


第3版()
专栏:革命群众来信

做好春耕生产资料的供应工作
河北省清河县戈仙庄供销合作社,为了做好今年春耕生产资料的供应工作,遵照毛主席关于“一切实际工作者必须向下作调查”的伟大教导,走出店门,深入到生产队,对生产资料的需求进行了调查。他们先后在全公社召开了十多次贫下中农座谈会,做到了“三早”:早准备、早安排、早供应,改变了过去供应不及时的被动局面。
农村商业是农业生产的后勤部。这个供销社过去在叛徒、内奸、工贼刘少奇的反革命修正主义路线影响下,推行的是“单线领导”、“业务第一”,严重脱离三大革命运动。贫下中农代表针对这种情况,组织供销社工作人员举办了毛泽东思想学习班,狠批了刘少奇推行的反革命修正主义路线,大大提高了供销社工作人员的两条路线斗争觉悟,明确了服务方向。大家认识到,只有面向农村,为农业生产服务,加强调查研究,熟悉社队生产需要,才能有力地支援春耕生产。
经过调查研究,摸清了今年春耕生产所需要的农具品种和数量,并掌握了今年农业生产形势好,春来早,社员干劲足,农活多,时间紧,春旱较为严重的特点,提前准备好了耙地保墒用的木柄、盖条和铁锨等,并及时运回各种农药。
遵照毛主席关于“自力更生”的伟大教导,根据当地需要,商业人员采取就地取材、就地供应、就地修配的办法,从收购的废钢铁里拣出旧水车零件,安装了十多台五轮水车,及时供应生产队浇麦用。同时还抽出一部分人员组成调查、修配、供应三结合的支农宣传队,怀揣红宝书,身带工具和零件,走村串队,修配和供应农具。仅一个月的时间,就检修了犁、耙、小推车等小农具六百多件,修理水车十六台,供应各种生产工具一千多件。贫下中农热情称赞他们是“农业生产的好后勤部,支援春耕的‘及时雨’”。 河北清河县戈仙庄公社革委会通讯组


第3版()
专栏:

凤城县自力更生兴建支农小工厂
据新华社沈阳电 辽宁省凤城县革委会遵照伟大领袖毛主席关于“备战、备荒、为人民”的伟大教导,放手发动群众,充分利用本地资源,自力更生地兴建小型工厂,有力地支援了农业生产。
凤城县位于辽宁省东部山区。解放前,全县只有七个加工粮油和制造一些锄板、犁铧的小工厂。现在全县已有小型工厂(站、社)六十多个。其中有小炼铁厂、小炼焦厂、小煤矿、小化肥厂、农机修造厂、农具制造厂、胶车厂、电机厂、塑料制品厂、砖瓦厂等。这些小型工厂大部分设在农村,遍及全县各地。目前,全县主要工业产品已达七十多种,不仅满足了本县的需要,还支援了兄弟市、县。
凤城县小型工业是在两条路线斗争中成长壮大的。一九五八年,在毛主席提出的“鼓足干劲,力争上游,多快好省地建设社会主义”的总路线的鼓舞下,凤城县人民,群策群力,土法上马,办起了大批小型工厂。可是,叛徒、内奸、工贼刘少奇及其代理人疯狂破坏这一新生事物,他们大砍地方小型工厂,只是因为遭到革命工人和贫下中农的坚决反对,才保留了一部分小工厂。在伟大的无产阶级文化大革命中,县革委会成立以后,组织广大革命群众认真学习毛主席的有关教导,狠批了刘少奇的反革命修正主义路线,在全县掀起了大办为农业服务的小型工厂的新热潮,促进了地方小型工业的迅速发展。
这个县的小型工业在建点布局上,采取了小型分散的做法,有矿开矿,随矿建厂,充分利用本地资源。他们在煤矿就地建起了小炼焦厂;在出产铁矿石的山下,建立了小炼铁厂;在各公社分别建立了为农业服务的综合厂。这样,既减少运输,又方便了农业生产,做到检修农机具,小修不出社队,大修不出县。
凤城县由于有了小型工业,仅在一九六九年一年,就为农业生产提供了各种农机设备二百多台,农用电机二百台,半机械化农具配件二千六百多件,小农具二万八千多件,化肥二百五十吨,架设高压线八十华里,支援了农业生产的发展。


第3版()
专栏:

吉林省东丰县杨木林公社太平大队的社员狠抓革命,猛促生产,在积极送肥,争取今年农业丰收。
本报通讯员摄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