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70年2月26日人民日报 第4版

第4版()
专栏:

为社会主义节约的清扫工人
——记沈阳冶炼厂清扫工人、共产党员李子纯同志
毛主席教导我们:“要使我国富强起来,需要几十年艰苦奋斗的时间,其中包括执行厉行节约、反对浪费这样一个勤俭建国的方针。”李子纯同志就是这样一个模范执行“厉行节约”的共产党员。他今年六十三岁,人老心红,刻苦活学活用毛泽东思想,工作中充分发挥主动性,为革命乐于吃苦。他带领清扫班的同志们,利用业余时间回收废旧物资,为国家积累了大量财富,群众称他是“永不褪色的红色管家人”。
为社会主义把好节约这一关
一九五九年十月,李子纯同志在运输科汽油库工作。一天,他正在厂内马路上行走,一辆满载垃圾的汽车从身旁驶过,一些垃圾从颠簸的车上掉到地上。李子纯低头看了一下,发现垃圾中有一颗玉米粒大的圆颗粒。他顺手拣起来,原来是一个小铜粒。他吃了一惊:怎么!垃圾中还有铜粒?这是哪里来的?垃圾中是否还有其它有用物资?他想起了毛主席的教导:“中国是一个大国,但是现在还很穷,要使中国富起来,需要几十年时间。几十年以后也需要执行勤俭的原则,但是特别要提倡勤俭,特别要注意节约的,是在目前这几十年内,是在目前这几个五年计划的时期内。”毛主席的话字字句句说在他心坎上。他想,要多快好省地建设社会主义,必须执行勤俭节约的原则。李子纯同志决心要把垃圾中的有用物资收回来。他向领导说出了自己的想法,并要求到清扫班去工作。领导同志对他说:“你的肺病还没有完全好,年纪也大了,清扫班的工作比较累,你不适宜到那里去工作。”李子纯同志响亮地回答说:“我身体有点病,思想没有病;人老了,心要更红,我不怕累!”
李子纯同志来到清扫班后,就和十几名清扫工人成立了“业余回收旧物资节约小组”。他给组内的同志们每人买了一个“节约日记本”,见到毛主席有关节约的语录,他们就抄下来学习。从这以后,他们每天风里来,雨里去,一面搞清扫,一面回收废旧物资。他们豪迈地说:“为了社会主义革命和社会主义建设,我们一定要把好节约这一关!”
李子纯和清扫班的同志们经常在成品库前扫马路,看到地上有碎铜,就一点一点拣起来。大的能拣,小的怎么办?李子纯想起过去在金矿工作时,利用水流冲洗的方法从沙中淘金,于是带领清扫班的同志,一齐动手,修好了淘铜场,第一次就淘了三百六十多公斤铜粒。此后,他们在清扫垃圾时坚持为国家淘铜,仅一九六○年一年之内就淘回五吨多铜。每当李子纯等同志把干干净净的铜粒送到炉旁时,看炉工人总是赞不绝口,他们还指着通红的炉火,意味深长地说:“咱们清扫班工人的心,比炉火还要红啊!”
我们吃些苦是为了大多数人的幸福
李子纯同志牢记毛主席关于“那些地方有困难、有问题,需要我们去解决。我们是为着解决困难去工作、去斗争的”伟大教导,只要对革命有利,困难再大,他也总是挺身而出,一马当先。
一天,李子纯在厂内认真地扫着马路。突然,看到几个工人正在往火车上装运垃圾场上的垃圾,李子纯大步跑到跟前。多年的垃圾堆积如山,里边有很多木块、金属丝等废旧物品。看到这情景,他立即对那几个工人说:“你们先别装啦,等我们拣完后再运走吧!”几个工人惊讶地望着李子纯,指着垃圾堆说:“这有三百多吨哪!到什么年月才能拣完呀!”李子纯坚定地说:“垃圾越多,里面的宝也越多。我看到国家财产受损失就心疼。老愚公能搬两座山,这堆垃圾我们也一定能拣完。”
三百多吨垃圾的筛、拣任务开始了。李子纯和清扫班的同志们,为了国家的财物不受损失,愿把汗水流干。每天除了搞清扫外,利用业余时间来翻垃圾。早晨,天不亮他们就来到垃圾堆前,天黑了,他们就在电灯下干。
沈阳的三月,依然是冰天雪地。一天早晨,李子纯和清扫班的同志们一起学习了《愚公移山》,背诵着:“下定决心,不怕牺牲,排除万难,去争取胜利”,顶着寒风,冒着大雪,支起筛子,抡起铁锹紧张地筛垃圾。寒风卷起飞雪,不停地扑打着每个人的脸颊,李子纯却汗流浃背,他索性把棉衣脱掉,穿着单衣干。雪花飞在身上立刻就溶化了,衣服上冒着白气,胡子眉毛挂满了白霜,有的同志看他年纪大,劝他休息,他说:“干这个活,我心里高兴,身上有的是劲!”
从筛出的垃圾中拣废品时,李子纯感到戴手套不灵活,就甩掉手套。手冻僵了,他搓一搓再干。玻璃碴划破了手指头,鲜血直流,他擦一擦还是干。就这样,大干了三十五天,终于把这堆垃圾拣完了。他们把拣到的破布、废纸、玻璃碴、金属等物品分门别类整理好送到废品回收站。后来厂会计科同志们告诉他们,拣来的那批废旧物资价值五千多元。
以后,李子纯得了水鼓病。出院后,领导分配他到俱乐部工作。他再三要求回清扫班工作。有的同志对他说:“你的身体太弱了,俱乐部冬天有暖气,夏天有电扇,那里适合你养病!”李子纯同志回答说:“世界上还有千千万万的人生活在苦海中,我是一个共产党员,怎么能在俱乐部‘享清福’!”他的要求没有被批准。他想,不让我回清扫班,业余时间还可以干。他找来了小车和扫帚,每天下班后到厂内扫垃圾、拣废物。有一次,俱乐部搞文艺活动,到深夜他才休息,第二天他象往常一样,天刚亮就起床了,推着小车来到厂内,细心地检查各个垃圾箱,一块巴掌大的纸片,一个墨水瓶,一根大头针,他都一一拣起来。下午,扫完了垃圾,他回到休息室又淘起铜来。傍晚他又走进废品库把拣来的废纸、破布等物品整理好,准备运交废品回收站。
在他的强烈要求下,一九六七年,领导终于批准他重新回到清扫班工作。他感到十分高兴。有的人对他说:“那要比在俱乐部苦多了!”他坚定地回答:“干革命就要吃苦。我们吃些苦,为的是使世界上更多的劳动人民少吃苦、不吃苦。”经过三年多的无产阶级文化大革命运动,李子纯同志的两条路线斗争觉悟进一步提高了,革命干劲也更足了。他牢记毛主席的伟大教导,事事、处处、时时注意勤俭节约,反对浪费,艰苦奋斗,决心活到老,干到老,为革命永不疲倦地工作着。         本报通讯员


第4版()
专栏:

草原军民情谊深
一天,解放军某部蒙古族副班长巴拉吉尼玛同新战士李永成手挥羊鞭,赶着羊群去放牧。
边疆的草原,气候变化无常。突然,天空乌云密布,狂风大作。羊群受惊后,便顺风跑去,整个羊群有被暴风雪吞没的危险。
“独有英雄驱虎豹,更无豪杰怕熊罴。”面对着强烈的暴风雪,巴拉吉尼玛和李永成想:决不能让集体的财产受损失,一定要把羊群看护好!他俩紧紧地跟在羊群后面,费了很大力气拦住了羊群。可是怎么也赶不走,羊群随时有被风吹散的危险。副班长决定自己先回去叫人。
副班长一走,就剩了新战士李永成。这时狂风呼啸不停,雪越下越大,李永成总是紧紧地跟在羊群后边。夜已经深了,他的嗓子喊哑了,身体非常疲劳,但心里只有一个念头:人在,羊群在。他默念着毛主席的伟大教导:“这个军队具有一往无前的精神,它要压倒一切敌人,而决不被敌人所屈服。不论在任何艰难困苦的场合,只要还有一个人,这个人就要继续战斗下去。”毛主席的伟大教导,使他信心百倍,浑身是劲。
零下四十多度的深夜,和暴风雪搏斗了十三个多小时的小李,手冻麻了,脚冻僵了,脸色发青,又渴又饿。他眼前一黑,失去知觉,昏倒在雪地里了。
这时,正在看护集体羊群的蒙古族牧民德玻日勒,发现前面有羊群跑过,赶上前去一看,羊群后边倒下一个解放军。他深为解放军热爱集体财产的精神所感动,马上脱下自己的皮袄,给小李披上,背着李永成往自己的蒙古包里跑。他一进门,就叫爱人继续替小李追羊群。一家人都投入了抢救小李的战斗。
德玻日勒把小李放在地毯上,上面又盖上厚厚的被子和皮袄。旁边生了一盆火,烧上奶茶。用筷子慢慢支开小李的牙齿,把凉好的奶茶送进了小李的嘴里。经过耐心的抢救,小李终于醒过来,他睁开眼,第一句话就问:“羊群怎么样?”德玻日勒告诉他,羊群已经圈住了,小李听后,脸上露出了笑容。不久,副班长领着同志们赶到了,副班长紧紧地握住德玻日勒的手,感激地说:“你们这种毫不利己专门利人的精神,我们永远不会忘记,我们要紧握手中枪,坚决保卫祖国的神圣边疆。”德玻日勒也激动地说:“我们要向解放军学习。我们草原军民团结起来,为保卫伟大的社会主义祖国共同战斗。”
本报通讯员


第4版()
专栏:

阶级斗争的弦松不得
黑龙江省安达县升平公社拥护大队革委会
毛主席教导我们:“我们已经取得了伟大的胜利。但是,失败的阶级还要挣扎。这些人还在,这个阶级还在。所以,我们不能说最后的胜利。几十年都不能说这个话。不能丧失警惕。”毛主席的伟大教导,深刻地阐明了过渡时期阶级斗争的长期性、尖锐性、复杂性,是我们在无产阶级专政下继续革命的根本指针。
我们大队革委会成立后,有些干部和群众,曾一度产生了“政权到手,革命到头”的思想,认为我们拥护大队经过了阶级斗争的大风大浪,叛徒、内奸、工贼刘少奇的反革命修正主义路线早批臭了,阶级阵线已清楚了,阶级敌人也老实了。在这种错误思想指导下,有的干部只抓生产,不抓革命。
就在我们忽视阶级斗争的时候,我们大队却发生了一起反革命事件。这件事给我们干部和群众敲起了警钟。为什么文化大革命搞了这么长时间还会出现这样的事件呢?我们带着这个问题,反复学习了毛主席关于阶级和阶级斗争的论述。我们认识到,社会主义社会的阶级斗争是长期的、复杂的,只要有阶级就必然有阶级斗争。于是我们便以这起反革命事件作为活教材,在全大队范围内,广泛深入地开展了“政权到手,是不是革命就到头?形势大好,还有没有阶级斗争?”的大讨论。总结了我们大队土改以来复辟和反复辟斗争的经验教训,狠批叛徒、内奸、工贼刘少奇的“阶级斗争熄灭论”,大摆当前阶级斗争的表现,大揭阶级斗争盖子。
真是不揭不知道,一揭吓一跳。四队有一个隐藏的历史反革命分子,在文化大革命中,广大革命群众揭露了他的罪恶,对他实行了无产阶级专政。在这种情况下,他感到再公开向无产阶级进攻已经不能得逞,就采取更加隐蔽的手段,暗中搞破坏活动。他见回乡知识青年响应毛主席号召,在生产队干得很积极,就装作关心青年的样子,假惺惺地说:“你们年纪轻轻的,累坏了身板是一辈子的事,得学尖点,干部在这儿就多干点,不在这儿就少干点。”妄图使知识青年与干部对立起来。在大队抽调劳动力修建粮仓时,他又对社员说:“咱们要不是给大队出工,抽出两个人去搞副业,一天挣四、五元钱,干几个月,队里可以增加不少收入,咱们队长就是不抓收入。”他就是这样假装关心社员生活,破坏社会主义建设。
一桩桩一件件触目惊心的事实,给我们上了一堂活生生的阶级斗争课。大家说:我们必须牢记毛主席“千万不要忘记阶级斗争”的伟大教导,时时刻刻绷紧阶级斗争这根“弦”。我们要运用“一分为二”的唯物辩证法,经常分析阶级斗争的新形势,善于从平静中看到不平静,从锣鼓声中听到敌人的磨刀声,不断观察阶级斗争的新动向,牢牢掌握阶级斗争的主动权,不停顿地向阶级敌人进攻。
去年春天,在广大群众抗春旱、担水抢种包米时,三队一个没有改造好的富农分子,乘机破坏:点了籽的他不浇水,浇水的他不点籽。大家一下子就识破了他破坏抓革命、促生产的鬼把戏,当即就把他拉到地头,狠狠批斗。
一年来阶级斗争的实践,使我们深刻体会到:要主动向阶级敌人进攻,就必须学习、掌握和运用毛主席关于无产阶级专政下继续革命的伟大理论,正确地认识阶级斗争的新形势、新特点,取得对敌斗争的主动权。我们狠抓了阶级斗争,队里的革命形势大好,生产面貌也得到很大的改变。


第4版()
专栏:

边塞草原向阳家
祖国西北边陲的巴里坤草原上,某军马场牧工、共产党员李天学一家,几年来,坚持活学活用毛主席著作,把小家庭变成了毛泽东思想统帅的战斗集体。全家齐心协力为革命养军马,被誉为“边塞草原向阳家”。
一九六五年春,李天学的爱人卢发珍,领着孩子来军马场落户。开始,两口子想的不一样。老李想的是,军马生产这么重要,家属来了也不能吃闲饭,应该为养好军马出把力。卢发珍想的是,这一搬家,给丈夫增加了很大负担,自己应该尽力料理好家务,让他省些心。为此,她领着孩子起早贪晚,喂猪养羊,在草滩上开荒种菜。日子一久,小菜地越开越大,猪羊越养越肥,她有些不满意了,开始埋怨丈夫太不知道替家里操个心。
受尽旧社会血泪煎熬的李天学,把对毛主席最深厚的无产阶级感情,化作对革命事业的一片忠心。家属来场后,他还是扑着身子干在马群,家里很难挂着他的影儿。爱人的变化引起他的深思:家庭阵地也是两条道路斗争的战场,“社会主义如果不去占领,资本主义就必然会去占领”!任凭小家庭往邪道上滑,也是对革命失职呀!他暗下决心,一定要用毛泽东思想改造和占领家庭阵地。
李天学积极组织全家活学活用毛主席著作,坚持“天天读”,经常谈学习心得,狠抓阶级教育,使卢发珍的阶级斗争和两条路线斗争觉悟迅速提高,对红宝书越读越爱读,越学越觉亲,越用越感到毛主席的话字字入心,句句在理。从此,她走出小家庭,积极参加修渠、背草等集体生产劳动,经常向群众宣传毛泽东思想。
无产阶级文化大革命的浩荡东风吹过天山,李天学一家,也发生了极其深刻的变化。毛主席发出“要斗私,批修”的最新指示后,全家当即举办了学习班,学习毛主席的伟大教导。卢发珍也主动参加了养军马工作。
有一次,队里决定让卢发珍去办农忙托儿所。有人对她说:“那可不是个好差使!一人难称百人意。”她觉得这话不对,但又不敢当面指出。十二岁的儿子志科是家庭学习小组长,就抓住这个问题办了一期家庭毛泽东思想学习班,组织全家带着问题再学“老三篇”。志科说:“妈当家属班长,能起早贪晚地热心给大家办事,劳动也好,这是值得全家学习的;可就是工作不大胆,不敢拿起批评和自我批评的武器,不敢‘为人民的利益坚持好的’。这是叛徒、内奸、工贼刘少奇黑《修养》的余毒在害人,必须来个彻底大扫除!”紧接着全家又学习《反对自由主义》,狠批黑《修养》。卢发珍深受教育,狠斗了“老好人”思想。从此,她不但更热心组织家属学习毛主席著作,带领家属参加集体生产劳动,而且大胆批评一些不符合毛泽东思想的现象,使家属中出现了团结友爱的新气象。
李天学一家就是这样,让毛泽东思想当家,谁说的符合毛主席教导就听谁的,谁先进就向谁学习。全家活学活用毛主席著作,人人都关心国家大事。
严冬,气温降到零下四十多度,卢发珍还坚持往返十几里,砸开一米多厚的坚冰,为工人和军马拉水。手上冻裂了一道道血口子,棉衣变成了冰铠甲,从没叫过一声苦。
一天,全队工人家属顶着铺天盖地的暴风雪,为军马抢运饲草,防止军马流产。卢发珍叫儿子志科也去参加。当时,气温降低到零下四十度。志科抱着饲草,被风雪刮得东倒西歪,他跌倒了爬起来,一个劲高呼着“备战、备荒、为人民”,“下定决心,不怕牺牲,排除万难,去争取胜利”,抱了一趟又一趟,谁也劝不住。有的人开玩笑地说:“小科子,搬多少趟才够马吃一嘴呀?快别跟着白受冻了!”他脑袋一歪说:“毛主席说:‘一个人能力有大小,但只要有这点精神,就是一个高尚的人’。我抱一棵草,也是为养好军马,保卫祖国,消灭帝、修、反,怎么是白挨冻呢?”
当时,有的家属还责备卢发珍太不知道疼孩子了!卢发珍回答说:“对于孩子,就是要用毛泽东思想教育他们,培养他们一不怕苦,二不怕死,一心为公的好品质,让他们将来做一个真正的无产阶级革命事业接班人。”
父母关心子女的成长,子女也关心父母的工作。不久前,卢发珍被吸收为军马场正式工人,在家里吃饭要耽误上班时间,到食堂去吧,家里有四个孩子,因此感到为难。志科、志忠两兄弟一商量,确定让妈妈到工人食堂去吃,家里饭他们自己做。他们不但把家务料理的很好,还坚持了活学活用毛主席著作,积极地为集体做好事。
本报通讯员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