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70年2月23日人民日报 第5版

第5版()
专栏:

活跃在太行山麓的医疗队
在河北省太行山麓,活跃着一支由河北医学院附属第二医院十几名医务人员组成的太行医疗队。他们遵照毛主席关于“把医疗卫生工作的重点放到农村去”和“备战、备荒、为人民”的伟大教导,半年多来,肩背行装,手提药箱,跋山涉水,深入太行山区,虚心接受贫下中农的再教育,全心全意为贫下中农服务。贫下中农称他们是“毛主席派来的好医生”。
下面是这支医疗队在农村巡回医疗的故事。
靠红心不靠“铁肺”
元氏县城郎村的刘大娘,得喘病已经十多年了。每年冬天都犯,去年特别厉害,已经两天水米不打牙,眼看不行了。刘大娘的儿子刘月臣专程从外地赶回来,准备为母亲料理后事。就在这时,太行医疗队的蒋医生赶到了刘大娘家里。他诊断刘大娘得的是“肺性脑病”,不及时抢救,就有生命危险。在城市医院治疗这种病,需要把病人装进叫做“铁肺”的器械里,靠器械帮助病人呼吸,进行抢救。但现在农村没有这种器械,怎么办?刘月臣着急地问:“医生,俺娘的病还能不能想办法治?”医生顺口说:“如果有架‘铁肺’就能治了。”这冷不丁的一句话,说得刘月臣莫名其妙,他说:“俺不知道啥是‘铁肺’,俺相信你们有一颗忠于毛主席的红心,一定能把俺娘的病治好。”
短短的一句话,深深触动了蒋医生。他想起,自己是在毛主席革命路线的指引下,来到农村,现在是考验自己的时候了。能不能发挥主观能动性,全力抢救大娘的生命,这是忠不忠于毛主席,忠不忠于毛主席革命路线的大问题。他又想起毛主席关于“决定的因素是人不是物”的教导,更加鼓起劲来了,决心打破旧框框,用新的方法抢救。经过几天的治疗,刘大娘的病终于治好了。
病愈后,刘大娘站在毛主席像前,热泪盈眶地对她儿子说:“毛主席派来的医生治好了我的病,咱们要一辈子不忘毛主席的恩情,你快回去,好好工作,加强战备,用实际行动保卫毛主席!”
小土屋里能动大手术
太行医疗队刚到农村的时候,发现贫农的小孩刘凤林背部长了大血管瘤。瘤子部位很特殊,占了大半个膀子,要动大手术。孩子才八岁,麻醉的部位不好选择,弄不好大出血,就有生命危险。谁也拿不定主意,一个医生说:“把凤林小弟弟介绍到咱医院去治吧。”凤林爹听了很气愤地说:“医生,俺们三年前去过大医院,人家怕出事,不给治啊!”说着就从口袋里掏出一张“诊断书”,上面写着:“右肩、背部巨大血管瘤,因肿物过大,手术有危险,本院不能治疗。”
这张“诊断书”,象铁锤一样打在每个队员的心上。凤林爹拿出的不是一张普通的“诊断书”,这是贫下中农对刘少奇反革命修正主义医疗卫生路线的控诉!
在小土屋里,能不能动大手术?凤林小弟弟的病要不要治?同志们再一次学习“老三篇”,狠批刘少奇反革命修正主义医疗卫生路线。伟大的国际主义战士白求恩同志的光辉形象出现在大家面前。同志们说:“只要象白求恩同志那样,对工作极端的负责任,对贫下中农极端的热忱,不利条件也能转化为有利条件。越是困难的手术,越能锤炼我们为人民服务的红心。”他们决心要在小土屋里动大手术。手术前,他们进一步分析了病情,制订了妥善的方案,并把小土屋扫得干干净净,消了毒,在顶棚下面扯起了一张塑料布,防止灰尘下落。
他们凭着一颗忠于毛主席的红心,以白求恩为榜样,把深厚的无产阶级感情,倾注在每一刀,每一剪,每一针,每一线上。经过四个多小时的战斗,终于成功地切除了巨大血管瘤。喜讯传出,贫下中农和医务人员同声欢呼:“毛主席的革命路线胜利万岁!毛主席万岁!毛主席万万岁!”
创办简易药厂
太行医疗队创造了一个“手提式”药厂。这是贫下中农再教育的结果。
半年以前,医疗队来到了塞外高原。这里交通不便,用药要进城买,往返一趟,就得七八天,常常使一些贫下中农有病得不到及时治疗。有一次,他们给一位贫农大伯治病,缺少一种药,建议大伯到城里去买。大伯摇摇头说:“到城里去一趟,花钱跑路倒是小事,影响抓革命、促生产可是大事啊!”老贫农一心为革命,一心为集体的高贵品质,深深教育了医疗队的同志们,使他们认识到:药品的问题不解决,不仅影响贫下中农的身体健康,而且影响到毛主席关于“备战、备荒、为人民”的伟大战略方针的落实。他们决心为贫下中农创办简易药厂。
说干就干。医疗队的同志请来了一位药剂人员,学习制药方法。大家一齐动手,打扫房子、刷墙、糊屋顶。没有制药设备,大家就动手做。他们用三个塑料管制成能生产蒸馏水的“离子交换器”,把四个盛药用的废“安瓿”去了底,塞上棉花,代替了过滤杂质的“沙滤棒”。把“沙滤棒”连上吸引器,就成了过滤药液用的“抽滤器”。还用土法制成了“漏斗”、“搅棒”和“简易检查台”。经过几天的连续战斗,他们终于制出了第一批蒸馏水,配制了第一批合格的药品。
小药厂从贫下中农那里搜集了不少行之有效的土、验方,制成了丸、散、膏、丹。现在,他们生产的药品,不但可以自给,还能满足当地卫生所的部分需要。小药厂全部家当,可以装在两个提箱里,提起能走,打开能治病。贫下中农编了一个顺口溜,称赞说:“‘手提药厂’随身带,那里需要那里摆,有利生产和战备,贫下中农笑颜开!” 本报通讯员


第5版()
专栏:

巴彦县农村基本形成医疗卫生网
据新华社哈尔滨电 黑龙江省巴彦县革委会,遵照毛主席关于 “把医疗卫生工作的重点放到农村去”的伟大指示,依靠群众,自力更生,经过一年多时间的努力,全县农村基本上形成了医疗卫生网,改变了农村缺医少药的面貌。
巴彦县现有人口四十八万。解放前,只有巴彦、兴隆等集镇有几处私人开设的小诊所。
广大农村无医无药。解放后,全县医疗卫生事业有很大发展。但是,由于叛徒、内奸、工贼刘少奇推行的反革命修正主义医疗卫生路线的破坏和干扰,医务人员集中于城镇,广大农村仍然缺医少药。
在无产阶级文化大革命的斗、批、改阶段,巴彦县革委会率领广大革命群众和革命医务工作者,狠批刘少奇的反革命修正主义医疗卫生路线,把医疗卫生工作的重点放到了农村。仅一年多时间,全县农村就基本上形成了一个医疗卫生网。现在,县有中心医院,公社有卫生院,百分之八十六的大队有卫生所,百分之八十三的生产队有保健室,基本上实现了小病治疗不出队,大病治疗不出公社,疑难重病治疗不出县。


第5版()
专栏:

广州部队创办“五·七”小药厂
据新华社广州电 人民解放军广州部队各级卫生部门,在毛主席“备战、备荒、为人民”的伟大战略方针指引下,发扬“自力更生”、“艰苦奋斗”的革命精神,兴办“五·七”小药厂,取得了显著成绩。目前,各部队已先后创办小药厂一百多个,加工生产了中西药制剂一百三十多种,除了供给部队防治疾病以外,还能为国家提供一部分产品。
在创办“五·七”小药厂的过程中,各级卫生部门坚持勤俭办厂的方针,做到因地制宜、因陋就简,自己动手解决厂房、设备和原料,不向上级要钱、要物。
这些小药厂处处为部队着想,部队需要什么就生产什么。为了满足施工生产部队的需要,小药厂就大量生产“壮腰酒”、“风湿膏”、“跌打丸”。有的水酊剂战士携带服用不方便,小药厂就反复调查研究,改革剂型。他们还非常重视防治常见病、多发病和急救药品的生产。


第5版()
专栏:

迈进亲人门,相逢格外亲。沈阳部队某部医疗队的同志走到哪里,就受到贫下中农的热烈欢迎,亲热地迎进家门。 本报通讯员摄


第5版()
专栏:

以大批判开路 大力推广中草药
新桥公社坚持思想工作领先,充分利用草药为群众治病,深受欢迎
上海市青浦县新桥公社革委会从去年四月以来,在上海中医学院教育革命探索队等有关单位的帮助下,在全公社范围内逐步推广草医草药知识,培训了一批“赤脚医生”,发掘了两百多味草药,利用草药为群众防病治病,受到了群众的热烈欢迎。
遵照伟大领袖毛主席关于“把医疗卫生工作的重点放到农村去”、“备战、备荒、为人民”的教导,新桥公社革委会积极带领群众推广草医草药知识,得到了广大贫下中农的热烈拥护和支持。但是也有一部分人对草医草药抱怀疑态度。公社革委会认为,这是叛徒、内奸、工贼刘少奇修正主义医疗卫生路线的余毒还未肃清的反映,因此必须深入开展革命大批判,为利用草药防治疾病扫清道路。
他们发动广大贫下中农,用大量的事实狠批刘少奇及其代理人在医疗卫生工作方面鼓吹的“洋奴哲学”和“重西轻中”等反革命修正主义黑货。天一大队贫农王光明的一个儿子,三岁时害了重病,送到一个大医院里住了二十七天,医生说这个孩子已不可救了,只好等死。家长非常气愤,把孩子抱了回来,后来用中医中药治好了病。现在这个孩子正在天一大队的五·七小学读书。革命大批判把“重西轻中”的谬论批得臭不可闻,使广大革命群众受到了很大的教育,原来那些不相信草医草药的人,也开始信服了。
新桥公社革委会在推广草医草药知识的过程中,很注意抓阶级斗争。他们遵照毛主席关于“阶级斗争,一抓就灵”的教导,广泛发动群众,大揭大议,把破坏草药推广工作的阶级敌人揪出来,使大家认识到推广草药是一场革命,敌人越是破坏,就证明我们做得很对。
新桥公社革委会推广草医草药知识,先后采取了不少有效的做法。
药工带教,传授草药知识。新桥药店有四名药工,当地一般的草药,他们都能识别。当新桥公社革委会在市药材公司和县药材公司的帮助下,在天一大队搞推广草药的试点时,药店先后派了两名药工到大队去带教“赤脚医生”和卫生员。一边采集,一边教,很快使他们掌握了草药的初步知识。有些“赤脚医生”经过培训后,既是医生,又是药工。药工带教是普及草医草药知识的一种好方法。
新桥公社革委会根据毛主席关于“办学习班,是个好办法,很多问题可以在学习班得到解决”的教导,先后在天一大队举办了两期由各大队“赤脚医生”和卫生员参加的学习班,经过一段时间的学习,许多“赤脚医生”都能识别和采集当地的大部分草药,掌握四五十个针灸穴位。有些“赤脚医生”还能用草药和新针疗法治疗一般的常见病。
现在,全公社不但有了一支近百人的采药队伍和二十多名“赤脚医生”,而且不少贫下中农也懂得了部分草医草药的知识,他们利用休息时间,采集草药,送到合作医疗站去。有些社员还主动报告草药药源。
毛主席教导说:“应当积极地预防和医治人民的疾病,推广人民的医药卫生事业。”根据毛主席的教导,新桥公社在推广草药的过程中,建立了“土药房”。
这些“土药房”建立以来,充分显示了它的优越性:
一是自制中药饮片,有利于解决农村缺医少药的问题。过去,贫下中农采到药材后,只能出售给药店,要经过一连串的转运后,才能制成饮片和成药,再送到农村来。现在,“土药房”把大量的野生药材制成饮片后,解决了合作医疗需要的不少药物,同时减轻了国家的负担。
二是医药结合,方便群众,有利于抓革命促生产,过去医药分家,看了中医,还得上镇抓药,影响了参加集体生产。有了“土药房”,医药结合,看了病便能抓药,节省了不少劳动日。
三是广泛运用草药,节约经费,有利于巩固和发展合作医疗制度。
四是为农村增设了医疗卫生网点。新桥公社有十二个生产大队,过去只有一个药店,抓药很不方便。“土药房”建立后,已从根本上改变了这种状况。 据新华社


第5版()
专栏:

踏遍青山尝百草
记云南鲁甸县卫生员李海阳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模范事迹
在云南高原乌蒙山区的崎岖的山路上,经常看到一个肩挎保健箱,身背草药袋,手提尖嘴锄的中年人,他走一路,看一路病,采一路药,总是忙个不停。他就是鲁甸县大水井区卫生所的卫生员李海阳。
一九五九年的一天,当了四年卫生员的李海阳到仙人洞公社去巡回医疗。他想到用中草药治病,成本低,疗效高,贫下中农欢迎,又可以解决山区西药不足的问题,便下定决心,克服困难,学会自己不熟悉的东西。有一次,老药农告诉他老鹰岩上有名贵药材,只是山高路险,很少有人去采。李海阳听到有好药,背上箩筐就向老鹰岩赶去。可是,他刚上到岩半腰,就摔倒昏过去了。当他苏醒过来的时候,只觉得浑身疼痛,直冒冷汗。“为革命粉身碎骨也情愿,药不满箩不回还!”他暗暗激励自己,又挣扎起来继续往老鹰岩上攀登。就这样,李海阳终于征服了老鹰岩,打开了这里的宝药库。
李海阳遵照毛主席关于“我们的责任,是向人民负责”的教导,在每创制一种新药时,总是自己首先冒着危险,亲口尝试。十年来,李海阳先后尝试了一百多种中草药。
山区气候多变,有些人患了风湿性关节炎,用西药治疗,效果不显著。李海阳决心用中草药突破这一关。他根据民间单方,用六种草药配成一种粉剂。可是,六味药中就有三味含毒性。用量多大才能口服?李海阳决定通过自己身体的反应作试验。许多贫下中农知道了,都赶来劝阻,他却说:“只要能为大家解除病痛,我愿将世上百草尝遍,就是死了也心甘。”为了这剂药,李海阳亲自进行了六次口服试验,终于赢得了胜利。他先后用这种药医治了几百人,效果良好。以后,他又在这个基础上多次进行反复试验,创造出了一种既可内服又可外敷的合剂。用这种药,可以治疗关节炎、痨伤、骨折等多种病。
李海阳全心全意为贫下中农服务,出诊看病,不管白天黑夜,刮风下雨,贫下中农什么时候叫,他就什么时候到。十多年来,他跑遍了全区三千多户人家,和贫下中农建立了深厚的无产阶级感情。
新华社记者(本报有删节)


第5版()
专栏:

贫下中农的好医生
在太行山革命老根据地——山西省武乡县山区,“赤脚医生”杨儒珍,经常穿着旧军装,身背药箱,肩扛锄头,爬山涉水,跑村串户,热情宣传毛泽东思想,主动给贫下中农送医送药上门。贫下中农赞扬说:“赤脚医生杨儒珍,扛起锄头是农民,走进卫生所是医生,背筐上山是药农,真是咱贫下中农的贴心人!”
一九五九年春天,杨儒珍怀着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的豪情壮志,从部队回到了他的家乡武乡县蟠龙公社温庄大队。当时贫下中农让他在队里当“土医生”,他满口答应。当了卫生员后,他继承和发扬了人民解放军艰苦奋斗、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光荣传统。贫下中农有了病,不论时间早晚,不分路程远近,他立刻前去医治。
有一次,杨儒珍到尚元大队出诊,一个叫王拴劳的贫农社员,含着眼泪向他控诉了万恶的旧社会和刘少奇反革命修正主义医疗卫生路线的罪恶。原来王拴劳在旧社会由于没钱治病,刚四岁,就成了聋子。解放后,他满怀希望,一次又一次地四出求医,但都被一些城市医院判为“不治之症”。从此,王拴劳赌气再也不看这病了,一直拖了十几年。杨儒珍听了王拴劳的控诉,决心为这位贫农社员治好耳病。但他从来没有治过这种病,又不会扎针,怎么办?他遵照毛主席关于“我们能够学会我们原来不懂的东西”的教导,翻阅了医学书籍,对着镜子在自己的耳朵和手上寻找穴位,反复试验,练习扎针。有一回,穴位没找准,把耳朵扎得钻心地疼,但一想到毛主席关于“要奋斗就会有牺牲”的伟大教导,立刻鼓足勇气继续扎。就这样,他一连在自己身上试验了十二次,终于在耳朵和手上找到了穴位,并掌握了扎针的深度。以后,他每天往返二十余里山路,到尚元大队为王拴劳扎针,经过多次治疗,使王拴劳恢复了听觉,第一次听到了“毛主席万岁”的亲切声音。
杨儒珍还遵照毛主席关于“自力更生”的伟大指示,发动群众利用业余休息时间,开生荒,砸石垣,整修了二亩药材地,种了药材;同时组织群众上山采药,把采集回来的药材制成中药,为大队建立了土药房,储备了各种草药。为了推广用中药草药治病的经验,杨儒珍还利用休息时间,主动帮助本大队和外大队开办了“赤脚中草医”学习班,培养了一批能够用针灸、拔罐、土方土法治疗各种常见病和多发病的卫生员。
新华社通讯员(本报有删节)


第5版()
专栏:

驻新疆阿勒泰地区的人民解放军某医院,深入农村,克服重重困难,成功地为哈萨克族贫苦牧民库力孜亚切除了腹腔肿瘤。这是库力孜亚和为她输血的指战员在一起热情赞扬毛主席的无产阶级医疗卫生路线。 新华社记者摄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