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70年12月8日人民日报 第1版

第1版()
专栏:

  毛主席语录
人民群众有无限的创造力。他们可以组织起来,向一切可以发挥自己力量的地方和部门进军,向生产的深度和广度进军,替自己创造日益增多的福利事业。


第1版()
专栏:

  山西省农业学大寨运动出现朝气蓬勃的大好局面
  紧紧抓住用毛泽东思想教育人这个根本
把现实阶级斗争和整党建党结合起来,加强领导班子革命化建设;发动群众深入开展革命大批判,肃清叛徒、内奸、工贼刘少奇反革命修正主义路线余毒。今年全省粮食总产量超过历史最高水平,十多个县、市和相当于县的区粮食平均亩产达到或超过《纲要》
据新华社太原七日电 山西省各级革命委员会以阶级斗争和两条路线斗争为纲,紧紧抓住用毛泽东思想教育人这个根本,狠抓领导班子思想革命化,推动全省学大寨运动更加深入地向前发展,出现了后进赶先进、先进更先进的朝气蓬勃的大好局面。
今年,山西省农村广大贫下中农、社员群众和革命干部,以大寨为榜样,发扬“自力更生”、“艰苦奋斗”的革命精神,战胜干旱、风雹、霜冻等自然灾害,夺得了农业生产的好收成,粮食总产量超过了历史最高水平。去年,粮食平均亩产达到《全国农业发展纲要》规定指标的只有一个昔阳县,今年除昔阳亩产过“黄河”外,又有平顺、阳泉市、祁县、太谷、汾阳、平定、高平、晋城、长治、长治市、太原南郊区和介休等十多个县、市和相当于县的区粮食平均亩产达到或超过《纲要》规定的指标。大寨大队、西沟大队等一批著名的先进单位,粮食平均亩产量突破了千斤大关,对国家的贡献越来越大。晋西北、雁北山区和吕梁山区,过去不少地方长期靠国家供应一部分粮食,今年实现了粮食自给,许多社、队做到自给有余,第一次向国家交售了余粮。
今年,山西省革命委员会带着“全国学大寨,大寨在山西,山西怎么办”这个问题,组织全体委员到大寨参观学习,总结学大寨学什么和昔阳为什么能建成大寨县的经验,并且做出了《关于进一步开展农业学大寨群众运动的决议》。之后,省革委会又组织地、县各级领导班子主要成员,来到大寨举办毛泽东思想学习班,结合各地学大寨的情况,对照大寨大队和昔阳县的经验,认真学习《人民日报》发表的《农业学大寨》的社论,进行检查对比,找到了差距,明确了前进方向。他们深刻地认识到:与大寨比,与昔阳县比,千差万差,差就差在思想革命化不过硬。大家认为,只要紧紧抓住用毛泽东思想教育人这个根本,抓住阶级斗争和两条路线斗争这个纲,抓住领导班子革命化、特别是县一级领导班子革命化这个关键,大寨的革命精神和昔阳县的经验就一定会学到手,农业生产就会多快好省地向前发展。据此,许多县、市的领导班子,今年以来接连几次进行开门整风,进一步提高革命化的程度。在开门整风中,他们放手发动群众,以战无不胜的毛泽东思想为武器,帮助领导班子批判满足现状的保守思想,树立无产阶级的彻底革命精神;大破“这也办不到,那也不可能”的懦夫和懒汉世界观,树立敢于改天换地的雄心壮志;大破“老好人”的求稳怕乱、怕担风险的庸人思想,树立敢于斗争、敢于胜利的风格。平顺县革委会围绕“昔阳已经上去了,平顺的步子为啥慢”这个问题,进行了开门整风。革命群众尖锐地提出:西沟大队在石头缝里种地,粮食平均亩产过了“长江”,座落在海拔二千米高寒地区的谷暖铺大队,一九六九年粮食平均亩产就过了“黄河”,全县为什么上不去?群众的尖锐批评,触及了县革委会领导成员的思想。他们狠斗了安于现状的自满情绪,十二名常委立即分批深入社、队蹲点,调查研究,总结和推广学大寨的先进经验,并且用自身革命化带动基层干部和社员群众的思想革命化,促进了生产的发展。今年,县革委会十二名常委蹲点的大队,粮食平均亩产都过了“黄河”,全县粮食平均亩产量达到了《全国农业发展纲要》规定的指标。
山西各地以往的经验证明,在学大寨运动中存在着两个阶级和两条路线的激烈斗争。为此,今年各地在深入开展学大寨运动的过程中,各级领导干部深入基层,紧紧抓住阶级斗争和两条路线斗争这个纲,把现实的阶级斗争和整党建党结合起来,加强基层领导班子的革命化建设,并且发动群众深入持久地开展革命大批判,进一步肃清叛徒、内奸、工贼刘少奇反革命修正主义路线的余毒,保证学大寨运动沿着毛主席的革命路线前进。石太铁路线上的阳泉市郊区和昔阳的近邻平定县,过去有些社、队重副轻农,资本主义倾向严重,多年来农业发展不快,粮食不能自给。今年,这两个市、县的革委会通过革命大批判,对广大社员群众和干部进行两条路线斗争教育,坚决贯彻“以粮为纲,全面发展”的方针,带领群众大搞农田水利建设,使农业生产得到迅速发展,粮食平均亩产达到了《纲要》规定的指标。
发展社会主义农业生产是自力更生,还是靠天、靠地、依赖国家?这是两条路线、两种思想的斗争。晋西北和吕梁山区有许多县是革命老根据地,当地人民在毛泽东思想哺育下,有自力更生、艰苦奋斗的光荣传统。在学大寨运动中,这些县的各级领导班子,发动群众狠批刘少奇及其代理人散布的“地区落后论”、“群众落后论”和他们推行的“物质刺激”等反革命修正主义黑货,肃清反革命修正主义路线的余毒,决心发扬革命传统,自力更生,艰苦奋斗,打好农业翻身仗,争取更大光荣。保德县的郭家庄大队,过去每年要靠国家供应粮食。这个大队在学大寨中认真开展革命大批判,社员和干部提高了阶级斗争和两条路线斗争觉悟,革命积极性大大提高,去年奋战一年,粮食总产量由一九六八年的十万斤猛增到三十五万斤,向国家交售余粮十万斤。县革委会及时总结、推广了这个大队学大寨的经验,对全县基层干部和社员的教育很大。今年,全县三百三十一个大队,大搞农田基本建设,因地制宜改变了广种薄收的耕作制度,一年面貌改观,全县粮食达到了自给有余,十多年来第一次向国家提供了余粮。地处晋中盆地的太谷县,无产阶级文化大革命前是省里搞的一个机械化、电气化的试点县,那时省里用“吃偏饭”的办法在这里大量投资,以为这样做农业生产就会上去。但是,越这样搞越助长了这个县的依赖思想,人的精神面貌没有变,生产发展速度很迟缓。群众说,过去是抓了机械化,丢了革命化,学大寨成了一句空话。今年,县革委会领导成员在对照昔阳县经验找差距中,重新学习了毛主席关于“政治工作是一切经济工作的生命线”的伟大教导,提高了认识。县革委会主要领导成员都深入基层,狠抓革命大批判,坚持开展两条路线斗争教育,用革命化带动生产建设,促进生产的发展。今年全县粮食平均亩产量上了《纲要》,棉花获得了丰收,对国家做出了较大的贡献。
山西省各级革委会在深入贯彻党的九届二中全会公报精神中,进一步加强了对农业学大寨群众运动的领导。现在,伟大领袖毛主席发出的“农业学大寨”的号召,更加深入人心。“举旗抓纲学大寨,急起直追学昔阳”,已经成为全省农村广大贫下中农和革命干部的决心和自觉行动。全省已深翻一尺以上的耕地一千八百多万亩,按农业人口平均每人深翻了一亩。深翻土地规模之大、质量之高,超过以往任何一年。目前,全省各地在总结今年农业生产经验的基础上,开展了群众性的积肥和农田水利建设的新高潮,积极为夺取明年农业丰收创造更好的条件。


第1版()
专栏:

  向生产的深度和广度进军
  ——广东江门甘蔗化工厂开展综合利用的调查报告
遵照毛主席“备战、备荒、为人民”的伟大战略方针和厉行节约的教导,江门甘蔗化工厂以毛泽东思想为统帅,狠批叛徒、内奸、工贼刘少奇的反革命修正主义路线,广泛发动群众,大搞综合利用,“向一切可以发挥自己力量的地方和部门进军,向生产的深度和广度进军”,使全厂呈现一派朝气蓬勃、欣欣向荣的革命景象。两年多来,这个厂综合利用产品的品种,由原设计的五种增加到三十种;综合利用产品的产值,约等于主产品食糖产值的两倍,可比产品成本降低了百分之二十四,为国家积累了大量资金,有力地支援了社会主义建设。
综合利用大有文章可做
伟大领袖毛主席指出:“社会主义不仅从旧社会解放了劳动者和生产资料,也解放了旧社会所无法利用的广大的自然界。”(《多余劳动力找到了出路》一文的按语)江门甘蔗化工厂大搞综合利用的实践,又一次证明毛主席的指示是一个伟大的真理。
由于大搞综合利用,过去的“废物”现在变成了宝物。以前每年要用数以十万元计的运费把煤渣、滤泥、硫铁矿渣运出厂外,倒入大海,现在成了制造煤渣砖、水泥、炭素钢、生铁的原料。去年以来,仅利用上述“三渣”,就为国家创造了几十万元的财富。
由于大搞综合利用,充分挖掘了物资的潜力,实现了一物多用。这个厂生产的主要原料甘蔗,除制成食糖外,经过对“废渣”、“废液”等的综合利用,又制成了十多种轻、化工业产品。如利用甘蔗渣制纸浆板、有光纸、包装纸,利用蔗糠制糠醛,用纸浆“废液”生产粘合剂,用“废糖蜜”制酒精、酵母、“七○二”农药等等。
由于大搞综合利用,充分挖掘了设备潜力,变专机专用为一机多用。例如制浆设备,既造纸浆又造人造纤维浆粕;制糖设备,在榨糖季节用于榨糖,停榨期间利用制糖的石灰窑和澄清设备生产轻质碳酸钙,利用煮炼设备生产微晶纤维素和“七○二”农药,使制糖车间做到了长年开工,停榨不停产。
由于大搞综合利用,充分发挥了人的主观能动性,实现了工人一专多能。如制糖工人开榨时制糖,停榨时搞轻质碳酸钙、烧石灰、炼焦炭。酿造工人,既会制酒精、酵母,又能制干冰和“七○二”农药等。机修工人既能制造和检修设备,又能炼焦、炼钢、炼铁。这样,不但解决了大搞综合利用的大部分劳动力问题,而且大大提高了劳动生产率。一九六九年全员劳动生产率,比建厂初期提高了一倍。更重要的是,通过大搞综合利用,多快好省地培养了一批具有自力更生、艰苦奋斗革命精神的“多面手”。
现在,整个工厂不但完全改变了糖厂历来半年生产半年闲的状况,而且打破了行业界限,变成了一个既产糖、纸、人造纤维浆粕的轻工业工厂,又产钢、铁、化工产品、医药、建筑材料和多晶硅的综合性工厂。
实践表明:大搞综合利用是落实毛主席“备战、备荒、为人民”的伟大战略方针的实际行动,是多快好省地建设社会主义的有效措施,是开辟新的原料资源、实行增产节约的一个重要途径。
大破“不务正业论”,为革命大搞综合利用
江门甘蔗化工厂是在一九五九年初建成投产的一个现代化工厂。十多年来,在要不要搞综合利用,以及如何搞综合利用的问题上,经历了两种思想、两条路线的激烈斗争。
建厂初期,这个厂的广大工人和干部,在毛主席亲自制定的“鼓足干劲,力争上游,多快好省地建设社会主义”总路线的指引下,开展了综合利用的科学实验,利用“三废”初步制造了一批产品。但是,在叛徒、内奸、工贼刘少奇反革命修正主义路线的毒害下,有的人却认为“搞综合利用是不务正业”,有的甚至把煤渣、硫铁矿渣、滤泥等“三渣”看作“包袱”,要向国家申请七十万元、几十吨钢材,用来制造三只铁船、两只拖轮,把“三渣”运到海里倒掉了事。在这种“不务正业论”的错误思想影响下,水泥生产是“三天打鱼,两天晒网”,自己需要时干一下,不需要时就停下来。其他项目有的没有搞起来,有的方向不对,寿命不长,很快就停产了。
一九六八年秋,厂革委会成立后,领导全厂工人和干部,重新学习了毛主席的有关教导,认识到积极开展综合利用,是落实战备的需要,是增加生产、厉行节约的需要,是多快好省地建设社会主义的需要,是打击帝、修、反,支援世界革命的需要。他们把综合利用当作革命的“正业”抓了起来。工人们说:“开展综合利用,绝不是可搞可不搞的‘副业’,而是非搞不可的革命‘正业’。”他们认为,是充分利用本厂的资源、设备,多为国家创造财富,还是片面地只看眼前方便、不顾长远后果,把各种“废料”当成“包袱”,一倒了事?这实质上是关系到举什么旗、走什么路、执行什么路线的大问题。厂革委会在引导群众狠批刘少奇“利润挂帅”等反革命修正主义路线的基础上,算了大搞综合利用的政治账和经济账。例如,若把本厂的硫铁矿渣全部利用起来炼钢、炼铁,每年可为国家增加数以千吨计的钢铁,既解决了本厂维修设备和进一步发展生产的需要,又可以支援兄弟厂。相反地,如果把它倒掉,每年还得花几万元运费。一算一比,广大群众懂得了从革命的全局出发,大搞综合利用,在政治上和经济上都具有重大的意义。
全厂工人和干部,通过学习、算账,大破“不务正业论”,大大提高了开展综合利用的自觉性,提出了“向‘废物’要宝,向‘三渣’进军”的口号,迅速掀起了轰轰烈烈的大搞综合利用的群众运动。各个车间从本单位实际出发,纷纷提出了综合利用的新课题。在广泛发动群众、民主讨论的基础上,实行统一规划,分级管理;重点项目由全厂集中力量打歼灭战,一般项目由车间“各自为战”,保证了钢铁、糠醛、人造纤维等重要项目迅速落实。制糖车间工人了解到轻质碳酸钙是敬印毛主席著作用纸的填充料,是关系到宣传毛泽东思想的大事,便以革命加拚命、苦干加巧干的精神,日以继夜调整改装设备,仅用了二十天时间,就使这种产品投入了生产。这个事实,充分显示了用毛泽东思想武装起来的广大工人的无限创造力。
大破“贪大求洋”思想,坚持土洋结合方针
是贪大求洋,还是土法上马、土洋结合?这是在开展综合利用中两种思想、两条路线斗争的另一个突出问题。
在无产阶级文化大革命以前,有的人贪大求洋,强调搞综合利用要搞得“象个样子”,说什么“凑凑合合、土里土气”,和现代化大厂的气派“不相称”。当时,工人们要求扩大水泥生产,并且搞了一个土洋结合的方案送到厂部,有关负责人不但不支持,反而另外组织人搞了个大而洋的方案。由于投资设备要得多,难于解决,结果搞了很长时间也搞不起来。工人们批判了这种贪大求洋、重洋轻土的错误思想,批判了摆阔气、讲排场的资产阶级作风,坚决从实际出发,贯彻土法上马、土洋结合的方针。他们自己动手,带着铁铲、锄头,推着车子,四出找耐火砖、红砖和废旧钢铁、管子。厂革委会大力支持工人们的革命行动,经过近百天的奋战,终于用土洋结合的办法,扩建了水泥车间。这件事生动地说明了贪大求洋,必然少慢差费;土洋结合,就能多快好省。
毛主席指出:“历史的经验值得注意。一个路线,一种观点,要经常讲,反复讲。只给少数人讲不行,要使广大革命群众都知道。”前些时候,在研究用芒草制造人造纤维浆粕时,有的人贪大求洋的思想又露了头。他们提出要新建一座五层楼高的厂房,和一个挖地五尺、高达丈余的储浆池,还要增加十四台机器设备。按照这个方案计算,需要投资七十万元,钢材七十吨,时间要半年。当这个方案提交群众讨论时,工人们尖锐地批评这是“穿新鞋,走老路”。他们根据自己的实践经验,提出了另一个方案:不建厂房、浆池,挖掘厂内现有设备潜力,一台新设备也不用买。这个方案,充分发挥了现有厂房、设备的潜力,投资省一半,材料少用百分之四十,并且提前一个月投入了生产。实践证明:不破不立,只有放手发动群众,批判贪大求洋的错误思想,才能落实土法上马,土洋结合的正确方针,使综合利用沿着毛主席指引的方向胜利前进。
要当“动手派”,不当“伸手派”
大搞综合利用,是“动手”还是“伸手”,虽是一字之差,却反映了两种思想、两条路线的斗争。
过去,一提起搞综合利用,就忙于打报告,向上级要投资,要材料,要设备,结果“一要、二等、三落空”。厂革委会成立后,组织工人联系本厂过去综合利用搞不起来的教训,开展革命大批判,上挂下联,肃清“刘毒”,克服事事伸手的懒汉思想,树立自力更生,奋发图强的雄心壮志。
当他们确定搞一种重要的新品种时,开始有人讲,某地新搞这样一个品种,要投资几百万元,时间得两、三年。有的人就说:“我们搞,不要几百万,至少也得几十万。没有几十吨钢材,无论如何也不行!”但是,用毛泽东思想武装起来的广大工人,一致表示:“有条件上,没有条件我们创!”经过群策群力,艰苦奋斗,结果花了不到两万元,只用了七十天的时间,就把这个品种搞成投产了。工人们深有体会地说:“‘动手’成功,‘伸手’落空。这是千真万确的道理。”
为了把“自力更生”、“勤俭建国”的方针,落实到每一个具体项目中去,这个厂在开展综合利用中,提出了三个“立足”:
(1)原材料来源,立足于本厂资源,主要是利用本厂的“三渣”、“三废”。
(2)搞综合利用所需要的厂房、设备和材料,立足于本厂现有条件。例如,生产多晶硅的厂房,就是利用制糖车间的厕所、休息间改装的。
(3)综合利用项目的施工和部分设备的加工,立足于自己动手。例如炼铁的三立方米高炉、半吨炼钢电炉和炼钢厂房,就是自己动手制造的。人造纤维浆粕和淀粉酒精项目的施工、安装,都是几个车间联合作战,自己加工设备,自己施工、安装。
坚持这三个“立足”,不但可以少花钱,多办事,而且速度快,收效大。例如“七○二”农药,由于充分利用了酿造、制糖设备,仅用了四天时间就建成投产,所产农药,可供二千五百多万亩农田使用,促进农作物增产,受到有关部门和广大贫下中农的热烈赞扬。
坚持讲究实效,防止浅尝辄止
是徒务虚名,还是讲求实效?是浅尝辄止,还是一抓到底?这是在大搞综合利用中两种思想、两条路线斗争的又一表现。
以前,在刘少奇“专家治厂”的反革命修正主义路线毒害下,工厂的技术大权掌握在少数技术人员手里,关门搞试验,把广大工人丢在一边,使理论与实践脱离,试验与生产脱离。有些技术人员思想没有得到改造,没有真正树立起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思想,试验成功了,报了喜,就丢到一边不管了。
现在,工人阶级掌握了技术大权,从厂部到车间都成立了以老工人为主体、有革命干部和革命技术人员参加的三结合小组,实行综合利用的项目大家提,路子大家闯,经验大家创,把科学实验与生产紧密结合起来,保证了综合利用的项目有可能试成一个,投产一个;投产以后,又能不断巩固提高。
为了把综合利用的工作坚持抓好,这个厂还注意了加强领导,按照一业为主、多种经营的原则,搞好全面规划,在保证完成国家生产计划的前提下,安排和发展本厂的综合利用,做到一主多副,互相促进。在使用本厂资源上,注意其他单位的需要,搞好大协作,保证兄弟单位的原料供应。
在开展综合利用中,他们还注意充分发挥广大工人当家作主的精神,切实加强对综合利用产品的经济核算。这个厂还从厂部到车间,普遍成立了以工人为主体、有革命干部和经济、技术管理人员参加的三结合经济监督小组,在厂革委会领导下负责加强对综合利用产品的经济管理工作,使各种综合利用产品的数量和质量不断提高,原材料消耗和生产成本不断降低,注意安全生产,防止事故,使综合利用既搞得轰轰烈烈,又扎扎实实。
江门甘蔗化工厂大搞综合利用的实践充分证明,只有社会主义革命,特别是无产阶级文化大革命,才能冲破压抑人民群众积极性的那些障碍,把广大群众推向和自然界作斗争的最广阔天地,成为综合利用的主人,成为大自然的主人。这里的根本问题是路线问题。只有认真执行毛主席的无产阶级革命路线,相信群众,依靠群众,尊重群众的首创精神,才能把社会主义革命所开辟的广阔前景,变成人民群众的现实行动,组织起来向一切可以发挥自己力量的地方和部门进军,向生产的深度和广度进军,为国家创造更多的财富。
毛主席教导我们:“人类总得不断地总结经验,有所发现,有所发明,有所创造,有所前进。”这个厂的广大工人、干部和人民解放军支左人员认为,在综合利用的广阔天地里,有许多文章可做,现在做的一些工作,还只是一个开始。他们决心牢记毛主席的教导,用辩证唯物论和历史唯物论的观点,扫除继续革命的各种思想障碍,把已经取得的成绩作为新的起点,把综合利用的文章继续做下去,进一步实现变废为宝、物尽其用,为人民立新功。广东省革委会轻工业部联合调查组(原载《红旗》杂志一九七○年第十二期)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