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70年12月4日人民日报 第4版

第4版()
专栏:

  草原绘新图
  ——记内蒙古吉尔嘎朗图生产队学大寨的先进事迹
在内蒙古东乌珠穆沁草原上,有个牧区学大寨的先进单位——吉尔嘎朗图生产队。
几年来,这个生产队的贫下中牧和社员群众,在伟大领袖毛主席关于“农业学大寨”的光辉指示指引下,发扬自力更生、艰苦奋斗的革命精神,与天斗,与地斗,与阶级敌人斗,大力进行以改造草原、盖房定居为中心的草原建设,使这里的面貌发生很大变化,成为毛泽东思想阳光普照的新牧区。从一九六五年到一九六九年,全队向国家交售牲畜一万二千多头,绒毛十八万多斤,各类皮张五千五百余张,为支援国家社会主义建设作出了贡献。社员们高兴地说:“心中升起红太阳,人换思想地换装。大寨精神威力大,干旱草原大变样。”
管叫牧区换新装
吉尔嘎朗图生产队,共有六十多户蒙、汉族社员,有一万多头牲畜。这里草场宽阔,牧草丰茂。在黑暗的旧社会,由于反动牧主和王公贵族的把持,使这里连一眼水井也没有。牧民们长期过着“冬靠雪,夏靠雨,没雪没雨到处走”的分散游牧生活。贫下中牧吃尽了苦,受尽了罪。
解放后,吉尔嘎朗图的贫下中牧,在毛主席的领导下,走上了集体化的道路,开始改变牧区的面貌。要改变牧区的面貌,打井是一项很重要的工作。贫下中牧多次提出了打井的要求,但是叛徒、内奸、工贼刘少奇在当地的代理人却置之不理,百般阻挠,使贫下中牧的这一愿望一直不能实现。
一九六四年,毛主席发出了“农业学大寨”的伟大号召,这里的贫下中牧在党支部的领导下积极响应。他们认真学习大寨贫下中农艰苦奋斗的革命精神,决心用自己的双手建设社会主义的新牧区。
他们回忆了过去无水的苦处,反复讨论了学大寨的措施和计划。党支部集中了群众的意见,决定自力更生打水井,开辟缺水的草场。一支支打井突击队,按照党支部的安排,奔向草原深处。顿时,吉尔嘎朗图的草场上,歌声震天,红旗招展,一个学大寨、向地要水的战斗打响了。贫苦牧民那木斯来,挺身而出,率领八名突击队员,怀揣红宝书,高举革命旗,英姿焕发地来到了苏吉草场。
苏吉草场,牧草丰茂,只是因为缺水,贫下中牧眼巴巴地看着不能利用。今天,打井突击队员们决心以大寨贫下中农为榜样,凭着一颗红心两只手,让苏吉草场焕发出青春。
这里的初春,天气还是相当寒冷,千里冰封,万里雪飘。当时,他们唯一的打井工具就是四把镐、两把锨。“明知征途有艰险,越是艰险越向前。”他们把蒙古包搬到了现场,把毛主席语录牌插在井旁,夜以继日地战斗在工地上。在贫下中牧的大力支持下,突击队员们发扬老愚公挖山不止的精神,一镐镐往下刨,一筐筐往上提,经过四天多的艰苦奋战,就挖出了一个一丈多深的水井。泉眼象筛底一样,从井壁四周喷射出来了。
井筒挖成了,还要用石头砌。由于他们没有经验,当砌到第六天的时候,井壁突然发生塌方。突击队员们并没有被困难吓倒,他们以毛泽东思想为武器,总结了经验,又经过三天的紧张战斗,终于在苏吉草场上,打成了第一眼大水井。牧民们纷纷把畜群赶来饮水。贫苦牧民阿木古楞赶着羊群来到井边时,情不自禁地高呼:“毛主席万岁!”他激动地说:“这是毛主席给我们的水,我们要感谢伟大领袖毛主席!”在大家的继续努力下,到一九六九年,全队共打出了四十六眼水井,解决了所有畜群的饮水问题,彻底改变了过去牲畜由于缺水而造成的夏肥、秋壮、冬瘦、春死的落后状况。一九六七年,这里发生了大旱灾。吉尔嘎朗图生产队由于打了水井,不但保证了全队人畜的用水,而且解决了附近生产队牲畜饮水的问题,安然度过了灾年,夺得了牧业生产的大丰收。
大寨精神放光芒
水的问题解决了,吉尔嘎朗图生产队的贫下中牧在实践中尝到了学大寨的甜头。生产队长特古斯门德又提出了搭棚、盖房,实行人畜定居的建议。这一建议,表达了贫下中牧多年来的心愿,体现了贫下中牧自力更生改天换地的革命精神。
说干就干。一九六六年秋天,特古斯门德积极带头组织了一个调查组,爬山越岭,踏遍了整个草场,规划出了春、夏、秋、冬放牧区,选定了定居点。
以大寨贫下中农为榜样,一个轰轰烈烈的搭棚、垒圈、盖房搞定居的战斗打响了。这时,全队只有四把镐头,一缺工具,二无材料,三没经验,怎么办?“没有工具我们造,没有材料我们找,没有经验干中学。”贫下中牧信心百倍地说:“只要有战无不胜的毛泽东思想,就没有克服不了的困难。”共产党员特古斯门德、苏如格扎布等同志带头组织了一支支突击队,奔向各个定居点。
盖房、垒圈需要石头,他们就向山要石,拆敖包。起石没有工具,他们就找来铁棍木杠代替撬杆。民兵负责人、突击队长却加布,带领着几个民兵,手拿红宝书,肩扛铁镐头,相继登上了吉尔嘎朗图敖包和高吐拉敖包,两天就拆掉了两座敖包。他们把拆下来的石头拉到十几里外的各个定居点,很快就盖起了七座大棚圈。这样,他们搭棚、盖房搞定居的劲头越来越大了,信心也越来越足了。
在一支支突击队中,有一个由二十多名妇女组成的“三八妇女突击队”。她们遵照毛主席关于“为了建设伟大的社会主义社会,发动广大的妇女群众参加生产活动,具有极大的意义”的伟大教导,勇敢地走上了三大革命运动的第一线。在生产斗争中,她们以大寨的铁姑娘队为榜样,同男同志展开了革命竞赛。布仁吉尔嘎尔和格尔图,积极带领队员们,学在工地,住在工地,吃在工地,战斗在工地。不论是劈山开岭,还是刨石搬运,她们样样冲在前,一不怕苦,二不怕死,成了人们学习的好榜样。
人换精神地换装,大寨精神放光芒。吉尔嘎朗图生产队的广大贫下中牧,不向国家要一分钱,在广阔的草原上,用自己勤劳的双手,垒起了一百四十一间棚圈,盖起了一百二十六间房屋,使全队贫下中牧家家住上了宽敞明亮的新房,大小畜群都有了温暖结实的棚圈。由于实现了定居放牧,几年来,广大社员大大减少了疾病,增强了体质。牲畜再也不怕风雪的袭击,牲畜的疾病也得到了有效的控制。贫下中牧住着新房,看着棚圈里那欢蹦乱跳的畜群,心里真是说不出的高兴。到今年,全队的牲畜比一九六一年增长了一倍以上。贫下中牧唱道:“定居放牧真是好,冬有房住夏有包。牲畜有水又有圈,不怕风雪和干旱。减少疾病讲卫生,人民生活大提高。千好万好归一条,就是毛主席的好领导。”
继续革命不停步
吉尔嘎朗图生产队,在毛泽东思想统帅下,以大寨为榜样,在建设社会主义新牧区的战斗中取得了巨大的成绩,成了自治区学大寨的先进集体。在成绩面前,赞扬声中,有的人说:“辛辛苦苦干了五六年,该差不多了。”
生产队领导班子认为,这种“差不多”、“歇一歇”的思想,是路线斗争觉悟不高的表现,是革命征途中的“拦路虎”。他们及时组织全体干部、社员举办了毛泽东思想学习班,学习了毛主席关于“中国应当对于人类有较大的贡献”的伟大教导,学习了新党章和大寨贫下中农继续革命的精神,深入开展了革命大批判,狠批了叛徒、内奸、工贼刘少奇的反革命修正主义路线,进一步提高了继续革命的觉悟。大家一致表示:决心沿着毛主席指引的革命航向不断前进,大寨的道路我们要永远走下去。
在党的“九大”精神的光辉照耀下,吉尔嘎朗图生产队的贫下中牧,牢记毛主席关于“备战、备荒、为人民”的伟大教导,积极根治风沙地,栽树育苗,改良草场,建立饲料基地,今年的小麦、油麦、蔬菜获得了大丰收,牲畜饲料达到了自给有余,有力地支援了国家建设,极大地促进了畜牧业的发展。他们又依靠自己的力量,因陋就简,就地取材,盖起了一座乳粉厂,已为国家生产出大量乳粉,改变了以前那种“本地出牛奶,乳粉外地买”的现象。
广大贫下中牧努力活学活用毛泽东思想,从七十多岁的老人,到十几岁的娃娃,都争当建设新牧区的先锋,涌现出了许多先进人物。奴隶出身的老孟德,就是其中的一个。他努力学习毛主席的光辉著作“老三篇”,一心为革命放好改良羊。不论严冬盛夏,他总是怀揣红宝书,紧握放羊鞭。他放的羊从来没有发生过狼害和丢失现象,大家称他为“一心为公”的老模范。今年,这个生产队有十三个人出席了旗、盟、自治区召开的活学活用毛泽东思想积极分子代表大会。
现在,当人们站在吉尔嘎朗图山上,举目眺望,展现在眼前的是一派欣欣向荣的繁荣景象。一座座宽大的棚圈,一排排崭新的住房,座落在草原深处;一眼眼水井旁,簇拥着肥壮的畜群;绿油油的树苗随风摇摆;乳粉厂冒出的青烟直入云霄;隆隆的拖拉机,在收割着葱绿的过冬牧草。广大贫下中牧正在沿着毛主席的无产阶级革命路线,高举“农业学大寨”的旗帜,继续革命,不断前进!
新华社通讯员(本报有删节)(附图片)
山西省平顺县西沟大队广大社员群众和革命干部,在成绩面前不停步,继续以大寨为榜样,发扬自力更生、艰苦奋斗的革命精神,治山治水,修滩造田,把一条八里长的河滩治好,造田四百多亩。这是他们在挖土修滩造田。 新华社稿


第4版()
专栏:

  深入基层 加强领导
益阳地区农林牧副渔全面发展
据新华社长沙电 湖南省益阳地区革委会认真贯彻毛主席关于“以粮为纲,全面发展”的方针,在抓紧发展粮食生产的同时,注意发展多种经营,全区出现了一个农、林、牧、副、渔全面发展的大好形势。今年,全区粮食总产量比去年增产两成多,棉花增产近八成,生猪增加六成多,茶园面积扩大一倍。一些大宗的农副产品如麻类、棕片、湘莲、桑蚕、药材、水产等近年来都成倍增长,同时新增加了蓖麻、山苍子、乌桕、生漆、白蜡、甘蔗、烤烟等数十种经济作物,逐步改变了生产单一化的局面,有力地支援了国家建设,巩固壮大了集体经济,社员收入也不断增加。
益阳地区位于洞庭湖滨,有大面积的可供利用的湖沼沙洲和可以开垦的丘陵地带,还有盛产茶叶、竹木的山区,资源十分丰富,具有发展多种经营的优越条件。
地区革命委员会成立以后,领导全区人民狠批了刘少奇的反革命修正主义路线,并且总结了生产单一化带来的危害。这个地区的安化县是个大山区,曾经是全国有名的产茶县之一。文化大革命前,由于受反革命修正主义路线的影响,把发展粮食生产与发展多种经营对立起来,单打一地抓粮食,以致毁林开荒,毁茶种粮,结果茶叶减了产,粮食也没有增产。经过无产阶级文化大革命,广大贫下中农和革命干部树立了全面开发利用山区资源的雄心壮志,学习毛主席的光辉哲学思想,破除形而上学,摆正了粮食生产与多种经营的关系。他们一方面千方百计扩大耕地面积,提高粮食单产;另方面大力垦复茶园,发展茶叶、生漆、棕片、药材、花生和其他经济林木。多种经营的发展,为购买农业机具和化肥、农药提供了大量资金,促使粮食产量迅速上升,一九六九年一举改变了吃国家统销粮的状况。安化县的事例,使大家深刻认识到:粮食生产和多种经营之间,是互相依存、互相促进的辩证关系,只有贯彻执行毛主席的“以粮为纲,全面发展”方针,才能加速农业生产的发展。地区革委会领导成员遵照毛主席关于“一切实际工作者必须向下作调查”的教导,深入各个经济作物的主要产区进行重点调查,总结群众中发展多种经营的经验,并且派出大批调查组,对全区许多山头、湖沼、沙滩进行了勘测。然后根据各地土壤、气候、种植习惯的不同,结合国家计划、群众需要,对林、牧、副、渔多种经营进行了全面安排。确定全区除了以粮为纲普遍发展棉花、生猪生产以外,湖区还应发展水产、黄麻、苧麻、桑蚕、蓖麻、莲子、柑桔等生产;山区、丘陵地区要发展茶叶、棕片、生漆、乌桕、药材等。与此同时,地区革委会领导成员还在不同类型地区分别建立了基点,亲自蹲点作出样板,指导全面,使全区多种经营蓬蓬勃勃地开展起来。


第4版()
专栏:

  双桥公社用典型对比教育干部群众
正确处理农副业生产的关系
据新华社南宁电 广西壮族自治区武鸣县双桥公社认真贯彻执行毛主席的“以粮为纲,全面发展”方针,促进了农、林、牧、副全面发展。粮食生产在去年亩产八百三十九斤的基础上,今年早造又获得大丰收,总产量比去年同期增长百分之三十五。林业方面,全公社营造各种用材林四万五千多亩,栽种各种果树四十三万多株。全公社平均每户养猪三头,有八个大队实现了一人一猪。
双桥公社在贯彻执行“以粮为纲,全面发展”方针的过程中,首先遇到的问题是,有的干部和社员认为,农、林、牧、副全面发展好是好,就是一手捉不了几条鱼。公社革委会针对这个问题,组织干部和社员反复学习毛主席关于“农、林、牧三者互相依赖,缺一不可,要把三者放在同等地位”的教导,以毛泽东思想为武器,狠批叛徒、内奸、工贼刘少奇的反革命修正主义路线。大家对比了正反两个方面的事例。平稳大队在抓粮食生产的同时,有计划、有步骤地发展了多种经营,无论在造林、种果树和养猪等方面,都取得了很大成绩。一九六七年,全大队实现了一人一猪。一九六八年粮食生产平均亩产九百四十斤。平福大队的自然条件和劳力与平稳大队基本相同,但是由于只抓粮食,忽视发展多种经营,因而缺资金、缺肥料,粮食生产发展缓慢,一九六八年粮食平均亩产只有七百斤。通过这两个队的具体对比,使干部和社员深刻认识到,不抓粮食生产,农业生产就会走到邪路上去;但不抓多种经营,粮食生产也上不去。
认识提高以后,各队在发展粮食生产的前提下,因地制宜地开展多种经营。坚持做到三结合:发展农业生产和发展副业生产相结合,以发展农业生产为主;发展集体多种经营和扶助社员家庭副业相结合,以发展集体多种经营为主;副业生产服务于农业生产和服务于群众生活相结合,以服务农业生产为主,从而促进了农、林、牧、副各业的发展。
双桥公社贯彻执行“以粮为纲,全面发展”方针的经验是:
一、实行全面规划,加强领导。公社、大队革委会都建立了专管多种经营机构,各生产队也有专人负责。各级组织把发展多种经营生产提到重要的议事日程上,做到统筹兼顾,全面安排。
二、根据国家需要和本地条件,因地制宜地安排好多种经营的品种。既抓种,又抓养;既抓种果,又抓造林;既抓当年能收益的品种,又抓多年后才有收成的作物的种植。
三、专业队和群众相结合。公社、大队、生产队都建立专业队伍,同时发动群众,人人动手。种植以群众为主,护理以专业队为主,充分发挥辅助劳动力的作用。
四、认真贯彻执行各项经济政策,调动大队、生产队和社员的积极性。在积极发展集体养猪的同时,继续鼓励社员家庭养猪,帮助社员解决养猪饲料、猪仔等,对社员养猪积肥,付给合理报酬。全公社用发展多种经营积累的资金,几年来共买了拖拉机、柴油机、电动机、动力打谷机、插秧机等,共一千二百多台,还买了其他重要农具六千多台(件),促进了农业机械化的发展。


第4版()
专栏:

  曙光大队充分挖掘潜力
向生产的深度和广度进军
据新华社杭州电 浙江省绍兴县朝阳公社曙光大队,地处平原,每人平均只有七分多田地。他们遵照毛主席关于“人民群众有无限的创造力。他们可以组织起来,向一切可以发挥自己力量的地方和部门进军,向生产的深度和广度进军,替自己创造日益增多的福利事业”的教导,总结了第三生产队狠抓人的思想革命化,充分利用平原水网地带的自然资源,发展捕捞、编织等副业生产,做到合理安排,全面发展,使粮食产量大幅度增长的经验,提高了认识,鼓舞了信心,千方百计挖掘生产潜力,向生产的深度和广度进军。
广大社员群众为增加耕地面积,群策群力建设“大寨田”;利用河流水面,放养了一百五十多亩水草,解决了养猪缺饲料的困难,养了四百多头猪;还利用河岸栽桑三万株,已开始养蚕。此外还组织了专业捕鱼队、手工业服务组、林业组,办起了畜牧场。
这个大队的人力和自然资源得到了充分的发挥和利用,农、林、牧、副、渔五业得到全面发展。今年虽然遭到冰雹等自然灾害,但粮食亩产继续上升,达到一千四百多斤;养猪事业发展很快,达到一亩一头猪;渔业、养蚕等也从无到有地发展起来。今年向国家出售农副产品的总值比去年增加百分之四十三。两年来全大队添置的农机具,等于过去十几年的总和,大大提高了农业机械化的程度。


第4版()
专栏:

安徽省萧县郭庄大队广大贫下中农在“农业学大寨”的群众运动中,土法上马,土洋结合,多快好省地打机井。 新华社记者摄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