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70年12月24日人民日报 第3版

第3版()
专栏:

伟大的毛泽东思想给了他第二次生命
人民解放军北海舰队四○四医院电击伤抢救小组
今年九月的一天早晨,海军某部通讯站守机员丛庆洪,冒着狂风暴雨出外执行任务。回站后,他脱下湿衣服就往门外晾衣服的铁丝上搭去。由于铁丝和被大风刮断的电线相接,他被强大的电流突然击倒。二十分钟后,他被送到医院,心跳停止,瞳孔极度散大,对光反射完全消失。我们抢救小组争分夺秒,给他进行胸外按摩,插管输氧,注射药物,但是丛庆洪的心脏仍然没有恢复跳动。
过去的医学文献记载,心跳停止六分钟的人就没有救活的可能了。丛庆洪的心脏停跳时间已经这么长,我们医院设备又很差,抢救小组的医护人员中又没有一个人治疗过这样严重的伤员。怎么办?正在这时,医院党委书记冯跃荣同志给我们送来了毛主席的伟大教导:“革命斗争中的某些时候,困难条件超过顺利条件,……然而由于革命党人的努力,能够逐步地克服困难,开展顺利的新局面,困难的局面让位于顺利的局面。”毛主席的教导,象一盏指路明灯,照亮了我们前进的航程。我们想,丛庆洪呼吸停止、心脏停跳时间过长,我们设备差、技术水平低,这都是客观存在的困难条件,但在胸外按摩中,他曾产生过瞬间的微弱呼吸,这说明还有救活的希望。在这种情况下,能否救活丛庆洪的关键,是我们对阶级兄弟爱得深不深,敢不敢打破资产阶级学术“权威”所谓心跳停止六分钟就无法抢救的结论。只要我们敢于打破迷信,满怀深厚的无产阶级感情对待伤员,首先想到的不是“无法救”,而是“要千方百计救活他”,就完全有可能“逐步地克服困难,开展顺利的新局面”。
为了促使丛庆洪尽快恢复呼吸和心脏跳动,我们决定打开他的胸膛,进行心脏直接按摩抢救。我们给病人做了开胸手术,十五厘米长的刀口滴血不流,心脏躺在胸腔里一动不动。这时候,他的心跳已经停止了四十四分钟。时间就是生命!军医张殿昌、吴鹰、牛文阁三人怀着要把阶级兄弟救活的强烈责任感,全神贯注地以每分钟六十至八十次的频率,轮流地给丛庆洪进行心脏直接按摩。这是一项十分艰巨的工作,按摩动作轻了不起作用,重了会损伤心脏。三位军医把对阶级兄弟的爱全部倾注在准确无误的按摩动作上,累得腿发酸、手发麻,汗流满面。经过八分钟的直接心脏按摩和药物注射,丛庆洪的心脏突然颤动了几下。大家高兴极了。可是,一分钟以后,颤动又消失了。尽管我们采取了种种措施,他的心脏还是不能恢复自行跳动。这时候,他的心脏停跳时间已经过去一百零八分钟了。
到底还能不能救活?我们心里有点焦躁不安了。这时,医院党委书记冯跃荣同志又给我们大声朗读毛主席的教导:“往往有这种情形,有利的情况和主动的恢复,产生于‘再坚持一下’的努力之中。”毛主席的伟大教导,真是及时雨、导航灯啊!学习了毛主席的教导,我们战斗的决心更大,信心增强了。大家一起分析了摆在我们面前的有利条件和不利条件:伤员之所以那么长时间没有复苏,是因为心脏受损伤比较严重,这是不利条件;但是,他的其他肌体都是好的,他的心脏虽然不能自行跳动,但在我们直接按摩中,心脏随着人工有节奏的按摩,还能促进血液循环,产生不规则的呼吸,这是有利的条件。从而进一步认识到,在当前情况下,能不能充分发挥有利条件,克服不利条件,关键在于努力坚持。坚持就有可能逐步地促使伤员向复苏方面转化;不坚持,有利的局面也会让位于不利的局面,使伤员转化为死亡。
于是,大家在毛主席光辉哲学思想指引下,鼓起勇气,继续战斗。前后共经过一百五十九分钟的胸内心脏直接按摩,丛庆洪的心脏终于恢复了跳动!
丛庆洪从触电到心脏恢复自行跳动,时间达二百零三分钟之久。是伟大的毛泽东思想指引我们战胜一个个困难,恢复了他的心脏跳动,是伟大的毛泽东思想给了他第二次生命。
抢救电击伤的伤员是一个非常复杂的过程。伤员恢复了心跳,这只是抢救工作的第一步。要使他真正地活下来,还要预防因心跳停止而引起的一系列合并症,闯过许多生死关。稍有不慎,伤员随时都有死亡或终身残废的可能。为了彻底打赢这场抢救战斗,在取得伤员心脏恢复跳动的成功之后,我们遵照毛主席关于“谦虚,谨慎,戒骄,戒躁”和“完全”、“彻底”为人民服务的伟大教导,下定决心,不但要把阶级兄弟救活,而且要使阶级兄弟不留一点残疾,健康地重返战斗岗位。
丛庆洪心脏恢复跳动的当天下午,病情突然恶化,血压下降,呈现出休克状态。我们立即使用了升压药物。但是由于他的心脏功能没有完全恢复,又出现了末梢循环衰竭的现象。如不制止,会引起肾血管痉挛而造成肾功能衰竭,导致死亡。为了解决这个矛盾,我们打破惯例,把超大剂量的血管扩张药物和小剂量的升压药物交替使用,使它们取长补短,终于战胜了休克关。
不久,丛庆洪又出现了呼吸困难的严重情况,原因是他处于昏迷状态,失去吞咽能力,反流的食物随着呼吸进入气管。要解决这个问题,必须立即切开气管,把脏物清洗出来。可是他刚刚动过开胸手术,能不能再切开气管呢?大家研究了许多资料,也找不到答案。毛主席关于“矛盾着的两方面中,必有一方面是主要的,他方面是次要的”这一教导,使我们进一步认识到,如果不切开气管,脏物不仅容易引起肺部感染,而且堵塞气管的食物增多,病人会窒息死亡。这是矛盾的主要方面。切开气管,可能感染,但只要措施周密,精心护理,是可以预防的。于是,大胆果断地切开了丛庆洪的气管,清除了反流的食物,使他的病情进一步向好的方面转化。
旧矛盾不断解决,新矛盾又不断出现。几天后,丛庆洪头皮发痒,烦躁不安,心率加快,血压不稳。为了使他安静下来,最好是理发、洗头。可是医学书上特别强调:象这样的伤员心脏恢复跳动后,必须“绝对卧床”几周,保持高度安静,否则就会造成危险。怎么办?我们以毛主席的《矛盾论》为武器,分析了“动”与“静”这一对矛盾,认识到任何事物都不是绝对的。伤员的“动”与“静”也是这样。洗头,虽然动了一下,但是这样做可以使他更好地保持安静。如果不洗头,他必然烦躁不安,同样达不到安静的目的。另外,我们也不是盲目的乱动,而是做好充分的预防措施,可以避免产生不良影响。在这个认识的基础上,我们大胆而又小心地给丛庆洪理了发、洗了头,取得了很好的效果。
就这样,我们在毛主席的光辉哲学思想指引下,解决了很多治疗中的复杂问题,使这个心脏停止跳动时间很长的战士闯过了一道又一道的死亡关,获得了新的生命。丛庆洪恢复心脏自行跳动后的第三天,从昏迷中醒来,就激动地高呼:“毛主席万岁!”二十天,记忆功能恢复,能熟练地背诵《为人民服务》;二十九天能下床活动,同大家一起学习毛主席著作。现在,他的身体已经基本恢复健康,能参加一般的体力劳动了。 (新华社稿)
(附图片)
这是参加抢救工作的医务工作者和丛庆洪(右)在亲切交谈。
新华社稿


第3版()
专栏:

赤寿公社的“百草园”和“百草篮”
浙江省遂昌县赤寿公社革委会,在毛主席无产阶级医疗卫生路线的指引下,发动贫下中农种植草药,办“百草园”、“百草篮”,解决吃药、用药问题,促进了合作医疗制度的发展和巩固。
赤寿公社共有一千六百多户人家,有一千一百多户在房前屋后的空地上开辟了“百草园”,栽种了各种各样的草药,有一千三百多户设了装满草药的“百草篮”。全公社采集和栽培的党参、贝母、金香炉、斑叶兰、七叶一枝花等各种中草药有五百多种。社员有了小伤小病,用自己采集和栽培的中草药就可以治疗,不需要上医院。这样,既节省了药费和时间,又做到了有病早治,无病早防,有效地提高了广大贫下中农的健康水平,保证了抓革命、促生产的胜利进行。同时使大队合作医疗站有了更加丰富的药材资源,巩固和发展了合作医疗制度。 (据新华社)


第3版()
专栏:

老队长又挑起了革命重担
田老庄生产队队长张金平,年过六旬,头发斑白,每天天蒙蒙亮,就朝气蓬勃地带领社员抓革命、促生产。每当人们看到这种情景,就想起了解放军副连长戢长庚帮助老队长的一段故事。
不久前,解放军某部六连野营训练驻在田老庄。这时正是抢收抢种季节,全大队生产突飞猛进。可是,田老庄生产队却落在后头。副连长戢长庚看到这情况,心里很焦急。他想,这个生产队劳力足、工具齐,社员干劲大,生产上不去,这是什么原因呢?他想到毛主席关于“拥政爱民”的教导,决心帮助生产队迎头赶上去。于是,他深入群众,进行调查研究。原来,问题出在队长身上。
队长张金平觉得自己年纪大了,想“换班歇歇脚”。因此,对队里的工作没有过去抓得紧了,社员有劲不知道往那里使。戢长庚同志认识到,火车跑得快,全靠车头带,要把队里生产搞上去,首先要用毛泽东思想帮助队长提高阶级斗争和路线斗争觉悟。晚上,他来到队长家,和队长一起学习了毛主席有关巩固无产阶级专政的伟大教导,一起忆苦思甜。想想过去的苦,看看今日的甜,老队长懂得了:旧社会,我们千苦万苦,就是因为政权不在无产阶级手里;新社会,我们千甜万甜,就是由于毛主席领导我们夺取了政权。接着,他们又狠批了刘少奇的“阶级斗争熄灭论”。戢长庚亲切地对老队长说:“队长,阶级敌人现在人还在,心不死,一时一刻也没有放松复辟资本主义的活动。如果我们有权不保权,政权就有被敌人抢去的危险。我们可不能上敌人的当呀!”一席话,说得老队长心潮起伏。他联想到队里的阶级斗争现实,越想越感到自己这种“年纪老了,革命到头”的思想是忘记了要巩固无产阶级专政。他对副连长说:“我一定要紧跟毛主席,活到老,革命到老,为贫下中农掌好权、用好权。”
从此以后,老队长又变得年青了,他重新挑起了革命重担,越干越欢,白天和社员下地劳动,晚上组织社员学习毛主席著作,处处以身作则,事事为集体着想,出工走在前,收工在后头。在他的带动下,全队社员艰苦奋斗,使队里的各项工作都走在前,成为全大队的先进单位。社员们都竖起拇指称赞老队长是“年老心红的好带头人”。老队长激动地对大家说:“这是解放军用毛泽东思想教育我的结果!”  本报通讯员


第3版()
专栏:

为人民赴汤蹈火
一天傍晚,解放军某部后勤处的同志正准备集合去看电影,突然听到村里传来了“救火”的呼叫声。原来是余山嘴生产队的豆腐坊因炉灰处理不慎引起了火灾。顷刻,浓烟滚滚,火光冲天,随着一阵紧一阵的北风,一丈多高的火舌来回翻动,人民群众的生命财产受到严重的威胁。
火光就是命令!后勤处副处长戴自平同志大喊一声:“同志们,跟我上,抢救人民生命财产去!”说完,带领部队奔向火场。大家边跑边朗诵毛主席关于“全心全意地为中国人民服务,就是这个军队的唯一的宗旨”和“我赞成这样的口号,叫做‘一不怕苦,二不怕死’”的伟大教导。同志们越跑越快,恨不得一脚把火踏灭。
一到火场,大家就和烈火展开了英勇的搏斗。共产党员彭长海同志,冒着生命危险,爬上屋顶,用双手扒开烧着的茅草,切断火路,手指头磨出了血,皮肤被烧起了泡,他毫不畏惧。突然,一股强风卷起火浪朝他迎面扑来,他站立不稳,从屋顶上摔了下来,把脚摔伤了。当同志们前去扶他的时候,他高声说:“我这点伤不要紧,快去抢救社员群众的生命财产!”说着,他挣扎着身子,又冲进了火海,继续与烈火搏斗……。
军民并肩战斗,终于把烈火扑灭了。后勤处的同志又挨家挨户进行慰问,调查灾情。看到有的社员还没有吃晚饭,马上给他们端来饭菜;看到有的社员的被子被火烧了,被水淋湿了,就腾出几床棉被送去。第二天,他们又派人和社员一道,把四间烧塌的茅屋很快建成了新房。社员群众感动得热泪盈眶,大家不断高呼:“伟大领袖毛主席万万岁!” 本报通讯员


第3版()
专栏:

风雪草原送军马
今年一月,内蒙古锡林郭勒盟大雪纷飞,千里草原一片银白。解放军某部的两位刚从南方入伍的新战士,赶着二十一匹战马,走迷了路。消息传到了达来公社白音额尔德尼大队,贫下中牧象自己遇到困难一样,十分着急。共产党员德力格尔向党支部坚决表示:“解放军日夜顶风冒雪守边防,现在他们遇到困难,不熟悉草原道路,我们应该主动帮助亲人护送军马。”他的要求得到批准后,就和两个解放军战士立即出发了。
忽然,狂风卷起碎雪满天飞舞,方向道路辨不清了,马群开始骚动起来。德力格尔知道战马对于解放军战士的重要作用,他决心无论有多大困难,也不能让战马受一点损失。他不顾风雪吹打,注视着马群,不使一匹马掉队。
一天,他们刚喂完马,天就黑了,草原上又刮起风来。德力格尔知道,如果晚上刮起大风,马群最容易散失。于是,他决定不睡觉,保护马群。到了半夜,果然白毛风越刮越大,马群不断散乱开来。这时,气温是零下三十多度,他的“皮德勒”和解放军的大衣都结了一层冰,嘴里出的热气使脸和眉毛结了一层白色的霜。他们一遍又一遍地高喊着“下定决心,不怕牺牲,排除万难,去争取胜利。”顶风冒雪,一次又一次地把散乱的马群赶在一起。经过一昼夜紧张战斗,保住了马群。第二天早晨,他们迎着朝阳,赶着马群,又继续前进。
就这样,他们与风雪战斗了七天六夜,终于把二十一匹军马全部安全地送到了目的地。 本报通讯员


第3版()
专栏:

深山采药
清晨,朝霞把整个山谷映得通红。住在山谷里的解放军某部采药队正在整装,准备上山采集“五灵脂”。忽然,卫生员小丁发现临时药房的桌子上添了个布包,打开一看,是“五灵脂”。是谁给送来的呢?原来事情是这样的:
采药队准备上山采“五灵脂”的消息传到贫农社员刘佃魁耳朵里,老刘想:“五灵脂”是贵重药,只有在悬崖峭壁的石头缝里才有,采这种药十分危险,一不小心就要掉进深山峡谷。亲人解放军要采这种药,他们山生地疏,俺们贫下中农怎么能放下心?爱护关心子弟兵是俺贫下中农的本份,宁愿自己冒天大的危险去采药,也不能叫亲人担半点风险。于是,他叫了几个小伙子作伴,利用空闲时间,进山采了大半布袋“五灵脂”,悄悄地送到采药队的临时药房里。
采药队的解放军同志弄清这件事后,非常感动,都一致表示要向贫下中农学习,把爱民工作做得更好。
本报通讯员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