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70年12月20日人民日报 第4版

第4版()
专栏:

反复实践 掌握天气多变的规律
海军北海舰队航空兵某部气象台
我们这个气象台背靠高山,脚踩丘陵,面对平原,地理环境复杂,天气变化无常。当地群众对这里天气有这样一段顺口溜:“山里天气脾气怪,人家晒麦俺打伞,晌午还是大晴天,晚上风雨扑面来。”我们初来这里时,的确感到难以捉摸,个别同志还产生了畏难情绪。
山区天气脾气“怪”,是不是就无法捉摸呢?带着这些问题,我们学习了毛主席的光辉哲学著作,从中找到了答案。毛主席说:“只有在亲身参加变革现实的实践的斗争中,才能暴露那种或那些事物的本质而理解它们。”天气同一切客观事物一样,有着它的变化规律。风云多变不可怕,怕的是我们不敢去实践。懂得了这个道理以后,我们走出去向贫下中农请教,向附近的友邻气象台学习,迈开双脚去调查气象台周围的地理情况,认真记载每次预报的感受和体会。我们不怕失败,不怕反复,认真总结经验教训,终于逐步地摸到了山区天气的一些特点。
一天,部队进行夜航,眼看天气很好,刮着微微南风。正当飞行紧张进行中,我们发现风力风向有一点微小变化。这时,我们根据冷风将过境的天气趋势,充分估计了山谷地形条件的影响,认为在很短的时间里,风向风力将比外地产生更急骤变化。于是我们果断地向指挥员建议返航停飞。有的同志看着繁星满天的夜空,对我们的预报有些怀疑。可是当机群全部返航着陆不久,机场上就狂风四起,灯光昏暗。同志们豪迈地说:“任凭风云多变化,革命智慧能胜天。”
在实践中,我们遵循毛主席关于“必须提倡思索,学会分析事物的方法,养成分析的习惯”的教导,大家对碰到的每一种天气变化现象都认真进行科学分析。有一段时间,我们发现在多数情况下,凡是头天刮七、八级大风,第二天就出现这样一种怪现象:低空能见度很好,飞机飞入高空后,能见度却很差。但是,有时第一天风即使刮到十级,第二天高空能见度也不见转坏。这是什么缘故呢?我们在一次对雨前大风的观察分析中终于找到了答案。那天下午,狂风大作,昏天黑地,暴雨即将来临。我们大家都到室外观察风雨实况。当暴雨倾盆而下时,我们每个人身上都“溅”满了泥水,这种泥水浆不仅裤腿上有,而且上身,甚至帽子顶上都有。再一看楼上玻璃窗上也“溅”满了这种泥水浆。这种泥水浆是从地上溅起来的吗?我们进一步进行观察,将一块木板抬到窗外,平放在空间,拿进来一看,上面也“溅”满了泥水浆。现象是入门的向导,我们紧紧抓住调查获得的感性材料进行反复的分析。原因找到了,原来这种泥水浆是因为下雨前刮大风,把驻地附近干枯的大沙河中的尘沙吹上空中与雨水混在一起形成的。从分析中我们认识到,刮大风之所以影响高空能见度是因为大风刮起尘沙的缘故。为什么有时刮大风不影响能见度呢?因为这时天潮地湿,风吹不起沙,能见度就不受影响。毛主席的哲学思想武装了我们的头脑,我们“管天”的信心更足了。
随着我们对天气变化规律的不断认识,气象预报准确率不断提高,听到表扬的话也多了起来,有的同志就认为“这儿的天气就这么两下子,孙悟空七十二变,也跳不出我们的手掌。”
天气变化是不是“就这么两下子”了呢?
一天,部队进行飞行训练,为了防止意外的低云出现,我们特地了解了东北方向沿海的天气,发现那儿并没有下雨,也不是东北风,我们就满有把握地作了预报:天气很好,飞行中不会出现低云。可是出乎意料的情况出现了,飞行不久,机场上空就突然出现了低云,这种低云越积越厚,直接影响了训练科目的正常进行。这件事给我们震动很大。党支部抓住这件事,组织大家反复学习毛主席的教导:“客观现实世界的变化运动永远没有完结,人们在实践中对于真理的认识也就永远没有完结。”通过学习,使我们认识到,天气变化是无穷的,人们对天气变化的认识也是没有止境的。今天能把握事物的变化,不等于今后能把握事物的变化。只有不断地实践,不断地总结,不断地摸索,才能比较全面地把握风云多变的规律,从必然王国走向自由王国。大家提高了认识,又振奋了革命精神,继续战斗在风雨中、烈日下,在干中学,在学中干,用毛主席的光辉哲学思想指挥战斗。经过一段时间的实践,我们又揭开了这个地区的寒潮奥秘,在寒潮预报中取得了较大的主动权。
几年来,我们靠毛主席的光辉哲学思想,逐步摸熟了山区天气变化的脾气,并为当地农业生产提供了必要的气象预报。我们决心进一步活学活用毛主席哲学思想,不断摸索天气变化规律,当好一辈子“管天兵”。


第4版()
专栏:

精神变物质
西藏乃东县结巴人民公社 次仁拉姆
翻身农奴能不能学哲学、用哲学呢?能。因为毛主席的哲学著作就是为劳动人民写的,说的是劳动人民的心里话。我们有一颗无限忠于毛主席的红心,最爱读毛主席的书,对毛主席的指示坚决照办。几年来,我们努力学习毛主席的哲学著作,用毛主席的哲学思想改造主观世界和客观世界,使革命和生产不断取得胜利。
我们结巴人民公社是个穷山沟。这里的土地不是低洼水涝地,就是沙石地。这些地,过去有时连种子都收不回来。能不能把这些低产田改造好呢?这是我们较长时期内考虑的一个问题。近几年来,我们在开展“农业学大寨”的运动中,带着这个问题,认真学习了毛主席关于“穷则思变,要干,要革命。一张白纸,没有负担,好写最新最美的文字,好画最新最美的画图”的教导。毛主席这一伟大教导,就象光辉灿烂的明灯,照得我们心里亮堂堂。我们认识到:结巴公社有些土地很坏,社员收入少,确实是一穷二白,这是坏事。但是,坏事可以变成好事。穷则思变,要干,要革命。只要我们用毛泽东思想武装头脑,立下愚公移山志,发扬自力更生、艰苦奋斗的革命精神,是可以把低洼水涝地和沙石地改造过来的。
思想认识提高以后,我们改天换地的决心就更大了。在战斗中,我们发现有些社员有畏难情绪。我们组织大家学习了毛主席关于“革命斗争中的某些时候,困难条件超过顺利条件,在这种时候,困难是矛盾的主要方面,顺利是其次要方面。然而由于革命党人的努力,能够逐步地克服困难,开展顺利的新局面,困难的局面让位于顺利的局面”的伟大教导。通过学习,大家认识到:只要充分发挥人的主观能动性,困难局面是完全可以转化的,这样就增强了信心。为了充分发挥人的主观能动性,我们加强了政治思想工作。同时,遵照毛主席关于“阶级斗争,一抓就灵”的伟大教导,发动群众分析和批判了阶级敌人的破坏活动,并组织苦大仇深的翻身农奴控诉三大领主残酷剥削和压迫农奴的滔天罪行。
活生生的阶级教育,提高了大家阶级斗争和路线斗争觉悟,大大激发了社员们改天换地的社会主义劳动积极性。各生产队的群众生产干劲可大啦!他们说:“在旧社会,我们没有权,土地都是三大领主的。今天,我们当了国家的主人,有了权,土地要听我们的安排,要叫它为集体为革命服务,为巩固无产阶级专政出力。”真是思想领先,干劲冲天。男女老少都行动起来,到水涝地开沟挖渠,排除积水。为了改变沙石地,我们一筐一筐地把沙石背走,又从远处一筐一筐地背来好土,填到地里。就这样,经过几年来的顽强战斗,把大批的低产田改造成为高产田,产量逐年提高。几年来,我们还开垦了大片的荒地,光是第二生产队就开垦了二百七十多克荒地,产量增加很多。有些队还平整了土地,保持稳产高产。人们说:这就叫做发挥主观能动性,物质变精神,精神变物质。
几年来,我们从斗争实践中体会到,毛主席的哲学思想是认识世界和改造世界的最锐利的思想武器。今后,我们更要努力活学活用毛主席的哲学著作,在阶级斗争、生产斗争和科学实验三大革命斗争中掌握主动权,夺取更大的胜利。


第4版()
专栏:

活学活用辩证法 人变地变产量变
云南省弥勒县西三公社大麦地大队大麦地生产队革命领导小组
我们大麦地生产队地处弥勒县西山头上,海拔两千米,山高缺水,主产包谷。全村三百多亩老瘦地,历来单产不过百来斤。长期以来,是有名的后进队。
无产阶级文化大革命给穷山村带来了深刻的变化,伟大的毛泽东思想使大麦地人变地变产量变。一九六九年粮食总产二十七万斤,生产上取得了很大成绩,摘掉了落后帽子。今年,在几十年少见的旱、霜、雹、洪、风五次灾害的连续袭击下,我们依靠毛主席的光辉哲学思想,战胜灾害,继续夺得了丰收,总产比去年增加百分之三十,单产包谷八百多斤。
过去,我们觉得山区“贫穷”“落后”没有前途,今天我们学哲学、用哲学,感到山区大有可为。
开展科学种田
无产阶级文化大革命以前,人们都说大麦地“山穷地薄难变化”。
说大麦地“山穷”,我们承认,前后六座山,尽是石疙瘩。说大麦地“地薄”,也是事实。说大麦地“难变化”,这话对不对呢?当时我们一下子还回答不了。
后来,我们带着这个问题,学习毛主席光辉哲学著作《矛盾论》,反复琢磨毛主席的伟大教导:“一切矛盾着的东西,互相联系着,不但在一定条件之下共处于一个统一体中,而且在一定条件之下互相转化……。”毛主席的话,使我们明白了:贫穷可以转化为富裕,落后可以转化为先进。转化的条件,就是人,用毛泽东思想武装起来的人。贫下中农说:庄稼在人管,瘦地在人盘,只要功夫到,瘦地潜力大无边。发挥了人的因素,瘦地就能变肥地,低产就能变高产。物质条件不好,人可以改变;物质条件缺乏,人可以创造。
怎样促使贫穷落后的大麦地实现这个变化呢?我们深深体会到:要促使事物来一个翻天覆地的变化,既要有变的决心,还要有实事求是的科学态度。就是要遵照毛主席关于“不但要有革命热忱而且要有实际精神”的伟大教导,充分发挥人的因素,开展科学种田。
以前,我们在办一件事的时候,爱说一句话:“管它三七二十一,干了再说。”以为有热情有干劲就行,结果常常碰钉子。一九六四年,雨水特别多,我们想,稻谷比包谷产量高,想乘机大干一番,改田种稻。动员了不少力量,辛辛苦苦改田几十亩,把种好的包谷拔掉,栽上水稻,结果颗粒不收。为什么?一是水稻靠水养,我们大麦地水利条件一时跟不上,二是栽插太晚,误了节令。我们只凭热情,缺乏科学态度,主观不符合客观,所以失败。这件事告诉我们,苦干要加巧干,才能干好革命。巧干,就是听毛主席的话,尊重客观外界规律性,按规律办事。
大麦地山高坡陡,天寒地冷又缺水,要想改种水稻,一时有困难,从实际出发,应该在包谷增产上想办法。包谷为什么低产?经过分析,认识到根本原因是没有充分发挥人的积极性,而反映在生产上是种得太稀。那个时候,正常年景,每亩包谷千多棵,就算每棵一两五,最多不过二百斤。我们想,要提高产量就必须抓住密植这个主要矛盾不放。
开始,我们也没经验,就带着“种九千棵收四、五百斤”的愿望,划出六亩作实验地,兴致勃勃地干开了。一亩地就种上九千棵,用的力也真不小,可是,秋后没有多少收成。这时候,风凉话多了,有人讥笑我们说:“竹园的甘蔗搬上山,大麦地种出甘蔗了,密密展展,光吃秆秆。”我们心里很着急,鼓励大家说:“毛主席说‘失败正是成功之母’,没有失败就没有胜利,只要我们下决心闯,从失败中吸取教训,摸出规律,就能变失败为胜利。”这次试验为什么失败?我们进行了调查研究,发现失败的原因是只顾密植,忽视了土地瘦薄这个特点。因为土“薄”,包谷发芽后嫩根长出了二寸就碰到生土层,结果扎根浅;因为土“瘦”,苗出土后从小营养不足,棵数又太密,不通风,壅根、追肥都困难,所以百分之九十五以上成了“滑秆”。
“错误和挫折教训了我们,使我们比较地聪明起来了”。根据土薄地瘦的特点,我们采取了增施肥料、深耕、改土等农业生产措施。第二年,我们又吸取教训,在十亩经过深耕、施肥的实验地上按每亩四千棵、五千棵、六千棵、八千棵,分别进行密植,发现种六千棵的最好,单产七百斤,增产幅度较大。连续又试验了二年,证明还是种六千棵为最好。实践使我们认识到,稀和密是相比较而言的,过密不行,过稀也不行,因地制宜才叫合理密植。合理密植是包谷高产的一个重要因素,它又与深耕、施肥、通风、壅土、管理等诸因素是密切相关的,就象一条铁链上的环,一环扣一环,缺一不可。
一九六五年以来,我们用毛主席哲学思想指导科学种田,反复实践,不断琢磨密植、深耕、施肥各方面的内在联系,逐步掌握了一些规律性的东西,使包谷单产比过去增加了几倍,科学实验地由六亩增为二百九十亩,粮食总产连年上升。
变灾年为丰年
七十年代第一个春天,我们大麦地大搞科学种田的气魄更大了。春节不到,全村人马开上了石白山,顶着风雪严寒,只用了二十六天,就从石疙瘩里开出了荒地一百亩,每亩施足了底肥。三月初,一百亩新开地和村前两百多亩高产实验地,都全部种上了包谷。社员们高兴地说:“今年一定是个丰收年!”
没有想到,一场又一场自然灾害连续向我们袭来。
先是旱,包谷下种后,一个多月不下雨,稀稀拉拉出了不到一半苗。贫下中农心里象着了火,都说:“减产不是怕少分几颗,支援国家建设和世界革命要紧啊!”怎么办?毛主席教导我们:“我们的同志在困难的时候,要看到成绩,要看到光明,要提高我们的勇气。”遵照这一伟大教导,我们发动群众,打井挑水,抗旱补苗,光补苗就补了两百多亩。
苗刚刚转绿,四月十二、十三两天,突然又来了一场霜,几百亩包谷全被霜盖住。下午一阵辣太阳,许多苗棵烤成了熟菜。社员们难过极了,说:“这是一棵一棵补起来的啊!”我们也很难过。但是又想,悲观可不行。紧要关头,我们做思想工作,又一次提高大家的勇气,这一次又补苗一百多亩。
霜灾过后,四月二十五日,气象预报有雹灾,我们知道得晚,动员稍迟了一点,一阵汤圆大的冰雹倾泼下来,两百亩高产地,受到很大的损失。社员们立即出动第三次补种包谷。这次补种又是两百多亩。
经过多次曲折,庄稼长起来后,六月来了一场洪灾,把低处的包谷地淹了,以后,我们又用清水把包谷头的泥洗干净。由于我们齐心协力,又战胜了洪灾。
到八月,包谷扬花戴红帽,长势喜人。没有想到,接连几阵西北风从石白山压下来,把山下包谷全部吹倒。远远望去,地上象铺了一层草席。这次损失真不小,光是折断的就占百分之二十。补是无法补了。怎么办?断的已经断了,我们就在没有断的身上作文章,增施肥料,加强管理,定叫它高产再高产。
连续五次灾害没有吓倒我们,辩证唯物论使我们越战越有信心,越战越坚强。我们体会到:用毛主席哲学思想指导抗灾,再大的灾害也能战胜。
抗灾,贵在一个“抗”字。自然灾害来了,你怕它有什么用?我们把灾害比做帝、修、反,对社员们不断进行中国革命和世界革命的教育,社员们对帝、修、反的仇恨越深,抗灾的决心也就越大。
灾害来了,容易产生悲观的思想。经过思想发动,群众起来了,但有人还有消极情绪,认为“保产就不容易了,还增什么产。”因此,一定要抓紧做好思想工作。我们认为:在灾害面前,一分灾要用十分力去抗,不仅要争取保产,也要力争增产。发扬了“力争”的精神,变被动为主动,灾年就可变为丰年。
我们今年的高产实验地,原来计划亩产一千斤。花的工,用的力,都是按这个计划去努力,灾害一来,眼看高产实验地的计划要落空了。怎么办?我们重新规划指标,落实措施。一方面,我们扩大高产实验地的面积,从数量上争;一方面,我们加强管理,追施肥料,除追加底肥外,五次受灾五次追肥。人家说我们“牛”,我们说抗灾就是要有这样一股“牛”劲。俗话说:张嘴的要粮,生根的要肥。结果呢,在连续五次灾害的情况下,总产还比去年增产百分之三十。
灾害好比反面教员,专找薄弱环节进攻你,平时工作不到的地方,灾害一来,全部暴露,这也是好事情。暴露了缺点,就有利于我们去克服缺点。比如说,旱灾暴露了我们过去重视水利不够的缺点。现在,我们就下定决心,兴修水利。洪水暴露了我们过去对小塘小坝不重视的缺点,现在我们就大力修塘打坝,变水害为水利。
在和灾害作斗争的整个过程中,我们充分认识了灾害的二重性,看到了坏事可以变成好事,不利可以变成有利。坚持斗争,促进事物转化,就能战胜灾害,夺得丰收。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