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70年11月8日人民日报 第7版

第7版()
专栏:

农业学大寨群众运动蓬勃发展
  玉林专区粮食产量超《纲要》
据新华社南宁电 广西壮族自治区玉林专区广大贫下中农、社员群众和革命干部,在无产阶级文化大革命中掀起了蓬蓬勃勃的农业学大寨运动,他们活学活用毛泽东思想,狠抓思想革命化,自力更生,艰苦奋斗,极大地改变了农业生产面貌。一九六九年,全区粮食平均亩产量首次跨过《全国农业发展纲要》规定的指标,达到八百二十五斤。今年早稻又比去年增产两成多,晚稻长势良好,丰收在望。
无产阶级文化大革命中,玉林专区革委会成立后,认真总结了过去的经验教训,层层举办毛泽东思想学习班,坚决落实毛主席关于“农业学大寨”的指示,同时,广泛宣传大寨的革命精神,大造学大寨的革命舆论,掀起了波澜壮阔的学大寨运动。广大贫下中农、社员群众和革命干部,活学活用毛泽东思想,狠批叛徒、内奸、工贼刘少奇的“三自一包”、“四大自由”、“物质刺激”等反革命修正主义黑货,满怀为革命种田的豪情,发扬“自力更生”、“艰苦奋斗”的革命精神,在平原、山区和丘陵地区,因地制宜地大搞农田水利基本建设,为粮食稳产高产创造条件。自一九六八年以来,全专区共建成大中小型水利工程两万四千五百多处,使保水田面积由一九六七年占水田总面积的百分之四十增加到目前的百分之八十以上。两年多来,新造田地共二十三万八千多亩,超过了解放以来造田造地面积的总和。西江流域平南、桂平、贵县的广大群众以防洪排涝、自流灌溉为主攻目标,经过几年的艰苦奋斗,在沿江两岸筑起了一道平均高四米、宽两米、全长二百八十三公里的防洪大堤,修建了大小防洪闸一百八十六处,并且普建排灌站网,基本上做到了洪来能防,内涝能排,大大改变了过去“三天无雨要忧旱,瓦檐滴水又忧淹”的水旱灾交替为害的状况,保证了沿江两岸一百万亩稻田达到了旱涝保收。陆川、容县的广大社员,在农田基本建设中实行“水、电、田、林”四结合,为夺取粮食产量高产更高产创造了良好的条件。去年,这两个县粮食亩产量都达到了千斤。
毛主席教导说:“任何领导人员,凡不从下级个别单位的个别人员、个别事件取得具体经验者,必不能向一切单位作普遍的指导。”玉林地区专、县两级革委会领导成员遵照毛主席的教导,在领导农业学大寨的运动中,纷纷深入基层,突破一点,取得经验,指导全面。陆川县良田公社莲塘大队座落在一座荒坡上。这里的耕地土质瘠薄,粮食产量很低,又加全队人多田少,年年吃国家的统销粮。在这种情况下,有些社员便打算搬出莲塘。一九六八年,在农业学大寨的新高潮中,玉林专区革委会副主任、军队代表廖前珍,带着毛泽东思想宣传队来到了莲塘大队。宣传队一到,就深入到贫下中农中进行调查研究,举办各种类型的毛泽东思想学习班,针对部分社员、干部中存在的“因穷思迁”的活思想,组织大家一遍又一遍地学习毛主席关于“穷则思变,要干,要革命”的伟大教导,学习大寨贫下中农人穷志坚,自力更生,艰苦奋斗,开山劈岭造良田,把穷山沟变成米粮川的宝贵经验。经过反复的学习,莲塘大队的贫下中农和革命干部树立了自力更生改变贫困面貌的信心。他们一条心,一股劲,经过一个冬春的奋战,终于造田造地五百多亩。今年早造增产了四十多万斤稻谷,一举摘掉了吃粮靠国家的穷帽子,第一次向国家卖了余粮,并且有了自己的储备粮。


第7版()
专栏:

  从刀耕火种到茶米之乡
  ——云南建设大队用大寨精神建设阿佤山的事迹
云南省沧源佤族自治县红九公社建设大队的佤族人民在毛主席“农业学大寨”的伟大号召鼓舞下,用战无不胜的毛泽东思想,粉碎了阶级敌人的阴谋,砸烂了“鬼神”统治的精神枷锁,顶住了反革命修正主义的妖风,自力更生、艰苦奋斗,彻底改变农业生产的落后面貌,把一个贫困的山沟,建设成清水绕山转,八沟九岭十三洼,层层梯田片片茶的欣欣向荣社会主义新山村,被人们誉为“阿佤大寨”。
建设大队有六个自然村,二百五十六户、一千四百四十一口人。解放前,在反动统治阶级的残酷剥削下,生产处于刀耕火种的落后状态。每年春天烧林开荒,在烧焦的土地上,男人用一端削尖的木棒,吃力地戳成一个个小坑,妇女跟在后面把种子丢进去。山上没有一条水沟,没有一块固定的耕地,由于年年毁林开荒,水土流失十分严重,广大贫下中农过着“山茅野菜度饥荒”的苦日子。解放后,佤族人民遵照毛主席关于“组织起来”的教导,走上集体化的道路,生产力有了提高。但是,由于山旷人少,加上习惯势力的影响,在生产方法上,基本上还是刀耕火种。
一九六四年,毛主席发出“农业学大寨”的伟大号召,给佤族人民改变“一穷二白”的落后面貌,指出了明确的方向。建设大队党支部组织社员反复学习了毛主席这一号召,大家越学心越明,越学眼越亮,他们决心改变毁林开荒的习惯,首先在秧莱山开梯田修渠道,固定耕地,建设稳产高产的基本农田。秧莱山原来是反动头人弄“神”做“鬼”的“鬼山”,六十多个青年民兵,刚刚在这里动土,一股阴风就在寨子里吹起,说什么“山有山神,?有?鬼,男人撞着生病死,女人撞着不生孩子。”党支部意识到这是阶级敌人妄图用封建迷信来束缚贫下中农的手脚,破坏农业学大寨运动。于是又一次组织社员群众活学活用毛泽东思想,对群众进行无神论的宣传教育,使大家提高了思想觉悟。大伙说:“治山先制敌!”民兵们把造谣惑众的反动头人揪到工地上进行了斗争。贫下中农又一次经受了阶级斗争的锻炼,改天换地的决心更大了。他们豪迈地说:“在我们学习大寨,治山治水的路上如果有石头挡路,我们就把它掀到山沟里,如果有大树挡路,我们就把它连根拔掉,如果有阶级敌人挡路,我们就把他彻底斗倒,决不留情。”就是凭着这股革命干劲,大家仅仅用三个月的时间就把过去被认为“神圣不可侵犯”的“龙潭”改造成为造福人民的水塘。
在取得治山治水第一个胜利的鼓舞下,建设大队的佤族贫下中农,乘胜前进,开工修建一个蓄水二万立方米,灌溉一百多亩田的那马水塘。大坝刚刚筑起,突然遇到了历史上罕见的洪水。瓢泼大雨下了十天十夜,山洪象猛兽一样向水坝扑来。眼见大坝就要被冲垮了,在这万分紧急的时刻,共产党员李纳不勒高声朗读着毛主席的语录:“这个军队具有一往无前的精神,它要压倒一切敌人,而决不被敌人所屈服”,带头跳进齐胸深的洪水中,三十多个男女民兵也跳下水,同他一齐肩并肩,手搀手,用身体护住坝身。但是,汹涌奔腾的洪水还在节节上升,社员们又拿来很多碗口粗的竹筒,插进坝身,作为溢洪道,减少洪水对坝身的压力。经过三天三夜的激战,终于驯服了洪水,保住了大坝。
青年人带头治山治水的英雄业绩,深深地感动了老年人,老贫农李戛不勒在一次活学活用毛泽东思想讲用会上,提出凿通弄舍山,把山背面的泉水引到山前灌溉农田,并提出由他和另一个老人去完成。老人的想法得到群众的热情支持。经过六十多个日夜的奋战,两个老人在弄舍山上挖出了一条三米多深、七十多米长的大沟,让清澈的山泉水,驯服地顺着新修的渠道,流向干涸的农田,使三十多亩“雷响田”变为旱涝保收的饱水田。
几年来,建设大队贫下中农遵照毛主席关于“愚公移山,改造中国”的教导,先后削平了七座山头,绕山绕寨开出一百二十多条水沟,修筑了坝塘三十九个,新开梯田一千二百多亩,培植茶园一千一百多亩。最近三年来,全大队移山治水的工程量,相当于过去十年的总和。
这个大队的七个生产队,还建立了有老贫农、青年民兵和革命干部参加的三结合科学实验小组,用科学方法种田。今年有七十七亩小麦采用了宽幅条播的措施,实行中耕追肥,产量比往年成倍增长;秋粮按照农业“八字宪法”耕作,稻粒饱满,也获得了丰收。现在,全大队的佤族贫下中农在战无不胜的毛泽东思想指引下,不信神,不信鬼,只信人的因素第一;不靠天,不靠地,只靠农业“八字宪法”种田,把过去虎豹出没的穷山僻壤,建成了富饶的茶米之乡,实现了平均每人八分水田、八分茶林的初步愿望。一九六四年以前,建设大队每年都要国家供应粮食,一九六四年以后,平均每年向国家交售二十万斤公粮、余粮和一万多斤茶叶,集体还有十九万斤的储备粮。
随着生产的发展,这个大队依靠自己的积累,已先后置备了两部柴油发电机,一部手扶拖拉机,两台碾米机,两台稻麦脱粒机。马达在红太阳高照的海拔一千七百米的阿佤山区轰鸣,宣布了阿佤族人民永远结束了“刀耕火种”的时代,在各民族团结友爱的大家庭里,沿着社会主义的轨道迅速前进。
新华社通讯员 新华社记者
(本报有删节)


第7版()
专栏:

  克服吃粮靠国家的依赖思想 努力发展农业生产
  井陉矿区农村粮菜自给
据新华社石家庄六日电 河北省井陉矿区农村广大贫下中农和矿工家属,响应毛主席关于“农业学大寨”的伟大号召,克服依赖思想,努力发展农业生产。今年这个矿区农村的粮食平均亩产达到六百零二斤,不仅做到了粮食、蔬菜自给,而且还为国家提供了商品粮。
井陉煤矿是个有七十多年历史的老矿。矿区农村百分之七、八十的住户是矿工家属。过去,由于叛徒、内奸、工贼刘少奇反革命修正主义路线的影响,不少矿工家属养成了“吃粮靠国家”的依赖思想,很少下地劳动。无产阶级文化大革命以前,粮食亩产量只有二百多斤,年年靠国家供应粮食,连蔬菜也得靠外地供应。
一九六七年矿区革委会成立以后,在矿区农村开展了学大寨、改变落后面貌的群众运动。但是,在干部和群众中普遍存在着畏难情绪,不少矿工家属说:“矿区要人是婆婆娃娃,要地是坑坑洼洼,要摘掉低产帽子比登天还难”,“矿工家属吃国家粮食是合情合理的事”。矿区革委会主任班玉杰用大寨大队党支部狠抓根本的经验对照,认识到只有突出无产阶级政治,狠抓人的思想革命化,彻底肃清刘少奇反革命修正主义路线的余毒,批判依赖思想,才能把干部和群众的积极性充分调动起来,夺得战天斗地的胜利。为了解决这个问题,矿区革委会组织各级干部,反复学习毛主席关于“政治工作是一切经济工作的生命线”的伟大教导,狠批刘少奇“业务挂帅”、“生产第一”的反革命修正主义黑货,并且采取联系实际、回忆对比的方法,总结了过去不突出政治的危害和革委会成立后突出政治带来的巨大变化。大家深刻认识到,矿区农业生产过去所以落后,土地塌陷和水地少只是表面现象,根子是由于不突出无产阶级政治。要想土地平整,首先思想过硬。只有用毛泽东思想武装干部和群众的头脑,才能战胜各种困难,改变矿区农业生产落后面貌。于是,立即在全矿区掀起了一个活学活用毛泽东思想的群众运动。广大贫下中农和矿工家属用革命化统帅农田基本建设,发扬自力更生、艰苦奋斗的革命精神,向塌陷地进军。经过两个冬春的苦干,终于把全矿区两万多亩塌陷地修成了水平梯田。使过去被人们认为不可制服的塌陷地连年长出了好庄稼。


第7版()
专栏:

  钟祥县革委会成员深入基层
  领导群众发展养猪生产
新华社武汉七日电 湖北省钟祥县各级革委会,认真落实毛主席关于发展养猪事业的一系列指示,领导群众积极发展养猪生产。到今年八月,全县养猪量平均每户已达三点二头。
早在一九五八年,钟祥县养猪事业就有了较大的发展。后来,由于受了叛徒、内奸、工贼刘少奇推行的反革命修正主义路线的干扰,全县养猪数量急剧下降。无产阶级文化大革命中,县革委会成立后,高举毛泽东思想伟大红旗,发动群众狠批刘少奇的反革命修正主义路线,推动了全县养猪事业的发展。钟祥县革委会主要领导成员,经常深入基层,狠抓养猪工作。他们到快市公社周岗大队,发现这里的社员家庭养猪抓得较好,而集体养猪还有薄弱环节,就同这里的干部、群众一起学习毛主席的有关教导,共同研究集体养猪中存在的问题。在他们的帮助下,这个大队的十个生产队都办起了养猪场,使集体养猪事业得到了发展。地处山区的刘岭公社是一个条件差、猪源少的地区,前一段社员家庭养猪发展缓慢。今年以来,这个公社的各级干部认真落实毛主席关于发展养猪事业的一系列指示,在狠抓集体养猪的同时,积极鼓励社员养猪,使全社养猪头数发展到三千八百多头,比去年同期增加了一倍。
随着生猪的大量发展,饲料不足成为一个突出问题。社队领导一方面认真贯彻有关养猪的奖励政策;另一方面大力推广醣化饲料,实行科学养猪。全县各地还充分利用有利的自然条件,大搞青贮饲料,采集野生饲料,利用水面放养水生饲料,大大扩大了饲料来源,为发展养猪事业创造了好条件。


第7版()
专栏:

  海子洼大队平均每人养猪二头多
据新华社太原电 山西省左云县陈家窑公社海子洼大队在无产阶级文化大革命中大力发展养猪事业。今年全大队的养猪数量已经达到平均每户八头,平均每人二点三头。
海子洼大队地处古长城脚下的五路山巅,过去是个比较贫困的山村。一九五八年,这个大队的社员群众,在党的建设社会主义的总路线指引下,决心自力更生,艰苦奋斗,改变贫困面貌。他们遵照毛主席关于发展养猪事业的一系列指示,办起了集体养猪场,大力发展养猪生产。这一年全大队的养猪事业从无到有,到年底养猪数量发展到六十头。但是,后来叛徒、内奸、工贼刘少奇鼓吹的“三自一包”的黑风刮到这里,严重地影响了这个大队养猪生产的发展。
在无产阶级文化大革命中,这个大队的社员群众狠批了刘少奇的反革命修正主义路线,决心进一步发展养猪生产。按照党的政策,大队不但发展集体养猪,还积极鼓励社员养猪,使养猪头数迅速增加。这时,一小撮阶级敌人又以极“左”的面貌出现,胡说什么“让社员养猪会发展资本主义”,妄图进行破坏。大队党支部组织广大社员群众学习毛主席关于“千万不要忘记阶级斗争”的伟大教导,深入持久地开展革命大批判,狠狠地打击了阶级敌人。大队党支部还组织广大社员群众举办了专题毛泽东思想学习班,学习毛主席关于发展养猪生产的指示,帮助社员进一步认识养猪的重要意义,使广大群众把养猪同贯彻落实毛主席的“备战、备荒、为人民”伟大战略方针联系起来,同提高粮食产量和改变山区生产面貌联系起来,树立了为革命养猪的思想。


第7版()
专栏:

  认真落实养猪政策
  东莞县养猪达八十万头
据新华社广州七日电 广东省东莞县广大贫下中农和革命干部,认真落实党的一系列养猪政策,积极发展养猪事业。从一九六六年到一九六九年四年间,全县养猪总头数达到二百九十七万多头,比无产阶级文化大革命以前一九六二年到一九六五年四年间养猪总数增长百分之八十多。一九六九年年底,全县养猪量达到七十六万八千头,按农业人口计算,实现了“一人一猪”。今年以来,养猪生产继续发展,目前全县养猪头数已达八十万头。
东莞县在发展养猪生产过程中,广大革命干部把毛主席关于养猪的重要指示和党的有关政策,原原本本地交给群众,在实际工作中项项落实。他们遵照毛主席关于“除了合作社公养以外,每个农家都要劝他们养一口至几口猪”的教导,在积极发展集体养猪的同时,鼓励社员家庭养猪。现在,全县的生产队,队队有猪场,全县的猪有百分之四十由集体饲养;百分之六十由社员家庭饲养。这个县还按照政策规定,帮助社员合理解决猪饲料问题。生产大队和生产队,以合理的价格,把集体猪场繁殖的猪苗,供应社员家庭饲养。对养猪缺乏资金的贫下中农,通过信用社贷款或生产队赊销的办法,帮助他们解决困难。社员向集体提供粪肥,生产队给以合理报酬。国家商业部门还严格执行卖猪奖售政策。由于政策落实,集体和社员家庭养猪不断发展。
在发展养猪生产过程中,这个县广大群众遵照毛主席关于“自力更生”、“艰苦奋斗”的教导,依靠集体力量,解决了猪舍、猪苗、饲料等问题。几年来,全县因陋就简建起九万多间猪舍,满足了生猪大发展的需要。猪苗不足,就从县到社到队普遍办起母猪场、良种站,实行自繁自养,队繁户养。生产大队以饲养母猪为主,生产队兼养母猪和肉猪,社员家庭主要养肉猪。这样,去年这个县的母猪已由原来的二万四千多头增加到六万二千头,解决了猪源问题。
东莞县各级领导,通过反复学习毛主席的有关指示,深刻认识到,养猪不是发展一般副业问题,而是关系到解决肥源,发展农业生产的问题,关系到落实毛主席的“备战、备荒、为人民”伟大战略方针和支援国家社会主义建设的大问题。因此,他们把养猪作为社会主义农业生产的重要组成部分,作为发展农业生产的一个重要措施,作为全县农业生产三个主要计划指标(粮、猪、蔗)之一,提到各级领导班子的议事日程。全县从县一级到生产队层层都有人专管养猪工作。县革委会提出为革命多养猪的响亮口号,有力地促进了养猪生产的大发展。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