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70年11月6日人民日报 第2版

第2版()
专栏:

反复实践,掌握安全施工规律
  铁道兵某部副排长 冉启枪
我到部队不久,领导上就分配我担任安全员工作。我刚当安全员就碰上一座石质极其破碎的隧道,放炮后导坑里危石特别多,经常出现险情。连队党支部要求全连同志处处突出无产阶级政治,时时思想领先,做到安全施工。有的同志说:“开山炸石凿隧道,危石处处有,险情时时生,要避免事故,根本不可能。”我想,是呀,天天跟石头打交道,发生事故是难免的。
这个想法一冒头,就觉得安全工作不好干,自己受伤牺牲是小事,影响了大家的安全,那就成了大问题。因此,心里敲起了“退堂鼓”。
晚上,指导员参加我们的班务会,我把自己的活思想通通端了出来,请大家帮助。指导员领着我们学习了毛主席关于“一分为二”的教导和林副主席关于四个第一的指示。大家说,认为事故根本不能避免不符合唯物辩证法,世界上没有一成不变的事,一切矛盾着的东西在一定条件下都能互相转化。隧道施工石质差,危石多,发生事故的可能性大,尤其在人的思想不过硬时,危石就会变成事故。但是危石多也不一定非发生事故不可,只要充分发挥了人的因素,就能战胜危石,变不安全为安全。毛主席的教导和同志们的热情帮助使我认识到,事故能不能避免,关键不在石质好坏,危石多少,而在人的思想革命化程度的高低。遇到困难就打“退堂鼓”,怕这怕那,工作马马虎虎,安全条件再好也可能发生事故;一心为革命,对同志极端热忱,对工作极端负责任,危石再多也可以保证安全。懂得了这个道理,在工作中我就把刻苦学习“老三篇”,搞好思想革命化摆在第一位,在改造客观世界的过程中改造主观世界,同时,通过改造主观世界来带动客观世界的改造,用“对工作的极端的负责任”的革命责任心,积极工作,防止事故,保证安全施工。
下面谈谈我在工作实践中的几点体会。
(一)被动与主动。如何战胜塌方,是隧道施工经常碰到的问题。开始,我觉得只要自己认真负责,塌方前叫大家撤离险区,就能防止塌方伤人。但是,事情不象自己想的这么简单,有时自己认为马上要塌方了,把同志们调出去很久也不见塌下来,影响施工进展;有时自己认为很安全,刚叫大家进峒施工,又突然发生塌方。这样三番五次地折腾,大伙有意见,自己也很为难,感到战胜塌方确实不容易。怎样才能改变这种被动局面呢?带着这个问题,我学习了毛主席的教导。毛主席说:“人们要想得到工作的胜利即得到预想的结果,一定要使自己的思想合于客观外界的规律性,如果不合,就会在实践中失败。”毛主席的光辉哲学思想打开了我的心窍。我想,干啥都有个规律性,搞农业不能误农时,搞工业不能没计划,隧道塌方也有它自己的规律性,违背了塌方的规律性,就会发生事故;掌握了塌方的规律性,就能化被动为主动,保证安全施工。这里起决定作用的仍然是人的思想革命化。勇于实践,不怕困难,才能掌握规律,获得主动权。思想不“塌方”,才能战胜隧道塌方。
有段时间,隧道里出现了页岩。这种岩石象炊事班做的花卷一样,一层一层的,放炮后表面看起来是光滑平整,实际上很不牢固,稍受震动就会大片大片地塌下来。开始由于没有掌握它的规律,常常感到塌方很突然。遵照毛主席关于实践出真知的伟大教导,隧道出现这种岩石,我就经常留心观察,亲自参加实践。为了更好地掌握这种岩石塌方的规律,我决定放炮后提前进峒去观察塌方的情形。同志们说这样太危险,不让我去。我想,不入虎穴,逮不住虎子。杨子荣不上威虎山,就不知道座山雕布下的明碉暗堡。不到塌方底下去观察塌方,就无法掌握页岩塌方的第一手资料。革命不怕死,怕死不革命。为了保证同志们的安全,加快工程进度,早日完成任务,要勇于实践,不怕危险。我戴上安全帽,拿着撬棍、手电筒,就钻进了导坑。工作面上烟大尘多,我戴上双层口罩观察,落石打得安全帽崩崩直响,我默念着“下定决心,不怕牺牲,排除万难,去争取胜利”,坚持战斗。观察了一会,没有发生塌方,导坑顶上的岩石刀劈斧削似的。我举起撬棍,这里捅捅,那里捣捣,撬棍击石“当当”响。但捅到靠工作面的一个地方时,突然发出了“冬冬”的响声。声音的变化引起了我的重视。我想,打鼓时发出“冬冬”的声音,是因为里面是空的,难道这石头里面也是空的?我决心追根究底,拿起撬棍又猛捅猛捣,“冬冬”声越来越大,捅着捣着,突然,“哗”地一声,桌面大的一块石板就塌了下来,我心里一阵高兴,连脚上被削去了一块皮还不知道。
就这样,通过数十次的观察、分析、比较,终于探索到了页岩塌方的秘密,找到了“击石听声”战胜塌方的办法。只要击石发出“冬冬”的响声,就知道石层较薄,稍受震动就断裂坍塌,再也不受它表面平整光滑的假象所迷惑了。有好几次,我发出塌方的信号,有的同志望望头上,半信半疑,刚刚离开险区,石板就一大片一大片地塌了下来。
在隧道里跟塌方打交道,同在战场上与敌人作战一样,岩石经常变,险情也不一样。但是,只要老老实实地照毛主席“实践、认识、再实践、再认识”的指示办事,就能争得制服塌方的主动权。在多年的斗争实践中,我摸到了一些门道。一般来说,堆积层、风化层、断层和两种岩石相接的地方塌方多,必须百倍提高警惕。有的石质看起来七棱八角,张牙舞爪,其实不易塌方,因为石头一个卡一个,结构紧密。离工作面二、三米的地方放炮震动大,岩石结构破坏厉害,又没排架支撑,放炮时没掉下的石头,在施工中受到其他震动就容易塌方。大塌方前,一般都先掉小石头和泥沙,排架倾斜、横梁变形,发出“卡卡”的响声。掌握了这些规律,报险情能够及时准确,防险措施能够切实可靠,事故苗头大大减少,工作也就自由得多了。
(二)起点与顶点。有一次我们连施工的一座隧道,座落在九级地震区,石质烂得没法说,松石粘土加大孤石的堆积层,镐刨刨不动,炸药一崩就塌方,常常塌成一个个通天大洞,塌下的大量泥石几天几夜也清理不完。战友们问我能不能防止大塌方。我心里说,能及时准确地报告险情,把危石排除干净,防止发生事故,就算是爬到“通天洞”里看裂缝——“到顶了”。隧道施工地质差,没办法不让它塌。这种“到顶”的思想一露头,又觉得不对头。毛主席教导我们:“人类总得不断地总结经验,有所发现,有所发明,有所创造,有所前进。停止的论点,悲观的论点,无所作为和骄傲自满的论点,都是错误的。”我想,事情总是一分为二的,绝对的“顶点”是没有的,对于前一阶段来说是“顶点”,对后阶段来说,就是“起点”了。我们要经常变“顶点”为“起点”,不断革命,不断前进。
思想一接“火”,脑子里就老是悬着防止塌方的问题。我想,防止和减少塌方,不仅能更有效地保证安全,还能大大减少清理塌方的工作量,加快工程进展,早日完成任务。这件事关系大,决不能让自满情绪阻碍了自己前进的步伐。我一面狠斗“骄”字,一面带着问题向毛主席著作请教。“唯物辩证法认为外因是变化的条件,内因是变化的根据,外因通过内因而起作用。”毛主席的教导使我认识到,塌方的根本原因固然是由于地质太坏,但是,如果我们不开隧道它也不会塌方。地质坏又要开隧道,防止塌方的唯一办法就是施工时尽量减少对地质结构的破坏,通过加强支撑来保持山体结构的稳定性。我把自己的想法拿去和大家商量,同志们都觉得有道理,于是我和大家一起在实践中摸索防止和减少塌方的办法。
经过反复实践,我们采取少放炮,放小炮的办法,减少对地质结构的破坏,采取紧跟、加固、预设支撑的办法,增强地质结构的稳定性,终于大大减少了塌方。一天放炮前,我们在先搭好的排架上拴上铁链,将钢轨从铁链中穿过去,使钢轨的一头直伸到离工作面不到两寸远的地方,搭成“挡塌架”,并在峒顶和两侧预设了“插板支撑”,适当减少了装药量。放炮后进去一看,效果很好,这段被称为一捅即塌的“烂摊子”,竟然没有塌方。同志们握着我的手说,你的本事真大。我说,不是我的本事大,是毛主席的光辉哲学思想威力大。
(三)人头与石头。有段时间,我们连施工的隧道石质很好,采取的是全断面开挖方法。大家打眼放炮,装渣推车,一个劲地抢进度,忽视了安全,结果差点发生事故。为什么石质差很安全,石质好反而出现事故苗头呢?毛主席教导我们:“世界上的事情是复杂的,是由各方面的因素决定的。看问题要从各方面去看,不能只从单方面看。”我想,发生事故的因素,一是安全员的责任心不强,一是地质差,塌方多;施工人员不重视安全工作也是一个重要因素。要保证安全施工,光抓石头不行,还得抓人头,不仅要掌握石头塌方的规律,更要掌握人的思想活动的规律,及时开展思想工作,既保证自己思想不“塌方”,又使大家时刻不麻痹,人人都来做安全工作,才能从根本上做到安全施工。
从此,我就把思想工作和安全工作结合起来,把峒内工作和峒外工作结合起来,经常和同志们谈心、交心,熟悉战士的脾气、个性,了解到了大家在不同场合下普遍容易出现的活思想:
在石质好、工作比较顺利的情况下,大家情绪高,干劲大,思想容易麻痹。我就不断地给大家敲“警钟”,启发大家安全中想到危险,顺利中想到不利,把好石质当差石质打,克服麻痹思想。
在时间紧、任务重的情况下,为了赶进度,容易拚命蛮干,忽视安全,甚至违章作业。我就和大家一起学习毛主席关于“我们需要的是热烈而镇定的情绪,紧张而有秩序的工作”的教导,要大家严格遵守规章制度。
在石质破碎、塌方较多的情况下,新战士容易产生畏惧情绪,往往缩手缩脚,越是这样越容易出事故。我就和他们一块学习毛主席关于在战略上藐视困难,在战术上重视困难的教导,做到胆大心细。
掌握了塌方的规律,又掌握了施工人员思想活动的规律,工作起来更加得心应手了,进一步保证了全连同志安全施工。
几年来,我和全连同志一道,为实现毛主席“备战、备荒、为人民”的伟大战略方针,在修建铁路的战斗中,参加过五座隧道施工。毛主席的光辉哲学思想,给了我无穷的力量,使我在实践中摸到了一些做安全工作的规律,先后六百多次排除险情,五次抢救战友,为保证连队安全施工,做了一些应该做的事情。今后,我决心更加努力活学活用毛泽东思想,自觉改造世界观,为革命贡献自己的力量。


第2版()
专栏:

  一分为二看自己 自觉改造世界观
  中国人民解放军某部副指导员 高永明
我入伍不久就加入了中国共产党,当了排长,以后又到连里当干部。这时,我看见和自己一起入伍的有的当班长,有的还是战士,就觉得自己“出身好,进步快”,思想上没啥问题了,改造得差不多了。在支委会上,有的同志批评我骄傲自满,我还不以为然。
在一次连里召开的干部、战士活学活用毛泽东思想讲用会上,我受到很大教育。今年入伍的新战士唐春恩,刻苦地活学活用毛泽东思想,以只争朝夕的精神改造世界观,入伍六个月就光荣地加入了中国共产党。为了落实毛主席关于“一不怕苦,二不怕死”的指示,他发高烧,还冒着零下二十多度的严寒,坚持战斗。在讲用会上,他和班长、连长、指导员,都谈了自己如何搞好思想革命化的体会。可是轮到自己讲用时,却感到空得很,没什么可讲的。事后,我回想自己当战士,当班长,当排长的时候,讲用会上自己总抢着发言,畅谈毛泽东思想指挥自己不断进步的体会,满肚子话说不完,而为什么今天却感到“空得很”,“没什么可讲的”呢?
我带着问题学习了毛主席的教导:“对立统一规律是宇宙的根本规律。这个规律,不论在自然界、人类社会和人们的思想中,都是普遍存在的。”使我认识到,人的思想是一分为二的。在社会主义这个历史阶段中,无产阶级和资产阶级之间的阶级斗争是长期的,社会的阶级矛盾和斗争无时无刻不在我们的头脑里反映出来。当我自觉地用毛泽东思想去不断地战胜资产阶级思想时,就前进,讲用会上也就有满肚子的话要说;我当了连的干部后,由于自己没能用一分为二的观点认识自己,盲目地自满起来,放松了思想改造,讲用会上怎么不感到“空得很”,“没啥可讲”呢!
为了进一步提高改造世界观的自觉性,我又认真地学习了毛主席关于“事物内部矛盾着的两方面,因为一定的条件而各向着和自己相反的方面转化了去,向着它的对立方面所处的地位转化了去”的伟大教导,认识到,“出身好,进步快”,这是实现思想革命化的有利因素,但它决不能代替思想改造。“进步”和“退步”在一定的条件下,是可以互相转化的。骄傲自满就是由进步向退步方面转化的条件。在讲用会上我由原来的“抢着发言”到后来的“没什么可讲的”,正是自己由进步向退步转化的危险信号。
认识提高后,我就努力活学活用毛泽东思想,经常用一分为二的观点分析自己的思想情况,自觉地斗私批修,不断促进了自身思想革命化。


第2版()
专栏:

  改造思想要敢于揭露矛盾
  中国人民解放军某部排长 黄志阳
我是个新干部。刚提升不久,因工作需要,担负了指挥全连的施工任务。没几天,施工中出了一大堆问题,影响了工程进度。开始,我总以为出现这些问题,主要是自己能力差,工作没经验。
在一次修道中,我受到了深刻的教育。轱辘马经常掉道,是影响我连施工进度的一个重要问题。我检查了轨道情况,认为掉道的主要原因是固定道轨的道钉松了,引起了道轨的活动。我没有认真地征求群众的意见,就让群众根据我的主观看法修理道轨。大家在修道的过程中,发现掉道的根本原因是轨道下面垫的高低不平。对于群众的意见,我没有认真地研究和及时采纳,结果是掉道的病根没有根除。这件事,使我深深感到:自己是个新干部,能力差,没经验,这是次要原因,最根本的原因还是自己的思想问题。联系自己当干部后的思想和工作情况,发现自己工作中有三多三少的现象:即相信自己多,相信群众少;主观决定多,和群众商量少;当群众的先生多,当群众的学生少。
问题找到后,我想把自己思想中的矛盾暴露给群众,得到群众的帮助和监督。可是,转念一想,又怕这样做会影响自己的威信,以后不好领导。于是我把思想中的矛盾掩盖起来,捂了回去。这样,思想问题没得到彻底解决,工作中还经常出现三多三少的现象,影响了工作的顺利进行,群众对自己的意见越来越大。
这一情况对我震动很大。我认真学习毛主席关于“一切矛盾都是客观存在的,我们的任务在于尽可能正确地反映它和解决它”的伟大教导,认识到:矛盾不断在脑子里发生斗争。在我们的思想中,矛盾也是永远存在的。只有大胆地揭露思想中的矛盾,在群众的监督、帮助下,认真地解决,才能不断前进。
认识提高后,我就把自己思想中的问题原原本本地亮给了群众,作了自我批评,并虚心地请求群众帮助。同志们看我敢于揭露自己灵魂深处的问题,有改正错误的诚心,都主动地、热情地找我谈心,给我提意见,和我一起学习毛主席关于群众路线的教导和光辉的“老三篇”,帮助我从施工当中找问题,从世界观上找原因。同志们真心实意的帮助,使我深受感动。从此我努力活学活用毛泽东思想,虚心接受群众的批评,进一步密切了和群众的联系,大大焕发了继续革命的朝气。在施工中遇到问题我就找群众商量,让大家出主意,想办法,群策群力,充分调动了群众的积极性,使施工很快出现了新局面。


第2版()
专栏:

  工程兵活学活用毛泽东思想积极分子、某部运输连职工戎有祥同志,努力学习毛主席光辉的哲学思想,刻苦改造世界观。这是他在和战士们一起谈运用辩证法开好车的体会。
本报通讯员摄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