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70年11月5日人民日报 第4版

第4版()
专栏:

南垴大队是怎样由后进变为先进的?
  ——记昔阳县南垴大队学大寨的事迹
山西省昔阳县大寨公社有个南垴大队,过去是全县有名的后进队,所以人们干脆叫它“难闹”大队。
无产阶级文化大革命以来,这个大队的贫下中农和广大社员,在新的领导班子带领下,活学活用毛泽东思想,认真开展农业学大寨的群众运动,三年间把一个有名的“难闹”大队,闹成了大寨式的先进单位。这个大队,一九六九年粮食总产量由一九六六年的十一万多斤增加到四十一万多斤;亩产量由二百来斤增加到七百多斤。一九六六年吃国家供应粮三万斤,一九六九年向国家交售公余粮十一万多斤;三年来,还集体储备了二十多万斤粮食。
南垴大队的变化说明:不管自然条件怎样差,过去怎样落后,只要用毛泽东思想统帅一切,认真开展农业学大寨运动,狠抓领导班子思想革命化,就可以迅速改变面貌。
领导班子是个关键
南垴大队有六十二户人家,二百八十多口人,居住在三里多长的干石山梁上。六百来亩地,就有四千多块,最大的地块还不到一亩,活土层只有二、三寸厚。同大寨大队过去的自然条件差不多。
这个大队和大寨大队同一个公社,相距只有十五里路。大寨的英雄事迹他们早就知道,许多干部和社员也多次去参观过。但是,过去许多年学大寨的群众运动就是开展不起来。为什么呢?无产阶级文化大革命开始后,广大贫下中农才明白:关键在于领导班子;而领导班子的问题又在支部书记身上。原来,这个大队的支部书记,虽然是贫农出身,但是他没有紧跟毛主席走社会主义道路,却中了叛徒、内奸、工贼刘少奇“阶级斗争熄灭论”的毒,跟着反革命修正主义路线跑。贫下中农认为,要改变南垴的贫困面貌,就得响应毛主席的号召:“农业学大寨”。他却主张:“要想发财快,庄稼加买卖”。由这样的人掌权,怎能带领广大群众学大寨呢?因此,贫下中农说:“学大寨,赶大寨,手中无权学不开。”
一九六七年春天,南垴大队党支部新的支委会在阶级斗争的暴风雨中诞生了。他们坚决贯彻毛主席关于“农业学大寨”的指示,领导群众掀起了学大寨的运动。新的支委会牢记毛主席关于“千万不要忘记阶级斗争”的伟大教导,狠狠抓住两个阶级、两条道路、两条路线斗争这个纲,带领群众联系实际活学活用毛泽东思想,深入持久地开展革命大批判,不断肃清刘少奇反革命修正主义路线的余毒,推动农业学大寨的群众运动蓬蓬勃勃地向前发展。
有一次,队里派人去买耕牛。这个人在半路上把五十元买来的一头牛一转手卖了一百元。党支部发现后,要他把牛追回,把钱退给买牛的兄弟队,并对他的错误进行批判。这时,有的人却说:“他赚了钱也没装进自己的腰包。声张出去,对咱大队不光彩,以后不干就算了。”党支部认为:这不是几个钱的问题,而是学不学大寨,走什么道路的问题。他们抓住这件事,开展了一次群众性的革命大批判,狠批资本主义思想,提高了广大群众的社会主义觉悟。
春耕时,党支部号召大家学习大寨大队的先进耕作技术,实行深耕、深种。有个富农分子故意把犁头缩短,破坏深耕。党支部抓住这件事,发动群众对他进行批判斗争。但是,在斗争会上,有一个干部却低着头,蹲在人群里,一言不发。是什么原因呢?党支部就进行调查研究。原来这个干部和富农分子是同族本家,这个富农分子曾经用金钱对他进行腐蚀拉拢,使他一时阶级斗争观念模糊了。于是,党支部就请老贫农帮助他忆苦思甜。有个老贫农对他说:“那个富农和你虽然同姓同宗,但不是一个阶级。他是富农,你是贫农。在旧社会,你父亲租了他十亩地,因为交不起租子,他就把地收回去。你父亲被迫到外地讨吃要饭,最后惨死在外头。”这个干部听了以后,痛哭流涕,大大提高了觉悟。在下一次的斗争会上,他和群众一起对那个富农分子进行了面对面的斗争。通过这场斗争,使全体干部和社员群众受到了一次生动的阶级斗争教育。
“阶级斗争,一抓就灵。”南垴大队党支部新的支委会自觉地突出无产阶级政治,在学大寨的运动中,以阶级斗争和两条路线斗争为纲,带领群众坚定不移地沿着毛主席的革命路线前进。
抓了一项解放思想的工程
南垴大队党支部具体分析了本大队的情况,决定先修一条盘山公路,作为学大寨的第一个战役。
为什么要从修公路开始呢?
南垴这个地方出门不是爬坡就是下沟,尽是弯弯曲曲的羊肠小道,不要说马车,就是手推的小平车也没法走,运输全靠一副肩膀两条腿。村里没有一眼井,吃水要到外村去挑,烧煤,也靠人力去运。全队三四十个劳力,每天早晨不是往返六七里路去外村担水,就是往返十几里路去远处担煤,所以上午很少有人上地干活。有一年,大队从县里买了三桶氨水,二十四个棒劳力,顺着羊肠小道往回抬,一天才抬回了一桶,还洒了不少。人们多么盼望有一条通马车的大道啊!修通了这条路,就能解放劳力。学大寨的具体行动首先就从这里开始。
为了修这条路,南垴大队从党内到党外,从干部到群众,层层举办了学习班,把反对学大寨的阶级敌人揪到现场批判斗争,狠批刘少奇的“爬行主义”、“群众落后论”等反革命修正主义黑货,使广大社员和干部提高了认识,坚定了自力更生、艰苦奋斗的信心。
由七个共产党员和十二名社员组成的修路专业突击队,高举红旗,手捧毛主席的革命宝书,唱着“农业学大寨”的战歌,投入了紧张的战斗。十九个人,以大寨贫下中农为榜样,自力更生,艰苦奋斗,发扬了一不怕苦、二不怕死的革命精神,仅仅用了二十天的时间,就劈开了两座石崖,打通了四个大弯,跨越了两条沟,硬是在青石山上修起了一条五里长的盘山公路。
公路修成了。南垴大队的贫下中农和社员,敲锣打鼓开庆祝会。兄弟大队开着汽车,赶着胶轮大车,沿着新开的公路爬上山来,给南垴拉来了一车车煤。南垴大队象过节一样热闹,社员们手捧红宝书,涌到公路两旁看汽车,千遍万遍地高呼:“毛主席万岁!”
公路的修成,便利了交通,解放了劳力,更重要的是解放了人们的思想。南垴的贫下中农从自己的实践中,尝到了学大寨的甜头,看到了毛泽东思想的威力。从此以后,更加意气风发,他们勇敢战斗,不怕疲劳,连续作战,闸了一条三里长的大沟,修了四十多条石坝,还造地三十多亩。为了增加农田的活土层,建设大寨田,他们对土层薄的陡山坡地,采用“开膛破肚”的办法,把地面的土扒开,收到一边,炸开青石板,把大块的石头用来修地边垒地堰,把碎石渣清掉,然后再垫上好土,把活土层加厚到一尺左右。整修这类地,每亩要投二、三百个工。三年来,他们共修建了四百多亩高标准的大寨田。
他们还自筹资金,架设了两千多米的高压线,解决了生产和生活用电问题;自力更生安装了两千多米的自来水管,把水从山下提到山上,解决了人畜吃水的困难。在“先治坡,后治窝”的原则下,还修建了五十二眼石窑洞。广大贫下中农高兴地说:大寨精神放光芒,南垴一派好风光,哗哗清水上山岗,马车汽车到门旁,磨面碾米机器转,层层窑楼电灯亮,粮食产量增两倍,靠的是战无不胜的毛泽东思想。
人的精神面貌大变化
在毛泽东思想哺育下,在斗争实践的自我教育中,大寨精神在南垴深深扎根。大家在改变自然面貌、改造客观世界的同时,自觉地改造主观世界,精神面貌发生了巨大变化。
南垴大队党支部新的支委会每个成员都是革命化的带头人。他们在阶级斗争的大风大浪中,带头冲锋陷阵;在生产斗争中,那里最苦最累最危险,他们就出现在那里。党支部书记李锁寿,一九六七年夏天,为了落实毛主席关于发展养猪事业的指示,带上干粮,步行几十里路,到外地去买小猪。在趟水过河时,遇上山洪暴发,奔腾咆哮的洪水把他卷跑了。得救后,在昏迷中,他口里还念着“下定决心,不怕牺牲,排除万难,去争取胜利。”党支部委员王虎头,在修路中,敢想敢干,那里最危险就到那里。打眼放炮,南垴过去谁也没干过。王虎头就自告奋勇,第一个去干。他在干中学,学会了再教给别人。在这个朝气蓬勃的革命化的领导班子带领下,广大贫下中农的思想革命化程度也越来越高。
梁国义老大娘是位烈属,六十多岁了。集体对她的生活照顾得很周到。但是她学习了毛主席关于“自力更生”、“艰苦奋斗”的教导以后,闲不住了。她说:“俺也要自力更生。不能多干,可以少干,多给队里刨一?土,多长一棵庄稼,就是给社会主义增砖添瓦。”近二年来,她每年出勤都在二百七十天以上。十多个老年妇女在她的影响下,都积极出勤。
那个犯了错误的前党支部书记,开始思想不通,埋怨当干部吃亏。广大贫下中农严肃地批判了他的错误,同时又耐心地帮助他,和他一起学习“老三篇”,一起忆苦思甜,一起批判刘少奇的反革命修正主义路线,提高他的阶级斗争和两条路线斗争觉悟。南垴学大寨获得巨变的现实,深深地教育了他。他说:我算服气了。我过去背离了毛主席的革命路线,不能带领南垴的贫下中农走社会主义道路。是毛主席挽救了我。是贫下中农帮助我认识了错误。今后我一定要紧跟毛主席干一辈子革命。在农业学大寨的群众运动中,贫下中农让他当作业组长。他在工作中,认真负责,带头苦干,得到了社员的好评。
新华社记者(本报有删节)


第4版()
专栏:

  在“备战、备荒、为人民”的战略方针指引下
  内蒙古秋粮喜获丰收
据新华社呼和浩特电 在伟大领袖毛主席关于“备战、备荒、为人民”的战略方针指引下,内蒙古自治区广大贫下中农,怀着为伟大领袖毛主席争光,为伟大社会主义祖国争光的豪情壮志,战天斗地,夺得了秋粮作物的丰收。今年,全区秋粮作物比去年增长百分之二十左右。
去冬今春以来,广大贫下中农和社员群众遵照毛主席关于
“农业学大寨”的指示,发扬
“自力更生”,“艰苦奋斗”的革命精神,大搞以兴修水利为中心的农田基本建设。他们顶风雪、冒严寒,筑坝拦洪、打井掏泉,造林防沙,平整土地,改造盐碱地,为秋粮作物的丰收创造了有利的条件。
今年春天,内蒙古大部分地区的玉米和谷子的幼苗曾经几次遭到严重冻灾。入夏以后,又连续八十多天没有下透雨,出现了严重的干旱。此外,部分地区还出现了病虫、冰雹、山洪等自然灾害。广大贫下中农在各级革委会和解放军支左人员的领导下,发扬一不怕苦、二不怕死的革命精神,和各种自然灾害进行了顽强的斗争,终于获得了秋粮作物的丰收。


第4版()
专栏:

  遵义地区秋粮增产
据新华社贵阳电 贵州省遵义地区广大农村,继夏粮获得较好收成以后,最近又传出了秋季粮食作物丰收的喜讯。
地处黔北高原的遵义地区,是贵州省的粮食主要产区之一,粮食产量约占全省粮食总产量的四分之一。到目前为止,全专区二百九十万亩水稻和一百九十多万亩玉米已收割完毕,十三个县(市)普遍增产,整个专区全年粮食总产量比去年增产一成多。广大贫下中农、社员群众和革命干部兴奋地说:我们今年粮食获得丰收,不靠天,不靠地,全靠战无不胜的毛泽东思想。
今年,遵义地区气候不好,连续出现了比较严重的自然灾害。有着光荣革命传统的广大贫下中农、社员群众和革命干部,不低头,不畏难,坚持学习毛泽东思想,战胜自然灾害,克服了插秧前后出现的历史上少见的旱灾,基本实现了满栽满插。随后,他们又战胜了田间管理期间出现的水害和虫灾,保证了丰收。


第4版()
专栏:

  千年山沟大变样
据新华社郑州三日电 河南省西峡县西坪公社东沟大队广大贫下中农和革命干部,认真贯彻执行毛主席的“以粮为纲,全面发展”的方针,自力更生,艰苦奋斗,使农、林、牧、副各业呈现一片繁荣兴旺景象。今年,这个大队粮食平均亩产五百七十六斤,达到《全国农业发展纲要》规定的指标;棉花平均亩产(皮棉)一百一十斤。几年来,全大队营造用材林一万多亩,经济林三万多株。集体养牛五百零八头,平均每户一点一头;集体和社员养猪一千二百多头,平均每户二点七头。
由于农、林、牧、副全面发展,这个大队对国家的贡献也不断增加。今年,全大队向国家提供商品粮十七万九千斤,超额完成了征购任务。集体储备粮二十多万斤。贫下中农说:毛泽东思想来武装,千年山沟大变样。


第4版()
专栏:

  井冈山上大寨花
在伟大领袖毛主席“农业学大寨”的光辉思想照耀下,江西省遂川县七岭公社阡陌大队党支部带领社员群众,自力更生,艰苦奋斗,把一个山高地瘦的穷山沟,建设成为繁荣的社会主义新山村。
六年来,他们在石头缝里开水田一百七十多亩、旱地四百多亩,修整梯田七百多亩,还修筑了一条环山水渠,使百分之九十以上的农田实现了旱涝保收。
阡陌大队座落在井冈山南麓,是一个有光荣革命历史的山村。可是,这里的自然条件很差,全大队一千一百七十亩水田,分布在三百多个山坡上,被乱石分割成两万多丘。气候也很恶劣,过了清明还下雪,不到霜降就降霜,雾天占了一年中的大半时间。
一九六四年,伟大领袖毛主席发出“农业学大寨”的号召,鼓舞了阡陌人民建设山区的革命热情。他们首战漆树窝,开渠灌稻田。渠道要通过一座悬崖,工程十分艰巨。当时,一小撮阶级敌人放冷风,有保守思想的人也摇头。党支部就在工地上组织群众学习毛主席的光辉著作《愚公移山》,学习革命先辈的斗争事迹,并且发动群众在工地上揭露了阶级敌人的破坏阴谋。大家坚定地说:愚公能够移山,我们也一定能够征服悬崖,把水渠修成。
水渠要通过的那个悬崖,十分陡峭,下临深潭,在上面施工非常危险。在这种情况下,党支部书记古常纲第一个攀上悬崖进行测量,副书记钟丙辰,大队长刘元盛,紧跟着也攀上悬崖打眼放炮。在干部带动下,群众斗志昂扬,冒着风雪,放炮开石,挑土筑堰。经过四十多天的艰苦奋战,终于开出一条四华里长的水渠,使一百五十亩“望天丘”,变成了旱涝保收田。这一年,全队粮食产量猛增了百分之三十。
一九六八年,阡陌大队继续发扬艰苦奋斗的革命精神,开展了更大规模的治山治水战斗。他们植树造林两千亩,垦复油茶山三千亩。接着,又冒着隆冬大雪,把附近两个山头上的杂树兜子挖掉,把石头搬走,开出梯地四百多亩。他们还在乱石成堆的河滩,靠自己的肩膀把一个个几千斤重的大卵石抬出来垒成堤坝,再从山上挑来泥土铺地,造出水田十二亩。有人说:“你们花这么多力量造这么一点田,太辛苦了。”他们豪迈地回答:“为中国革命和世界革命,再苦心也甜。”
(据新华社)


第4版()
专栏:

山西省浑源县裴村公社凌云口大队贫下中农,高举“农业学大寨”的旗帜,大搞农田基本建设。
本报通讯员摄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