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70年11月29日人民日报 第4版

第4版()
专栏:

重庆市商业部门积极做好收购和供应工作
大力支持地方工业发展生产
据新华社成都电 重庆市商业部门坚决贯彻执行毛主席关于“发展经济,保障供给”的伟大方针,大力支持地方工业发展生产,保障城乡人民生活的需要。目前,全市商业部门经营的百货、针织、纺织、五金、化工、交电、医药方面的地方工业产品,比无产阶级文化大革命前增加了七百九十多种。一些原来依靠外地供应的产品,如日光灯计电器、电镀表、排气风扇、电视机、收扩两用机、手表、抛光膏、缝纫机等,都做到了当地生产,当地供应,有的还行销全国。
过去,重庆市商业部门由于受叛徒、内奸、工贼刘少奇及其代理人推行的“利润挂帅”、“业务第一”等反革命修正主义黑货的影响,在组织货源上两眼向上,两手向外。认为外地产品花色品种多,质量好,销路宽,因而对地方产品应该安排的不安排,应该发展的不支持,扼杀了地方工业的积极性,也造成国家运输力量的很大浪费。
无产阶级文化大革命中,这个市的商业部门反复学习了毛主席“发展经济,保障供给”的伟大教导,联系实际狠批了刘少奇的反革命修正主义路线。他们在组织货源上改变了过去那种依赖思想,积极采取措施,从全局出发,因地制宜,大力支持地方工业发展生产;同时根据统筹兼顾的原则,对于那些不宜于或暂时不能发展的地方工业产品,则积极向外地进货,保障市场供应。
抛光膏是机械、轻工业等生产部门进行产品抛光加工用的一种重要原料。过去,重庆市大量从上海调进,而生产抛光膏所需的含镁石灰,则从重庆运去。商业部门为了改变这种不合理的状况,就积极组织有一定条件的南岸石灰厂生产抛光膏,并从商业部门抽调熟悉生产抛光膏的人员到厂里传授生产技术,使抛光膏的产量不断增加,产品质量越来越好。目前年产量已达到四百五十吨,不仅满足了四川省的需要,而且还支援了外地。
过去,他们单纯从商品销售情况来考虑生产的安排。有时市场需要某种商品就积极组织生产,一旦发生滞销,又立即停止收购。这种办法,严重影响了地方工业的发展。今年,重庆市油漆生产一度出现产大于销、库存过多的现象,但商业部门这次不是消极地压缩生产,减少收购,而是深入实际,对油漆的产、销和库存情况进行了全面的调查和分析。他们发现并不是所有的油漆都滞销,而是有的品种过多,有的品种不足;在多的品种中,大包装多了些,小包装又不足。于是,他们根据油漆的库存和市场需要情况,积极组织有关工厂调整了生产,压缩滞销品种,增产不足品种,促进了地方油漆工业扩大品种,增加了生产。
重庆市商业部门在经营地方产品中,还批判了“利润挂帅”的余毒,积极帮助地方工业提高质量,降低成本,改善经营管理,做到产品价廉物美。
重庆市商业部门通过举办地方工业品展览,与地方工业部门组织上山下乡联合调查组等方式,广泛征求广大工农兵对地方产品的意见。他们还搜集先进地区的产品样品,送到工厂,帮助工厂提高产品质量,增加花色品种,受到地方工业部门的欢迎。


第4版()
专栏:

浙江商业部门贯彻执行“发展经济,保障供给”的方针
收购野生植物提供工业原料
据新华社杭州电 在毛主席关于“发展经济,保障供给”的伟大方针指引下,浙江省广大商业工作者积极做好野生植物的收购工作。近两个月以来,全省已收购了各种野生植物八千三百多万斤。其中金刚刺片、编织藤条和野生药材等的收购量,比去年同期增加了百分之十到三十。收购品种达到六百五十多种,为国家提供了大量工业原料。
浙江省山区的面积较大,蕴藏着丰富的野生植物资源。过去,由于叛徒、内奸、工贼刘少奇及其代理人推行“利润挂帅”、“业务第一”等反革命修正主义黑货,以“野生植物价值小,经济上不合算”为理由,不积极采购,使野生植物资源不能得到充分利用。今年,浙江省各级商业部门遵照毛主席关于“政治工作是一切经济工作的生命线”的教导,在“小秋收”开始前一个月,就层层举办毛泽东思想学习班,认真学习毛主席有关商业工作的指示,狠批刘少奇的反革命修正主义路线,大家认识到,大力收购野生植物资源,是贯彻执行毛主席“发展经济,保障供给”的伟大方针的一个重要方面,是巩固集体经济和增加社员收入的一项积极措施。认识提高以后,他们不怕艰苦,不嫌麻烦,走出商店,深入山区,积极开展野生植物的收购工作。遂昌县商业部门广大群众通过学习毛主席的哲学思想,正确认识和处理大商品与小商品的关系,在做好大宗农副产品收购的同时,主动积极地开展了野生植物的收购工作。这个县到十月底止,已收购橡子、金刚刺片等各种野生植物五百多万斤,比去年同期增加百分之四十,收购品种由去年的二百六十一种,增加到四百零八种。
浙江省广大商业工作者在收购野生植物过程中,深入山区社队,广泛宣传毛泽东思想,宣传党的有关经济政策,正确处理国家、集体和个人三者的关系。他们在帮助社队搞好秋收冬种的同时,合理安排劳力,利用空闲时间组织社员上山采集野生植物,使野生植物的货源得到充分利用。
为了便利社员群众交售,各地基层供销社还普遍在社队增设了农副产品收购网点,组织巡回服务队下乡送货,并且展出野生植物实物样品,便于社员群众采收和交售。同时,他们还破除了许多条条框框,做到多少都收,干鲜都收,早晚都收,促进广大社员积极采收,踊跃交售。因此,各地收购品种与数量普遍比去年同期上升。


第4版()
专栏:

学了“老三篇” 增长一身劲
洛阳公社购销站改变作风全心全意为贫下中农服务
据新华社福州电 福建省惠安县洛阳公社商业购销服务站的工作人员,活学活用“老三篇”,不断改造世界观,树立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思想,努力办好社会主义商业,受到广大贫下中农和社员的欢迎。
今年夏天“双抢”大忙期间,上级分配来两万多斤晚稻良种。服务站党支部决定主动把这批良种送到各生产队去。有的营业员认为良种是热销货,在家坐等就行了。他们带着这个问题学习《纪念白求恩》,克服了“一事当前,先替自己打算”的错误思想。大家一起送种子下乡,一天来回跑几十里,但都感到十分愉快。大家说:学了“老三篇”,就能增长一身劲。
服务站的工作人员走出柜台,送货上门,这是不是做到了“完全”、“彻底”为人民?他们的回答是:还不能这样说。为人民服务没有止境,只要对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有利,对贫下中农有利,我们就要去做。夏季“双抢”大忙时,出现了晚稻秧苗不足的问题,影响全县插秧面积的落实。服务站知道这件事后,主动承担解决秧苗的任务。大家跑遍了晋江地区,到处联系,找到秧苗二十六万把。保证了生产计划的完成。
服务站的工作人员树立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思想以后,经常把贫下中农的需要挂心上。今年早稻生长期间,遇到高温多湿,发生病虫害。废品收购门市部的营业人员了解到有些生产队的喷粉器和喷雾器坏了,影响防治病虫害,就自动组织了一个农药器械修理组,深入到各个大队,一边学,一边干,为生产队修理农药器械二百多件,支援了病虫害防治工作。服务站为了帮助各大队和贫下中农发展养猪事业,组织人力到外地采购猪苗供应生产队,帮助一百六十六个生产队建立了猪苗繁殖基地,协助十八个大队建立了糖化饲料基地,还协助生产队防治猪病。


第4版()
专栏:

为革命收购废品
——个旧市废品收购门市部的先进事迹
云南省个旧市废品收购门市部的营业员,活学活用毛主席的光辉著作“老三篇”,为革命收购废品,做出了出色的成绩,成为个旧市商业战线上的一面红旗。
这个门市部一共有十二个营业员。过去,有的人曾认为收废品“没出息”,“看起来不顺眼,干起来不称心。”在无产阶级文化大革命中,他们活学活用毛泽东思想,请解放军讲艰苦奋斗的革命传统,进行“两忆三查”活动,不断地开展革命大批判,大大提高了阶级斗争和两条路线斗争觉悟,自觉地把本职工作同建设社会主义、实现共产主义的大目标联系起来。青年收购员余白驹分配到废品收购门市部以后,工作不安心。门市部的老营业员就和他一起学习“老三篇”,一道忆苦思甜,提高了他的觉悟。他认识到:革命工作无贵贱,收购废品,也是为人民服务。从此,他处处主动抢挑重担,搬运重物、脏物跑在前,外出收购争着干。今年七月,个旧市部分地区抗洪抢险,急需草席包。为了保证供应,他冒着瓢泼大雨,和其他三个同志蹬着三轮车,走街串巷,收购旧草席,仅三天时间就回收三千多张,及时送到了抗洪第一线。
有一次,门市部的几个同志到郊区一家工厂收购了一批旧手套。回家的路上,几个人想起了一件事:不久前,他们到农村收购,看到一个大队搞副业的社员烧石灰时,由于没戴手套,手上烧起了泡。他们想:要是把这批旧手套洗净补好,送到农村去,不正好能满足社员们的需要吗?
回到门市部,他们把这个想法告诉了大家。当时,有的人说:“我们收购的废品由十多种增加到了四十多种,已经够忙的了,承担加工,那是多管闲事”。后来,经过反复学习“老三篇”,大家统一了认识。他们说:在收购废品上,我们虽然作了一些工作,但是用“完全”、“彻底”为人民服务的尺子衡量,我们还差得很远。于是,他们便一针一线地把九百八十六副手套补好,送到了农村,受到了贫下中农热烈的欢迎。从此,他们便又担负起了废品加工的任务。三年来,他们用废布拼缝成了小挎包、小围裙四千件,劳动服一百六十五套,扎了拖把一千多把,为国家节约棉布一万四千多尺。新华社通讯员(附图片)
河北武安县城关供销社工作人员,今年为生产队和社员修配各种农具八千多件。这是马庄购销站人员在为生产队修理农具。新华社稿


第4版()
专栏:

他永远活在战士的心中
——记新疆军区某部副团长王有镇的爱兵事迹
在天山南北,人们热情地传颂着一位人民解放军指挥员爱兵的英雄事迹。他,就是新疆军区某部副团长王有镇。二十多年来,王有镇怀着无限忠于毛主席的深厚无产阶级感情,把全部心血倾注在战士身上,带领战士们沿着毛主席的无产阶级建军路线奋勇前进。在一次抗洪斗争中,王有镇为了抢救战士,献出了宝贵的生命,谱写了一曲人民军队官兵一致、尊干爱兵的壮丽颂歌。
“上刀山,下火海,也要把阶级兄弟救上来”
一九六九年六月二十五日深夜,天山峡谷,电闪雷鸣,暴雨如注。在工地上劳累了一天的王有镇副团长,预感到一场山洪就要暴发,拿起手电筒就冲到外面察看水情。果不出所料,峡谷中那条清流,已变浑浊。施工连队就在二十里外的上游,同志们会不会发生什么意外?工地上的施工器材转移到安全地带没有?想到这里,王有镇急忙往回返,准备打电话了解情况。刚跨进门,电话铃响了。七连焦急地向他报告:“洪水!洪水!”话音未落,电话线路就被狂风折断了,耳机里再也听不到回音。
洪水就是命令。一贯对党、对战士高度负责的王有镇,放下听筒,飞也似地奔赴七连工地。
黎明前,风更狂,雨更急,汹涌的洪水卷着巨石,从天山顶上奔腾直下,眨眼工夫便把对面桥头冲了一道豁口。七连的施工器材都在对岸山崖下,眼看就要遭到损失。七连干部和战士们决心架设吊桥,抢救国家财产。站在桥头动手架吊桥的新战士董春明,连同断裂的桥面一起落水,被激流卷走。董春明顺着波浪一跃,抓住了一根露出水面的树权,随着波浪时沉时浮,生命十分危险。
王有镇一面派出小分队攀山绕道去抢救董春明,一面组织部队赶快绑扎木筏。
木筏放下水,王有镇第一个跳了上去,并严肃地命令道:“只许来两个会水的!”由于洪水流速增至每秒十三米,木筏失去控制,一会儿抛到浪尖,一会儿摔下浪窝。冷不防一个急转弯,丈高的浪头掀起木筏向石崖撞击过去,九根粗木椽碰断了三根,在木筏最前面的王有镇被撞伤了。他忍着伤疼,把着木筏边,喊道:“上刀山,下火海,也要把阶级兄弟救上来!”
木筏箭一般向董春明靠去,王有镇用尽力气从木筏上站了起来,伸出强劲的双手,准备一把将董春明拉上来。就在这时,一堵洪峰卷着巨石猛砸下来,木筏被打入水底。岸边多少颗焦急的心,随着滚滚的浪涛翻腾……。
在干部、战士们奋力抢救下,董春明脱险了。王有镇用自己的鲜血和生命谱写了一曲人民军队官兵一致、尊干爱兵的壮丽颂歌。
“为战士负责就是为革命事业负责”
王有镇一九四七年参军后的第一课,学的就是《为人民服务》。“我们的干部要关心每一个战士”这十三个闪光的大字,铭刻在他心间。行军时,干部帮他背枪和背包;宿营时,干部给他端洗脚水,替他挑脚上的泡。在一次追击敌人的路上,王有镇的鞋底磨破了,排长把自己的新鞋给他穿。为使他尽快“从战争学习战争”,连长、指导员特意挑选了两名老战士教他掌握行军打仗的本领。连长、指导员同王有镇一起学习《中国社会各阶级的分析》,控诉旧社会和反动派强加给劳动人民的苦难,使他很快提高了阶级觉悟。在诉苦大会上,他找人写了“保卫毛主席”五个字,贴在枪托上,表达他永远紧跟毛主席干革命的决心。
他在当工兵连长时,就象以前他的老连长、老指导员关心自己一样地关心每一个战士。战士的思想脉搏他摸得最准;战士的生活习惯、性格、爱好他摸得最清。每次作业前,他总是把作业使用的雷管、炸药拿来,反复试验,挨个检查,不放过一个砂眼,不漏掉一个黑斑。他说:“为战士负责就是为革命事业负责。”
王有镇对战士如此,对他领导下的干部同样是关怀备至,循循善诱。有一次,一个从工兵学校毕业的排长,绞尽脑汁拟了个教案,密密麻麻的字写了厚厚一迭,拿去请教王有镇。王有镇语重心长地说:“训练搞得好坏,主要决定于对战士的阶级感情和责任心。带兵必须爱兵。训练中,只有热爱战士,同战士一块摸爬滚打,才能训练出压倒一切敌人的战士。”为帮助这个排长搞好训练工作,他跟班作业,从难从严从实战需要出发要求战士,领着作业手,卧倒在骆驼刺丛中,双手扎满刺尖也不挪动一步,培养战士们一不怕苦、二不怕死的战斗精神。他的模范行动,深深地教育了那个排长,从此改进了训练工作。
职务越高越爱兵
随着革命斗争的需要,王有镇先后担任了团参谋长和副团长。他职务越高,越关心、爱护战士,把一颗火热的心紧贴在战士身上。他经常说:“毛主席教导我们:‘军队是国家政权的主要成份’,‘军队的基础在士兵’。我们热爱战士就是热爱无产阶级政权。”大雨瓢泼的天气,他拄着棍子,顺着泥泞陡峭的羊肠小道,把雨衣送给深山伐木的战士;大雪封门之夜,他冒着严寒,破雪开路,赶到连队,逐班检查取暖设备;看电影时,他替战士站哨;他随部队常年在山沟施工,偶尔回家一次,还先去卫生队看望病号。星期天,他总是到战士中间去,帮这个补衣服,帮那个缝被子,边做活边谈思想。
有一天,他从工地回来已压黑了。进门后,听说上山执行任务的两个战士还未归来。他忘记了疲劳,顾不得吃饭,立即带上三个战士上山寻找。茫茫黑夜,王有镇迎着凛冽寒风,艰难地走在前面。一天一夜过去了,不见两个战士的踪影。夜里,战士们累得精疲力竭,他燃起篝火,用毛主席关于革命英雄主义的教导鼓舞他们。两天两夜又过去了,还是没找到走失的战士。这两天两夜,王有镇只啃了个小馒头,他把所有的干粮都让给战士吃了。他喉咙干得直冒火,可是,满壶的水他舍不得抿一口,都留给战士喝。战士感动得热泪滚滚。王有镇靠着这种崇高的阶级感情和坚强的毅力,带着战士们,跑遍附近的山山岭岭,终于把迷路走失的两个战士找了回来。
施工中,不论遇到什么险情,王有镇总是首先想到战士的安危。一次,王有镇在“三号洞”正和战士们一起作业,猛抬头,发现一块巨石突然出现裂缝。这是塌方预兆。在这千钧一发之际,他高喊:“险情!快闪开!”随即抱起一根粗大的支撑木,就往险石上顶。碎石“哗啦,哗啦”往下掉,打在他的安全帽上。他面不改色,岿然不动,拚命顶住塌方,避免了一场事故发生。
为有牺牲多壮志,敢教日月换新天。王有镇同志为抢救战士英勇牺牲了。但是,他的光辉形象永远铭刻在成千上万的英雄战士的心头,鼓舞着他们高举毛泽东思想伟大红旗,为完成无产阶级专政下继续革命的光荣使命而奋斗。
《解放军报》通讯员
《解放军报》记者
新华社记者
(本报有删节)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