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70年11月19日人民日报 第2版

第2版()
专栏:

以革命大批判开路,破除“浪费难免”“潜力挖尽”等错误思想
辽宁工交战线增产节约运动蓬勃发展
今年前三季度,全省共节煤三百多万吨,节电十一亿多万度,节约钢材九万多吨,节约木材二十多万立方米,节约石油一万七千多吨,节约工业用粮二千多万斤,回收废钢铁七十万吨
据新华社沈阳十八日电 在伟大领袖毛主席的“备战、备荒、为人民”的伟大战略方针指引下,辽宁省工交战线增产节约运动蓬勃发展,取得了很大成绩。
今年前三个季度,全省工业总产值比去年同期提高百分之二十三,产品质量不断提高,原材料消耗显著下降。据统计,今年前三个季度,全省节煤三百六十三万吨,节电十一亿八千万度,节约钢材九万七千吨,节约木材二十四万立方米,节约石油一万七千多吨,节约工业用粮二千一百万斤,回收废钢铁七十万吨。原料、材料、燃料和动力的大量节约,反过来又促进了生产的大幅度增长。
辽宁省是我国的重工业基地,老企业多,大企业多,节约的潜力是很大的。但是,过去由于受叛徒、内奸、工贼刘少奇的反革命修正主义路线的影响,在一些单位流传着“浪费难免”、“潜力挖尽”等错误论调。进入伟大的七十年代以来,全省工交战线各级革委会带领广大革命群众,活学活用毛主席关于“厉行节约”等一系列伟大教导,以革命大批判开路,破除“浪费难免”、“潜力挖尽”等错误思想,使增产节约运动在全省各个厂矿广泛开展起来。
抚顺和阜新两大煤矿的广大工人和家属,提出了“守着煤山不烧煤”的豪迈口号。抚顺、阜新等地居民家庭和饭馆、集体食堂等单位,千方百计改造锅炉、改革炉灶,广泛烧煤矸石、废页岩、煤泥、油渣等制成的煤球,今年一至九月为国家节约了几十万吨煤炭。沈阳重型机器厂批判了“家大业大浪费点没啥”等错误思想,落实了四十二项节约措施,今年前三个季度就节约煤炭一万五千多吨。
在增产节约运动中,辽宁省工交战线各级革委会充分发动群众,节约电力。今年全省许多厂矿掀起了群众性的办电、节电的热潮,并且成功地利用余热发出了电。锦州地区的革命群众克服各种困难,一个月内建成了两座余热发电站、一座低压锅炉发电站和八座农村小型水电站,保证了生产部门的用电。大连钢厂和抚顺水泥厂也自力更生办起了余热发电站。在发动群众办电的同时,各级革委会还狠抓了节约用电工作。一批大厂矿学习小厂勤俭办企业的先进思想,从每一工艺,每台设备上杜绝浪费,为节约每一度电而努力。抚顺红卫露天矿有四百五十公里长的电气铁路线路,共有四万多个路轨接头。过去由于不注意管理造成电力的浪费。今年矿革委会组织了上百名焊工,把四万多个路轨接头全都焊接好了。测试结果,每个接头每天可以节电一度,全年可为国家节电一千六百五十多万度。
辽宁省工交战线广大革命群众在增产节约运动中,发扬了敢想、敢干的革命精神,大搞技术革新,采用了一批新技术、新工艺,制成了大量的新产品、新材料,为进一步发展生产、节约原材料,开辟了广阔的途径。最近在全省召开的增产节约经验交流会上,就推广了改造锅炉、炉渣再烧、高炉喷吹煤粉、煤粉化铁、以铁代钢、以铸代锻、精密铸造、无木建房、坑木回收代用和节油、节水、节粮等许多先进经验。


第2版()
专栏:

中共中央委员、全国人大代表、劳动模范
王进喜同志逝世
周恩来李先念同志在王进喜同志住院治疗期间曾前往看望
李先念邱会作纪登奎等同志参加了向王进喜同志告别仪式
新华社十八日讯 中共中央委员、全国人民代表大会代表、劳动模范、大庆革命委员会副主任王进喜同志,因病于一九七○年十一月十五日在北京逝世,终年四十七岁。
王进喜同志在北京住院治疗期间,周恩来总理、李先念副总理,曾往医院看望他。
向王进喜同志告别仪式,今天下午在北京八宝山革命烈士公墓举行。
参加告别仪式的,有中共中央政治局委员、国务院副总理李先念同志,中共中央政治局委员、中国人民解放军副总参谋长邱会作同志,中共中央政治局候补委员纪登奎同志,和中共中央有关部门、国务院有关部门、中央军委办公厅、大庆油田所在地的省革命委员会、大庆革命委员会的负责同志,以及王进喜同志的家属和生前亲友。王进喜同志遗像 (新华社)


第2版()
专栏:

正确认识增产和节约的辩证关系
广东发动群众节约石油,各生产部门耗油量下降
据新华社广州十八日电 广东省工农业和交通运输等部门遵照毛主席关于“要进一步节约闹革命”的伟大教导,在增产节约运动中,千方百计节约石油。今年以来,全省各生产部门耗油量月月下降,共为国家节约石油一万多吨。如全省汽车运输量比去年同期增加百分之四十三,汽车的单位耗油量却比去年同期平均降低百分之十二。全省九个地区的汽车队中,有六个地区实现了队队节约汽油。
今年以来,广东省各生产部门在开展增产节约运动中,狠抓了两种思想和两条路线的斗争,革命和生产形势一派大好。在大好形势面前,一些同志产生了重视增产,忽视节约的倾向,因而一些单位生产虽然上去了,但出现了耗油超过定额,大量浪费汽油的现象。针对这种情况,广东省工业交通等部门的各级革委会狠抓了经济领域里的阶级斗争,并且领导广大干部和群众认真学习毛主席的光辉哲学思想,进一步明确了增产和节约的辩证关系。他们认识到:只抓增产,不抓节约,会掩盖生产中的矛盾,造成严重的浪费,影响生产的发展;反过来,只抓节约,不抓增产,也会影响生产的发展;只有既抓增产,又抓节约,使现有的物资发挥更大的作用,才符合多快好省地建设社会主义的原则。思想明确以后,各级革委会既抓增产,又抓节约,收到了显著成效。湛江地区革委会针对交通运输部门有些人存在的“生产发展了,增加用油是理所当然”的错误思想,及时组织广大干部和工人学习毛主席有关增产节约的指示,批判把增产和节约对立起来的形而上学观点,使大家树立了增产不忘节约,节约为了增产的正确思想。今年一至九月份,这个地区的运输量比去年同期有很大的增长,耗油水平却比去年同期大大降低。
广东省各生产部门在开展节约用油的活动中,还举办了各种类型的毛泽东思想学习班,不断提高广大群众为革命节约用油的自觉性,使节约用油成为群众的自觉行动。现在,不仅全省的用油单位节约用油,就是供油单位也注意节约用油。
在开展节约用油的活动中,广东省各级革委会坚持深入基层,调查研究,运用典型,指导工作。今年以来,省、各地区和各部门先后召开过二十多次节约用油经验交流会,总结和推广了汕头、湛江、东莞等地、县节约用油的先进经验,推动了全省节约用油工作的深入开展。


第2版()
专栏:

大庆领导机关和广大工人隆重举行追悼大会
沉痛悼念王进喜同志
新华社十八日讯 今天上午,大庆革命委员会、大庆驻军领导机关和广大石油工人,怀着非常沉痛的心情,隆重举行追悼大会,悼念中共中央委员、全国人民代表大会代表、劳动模范、大庆革委会副主任王进喜同志。广大石油工人、革命干部和革命技术人员,决心继承王进喜同志的遗志,永远高举毛泽东思想伟大红旗,刻苦地学习“老三篇”和《实践论》《矛盾论》,发扬大庆石油会战的光荣传统,在伟大的七十年代,为发展我国石油工业作出更大的贡献。
三天来,大庆油田的广大职工、解放军指战员、红卫兵小将和职工家属,在井场、工地、机关、学校和家属生活基地,纷纷举行各种学习“铁人”和悼念“铁人”的活动。在六十年代参加大庆石油会战的老石油工人,来到当年同“铁人”并肩战斗的地方,以崇敬的心情回忆“铁人”光荣的、战斗的一生。王进喜同志二十年如一日,一贯忠于伟大领袖毛主席,忠心耿耿为人民。解放前,他身受三座大山的压迫,对阶级敌人怀有刻骨的阶级仇恨;解放以后,他在毛泽东思想的哺育下,迅速成长为无产阶级先锋战士。在大庆石油会战中,他怀着摘掉我国石油工业落后帽子的雄心壮志,带领广大石油工人,从毛主席的光辉著作“老三篇”和《实践论》《矛盾论》中吸取智慧和力量,以压倒一切困难的英雄气概,为开发和建设大庆油田,发展我国石油工业作出了卓越的贡献。在无产阶级文化大革命中,他紧跟伟大领袖毛主席,英勇地捍卫了毛主席的无产阶级革命路线。在党的“九大”被选为中央委员以后,他更加谦虚谨慎,戒骄戒躁,密切联系群众,始终保持了无产阶级先锋战士朝气蓬勃的革命精神。大庆油田的广大工人说:王进喜同志的一生,是革命的一生,战斗的一生。他是活学活用毛泽东思想的模范,是忠实贯彻执行毛主席“独立自主、自力更生”伟大方针的模范,是艰苦奋斗的模范。王进喜同志虽然与我们永别了,但是,他留下的珍贵遗产——“铁人精神”将永远鼓舞我们前进。
王进喜同志生前所在的一二○五钻井队的工人们,纷纷写决心书,表示要把悲痛化为力量,深入开展学“铁人”精神,创“铁人”业绩的活动,以老队长王进喜为榜样,努力活学活用毛主席的哲学思想,搞好人的思想革命化和思想科学化,为中国革命和世界革命作出更大的贡献。
为了表彰和纪念王进喜同志,继承和发扬“铁人”精神,大庆革命委员会和驻军领导机关联合发出了“关于宣传和学习铁人王进喜同志的决定”,要求大庆油田各级党组织和革命委员会,结合当前斗、批、改运动,更加广泛深入地开展宣传和学习王进喜英雄事迹的群众性活动,为全面落实党的九届二中全会公报提出的各项战斗任务而奋斗。


第2版()
专栏:

为革命敢破万重困难关
——记柳园内燃机务段在戈壁滩上艰苦创业的先进事迹
在漫长的风沙戈壁滩上,飘扬着一面艰苦创业的红旗——第一铁路工程局柳园内燃机务段。
自力更生,戈壁滩上艰苦创业
一九六五年初冬,来自全国十几个蒸汽机务段的三十多名工人,汇合到柳园,开始筹建一个内燃机务段。建段的地址叫柳园,可是这里却见不到柳树成荫,而是一片缺水的荒漠戈壁滩。这里无厂房,缺设备,仅有的就是一间仓库,三台机床。有的人一见这种情景,就有点灰心丧气,主张等国家调给设备再动工建段。但是,绝大多数工人不同意这种意见,他们说:社会主义企业不能等现成设备,只能靠艰苦奋斗来创造。“等”与“创”一字之差,却反映了两种不同的世界观。我们就是要在这困难条件下,创出个新型的内燃机务段来!
用毛泽东思想武装起来的铁路工人,顶着困难上,迎着艰苦闯。没有厂房,他们就用那间仓库当车间;没有材料,就到别的单位去捡废料;没有设备,就土法上马,自己制造;没有宿舍,就住在司炉练习烧煤的投炭房里。
经过几年的艰苦奋斗,柳园机务段的铁路工人凭着一颗红心、两只铁手,用土办法创造了几百件各种类型的设备、机具、工具,从无到有,从小到大,自己武装自己,建起了我国西北高原上第一个新型的内燃机车检修段。
排除万难,创造条件搞架修
一九六八年,柳园机务段的大部分机车运行到规定里数,需要架修。
“架修”,就是要把机车的两万多个零件、部件,进行大拆大卸,逐件检查、修理,最后组装试验,要求达到出厂时的技术水平。按照这个修理程序,需要宽敞的车库、大型吊车和一整套架车、拆装、检修、试验的机具与设备,还要准备好大量的配件。这些条件柳园全都没有。当时,有的人主张送到大厂去架修,他们说:柳园是个小型维修段,没有架修设备,送到外地架修“讲得通”,“说得过”。但是,送到外地架修,往返要好几千公里,耽搁的时间长,造成机车“窝工”,损失很大。针对这个问题,段革委会领导工人们反复学习了毛主席关于“只要这些人掌握了自己的命运,又有一条马克思列宁主义的路线,不是回避问题,而是用积极的态度去解决问题,任何人间的困难总是可以解决的”伟大教导,给了大家以巨大的鼓舞。工人们浑身是劲,提出了“革命加拚命”的战斗口号,一定要在戈壁滩上胜利进行内燃机车的架修。
架修机车,必须用一套专用工具。刚编到架修组的工人,在组长王殿阁的带领下,拉来一堆旧钢板,找到一些边角料头,凭着一股奋发图强的革命干劲,在火车头上边干边摸索,对照架修机车需要拆卸、安装的上万个零件和部件,进行反复研究和精心设计,终于制造出了三百多件方便实用的专用工具,进一步武装了自己。
在架修机车中,段内没有三十吨吊车来吊机车上的柴油机,工人们便不顾烟薰油呛,钻到柴油机的检查孔内去拆装。拆换主发电机底部刷架时,工人们头朝下,脚朝上,爬到发电机端盖的底部,倒垂着脑袋进行检修。在这空隙狭小的电机内工作,不光是满身都要弄上一层漆黑的炭粉,而且几分钟头就要发晕。对这样艰苦的工作,工人们个个以苦为荣,争着干,抢着干,硬是用苦干实干的精神,胜利地完成了任务。现在,他们已成功地架修了几十台内燃机车。
再接再厉,大胆攀登新高峰
这个段有一台达到报废程度的机车,原制造厂有的人建议申请报废。共产党员杨瑞清却提出建议,自己动手,修复这台机车。这个建议,立即得到了段革委会和广大工人的坚决支持。在杨瑞清等一批老工人的带动下,全段工人豪情满怀,决心自己动手修复这台机车。一些有保守思想的人说:“维修段修报废机车,中外奇闻”。广大工人说:什么中外奇闻,西方资产阶级办不到的事,咱们中国工人阶级一定能办到!
修复柴油机是修复这台机车的关键。机体内很多部件损坏。这台柴油机上的两块二米多长的机体加强板,因严重变形,使一百多个定位肖子孔完全错了位,需要焊补后重新钻孔。但孔与肖子的精密度要求相当高,误差不能超过一根头发丝直径的四分之一。工人们创造了一套简便的“投影套模”法,并制成了一种高精度的绞刀,终于精确地解决了钻孔与安装肖子的问题。
更困难的是调整和测量曲轴孔同心度。这是一门复杂的技术,要求误差不得超过零点零五毫米,需要一整套精密的光学仪器。而这里却没有这种仪器。工人们就大胆地想,勇敢地闯,借来了一台普通水平仪,用来测同心度。但测了几十次都测不准。大家坐下来学习毛主席著作,然后一起想办法,出主意,终于依靠群众的智慧,想出了用一个放大镜配合水平仪使用的办法。白天厂房里震动大,测不准,他们就在夜深人静以后测。经过反复三十几次的测量、调整和校对,硬是测准了曲轴孔同心度,并且根据测定的误差,准确地进行调整,扫除了修车中的一只拦路虎。
就这样,他们把重重困难踩在脚下,用百折不回的毅力和钢铁般的意志,突破了技术上一个又一个关键,攻克了设备、材料不足的一道道难关,修复和自制了上万件配件和零件,在兄弟单位的支援下,终于把一台“报废”机车修好了。
柳园机务段的工人们,身在戈壁滩,胸怀全世界,把本职工作与“中国应当对于人类有较大的贡献”的伟大目标联系起来,始终保持艰苦奋斗的革命传统,持久深入地开展增产节约运动,创造出了惊人的成绩。无产阶级文化大革命以来,他们自己制造的设备和机具达到七百七十九件,占全段设备总数的百分之八十。一九六八年以来,他们自己架修机车,自己电镀轴瓦,自己修复牵引电机线圈,仅这三项就为国家节约资金达二百九十三万多元。为了对社会主义建设作出更大的贡献,他们今年又创造了两个全国新纪录,一个是缩短内燃机车架修时间的新纪录,一个是降低机车耗油率的新纪录。仅降低机车耗油率一项,全年可为国家节约资金三十万元。
把昨天达到的高峰当作今天的新起点,继续革命,不断前进,这是柳园机务段工人的共同决心。这种决心使他们不断地有所发现,有所发明,有所创造,有所前进。工人们豪迈地说:有了毛泽东思想,我们什么人间奇迹也能够创造出来!
新华社通讯员 新华社记者
(本报有删节)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