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70年11月17日人民日报 第3版

第3版()
专栏:

在学大寨的道路上并肩前进
——聊城县西王大队和东王大队互相学习互相帮助
山东聊城县西王大队和东王大队的贫下中农,响应伟大领袖毛主席“农业学大寨”的伟大号召,活学活用毛泽东思想,互相学习,互相帮助,人变、地变、产量变,对国家的贡献逐渐增大,公共积累逐步增多,社员生活也不断提高,成为一对农业学大寨的先进典型。
端正学大寨的方向
西王和东王两个大队位于徒骇河畔,是个穷地方,直到一九六四年,粮食平均亩产还在二百斤以下,皮棉平均亩产二十斤左右,吃粮靠统销,花钱靠救济。
伟大领袖毛主席发出“农业学大寨”的号召后,西王大队的干部和社员立即学习,他们认为,大寨的先进经验千万条,最根本的一条是活学活用毛泽东思想。于是,党支部把活学活用毛泽东思想放在一切工作的首位,狠抓阶级斗争,积极开展革命大批判,贫下中农的精神面貌发生了深刻的变化,决心改变西王大队的自然面貌。一九六五年冬和一九六六年春,抗严寒、战冰冻,完成了二百七十亩地的深翻改碱任务。
东王大队的干部也是立即学习,但他们认为,“只要粮棉能高产,一切事情都好办。”他们只注意抓出勤,不注意抓人的思想;只抓生产,不注意抓阶级斗争。干部忙得团团转,社员有意见,地富反坏乘机捣乱。在改造盐碱地中,采取了修修补补的办法,虽然大部分土地都平整了一遍,但碱害却没有根除。
西王和东王两个大队学大寨的指导思想不同,结果带来了生产上的差距。就在这一年,西王大队粮棉亩产超过了《纲要》。而东王大队粮食亩产比西王大队少了一百五十四斤,棉花亩产少了六十斤,仍然吃国家统销粮。
活生生的事实,教育了两个大队的干部和社员。西王大队的干部认真总结了一年来学大寨的经验,大队党支部书记张玉玺主动到东王大队谈自己学大寨的体会,帮助总结学大寨的经验教训。东王大队发动群众找差距,社员们说:“干部忙得团团转,两眼只往生产上看。”通过总结,东王大队的干部深刻认识到:学大寨,必须抓好用毛泽东思想教育人这个根本,必须以阶级斗争为纲。他们明确了方向,看准了路子,提高了觉悟,一致表示,要象西王大队那样,把大寨的革命精神学到手。
学大寨,艰苦奋斗
东王大队认真学习了西王大队学大寨的宝贵经验后,端正了学大寨的方向,经常举办毛泽东思想学习班,批判叛徒、内奸、工贼刘少奇的反革命修正主义路线,肃清其余毒。大队贫下中农和干部提高了阶级斗争和两条路线斗争的觉悟,焕发出自力更生、艰苦奋斗的革命精神,重新修订了改造盐碱地的计划。
他们第一仗是深翻村北茅草窝。这块地七高八低,碱重的地方没有苗,能长庄稼的地方长满了茅草,好年景每亩只打粮六、七十斤。当时正是寒冬腊月,地冻得象铁板一般。大队领导干部齐出动,革委会主任徐福盛,带病坚持战斗。在困难面前,干部带领社员学习“老三篇”,鼓舞了大家的斗志。老贫农张金香累活抢在前,跟青年小伙子干的不分上下。就这样,这片茅草窝地,只用了十天的时间,就变成了深翻平整的大畦田。第一年就获得了亩产一百四十斤皮棉的好收成。
紧接着,他们又治理了三十亩“瓦碴地”。二尺深的土层里,满是破砖烂瓦。地面战冻土,地下掘瓦碴,铁锹下去掘不了半锹土,还得边翻边拾。手冻肿了,脚蹬破了。贫下中农说:“只要功夫深,钢梁磨绣针,坚持干下去就能把瓦碴地翻好。”工地上插满了“愚公移山,改造中国”和“学大寨,赶西王”的标语。经过二十天的艰苦奋战,终于把三十亩瓦碴地平整好。第一年,小麦就获得大丰收。
学大寨,共同前进
东王大队在毛主席的“农业学大寨”伟大号召指引下,一跃成为粮棉双增产的先进队,粮食棉花比文化大革命前增产两倍多。今年的小麦和早秋作物又获得了大丰收,对国家的贡献也越来越大。
西王大队的干部和贫下中农看到东王大队赶上来了,进一步鼓起了继续革命的干劲。他们又开展了“兄弟队上来了,我们应当怎么办”的讨论,学习了毛主席关于“中国应当对于人类有较大的贡献”的伟大教导,大家说:大寨的精神我们没有学完,大寨的道路我们要走到底。他们在三大革命运动中进一步找差距,挖潜力,向生产的深度和广度进军。自去冬以来,他们将三百亩土地按园田化的标准进行了平整,增打了机井,使七十亩高洼不平的靠天田变成了旱涝保收田。
在农业学大寨的群众运动中,这两个大队的干部与干部、社员与社员、生产队与生产队之间,开展了“一帮一、一对红”活动,建立了检查评比制度,经常总结交流学大寨的经验。他们发扬了社会主义的协作精神,互学互帮,并肩前进。今春这里发生干旱,东王大队的机器不足,西王大队就用自己的拖拉机帮东王大队抽水浇地。在春耕生产中,东王大队看到西王大队的劳力、畜力不足,就抽出一部分劳力、畜力去西王大队帮忙。在棉花管理期间,西王大队看到东王大队棉花缺化肥,就主动拿出了六百斤化肥支援东王大队,还把自己的饲料拿出来支援东王大队养牛喂猪。
目前,两个大队的贫下中农,正在意气风发地阔步前进。
本报通讯员


第3版()
专栏:

掌握辩证法 建设新山区
淅川县农业生产面貌发生很大变化
本报讯 河南省淅川县革委会领导成员以大寨党支部为榜样,带头学习和运用毛主席的光辉哲学思想,以敢教日月换新天的英雄气概,带领全县人民战天斗地,大搞农田基本建设,使淅川县的面貌发生了深刻的变化。
淅川县山高水缺,地薄人穷。解放前,贫下中农过着十分贫困的生活。解放后,生产得到了一定的发展。但是,由于叛徒、内奸、工贼刘少奇反革命修正主义路线的破坏,仍然没有完全摆脱贫困局面。县革委会成立后,带领全县人民狠抓革命,猛促生产,决心迅速改变山区面貌,建设社会主义新淅川。但是,少数领导成员缺乏足够信心,他们说:“山高沟深石头多,水土流失重,改变面貌难。”县革委会主任张玉佩认为,这种悲观情绪实质上是懒汉懦夫世界观的反映。要改变山区面貌,首先要改变领导班子的思想。于是,革委会举办了毛泽东思想学习班,认真学习毛主席关于“穷则思变,要干,要革命”和“世间一切事物中,人是第一个可宝贵的。在共产党领导下,只要有了人,什么人间奇迹也可以造出来”的伟大教导,狠批了叛徒、内奸、工贼刘少奇的反革命修正主义路线和破坏山区建设的罪行,使大家深刻地认识到:任何事物在一定条件下互相转化,困难条件是可以改变的。山高沟深,水土流失,固然是个不利条件,但它是有限的。全县有无限忠于毛主席的四十万人民,是最有利的因素,有无限的创造力。通过这样一摆,革委会成员纷纷检查自己:不是条件差,而是我们的思想觉悟低;不是改变山区面貌难,而是我们思想有畏难情绪,缺乏战胜困难的雄心壮志。从而,鼓起了革命干劲,振奋了革命精神。他们说:“困难,它能锻炼人的革命意志,共产党员就是要在困难面前逞英雄。”县革委会带领各级革委会的领导成员到大寨、林县参观学习,进一步激发了大家改变山区落后面貌的信心。他们说:“只要用战无不胜的毛泽东思想武装头脑,依靠广大贫下中农,就一定能改变淅川一穷二白的面貌。”
怎样改变山区面貌?县革委会领导成员遵照毛主席关于“没有调查就没有发言权”和“调查就是解决问题”的伟大教导,走出去调查研究。他们曾三次组织调查组,由革委会主任亲自带领,跑遍了大小四十四条河流,上千个山头,走访了十三个公社,四百多个大队。经过详细调查,摸清了情况,根据贫下中农的要求,制订了建设山区的宏图:沿河地区,岸高水低,大搞水轮泵站,引水上岸;丘陵地区,水源奇缺,大搞库、塘、渠,引、提、蓄相结合;深水地区,大搞闸沟淤地。全县掀起了一个改天换地的高潮。
在大搞农田水利建设的斗争中,淅川县各级革委会,带头学习和运用毛主席的光辉哲学思想,用唯物辩证法去认识事物,解决问题。开始,有人说:咱这是山区小县,工业少,家底薄,应该上边派人给设备才行。县革委会针对这种活思想,认真学习了毛主席关于“唯物辩证法认为外因是变化的条件,内因是变化的根据,外因通过内因而起作用”的教导,认识到:接受上级的帮助,学习外地的先进经验,固然是必要的条件,但上级的帮助也只有通过我们坚强的决心和实际行动,才能发生效力。他们决心把改变山区面貌“放在自己力量的基点上”。缺少水泥、炸药,他们自己动手办起了日产十五吨的水泥厂,办了炸药厂、雷管厂,并发动群众,创造了以浆砌条石代替钢筋混凝土结构建筑物的办法,解决水泥不足的困难。不懂技术,大家学中干,干中学,为自己培养了一千多名技术员。缺工具、机器,大家修旧利废,节约使用。全县到处呈现着一派自力更生办水利的局面。上集公社东风大渠的王沟口涵洞,上面要流五百多个流量的洪水,下边要通八个流量的渠水,需要三百五十吨水泥,七十立方米木材,二十二吨钢材,投资八万元。革命干部、贫下中农和技术人员三结合的“诸葛亮”会一讨论,决定“用较少的钱办较多的事”,自己设计,采取混凝土预制薄弓圈加厚、补砌块石的办法,代替钢筋结构的混凝土建筑物,只花二万元就完成了这座涵洞的建筑。
在改天换地的斗争中,各级领导干部坚持吃苦在前,克服了前进道路上一个个困难。大石桥公社在修建丰收水轮泵站的“阎王碥”青石隧洞和“鹰嘴崖”大渠时,公社革委会把办公室搬到工地就地指挥。领导带头干,社员干劲倍增。经过艰苦奋战,他们打通了“阎王碥”,砍断了“鹰嘴崖”,胜利地把丹江水引上了“磨裕崖”,使历来干旱的磨裕湾变成了丰收湾,常年缺水的刘家泉变成了梯垱交错的层层稻田。
经过两年多的努力,全县的山区面貌已经发生了很大的变化。沿丹江、滔河等大小四十四条河流两岸兴建大小水轮泵站一百九十四座,安装水轮泵机二百一十六台,实现了“引、提、蓄”相结合的水利网,把河水引上了高山。同时,还兴建大小渠道一百九十四条,长达一千二百里,新挖大小塘、堰、库二百三十七个。使全县水浇地面积,由原来的一万亩,扩大到十四万亩。今年夏粮作物获得了大面积丰收,平均亩产比文化大革命前的一九六五年增长将近一倍,是历史上最高水平。今秋在前旱后涝的情况下,又取得了粮棉双丰收。


第3版()
专栏:

农业学大寨 关键在领导
栾城县革委会领导成员活学活用毛主席哲学思想,农业生产一年巨变
本报讯 河北省栾城县革委会领导成员,以唯物辩证法为武器,不断揭露矛盾,解决矛盾,促进了自身思想革命化,有力地推动了农业学大寨群众运动的蓬勃发展。粮食亩产由一九六九年的四百八十四斤,增长到六百五十斤,棉花亩产比去年增产百分之四十。一年向国家交售粮食四千万斤。社员们高兴地说:“火车跑得快,全靠车头带。领导带好头,面貌大改变。”
揭露矛盾,前进一步
栾城县自然条件比较好,但粮食产量却一直增长很慢。为了认真落实毛主席关于“农业学大寨”的伟大指示,县革委会提出大干一年,坚决改变栾城面貌的规划,首先在领导班子进行讨论。多数人认为:栾城地势平坦,无沙无碱,机电配套,水利方便,如果再调动起人的积极因素,大幅度增产是完全可能的。但也有些人认为,城南地多劳力少,种不好;城北地少,增产潜力小。到底哪种意见对?遵照毛主席关于“矛盾不断出现,又不断解决”的伟大教导,县革委会进行了开门整风,采取请进来、走出去的方法,广泛听取群众意见。贫下中农尖锐地指出:“咱们县的生产是老爷爷的方法,老奶奶的步伐,老祖宗的产量,老保守的思想。要想高产量,首先变思想。”县革委会又进一步学习了毛主席关于“现在的问题是经过努力本来可以做到的事情,却有很多人认为做不到。因此,不断地批判那些确实存在的右倾保守思想,就有完全的必要了”的教导,狠批懒汉哲学和保守思想,使大家认识到,大寨经验推不开的主要原因,是县领导班子革命化不如大寨好,革命干劲不如大寨足。
接着,县革委会举办了毛泽东思想学习班,认真地斗私批修。县革委会第一把手代表全体成员,在广播大会上向贫下中农认真作了检查。一致表示:要以革命加拚命的精神,彻底改变栾城落后面貌。
狠抓根本不转向
前几年,县革委会曾组织各级干部多次到大寨参观学习,但由于只看形式,不学根本,学来学去不见效。今年,县革委会主要领导成员重新到大寨学习,认识到,大寨经验千条万条,最根本的一条,就是用毛泽东思想武装人的头脑,狠抓阶级斗争这个纲。他们认真总结了前几年只抓物,不见人的经验教训。
从此,不管是生产大忙还是农闲季节,县革委会始终坚持把活学活用毛泽东思想放在首位。领导成员自觉地带头活学活用毛泽东思想,不断揭矛盾,找差距,提高继续革命的觉悟。今年三月,县革委会主任到城关公社西街大队蹲点,发现这个大队抓生产多,抓政治思想少。他们就帮助这个大队举办毛泽东思想学习班。在学习班里,他带头学习,带头讲用,大大提高了大队干部和社员活学活用毛泽东思想的自觉性,革命、生产焕然一新。这个多年后进的西街大队,经过一年的努力,摘掉了后进帽子,粮食亩产一跃跨过“长江”。
领导带头苦干实干
县革委会领导成员,在深入蹲点的过程中,发现有的大队大寨经验学得好,群众干劲大,很重要的一条,是那里的领导班子思想革命化程度高,干部处处带头苦干实干。这一经验使县革委会受到很大启发。他们遵照毛主席关于“领导一定要走在运动的前面,不要落在它的后面”的伟大教导,自觉发扬“一不怕苦,二不怕死”的革命精神,知难而上,自找苦吃。县革委会主任李如双,五十多岁了,身体有病,仍然经常到生产队参加劳动。今年“三夏”大忙时,他带病和社员战斗在一起。大家劝他说:“老李,你有病,还是歇歇吧!”他说:“革命不怕苦,怕苦就革不好命。”在他的模范行动影响下,县革委会其他领导成员也自觉地在三大革命斗争中磨练自己。干部、社员说:“县革委会领导人这样苦干实干,咱们可要紧紧跟上。”
全县有一批多年后进的大队,生产进展缓慢,粮棉产量很低。过去有的领导成员怕生活艰苦,工作辛苦,不愿到后进大队蹲点。大家学习毛主席关于“什么叫工作,工作就是斗争。那些地方有困难、有问题,需要我们去解决。我们是为着解决困难去工作、去斗争的。越是困难的地方越是要去,这才是好同志”的伟大教导后,认识到,要领导全县人民把大寨经验真正学到手,就要不怕脱皮,不怕掉肉。于是,县革委会主要领导成员,分别深入到九个后进大队蹲点。南高大队阶级斗争情况复杂,领导班子长期不团结。县革委会一位副主任,深入这个大队调查研究,坚持和贫下中农同吃同住同劳动,发动群众,揪出了一个幕后挑拨离间、制造分裂的地主分子,加强了团结,很快改变了落后面貌。豆于公社赵庄大队,多年来粮食亩产在三百斤上下,县革委会领导成员爬山涉水到这个大队,帮助这个大队干部学习毛主席关于无产阶级专政下继续革命的教导,大破右倾保守思想,粮食亩产一跃跨过“长江”,成为全县农业学大寨的一个先进典型。


第3版()
专栏:

新疆维吾尔自治区各族牧民和军垦战士,怀着为伟大领袖毛主席争光、为伟大的社会主义祖国争光的豪情壮志,为革命放牧。这是巩乃斯种羊场今年产下的幼羔,经过六个月的精心放牧,个个膘肥体壮。 新华社记者摄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