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70年11月13日人民日报 第4版

第4版()
专栏:

“泥腿子”巧手造“天河”
——记永康县广大群众艰苦奋斗自力更生兴建红旗引水渠的事迹
浙江省永康县广大贫下中农、社员群众和革命干部,在毛主席提出的“鼓足干劲,力争上游,多快好省地建设社会主义”的总路线指引下,以大寨为榜样,发扬“自力更生”、“艰苦奋斗”的革命精神,破难关,跨险阻,用一年多的时间,建成了一条雨季引溪水入库,干旱季节又引库水倒流还渠,灌溉全县三分之一农田的引水渠,彻底改变了沿渠一带“山边溪水白白流,田里用水贵如油,春旱秋涝不保收”的状况,为实现粮食稳产高产创造了有利条件。
这条引水渠,一头连着东溪,一头连着红旗水库,全长二十四里。它穿山越涧,把沿途近百个山塘水库连接起来,宛如一条
“天河”盘旋在山地丘陵间。当工程竣工的时候,广大群众回顾施工的战斗历程,兴奋地说:有了战无不胜的毛泽东思想,我们“泥腿子”就能巧手造出“天河”。
在斗争中前进
地处浙江中部丘陵地区的永康县,过去水利条件差,水旱灾害多。为了制服水旱灾害,一九五八年,全县人民乘大跃进的东风,革命干劲冲天,一举在东部群山间,修起了一个大型水库——红旗水库。这个水库积蓄的水灌溉了全县大片土地,灌区粮食产量迅速上升。但是,由于红旗水库集雨面积较小,水源不足,仍然不能满足灌区用水需要。为此,各公社纷纷向有关部门提议修引水渠,把集雨面积达四十多平方公里的东溪水引进红旗水库,扩大灌溉面积。但是这一合理的建议,却遭到了一些人的阻挠。他们说什么:“路隔几十里,山隔几十重,要筑槽建渠,没有专家设计,不靠国家支援,搞不起。”
在无产阶级文化大革命中,永康县广大人民群众修建引水渠的这一强烈愿望得到了各级革委会的重视和支持。县革委会成立以后,就专门组织力量,进行调查研究。可是修建这条引水渠,要穿过二十多个山头和八条岭,要填平十七片洼地;凌空飞架的四条渡槽总长有一千六百多米,最高处离地面二十多米,相当于七层高楼,工程十分艰巨。兴建这样的引水渠,是靠自力更生还是向国家伸手?是依靠群众还是靠“专家”?广大贫下中农和革命干部说:一颗红心两只手,自力更生样样有。我们自己干定了。
一九六八年底,工程全面动工了。数万民工在热火朝天的工地上,掀起了轰轰烈烈的革命大批判高潮,狠批叛徒、内奸、工贼刘少奇推行的“洋奴哲学”、“爬行主义”、“专家路线”、“技术第一”等反革命修正主义黑货。他们说,过去走资派靠洋专家、靠洋教条、靠向国家伸手,越靠人越懒,志越短;我们靠毛泽东思想,靠自力更生,靠奋发图强,靠一双铁肩两只手,越靠心越红,志越坚,什么人间奇迹都能创造出来。
群众智慧比天高
用毛泽东思想武装起来的人民群众有无穷的智慧。永康县广大人民和干部,在一无资料、二无技术、三无设备的情况下,活学活用毛泽东思想,群策群力,巧破修渠中的重重难关,取得了一个又一个的胜利。
要修渠,首先要准确地测出东溪的流量。这时有个所谓“水利专家”,说什么:“要引东溪水入库,必须在溪边设个水文站,观察三年,找个数据,才能设计。”广大贫下中农说:等三年水,受三年旱,减三年产,我们不干!我们要争分夺秒,为社会主义建设尽快做出贡献。在县革委会的领导下,他们首先组织了一支由有治水经验的老贫农、革命干部和技术人员参加的“三结合”勘测设计小组。这个小组的同志翻山越岭四出察看,并在东溪两岸的村庄串门走访,召开老农座谈会,不到三十天,就准确地测出了东溪的流量,完成了水渠全部设计任务。在设计过程中,西溪公社桐塘大队贫农社员吕可能,根据引水渠的坡度,提出沿渠建造抽水机站的合理化建议,使干旱缺水季节,库水可以倒流还渠,增加自流灌溉面积。他的建议得到了大家的支持。
在建渠过程中碰到的最大难关是建造渡槽。广大群众坚持自力更生,土法上马,不懂技术干中学,没有设备自己造。
浇制薄壳水泥渡槽,需要有三点五米宽的钢丝网作骨筋,工地指挥部派人到杭州和有关工厂联系,但是这家工厂要改装了机器才能生产出这种大幅面的钢丝网来,“远水解不了近渴”。红湖公社四十多个青年,勇敢地接受了织网任务。他们凭着一颗红心两只手,用铁皮和木头制出七台土织网机。织网中,手套一双又一双地磨破了,手指一次又一次被刺伤,他们坚持不下火线,边织边总结经验,终于织成了符合质量要求的一万二千多米钢丝网。他们织一段,浇制渡槽工地就用一段,不仅保证了渡槽质量,还节省了投资,加快了施工进程。
为了抢在一九七○年汛期通水,社员们在施工中大破洋框框、洋教条,在雨季或低温情况下,坚持浇制渡槽构件。第三号渡槽浇制期间,正是隆冬季节,气温在零度以下。这样的天气能不能施工?有人捧出洋本本说:“在五度以下不能施工”,“下雨不能施工”。贫下中农不听这一套,他们开动脑筋想办法,人人献计献策。为了创造施工条件,他们搭起了一个个草棚,建起土保温设备,保证了冬季昼夜施工。
第三号渡槽长达七百多米,支撑渡槽的排架有三分之二高达二十米以上,一个排架有三十六吨重,在没有起重设备的情况下,要把这些排架竖起来,是很困难的。有人主张加高土建地基,使水泥排架缩短为十米左右,这样不仅土建地基工程量大,而且要占用大量耕地。经过集体研究和多种方案的比较,采用了分段安装、电焊榫接的办法,使用普通的起重设备,分段把排架吊上去,终于成功地解决了这个难题。
千难万险无阻挡
在二十多华里的热火朝天的工地上,到处出现艰苦创业,多快好省搞建设的生动局面。在加快工程进度的斗争中,广大社员发扬一不怕苦、二不怕死的革命精神,迎着困难上,向着艰险闯。
引水渠和东溪连接的地方,叫做青山口。青山口这段溪中长着一座十来米高的巨大岩包,挡住水渠的进水口。要修渠引水,必须把这个岩包炸掉。施工时,正是大雪漫天的隆冬季节,石头岩壁又光又滑。有人说:“雪天爬上石头打炮眼,比老虎口里拔牙还难。”用毛泽东思想武装起来的人,是顶天立地的英雄好汉,对这点困难根本不放在眼下。古山公社的社员们在共产党员胡日昆的带领下,身背铁锤,脚踏岩缝,顶风冒雪,一个拉着一个,登上了大岩包。在这里打眼放炮,连立脚跟的地方也不容易找到,稍不小心,就有掉到溪里的危险。他们用钢钎凿了几个窟窿做支点,铺上木板,站在上面抡铁锤。民工们以顽强的革命意志,经过半个多月的苦战,终于炸掉了岩包,修好了进水口。
就这样,广大群众怀着为伟大领袖毛主席争光,为伟大的社会主义祖国争光的革命豪情,多快好省地完成了修建引水渠的任务,使全部工程比原计划提前半年完工。现在,滔滔奔流的东溪水,随着人们的心愿,灌溉着水库上下的十多万亩农田。
新华社通讯员 新华社记者
(本报有删节)


第4版()
专栏:

黑龙江省大面积种植红麻成功
据新华社哈尔滨电 在毛主席的“以粮为纲,全面发展”的方针指引下,地处北纬四十五度以北、年平均气温七度以下的黑龙江省望奎、呼兰、泰来等十七个县,试种红麻成功,并且获得了大面积丰收,为我国发展红麻生产开辟了新的领域。今年全省种植的一万八千亩红麻,长得秆高、皮厚,出麻率高,亩产麻皮一般都在三百三十斤以上,比去年增产三成多。
红麻是纺织工业的主要原料之一。文化大革命以前,叛徒、内奸、工贼刘少奇及其代理人推行“洋奴哲学”、“爬行主义”等反革命修正主义黑货,把发展红麻生产,说成是“不务正业”。一些资产阶级技术“权威”也说“红麻是亚热带作物,北纬四十五度以北、年平均气温七度以下地区不宜种植”、“红麻炭疽病是不治之症”等,阻碍红麻生产的发展。无产阶级文化大革命中,黑龙江省广大贫下中农、革命干部和革命科学工作者狠批了刘少奇的反革命修正主义路线,破除迷信,解放思想,一九六七年就在呼兰、望奎、泰来三个县进行试种。这三个县无霜期只有一百三十天左右,而红麻生育期需要一百五十天左右。为了解决这个问题,广大贫下中农、革命干部和革命科学技术人员,经过在小面积反复试种,摸索出一套在大面积种植红麻的经验。


第4版()
专栏:

贯彻执行“以粮为纲,全面发展”方针
红旗公社农林牧副渔五业兴旺
据新华社广州电 广东省海南黎族苗族自治州通什红旗公社革委会,用毛泽东思想武装社员群众,不断开展革命大批判,排除来自右的和“左”的干扰,坚持贯彻执行“以粮为纲,全面发展”方针,全社呈现出农、林、牧、副、渔五业一派兴旺景象。
红旗公社位于五指山麓。解放前,这里的农业生产非常落后。解放后,黎族人民走上了毛主席指引的农业集体化道路。一九六四年以来,红旗公社的黎族贫下中农和社员群众热烈响应伟大领袖毛主席发出的“农业学大寨”的号召,发扬自力更生、艰苦奋斗的革命精神,粮食亩产在一九六五年就达到了《纲要》规定的指标,成为海南岛最早实现亩产跨千斤的公社之一。在粮食连年增产的同时,他们还大力发展多种经营。
红旗公社在贯彻执行“以粮为纲,全面发展”方针的过程中,始终贯穿着两个阶级、两条路线的剧烈斗争。在无产阶级文化大革命中,广大黎族贫下中农狠批了叛徒、内奸、工贼刘少奇的“三自一包”、“四大自由”等反革命修正主义路线,社会主义集体经济不断巩固和发展。但是,在成绩面前,有些社队领导班子成员产生了松劲自满思想,认为“山高水冷”的五指山区粮食能够跨过千斤,已经是“人尽其能,地尽其力,增产到顶”了。阶级敌人也乘机进行破坏。公社革委会针对这些现象,立即发动贫下中农和社员群众开展革命大批判。通过革命大批判,提高了社员群众阶级斗争和两条路线斗争的觉悟,克服了不少干部和社员“增产到顶”的错误思想。
红旗公社革委会突出无产阶级政治,正确处理以粮为纲同多种经营的关系,在制定计划、组织生产、劳力安排、土地、肥料使用以及资金投放等方面,都优先保证发展粮食生产的需要,做到粮食作物面积保持逐年不断扩大,粮食单产、总产保持连续增长,提供给国家的粮食保持逐年增加。一九六九年这个公社水稻种植面积比一九六八年扩大一百四十亩,今年又比去年扩大二百四十亩。同时,经济作物也相应地获得发展,仅热带经济作物的种植面积,就扩大了好几倍。公社还办起了一个综合农场,各生产队普遍饲养了牛群,还办了养猪场和鱼塘等。几年来,全公社为国家提供的商品粮、耕牛、生猪、热带经济作物、水果和各种农副产品越来越多,集体经济越来越壮大,公共积累也不断增加。


第4版()
专栏:

为巴基斯坦总统叶海亚·汗将军访问中国,巴基斯坦驻中国大使凯瑟,十一月十二日在人民大会堂举行盛大招待会。这是叶海亚·汗总统和董必武副主席、周恩来总理、黄永胜总参谋长,一起走进宴会大厅。  新华社记者摄


第4版()
专栏:

周恩来总理、李先念副总理,十一月十二日会见了罗马尼亚外贸部部长布尔蒂卡及其随行人员福都尔局长、马诺勒斯库局长、米哈伊拉副总经理。
会见时杜马大使在座。
这是会见时合影。前左四是布尔蒂卡部长。 新华社记者摄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