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70年11月13日人民日报 第3版

第3版()
专栏:

地下宝藏的侦察兵
——记用毛泽东思想武装起来的地质战士
我们伟大祖国蕴藏着丰富的地下资源。为了打开一座座宝山的大门,为社会主义建设探明地下宝藏,一队队用战无不胜的毛泽东思想武装起来的地质工作者,长年累月,冒酷署,顶风雪,战斗在崇山峻岭,沙漠草原,江河湖海。他们是地下宝藏的侦察兵,他们是社会主义工业建设的开路先锋。
矿是在我们的地下,不是在洋人的书上
酷热的夏季,在云贵高原的一个深山野岭里,气温高达四十多度,热得人喘不过气来。云南省地质局第三地质队的一支小分队,正沿着红军走过的道路,顶烈日,冒酷暑,攀悬崖,涉河谷,艰苦奋战在被称为“火焰山”的一个地区。
他们在一棵酸荚树下放下行装,摆开革命大批判的战场。党小组长戴成义高声朗诵毛主席的伟大教导:“共产党的哲学就是斗争哲学。”在毛泽东思想指引下,队员们回顾了地质人员六上“火焰山”的历史教训。这个地区早就发现了金属矿的线索。但是,过去有个洋“专家”来到矿区,站在一棵酸荚树下远远地看了一看,把脚一翘,冷笑着说:“可怜!可怜!这岩体还没有我的一只皮鞋大!你们还在这儿找什么矿?”洋人一句话,竟宣判了一个金属矿的“死刑”!队员们痛斥叛徒、内奸、工贼刘少奇所鼓吹的“洋奴哲学”、“爬行主义”。他们豪迈地说:“矿是在我们的地下,不是在洋人的书上!那个洋‘专家’根本没有调查矿区的地质情况,‘下车伊始’,就哇喇哇喇地发议论,是典型的主观唯心主义。”
革命大批判扫除了前进道路上的绊脚石,毛主席光辉的哲学思想给了地质战士无穷的智慧和力量。“调查就是解决问题”。他们决定钻进已经发现金属矿线索的老坑道,进行深入的调查研究。坑口被坍塌的岩石封住了,他们就一镐一镐地往里挖,掘进没多久,坑道又被垮下来的岩石堵住了。面对着这种情况怎么办?继续前进,很危险;退出来,又得不到急需的资料。这时,戴成义耳边响起毛主席的伟大教导:“这个军队具有一往无前的精神,它要压倒一切敌人,而决不被敌人所屈服。”心中升起红太阳,千难万险无阻挡。他斩钉截铁地说:“‘不入虎穴,焉得虎子’,退出去,就是向洋人的‘结论’低头。我们是毛主席教导出来的地质战士,就是刀山火海也敢闯过去!”在他的带动下,队员们闯过重重困难,终于发现了金属矿的新线索。
消息传出,第三地质队的全体队员欢欣鼓舞,陆续来到矿区。一台台钻机在轰鸣,一条条坑道在掘进,一块块矿样在化验,……为了以最快的速度弄清矿体情况,地质战士把革命精神和科学态度结合起来,对五千多件样品,一块一块地进行化验分析。大量的第一手资料证明,这里含矿岩体的面积虽然不很大,但是矿层很厚,是一个具有相当规模的金属矿。他们又和科研单位合作,解决了这个矿的综合利用问题。
毛主席光辉的哲学思想,使一个被洋人判处了“死刑”的金属矿获得新生。铁的事实,宣告了主观唯心主义和“洋奴哲学”的破产。
风雪严寒何所惧,一片丹心为革命
祁连山上的严冬,千里冰封,万里雪飘。呼啸的北风夹着雪粒沙石,吹得人们睁不开眼睛,扑打在脸上,好象被刀子割的一样疼。甘肃省地质局第四地质队一分队的同志们,怀揣红宝书,顶风雪,冒严寒,从一九六八年开始,就打破常规,在这里坚持冬季野外作业。在一年多的时间里,他们转战戈壁、草滩,高速度、高质量地完成了两个重要矿区的勘探任务。为了迎接伟大的七十年代,多找矿,找富矿,去年冬天,他们发扬勇敢战斗、不怕牺牲、不怕疲劳和连续作战的作风,又开进祁连山,勘探一个新的矿区。
要迅速把大量的勘探设备和物资运到矿区去,必须修一条通向矿区的简易公路。一支探路、开路的小队组成了。他们一路上破山填沟,遇水搭桥。忽然,一座悬崖峭壁挡住了去路。这峭壁足有一公里长,五十多米高。
一场劈山开路的战斗打响了。共产党员谢长青和老工人尹继芳、李瑞林,转业军人邹万金,担当了打眼放炮的艰险任务。他们默诵着毛主席“下定决心,不怕牺牲,排除万难,去争取胜利”的伟大教导,身贴峭壁,手抓树根,脚登石缝,往山崖上攀去。石壁冻土又硬又滑,有时好不容易登上一步,又滑了下来,但是他们毫不气馁,经过艰苦的战斗,五十多米高的悬崖峭壁,终于被他们踩在脚下。这时他们又腰系麻绳,从山崖上沿着峭壁滑下来,吊在半空中打炮眼。一次爆破以后,有些被炸裂的巨石冻土悬在山崖上,随时有坍塌的危险。面对险情,邹万金不顾个人安危,抢先攀上山崖,排除了险情。他们就是这样发扬一不怕苦,二不怕死的革命精神,叫高山低了头,把这座一公里长的悬崖峭壁拦腰削去一半,修通了公路,保证设备、物资按时运到矿区。
钻机开动以后,大风雪切断了取水的道路。没有水,怎么办?他们发扬大庆革命工人“有条件要上,没有条件创造条件也要上”的革命精神,没有水,化雪水也要干。谢长青同志带领大家立即动手滚雪球,把一个个雪球抱进水源箱。木制的水源箱不能用火烤,就用喷灯一点一点地把雪化开。他们充分体现了地质侦察兵风雪严寒何所惧,一片丹心为革命的无产阶级革命精神。
一块矿石一颗心,千万颗红心献给毛主席
十二月份,内蒙古丰镇县对九沟公社大雪纷飞,气温在零下三十多度。可是,在对九沟大队的办公室里,却是热气腾腾。内蒙古自治区地质局一○三地质队发动群众报矿的讲话正吸引着当地的广大贫下中农。地质队的同志话音刚落,贫农社员许亮就迫不及待地把多年来珍藏的矿石一一向地质队报了。地质队的同志激动地握着他的手说:“许亮同志,你报的不仅是矿,而是贫下中农忠于毛主席的红心!”许亮听了,两眼含着热泪,好久才说出一句话:你们是毛主席派来的。
回想起十多年来,许亮找矿报矿,遇到过多少阻力,经历过多少风波。
一九五八年,在毛主席亲手制订的“鼓足干劲,力争上游,多快好省地建设社会主义”总路线的光辉照耀下,对九沟的贫下中农和全国人民一道,高举三面红旗,热烈响应毛主席关于“开发矿业”大炼钢铁的伟大号召,积极投入了找矿报矿的群众运动。许亮的热情更高,劲头更足。许亮从小很苦。他仇恨旧社会,热爱新社会,一个心眼跟着毛主席,走社会主义道路。当他听说廿六山在开采一种金属矿时,心想:廿六山和咱村里的山紧相连,一条山脉,一个走向。廿六山有矿,咱村里的山也可能有矿。从那时起,他经常上山找矿,不管刮风下雨,风雪严寒。他翻越了对九沟一带所有的高山,踏遍了和廿六山相连的整个山脉,终于在对九沟公社的兴墩回山脚下找到了那种矿石。县里根据他的报告,经过调查,在这里开了矿。许亮看着开出来的矿石,心里乐开了花。
可是,就在这时,叛徒、内奸、工贼刘少奇及其在地质部门的代理人竭力推行反革命修正主义路线,扼杀群众找矿报矿的积极性,硬说什么:群众报矿“不科学”,“不可靠”,群众开矿“得不偿失”,要他们立即下马。
在家庭里,许亮的爱人看他摆弄得满地都是石头,唠叨着说:“你成天摆弄这些石头,能吃能喝?”许亮想,她和自己是一根藤上的苦瓜,便和她一块忆苦思甜,提高她的阶级觉悟。他语重心长地说:“毛主席最相信咱贫下中农,咱要一个心眼跟着毛主席建设社会主义,一直奔向共产主义。要搞建设,没有钢铁怎么能成?要炼钢铁就得有矿,矿要人去找,咱贫下中农应该带头去找!”许亮这一席话,说得他爱人心明眼亮。打这以后,许亮上山找矿,她就给他准备好干粮。
许亮每逢上山砍柴、割草,下地干活,出门探亲访友,总是走别人不走的山路,留心观察那些奇怪的石头。有一次,他爱人叫他到百里外的前旗去探望他岳父母。许亮一早就出门了。走到半路,发现好些磷矿石。他拿起来看了又看,摸了又摸,说了声:“多好的矿石,怎么不开呢?”他前后看了一下,发现一位耕地的老大爷。许亮高兴地对他说:“老大爷,这里的磷矿很好,是咱农业上不可少的东西,你赶快向大队报告去。”说完拿起东西上路了。过了一段时间,他又特地跑了五十多里,赶到这个地方,看到一车车磷矿石正运往化肥厂,他才放心地回来了。
十几年来,许亮报了四种矿,十八个矿点。现在,他已能识别二十多种矿石,被群众誉为地质“土专家”。
许亮是群众报矿运动中涌现出来的千千万万个积极分子中的一个。现在,在我们伟大祖国辽阔的土地上,地质队伍和广大革命群众相结合,组成了浩浩荡荡的找矿大军,向着地球开战!
本报通讯员 本报记者


第3版()
专栏:

尼洋河畔的喜讯
——记西藏造纸成功
从西藏高原的尼洋河畔传来了一个喜讯:西藏造纸厂各族革命工人高举毛泽东思想伟大红旗,自力更生,艰苦奋斗,土法造纸成功,结束了西藏不生产纸张的历史。
过去在叛徒、内奸、工贼刘少奇反革命修正主义办企业路线的影响下,西藏造纸厂在建厂初期,贪大求洋,花了二百多万元投资,从内地买了一整套现代化造纸设备,准备造高级纸。但由于动力、水源等问题没有得到解决,几年过去了,一张纸也没有生产出来。
无产阶级文化大革命的辉煌胜利,鼓舞了西藏造纸厂的广大工人。他们狠批刘少奇推行的“爬行主义”、“洋奴哲学”等反革命修正主义黑货,决心为改变西藏工业落后面貌而奋斗,一定要在西藏造出纸来。厂革委会和驻厂解放军毛泽东思想宣传队积极支持广大工人的革命倡议,立即办起了毛泽东思想学习班,引导大家反复学习毛主席关于“我们的方针要放在什么基点上?放在自己力量的基点上,叫做自力更生”的伟大教导,围绕“怎样才能造出纸来”这个问题展开了热烈的讨论。工人们表示:我们一定要打破洋框框,土法上马,以最大的决心,最快的速度,最好的质量造出纸来,迅速结束西藏不能造纸,依靠外地支援的历史,为伟大领袖毛主席争光,为伟大的社会主义祖国争光。
缺水,是这个厂造纸的关键问题。按照过去“洋”法建厂,就要在尼洋河岸修建一个几十米高的水塔,把河水引上来,再通过管道把水送到厂房。这个工程需要投资二十万元。怎么办?是当伸手派还是当动手派?伐木工出身的共产党员、老工人赵思章反复学习毛主席关于“自力更生”、“艰苦奋斗”、“勤俭办工厂”等一系列教导,豪情满怀,决心要当动手派。他大胆提出了挖地下式过滤储水池,解决造纸用水的新方案。厂革委会、军宣队和广大革命工人认真研究了这个新方案,并表示支持。
一场抢修储水池的战斗开始了。各族革命工人意气风发,斗志昂扬,冒着寒风,挥动铁锹、十字镐,昼夜轮班,战斗在西藏高原上。四月份西藏的气候还很冷,工人们深挖一米以后,地下水就冒了出来。他们就在水中操作,脚和腿都冻麻木了,但是没有一个人叫苦喊累。农奴出身的藏族第一代工人大多布吉,怀着对毛主席深厚的无产阶级感情,天天坚持在水浆里作业,两脚肿得象馒头一样,医生和同志们不让他下水,他却响亮地回答:“心中有个红太阳,热血战胜刺骨凉;为了早日造出纸,粉身碎骨也心甘。”经过二十多天奋战,一个长十四米,宽八米,深三米,蓄水量达二百多吨的过滤储水池终于建成了。
在厂革委会领导下,全厂成立了以工人为主体,有干部、技术人员参加的三结合技术革新小组,大搞技术革新,建造打浆池。广大工人遵照毛主席关于“勤俭办工厂”的伟大教导,打破常规,就地取材,采用单面刨光木板做打浆池,保证了按时生产,节约了国家投资。他们还以“蚂蚁啃骨头”的精神,把难度最大的打浆机的两块卡板制造成功,又以木代钢制成了二十九套轴承座和造纸机架等土设备。
投产试验开始了。可是出来的纸不成张,却象一块块烂布。他们认真分析了纸不成张的原因,找出了主要问题:烘缸转速快,皮带轮打滑,纸浆水分大。为解决这个问题,重新做了一个大皮带盘。又把布缠在造纸机木滚上,吸收水分,解决了烘不干的问题。
就这样,西藏第一代造纸工人,经过反复试验,终于用土办法生产出了纸张。工人们给这种纸起了个名字,叫做“争光纸”,表达他们为伟大领袖毛主席争光的深厚无产阶级感情。 新华社记者(本报有删节)


第3版()
专栏:

一厂多能 积极为农业生产服务
福建光泽县电厂既发电,又制造小型电机和修配农机具
据新华社福州电 福建光泽县电厂在毛主席的“备战、备荒、为人民”的伟大战略方针指引下,坚持为农业生产服务的方向,除了担负日常发电、供电任务以外,还自力更生,土法上马,生产了大批小型发电机支援农村。同时这个厂还积极帮助附近农村兴办小型水电站,并且常年为社、队修配农机具,培训“土技术员”。现在光泽县电厂既发电,又制造电机、修配农机具,深受当地贫下中农的欢迎。
今年五月,举安大队送来一部五瓩电机要求修理。工人们打开一看,电机励磁上的轴磨损得快要断了,要换没有现成的,重做又没有条件。怎么办?是推出去,还是接受下来?工人们说:“为农业服务就是要全心全意,不能推出去。”整个星期天,大家围着这台电机琢磨,结果提出甩掉励磁,用硅整流代替,线圈不重绕,加上一个调节变压器,一试验果然成功。但是,工人们又考虑到加上调节变压器至少也得花上百来元钱,而且不易操作。于是大家放弃了已经试验成功的办法,重新研究新方案,最后克服了技术上的种种困难,只需花费十来元钱就解决了问题。
今年以来,这个厂先后帮助社、队兴建了三十多座小型水电站,大修电机四十多部。为了加强对农村小型水电站的运行管理,他们还帮助社、队培训了一百二十三名“土技术员”。
这个电厂的工人为了迅速发展农村小水电站,还积极制造电机。工人们遵照毛主席关于“自力更生”、“艰苦奋斗”的教导,大家出主意,想办法,没有图纸,自己绘制,缺少设备,用旧设备改制或用土设备代替。在全厂工人的努力下,目前他们已能成批生产五瓩和十瓩的硅整流发电机。此外,他们还学习外地的先进经验,试制成功了以硅整流代替励磁,以黑铁皮代替矽钢片的发电机。这些小发电机供应到农村以后,很受群众的欢迎。


第3版()
专栏:

河北束鹿县辛集化工厂
利用“硫酸废渣”炼铁
据新华社石家庄电 河北省束鹿县辛集化工厂利用生产硫酸的下脚料“硫酸废渣”炼铁,为支援农业的县、社工业提供了所需的材料。
辛集化工厂是用硫铁矿生产硫酸,生产硫酸只用了“硫”,剩下的“铁”就随着硫酸渣被当作废物处理掉了。根据这种情况,工人们提出了用“硫酸废渣”炼铁的建议。县革委会经过研究,决定组织县农机厂、汽缸盖厂、棉油厂等单位和辛集化工厂协作兴建小高炉。
在紧张的施工中,辛集化工厂和参加兴建小高炉的其他单位的工人,遵照毛主席关于“自力更生”、“艰苦奋斗”的教导,以土代洋,修旧利废,克服了一个又一个困难,在五十七天内建成了一座十二立方米的小高炉。最近,这座新建的小高炉已经正式出铁,质量合乎要求,日产十二吨,全年产量基本上能满足全县的需要。


第3版()
专栏:

江苏金坛酒厂大搞综合利用
用野生植物生产多种产品
据新华社南京电 江苏金坛酒厂大搞综合利用,利用野生植物等生产出栲胶、白地酶、核酸、核苷酸、有机磷、肌醇、青虫菌、“九二○”农药、磷肥等多种产品,有力地支援了工农业生产。
金坛酒厂是一个只有一百多人的小厂。在无产阶级文化大革命中,工人们胸怀革命全局,积极试验用野生植物“金刚头”代粮酿酒,为革命节约了大量的粮食。开展增产节约运动之后,工人们学习了毛主席的有关教导,认识到综合利用还大有可为。他们发现酒糟中含有单宁,是提炼栲胶的好原料。工人们就自己动手,经过反复试验,用土法生产出了液体栲胶,并且在很短的时间内,建成了年产五百吨固体栲胶的土设备,投入了生产。接着,工人们又利用“金刚头”酒糟里含有的“残糖”,用土办法提取了合格的白地酶。他们还以白地酶作原料提炼核酸,从核酸中提炼出了核苷酸,这两种产品用于农业,可促进水稻增产。
工人们从利用“金刚头”的过程中得到了启发,对葛根、槐瘤、竹麻根、橡子、菱角等多种野生植物进行了综合利用。过去认为“无用”的楝树果,工人们用它酿出了美酒。


第3版()
专栏:

吉林市昌邑区江城制药厂革命工人,利用废物生产出一批化工产品和常用药品。图为工人们在包装上市的水剂药品。 新华社稿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