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70年10月5日人民日报 第3版

第3版()
专栏:

到群众中去自觉改造世界观
湖南省耒阳县革委会主任 刘锡龄
迈开双腿到群众中去
一九六八年秋天,我参加“三结合”的领导班子,担任了县革委会主任职务。当时我这样想:人民解放军是无产阶级专政的坚强柱石,我作为一个军队代表,必须把人民解放军的突出无产阶级政治,活学活用毛泽东思想,坚持四个第一,大兴三八作风这些光荣传统,带到革委会中去,建设起一个革命化的密切联系群众的领导班子。
但是,到了革委会以后,开始一段时间,坐在机关里,泡在会议中,整天忙忙碌碌,工作起色不大,领导班子的思想革命化没有明显进步。原因在哪里呢?我带着这个问题,向毛主席著作请教。毛主席教导说:“我们应该走到群众中间去,向群众学习,把他们的经验综合起来,成为更好的有条理的道理和办法”。毛主席的教导使我心明眼亮,我决心走出机关,迈开双腿,到广大群众中去,向群众学习。
下去以后,由于接触了群众,接触了实际,心里踏实得多,处理问题的办法也多了。收获最大的,还是在自己思想革命化方面找到了差距。比如,开始下去时,一天跑二十里路,或参加半天劳动,就觉得吃不消,累得很。我亲眼看到贫下中农为革命种田,从早到晚,汗流浃背,他们不叫苦,不喊累。我想,自己也是学徒工出身,参军后,在战争年月里,跋山涉水,日行百里,也不感到什么累,为什么现在空着手走点路就不行了呢?身体差吗?不全是这样;年纪大吗?四十多岁正在壮年。毛主席教导我们说:“干部通过参加集体生产劳动,同劳动人民保持最广泛的、经常的、密切的联系。这是社会主义制度下一件带根本性的大事,它有助于克服官僚主义,防止修正主义和教条主义。”对照毛主席的这一伟大教导,我感到不是因为年纪大体质弱,而是深入群众少了,参加劳动少了,劳动人民的本色慢慢地在变了。脱离群众,就会产生官气;脱离劳动,就会产生贪图安逸的娇气。娇气一抬头,斗志就下降,这样发展下去,是十分危险的。
还有一次,对我的教育更深刻。那是去年六月,我第一次到离县城九十多里的沙明公社去。群众都说我是下放的干部。我问他们为什么认定我是下放的干部呢?他们说不是下放的干部就不会到沙明公社来。因为这个公社是个偏僻的山区,交通不便,过去县里的领导人从来不到这里来。有一年,县里一个领导干部说要到沙明来,提前三天给公社打了电话,大家忙着搞准备工作,可是这位领导干部,只在公社呆了半天,根本没有和群众见面就走了。开始,我把这件事当成一段笑话听了。以后仔细一想,革命委员会成立近一年了,为什么这里的群众还说不是下放的干部就不会到沙明来呢?这仅仅是批评以前县里的领导人吗?我越想越感到县革委会和这些偏远山区群众的感情还是隔得远。群众那些话,既是批评过去的领导,也是批评县革委会的,首先是批评我的。毛主席教导我们:“共产党基本的一条,就是直接依靠广大革命人民群众。”作为革命委员会的领导人,如果还是偏远山区不走,困难多的地方不去,那不是穿新鞋走老路吗!
回到县里以后,我在常委会上汇报了自己下去的体会与感受,和大家一起反复学习毛主席关于“国家机关的改革,最根本的一条,就是联系群众”的伟大教导。大家展开了认真的讨论,进一步提高了领导成员深入群众的自觉性。县革委会常委作出了一项决议:脱产常委,除留一人在机关主持日常工作外,其余都深入基层,分片定点,实行面对面的领导。我深入到离县城一百五十多华里、海拔一千多米的高寒山区——坪田公社元明大队抓点。
向群众学习 自觉改造世界观
到元明大队以后,我遵照毛主席关于“只有代表群众才能教育群众,只有做群众的学生才能做群众的先生”的伟大教导,坚持和贫下中农实行“五同”,经常和他们一起学习毛主席著作,一块斗私批修,改造世界观。他们下地劳动,我也下地劳动。开始这样做,的确碰到了不少困难。比如大搞积肥时,正是寒冬腊月,我脱下鞋袜,卷起裤脚,下到水田里和社员一齐挖肥泥。当时虽然咬着牙挺过去了,但劳动过后不但腰酸腿疼,而且发高烧,冒冷汗,浑身不是味道。这时,在我的思想上浮起了一个“苦”字。
是踩倒“苦”字前进,还是向困难屈服?我反复学习了毛主席关于“务必使同志们继续地保持艰苦奋斗的作风”的伟大教导,认识到:怕艰苦,图轻松,正是变修的开始。我想,论生活,比起我在旧社会当学徒工,那是一个在天上,一个在地下;论劳动,比起广大贫下中农差得远;论条件,比起革命前辈长征路上爬雪山、过草地的处境,好得多。通过对比,我增强了战胜困难的勇气和力量。
去冬,在制订一九七○年生产规划的时候,部分干部和社员对在元明大队这个高寒的山区种双季稻,缺乏信心。我们组织干部社员学习毛主席关于“中国应当对于人类有较大的贡献”,“备战、备荒、为人民”等伟大教导,树立为革命种田的思想。在提高觉悟的基础上,我们把老贫农代表和干部组织起来,深入到田间地头,逐丘逐块地查阳光、查水利、查土质、查耕作习惯,把生产计划落实到每块每丘,破天荒地种上了二百六十一亩双季稻,并获得了今年早稻的大丰收,破除了高寒山区不能种双季稻的迷信。
坚持和贫下中农实行“五同”的过程,既是我了解群众,发动群众,组织群众,取得领导抓革命、促生产主动权的过程,也是我向群众学习,吸取政治营养,改造主观世界的过程。例如,一只手的贫农妇女梁莲英,无限忠于毛主席,手残志不移。她是六个孩子的妈妈,担任妇女队长,夜晚煮饭,早晨出工,事事走在前,专拣重活干。我每当在劳动中碰到困难的时候,就以她为榜样,增添了革命的干劲和克服困难的勇气。第五生产队有个六十七岁的“五保户”罗育辉,人老心红,起早贪黑,终日为集体劳动。他事事想到集体,一心为革命,先后为集体栽了一千五百多株杉树、三百多蔸茶树、二百多棵果木。年岁这么大,劳动这么累,他还是天天坚持读毛主席的书。他对毛主席的感情实在深,他的思想境界的确高。对比之下,我受党的教育比他多,年纪比他轻,但思想境界没有他高。毛主席教导说:“群众是真正的英雄”。我恭恭敬敬地拜他们为老师,甘当他们的小学生,接受他们的再教育,从他们身上学到了好思想、好作风、好品质,加速了世界观的改造,促进了思想革命化。


第3版()
专栏:把老三篇作为座右铭来学

“老三篇”越学心越亮
江苏省沭阳县闸口大队民兵 冯德金
我刚学习“老三篇”时,认为自己是贫农子弟,对毛主席无限热爱,一学起来,就能照“老三篇”办事。心想:“为人民服务”,就是为集体多做事。社员的孩子病了,我给带到城里治病。队里有的农活没干好,我带头去做。我想:多多为全队二百多口人出力,这就是为人民服务。后来,我又学“老三篇”。毛主席教导我们,要“想到人民的利益,想到大多数人民的痛苦”。这“大多数人”是哪些人呢?过去,我没有认真考虑过。我联系毛主席赞扬白求恩同志“把中国人民的解放事业当作他自己的事业”的话,才认识到,“为人民服务”应该胸怀全中国、全世界。只看到全队二百多口人,还不是完全、彻底为人民服务。
从那以后,我经常把自己在旧社会受的苦同全世界阶级兄弟的苦难生活联系起来,把做好每一件工作都看作是为全世界阶级兄弟的解放出一份力。眼界开阔了,干什么事情的劲头比以前都更大了。
我以为这下子我对毛主席“为人民服务”的教导算学得比较好了。可是,在一次评比会上,有的同志却希望我“要经常忆苦思甜,好好为阶级兄弟服务”。我听了感到很委屈。心想,我几乎每做一件事,都想着全世界受苦受难的阶级兄弟,在为人民服务中还存在什么差距呢?想来想去想不通。后来,遵照毛主席关于“只要你说得对,我们就改正”的教导,我虚心请教这几个同志。他们告诉我:“你只顾自己出力,对队里阶级斗争不关心,这就是缺乏为人民服务的思想”。
带着这个问题再来学习“老三篇”,我才认识到这几个同志对毛主席“为人民服务”的教导比我理解得深。毛主席说:“我们这个队伍完全是为着解放人民的,是彻底地为人民的利益工作的。”要解放人民,就要同反动派作斗争。我对本队的阶级斗争不重视,就是不关心广大贫下中农和社员群众的最根本利益。从此,我就把揭露、打击阶级敌人的破坏活动,看作是为人民服务的一个重要内容,坚决站在阶级斗争第一线。有个反革命分子在群众中挑拨离间,我知道了,马上组织群众学习毛主席关于“千万不要忘记阶级斗争”的教导,使大家擦亮眼睛,提高觉悟,把敌人的阴谋戳穿,打击了敌人,加强了人民的团结。
我认识到,改造世界观不是一天两天的事。因此,活学活用“老三篇”是一辈子的事。要反复学,反复用,才能使毛泽东思想在头脑里扎根。


第3版()
专栏:把老三篇作为座右铭来学

“老三篇”焕发了我的革命青春
战斗英雄董存瑞烈士的父亲 张家口地区革委会委员 董全忠
我今年七十多岁了,通过学习“老三篇”,经常用“完全”“彻底”为人民服务的尺子量自己,总感到思想上有差距。我决心不断地斗私心,争上游,象张思德那样,一辈子为人民服务。
我们大队为了给国家做出贡献,学大寨贫下中农,走“农业学大寨”的道路,战天斗地,大干一番。我想,干革命没有老少之分,我也应该积极参加。社员们见我整天搬石垒坝不停手,担土垫地不歇脚,就关心地说:“你年岁大了,歇歇脚吧!”我说:我年岁大了,体力差了,干不了重活,可以干轻活;挑不了重担可以挑轻的,干一点是一点。一个人能力有大小,但只要有张思德同志那种“完全”“彻底”为人民服务的革命精神,就是“一个有益于人民的人”。我坚持干下去。后来我在学习《为人民服务》时,认识到:那种认为年岁大了,就想坐在家里歇歇脚,享享福,度晚年,是半截子革命思想。学张思德就是要紧跟毛主席革命到底,为人民服务一辈子。年岁越大,为人民服务的时间越短,就越要用自己有限的生命,为社会主义事业做出贡献。
头脑里有了毛泽东思想,浑身就有力量。我一年四季除了有事外出开会,整天坚持和社员们一起劳动。有一次,我和社员们在北沟参加劳动,用镐头搬一块一百多斤重的大土块。由于用力过猛,不小心镐头滑脱了,我从半坡上滑下来,摔坏了胯,疼了十多天。当时大家都关心我的身体健康,劝我休息几天,可我怎么也坐不住,两手一闲着就觉得别扭。我想,身体是革命的本钱,但活着是为了革命。一个人身体再好,如果他只想个人怎样舒适一些,不为革命出力,那也没有意义。想到这些,我就坚持着和大家一起干活。胯骨疼的时候,我就用毛主席关于“一不怕苦,二不怕死”的教导鼓励自己。想想自己过去和日本鬼子斗争的时候,整天是拚着命干;今天为了革命,也不能不付出点代价。我要象张思德那样,“完全”、“彻底”为人民服务,为革命出力。


第3版()
专栏:

从严要求 自觉磨练
河北省安次县南务大队全体插队知识青年
群众越关怀越要自找苦吃
一九六八年,我们十四个人遵照毛主席关于知识分子要和工农兵相结合的伟大教导,从天津来到南务大队插队落户。
我们来到村里以后,贫下中农待我们可亲啦!给我们忆家史,教我们农活,甚至连一菜一饭、一针一线都替我们想得很周到。怎样对待贫下中农的这种亲切关怀呢?
去年有一天,我们正在地里干活,忽然下起大雨。贫下中农跑回场里苫麦垛。开头,我们也跟着跑,半道上有的群众说:
“场里的活有我们就行了,你们屋里没人,回去关关窗户,准备一些烧饭的柴禾吧。”当时有几个同学就回去了。事后,我们发生了一场争论。有的说:“贫下中农越关怀咱们,咱们越应该关心集体,不该往家里跑。”也有的说:“咱屋确实没有人,照顾点是应该的。”后来,在党支部的帮助下,我们学习了毛主席关于“共产党员无论何时何地都不应以个人利益放在第一位,而应以个人利益服从于民族的和人民群众的利益”的教导,讨论了“怎样对待群众的关怀”。认识到正确对待群众的关怀,就可以使我们受到鼓舞,受到鞭策,成为我们不断进步的推动力量。如果我们不能正确对待群众的关怀,认为享受照顾是应该的,那就可能放松对自己的要求,影响自己的进步。认识提高以后,我们把贫下中农的关怀,当做改造世界观的精神力量。群众越关怀,我们越从严要求,自觉地到艰苦的环境中磨练自己。今年春天,队里要出河工,干部和群众考虑到工程任务艰巨,决定不让我们去。但是,解胜利同学认为这是锻炼自己的好机会,坚决要求去海河工地“经风雨,见世面”。他到工地以后,认真学习广大贫下中农艰苦奋斗的革命精神和改天换地的英雄气概,肩膀磨肿不叫苦,手打血泡不喊痛。他把领导和群众的关怀化为战胜困难的力量,出色地完成了任务,被光荣地评为“五好战士”。
群众越谅解越要严于律己
有一次薅草,有个社员薅得马虎一点,受到了队长的批评。我们一看自己薅的那几条垄,还不如这个社员的,心想,也一定受批评。没想到,队长看了却说:“你们薅的质量比刚来的时候好多了,只要不断努力,很快就会赶上大家。”他一边说,一边教我们。这件事,使大多数同学既感到不安,又受到鼓励。可是,有的人却心安理得地说:“这是人家队长懂得事,知道咱新来乍到的,有点缺点也难免。”
我们感到这种思想很有害,主动向党支部作了汇报。党支部领导我们办了学习班,学习了毛主席关于“有许多的东西,只要我们对它们陷入盲目性,缺乏自觉性,就可能成为我们的包袱,成为我们的负担”的教导,使我们深刻地认识到:对待群众的谅解也不能陷入盲目性,缺乏自觉性。我们应当把群众的谅解,看成是对自己的鞭策,是克服缺点、不断前进的力量。如果陷入盲目性,认为别人谅解自己是“理所当然”,就会放松思想改造,顺坡往下溜。
通过学习,提高了我们改造世界观的自觉性。一致认为,群众越谅解,对自己要求越要严格。李金水当了教师后,劳动时间少了,他就自觉地坚持每天早起先干一阵子活,坚持星期日参加劳动。一次,大雨把队里猪圈浇塌了,他跟贫下中农去抢救小猪。贫下中农跳进圈里,把猪抱起来就走。但是李金水刚一抱,头脑里闪出了个“脏”字,手一软,把小猪掉在地上。群众虽然没有批评他,但是他没有原谅自己,狠斗了私心。第二天利用休息时间,他又跳到这个猪圈里,把一圈粪肥全部起了出来。虽然浑身上下沾满了粪尿,可他心里却觉得格外痛快。
群众越信任越要谦虚谨慎
在毛泽东思想哺育下,在贫下中农的再教育下,我们十几个人都有了不同程度的进步。有的被选为民兵连、排干部,有的担任了会计,有的当了教师和学习辅导员。领导越来越重视,群众越来越信任。面对这种情况,大多数同学表示,要把领导的重视,群众的信任,作为接受再教育的新起点。可是,也有的同学把群众的信任当成自满的资本,背上了包袱,翘起了尾巴。有两位同学,从当上学习辅导员以后,脾气大了,爱训斥人。有的群众说她俩长了“架子”,她俩还不服气。党支部书记孙连中同志帮助我们反复学习毛主席的教导:“即使我们的工作得到了极其伟大的成绩,也没有任何值得骄傲自大的理由。虚心使人进步,骄傲使人落后,我们应当永远记住这个真理。”我们深深感到,任何事物都是发展变化的,人的思想也是不断地变化的。我们接受贫下中农再教育的过程,就是以毛泽东思想为武器,推动自己思想革命化的过程。在这个过程中,主观因素,就是我们谦虚谨慎的态度和积极努力的精神;客观因素,就是贫下中农的帮助和教育。因此,工作变了,甘当小学生的态度不能变,接受再教育的决心不能变。只有保持这个“不变”,才能保证自己朝着革命化的方面“变”。那两位同学主动地向贫下中农斗了“满”字,自觉地深入群众,先后访问了二十多户贫下中农,向他们学思想,学立场,学感情,学作风,有了很大的进步。


返回顶部